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律顾问总结信息化法律文件

浙江抢占农村信息化制高点 建服务平台致富农民――中新网
本页位置:
浙江抢占农村信息化制高点 建服务平台致富农民
  中新网杭州4月2日电:题:浙江抢占农村信息化制高点 兴建服务平台致富农民
  中新社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实习生 倪幼杰
  点击鼠标即可签订百万协议;不出远门即可知晓农务秋收;不赴千里即可掌握最新资讯……在浙江,农村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占领全国制高点之势。66个乡镇试点建成“时代先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965个行政村、8000多家企业、600多家农家乐加盟其中。发布乡镇文化、地理优势、招商引资政策,设立企业、特产专题,该平台服务浙江“块状经济”,致富三农的新窗口。
  据介绍,2009年,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远程党教系统基础上,按照中组部”党员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重要指示,联合浙江省经信委、农业厅、浙江电信、网盛生意宝等启动了“三纵一横”的农村信息化总战略,建设”时代先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农村中国()。‘
  “力争到2011年,平台实现浙江各乡镇全覆盖。农民也能成为熟悉互联网应用的网民,也能享受到网络化时代的信息便利与良好效益。” 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告诉记者,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成,将同时直接服务于以乡镇为落脚点的浙江“块状经济”,从而致富农民。
  “建德模式”领跑浙江 信息化惠及多方
  浙江的“建德模式”,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打开了一扇窗。
  建德市是浙江首批“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实现乡镇信息化普及的市。2010年初,建德所有乡镇已全部接入浙江省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层村务管理系统也已全部投入使用,率先把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全面渗透到了乡村一级行政单位。
  据建德市委书记陈春雷介绍,该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方便农村农副产品、乡村特色旅游及相关农业信息资源的发布。与此同时,农村各级部门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村务公开、网络办公、信息浏览等。
  广大农业经营户是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建德市乾潭镇红地球葡萄园的李增土,原先只能在新安江公众网上发布葡萄供应信息。“乾潭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专门为我的葡萄设置了一个免费信息发布区,直接链接到农村中国()。”李增土告诉记者,他的葡萄销售有了很好的提高。不少远处的客人,都是在网上看到信息,自驾游过来采摘葡萄。
  当地政府也是直接受益者,该平台不仅让“低碳行政”愈加深入人心,也让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以前去新安江开会,早上5点不到就骑摩托车到梅城,再搭班车才能赶上上午的会议,有几次为了避免迟到,前一天就住宿在新安江。现在村里不花一分钱,通过电脑就可以在线参加会议,省去了舟车劳顿。”乾潭镇村书记金生睿说,建德市统一对500余名乡镇管理员进行了平台使用培训,实现了视频会议同步直播。该市已经刮起了“低碳行政”的新风。
  建德市大同镇徐韩村的大学生村官李万欣同时表示,该平台大大提高了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事先把所有的信息都存在平台的数据库里,查询和统计相当便捷。上一次,村里要交60岁以上人员统计表。通过登录平台后搜索,几秒钟功夫,所有的信息都出来了,和以前的人工统计方法相比,不能同日而语。”他说。
  “下一步,我们要帮助更多的农民接入互联网,深化农村信息化进程,这将带动建德全市的政府信息化、工农业与服务业信息化,乃至全社会的信息化。” 建德市委书记陈春雷说。
  农村网民增速超越城市 “三纵一横”搭起信息网
  据介绍,“三纵一横”的农村信息化总战略,以农村政务、电子商务、民生服务为“纵”,乡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横”,把农村的乡镇和农村政务管理、乡镇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以及相应的农民信息服务,经过资源整合,以互联网方式构建一个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政务、商务、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乡镇可以拥有自己的主页,对外展示风俗文化、风景名胜、招商政策等;老百姓和农家乐、地方企业等则可以发布商务信息;此外,农民还可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新闻资讯、政务公开等内容。” 该项目承办方,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良表示。
  按照“政府出一点,电信出一点,供应商出一点,农民掏一点”的框架,仅半年时间,66个镇试点已经建成。现在在浙江,以信息化招揽财源、服务民生的鲜活例子纷纷涌现,“三纵一横”搭起的信息网日趋成熟:
  台州临海市喜洋洋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手段,在短短几个月中,销售柑橘1280吨,出车76车,销售额达到480万元,精品柑橘销售近5000公斤,实现销售额5万多元;
  宁波象山县西周镇将当地的自然风光上传至“农村中国()”网站,不少游客因此慕名而来,他们惊喜不已:“真没想到,现在山区的信息也传得那么快,网上资料很详细,我们按照提供的信息自驾过来的,很方便。”
  衢州将平台与民情档案系统整合,开设“民生365”服务热线,形成了完整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当前正是大力推进村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发展的有力时机,国家应统筹长远规划。”项目承办方、中国电信科技委员会常委、浙江省通信协会理事长张新建表现出了对平台远景的极大信心。
  有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和信息服务发展迅速,全国98%的乡镇能上网、95%的乡镇通宽带,27个省份已经实现乡乡能上网。截至2008年底,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年增长率超过60%,这是第一次农村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城市。
  互联网下乡已成民心所向 助推农民致富
  据悉,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要求,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这是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最直接的表述。互联网下乡已成民心所向。
  目前,浙江农村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该省通宽带的行政村累计达31528个,行政村通宽带率达95.72%。国际化、电信级的宽带IP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已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和乡镇。截至2008年年底,浙江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9.4%,远远高于全国6.4%的普及率。
  社会普遍认为,当每一位农民受益于互联网带来的好处时,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中国的经济也就会更上一个档次。农村市场是个具有无限潜力的金矿。
