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划永远吃不完的巧克力句号,下一句

有的人就是 你永远无法斩钉截铁地划下一个句号
喜欢就猛击分享!
个性网内容精选:完美主义的空间北京
博文分类(17)最新博文博客存档
划上句号()
是给他的过去划上句号的时候了。
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是既成事实,不必回避。
就算文字已经删除,也还是可能会在某一天从心底翻出,那还不如把它摆出来,划上句号。
在查找历史记录的过程中,百度快照功不可没。这招平常都是用来看被河蟹掉的东东,从来没有想到过居然会在这派上用场。
虽然大部分日志恢复了,但是快照里的好友留言却是残缺不全,有一篇没一篇的,只好说声对不住,全部cancel了。
何况,说不定哪天这里又关了。
--------------------------------------------------------------------------------
January 28
George的尴尬现状——George正深陷囹圄
有朋友看了George的BLOG,说年纪轻轻就开始怀旧的人,往往是因为对现状不满。
George深以为然,因为自己就属于这种情况。
现在,George正从事自己的第三份工作。
但是,似乎很难找到比这更糟糕的状态:
以前积累的丰富厂商资源流失殆尽;
每周的工作时间比以前延长了一倍以上;
劳动收入比过去明显减少;
疯狂的加班和持续的劳累,轻松摧毁了George过去引以为豪的身体;
以前的工作是爱好和乐趣,现在的工作变成了痛苦和折磨。
George陷入了近年来少有的低谷,整天精神恍惚,萎靡不振。
本来,George想在两个月前就把这篇BLOG写完,作为“George永远争第一”的续篇。
结果在跨越了之后,George终于可以有时间和心情把这篇BLOG补齐了,从这也可以看出George目前的工作状态。
每一月都在创造奇迹,每一周都在挑战极限,每一天都在崩溃边缘!
现在George正面临三个选择:
要么改变自己;
要么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要么选择另外一个环境。
改变自己?
这等于将现在的自己杀死,让另一个灵魂主宰George的躯壳。
但是从过去到现在,George一直自以为聪明、勤奋又不乏同情心。为人处世有所为,有所不为。虽不能尽如人意,至少也无愧于心。
有必要干掉这样的一个自己么?好像还没到活不下去的生存底线吧。
以前George没工作时,一样能养活自己啊,而且日子过得还挺开心。
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谈何容易!
报社存在的种种弊病,说浅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深了,就要扯到体制问题了。
选择另外一个环境?
George本质上是个懒人,从小到大都是。之所以工作那么勤快,也只不过因为他是个有责任心的懒人。
正因为如此,“折腾”一直是George最反感的词汇之一。例如,既然能够多快好省地一次把工作做完,为什么偏偏要来回折腾?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George都不想换工作单位。之前的那家报社,如果不是硬逼着George去总部,George也不会离开。
如何选择呢?
本来两个月前,George自以为已经找到了答案,正准备付诸实施。
但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变故,让George的计划又延期了。
还是过完年静观其变吧。
2:52 P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5)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November 17
George的成长点滴——George永远争第一
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George出生在一座风景不错的小城市。
George的小学:
George读幼儿园时,紧挨着幼儿园的湖畔是厂里的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从那时候起,George就特别羡慕每天背着书包去课堂的哥哥姐姐们。于是在George五岁那年,爸爸妈妈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让George在小学的学前班插队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没想到期末考试时,George居然考了个全班第二。这可乐坏了爸爸妈妈,而George也名正言顺地开始了自己的小学生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George发现许多数学的解题思维和方法,老师还没有上课他就已经会了。但是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而以为大家都是这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三年级或是四年级。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全市的小学都采用了统一试卷。其中有一道涉及三维思考的数学题目,全市只有George一人答对;而全市的最高分,同样也是George创造的。
