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蓓怡婕现在哪

面试和复试小贴士
  按照这两年定下的例规,面试是从数千报名者中选出500名参加培训班;复试是淘汰五分之四,选出100名进入初赛。
  这两次考试有个共同点,就是人多,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时间特别短。人人都想,要在刹那间给评委留下印象可不容易,未得出奇招不可。
  其实面试是典型的以貌取人,男选手要穿泳裤、女选手要穿贴身裤衣。因为做模特忌惮罗圈腿、八字脚、啤酒肚、含胸耸膊之类的毛病。面试过程会录像,以免失误。
  面试还有个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参赛者要开口说几句话。因为要向娱乐圈输入新血,特别是要挑主持人,你有大舌头、结巴之类的缺陷自然不行。有参赛者力求在这个环节出"奇招",以求给评委留下印象,结果弄巧成拙的不少。
  到了复试,也就是初赛,那就不是全看场上表现了。你在培训班学习时的情况,老师会做一个总结,提供评委进行参考。
  适宜的表现很重要。有位S小姐,外型上佳。但她不知是为了跟玛丽安抢镜头还是其他什么原故,初赛时特地去染了一头金发,穿着仅能遮住"三点"的内衣登场,且行走中扭怩作态,极尽"性感小野猫"之能事,可在"一分钟演讲"时,报了姓名后就什么也说不出来。自然也榜上无名。
  复试的题目比面试要多,智慧已经显得重要。第六届女子冠军朱蓓婕,当时不会跳舞也不会唱歌(1998年复试前没有培训这一环),她表演小品。这个只从电视上看过小品的姑娘,在极短的时间里构思了一个精彩的小品:她的高跟鞋断了跟,只好在广州街头拦的士,时值上下班时间,每一辆过去的车里都有人,拦来拦去都拦不到,还给车尾喷出的废气呛着了,一恼,干脆把另一只鞋跟也掰断自己走路,倒比汽车走的快。
  那年大赛的主题是"环保",广州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只要在城中走走就深有体会。朱蓓婕的小品紧扣主题又妙趣横生,好几位评委都笑出声来。就这一个节目,相信她后来一路顺畅与此都有关系。"美在花城"要选的,就是这种美且聪慧的人才。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广州市东风东路733号 电话:Email:美在花城冠军朱蓓捷:失恋让我如此美丽
如果没有失恋,我就不会长大;如果没有失恋,我也不会成为“美在花城”的冠军。
口述/朱蓓婕(第六届美在花城女子冠军)执笔/翟永存
我时常想,如果他当初没有和我分手而是娶了我,也许我正在做他的知足本分、安静贤良的小妇人,也许我仍在我们相识相恋的那家酒店安安稳稳地做一个小会计,根本不会想到换工作。然而我失恋了,我辞去了工作,离开了伤心地,我发誓要改变自己。
两年后,我参加了第六届“‘美在花城’中华广告新星大赛”,这项广告新星大赛在全国影响极大,引得全国各地的俊男靓女云集广州。决赛后的当天晚会上,当我捧着冠军奖杯笑得阳光灿烂时,有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了他,不知道他有没有在收看电视,如果他看到冠军是我,也许会目瞪口呆:那个百依百顺、安安静静的,甚至有点儿自卑的打工妹怎么会成为1200名佳丽的冠军呢?怎么会成为“美在花城”的冠军呢?