  “我是从农村来的,农村为什么落后?其实,有一个根源,实际上是信息的落后。” 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良表示,如果通过互联网把一些精神文化的思想送到农村去,“不管是对改变农村的落后,还是提高农村的精神生活质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同时表示:“浙江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造房子和马路的概念,我们在寻找更大的空间。农村通过互联网可以跳出局限,和更大的世界去接触,谋求新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内容将会有新的提升,农民致富的道路会更加宽阔。”
  “城乡信息化程度的不对称,曾一度拉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而互联网将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并加快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结盟’,推动产业升级。”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冬梅教授表示,“农业是最传统的产业,具有产业优势,就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只有利用信息化开辟更宽广的市场,才能让农民致富。”(完)
【编辑:卢岩】
----- 国内新闻精选 -----
??????????
百姓粉丝的原贴:对于这样一件戏剧性的故事桥段,亦真亦假,这都是可能的,但是但从一方面去考虑这样的狗血事件或许有点薄弱。背后张力到底在哪里或许还是一个问题。
6266 4204 4018 2738 2697 2384 2344 2300 2159 2063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_百度法律
&&&&&&&&&&&&&&&&&&法律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07]2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关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村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就加快推进我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进一步深化认识,把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举措,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民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村信息进村入户,以及时便捷地提供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以及农业政策等信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因此,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全省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我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工作体系建设、网络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应用、信息服务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随着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信息体系建设正在形成新的格局。网络建设已经覆盖县、乡,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信息采集、分析体系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的农村信息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互联网、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等现代传播手段与报刊、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农村信息服务手段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信息工作的总体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信息工作队伍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广播、电视、电信、报刊等常规媒体传播农业信息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此,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有关要求上来,把加快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作为强化面向“三农”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握方向,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指导思想、建设目标  (三)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精神,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进村入户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的,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建设目标:到2010年,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基本覆盖全省行政村;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省级涉农信息资源得到较好地整合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市场化信息服务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初步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格局;信息服务覆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培训等各个方面,让全省农民基本享受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果。建设原则、总体任务  (五)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要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好统筹规划,有关部门和电信与网络运营企业积极配合,以实施“一村一品”示范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依托,搞好试点,总结经验,加快推广,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优势互补,规范竞争,协调发展,加快延伸。要注重发挥部门和行业的优势,引入合理、规范的竞争机制,使信息基础实施网建设及服务不断向农村和农户延伸。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一网对农村,一站式服务。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以陕西农业网为依托,采用多种方式,统一向农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并在村级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站,杜绝重复建设。  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主抓服务,注重实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创新运行机制,采取多种模式向农村提供信息服务,保证农村信息及时、准确、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任务:建设和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采取有线、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等接入手段,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和统一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公共网络,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加强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共享,统筹建设全省“三农”信息资源库,为提供准确、实用、及时的信息奠定基础。