不久后,George代表所在的小学参加了全省小学数学竞赛。从选拔赛到决赛,George一共经历了五场考试,四次获得全市第一。最后的那一场决赛同时也是全地区第一、湖南省一等奖。
George的初中:
小学毕业后,George进入了全地区最好的一所中学。不过这时George贪玩和偏科的毛病开始暴露无遗。从初一到初二,除了数学和英语,George的其他科目几乎都乏善可陈。
进入初三的那年,爸爸妈妈向George许诺,只要期中考试能够进入班级前五名,就奖励一台任天堂游戏机。于是一个从来没有进过全班前十名的小屁孩,居然奇迹般地蹿到了全班第二;
同年,George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获省三等奖;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获省优胜奖;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获全省第一、全国优秀奖。
George的高中:
出于一些非常错综复杂的原因,George的高中最终还是在原来的那所中学就读。
与初中类似的历史开始重演,因为贪玩和偏科,George的高一和高二依旧乏善可陈,而且刚进高一不久,骑车下坡还摔了个轻微脑震荡,差点破相。
不过到了高三那年,George再次奇迹般地上演了大逆转。在所有的九次高考模拟考试中,George一直保持在全年级理科前五名之列,其中三次全年级第一。
同年,George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获省三等奖;参加全国高中物理竞赛,空手而回;参加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获地区一等奖;
而在这一年里,George每天中午都要在游戏厅玩一个半小时的电子游戏,每天晚上还要看四五个小时的电视。
但就在连老师都信心满满地认为,George一定能考上最理想的大学时,幸运之神却并没有再度眷顾这个小孩。由于在高考来临的7月患上了感冒,George顶着因为缺氧而疼痛欲裂的大脑硬撑了两天半,大败而归,遭受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
对于George来说,考试失利只是厄运的一个开始,远不是最后的结束。因为高考分数离原来预想的差距实在太大,George原定的填报志愿计划被完全打乱,结果在志愿填报时再次犯下大错。这也验证了那条著名的“默菲定律”:“只要有可能,事情总是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George的大学:
怀着极度郁闷的心情过完高中的最后一个暑假,George进入了一所本科院校,入校成绩在全校的湖南省新生中排名第一;
在大学里,George历任了学生会里的各个不同职位,经历了许多事情,获得了不少荣誉,也比同龄人有了更多阅历。George为此也很感谢大学里一直给予他帮助的老师。但是在学业方面,除了没有任何补考,偶尔还拿过奖学金之外,George实在是非常惭愧。
等到毕业设计时,George突然发现大学教科书里所讲的内容,居然与图书馆里40多年前的藏书一模一样,不禁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专业,但为时已晚。
George的第一份工作:
毕业后,George被分配到一家极富国企特色的单位上班。单调的工作,封闭的环境,下班后无聊至极的他甚至开始学起了日语,但是缺乏语言环境的学习是乏味的,当时还是一个十足电脑盲的George于是动了买电脑的念头。
庆幸的是,George买电脑的愿望得到了父母的鼎力支持。虽然当时并没有人意识到,George的人生即将因为这台电脑而被彻底改写。而George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也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在购买了新电脑后的第二年,George参加了总公司的职工计算机知识竞赛。当时总公司一共有七万名员工,George的比赛结果:选拔赛排名第二,决赛排名第一;
同年,George在单位、总公司、集团公司甚至部里一共获得了十几个奖项和荣誉称号,并成为单位机关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George的第二份工作:
虽然第一份工作干得还不赖,但是George一直有一种担忧,就是自己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迟早会慢慢变成井底之蛙。每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时,George的这种感觉都会变得分外强烈。而且George烟酒不沾的“毛病”,也与他所在的生活和社交圈子格格不入。于是在第一家单位呆了三年之后,George选择了离开。
对于George的这个决定,父母虽然很不理解,也非常惋惜,但他们仍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支持着儿子的选择。George的心中,一方面有着对违背父母殷切期望的深刻愧疚,另一方面又为自己能有这样伟大的父母而骄傲。
从单位脱身出来,George当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考研,回学校里从头再来。考研期间,George开始把阅读各种电脑报刊作为学习之余的调剂。当时一位同学看到桌上厚厚堆积的电脑报刊,说这就是George的资本。没有想到的是,这句话日后果真变成了现实。