最后的淑女意乱情迷
20岁那年的夏天,我从山东莱芜一所化工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一家化工厂工作。
朱蓓婕: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挫折使弱者沉沦,使强者奋然前我十分烦恼,因为两年前高中毕业时,我本想学服装设计的,但做化工工程师的父母为我选择了讨厌的化工专业,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又要到化工厂去。我不愿意,却又不敢反抗父母。
正在为难之际,在广州工作的姐姐打来电话,建议我去广州。母亲同意了。我欣喜万分,立刻远走高飞。到广州的第二天,我按着报纸上的广告,在中央酒店找了一份会计工作。
到中央酒店上班不久,一天傍晚,我从大堂走过,忽然觉得有人在看我。我抬起头来,见迎面走来一个十分英俊的青年,他穿着合体的西装,一双眼睛波光流转,灵活之极,像是会说话似的。四目相对的一瞬间,我的心怦然一动:如果他是我的男朋友就好了。我的脸红了,忙低头快步走开。走到楼梯转角处,我觉得他仍在看我,慢慢回过头去,果然他正呆呆地望着我,嘴角边似笑非笑。
几天后的晚上,朋友请我喝茶,我如约赶到,不禁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涨红了脸——在座的除了朋友,还有一个人,正是几天前相逢的青年。他站起来握着我的手,深深地凝视着我的眼睛,轻声说:“很有缘分,又见面了。”
我们一见钟情。他告诉我,他第一次见我时,也在心里想,如果这个女孩能是自己的女朋友该多幸福。
甜蜜的初恋使我不再孤独寂寞。刚来中央酒店时我十分寂寞,听不懂广州话,总是傻傻地愣在一边,看同事说笑,心里凄苦而孤独。我也曾想学广州话,但笨嘴笨舌的,偶尔学说一句,会令大家面面相觑。记得有一次,一个同事问我谁让我做这件事的,我说是黑衣让我做的——我们酒店的员工制服是红色的,主管则穿黑衣。一语未了,主管正好走过来,对我一瞪眼:“是黑衫!你才是‘黑衣’呢!’”原来广东人没有“黑衣”这个词,只说“黑衫”,而“黑衣”与“乞儿”音近。我从此不敢多话,变得更沉默了。
初恋使我孤独沉寂的日子一下子变得阳光灿烂。每天一下班,他就来接我,我们一块儿吃饭、泡吧、聊天,他总是有那么多话讲,学识广博、阅历又多,我总是静静地听着。我有点儿崇拜他,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他说我们今天去郊游,我说好吧。他说今晚去泡吧,我说好吧,虽然我不喜欢泡吧,但他喜欢我就愿意陪着他。有一次,当我对他今晚看电影的提议点头说好时,他笑了:“你似乎从来没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意见。为什么?”我轻声说:“只要是跟你在一起,做什么都一样快乐。”他笑了,想了想又盯着我问:“你有什么奋斗目标没有?”我茫茫然地抬起眼睛,迷迷蒙蒙地瞅着他说:“我喜欢支持你的事业,在你身后为你打点家事。当然也要做好我的工作。”他深深地凝视着我说:“你是真正的淑女,知书达礼,温柔贤良,体贴他人,是广州最后一个淑女。”
春梦无痕情义如风
我以为男人是喜欢淑女的,男人也以为自己是喜欢淑女的,其实真给他一个淑女,时间长了,他又觉得单调无味了。有一次他十分困惑地看着我问:“你为什么从不会任性一点?”我也十分困惑地望着他:“难道你喜欢我对你大喊大叫发脾气?”他摇摇头又点点头。
他的话越来越少了。有一次约我在马路边等他,他整整迟到半小时。那天天气很冷,我冻得发抖,虽然焦急不满
朱蓓婕:我很喜欢黑色,但见到他时,因为爱他而舍不得责备他一句。他握住我冷冰的手默默地走了一段路后,叹口气说:“你为什么不发脾气?”我说:“你迟到肯定是因为太忙了。”他神情复杂地看着我,好半天才淡淡地说:“我有时觉得跟你在一起很沉闷,你总是一个样,很少变化。”我咬紧嘴唇,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凝视着茫茫夜色,凝视着五光十色、滔滔东流的珠江水,心中一片荒凉。
我22岁生日那天,说好了他来给我过生日,我推掉了亲朋好友的约会,在家里静静地等他。那一天是我有生以来感觉最漫长的一天,他上午没来,中午没来,直到傍晚仍不见人影。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边流泪一边眼睁睁地看着墙上的时钟——夜里9点了,10点了,11点了……当12点钟声敲响时,我伏在床上痛哭失声。我痛彻心肺地、清清楚楚地意识到,他不再喜欢我了。
第二天,我见到了他,我们站在人行天桥上看人流。我的心在绞痛,望着马路上如水的车流、如蚁的人流,望着西天那淡黄的夕阳,人生如梦的空漠之感痛彻骨髓、痛彻心肺。我用尽力气,艰难地说:“这段感情该结束了。”我满含深情地凝视着他,心在狂跳,多么希望他说一句挽留的话。可是他只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好吧。他叹口气:“像你这样没有主见的人,如今这世上很少有了。”我的喉咙堵塞,眼里充盈了泪水,凄然一笑,冲下天桥。
那晚回到家我锁上房门,流着泪,找来火柴点燃了我恋爱以来所有的日记,那是整整十几本厚厚的日记啊。看着红色的火苗跳跃着舔上一页页日记,渐渐变红又变成黑色的灰烬,我觉得自己的心也成了灰烬。满屋浓烟中,我枯坐窗前,眼光定定地望着茫茫雨雾,一脸麻木,一脸茫然,头脑一片空白,只有他最后一句话“像你这样没有主见的人,如今这世上很少有了”一遍遍在耳边轰响。他是在责备我没有个性啊!