根据统筹建设农村村级社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要求,逐步建设、完善、整合村级信息服务终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开展面向“三农”的综合性、专业性、特色性信息服务。建设、完善各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七)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在农村通电话、广播电视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以电子政务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公共网络,实现农村信息网络延伸扩展。采取多种模式扩大农村信息网络的服务范围,建成覆盖县、乡、村、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生产和营销大户的信息网络体系。  (八)升级改造省级综合服务平台。按照“一站式服务”和“一网对农村”的要求,依托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升级、改造“陕西农业网”,进一步综合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统计等各涉农部门为农村服务的内容,优化版面和栏目,扩充信息容量,增强服务功能,使省级综合服务平台最终实现“一网对农村”的目标,同时满足县级服务平台、各涉农专业网、全省农业系统视频培训系统后台支持的需求;保证农业部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顺利、安全运行。  (九)加强农业各专业网站建设。建设种植、畜牧、果业、植保、土肥、种子、农业法规等农业专业网站。各专业网站要发挥行业优势,突出行业特色,开发行业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十)加快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结合各涉农部门的优势和县域经济特点,优化栏目,扩充信息容量,重点突出实用性、特色性农村信息服务,使各县(市、区)的农村信息通过县级服务平台对外发布。加强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十一)加强涉农信息采集工作。实现“一网对农村”目标,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扩充涉农信息采集范围,拓宽渠道,丰富来源;优化信息采集手段,提高信息采集的网络化水平。各涉农部门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做好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及农资质量监管、农垦信息以及农村劳务、文教卫生等方面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分析工作,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努力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十二)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建设省级涉农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统筹建设全省农业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和农业基础信息库。依靠省级各涉农部门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建立部门交换信息库,实现涉农部门之间农业基础信息实时交换和共享。建立健全全省农业基础信息共享和应用的长效机制。  (十三)加强涉农专家库建设。组建各级涉农专家库,利用已建成的农业信息体系,发挥涉农专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组织专家开展服务工作。  (十四)大力实施金农工程。根据全国统一的项目建设要求, 结合我省实际,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抓紧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重点建设省级农业和省级粮食购销存等2个数据中心,农业检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3个系统。加快农村信息“进村入户”  (十五)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十一五”期间,结合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在全省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试点工程”。今年率先启动“一村一品”示范村和部分条件较好推广村的农村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逐步扩大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推广到全省所有行政村。  (十六)大力推广“三电合一”服务模式。认真总结“三电合一”(电话、电脑、广播电视)试点的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创新,把农民急需的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村,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的信息服务能力。  (十七)统筹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结合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的统筹建设,逐步整合村级各类专业信息点,建立统一的村级综合信息服务室,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文化信息共享、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等综合性服务,为农民提供信息查询、发布等便利条件。  (十八)开展多种形式信息服务。进一步调动各通信、广电网络运营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人员、资金优势,运用移动短信、互联网、热线电话、数字电视、广播、报刊等服务方式,加大信息的采集、发布量和覆盖面,适时传播信息,不断扩大用户群,为更多农民提供服务。大力推广“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在我省的应用。省广电局要积极推进农村数字电视示范村的试点工作,并争取尽早开设农村电视专门频道,努力把数字电视打造成政府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新型渠道。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把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要落实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省信息办(省信息产业厅)和省农业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组织编制全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各市、县、区要树立大局意识,尽职尽责,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各设区市要制订近两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分解落实各项工作。  (二十)加大投入力度。全省各级政府要将农村信息化建设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省上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市、县、区负责运行维护经费的筹措。