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人猎杀狮子衣,食,住,行方面的列子

含有神话传说的寓言故事 列子_百度知道
含有神话传说的寓言故事 列子
列子的寓言故事列子(公元前450-前375),名列御寇,春秋末郑国人。《列子》,共8篇,保存了很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多数是采用民间传说。也有人说《列子》并非列子所著,而是后人假托。1、愚公移山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
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寓意: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苦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列子·汤问篇》2、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寓意:对人不要随便怀疑。如果疑心太重,好人也会被看成坏人。原文:
人有亡钅夫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钅夫也;颜色,窃钅夫也;言语,窃钅夫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钅夫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钅夫,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钅夫者。
列子《列子·说符》3、杨布打狗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天下雨了,他把白色衣服脱下,穿着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来。他家的狗认不出杨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对着他大叫。杨布非常恼火,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杨朱看见了,说:“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会是这个样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的,回来的时候变成黑的了,那你能够不奇怪吗?”
列子《列子·说符》寓意: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外地,换位思考。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4、薛谭学歌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他饯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首十分动听的歌子。
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云霄。
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骄傲。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末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列子·汤问》5、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个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寓意:只要把道理说透彻,就能够帮助人解除顾虑和忧愁。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踏,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列子·天瑞》后人便从中概括出“杞人忧天”一句成语,用以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6、歧路亡羊杨朱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他不仅率领自己的亲朋,而且又来请杨朱家的童仆一块去追。
杨朱说:“丢一只羊,怎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说:“因为岔道太多了。”
等他们回来以后,杨朱问:“找到羊了吗?”
邻居回答说:“没有。羊丢失了。”
杨朱又问:“这么多人去追,羊怎么会丢失呢?”
邻居回答说:“岔道中间又有许多分岔,我们不知羊跑到哪条路去了,所以只好返回来了。”
列子《列子·说符》寓意:丢失了羊,由于岔路太多,很难找到。治学、做事也有许多岔路,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难有收获。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7、列子学射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够射中目标了。他高兴地去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射中目标吗?”
列子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
关尹子说:“这样看来,你还没有学好啊!”
列子回去又认认真真地练习了三年,再次来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你现在知道你为什么能够射中目标了吗?”
列子回答说:“知道了。”
关尹子点点头说:“行了,你已经学成功了。这其中的道理,你要永远记住。不仅射箭要这样,而且治理国家、为人处世都应该这样。”寓意: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够把事情办好。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列子·说符》8、利令智昏从前,齐国有个人一心想发大财,得到很多金子。
这天清早,他穿戴得整整齐齐,来到集市,直奔卖金子的地方,看见黄澄澄的金子,伸手抓了就走。
官吏捉住他,问:“集市上这么多人都在现场,你为什么公然拿别人的金子呢?”
这个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眼睛里没有人,只有金子。”寓意:财迷心窃,就会干出利令智昏的蠢事。原文: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列子·说符》9、九方皋相马伯乐是善于识别马的大师。但是,他已老了,体力已惭惭不支。
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子孙中可以派得出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
伯乐说:“一匹好马,可以从它的体形、外貌和骨架上看出来。而要找天下特殊的千里马,好像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法子用言语来表达。像这样的马奔驰起来,脚步非常轻盈,蹄子不扬起灰尘,速度非常快,一闪而过,好像看不到身影。我的儿子都是些下等的人才,他们能够说出什么是好马,却不能识别什么是千里马。我有个打柴卖菜的朋友叫九方皋,他相马的能力不在我之下。请让我把他推荐给您吧。”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出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
穆公连忙问:“是什么样的马?”
九方皋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
派人去把马牵来,却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叫来说:“糟糕透了!你推荐的找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识别哪是天下的千里马呢?”
伯乐感慨地赞叹说:“九方皋相马竟达到了这种地步,这正是他之所以比我高明千万倍的原因呀。九方皋所看到的,那正是天机啊!他注重观察的是精神,而忽略了它的表象;注意它内在的品质,而忽视了它的颜色和雌雄;只看见了他所需要看的而忽视了他所不必要看的;只观察到他所需要观察的而忽视了他所不必要观察的。像他这样相出的马,才是比一般的好马更珍贵的千里马啊!”
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千里马。寓意:要真正能够认识一件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列子·说符》10、纪昌学射甘蝇是古时的一名神射手。他只要张弓射箭,飞鸟就会应声落下,走兽也会应声倒地。他的弟子名叫飞卫。飞卫虚心地向甘蝇学习,他的技术超过了老师。
有个叫纪昌的年轻人又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都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就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地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两年以后,就是锥子已经快剌着他的眼睛了,他也一眨不眨。
他把自己的收获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你还得练好眼力才行。当你能够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把模糊不清的目标看得很清清楚楚,到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回到家,捉了一个虱子,用牛尾巴拴着,吊在窗口上,每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虱子。十多天后,虱子在他眼中惭惭变得大了起来;三年以后,竟变得像车轮一般大小。扭头再看其他的东西,都跟山丘一样巨大。他便用燕国牛角做成的弓,搭上朔冬蓬杆制成的箭,对准虱子射去,箭头贯穿了虱子的心脏,而牛尾还好端端地悬在空中。
纪昌跑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说:“好,你学成功了!”寓意:要掌握过硬的本领,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急于求成,害怕吃苦,是不会成功的。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列子·汤问》11、海上鸥鸟海边上有个人,很喜欢海鸥。每天一大早,他就来到海边跟海鸥一起玩耍嬉戏,海鸥成百地向他飞来,接连不断。
他的父亲对他说:“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一块玩耍,你捉一只回来给我玩吧!”
