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opt收据能坐邮轮去加勒比海邮轮旅游攻略吗

还没有人去过这里
杰尔游记攻略
匈牙利,作为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平原国家,没有南欧诸国地中海沿岸迷人的海滨风光,也没有瑞、德、奥巍峨壮阔的阿尔卑斯山雪峰,但上帝依然眷恋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留下了东欧最大的淡水湖--巴拉顿湖,人称:匈牙利海。巴拉顿湖面积592平方公里,相当于100个杭州西湖,平均水深3.2米,最深处12.2米,自东向西,形如一轮弯月。本次旅程,就穿梭于巴拉顿湖的山山水水间,带你去领略有别于布达佩斯的匈牙利自然风光。
从杰尔出发&沃尼奥尔茨沃什海吉&-&蒂豪尼
本帖最后由 wanghesheng 于
05:59 编辑 匈牙利是这次中欧(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德国,lonely planet的叫法)五国游的一部分,另外的游记等有时间再分别发吧。
路线:这次走的是环线,维也纳北面经斯洛伐克首都Bratislava到布达佩斯,然后南面经Gyor回维也纳。
换汇:布达佩斯Keleti火车站换钱点非常不划算,网上汇率欧元1:304左右,他们只给1:250. 在火车站大厅有Opt bank的ATM,直接用国内银联卡取钱,汇率非常划算,和网上基本一样。OPT估计是匈牙利很大银行,后来在很多小城市也发现这个银行,绿色的标志。里面有英文和德文菜单选型,不要妄想中文了。
交通票:单程票350福林,现在已经没有十次票了,当然你可以买十张,价钱乘以10。 需要每次打票。里面换乘不需要管了,只有不出去你待一天都么有人管,出地铁票就失效。
72小时票,4150福林,售票员会把启用时间(精确到分)写上,72小时有效,这个用到我们最后一天离开早上做地铁,感觉每天至少4次以上吧。不需要打票,每次出示一下,其实只有地铁口有查票,巴士和轻轨上没有。
24小时的忘了。
酒店:第一晚:2 night hostel,booking上定的。不做推荐,价钱很便宜(28.5欧),位置也不错,员工也热情。是一间APARTMENT,不是很习惯。
后面三晚IBIS BUDAPEST CITY酒店,由于搞活动,住3个晚上平均每晚40欧,非常超值,离地铁中心换乘站Deak Ferenc terz站2站。IBIS布达佩斯还有英雄广场站,和更近市中心的一个。
布达佩斯&多瑙河湾三城&埃斯泰尔戈姆&Visegrad&圣安德烈&杰尔&帕农哈而马修道院
北京&迪拜&突尼斯城&托泽尔&沙吉&马特马他&杰尔巴&苏塞&凯鲁万&突尼斯城&Sidi Bou Said&突尼斯城&北京
本帖最后由 ananj 于
08:25 编辑 攻略部分从第五页68楼起
邮轮总结篇一:68楼邮轮总结篇二:注意事项73楼(3/8更新)邮轮餐饮74楼(3/8更新)邮轮上穿着75楼(3/8更新)邮轮购物76楼(3/8更新)奥特莱斯比较:待续机票预定:待续房间预定:待续出国游必带物品:82楼
美西一号公路部分GPS地址:77楼
先啰嗦几句
每次旅游都是在穷游上做的功课,在穷游里发现了踏破铁鞋网,此次的邮轮就是在踏破铁鞋网购买的船票,价格和服务都是很不错的。已经是第三次去美国了,但是个邮轮菜鸟,第一次乘坐大型邮轮,从没有写游记习惯的我,因接受了太多的帮助,无以为报,所以我把这次的行程和心得简单的以流水账形式记录下来,留给有需要的朋友作个参考,文笔很差,大家见谅。
感谢篇
特别感谢:
邮轮客小麦daluxia
(小麦的帖子让我从一头雾水中,选择了精致邮轮水印号Celebrity Reflection 东加勒比海行程,并且整个邮轮行程得到了小麦很多的指点)
Jxdai长老(迈阿密的购物行程得到了Jxdai的很多帮助,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sawgrass mills shopping mall,遗憾呀)帮我一手搞定)铁鞋的王帅哥(匆匆决定的邮轮行,又是第一次,春节期间菜鸟的我,日夜拨打王帅哥的电话,希望帅哥见谅)
还有很多帮助过我的穷游朋友,在此一并感谢。
洛杉矶&1号公路&斯坦福大学、旧金山&旧金山、迈阿密&迈阿密&航海日&波多黎各&圣胡安&圣托马斯岛&圣马丁岛&航海日&迈阿密&洛杉矶
觉得很不错呢:
转贴自:
对任何一个古老的文明而言,其初生期是尤为重要和关键的,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文明的雏形。文明一直在发展,新陈代谢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道理,然而无论经历多少年,任何一个文明都依旧保留着一些最古老的东西,它们源自我们所能看见的,或是所能想见的最古老的时代。这些东西在今后的岁月里成为了整个文明的根骨,构架起千年的辉煌。
埃及王朝的开端——早王朝时期(Early Dynastic Period)
古埃及王朝考古的先驱是法国考古学家Emile Amelineau。1885年他开始着手于阿拜多斯地区的考古发掘。这一发掘工作一直向西,到达了乌姆•卡伯(Umm el-Ka'ab)。在这里,出土了无数埃及早王朝时期,甚至年代更为久远的陶器碎片。乌姆•卡伯也因此常被称作“Mother of Pots”(陶罐之乡)。
迄今为止在这里已经发掘出了16个王家墓地。墓室中出土的各类器物上刻有许多古代国王的名字。然而,这些王名没有一个出现在都林王名表【注1】和曼内托的《埃及史》【注2】记载内。Amelineau很自然的就推断,这些墓室属于古埃及第一王朝以前的埃及诸王。同时,由于这些王名都冠以“荷鲁斯”名衔,Amelineau推断,这些国王应属于曼内托记载的“亡灵朝”时期【注3】,即那些传说中的“荷鲁斯的追随者”(Follewers of Horus)。并且武断的认定,其中两座墓葬分别属于奥西里斯(Osiris)和“荷鲁斯(Horus)与赛特(Set)”。【详见哲尔王一节】
进一步的研究很快推翻了这一推断。1899年,考古学家Flinders Petrie(皮特里)再次对阿拜多斯王家墓地进行考古发掘。现今已经可以辨认出12个墓室的主人,其中8个属于第一王朝诸王(以及2个王后),2个属于第二王朝诸王(关于乌那斯金字塔下的地下大型墓葬是否就是第二王朝早期王陵尚存疑问,因此这里没有将其计算在内)。
导致Amelineau的推断严重偏离事实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古埃及第一、二王朝墓室中所发现的王名没有一个出现在都林王名表或曼内托《埃及史》的记载里。然而德国学者Sethe经过大量的考古研究之后指出,在古埃及第一、二王朝时期,除了以“荷鲁斯”为名衔的“荷鲁斯名”(Horus-name)以外,每位国王很可能还有两个分别以“上下埃及之王”(King of Upper and Lower Egypt)和“两夫人”(Two-Ladies)为名衔的名字。事实上这个结论是符合事实的,古王朝时期的埃及国王通常有多达5个名字,分别被冠以“荷鲁斯”、“两夫人”、“金色荷鲁斯”、“上下埃及之王”和“拉之子”五个名衔。而其中的三个在早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都林王名表以及曼内托《埃及史》中记载的第一、二王朝的王名可能是王位名或本名,而非荷鲁斯名。【详见附录】
前王朝时期的埃及统治者
蝎子王(King Scorpion)(记得这部电影吧?)
蝎子王可能是迄今为止已经被证明存在的最早的埃及统治者。有关他在埃及统治的最主要的证据是在希拉康坡里斯(Hierakonpolis)出土的蝎王权标头。权标头被认为是古埃及国王权利的象征,在一些壁画和雕刻作品中,经常出现国王以权标头打击敌人的图案。`
蝎王权标头上刻有一个头戴白冠(上埃及国王的象征)的人,也许正在主持一个和农业相关的仪式。而在他的右上则有一个蝎子和一个玫瑰花结的图案。现在通常认为玫瑰花结是王衔,读做“王”,而蝎子则是国王名字的象形文字符号,在古埃及语中可能念做“Srqt”【注4】。同时期出土的文物中,还有另外两个权标头和一些刻有图案的石灰石罐。在其中一个石灰石罐上刻有4个代表荷鲁斯的隼鹰和3个蝎子,可以念为“荷鲁斯蝎子”或“蝎子王”,通常也被认为是蝎子王确实存在的证据之一。
由于蝎子王时代文字刚刚出现,相关记录多依靠图刻,因此有关蝎子王的事迹,我们只能凭借现有的证据进行推测。A
蝎王权标头中,在蝎王的右方,有一排手持各种旗帜的小人,同样的形象我们也可以在纳尔迈调色板中见到,可能表示是其盟邦,而蝎王显然是以盟主的形象出现的。同时,在蝎王权标头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了纸草的形象。由于纸草是下埃及的特产,所以一直以来都作为下埃及的象征而出现在诸多壁画和雕刻作品中。蝎王权标头中出现这个形象很可能表示蝎王在位时期组织了对下埃及的征伐.