省发展改革委要在基本建设资金中增加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安排。省财政厅负责省财政资金的落实。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要整合各行业支农信息化资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发挥聚合效能。省信息办(省信息产业厅)要逐步加大全省信息化资金向农业倾斜的力度。省级涉农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全省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聚集社会力量、扩大投资渠道,加快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村信息化投融资体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  (二十一)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加强农村信息员和农业信息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通过对信息工作人员进行信息采编、信息分析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收集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水平。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信息收集、传播方法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本常识的培训。  (二十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模式。要着眼长远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创新意识,下大力气消除影响农业信息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弊端。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思路,采取政府出一点,企业拿一点,村级筹一点的办法,落实各村信息站(点)建设任务。鼓励农民在政府扶持下投资参与信息网站建设。全省各级政府要发扬创新精神,在农村信息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并广泛宣传各方面的先进典型,不断开拓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二十三)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通信条件。鼓励电信运营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电信资费,最大限度地开展面向农民的公共信息服务。电信、广电网络运营企业要切实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公共网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全省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各种优农惠农政策,排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优化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村信息化的良好氛围。要下大力气抓一批农村信息化服务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陕西省人民政府二○○七年七月三日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日 实施日期:日 (地方法规)
&2014 Baidu 此内容系百度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不代表百度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农村政策法规200问(十二)_宁都县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 >> 正文
&信息分类:
&文件编号:
&公开方式:
&生成日期: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B-
&责任部门:
农村政策法规200问(十二)中国·潜江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潜江“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您的当前位置:
字体大小: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文号:潜政办发〔2013〕41号
信息索引号:013-00106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潜江“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镇、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潜江“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潜江“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市”
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3〕24号)要求,现就潜江“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市”(以下简称“示范市”)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和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我市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目标
潜江“示范市”建设总体目标为: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培育农村信息服务业,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具体目标为:
建立潜江农村信息化推进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农村信息化领导体系、服务体系和咨询体系。建设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构建以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为总站,区镇处、企业、协会为分站,形成市—区镇处—企业—村—农户上下相通的全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平台和示范企业、基地。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成果,面向小龙虾等特色水产、水稻、畜禽、棉花等产业,开展诸如品种繁育、农产品质量追溯、智能监测等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平台5个、示范基地10个、示范企业10家。探索一套政府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并行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长效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服务,通过市场手段获得服务收入,实现互惠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任务
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电子科普栏、服务平台、示范企业、基地建设及服务机制的探索完善等任务。
(一)建设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具体建设:
1.视频会议室。在全市相关重点企业、基地等建设视频会议室,配齐视频会议室硬件设施,包括摄像头、投影(或者电视)、电脑、网络专线等,建成后便于召开视频会议、安排部署科技工作、专题业务培训等(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电子科普栏。在城区中心地带、全市各区镇处中心地区、所有村建设LED显示屏500块以上,便于宣传科普知识、科技政策法规、科技最新成果、农技信息(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城管局、各区镇处)。
