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武术,武当气功太极拳属于什么运动项目

中华气功大全网(气功,太极拳,武术,瑜伽,功夫):功法百家:武林秘芨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 太极拳体现易学道理
中国武医文化研发中心
[导读]著名武术家张全亮是梁氏八卦掌和北派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内涵和特点、武术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等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下面跟大家分享。技击是武术的核心,是精髓,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说,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的拳理、拳法处处都充满着哲学、力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美学、人体力学、经络学、宇宙学、天体学、以及现代的三论既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它以《易》理为拳理,以阴阳变化为灵魂,以宇宙万物返还生克的万古不移之规律作为指导技击与健身的法则,把人体的攻防技术和道家的吐纳养生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健身、技击和开发人体智慧融为一体,强调内外兼修,体用兼备,神形一致。太极拳中国武术强调德育中国传统武术是在中国这个特殊地域、特殊的人文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文化特色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其它体育运动、国内外现代搏击运动所无法比拟的。现代搏击运动的宗旨是练打,中国传统武术除了练打之外,还特别强调对习武人的道德品质教育、武德武风教育、正义正气教育、和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教育。单就打来说,它打法丰富,有摔、打、踢、拿、化、踩、点、发;它技法巧妙,强调九节(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足)并用,顾打合一,整体发力;它战术灵活,强调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引进落空,合力击发。武术是一种文化 拳理亦是为人处事之理多年以来,我一直把武术当作一种文化、一种学术来对待和研究,把武术与自己的工作、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用拳理来指导练功,用拳理来指导工作和生活。怎么练功,就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解决问题。太极拳和八卦掌是练解扣的学问,练好了太极拳和八卦掌就没有解不开的扣。太极拳强调阴阳,八卦掌强调变化,实际上都是哲理、易理。阴阳统筹万事万物,易理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无所不统。用拳理可以说明处事之理、做人之理。比如,拳理所讲的阴阳虚实、公转自转、物壮则老、对立统一等道理,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道理都是一致的。生命在于体悟运动 推荐太极拳、八卦掌和气功比如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中国传统武术的阴阳学说。我通过实践总结认为,生命在于体悟运动。运动是好事但过量就会造成损害,但也没有绝对的静止,即使睡觉也不是完全静止的。运动是绝对的。体悟运动就是在运动时,你要下意识的用心去想象这种运动,用心意去跟随、引领、推动、体会这种运动,用心去想它、看它“内视”、体会它。这是一种缓慢的,以神意为主的运动。这种运动的最好形式就是太极拳、八卦掌和气功。体悟运动对于通经化瘀、祛病强身、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反应能力、延缓脑细胞衰老,都有极好的作用。太极拳处处体现易学三理这种运动方法用在工作、事业和生活中,就是要与时俱进,要顺应历史和事物的发展规律,认真、客观地观察历史和事物进程的细微变化,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掌握好历史和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时机和火候,及时地更新观念,改变思路,调整策略,这就是易理。易理包括简易之理,变易之理和不易之理。太极拳简易之理“简易之理”既易者认为“易则易知,简则简从”(《周易系辞上传》)就是说,只有简易的道理和法则才能使人便于明了和效法,所以易者把宇宙间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简易为阴阳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现象。但阴阳虽简却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变易之理“变易之理”既易者认为“生生之谓易” (《周易系辞上传》)就是说,简单的阴阳之理却可导演出千变万化的活剧来。不易之理“不易之理”既易者认为“动静有常”(《周易系辞上传》)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按一定之规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八卦掌和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处处都体现着上述《易》之三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体育总局推广广场舞是件好事,好像推广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一样,利国利民!赞一个。建议把中国武术以实用、简单为目的,也整理一下,在全国推广。不然青年人只会去学什么跆拳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5:53:27&)
8484字(2613/25)
( 14:06:43)
101字(37/0)
( 21:01:42)
56字(21/0)
( 14:41:13)
43字(22/0)
( 14:02:10)
49字(14/0)
( 13:59:56)
69字(13/0)
( 11:46:15)
( 11:30:17)
( 11:15:12)
99字(24/0)
( 10:25:03)
81字(15/0)
( 10:14:27)
( 08:11:36)
( 07:55:48)
30字(26/0)
( 22:35:03)
( 22:28:14)
39字(14/0)
( 22:23:07)
56字(26/0)
( 21:00:06)
( 16:53:24)
18字(15/0)
( 16:42:19)
( 16:08:43)
31字(17/0)
( 16:05:27)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励志与成功
陈氏太极拳术
基本图书信息
系列丛书:
中国传统太极拳丛书
出版日期:
编辑推荐:
  太极拳概述,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等。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色彩纷呈。太极拳乃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构思特异,独树一帜。它以技击和健身两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逐渐得以推广普及。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特色,深受拳界青睐,享誉中外。
