形容天色很早干活的文言文形容女子

第19天 文言文阅读之公文类-2014年全国重点中学高考语文考前赢分30天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
|吾、予、余、|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 |
|②第二人称
|女、汝、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静女》|
|尔、而、乃、|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
|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项脊轩志》|
|③第三人称
|之、其、彼、|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属、辈、侪、|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
|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 |这、这个、这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 |
|②远指代词
|彼、夫、其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
|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
|有的、有的人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没有谁、没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
|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也。《劝|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 |
  (3)疑问代词
|谁、哪一个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
|何、胡、奚、|什么、哪里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盍不为行?《庄子·盗跖》
|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
|人墓碑记》
|安、恶(乌)、|在哪里、哪里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1)时间副词
|既、业、已、曾、尝|已经、过去 |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适、初、曩、昔、|、刚才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方、会、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且、将、欲、方、行|将、将要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斯须、俄而、旋、暂|不久、一会|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
|、寻、未几、须臾、|儿、突然 |宴》
|无何、猝、乍、暴、| 
|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 |
|常、雅、素
|经常、时常|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平素、一|。《马说》安帝雅闻衡善术 |
|。《张衡传》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
(2)否定副词
|不、弗、莫、毋、|不、没有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
|无、未、匪、非、|
|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
|靡、勿、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毋、勿、莫、无
|不要、别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
|雀东南飞》
  (3)范围副词
|俱、毕、凡 |全、都,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皆、咸、 |凡是、大 |》
|举、悉、尽 |凡,总共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
|、都、具、 |、共,大 |源记》
|都、大致 |悉以咨之。《出师表》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
|②表部分或 |但、唯、止 |只、仅、 |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仅、独、 |只是,几 |技止此耳。《黔之驴》
|徒、特、第 |乎、将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差不多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吴起列|
(4)程度副词
|少、殊、很、极、甚|很、太、极、特别、|于是饮酒乐甚,扣舷|
|、绝、至、良、酷、|非常、分外,稍微、|而歌之。《赤壁赋》
|孔、稍、微、略、颇|略微
|吾至爱汝。《与妻书》|
|益、弥、尤、愈、加|更加、尤其、更、越|圣益圣,愚益愚。《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游褒禅山记》
(5)情态副词
|俱、并、闲、微、窃|一起、暗中|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
|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
|暂、遽、卒(猝)、立|匆忙、急迫|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 |
|、即、旋、稍、渐、|、急促
|并序)》乱花渐欲迷人眼。《钱|
|塘湖春行》
|数、亟、累、屡、仍|多次、重复|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辄、每、复
|、任何一次|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满井游记》
   (6)语气副词
|即,必、定,|就是,一定,|即此爱汝。《与妻书》
|诚、信,果
|实在、的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
|②表委婉的 |其、盖、殆
|大概(是)、恐|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测度、商榷|
|。《游褒禅山记》
|或议论语气|
|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表意外的 |曾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
|汝其善抚之。《与妻书》
|岂、其、庸、|难道、哪里、|岂若吾乡邻。《捕蛇者说》
|巨(讵)、宁
|其可怪也欤!《师说》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7)指代性副词
|互指、偏指|相互,我、他……
|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动作行为的|自己、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君既|
|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8)谦敬副词
|请、敬、谨、|承蒙、有幸、请 |请为王吹竽。《滥竽充数》
|幸、惠、辱、|让我……
|猥自枉屈。《出师表》
|猥、垂、蒙
|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
|敢、窃、忝、|私下地、伏在地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三国|
注意:动词“请”和表敬副词“请”的用法。作动词时表示“请求对方做”;作副词时表示“请
允许我做”。如:“请京,使居之。”“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前句是动词,后句是表敬副
|①音节助词|有、其(词头|不译;……的样|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然、焉、|子
|如、乎(词尾|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句首助词|夫、盖、维 |表要发议论等|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
|③句中语气|盖、也、与 |表停顿,不译|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
|生借书说》
|④句末助词|陈述语气: |不译;罢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也、矣、焉 |了
|、耳、已[来|
|疑问语气: |呢、吗
|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乎、诸、与(|
|欤)、邪(耶)|
|感叹语气: |呢、啊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哉、乎、也 |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
语气助词“也”和“矣”的区别
|表陈述语气,但|表对事物固定状态的肯定或 |其意常在沛公也。《鸿 |
|二者分工明确。|确认。(表静态)
|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断 |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定事物的“已然”“将然”或“必|《鸿门宴》
|然”(表动态)
|与、及、暨/且|和/又/又……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
|、而、以/且……|又……/一边……|牵牛星》
|且……,载……载…|一边……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而、则、因、 |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乃、遂/而后/ |便/然后/至 |》
|并且、而且 |君子博而日参省乎己。《劝》 |
|以、为、因、由 |由于、因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
|、缘/故、是故、|因此、所以 |歌》
|是以、以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向、向使、使、 |如果、假如/|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而、即、若、必 |即使
|阿房宫赋》
|、今/即、纵、纵|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 |
|使、纵令、藉第 |
|衣。《山中留客》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陈涉世家》
|而、然、则、然 |却、可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虽然,犹有未树也。《逍遥游》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