3.科技惠农平台。争取“党群通”平台管理权限,专人负责收集和发布信息。为“三农”提供远教模块、无线惠农(热点咨询、农技资讯、民生信息、科技致富、供应求购等)、专家在线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4.科技交流平台。利用短信一信通平台进行短信群发和网络链接群发,定期开展科技统计,发布科技创新政策,宣传科技活动和取得的成果等(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完善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建设。依托基层文化站,在23个区镇处各建设1个信息服务站点(科普活动站),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信息服务站点硬件设施升级,构建以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为总站、区镇处为分站的全市科技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局、各区镇处)。
(三)建设一支基层信息服务队伍。以原市级科技特派员和农技110专家团队为基础,充实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专家,建设一支能适应农村多方面信息需求的专家队伍。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分别增选13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和农技110专家,使市级科技特派员和农技110专家总数分别达到23名,对口服务23个区镇处开展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办)。
(四)建立一套农村信息服务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支持,采取行政推动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平台资源建设。坚持公益性服务以财政投入为主、专业化信息服务以市场化投入为主,开展农村信息化平台、资源、站点等的建设和运行。积极探索“前向免费、后向增值”的农村信息化运营服务模式,实现政府、市场双轨驱动,促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五)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平台、示范企业、基地。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成果,面向水产、水稻、畜禽、棉花等产业,重点建设小龙虾信息技术服务等5个信息服务平台、潜半夏信息技术服务等10个示范基地、尝香思信息技术服务等10家示范企业。一是重点围绕高端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依托莱克水产、华山水产、尝香思等龙头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二是重点围绕区域内农业园区,依托淡水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我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办)。三是围绕群众“衣食住行”和“业教保医”,依托党群通、电子科普栏、一信通等科技服务平台,开展科技公共信息服务示范,助推乡村脱贫、农民致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各区镇处)。
四、时间安排
项目建设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日-9月10日):方案制订及调研阶段。主要完成方案制订、论证报批、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启动示范等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日-日):建设推进阶段。主要完成平台建设、资源整合、示范站点选建、队伍建设等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日-日):完善示范阶段。主要开展平台功能和资源完善、人员培训、技术应用、机制创新、区域示范中期检查等工作。
第四阶段(日-日):总结验收阶段。主要是总结经验,迎接省科技厅等部门工作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潜江“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的统一领导下,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标准和规范,对示范市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各地要将示范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建立工作责任制,强化目标考核(责任单位:各区镇处)。
(二)出台配套激励政策。一是制定农村信息化服务奖励办法,对在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科研人员、信息服务人员和基层信息服务平台和站点等给予奖励。二是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科研机构、企业以及个人,在科技计划项目(竞争性项目除外)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农办、市农业局)。
(三)多方筹资、切实保障经费投入。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原则,多方筹集建设经费。对于示范市建设中的公益性服务投入,以各地财政投入为主;示范市建设中基础性投入和后期示范站点维护升级,以社会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筹措资金;其它方面的投入,通过社会融资和市场创收等途径解决。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等(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四)加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队伍培训力度。一是抓好基层站点信息员的培训。按照以操作应用为主、兼顾理论的原则,加强对示范站点信息员的培训,每年培训100人次。二是抓好专家队伍的培训。内容包括服务规范、政策法律、咨询方法、专业讲座等(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办、市农业局)。
附件:潜江“湖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罗茂文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 副组长:黎喜斌 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市总工会主席
&&&&&&&&&&&& 刘 冰 副市长
&&&&&&&&&&& 莫胜男 副市长
&&&& 成 &员:康秋月 市政府秘书长
&&&&&&&&&&&&程伦嵩 市委副秘书长
&&&&&&&&&&& 孙士茂 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
&&&&&&&&&&& 黄& 瑞 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 朱铁军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 王春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 张成松 市经信委主任
&&&&&&&&&&& 吴培军 市财政局局长
&&&&&&&&&&& 杨贤森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 李圣山 市城管局局长
&&&&&&&&&&& 郑学国 市文化旅游局局长
&&&&&&&&&&& 王 &维 市农业局局长
&&&&&&&&&&& 王绪军 市教育局局长
&&&&&&&&&&& 陈俊平 市人社局局长
&&&&&&&&&&& 刘& 晗 市卫生局局长
&&&&&&&&&&& 张友平 市科技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张友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法律法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