第一编 太极拳概述太极拳的源流、发展及演变陈氏太极拳门规戒律陈氏太极拳的特点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作用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陈氏太极拳的练功法则关于图解的几点说明陈氏太极拳的手型和步型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及缠丝劲练习第二编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简介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图解第三编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简介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图解第四编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简介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名称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图解第五编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简介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名称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图解第六编 陈氏太极推手法陈氏太极推手概述陈氏太极五种推于法陈氏太极推手实用法举例第七编 陈氏太极拳散手用法陈氏太极拳散于概述陈氏太极拳散手用法举例第八编 太极拳内气浅论与经络学说太极拳内气与经络的关系太极拳内气的练习方法经络学说常用腧穴第九编 陈氏太极拳论拳经总歌陈王廷太极拳经谱陈鑫太极拳拳谱陈鑫太极拳十大要论陈长兴用武要言和战斗篇陈长兴太极拳论分类语录陈长兴陈鑫附录陈氏太极拳家传略作者履历简述
  前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色彩纷呈。太极拳乃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构思特异,独树一帜。它以技击和健身两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逐渐得以推广普及。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特色,深受拳界青睐,享誉中外。  余自幼随伯父照丕公学习陈长兴系统的老架一、二路和刀、枪、剑、棍等器械,以及推手和拳术理论。1972年伯父去世后,又随堂叔父照奎公学新架(叔祖发科公晚年所订)一、二路和推手、擒拿等技巧,并对余拳理有所深化。余有幸跟随二位先辈学艺20余载,基本掌握各种套路、器械练法。后又与同门师兄弟共同切磋交流、探讨研究,才稍悟奥妙。  1982年,国家提出抢救中华武术,抓紧搞好挖掘整理工作。在此之前,陈家沟的陈鑫、陈子明、陈照丕等先辈都相继著书立说,但均为拳术方面的论述,理论精奥,初学者不易看懂。陈氏太极拳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都亟需要系统地、较为通俗地整理成书,余早有此愿,惟感力不从心,故迟迟不敢动笔。后在省、县体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朋友的热诚帮助下,终于于1992年完成了《陈氏太极拳械汇宗》一、二、三册的书稿(但没有陈氏太极拳新架)。此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多次提议,希望将陈氏太极拳新架整理成书。为此,余从去年5月份开始,根据堂叔父照奎公的亲传和笔录着手编写新架书稿。为让读者尽快了解和掌握新架的特点及练法,在编写过程中结合理论指导,对动作要求作了比较细致的叙述,并插入必要的过渡动作图片。但对拳势呼吸法、肉劲运行法、技击作用诸方面不像老架一路那样叙述得详细。因为习练者练太极拳有一定基础后,已对太极拳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太极拳要求的是整体性、根本性,并不刻意追求一招一势,所以,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功力,这才是登堂入室的正确途径。  本书除新架一、二路外,原出版的老架一、二路,经过重新整理、修改、充实的理论概述部分,推手及增加的一些技击实用法,对散手技击实用法的简单介绍和举例等,一并收编入内。至于陈氏太极器械,将于以后整理出版。  在整理和编写过程中,得到河南省体委、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得到路丽丽、崔广博、张学成、陈娟、陈斌等同志的热心帮助。值此书出版之际,一并深表谢意。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敬请同好指正。  陈正雷  1998年5月于郑州
  (六)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练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基之意,也就是下盘。《太极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肢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种说法是“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练拳时周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但在配合呼吸上不能恰当自然和细腻。在第一至第四阶段,由于动作姿势的僵硬不协调,及内气外形不结合,要求动作配合呼吸是做不到的。到了第五阶段,虽然周身相随,内外结合一致,但在动作加速、疾变,或者快慢相间时,动作与呼吸就难以配合。在这一阶段练习时,随着练拳质量的提高,动作与呼吸必须严密配合。要特别指出,此阶段的腹式呼吸形式与医学上的腹式呼吸恰恰相反,就是要做逆式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们的呼吸方式和过程,是由肺、胸膜、肋间内外肌、膈肌等来参与完成的。主要表现以胸式呼吸为主,同时在腹肌配合下完成。在胸腔脏器病变时,由于胸式呼吸受到限制,则代偿性地使腹式呼吸加大加强。这种腹式呼吸的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膈肌收缩,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部向外凸出;呼气时膈肌舒缓,腹腔脏器上移回位,腹壁收敛。太极拳中的“腹式逆呼吸”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其表现为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外凸,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由于腰肾旋转,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就结合一致。发劲时呼吸的配合,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来完成的。  在呼吸配合一致以后,除了正常的套路练习外,还要加练些辅助功。如练站桩,采用大马步、弓步、丁步都行,练拳前后坚持20分钟,练习稳固桩步,呼吸行气,发展力量和耐力;练抖杆子,用后尾直径6厘米—8厘米,长3米的白蜡木杆,每天用拦、拿、扎的方法抖100下。另外还要把拳式内的单势发劲分别抽出练习,以增加在根基稳固、内气充实情况下的蓄发力。  ……
相关PDF 电子书下载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气功入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