连词“以”与“而”连接的前后两项间有对动词谓语的修饰关系,易与承接关系混淆,要注
意辨别。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前例的“夺”与“杀”,后例的“举”与“示”,在时间上行动上有明显的先后,属承接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
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前例的“终日”与“思”,后例的“欣欣”与“荣”,是同时发生的,前后有修饰关系。表修饰
的“而”“以”可译作“地”“着”,也可不译。
|①引出行动的工具 |以、因
|拿、凭借、依 |入见。问:“何以战?”《曹 |
|、方法、凭借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
|屈原列传》
|②引出动作的对象 |于、与、因|同、跟、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 |
|、为、乎 |替、对、对于 |说》
|、向、通过
|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③引出动作的原因 |于、以、为|由于、因为
|业精于勤荒于嬉。《劝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 |
|④引出动作的时间 |于、乎、自|在、从、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 |
|房宫赋》生乎吾前。《师说》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 |
“以”“与”“因”在句中作介词与连词的辨别
|①以+名词(名词性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充当句中唯一动词的状|
|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语或补语,为介词
|②以+动词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
|以刀劈狼首。《狼》
|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为连词
|+以+动词(动词性 |记》
|名词(名词性短|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无主次之分,即“与”前后之名词或 |
|语)+与+名词|。《赤壁之战》
|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没有改变, |
|(名词性短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即为连词。①前一个“与”连接的“卿”|
|和“子敬”是并列关系,故是连词; |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 |后一个“与”连接“卿与子敬”和“孤” |
|项羽相见。《鸿门宴》 |,有主次之分,故是介词。②可以互|
|换,连词。③不可互换,介词
|①因+名词(名词性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 |“因”与名词或名词|
|性短语组成介宾结|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成语)
|构,为介词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②因+动词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雁荡山》
注意:“因”、“以”、“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是岁大旱,无野草,农以(之)告谌。《段太尉逸事状》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之)喜,计之。《黔之驴》
|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呜呼、嗟乎、噫吁嚱 |啊、哎呀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
(二)文言虚词解题方法
1.看语法结构
(1)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
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4)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
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2.看对应位置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例如: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3.看特殊标志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
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例如: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
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等。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
4.看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
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1)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3)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5.看具体语境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
不离句,句不离篇”。例如:
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第一句中“以”是连词,是表明“不果行”的原因的;而第二句中“以”与其后的“之”组成介
宾短语,作动词“兴”的状语。因此,它们作介词,释为“凭借”。
(1)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
焉”即“伏在那里”。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
”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3)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哪里
(4)圣心备焉。(荀子《劝》)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6.看删换变化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
达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例如:
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众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解析 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的词性,然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以”
字,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②③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由此可推断①④“以”是介词,②③“以”
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①“以”表凭借某种身份,④“以”表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两者的
意义不相同。②③“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
义完全相同,由此可得知正确答案是C项。
此题还可以通过“替换法”解答。把四句中的“以”用“而”来替换,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
②③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据此可推断①④“以”是介词,②③“以”是连词。
7.看句式特点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
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1)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2)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
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报任安书(节选)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
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
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
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
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
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③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
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
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
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
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
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拘系犯人的绳索,这里指囚禁
B.思垂空文以自见
指文章著作。不能以文章建立功业,故称“空文”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比去,以手阖门
B.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下列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既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痛苦,又赞颂了许多境遇悲惨而
德才不凡的历史人物,表明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选文列举历史上著名人物受罚就刑的态度,发愤著书的事例,《史记》的内容和写作意图
等等,一事接着一事,一例接着一例,用重叠排比的句式,情辞真切。
C.选文第四段,作者在用“肠一日而百回”描述自己的痛苦之情后,说明自己虽然身处要
职,有权力“推贤进士”,但自己的意愿和世俗都不允许这样做。
D.人们历来推崇司马迁“文有奇气”。这种奇气,主要是由作者蓄积已久的对黑暗现实的