研究生没有考上,在决定继续还是放弃之前,George先做了另一个决定,那就是替IT媒体撰稿来维持生活,这样可以不用为老花父母的血汗钱而羞愧。
几个月后,George的稿件开始频频被读者投票选为最受欢迎的文章,George也从一个普通的电脑爱好者,成长为精通硬件的高手和数家电脑报刊的核心作者。当年全国发行和影响最大的两份电脑报刊,其暑期的硬件专题全部出自George一人之手;
几个月后,已经决定放弃考研的George,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一家IT媒体担任编辑;
几个月后,George成为这家报纸的版面主管,负责硬件版面所有专题特刊的策划、分工、撰写和制作等工作。
那一年,George一个人所做的专题和特刊,不但在编辑部名列第一,而且超过了编辑部其他所有同事的总和;而其所带版面的广告,也创下了报纸创刊以来的最高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同年,George获得了这家报社颁发的“最佳采编奖”。
7:07 P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7)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做喜欢的工作,过想要的生活
真没有想到,在进中计报之前,我在北京三年多从来都没有生过病。但是算上这两天的感冒在内,进报社后的这一年里却病了三次。
人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看来我的本钱在这里已经丢得差不多了。
鉴于对医院和制药厂的极度不信任,我一贯是不喜欢去看病和吃药的,只是利用这个周末好好地睡了两个饱觉,虽然感冒仍然没有好,但是感觉已经舒服了一点。
另外自从做出决定以后,整个人仿佛卸下了一个大包袱,精神上清爽了许多。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做喜欢的工作,过想要的生活,这才是我真正应该追求的“人生真谛”吧。
3:35 P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5)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在今年年初,我曾经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希望自己在迈入30岁而立之年的时候,能够赚到30万,另外再减肥30斤。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虽然会有不小的困难,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不过就眼前的情况来看,离30岁生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却发现自己离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
赚到30万?当然没戏了;减肥30斤?虽然这几个月强忍着尽量少吃饭,但没继续疯长肥肉就该庆幸了。
工作更累了;收入更少了;身体变差了;容易生病了;没时间更新专业知识;更没时间去娱乐或者锻炼身体;过去的业余爱好几乎全部荒废了……这就是我这一年来的收获。
看来是做决定的时候了。
11:13 A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1)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不熬夜的幻想再次粉碎
日,上个星期四,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那天我又通宵熬夜了。
记得自从过年回来,仅仅是第二周上班而已,我便经历了一次通宵加班。不过和去年年底的那两个月比较起来,应该说今年的境况还是有改进的,至少周末基本不用每天都在报社度过了。
去年我们编辑部的几乎全体记者编辑,曾经创造了连续七周呆在报社的纪录——也就是连续在报社工作将近两个月,中间没有休息过一天。并且那几十天里,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一两点到家,甚至是两天才回家睡一次觉。而且好不容易将疲惫不堪的身躯放到床上时,心里老是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这么一躺下去,还能不能有幸看到明天的太阳呢?该不会像那些“IT先烈”们一样,就这么在睡梦中猝死了吧?
几个小时后,被手机闹铃吵醒,睁开带血丝的眼睛先确认一下自己仍然活着,心里先默念一声“Thanks God”,紧接着又奔向报社,继续下一个轮回。
就这么每天在极度劳累和提心吊胆中熬过了将近两个月。之所以用“熬”这个字,是因为实在想不出比“煎熬”更合适的词来形容那段时光,或许用“炼狱”还有得一拼。不过万幸的是,编辑部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战斗减员,只是累跑了几个新招的编辑而已。比起广告部近乎疯狂的人员流动来,那算是相当的稳定了。
本以为熬过了改版期、创刊期和磨合期,到了2006年,情况怎么都会改善一点吧。我还为此特意把QQ的个性签名改成了:“新年新希望:今年不熬夜!”