第二天,这个人又来到海边,海鸥只在他的头顶上飞,再也不肯落下来跟他一块玩了。寓意:对朋友必须以诚相待。如果心怀鬼胎,背信弃义,那么,就会失去友谊和朋友。原文: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列子《列子·黄帝》12、朝三暮四宋国有个养猴子的人,很喜欢猴子,家里养了一大群。他能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很会讨他的欢喜。养猴人宁肯减少自己家人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不久,他家里贫穷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可又怕猴子们不再顺从自己,于是先骗猴子说:“分给你们的栗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够吃了吧?”
猴子们听了,都站立起来又吵又跳地发脾气。
过了一会儿,养猴人又问:“分给你们的栗子,早晨四颗,晚上三颗,够了吧?”
猴子们听了,都高兴得趴了下去。寓意:如果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列子·黄帝篇》
13、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说,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走上前去问道:“你们为什么争论呢?”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近,而到了中午,太阳就离我们远了。”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远,而中午时离我们近。”
孔子很有兴趣地问道:“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好像车的盖蓬那么大;到了中午,它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看起来就小,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就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使人感到还有些凉凉的;到了中午,就热得跟泡在滚汤里一样,这不正说明离我们远的就感觉到凉,离我们近的就感觉到热吗?”
孔子听了他们的话,一时也判断不出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积很丰富呢?”寓意:知识是无穷尽的。即使知识很渊博的人,也有许多自己不懂的东西。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列子·汤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寓言故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关《列子》的了解_百度知道
有关《列子》的了解
一定要具体
提问者采纳
  《列子》,道家著作,八卷,相传为列子所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二年后。列子,名御寇,战国时代郑国人,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最。主旨为万物产生于无形,并变化不居,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包括天地及圣人,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唐朝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加封为“至德”,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最早接触列子,是从寓言“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等开始的,见元时所绘列子像,衣袂飘飘,一副“仙人”模样,继而少年时读《庄子》,有一段写列子乘风而行,让我心生羡慕,但是庄子对于列子乘风而行竟然还有所不满,认为列子是有所凭据的,超脱的不彻底,一直让我很费解, 我觉得对于凡夫而言,能够乘风而行已经足够了。直至阅读《列子》,发现他很善于讲故事,包括我们的孔子,也是他的主人公之一,把“道”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要夸父逐日般舍命强求,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列子的面目更加清晰,然其“仙风道骨”尚令人心仪!  旧注有张湛《列子注》。  《列子》  道教经典。又称《冲虚真经》。原为中国战国时道家著作,相传为列御寇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书有八篇,已亡佚。今存《列子》一书据考应为魏晋时玄学家伪作,东晋张湛收集整理,编为八篇,并为之作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尊其书为《冲虚真经》。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为《冲虚至德真经》。《列子》思想文风皆近似《庄子》,多寓言故事。其《黄帝》、《汤问》篇描绘仙界奇景和至人、神人灵异故事。《周穆王》篇记述穆王西游昆仑山,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事。皆可为道教宣扬修道成仙思想提供依据。《黄帝》篇又论述养生之道,认为声色厚味、爱憎利害皆伤神乱性,舍此始能得道飞升
。亦可为道教修身养性者利用
。现存重要注本有《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宋陈景元《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宋徽宗《冲虚至德真经义解》、江遹《冲虚至德真经解》等,皆收入《正统道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列子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在中华大地几乎家喻户晓。但很少人知道,这个寓言出自先秦道家重要著作《列子》。《列子》上承老子,下启庄子,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 、文学史和科学技术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解放前,小学语 文课本上有出自《列子·汤问》的“愚公移山”故事,熏陶了人们排难取胜的心灵。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闭幕词——《愚公移山》,更是激励、指引全党、全军、全...