深刻认识和内心强烈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在字里行间表现为忧愁幽思和激愤慷慨。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1分)
②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2分)
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安先生墓表
嘉祐中,仆领益郡。念蜀异日常有高贤奇士,今独乏耶?或曰:“眉山处士苏洵隐居以求
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然非为亢者也,为行而未成,我不求诸人而人莫我知也,故今年
四十余不仕。公有思见之意,宜来。”久之,苏君果至。听其言,知其博物洽闻矣。既而
得其所著《权书》、《衡论》阅之,因论苏君:“左丘明、司马迁之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
君兼之矣。远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师乎?”因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君然仆言,至
京师。永叔一见,大称叹,献其书于朝。自是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
,称为老苏。先生亮直寡合,有倦游之意,独与其子居。又数年,召试紫微阁,不至,
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俾就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集成《太常因
革礼》一百卷。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
先生字明允。考①序,大理寺评事,累赠职方员外郎,以节义自重,蜀人贵之。生
三子,澹、涣,教训甚至,各成名官。先生其季也。已冠,犹不知书。职方没,始读书
,不一二年,出诸老先生之右。一日,因览其文作而曰:“吾今之,犹未知也已。”
取旧文稿悉焚之,杜门绝宾友,繙②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由是著述根柢深
矣。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倾一时。欧阳修亦已善之,劝先生与之游,而安石亦
愿交于先生。先生曰:“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安石之母死,士大
夫皆吊,先生独不往,作《辨奸》一篇。当时见者多为不然。先生既没三年,而安石用事
,其言乃信。其事业不得举而措诸天下,独《新礼》百篇,今为太常施用。若夫乡党之行
,家世之详,则有别传存焉。今举始卒之大概,以表其墓。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o苏洵集》,有删改)
【注】①考: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②繙:同“翻”。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然仆言,至京师
然:认为……对
B.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
除:除去,撤消
C.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
报:答复,回复
D.杜门绝宾友
杜:关门,封闭
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行义以达其道
不赂者以赂者丧
B.因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C.司马迁之善叙事
句读之不知
D.今为太常施用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7.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祐年间,张方平管辖益郡,得知苏洵是蜀地的高贤奇士,结识苏洵后,他认为苏洵
识丰富,文章兼有左丘明、司马迁善叙事与贾谊明仁政的长处。
B.张方平写信给欧阳修推荐苏洵,欧阳修对于苏洵的文章极为称赞,将之推荐给朝廷,
苏洵由此而名闻天下,士人争相传诵他的文章,当时文风也因之改变。
C.苏序教子甚严,苏洵的两个哥哥成为有名的官员,而苏洵直到二十岁才开始发愤读书
,一两年后觉得先前所作文章不佳而全部焚毁,此后遍阅经典,遂成大家。
D.王安石母亲去世,苏洵并不前往吊唁,而且写了一篇《辨奸》,当时看到的人对此多不
以为然。直到苏洵去世后三年,王安石执政,人们才发现苏洵是对的。
8.翻译下列文言语句(9分)
⑴远方不足成君名,盍游京师乎?(3分)
⑵君子博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⑶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分)
⑶如果凭偌大的天下,而采取下策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苟”“下”“故事”各1分)(3分)
嘉祐年间,我管辖益郡。常想蜀地往日常常有高尚贤良之人与奇异之士,难道现在就没
有了吗?有人说:“眉山隐士苏洵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
张,然而他不是个高傲的人,他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不求助于人而人们不了解他,所以
今年四十多岁了仍没有做官。您有想见他的意思,应该请他来。”过了好长时间,苏洵真
的到了。我听他的言语,知道他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不久看到他所写的《权书》、《衡论》
,就对苏洵说:“左丘明、司马迁善于叙事,贾谊善于阐明仁政,这两方面的特点你都有
。僻远的地方不足以成就你的名望,为什么不到京城去游历呢?”于是先写了封信给翰林
欧阳修(推荐苏洵)。苏洵认为我的话是对的,到了京城。欧阳修一见,十分称赞,将
苏洵的文章献给朝廷。自此苏洵名动天下,士人争相传诵他的文章,当时的文风为之一
变,称他为“老苏”。先生诚实正直,难与世人相合,厌倦游宦,只与他的儿子住在一起
。又过了几年,皇帝召他到紫微阁面试,没有到,就(降职)任命他做秘书省校书郎。
派他到太常寺参与修纂建隆以来的礼书,任命他做霸州文安县主簿(领取朝廷俸禄)。
编写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编成后,上奏朝廷还没有回复苏洵就因病去世了,享年
五十八岁。
先生字明允。父亲苏序,大理寺评事,累赠职方员外郎,重视自己的节操与义行,蜀人
推重他。生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教导训诫很严,苏澹、苏涣成为有名的官员。先
生排行最小。已经二十岁了,还不知道认真读书。苏序去世,才开始认真读书,不到一
二年,就超过了苏序。有一天,看自己所写的文章,说:“我现在所,是还不懂得习
啊。”拿来以前的文稿都烧掉,闭门谢客,阅读诗书经传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贯穿古今
,由此著述根底深厚。嘉祐初,王安石名望正盛,朋党一时遍布。欧阳修也认为他好,
劝说先生与他交往,而王安石也愿意与先生交往。先生说:“我了解他的为人了,这是个
言行与人情世故有违背的人,(这样的人)很少不成为天下的祸患。”王安石母亲去世,
士大夫都去吊唁,先生独独不去,写了一篇文章《辨奸》。当时看到的人多不以为然。先
生去世三年后,王安石执政,他的话才被人们认可。先生的想法不能被天下人实施,只
有《新礼》百篇,现在被太常寺施行。至于他在家乡的行为举止,详细的家世,有别传记
载。现在我只是列举了他生卒的大致情况,作为他的墓表。
文言文阅读。(20分)
选段(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
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
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陈情表》
选段(二)
夏侯胜字长公,为东平人也。胜少孤,好,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
。后事蕳卿,又从欧阳氏问。为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
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
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
,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
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
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
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
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胜曰:“诏书
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御史大夫广
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
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
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至四年夏,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上乃素服,避
正殿,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钱。下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托
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其与列侯、中二
千石博问术士,有以应变,补朕之阙,毋有所讳。”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
为扬州剌吏。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朝廷每
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
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正确的一组是(
A.胜少孤,好.。
孤:幼而无父
B.会昭帝崩
C.遣使者吊问吏民
D.光让安世以为泄语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夏侯胜有识、为人质朴守正的一组是(
①为精孰,所问非一师也。
②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
③朝闻道,夕死可矣
④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
⑤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
⑥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胜向多位老师习,博采各家之长,问精细纯熟,善于论说灾异经术。
B.夏侯胜“臣下有谋上者”之言,既使昌邑王大怒,又差一点儿使张世安蒙受冤屈。
C.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宣帝下诏大赦天下,夏侯胜因此被赦而担任长信少府,赐爵