我是真的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爱好吗?不是的!我只是太善良,太为别人考虑而牺牲自己罢了。牺牲自己没有得到尊重,换来的只是轻视,我喃喃地对自己说,也许我应该先爱自己,别人重要,自己也很重要。如果我不爱自己,觉得自己不重要,那别人也会觉得我不重要,也不会爱我。
第二天上班,一步入酒店大堂,环视着那几株依然茂盛的龙舌兰,想起一年前我和他在这里第一次相逢,风景依然人事已非,心中一阵酸楚,泪水便流了下来。为了远离伤心地,我辞了工作。
整整两个月,我天天在家里昏睡,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一天黄昏,我坐在阳台上,在晚霞的余辉中漫不经心地读一本书,读到下面这一段话:“如果你失恋了,你就回想他的坏处,他品行不好,他脾气不好,你和他在一起有过痛苦的时光。”我合上书,闭上眼睛,极力想着他的种种坏处,可想着想着,又想起和他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泪水一滴滴滑落在书上。我凝视着霞光中一树火红的木棉花,怅惘地想,这个春天不属于我。
一天清晨,揽镜自照,自己都不大认识镜中那个消瘦憔悴的姑娘了。大惊之下,我决定重新开始生活。我咬着嘴唇想了想,跑到街上给自己买回一件红色大衣,穿着它一进家门,姐姐惊讶地打量着我,开心地笑道:“天啊,今天太阳从哪边出来的?你的衣柜里一向全是黑色、灰色!”我说,我活过来了,我要改变自己。
我准备去找工作了。我对自己说,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为了做化工工程师的父母而读化工,要选择一份我自己喜爱的工作——学化妆。于是我参加了一个化妆培训班。班上的一位老师见了我,赞赏地上上下下打量着我说,像你这样的形象,该去拍广告。我想了想说,好啊。老师果然为我介绍了第一单广告,为一家新开张的婚纱影楼拍平面广告。
任何女孩子第一次穿上婚纱,心情都是复杂的,而我,又加了一层失恋的忧愁,心头更是五味俱全。我提着拖地的雪白裙裾,慢慢走到镜前,我的心怦然而跳,镜中的新娘光彩照人,眼光是柔情脉脉的,唇边是楚楚动人的微笑,只是身边空空的,没有他。我的心忽的一阵酸楚,久久地盯着镜子,直到摄影师招呼我,才回过神来。
摄影师指着刚进来的一个化好妆的漂亮男青年笑道:“这是你的新郎。”明知道是个玩笑,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猛烈摇头,我轻轻地说:“两个人我会笑不出来的,还是我一个人拍吧。”摄影师愣了愣:“所有的婚纱广告都是一男一女。”我低下头认真地说:“除非是我真正的新郎,否则我决不能和他拍婚纱照。”摄影师转向男青年,耸耸肩说对不起了。我抬起头,对男青年抱歉地一笑。