尽管至今仍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蝎王完成了对下埃及的征伐,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但毫无疑问,他是埃及统一的前驱。而通常所认为的埃及第一王朝的创立者纳尔迈则很可能是他的直接继任者。
另外出土的两个可能与蝎王有关的权标头(标号分别为UC14898和UC14898A)争议颇大,尤其是其中标号为UC14898的权标头,上面刻有一个头戴红冠(象征下埃及国王)的人的形象,并且在破损的地方依稀可以辨认出一个蝎子尾巴的形象。仅凭一个尾巴,似乎无法证明此人就是蝎子王。如果破损的地方是一只完整的蝎子,并且冠以玫瑰花结的衔名的话,那么蝎王很可能将取代纳而迈而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头戴红白双冠的“上下埃及之王”。但似乎除此以外,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蝎王的势力扩张到了下埃及。UC14898A则被认为描述了蝎王“打败带辫子的人”。
卡王(Ka)
与蝎王同时期的可能还存在一个“卡”王。卡王的名字发现于阿拜多斯出土的一些陶器碎片上。他可能是蝎王的前驱或与其共治上埃及。然而关于卡王的证据大多比较暧昧,主要的原因是,在古代埃及,“卡”被理解为气质、灵魂,因此所谓的“卡王”很可能只是代表国王的“同貌人”——即灵魂,而并非是一个确实存在过的国王的名字。
古埃及第一王朝诸王
纳而迈(Narmer)
纳尔迈很可能是蝎王的直接继承者,他为我们所熟知是因为那块著名的调色板。
1898年考古学家J.E.Quibell在希拉康坡里斯的“大宝藏”(Main Deposit)中发掘出了一块刻有纳尔迈名字的调色板。在上方中间的“王宫门面”(Serekh)里,刻有一只粘鱼和一个凿子,通常被念做n'r+mr,即纳尔迈(Narmer),或者也可以称其为粘鱼王(king catfish)。最重要的是,在石板的正反两面,分别刻有了一个头带白冠和红冠的人,而且显然这两者是同一个人。这意味着埃及统一王朝的开端——一位头戴红白双冠的国王,将上下埃及同时纳入到他的统治之下。
显然,这是一件胜利的纪念物。并且可以推断出,这个胜利是一次上埃及对下埃及的征服。
关于纳尔迈调色板的介绍很多,在此限于篇幅就不赘述了。
纳尔迈的名字出现在许多文物上。1995年于阿拜多斯出土的一块石板上,刻有第一王朝诸王的名字,其中纳尔迈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从右向左)。
在希拉康坡里斯出土的另一件与纳尔迈有关的重要文物是纳尔迈权标头(因其刻有纳尔迈的名字而得名),纳尔迈再次以头戴红冠的下埃及之王的形象出现。
关于纳尔迈权标头的解释,通常有三种:
以Petrie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纳尔迈权标头描述的是国王纳尔迈与北方公主涅托泰普(Nithotep)联姻的情况。这被推测很可能是一场政治婚姻,也许象征了北方对纳尔迈统治的妥协。
另外的一种观点认为,这描述的是一次对北方的征服。纳尔迈通过军事远征,降服了三角洲,并且将北方公主作为战利品的一部分带回王宫.
而就在近些年,一些学者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坐在纳尔迈正对面的并非是什么公主,而是北方之都——布托(Buto)的行政长官。而整个权标头所描述的可能只是简单的每年各洲向国王进贡的情况.
但是,不管采用哪种解释,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纳尔迈时期,下埃及至少在形式上已经被纳入到他的统治之下。
与“调色板”和“权标头”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小雕像、陶器以及许多的碎片。这些东西分别来自上下埃及的许多州,有些则来自南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至此,我们基本上可以断言,纳尔迈是我们迄今为止所知的第一位身兼上下埃及之王的统治者。习惯上将其视为古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或者是作为前王朝末期的最后一位国王。
在阿拜多斯的乌姆•卡伯发掘出的最早的马斯塔巴王墓被认为可能属于纳尔迈。墓室被一道中墙分为两个部分,总面积11*9.4平方米,下图中所示的左半部分面积3.0 x 4.1平方米。右半部分的外墙曾经坍塌,但随后又以泥砖和木材加以重建。左侧墓室的地上有两个深约65厘米的洞,据估计可能在此树立柱子以支撑屋顶。
纳尔迈在阿拜多斯的墓室与其王后涅托泰普的墓相比,则显得过于寒酸。于涅加达(Naqada)发掘出的王后涅托泰普墓室【注5】,总面积为53.4*26.7平方米。鉴于第一王朝至少有6位国王都分别在阿拜多斯和萨卡拉两地修建了两座马斯塔巴墓,所以有理由推断,阿拜多斯的纳尔迈王墓只是其墓葬之一,或许也可以认为只是他的“衣冠冢”。而其真正的墓葬,迄今为止尚未发现