D.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宣帝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
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3)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3分)
(4)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3分)
参考译文:
夏侯胜字长公是东平人。夏侯胜少年丧父,但他很好,跟随始昌习《尚书》和《洪范五
行传》,论说灾异。后来师从蕳卿,又问于欧阳氏。夏侯胜做问精细纯熟,他所师从
的不只一个人。夏侯胜擅长讲述礼服典制。被征召为博士、光禄大夫。这时恰逢昭帝驾
崩,昌邑王继位,昌邑王经常出游。有一次夏侯胜挡着昌邑王坐的车子上前进谏道:“天
久阴而不下雨,这就要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发生了,陛下还要出门到哪儿去呢?”昌邑王
大怒,说夏侯胜是妖言惑众,就把他绑起来交付官吏处置。那个官吏把这件事报告给大
将军霍光,霍光没有对夏侯胜施以刑罚。这时,霍光和车骑将军张安世正商量着要废掉
昌邑王。霍光责备张安世露了口风,而实际上安世并没有泄露。於是就审问夏侯胜,夏
侯胜回答道:“《洪范传》中说‘帝王没有统治的准则就会被恒常的阴惩罚,这时就会有地
位在下的讨伐他的事发生’,只是因为忌讳这么明显地说,所以只说有臣下图谋皇帝的事
发生。”霍光、安世都大吃一惊,从此就更加看重经家了。十多天后,霍光终于和安世
一起上奏太后,废掉昌邑王,立了宣帝。霍光认为群臣向东宫上奏政事,太后视察政务
,应该了解经术,於是就让夏侯胜给太后讲授《尚书》。夏侯胜后改任长信少府,并被赐
予关内侯,他以参与谋划废立之事和决定宗庙社稷的重大决策,后又被增加了千户的食
宣帝刚刚即位,就想要褒扬武帝的功业,宣诏丞相御史。于是群臣就在廷中热烈地讨论
起来,都说:“应该像诏书那样。”夏侯胜说:“此诏书不可以用。为人臣下,应该实话实
说,而不能曲意迎奉别人的意旨。我想说的已经说了,就是死我也不会再后悔。”御史大
夫广明弹劾夏侯胜对诏书胡说八道,诋毁先帝,大逆不道,而且丞相长史黄霸也因为纵
容夏侯胜而不弹劾他,两个人都被投进了监狱。夏侯胜、黄霸已经被关在牢里很久了,
黄霸想跟夏侯胜习经术,夏侯胜以已获死罪为由拒绝了他。黄霸说:“朝闻道,夕死可
矣。”夏侯胜觉得他说得很好,于是就教他习经术。这样又过了一个冬天,而讲论如故
到宣帝本始四年夏天,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或者山崩,城墙房屋倒塌,死了六千多
人。宣帝穿着素服,不在正殿上朝,派遣大臣慰问官员和百姓,并赐给死者入棺的费用
。宣帝下诏书说:“发生灾异,是天地对我们的警告。我承继祖上的功业,在士民之上,
但却没有让他们好好地生活。从前北海、琅邪发生地震,损坏祖宗庙,我也很是畏惧,
诸位列侯、中二千石中的博之士们,如果能有办法应付灾变、祢补我的缺漏的,不要
有忌讳。”於是大赦天下,夏侯胜被赦而担任谏大夫给事中,黄霸担任扬州剌史。
夏侯胜为人质朴刚正,平易近人而没有威仪。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宣帝前对同
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
朝廷上每次有大事情要商议时,因为宣帝一直知道夏侯胜很率直,宣帝就会对夏侯胜说
:“先生您尽管直话直说,不要因为以前的事而有畏惧之心。”夏侯胜再次做了长信少府
,又升任太子太傅。
他受宣帝诏撰写《尚书》、《论语说》,赐给一百斤黄金。夏侯胜九十岁时在任上去世,被
赐给墓地,安葬在平陵。
例3、文言文阅读(13分)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
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
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留赠,送给
B.必得裨补阙漏
裨:弥补,补益
C.庶竭驽钝
D.以彰其咎
彰:表彰,表扬
14.下列关于“以”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A.①②都是“来”的意思,③“在”,④“因为”。
B.①“因为”,②“来”,③④都是“因为”的意思。
C.①“来”的意思,②“把”“拿”的意思,③④都是“因为”的意思。
D.①③都是“因为” 的意思,②④都是“来”的意思。
15.下列各组判断中,最能显示出诸葛亮为相治国谋略的一组是(2分)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⑤臣不胜受恩感激
⑥不知所言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认为朝廷内外的侍卫之臣、忠志之士能够不懈、忘我地为国做事,是在感激先
主刘备的知遇之恩,以此回报给后主刘禅。
B.诸葛亮认为军营之中的事情,无论多大都应该拿来咨询郭攸之、董允、向崇等人,然
后去实施,一定会有益于朝廷。
C.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一定要又亲贤远佞的建议,这也是先主所担心忧虑的事情,因为事
关国家的盛衰兴亡。
D.诸葛亮相机而动,决定北伐,要完成复兴汉朝、回迁旧都的事业。这也是他报答先主
、完成使命的真实想法。
1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原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7.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
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
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三分——分成三个国家,疲敝——困乏(
人力物力不足),诚——的确。
【参考译文】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
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
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
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
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
),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
果有做奸邪之事,犯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
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
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
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
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
协作,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
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
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
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
做官。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
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
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
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
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
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
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
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
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
,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
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
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
,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例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
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
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
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
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
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渥,岂
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
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
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
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B.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靠近、迫近
C.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逼迫:威逼强迫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怜悯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朝廷对李密“礼有加”的一组是(   )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⑤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段从家庭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两个方面来概括自己坎坷的命运,写得凄切尽情,目
的是引起晋武帝的同情。
B.第二段首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既是对晋朝的赞美,又表达了作者对晋武帝的感激
之情;最后二句明确地提出了奉诏和赡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了悬念。
C.第三段开头就热切赞颂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和措施得当,在“孝”字上巧妙地
作文章,中间又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是为了说明我是一个看重名节的人,
目的是感化晋武帝,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不能废远”的结论。