嘿嘿,可是俗话说得好,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只因为领导的一句话,我们今年的任务一下就比去年翻了一番。于是在2月、3月、4月,我又体验了不下六七个通宵加班。
这里所说的通宵加班,可不是晚上干了活白天就可以回去呼呼大睡的那种,而是指从第一天早上上班开始,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半夜——或者说是第三天凌晨——才能回去,也就是在工位上连续工作40小时左右。
换句话说,普通劳动人民一个星期的工作量,只够我们在报社干一次活而已。
以前曾听圈内人士说,中计报是个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畜生用的地方。果不其然,进了报社之后,我立即深深体会到了报社最大的特点就是“折腾”。这两个字甚至还被报社贴在了墙上,时时刻刻提醒着员工要经得起“折腾”。
因为曾经在CBI家用电脑做过一年半,所以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拿它和数字时代做横向比较。如果只是就工作本身来比较,同样是做媒体、同样是做面向大众消费者的IT周报、同样是每周做56个版……数字时代看似和家用电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1、在家用电脑,编辑部人最少时只有9个编辑,但每周只要工作4天半就可以放假;
数字时代编辑部现在已经扩充到了17个人,从人数上来看几乎是前者的两倍,但是如果不天天加班的话,就算一周上足7天班都干不过来。
2、在家用电脑,编辑每周需要干哪些的活基本在上周就能确定了,而且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临时工作;
在数字时代,几分钟前也许还想着今天应该不会很忙吧,结果几分钟后,一堆意想不到的工作又被扔了过来。
3、在家用电脑,编辑就是编辑,只用做编辑的本职工作,基本就是开选题会、跟作者约稿、编辑稿件、跑跑厂商发布会而已,自己写稿也会有60-80元/千字的内部稿费,虽然比不上外部稿费的标准,但多少也算有吧;
而在数字时代,编辑每周要撰写专题和特刊策划、把策划发给每个厂商、和厂商互相沟通、开选题会、写新闻评论、评测产品、跟作者约稿、编辑稿件、删减厂商新闻稿、文章排版、版面三校、报纸拷盘、拉广告、做活动、在报社网站灌水、参加厂商新闻发布会、做报社临时安排的工作……而且编辑自己写稿,报社不会给你开一分钱内部稿费。不是不劳无获,而是劳而无获。
……不想再比下去了。
从4月的某周连续熬过两次通宵后(从星期三早上一直到星期六晚上,仅仅在周五凌晨回家睡了一觉),我开始痛下决心从5月开始尽量不要熬夜。但是在上一周,因为编辑部要同时做一本大报和两本小册子,中间还穿插着产品评测,于是不熬夜的幻想再次粉碎了。
但愿上周四的熬夜,是2006年5月的第一次熬夜,也是最后一次。
至于下个月,我已不再抱什么奢望。
1:41 P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5)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惰性真可怕
好不容易开始下决心写BLOG,可就因为撞上一个“五一”美美地睡了几天,外加出去晃悠了一会,坚持了几天的BLOG又断了。
人家常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我这已经是“三天打鱼六天晒网”了。惰性真是可怕。
这段时间其实发生了不少事情,例如去朋友家看了新房;到天津塘沽和朋友们一起饱餐了一顿海鲜;成功地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小单间;见到了来北京出差的老师;联系上了多年未见的同学……可现在要把这些事都写下来太费劲了,而且许多时间和过程上的细节都开始有些混淆。岁月不饶人啊。
看来饭还得一口口地吃,BLOG也得一天天地写。
5:24 P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3)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几年前,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两个方面超乎常人:一方面是智商为普通人的1.5倍,另一方面是食量为普通人的1.5倍。
对于这两个1.5,我一向都是颇为自豪的:好用的头脑能够节省下大量的学习时间,让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能吃一方面证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代表做事能干——因为干的活多所以卡路里消耗也大嘛。
但就在不知不觉当中,我正在迎来第三个1.5——那就是体重正在接近普通人的1.5倍。与其他两个1.5相反,这个1.5让我很是不寒而栗。因为肥胖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观形象方面的下跌,而且还容易导致百病催生。
其实以前我的体重也曾经连续四年保持过恒定不变。这一度让我以为自己“丽质天成”,不管怎么暴饮暴食身体都会自动调节平衡。但自从大一暑假坚持每天早起爬山晨练之后,这种平衡被无意中打破了。从大二暑期体育课宣告终结,我也不再坚持晨练的那天开始,我的体重就像吹气球一样开始飞涨,以致于大三开学的那天,辅导员第一眼看到我都惊了。