纳尔迈除了组织了对下埃及的远征外,很可能建立了孟菲斯城。希罗多德的记载中提到埃及的第一位国王——米恩(美尼斯)建立了孟菲斯城。而曼内托的记载中只提到了阿托提斯(美尼斯的继任者)“在孟菲斯建立了王宫”。有些人认为是纳尔迈的继任者――阿哈建立了孟菲斯城,但从孟菲斯发现的一些属于纳尔迈时期的墓葬来看,孟菲斯的建立应该早于阿哈的统治。不过孟菲斯最初的建立,可能只是“在上下埃及之间建立军事堡垒”,而真正成为一国之都应该要到阿哈在位时期。
关于纳尔迈和美尼斯的关系,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至今仍然没有出现足以使大多数人信服的证据。相对而言,视纳尔迈和美尼斯为同一人的观点比较流行。这一推断最直接的证据是在阿拜多斯出土的一个瓶印,上面所刻的象形文字中可以辨认出“mn”以及“Narmer”两个名字。前者通常被读做Men或者Menes(美尼斯),后者则是“纳尔迈”。这似乎可以作为“美尼斯”和“纳尔迈”是同一人的两个名字的证据。然而有学者指出,“mn”之前并未被冠以任何名衔,而“Narmer”之前则被冠以了荷鲁斯名衔,因此“mn”很可能是其他一个什么人的名字(例如掌玺官)。类似的观点则认为“mn”也许并不表示一个具体的人,而可能仅仅是类似“someone”(某人)这样的意思。或者也可以将“mn”作为一个动词,与“Narmer”放在一起可以被解释为“纳尔迈持久”。
至今,尽管我们承认纳尔迈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位上下埃及的统治者,但的确没有足够有力的证据来进一步证明他与许多王名表、《埃及史》以及希罗多德记载中所提及的埃及第一位国王——美尼斯是同一个人。
阿哈(Aha)
阿哈(或荷尔-阿哈 Hor-Aha),被认为是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二王,可能与曼内托记载中美尼斯的继任者——阿托提斯是同一人(也可能与美尼斯是同一人)【注6】。他很可能是纳尔迈与王后涅托泰普(Nithotep)所生,并且在纳尔迈之后继承了对埃及的统治权。
尽管我们承认纳尔迈可能在其统治期间征服了下埃及,并成为了“上下埃及之王”,但显然这种统治并不很稳固,这从“阿哈”一词的意思——“斗士”上就可以看出来。也许是内部的不稳定或者是新降服地区的不满,加上四方边境异族的骚扰,阿哈似乎并没有过上几天太平的日子。
从阿拜多斯发掘出的木标签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于阿哈远征努比亚的记载,在他的统治期间,埃及的领土可能延伸至阿斯旺的尼罗河第一瀑布。在另外一些出土的饰板上,多有俘虏的描绘,有的附带一行铭文:“得到上下埃及”。
在三角洲地区的舍易斯(Sais)出土了刻有阿哈名字的木质标签,上面记述了阿哈在舍易斯为奈特神(Neith)建立了神庙。并且在这里,我们首次看见了代表上埃及的莲花,和代表下埃及的纸草茎相结合的例子。这可能象征着阿哈最终巩固了他的先辈在上下埃及所确立的统治。
第一王朝的家系可能是在提斯(This),所以曼内托的《埃及史》中也将第一、二王朝合称为“提斯王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第一、二王朝的行政都城也在提斯(提斯被认为可能在阿拜多斯以北20公里一处名为吉尔贾的地方)。很可能是在阿哈统治时期之前,孟菲斯就已经建成,并在阿哈统治时期成为了全国的行政中心。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早王朝时期的国王们大都分别在孟菲斯附近的萨卡拉和提斯附近的阿拜多斯拥有两块墓地。从现今发掘的情况来看,国王们在萨卡拉的墓地明显大于其在阿拜多斯的墓地。可能的解释是,国王真正的遗体被埋葬在萨卡拉,而在阿拜多斯的墓地仅仅是因为提斯作为早王朝时期诸王的家系所在而建立的衣冠冢。
萨卡拉设计最简单,也是最早的马斯塔巴墓被认为属于阿哈。其面积为48.2*22平方米。地下建筑分为5间,中间的一间也许放置着死者的木棺,其他邻室则存放死者生前之物。地上建筑共27间。地上建筑内储存有食物、饮料、工具和武器,以及刻有阿哈名字的数百件陶器器皿。地上建筑从底到顶倾斜,并用镶嵌板建成壁凹,南北各9各壁凹,东西各3个。墓室周围有凸状的两道砖墙被泥铺道隔开。地上建筑和围墙涂以白灰泥装饰的着色的集合图形的花样。
尸体的埋葬和可能是头向北,面朝东,尸体呈蜷曲状。【注7】
在阿拜多斯的乌姆•卡伯地区发掘出三个彼此隔离的墓室(分别标号为B10、B15和B19)。这些墓室间的墙有1.5-2.1米厚,以至于起初的考古学家们错误的认为这是属于三个不同王室成员的彼此独立的墓葬。
但近些时候一组德国考古队的研究表明,这三个墓室构成一个整体,并且属于阿哈。墓室的总面积为11*9平方米,尽管三个墓室之间相隔较远,但据推测,也许在起初这三个墓室拥有一个共同的“顶”。
阿拜多斯的阿哈墓葬东面还有一系列的小型墓葬,在其中发现了33具男性尸骨,其年龄都在20-25岁左右,可能是殉葬者【注8】,除此以外还有7头幼狮的骸骨。
在阿哈王墓的附近发掘出的另一座墓葬里出土了一些标签,上面刻有Berner-Ib,被认为是“爱人”、“情人”的意思,因此推测这座墓葬可能属于他的妃子【注9】。