D.第上四段在分析了自己和祖母的年纪后提出了“愿乞终养”的陈情目的.全文紧紧围绕
”情’来做文章,既有对朝廷的“忠情”,又有对祖母的“孝情”,使文章深切动人。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5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21.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
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
,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
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衅——命运不好,夙——早,见——相当于
我。(2)奔驰——奔走效劳,笃——严重;苟——姑且,告诉——报告申诉,不许——不见准许。
【参考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
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我的奶奶刘氏,
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
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
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
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
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
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
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
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
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
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
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
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
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
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
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
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
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
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
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
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
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
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
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
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例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
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渥,岂敢
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22.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庶民,百姓。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盘桓:逗留,徘徊不进的样子。
C.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伏惟:俯伏思量。古代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
2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B.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①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②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D.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4.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开头强调“圣朝以孝治天下”,意在表明对于普通臣民来说,孝比忠更重要。
B.第一段中“况臣孤苦”上承课文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
C.第二段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结尾说刘“保卒余年”之后,当“陨
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D.文章前两段侧重在虚实中动之以情,所选这两段则侧重在陈情中晓之以理。
2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分)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分)
例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10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
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
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
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
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
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
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6.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祖母刘悯臣孤弱
C.常在床蓐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7.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礼天下之奇才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C.李牧连却之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8.下列各项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不抑耗其实而已
C.可谓智力孤危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29.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始有远略
B.洎牧以谗诛
臣以供养无主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D.不矜名节
30.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洎牧以谗诛
C.苟以天下之大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0.例句为被动句。B被动句A介词短语后置C定语后置D判断句。古代汉语中
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
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
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附【参考译文】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
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
,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
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
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
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
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
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
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
)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
衡量(出高低来)呢。
(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张朴村墓志铭
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自
海内耆旧①以及乡里朴、雍庠②才俊有不能致,则心耻之,而士亦以此附焉。余初至京
师,所见司寇之客十八九;其务进取者,多矜文藻,驰逐声气;即二三老宿亦争立崖岸
,相镇以名;惟君处其间,敛然静默,体恭而气和。余心异之,而君亦昵就余。
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
先生问,独阴以名义自砥。方稼书先生为当路所排,君上书崐山相国;其后仪封张中
丞与江督噶礼互劾奏,谳③久未决,君上书安溪相国。在君见谓义不可以苟止,而以言之
不与为众所咍④。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
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
留逾时,众以为疑。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⑤到今邪?顾窃自念生
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箚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既出京,会仪封公总督仓场,留主潞河
书院;又逾年,然后归。今上嗣位,诏举孝廉方正,江苏布政使鄂公以君为举首,君老
不能行,再书辞。大江以南,遂无列荐者。君内行饬修,遭母丧,既禫⑦,子孙请少进肉
洎,君固不肯,时年六十矣。将终,语不及私,慨然曰:吾生独君臣义缺,命也夫!