照片很快冲洗出来了,去影楼拿照片时,见店门前赫然竖着我穿粉色和白色婚纱的巨幅照片,我痴痴地凝视着如花新娘,从来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美丽!我怔怔地想,不知他会否路过这店,是否会注意这广告。
开心的事还有:我一下子拿到了800元,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工资。
“美在花城”我是冠军
做模特儿能知道自己多么漂亮,看到那么美丽的广告让我很有成就感,我喜欢这一行,一种从事自己喜爱事业的崭新体验使我充满了朝气。当母亲打电话问我在做什么时,我快乐地说在做模特儿,母亲在电话那端沉默了半天,叹口气道:“找份稳妥的工作吧。摆摆样子笑一笑,那也叫职业?再说模特儿那碗青春饭能吃几天呢?”我皱起了眉头,轻声但是清晰地说:“妈,我已经22岁了。22年来我总是为别人活,当初为父母硬着头皮念了两年化工,后来又为喜欢的人勉强做了很多不喜欢做的事,现在我要为自己活了,我要做自己喜欢而不是别人喜欢做的事。”母亲惊讶地说:“你什么时候也学会与父母顶嘴了?”我笑道:“刚学会的。”
模特儿行业竞争激烈,有时好长时间也找不到可拍的广告,于是我决定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先是在一家台资企业推销部工作,后来又到了太平洋影音公司做文字编辑。
1998年初夏,“‘美在花城’中华广告新星大赛”开始了,我报了名。参加这项比赛无疑对我从事模特儿事业有益处。当天晚上,在桌前写日记的我陷入沉思:一定要成功,要活出个样子给他看看!
初试时,1200名佳丽云集,我演的小品很成功,顺利入围前200名;接下来是复试,要从200名佳丽中选出50名。我接到的通知是,要准备小品、健美操、唱歌等比赛项目。我想,临时抱佛脚能学会的惟有健美操。
有一天上班,做完手头的活儿,我就开始放音乐带子跳健美操。我伴着节奏强烈的音乐手舞足蹈,同事都停下手中的活,围着我跟着音乐顿脚鼓掌,办公室气氛十分热烈。我飞快地旋转着,跳得得意忘形。一曲舞完,不闻声息。咦,气氛有点儿不对。一回头,天!主任正沉着脸站在我的身后,这一惊非同小可,我一下子跌坐在地上。主任撑不住笑了:“叫你来上班的,不是来跳舞的。这么旧的楼,你跳塌了咋办?”我嗫嚅着说:“报了名就不想被淘汰出局呀。”主任说:“先干活后跳舞。”
我凭着优美的健美操顺利地通过了复试。随着从50人中选出20名的半决赛的到来,广告公司也忙着“摘桃子”了,选手住的江湾大酒店一时热闹非凡。一天晚上,我接到一家广告公司老总的电话,他低声说:“冠军内定是某某,你不如现在退出来,我们有大把的广告给你拍。”我笑道:“有些佳丽退出,是因为被记者挖地三尺挖出了当‘三陪’的经历,我可不敢退,否则跳进黄河也会被认为是从酒吧的包厢里跳下来的,永远也洗不清。”放下电话,我伫立窗前,怔怔地望着窗外霓虹灯下五彩的滔滔珠江,不想退,是否也为了让他在电视上看到我光彩照人?