前面曾提到阿拜多斯出土的瓶颈上出现了“mn”与“Narmer”紧靠着的情况。有的学者将其视为美尼斯与纳尔迈是同一人的证据。然而,针锋相对的观点是,瓶颈刻的象形文字中,“mn”并没有被冠以任何衔名,而“Narmer”的名字则冠以了荷鲁斯衔名。因此,“mn”应被理解为“Narmer”的继承者或儿子,而不是同一人的另一个名字【注10】。
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如果这一反论成立,那么就意味着美尼斯并非纳尔迈,而是他的继承者——阿哈。
同样,认为阿哈与美尼斯是同一人的学者们也有一个最直接的证据。
1897年,De Morgan在涅加达发掘出了一块象牙板图刻,在图刻最上一行的中间和右上角,可以辨认出“Aha”和“mn”两个象形文字名。其中“Aha”(阿哈)被冠以荷鲁斯名衔,而“mn”则同时被冠以“两夫人名衔”(nbty-name)。
研究表明,在早王朝时代的埃及,往往在国王的本名前会冠以“两夫人衔名”,以表示国王为两位女神——上埃及的秃鹰女神【注11】和下埃及的眼镜蛇女神【注12】所庇佑【详见附录】。那么,这些学者们认为,有理由推断出“美尼斯”为本名,而“荷尔-阿哈”是其荷鲁斯名。换言之,荷尔-阿哈与美尼斯应该是同一个人。
然而这样的证据依旧不够有力。反对者们认为,这一推断忽略了两个事实。
1.在这块象牙板刻中,“mn”的象形文字符号虽被冠以“两夫人”的名衔,但其整体却是置于一个类似帐篷的东西里面。这无疑是割裂了其本身与荷鲁斯名“荷尔-阿哈”之间的联系。至少这种联系远没有阿拜多斯瓶印上“mn”和“Narmer”两个名字间的联系那样“紧密”。
2.在这块象牙板刻中“两夫人”的名衔中,分别代表两位女神的秃鹰和眼镜蛇的头部都指向右边。这个细节十分的重要,因为据今为止的研究表明,埃及国王的象形文字名在书写时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两夫人”名衔中蛇与鹰的头部都指向该国王的荷鲁斯名,换句话说,总是荷鲁斯名在前,两夫人名在后【注13】。然而在这块板刻中却违背了这一原则。可能的解释是,这样的书写就是为了表明被冠以荷鲁斯衔名的荷尔-阿哈,与被冠以两夫人衔名的美尼斯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
“这块板刻可能是在记述一件发生于阿哈统治时期的事件,而这一事件使阿哈于美尼斯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例如可能是阿哈到达、巡游或者是拜访了某个与其先辈-美尼斯有关的地方)”,毕竟在一块象牙板刻上同时出现两个不同国王的名字也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同时,反对者们也认为,“如果说阿哈和美尼斯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希拉康坡里斯能够发现一些关于阿哈的记载。”然而,至今为止,在希拉康坡里斯出土的文物中,只发现了美尼斯和纳尔迈的名字,却没有阿哈。这也许和阿哈将全国的行政中心移至孟菲斯有关。
关于美尼斯到底是谁的争论,至今还没有哪一种观点的支持者们能够提出足够有力的证据。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比较流行的观点(美尼斯=纳尔迈、美尼斯=荷尔•阿哈)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观点。例如阿克尔(Arkell)认为美尼斯=蝎子王。
“早在战前,一位日本学者就提出,美尼斯未必是一个人的名字,或许更合理的是将其看成是几个征服者;或者即使是一个人,也是将其他国王的事迹归于美尼斯一人”。于是乎,又出现了 “美尼斯=纳尔迈+荷尔•阿哈”
“美尼斯=蝎子王+纳尔迈+荷尔•阿哈”
“美尼斯=卡王+蝎子王+纳尔迈” 等不同的观点。
也有人认为,美尼斯并不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国王。因为我们在第一王朝的许多王墓里都没有发现过关于“美尼斯”这个人的记载【注14】,而这个名字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则是新王国时期以后的事了。
哲尔(Djer)
Horus-Djer,其本名可能是阿拜多斯王名表上所提到的伊梯(Itit)。通常认为他是阿哈之子。但似乎他并非王后Neit-Hetepu所生,而是庶出。他的母亲可能是阿哈的一个妃子Hent。不管怎么样,阿哈之后,他继承了王位。有时候将他与曼内托王名表中的阿托提斯视为同一人。
从阿拜多斯和萨卡拉地区发掘出的象牙或木质标签上,我们可以看到哲尔的名字。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些标签上的文字过于古老,至今仍然无法全部释读。尽管这样,我们还从中了解了些许关于这位古埃及国王在位时期的情况。
阿拜多斯出土的一块刻有哲尔名字的象牙板上的铭文似乎描述了哲尔王访问(巡游?)三角洲地区的布托(Buto)和舍易斯(Sais)的情景。