铭曰:敛其容,志则强。居虽蔽,闻既彰。身寿耇,嗣衍昌,归幽墟,宜乐康。
注:①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②朴、雍庠:这里泛指有知识的人。③谳(yān):奏折递
上去后等候裁决。④咍(hāi):讥笑。⑤侘傺(chà
chì):失意的样子。⑥箚(hā)子:古时官用上奏
的一种文书。⑦禫(dàn):古时除丧服时的礼仪。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务进取者
B.多矜文藻
C.余间诘其所以然
D.君固不肯
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可“敛其容”的一组是 (
①独阴以名义自砥
②每欲引手,君辄曲避
③而君淹留逾时
④遂无列荐者
⑤君内行饬修
⑥将终,语不及私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朴村曾因为仪封张中丞和江督噶礼互相上奏折弹劾对方而长期没有结果一事,上
书给安溪相国。
B.张朴村认为义是不可以因为苟且停止下来的,只因这一观点与众不同,所以大家才
纷纷讥笑他。
C.与张朴村他并肩游交好的人一个个获得了要职,管理着贡生和举人,他们每每想要
伸手援助他。
D.张朴村临终前表示自己此生惟一的遗憾是没有实现君臣大义,而且认为这是他自己
的命运所致。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余心异之,而君亦昵就余。
(2)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
(2014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12月联合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
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
,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
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
,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
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
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
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
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
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
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
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
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
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
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
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
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
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计较
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
6.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
B.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
D.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秦王恐其破壁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
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B.戴硕为人忠厚谦让,从不说人坏话,也不曾和人闹翻过脸或恶语相向,即使被人侵犯
也不计较他人过失。因为他的醇厚谨慎,在二十一岁时,补官博士弟子。
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
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
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兴起者,辄喜不寐(3分)
(2)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4分)
(3)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3分)
(201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零诊测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大臣给唐太宗的奏疏,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倚御史马周上疏,以为:“三代及汉,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减四百,良以恩结人心,人
不能忘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无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
陛下当隆禹、汤、文、武之业,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得但持当年而已!
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
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昔汉之文、景,恭俭养民,武帝承其
丰富之资,故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使高祖之后即传武帝,汉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师
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
臣观自古以来,百姓愁怨,聚为盗贼,其国未有不亡者,人主虽欲追改,不能复全,故
当修德于可修之时,不可悔之于已失之后也。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
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
,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
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以畜积多少,在于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之,隋贮洛口仓而李
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资之,西京府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夫畜积固不可无
,要当人有余力,然后收之,不可强敛以资寇敌也。夫俭以息人,陛下已于贞观之初亲
所履行,今日为之,固不难也。陛下必欲为久长之谋,不必远求上古,但如贞观之初,
则天下幸甚。
陛下宠遇诸王,颇有过厚者,万代之后,不可不深思也。昔魏武帝爱陈思王,及文帝即
世,囚禁诸王,但无缧绁耳。然则武帝爱之,适所以苦之也。
又,百姓所以治安,唯在刺史、县令。苟选用得人,则陛下可以端拱无为。今朝廷唯重
内官而轻州县之选,刺史多用武人,或京官不称职始补外任,边远之处,用人更轻。所
以百姓未安,殆由干此。”疏奏,上称善久之。
(《资治通鉴·第195卷·唐纪11》,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当隆禹、汤、文、武之业
B.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
C.人主虽欲追改,不能复全
D.百姓所以治安,唯在剌史、县令
治安:治理得好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东都积布帛而世充资之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武帝承其丰富之资
阉竖恐终为其患
《张衡传》
D.然刚武帝爱之,适所以苦之也
吾知所以拒子矣
《墨子·公输》
12.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
(2)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
也。(5分)
13.文言文中,第1段末尾说“岂得但持当年而已”,第4段末尾又说“但如贞观之初,则天
下幸甚”,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014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水上封事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
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安,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弊之馀,户
口减损尚多,田畴开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
。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
,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至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
暂有征役,则随之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
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
。君失道,则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
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①勿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
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颐神养性,省
游畋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橐弓矢,而无忘武备。
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心,唯愿陛下思之而不怠,则至道之
美与三、五②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孽,雉雊于鼎耳,石言
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况雨水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天谴之而系圣心哉
?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
(摘自《全唐文》)
[注]①休:美善,福禄。②三、五:三皇五帝。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教之风被矣      被:遍及
B.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  根本:植物的根
C.良为此也        良:的确
D.察安危之机       机:机会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功既难/吾其还也
B.而疮痍未复/倚柱而笑
C.是以古人譬之种树/臣以供养无主
D.凡此数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指出,开创事业艰难,但守住已经成就的事业鞋袜更难,因而帝王都要居安思危
,才能稳固基业。
B.作者认为,帝王只有实行仁政来包含养育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样才能避免人民
产生离叛之心。
C.作者引用了帝舜、孔安国、孔子的话来说明帝王与人民的关系,其目的是告诉帝王,
人民是可怕的。
D.帝王如果把人民放在心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在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国家也
能长治久安。
1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过即政,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5分)
(2)况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遣而系圣心哉、(5分)
(2014届浙江省杭州师范大附属中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8分)
上梅直讲书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
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
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
、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
,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
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
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
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
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
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
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D.从车骑数十人
1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3)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
(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
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
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
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
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21.翻译和断句。(9分)
(1)用“/”给本文最后一段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
道也轼愿与闻焉!