列 子 的 来 历 :列 子 也 称 列 御 寇 , 或 称 列 圄 寇 , 是 战 国 时 早 期 道 家 代 表 人 物 之 一 。 《 历 世 真 仙 体 道 通 鉴 》 记 述 列 子 是 郑 国 人 , 他 居 住 在 郑 国 四 十 年 , 无 人 知 其 是 何 人 。 《 汉 书 》 作 者 认 为 他 生 活 的 年 代 早 於 庄 子 , 因 此 《 庄 子 》 书 中 记 载 了 很 多 关 於 他 的 传 说 。
修 道 : 列 子 之 学 , 本 於 黄 帝 、 老 子 为 宗 。 相 传 他 曾 向 关 尹 子 问 道 , 拜 壶 丘 子 为 师 , 后 来 又 先 后 师 事 老 商 氏 和 支 伯 高 子 , 得 到 他 们 的 真 传 , 而 友 伯 昏 无 人 。 修 道 九 年 之 后 , 他 就 能 御 风 而 行 。 《 述 异 记 》 中 说 , 列 子 常 在 立 春 日 乘 风 而 游 八 荒 , ...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列子·汤问》主要内容_百度知道
《列子·汤问》主要内容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编辑本段部分名篇编辑本段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纵横七百里,高万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才七八),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只有冬夏换季,才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又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那个聪明的老头无言而对。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东部,一座放在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高大的山阻隔了。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距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编辑本段《列子·汤问》全文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
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
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
也。”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
“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
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犹齐州也。”汤曰:“汝奚以实之?”
革曰:“朕东行至营,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人民犹是
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故大小相含,
无穷极也。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朕亦焉
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
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
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
百川水潦归焉。”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
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
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
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
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
华实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
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
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
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
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员峤二山流于
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
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憔侥国,
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
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终北之北有溟海者,
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
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
而志之。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
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俞师旷方夜擿耳俯
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
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吴楚之国有
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
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鸲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矣;地气然也。虽然,形
气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识其巨细?何以识其
修短?何以识其同异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
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
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山之,曰:“甚
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
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谓不足,
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
大禹曰:“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
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夏革曰:
“然则亦有不待神灵而生,不待阴阳而形,不待日月而明,不待杀戮而夭,不待
将迎而寿,不待五谷而食,不待缯纩而衣,不待舟车而行。其道自然,非圣人之
所通也。”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
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甀。顶有口,
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氵粪,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
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
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
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
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氵粪,
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氵粪,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周穆王
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忄敞然自失。不进酒肉,不召嫔御
者,数月乃复。管仲勉齐桓公因游辽口,俱之其国,几克举。隰朋谏曰:“君舍
齐国之广,人民之众,山川之观,殖物之阜,礼义之盛,章服之美;妖靡盈庭,
忠良满朝。肆咤则徒卒百万,视捴则诸侯从命,亦奚羡于彼而弃齐国之社稷,从
戎夷之国乎?此仲父之耄,奈何从之?”桓公乃止,以隰朋之言告管仲。仲曰:
“此固非朋之所及也。臣恐彼国之不可知之也。齐国之富奚恋?隰朋之言奚顾?”
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北国之人鞨巾而裘,中国之人冠冕而裳。九土所资,或
农或商,或田或渔;如冬裘夏葛,水舟陆车。默而得之,性而成之。越之东有辄
沐之国,其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
“鬼妻不可以同居处。”楚之南有炎人之国,其亲戚死,其肉而弃之,然
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熏
则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而未足为异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
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
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
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多知乎?”
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形物亦然。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发不均也。均
也,其绝也,莫绝。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
钩,荆篠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汨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
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
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
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
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
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
“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
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
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
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
如初。二人辞归。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
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
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
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
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
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所。”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
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
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
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
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
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
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
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
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
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
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矣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
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
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越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
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
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
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
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
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
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
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
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
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
语艺,而时执规矩。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
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
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
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
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
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
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
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扌干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
投弓,相拜于途,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
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从。”泰
豆乃立木为途,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
子,三日尽其巧。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
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
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
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
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
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
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吾术
穷矣。汝其识之!”
魏黑卵以昵嫌杀丘邴章。丘邴章之子来丹谋报父之仇。丹气甚猛,形甚露,
计粒而食,顺风而趋。虽怒,不能称兵以报之。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黑卵悍志绝众,九抗百夫。节骨皮肉,非人类也。延颈承刀,披胸受矢,铓锷摧
屈,而体无痕挞。负其材力,视来丹犹雏鷇也。来丹之友申他曰:“子怨黑卵至
矣,黑卵之易子过矣,将奚谋焉?”来丹垂涕曰:“愿子为我谋。”申他曰:‘
吾闻卫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宝剑,一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奚不请焉?”来丹遂
适卫,见孔周,执仆御之礼,请先纳妻子,后言所欲。孔周曰:“吾有三剑,唯
子所择;皆不能杀人,且先言其状。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
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
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
也。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騞然而
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宝者,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于事。匣而
藏之,未尝启封,”来丹曰:“虽然,吾必请其下者。”孔周乃归其妻子,与斋
七日。晏阴之间,跪而授其下剑,来丹再拜受之以归。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
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黑卵不觉。来丹以黑卵之死,趣而退。遇黑
卵之子于门,击之三下,如投虚。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蚩而三招予?”来丹
知剑之不能杀人也,叹而归。黑卵既醒,怒其妻曰:“醉而露我,使人嗌疾而腰
急。”其子曰:“畴昔来丹之来,遇我于门,三招我,亦使我体疾而支强,彼其
厌我哉!”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
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
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为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
诬理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列子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马赛人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