另一块刻有哲尔名字的木标签出土自萨卡拉,上面很可能涉及哲尔王时期以人殉葬(献祭?)的事实。
对外关系方面,哲尔王似乎继承了他父亲的血统。
在哈拉发干河(Wadi Halfa)的布亨(Buhen)发现了一个哲尔王的岩石浮雕,浮雕上描绘了在一次战争中打死的敌人和被捆绑的俘虏,显然是记述了哲尔王对努比亚的征服。这一发现确实证明了在哲尔王时期,埃及的疆土已经向南扩展到了遥远的尼罗河第二瀑布。
在北方,哲尔王也不断用兵。巴勒莫石碑(Palermo Stone)上哲尔王统治时期的其中一格里【注15】,记载着“重创赛捷特国土”(Smiting the land of the Setjet)。赛捷特被认为是指叙利亚以及巴勒斯坦,然而在早些时候,可能仅仅是指西奈。这也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埃及国王向“两地”(Two Lands-上下埃及)之外用兵的最早记载。
同时,他也可能领导了对利比亚的远征。
在曼内托的记载中,阿托提斯被描述成一位医生。由于我们至今还无法断言曼内托王名表中的第一王――美尼斯到底是纳尔迈还是阿哈,因此关于美尼斯的继任者――阿托提斯到底是阿哈还是哲尔,我们也无法作出结论。根据曼内托的记载,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认为:阿哈,或者哲尔,其中的一个可能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并且其解剖学著作至少流传至曼内托所处的拖勒密时期【注16】。
阿拜多斯乌姆•卡伯地区发掘出的一座地下砖造墓室被认为属于哲尔。墓室面积为21.5*20平方米。其周围还有一系列的陪葬墓室338间,这个墓群的总面积为70*40平方米。这无疑是阿拜多斯第一王朝时期众多王墓中最大的一个。前面提到哲尔王以人做牺牲的事实,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周围陪葬墓中共发现了318具骸骨,其中后宫275人,仆人43人。在王墓1.5—2公里半径的范围内,还葬有国王亲信和政府官员共269人,他们可能也是为哲尔王殉葬的。在第一王朝诸王墓葬中,这是规模最大的集体殉葬。
起初的发掘者——法国人Emile Amelineau错误的将哲尔王墓当成了奥西里斯王(Osiris)的墓葬。
1896年,他开始将主要的发掘工作集中在阿拜多斯的乌姆•卡伯地区。1898年初,Amelineau突然宣布,他发现了“The Tomb of Osiris”(奥西里斯王墓)。事实上Amelineau在这里确实有所发现,只不过这些发现只经过了极其粗糙的分析,并导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Amelineau可能只花了12天的时间就彻底“清理”了哲尔王墓。事实上他只是保留了一部分“他认为”比较重要的、而且也比较完整的文物,而更多的则被他忽视甚至直接丢弃。以至于一个世纪以来的埃及古物学家们往往形容他在阿拜多斯的考古发掘是“毁灭性”的。在墓室的西南角,Amelineau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玄武岩雕刻,上面的雕刻描述了奥西里斯神。也许仅凭这些“证据”,Amelineau便认定他发现的是奥西里斯王墓,并且将墓室里发现的一块头骨,认为属于奥西里斯本人!同时,以此为证据,他也更加坚定的认为,年发掘出的一个墓室属于“荷鲁斯和赛特”。
然而,那块著名的“奥西里斯头骨”并不需要通过什么十分复杂的方法就可以很容易的被鉴定为一女性头骨(或许可以成为奥西里斯神其实是女性的证据,最近似乎很流行这个^-^);而那个所谓的“荷鲁斯与赛特”的墓室,则属于第二王朝法老哈塞海姆威(Khasekhemwy)【注17】。
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的怪罪于Amelineau,尽管他的发掘是“毁灭性”的,同时他的结论是极其粗糙的。然而,这座现今被认为属于哲尔王的墓葬,的的确确是一座“奥西里斯王墓”。
奥西里斯神(Osiris)的信仰可能兴起于第4王朝。据推测,可能是国王们为了抵制日益增大的太阳神僧侣势力而被政府极力推崇。尽管现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曾经存在过这么一位国王,然而,所有的古埃及人都坚信,他们的文明起始于奥西里斯法老时期,而奥西里斯也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国王。因此,到了13王朝,由于进入“第二中间期”的动荡时代(至少在13王朝时期已经出现衰败的迹象),人们对死亡之神――奥西里斯的崇拜反而有增无减。国王肯杰尔(Khendjer)【注18】遂决定建造一座奥西里斯王墓供全埃及人参拜。可能是出于某种我们至今还无法了解的原因,肯杰尔王“选择”了对哲尔王墓进行改建,并将其作为奥西里斯王墓。