决赛那天晚上选手都很紧张,我更紧张,因为每个人每项表演只有8个节拍的时间,训练时我因为没有乐感总是数错,就很担心晚上在台上又会傻傻地多走一个节拍,这样可就影响了整个晚会。别的选手对我说:“朱朱你不用担心,我们在后台帮你数节拍,你转身时顺便眼角溜我们一下,我们一挥手叫你撤你就赶紧撤。”我在彩灯闪烁的舞台上,一边优雅地迈着一字步,一边在转身时飞眼观察,居然顺利地走对了节拍。
晚会要结束了,主持人一手拿着揭晓名单,一手举着话筒问观众:“大家说,谁是冠军?讲三次,第一次——!”观众一齐高呼:“朱蓓婕!”“第二次——!”“朱蓓婕!”又是一阵要把房预掀翻的声浪。“第三次——!”“朱蓓婕!”观众席上群情激动。
如歌的爱情再次降临
我抱着奖杯,笑得阳光灿烂。我想起那句话:“你成功是因为你想成功。”而我想成功是因为我初恋的失败。但愿此时此刻他在电视机前看着我。
晚会结束后,几十名佳丽在江湾酒店的庆功宴上举杯道别之际,我拥抱着她们,哭得泪雨纷飞,是她们给了我友谊和无私的支持。
夜深了,回到房间,我打电话向妈妈报喜,妈妈在电话里喜极而泣。好半天,她才说:“孩子,你长大了。”放下电话,我推开窗子,凉爽的江风扑面吹来,椰树亭亭,街灯闪烁,眼前的景物一片光辉、一片灿烂。是的,我终于长大了,从那个温顺而没有个性、总是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小女孩,长成为有思考、有主见、性格开朗、执著于事业的成熟女人,而成长的催化剂是我的失恋。我迎着凉爽的晚风站在窗边,不禁心潮起伏。
获得冠军后的第三天,广州电视台约我出任该台晚上7时05分播出的《家庭影院》栏目主持人。
出了名烦恼也就多了。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加班,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电话:“是朱蓓婕小姐吗?”我说是的。那女人说:“我们老板是亿万富翁,我是他的秘书,他生活上的事也是我办理。”我皱紧眉头:“你是什么意思?”那女人顿了顿说:“那我就直说吧,我们老板非常赏识你,朱小姐能否开个价?”我好像被电击了似的,眼前一阵发黑,气得说不出话来。那女人又说:“朱小姐尽管说,我们老板不怕价高的。”我的手哆嗦着,用力握着话筒,大声吼道:“无耻!你要再打电话我就杀了你!”我“啪”地重重挂掉电话,跌坐在椅子上,泪水沿着面颊滚落。我恨恨地骂:无耻之徒!岂不知金钱买不来爱情的幸福,甚至也买不来爱情的痛苦。
第二天,我去赴朋友约会。席间,朋友给我介绍一位满面红光的中年人说,这位是张老板,身家几十亿,朱小姐若要走红,还得有张老板扶持才成。那张老板握着我的手不放,紧盯着我嘻嘻笑道:“朱小姐美若天人啊!”朋友很暧昧地对我挤挤眼睛,又附在我耳边低声说:“有朝一日,你被张老板捧成明星,可别忘了我的介绍之功。”我涨红了脸,忽地站起来,冷冷盯着朋友说:“对不起,失陪了。”抓起包我就冲了出去,外边雨雾蒙蒙,我心里一阵阵发疼。
日子久了,骚扰渐渐少了,我的生活平静下来。让我高兴的是,我所主持的《家庭影院》收视率急剧上升,更开心的是,我找到了一份真正的爱情。
他是圈内人,长得英俊潇洒。最初他追我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次被他感动后,才陷入情网。
那天我在珠影拍广告,下午开机。到傍晚时,他打电话来,问我夜里几点钟能结束,我想了想说,大约12点吧。夜里12点,他准时赶到珠影门口等我。没想到那天镜头拍得不顺,拍完后已是凌晨3点了,我抓起衣服往摄影棚外飞奔,导演在身后叫:吃了宵夜再走!我回头喊道:“不了,我的朋友在门口等我。”导演又问:“开奔驰的还是开宝马的?”我愣了一下,笑得喘不过气,一边跑一边回答说:“‘开’自行车的!”我冲到门口站住了,不觉眼睛有点发潮:凉风如水,深夜的街头一片寂静,惟有霓虹灯还闪着灿烂的光辉,他在榕树下等我,整整等了三个小时,只是为了送我回家。长这么大,还没有人如此关心过我。迎着晚风,我向他奔过去,我的长发和白裙在风中飘荡。我的苦难、我的过去、我的失恋都已经消失了,现在,我只觉得无边无际的幸福,像浩瀚的海洋般包围着、簇拥着我,淹没了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选美”再回首
中国“选美”再回首
.cn 日12:42 观察与思考
  日晚21时40分,中国内地第一场"选美"三亚落幕 。上届世界小姐大赛中国参赛者吴英娜将中国小姐桂冠戴到关琦小姐头上。关琦将代表中国参加本届世界小姐比赛。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选美"。
  大约是1987年,北京举办了冠名为"青春风采"的DO
UBLE_QUOTATION选美"赛,这是当时比较早的"选美"比赛之一。当时,现任本刊的主编与本文作者一道,为写《中国"选美"热》一文,特地到全国各地采访。其中,在北京的采访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有记者采访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司一位孙姓处长,该处长说,在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中,从来没有过禁止"选美"的规定。
  但中国允许"选美"吗?