2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3分)
②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3分)
(2014届芜湖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陈蔼公书二
琬启:前仓猝报书,愧无以仰副足下之惠。兹者休沐少暇,故愿更竭其愚。来书论文,
以明道立说,仆一读再读,叹为知言。窃意足下于此必当上述孔、孟,次陈濂、洛、关
、闽之书,最下亦当旁采前明薛文清、王文成、陈公甫、罗达夫诸贤之说,为之折衷其
异同,研晰其醇驳,而相与致辩于微芒疑似之问,庶乎于道无负矣,而不虞书末乃泛及
于晚近诸君子也。然则足下之意,固不在于道,亦止以其文而已。
如以文言之,则大家之有法,扰弈师之有谱,曲工之有节,匠氏之有绳度,不可不讲求
而自得者也。后之作者惟其知字而不知句,知句而不知篇,于是有开而无阖,有呼而无
应,有前后而无操纵顿挫,不散则乱,辟诸驱乌合之市人,而思制胜于天下,其不立败
者几希。古人之于文也,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推而远之欲其雄且骏。其高也,如
垂是之云;其深也,如行地之泉;其雄且骏也,如波涛之汹涌,如万骑千乘之奔驰;
而及其变化离合,一归于自然也,又如神龙之蜿蜒而不露其首尾。盖凡开阖呼应、
操纵顿挫之法,无不备焉,则今之所传唐、宋诸大家举如此也。
前明二百七十余年,其文尝屡变矣,而中间最卓卓知名者,亦无不于古人而得之:罗
圭峰退之者也:归震川永叔者也;王遵礹子固者也:方正、唐荆川二苏者也
。其他杨文贞、李文正、王文恪又永叔、子瞻而未至者也。前贤之于古人者,非
其词也,其开阖呼应、操纵顿挫之法而加变化焉,以成一家者是也。后生小于不知其
说,乃欲以剽窃模拟当之,而古文于是乎亡矣。今足下之言曰:“无寄托而专求之章法词
令,则亦木偶之形,支离之音。”是见后生之剽窃模拟,而故为有激之言也。
由仆观之,非穷愁不能著书,古人之文,安得有所谓无寄托者哉?要当论其工与否耳。
工者传,不工者不传也,又必其尤工者,然后能传教百年,而终于不可磨灭也。孔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夫有篇法,又有字句之法,此即其言而文者也。虽圣人犹取
之,而足下顾得用支离、木偶相鄙薄乎?噫!何其过论也。仆不佞,不足与知乎?此语
狂且直,祈赐裁答。琬再顿首。
(选自人民文出版社《汪琬全集笺校》)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愧无以仰副足下之意
副:台乎,符合。
B.辟诸驱乌合之市人
辟:比如,打比方。
C.乃欲以剽窃模拟当之
当:相当,差不多。
D.不工者不传也
工:精巧,精妙。
24.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柏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不虞书末乃泛及于晚近诸君子也
乃欲以剽窃模拟当之
B.如以文言之
C.不散则乱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此语狂且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说自己为上次仓促回信不能让对方满意而愧疚,这次稍微能抽出时间,希望
再次探讨问题,陈述自己关于文章写作的不成熟的看法。
B.作者对古代文章大家种种高超的写作艺术极尽赞美之词,意在表明,要使文章呈现千
姿百态之美,最重要的是效法自然而非一味地追求技法。
C.作青论述前明文坛的创作情况,说“前贤”习古人得法,而“后生小子”只是剽窃模拟
不懂精髓,深刻揭示出“古文于是乎亡矣”的原因。
D.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强调写作应“言”“文”兼备,若没有篇法,不讲究字句之法,则很
难产生不可磨灭的作品,这一点与陈蔼公的看法有出入。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家之有法,犹弈师之有谱,曲工之右节,匠氏之有绳度,不可不讲求而自得者也
(2)前贤之于古人者,非其词也,其开阖呼应.操纵顿挫之法而加变化焉,以成
一家者是也。
人,多是自恃文采好,竞相追逐海口;就是那两三个资格较老的人也是
互相对峙,以自己的名气来压制对方;只有张朴村在其中表现出内敛安静,谦恭和气。
我心里认为他很不一般,而他也私下愿意与我接近。
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其他的士们考证
修订文史资料,必然会和别人发生关系,而张朴村向陆稼书先生求教,自己也独自暗暗
地用名和义来自我勉励。当时陆稼书先生被当权者所排挤,张朴村上书给崐山相国;此
后仪封张中丞和江督噶礼互相上奏折弹劾对方,相持了很长时间而没有结果,张朴村上
书给安溪相国。在张朴村看来,义是不可以苟且停止下来的,而且因言语与众不同而被
大家饥笑。张朴村在官场几十年,与他并肩游交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登上了要职,管
理着贡生和举人,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折逃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
康熙52年,上面下诏寻访隐居而有才能的人。当时华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订《尚书》,上奏
折让张朴村做参校;书已经修订完成,但张朴村久留在别处超过了时间,大家开始怀疑
他。我私下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
样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遇到了圣明之君,我要将平生的志向一一准备在奏折上,
在进见时以便能够让我有话说。”出了京师之后,适逢仪封公督查粮仓,让他主管潞河书
院;又过了一年,才回到家乡。现在皇帝刚刚即位,下诏举荐孝廉之时,江苏布政使鄂
公将张朴村举荐为第一名,张朴村年老行动不便,两次写信推辞。长江以南,于是就没
有再被举荐的了。张朴村的思想言行谨严合礼,母亲去世,除去丧服之后,子孙们请求
他稍稍吃些肉汤,张朴村坚决不肯,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岁。临终前,所说的话决不涉及
私事,只是慨叹然道:“我此生只是缺少了君臣之间的节义,这是命啊!”