有的时候,埃及人的行为的确很难让属于其他文化的人理解。历时千年,然而,12王朝时期的埃及人,依旧清楚的知道阿拜多斯埋葬着第一王朝时期的诸王们,并且将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先王一样的崇拜――尽管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王朝更迭、家系变换,政权在孟菲斯兴起,又被赫拉克里奥坡里斯所取代,最终被新兴的底比斯征服。
考古学家们在“奥西里斯王墓”中发现了11王朝诸王贡献的物品【注19】。并且,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出大约在12王朝末期,全埃及对“奥西里斯墓地”的痴迷达到了几乎狂热的地步。由于埃及人清楚的知道――阿拜多斯埋葬着第一王朝的诸王们,因此他们也坚信,众多墓葬中必定也有一个属于奥西里斯――尽管他们并不清楚是哪一座。于是,阿拜多斯成为了“奥西里斯神的墓地”,来自全埃及各地的人,都梦想着自己死后可以被葬在阿拜多斯,但事实上其中的绝大部分人根本就无法负担如此高昂的费用。这些人甚至宁可倾家荡产,只为了在阿拜多斯树立一块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在死后就可以得到奥西里斯神的庇佑而进入天堂――哪怕死后自己的尸体被弃之荒野。
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近乎狂热的迷恋,13王朝的肯杰尔(Kendjer)王决定修建一座真正的“奥西里斯王墓”供人们参拜,而哲尔王墓或许是因为其规模庞大而被有幸选中。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哲尔王墓,其实在13王朝时期因为被选为奥西里斯墓而经过了改建。其中加入了许多有关于奥西里斯神的祭物,并且在墓室入口修建了“神圣的台阶”(the staircase of the Great God)――方便朝拜者参拜。
这些也就成为导致Amelineau得出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但是,Amelineau的分析依旧是极其粗糙的。因为除去这些可能会产生误导的发现物以外,依旧有不少表明了哲尔王身份的文物被发掘出来。
幸运的是,在1899年,另一位考古学家William Flinders Petrie(皮特里)获得了所需要的资金,并且被准许进入阿拜多斯对国王墓区进行再次考古发掘。通过对大量Amelineau所忽视、或者直接遗弃的文物进行分析,事实才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哲尔王墓的墓室可能在起初铺有木质地板,并且用铜钉和铜线加以固定。但现在只剩下一堆灰烬。据推测,至少是在中王国时期以前,王墓可能经历过一次大火。
同时还发现了一条手臂,上面缠绕着4串首饰,并已经被确认属于哲尔王时期。我们因此也可以有幸见识到最早时期的埃及珠宝。
其中一串首饰由黄金、绿松石、青金石、紫水晶组成,并用金线串连起来,做工精美。在绿松石上刻有荷鲁斯—哲尔(Horus-Djer)的名字。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埃及国内没有青金石和绿松石,这些石头只有西奈才有【注20】。这似乎也可以佐证哲尔王时期对“赛捷特国土”的征服。
在后来的时间里,那条手臂已经不知所踪,但4串首饰有幸保存了下来,现今收藏于开罗博物馆。
美丽(特)奈特(Merytneith/Mernyeith)
美丽奈特可能是哲尔王的女儿,杰特王(Djet 传统上所认为的哲尔王的继任者)的皇后,登王(Den 杰特的继任者)的母亲。之所以在此单独将她拿出来说是因为,最近几年的考古研究发现,在杰特继承王权之前,也可能是杰特去世之后(详细见下文),她可能以埃及女王的身份进行过短暂的统治。
对早王朝时期古物的鉴定发现,Mern--eith (美丽奈特)还有另一个名字 Mer-t-Neith。前者为此人的“男性名”,而后者则是“女性名”。
右图中多出的那个半圆形象形文字可以写作it,可能是it-ntr的简写。放在名字中可能表示“神之父/母”(god’s father/mother)。
美丽奈特的象形文字名(Petrie于1900年发现,现藏于卢浮宫)
关于美丽奈特的统治,我们几乎一无所知。1985年在阿拜多斯出土了一块黏土石碑,在上面我们发现了她的名字。这块石板上记载了第一王朝从纳尔迈到登王之间所有国王的名字,其中前三王的名前刻有亨塔曼提乌(Khentamentiu)的形象【注21】。我们可以看到,列在最后的名字就是美丽奈特――也是唯一一个女性名。
在阿拜多斯的登王墓出土的文物上,我们发现她的名字被冠以mwt nswt --“王之母”(king’s mother)的头衔。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因为mwt nswt的头衔我们仅此在这里看见过一次,其他第一王朝时期无数的王后、公主都不曾有过这一头衔。
当然,这并不足以作为美丽奈特曾以埃及女王的身份统治埃及的证据。因为至少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杰特王死时,登王尚且年幼。而此时,美丽奈特极有可能以“摄政王”的身份管理过国家事务,直到登王成年。因此,她很可能是因为其摄政王的身份而获得这一特殊的头衔,但这种说法尚存疑问【注22】。