  观察记者
  日晚21时40分,中国内地第一场"选美"在三亚落幕 。上届世界小姐大赛中国参赛者吴英娜将中国小姐桂冠戴到关琦小姐头上。关琦将代表中国参加本届世界小姐比赛。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选美"。其理由是:与前两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的李冰、吴英娜不同,关琦是第一位由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评选产生的中国小姐。
  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说:"中国的'选美'政策可望有所突破……这显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已从政治和经济活动,延伸至社会及文化方面,具有较大象征意义。"
有人说,这或许是个错误的概念---中国曾禁止过"选美"吗?
  有记者采访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司一位孙姓处长,该处长说,在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中,从来没有过禁止"选美"的规定。
  但中国允许"选美"吗?
  中国"选美"之路
  大约是1987年,北京举办了冠名为"青春风采"的"选美"赛,这是当时比较早的"选美"比赛之一。当时,现任本刊的主编与本文作者一道,为写《中国"选美"热》一文,特地到全国各地采访。其中,在北京的采访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次大赛是由某文化馆主办的,参赛者并不多。因为当时认为这种活动选的"并非心灵美"。而一些群团组织人士的反对声则更为强烈,他们均视这类活动是"只重外表美"的低俗的商业行为。
  记者注意到,那时,几乎所有的"选美"活动不管打着什么旗号,结果都遭到重创。活动遭挫的消息四起。仅杭州而言,当时有一场杭州小姐大赛在体育馆举行决赛,由于媒体未参于报道,赞助单位因为达不到广告效应中途撤资,使得主办单位只得"打落牙齿往肚里咽"。那时主办方操作这种活动得不到官方与法律界支持。
  七、八年前,《北京青年报》的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发了《北大女生拒绝选美》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所人文气息浓厚的著名学府的女生,拒绝参加"选美"比赛,可以说是当时的高校女生对待"选美"比赛的真实心态。
  一直以来,湖南在"选美"方面也可谓"敢为天下先"。也许单从湖南的"选美"史就可窥见中国十余年"选美"的一斑。1987年,湖南举办"潇湘女青春美"大赛。这是湖南第一次中途夭折的"选美"。
  在《长沙晚报》社新落成的办公大楼里,当年的主编、如今的名誉社长左润明向记者讲述了那一次本可以写进"长沙报史"的流产的'选美'。左润明说:"当时没有直接叫选美,还是有些顾虑,活动的目的,一个就是思想解放嘛,再一个也是增加报纸的知名度。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后来组委会接到一个电话,以不符合省情为由,要求立即停办。"
  1993年,湖南有了第一次真正的"选美"--"长沙小姐评选"。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副总监施福生介绍了这次并未称为"选美"而叫做"广告小姐评选"的大赛:"因为是第一次搞这个活动,我们还怕上面有什么干预;还怕报名的一些女孩子接受不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人们对美的追求还是比较向往的,报名踊跃。也有些看法不一样,觉得好像选模特、选美是不是和国情不太符合。所以我们不叫'选美',叫广告小姐。"
  1993年,湖南还举办了"首届湖南小姐评选"。该年,一直保持沉默的妇联组织做出了一个不提倡不反对的表态,湖南的"选美"在这个时候第一次进入了高潮。在这一时期,林林总总的"选美"活动中,影响最大的要数"首届湖南小姐"的评选了,湖南的"选美"首次有了一夜成名的轰动。
