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视频怎么下载“腐败”栏目怎么不见了?

||||||||||
最新播报:
新华网评:“舌尖上的腐败”为何屡禁不绝
(网络漫画)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款吃喝现象有所收敛,但并未根除。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仍然“顶风作案”:不让在高档饭店吃,就转移到私人会所;私人会所被查了,就去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也吃不成了,就回机关单位食堂接着造……
说到作风问题,很多时候,人们都习惯把原因归于思想觉悟不够,认为只要加强教育,党风政风就会好转,实际情况却未必。不是说思想教育不重要,而是在现阶段光靠道德约束,效果不一定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党风廉政建设时曾强调,要“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不敢腐”只是第一个阶段,也是当下努力的目标,遏制“舌尖上的腐败”也是如此。纪检监察机关严查之下,不是还有人照样大吃大喝,难道是他们不知道“八项规定”吗?显然不是,只不过是因为,这些“不落腰包的腐败”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什么叫“不敢”?就是人害怕去做某事。怎么才能让他们“不敢”?那就是在道德之上,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划定行为边界,让每一次“越过雷池”的举动都受到惩罚,而且代价惨重,足以让后来者“望而却步”。
但目前对于公款吃喝的惩罚力度没有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巡视组在各地发现的“舌尖上的腐败”行为,大多以警告、记过、通报批评处理。
公款吃喝的官员虽然没有把公帑装进自己腰包,但却将其变成山珍海味填进了自己的腹中,浪费在了餐桌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侵吞国家财产,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在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一点都不比贪污受贿少。
所以,是时候给公款吃喝的官员头上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了。
管住公款吃喝,还要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按理说,如果政府的每笔钱打哪儿来,由哪儿去都清清楚楚,“不落腰包的腐败”是没有机会的,这也反证了政府在预算管理、财务制度和审计方面存在的漏洞。政府应在细化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方面继续下功夫,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晒晒“账单”,让媒体和公众参与监督。
  实现了“不敢腐”和“不能腐”,再时不时念念紧箍咒,就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氛围提供了有力保障。
红木沙发、KTV、电影院、奇石房……如此奢华的陈设并非是在私人会所,而是在一些机关单位食堂。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近期在部分地区调查了解到,随着“公款吃喝向私人会所、培训中心等场所转移”被频频曝光,“舌尖上的腐败”又纷纷瞄上了机关单位食堂。
有媒体近日报道多地机关单位食堂陈设奢华,这些场所可能成为大吃大喝等现象的隐蔽窝点。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在常规的反四风明察暗访中,已经覆盖到了包括街道办在内的机关单位食堂,有没有超标准大吃大喝等都是检查的主要内容。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当前位置: &
新华网:腐败没有特区反腐没有禁区(1)
01:06:32 & & &
&&&&新华网北京12月7日电 “看到被查处的新闻,老百姓觉得大快人心。”“中央大力,我们坚决拥护。”中央开除周永康党籍并移送司法的决定公布后,各地干部群众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期盼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坚持零容忍态度,将反腐推向深入,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腐败。
&&&&腐败没有特区 反腐没有禁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书摘眼界眼界影视人物新华网“腐败”栏目怎么不见了?_湖南卫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新华网“腐败”栏目怎么不见了?收藏
新华网为什么取消“腐败”栏目了·?是不是不要舆论监督了?是不是惩治腐败有阻力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最新播报:
反腐败“不定指标、上不封顶”警示了谁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陈诺、冯国栋)《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一书近日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习近平总书记诸多重要论述被首次公开。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它向全国党员干部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反腐败工作,以空前力度铁腕反腐。周永康、徐才厚、苏荣、蒋洁敏、李东生等60余只省部级及以上的“大老虎”受到查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数量也屡创新高,“打虎拍蝇”雷霆出击,作风建设稳步推进,让社会各界强烈感受到廉政建设的新气象。