之后我的体重就开始进入一种轮回状态:摄取1.5倍于普通人的食物——长胖——控制饮食并加强运动——减肥——再度暴饮暴食外加缺乏运动——长胖……不过庆幸的是,每次在体重失控之前,我总能及时把它调整回相对正常的范围。这也让我的自信心一度极度膨胀,自以为可以像捏橡皮泥一样随心所欲地控制体重。
但进入现在的报社之后,由于生活完全失去了规律(抑或说是太有规律,整天除了坐着上班就是躺着睡觉),完全没有了可自我调控的时间,所以始终旺盛的食欲和始终如一的坐姿,很快结出了累累硕果——短短几个月里,我的体重增加了20斤之多,而且还有继续单调递增的倾向。可怕可怕。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体重尽快从“1.5”减回“1”,是这个“五一”期间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5:44 P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1)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过去与现在
过去——学生时代,每每从同学那借来,或者是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到一本漫画书、一块游戏卡,都会激动和兴奋好多天;
现在——电脑的两块120GB硬盘里,存放了无数的漫画书和游戏模拟器ROM,动画片更是刻了几十张DVD盘,但绝大部分都没看过。
过去——记得高三那年,每天中午要在电子游戏厅度过一个半小时,下午放学后又要对着电视机,从动画片、新闻联播、电视连续剧到香港警匪片,一口气接连看四五个小时才肯睡觉。周末更是观赏漫画、动画、电影和游戏的天堂;
现在——平均一年的时间里总共才可能玩几个小时游戏,电影平均每下载10部大概会有时间看0.5部,电视已经长期不看。
过去——考研期间,每天做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都是一次做完。有一段时间甚至每天还要跑1000米;
现在——每天基本就保持两种姿势:面对电脑屏幕两眼发直神情木讷地坐着,或是不醒人事地在床上躺着。
过去——每周工作四天半,仅周三和周四会加班,但一般也不会超过晚上十点;
现在——通宵熬夜成了家常便饭,连续工作40个小时濒临死亡时,再勉强回去睡上几个时辰。周末是专门用来补觉的。去年年底的两个月甚至根本就没过上周末,连续几十天从第一天上午到第二天凌晨都坐在报社。
同样是过日子,过去和现在咋差距就那么大呢?看来问题严重,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4:51 P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3)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万事开头易,坚持难
已经记不得上一次写日记,是在多少年以前的某月某日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会超过高中一年级。
现在开始写BLOG,也颇有当年写日记的感觉,不知道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万事开头难”。但是我认为,很多事情要开头都很容易,真正困难的地方其实在于坚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记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就连回想几年前一些故事的细节,有时都会犯上迷糊。趁着自己还记得每天发生的事情时,把这个BLOG尽可能地坚持下去,也权当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
5:15 P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3)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努力工作,目的何在
IT从业人员的过劳问题,这些年来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而频发的IT高层人士过劳猝死事件,更是为无数的IT人敲响了警钟。来看看几个例子:
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脏骤停在北京突然辞世,享年54岁;
日,中国频道技术总监黄柏林病逝。这位刚刚初为人父的域名注册系统顶尖专家,离开人世时年仅37岁;
日,年仅38岁的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在中秋节因病逝世;
日,摩托罗拉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格利高里·弗洛斯特突然死亡;
日,年仅46岁的前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因突发心肺衰竭去世……
以上提到的这些IT高层英年早逝的案例,还仅仅是冰山一角。因为他们身份显赫,所以为广大的传媒所关注。而在那些并没有显赫身份的普通IT人当中,不为人所知的类似例子还比比皆是。
曾几何时,“IT人士”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备受羡慕的群体。但是如今身边越来越多的业内朋友,却开始以“挨踢人士”自嘲。面对越来越快的技术更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以及没有尽头的工作任务,无数的IT精英们一边高喊着“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金钱买不到健康”,一边投身浩浩荡荡的加班大军持续奋战。