而现在的问题是――“美丽奈特是否以女法老的身份单独进行过统治。”
美丽奈特的墓葬在阿拜多斯和萨卡拉两地被发现,这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阿拜多斯的美丽奈特墓面积为16.5*13.9平方米,深2.7米。内部墓室面积8.9*6.3平方米。墙厚1.3-1.6米。中央墓室被8个狭小的石室所包围,在这些石室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碎片。中央墓室比四周略深,在这里发现了刻有美丽奈特名字的石碑。墓室的四周一个还围绕着41陪葬墓。
萨卡拉的3503号墓也被认为属于美丽奈特
这似乎表明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许多学者认为,像阿拜多斯美丽奈特墓这样的规模,只有国王才可能拥有。除非她以埃及国王的身份下葬,否则不可能同时在阿拜多斯以及萨卡拉为自己建造如此规模的墓室。这种观点是合理的,对比一下,纳尔迈和阿哈的王后都被埋葬在涅加达――至今我们依旧不清楚堂堂的王后为什么会被葬在如此偏远的地区,而不是阿拜多斯或者萨卡拉的王家墓地。就算是作为“王之母”,美丽奈特所受的待遇似乎也太高了。
如果这些推测属实的话,那么美丽奈特将取代第六王朝的尼托克利斯(Nitocris)而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女王。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其他地方关于美丽奈特的记载是很少的。在夸阿(第一王朝最后一王)的墓室内发现的王名表中并没有美丽奈特的名字,这可能与塞麦尔凯特(夸阿的前任)的统治有关。而我们从美丽奈特的名字意思是“为Neith(奈特)【注23】所庇佑”(Beloved of Neith),可以推测,她也许与北方(下埃及)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也许就是导致塞麦尔凯特刻意抹去美丽奈特名字的原因之一。【详见塞麦尔凯特王一节】 本帖最后由 wugenglangke 于
10:09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三寅 于
11:52 编辑 俩屌丝穷游欧洲中部60天(-),总花费6万元(含上海直飞法兰克福往返机票两张,约12000元)。
从上海启程时持有60天单次入境申根签证,从德国法兰克福入境出境,其中在意大利和捷克停留时间最久,分别是意大利22天,捷克14天,其他几国就去了寥寥几个城市而已~森森觉得时间不够啊啊啊
我们的路线是下面这个样子,其中有些当天往返的会在行程单里注明,此处略过:
上海-入境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入意大利米兰(Milano)-博洛尼亚(Bologna)-锡耶纳(Siena)-罗马(Roma)-佩鲁贾(Perugia)-威尼斯(Venezia)-入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Ljubljana)-马里博尔(Maribor)-入奥地利格拉茨(Graz)-入匈牙利杰尔(Gyor)-布达佩斯(Budapest)-入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法(Bratislava)-入奥地利维也纳(Wien)-入捷克布尔诺(Brno)-奥斯特拉法(Ostrava)-奥洛穆茨(Olomouc)-布拉格(Praha)-布杰约维采(Budejovice)-比尔森(Plzen)-入德国雷根斯堡(Regensburg)-纽伦堡(Nurnberg)-班贝格(Bamberg)-维尔茨堡(Wurzburg)-法兰克福(Frankfurt)出境-上海
上图:
每一个城市的住宿,交通和餐饮信息都在后面的楼层里,而且在行程单里已经做好电梯,要看某一城市的具体信息请点行程单哦!
法兰克福&Buchenbeuren&米兰&博洛尼亚&锡耶纳&圣吉米亚诺&锡耶纳&佛罗伦萨&锡耶纳&罗马&梵蒂冈&佩鲁贾&威尼斯&卢布尔雅那&马里博尔&格拉茨&杰尔&布达佩斯&圣安德烈&布达佩斯&埃斯泰尔戈姆&布达佩斯&布拉迪斯拉发&维也纳&布尔诺&俄斯特拉发&Cesky Tesin&Cieszyn&俄斯特拉发&奥洛莫乌茨&克罗梅日什&奥洛莫乌茨&布拉格&捷克布杰约维采&捷克克鲁姆洛夫&捷克布杰约维采&Hluboka nad vltavou&比尔森&雷根斯堡&纽伦堡&班贝格&维尔茨堡&法兰克福&上海
/link?url=J-qPwEpLuHnbKSkgmPgsDsrwEji_FVrvLUx22LL4aSMXFjuoQybSbmCXiMdDH4U3fueA_NH4AKxwYkq5VI6Kt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家加勒比海邮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