墓志铭写道:敛其容,志则强。居虽蔽,闻既彰。身寿耇,嗣衍昌,归幽墟,宜乐康。
(意译:内敛严谨,志向刚毅。身居蓬荜,名声显赫。一生长寿,子孙繁盛,归于丘墟
,理应极乐。)
5.礼遇,机会
【参考译文】
侍御史马周上奏疏认为:“夏商周三代以及汉代,历经年代多者八百年,少者不少于四百
年,这是因为上古自古以来,国家的兴亡,不在于积蓄的多少,而在于百姓的苦乐
。就以近代以来的历史加以考察,隋朝广贮洛口仓而李密加以利用,东都积存布帛而王
世充得以借力,西京的府也为我们大唐所用,至今仍未用完。积蓄储备固然不可缺少
,也要百姓有余力,然后收税,不可强加聚敛拱手供给敌方。节俭以使百姓休息,陛下
已经在贞观初年亲身实践,今日再这么做,固然不是什么难事。陛下如果想要谋划长治
久安的政策,不必远求上古时代,只是像贞观初年那样,则是天下的幸事。
陛下宠爱厚待诸王,颇有十分过分的,但不能不深思陛下身后的事情。从前魏武帝宠爱
陈思王曹植,等到曹丕即位,便囚禁了诸王,只是没有捆上绳索罢了。这样看来魏武帝
的过分宠爱,恰使他们倍受其苦。
另外,百姓得以安定,惟在于刺史和县令,如果挑选的人得力,则陛下可以清闲自在。
如今朝廷只重中央的官吏而轻视州县地方官的选拔,刺史多用武人,或者是朝官不称职
时才补选为地方官,边远地区,用人更加轻视。所以说百姓不安定,大概的原因便在于
此。”奏疏上奏后,太宗称赞很久,
17.(1)知道了白己的过失要立即改正,接受规劝要像水往下流一样自然而迅速。做好
事不要犹豫,发布命令一定要讲求信用。
(2)况且雨水造成的灾害,是自然不变的规律,怎么能说是上天的谴责而牵动陛下忧心
-----------------------
专题8压缩语段
1.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
这种题一般是为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
专题10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
1、选用句式
选用句式就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去选择一定的句
1.以音辨形
以音辨形就是根据字的发音辨别字形,具体操作过程是:如“随声附合”,从字音的角f
(1)顿号的基本用法
顿号的形式为“、”。顿号是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或短语间的停顿,停顿较短2
一、惯用语
惯用语就是人们的习惯用语,它口语性强,形式短小,具有特定的含义。惯用语往往具
1.语意性病句。
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指“表3
1、组词成句:
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三五个词语,要求将这些词语或短语组成一个意思连贯完整的句子2
1.以音辨形
以音辨形就是根据字的发音辨别字形,具体操作过程是:如“随声附合”,从字音的f
(1)顿号的基本用法
顿号的形式为“、”。顿号是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或短语间的停顿,停顿较2
一、惯用语
惯用语就是人们的习惯用语,它口语性强,形式短小,具有特定的含义。惯用语往往具
1.语意性病句。
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指“3
1、组词成句:
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三五个词语,要求将这些词语或短语组成一个意思连贯完整的句2
专题9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
一、选用句式
选用,是根据不同对象、场合、目的等,为达到预
专题1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1)
要做到语言简明,具体要求是:
(1)简要。应2
(一)解题步骤
第一步:反复阅读题目,找出题中重复啰嗦或表意不明之处。
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一、表文转换类解题技巧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2
一、高中语文文常识——现代文()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有小说《呐喊》(内有
1.填充补足型
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_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基本内容之一。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上期2月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
广西省桂林中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