应该承认,IT产业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与IT人的努力工作密不可分。但是,如果说IT产业的发展要以IT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作为代价,那么这样的代价未免太过沉重了。繁重忙碌的工作,单调乏味的生活,长期缺乏的睡眠,让IT人离幸福和快乐越来越远。
扪心自问:“我们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估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会是:“改善物质条件,让生活更加快乐。”但是为什么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我们收获的快乐却越来越少?面对那么多过劳猝死的同行,在叹息“天嫉英才”的同时,我们似乎也应当开始认真思考工作、健康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了。
8:46 A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4)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
连着两个周末参加婚礼
今天去参加了XJ和剑南春的婚礼
现场很是热闹,到了新郎新娘敬酒时,虽然编辑部不乏好事之徒,但XJ和剑南春倒也是来者不拒,怎么折腾都行,好久没玩得这么开心了
上个周末同样去参加了一个大学同学的婚礼,不过里面认识的人实在寥寥,而且宾客中不少是高层领导和中老年人,整个婚礼过程相当的规矩,相对来说也就没那么好玩了
4:18 PMAdd a commentRead comments (4)Send a messagePermalinkTrackbacks (0)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
(619) | (0) | 收藏 (0) |
这些人也更新了博客如果您看到这个提示,说明QQ空间无法正常打开,请尝试一个永远演说不完的话题
一个永远演说不完的话题
每个人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都会向往美好和浪漫的爱情。有爱情的滋润,生命会变得更加灿烂多彩。
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行程中,也许多数人是丰富和演绎着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但也有那么一部分人倍受爱情的煎傲和挫折,他们对爱向往又惧怕,怕爱成为一种痛苦,成为一种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爱,真的成了洁肤之痛吗?!
从古至今,很多经典爱情故事一幕一幕的上演述说着人间的美好。修行千年的白蛇为了修道成仙来人间寻找正果,在不经意的情况下遇上了许仙并爱上了他,为了爱,她放弃了成仙的机会,被法海阻塞压在雷峰塔下。真挚永恒的爱被演绎的轰轰烈烈,在执着的信念下,感动了天地,最终他们和和美美的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没有经历过风雨,怎么见彩虹呢。没有经历过人生的挫折,也许就不会有人生的大团圆。也许在生命的过程中,有时会遭遇上许多坦途。经历了冬雪的寒霜浸湿,花儿才会在春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鲜艳,经历了烈日的酷暑,才会有秋天沉甸甸的收获。
生命的痕迹永远划过一个句号,没有迈不过的沟沟坎坎,没有走不完的路。双脚就在你脚下,路就靠你自己去走。爱情道路也一样,也许目前经历了风霜雪雨,但你一样可以重见彩虹。一朝着蛇咬,十年怕草绳。脆弱受伤的心灵何必去刻意划上那受伤的痕迹呢。
俗话说“时间是医治心灵最好的良药”。心灵的创伤却时时敲撼着自己的神经。当亚当与夏娃开始着人间爱情生活时,你和我,男和女都逃不过爱情。
神圣的爱令人向往,美好的爱令人陶醉,永恒的爱令人羡慕,无谓的爱令人疼惜。爱像一朵刚刚开放的花朵,需要精心培育和浇灌,不断施肥,才会崛壮成长,才会开放出耀眼的色彩和光辉的一面。
花前月下的信誓坦坦,公园树下的唧唧我我,上演着一幕幕画面。此刻的心在滴血,受伤的心生怕去触摸这一角。
忘了吧,忘了过去,忘了那曾有过的美好回忆,也忘掉伤悲的痛苦离别。
爱,存在于人间的每个角落,爱,撒向于世间的大地。
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块地,阳光依然是那么明媚,月亮仍是那么圆圆,风儿依旧吹拂着,树木依旧开放着。
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流替,你还是一帘忧梦,还在回味曾有过的朦胧的笑。孤独的身影,还在执着当初的誓言,还是在游戏着人生呢。
爱,不是摆设和饰品,不需要别人去读懂与喜欢,只要自己心中理解和明白,何必刻意去表演。放弃执着就是一种美丽,与其追求不如放弃,何不让遗憾变为美丽呢?
岁月的洗礼,你还是那颗拒绝融化的冰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远走不完的楼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