但是也要看到,随着反腐败工作的逐渐深入,一些党员干部的别样思维正在冒头。有的干部认为,反腐败“老虎”打了,“苍蝇”也拍了,成绩已经有了,该适可而止了。还有的干部认为,反腐终归会是一阵风,风头过了就会回归以前。一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干部对少了吃请、不敢伸手颇不习惯,盼着反腐行动早点结束,重新过上“好日子”。
如今,《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出版让我们看到,反腐“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是早就作出的制度安排。这就表明,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有了些成绩就会适可而止,与腐败的斗争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不可能会沦为一阵风。这是党中央在腐败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并已经作出了制度上的科学部署。
“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是一种信号,表明党的反腐败斗争将始终形成高压态势,并成为廉政建设工作的“新常态”。这对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特别是正在酝酿重出江湖的蠢蠢欲动的“老虎”“苍蝇”,将形成强大震慑。
“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是一种要求,提醒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时刻绷紧反腐败这根弦,建立起常态化、全天候的监督模式,以实实在在的反腐成果,提振全社会的反腐士气,坚定全社会战胜腐败的信心。
反腐倡廉还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的配套推进。坚持惩治与预防并举,加速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诸如推动新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大力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大力建设反腐败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形成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加速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完备体系,腐败现象才会越来越少,社会风气才会更加廉洁清明。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新加坡:如何“不敢不能不想”腐败_新加坡频道_新华网
新加坡:如何“不敢不能不想”腐败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
  ■好望角
  陈济朋
  如何使官员“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新加坡的反贪腐经验常被提起,也的确符合“不敢贪,不能贪,也不想贪”的原则。贪腐自然涉及钱或利益的输送。“不敢贪”可能是只要伸手被抓的风险就很大,惩罚也重。“不能贪”则是制度严密,想贪也无从下手。至于“不想贪”,则是贪污往往得不偿失,没那必要。
  新加坡的官员“不敢贪”。首先是因为贪腐被抓的可能性很大。新加坡不进行运动式的反贪腐,但却一直坚持不懈,有贪腐的案子就抓。最近两年抓的贪腐案件也不少,政府也一再强调只要有贪腐的案件就抓,坚持零容忍的态度。
  新加坡对贪污的界定没有金额的大小,低至几十新元乃至10新元(50元人民币)的零钱,也可能惹上贪污的罪名。而贪污调查局的查案雷厉风行,严格执法,也造就了威慑力,让绝大部分人有“只要贪污就必被抓”的感觉。
  “不敢贪”也是因为惩罚重。根据《反贪污法令》,贪污罪名要没收非法所得,处以罚款,并且有严厉而明确的罚则,公职人员也会丢掉饭碗。
  新加坡在历史上也曾有贪污横行的时代。李光耀1959年出任自治政府总理之后,大力反腐,推动通过《反贪污法令》,规定了极为严厉和详细的惩罚措施,赋予贪污调查局调查高级官员所需要的特别权限,包括逮捕和搜查。它最终变为直属总理公署的一个特殊反贪部门,建立高效的赫赫威名。在新加坡社会上,贪污调查局的咖啡也是有名的“难喝”。
  “不能贪”则是制度严密,尤其财务制度漏洞较少。新加坡公务员实行裸薪原则,没有太多的福利,如住房或公务用车等。对于公务支出,新加坡也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宴请为例,有根据来宾的职位等规定的金额和出席人员限制,晚餐每人上限多少,午餐又是多少,写得一清二楚,灰色空间较小。
  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执政早期,也曾努力推动修改规则,减少底层人员便宜行事的权力,虽然这样有时候看起来会有些呆板,但从实际效果看,底层公务人员收受贿赂的空间减少了很多。新加坡的公务部门也很注重各种条例制度的严密性,实际上贪污调查局除了查案以外,另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协助各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查找容易引发腐败的制度诱因。
  至于“不想贪”,则是因为新加坡的公务员可以获得与市场水平持平的薪水,不必贪污,也完全能够过与自己身份地位相称的生活。而贪污则可能锒铛入狱,还可能丢掉一个不错的饭碗,甚至还可能会失去养老金等。
  即便如此,新加坡也注意控制一些容易诱发腐败的因素,如要求公务员不得进行一些投资,对于公务员的自身财务状况申报十分重视,如果有财务困难,则必须要呈报,不呈报或提交假资料可能会被控以刑事罪名。
  这“不敢、不能、不想”的三个部分,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反贪腐仍主要靠“不敢贪”和“不能贪”。二者相辅相成,足以控制很多的贪腐。只有在“不敢贪”和“不能贪”之后,才有让官员“不想贪”的可能性。在新加坡的反贪历史上,让官员“不想贪”的高薪制度也是在执政党上台很久、经济好转之后,才让公务员的薪水逐步跟上市场的步调,高级公务员更是高薪,以吸引人才,参与国际竞争。
原题:如何“不敢不能不想”腐败
延伸阅读:
) 【字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网怎么投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