  1999年,湖南又举行了湖南文体频道"世纪之星形象大赛"、"2000年星姐年度选举"。美女要出名、商家要推销、媒体要抄作,世纪之交冠以各种名头的"选美"纷纷出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选美",对"选美"的档次和权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参选的女性提出的要求也不只是在一个美字上面,有了更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文体频道为首的一些电视传媒开始加大力度推出此类活动。文体频道还专门推出了"年度星姐选美"活动,将其办成了一年一度的娱乐盛典。
  类似的活动在浙江杭州也有进展,1999年的"西博会形象小姐评选",得到了官方默许,活动弄得大张旗鼓,媒体广为报道,最后选出的佳丽还走出杭州,走向世界,远到香港宣传杭州。只不过,一开始的初赛弄出了一个插曲:可能因为杭州姑娘对这突然的改革开放准备不足,毕竟,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这方面显然还是最大的一块处女地。而西方民众对"选美"早已见怪不怪,每年一度的"选美"活动早已成了业余培训课 。结果,这方面开放在先的法国姑娘抢了杭州姑娘的风头,反客为主地当上了杭州的形象小姐。
  同时,广告模特大赛也在打着"选美"的擦边球。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终于有了类似"选美"却又区别于"选美"的模特行业,不过顶了个很奇怪的头衔-表演艺术团。模特一诞生就以文化团体而非商业机构的尴尬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专家学者评价,那时的模特标准和选择影视演员很相似--漂亮、有艺术气质。
1989年,新丝路大赛的第一届冠军叶继红夺冠时,中国模特的选拔标准依然如此。第二届冠军陈娟红战胜脸庞更靓的瞿颖引起的争论,实际上是模特大赛的标准与"选美"标准分道扬镳的信号。这一争论到了第三届冠军周军夺冠而荣获最佳上镜奖的杜跃云屈居亚军时更为激烈。这时模特的标准更为清晰的出现在人们眼前-骨骼、轮廓最符合走台标准的模特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当时的冠军模特都是肩宽、个高、骨架大。事实证明,恰恰是最符合一般人审美标准的杜跃云没能在T型台上坚持下来。
  而从第四届开始,模特标准开始微妙的变化,更重视参赛者的内在气质。具有东方气质、民族风貌的谢东娜顺理成章的成为冠军。等到第五届路易封后的时候,要求模特综合素质俱佳的信号开始出现。第六届岳梅则是全能型模特的代表--既要适合走台、又要适合拍照,还可以进行表演。第七届冠军王海珍,则是一个具有全面发展潜质的选手,在夺冠之后被培养成全能型的新模特。去年于娜的出现,现实比赛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推广的过程。这是将培养成熟的全能型模特再向市场推出的范例。选拔标准从无到有,从闭门造车到顺应市场需求,其实就是中国模特市场日趋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特公司也完成了从演出团体到服务机构再向商业化的职业经纪人的过渡。
  进入新世纪,中国可谓"美事连连"。接下来,香港凤凰卫视的"2003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又在中国内陆各地展开。10月中旬,众佳丽及大会工作人员启程前往香港,在豪华邮轮狮子星号上进行别开生面的准决赛。11月8日"2003中华小姐环球大赛"举行总决赛。
  时下,各种名目的"选美"铺天盖地,仅广东,就有"美在花城"、"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封面女孩"、"明日之星"、"都市少女",还有即将举行的"东方新娘"、"歌乐小姐"等一系列"选美"大赛,而去年类似的"选美"大赛居然达到十余个之多。
日上午,北京大学校园内"人气"最旺的"三角地",北大学子们把"2001全国广告模特大赛"的报名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冒着摄氏38度的高温向大赛的主办方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的领导和承办方冠亚广告模特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大赛的情况,还有一些在现场直接报了名,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有100多名北大学生报名参赛,还有几位同学专程从清华、人大等附近的大学赶来报名。
  日晚6时,上百家媒体的记者们早早占据了有利地势,而新闻的主角就是29位来自全球华人圈的中国网络小姐角逐者,她们是历经四个月的层层选拔,从北京、上海、贵州、北美等赛区选拔出来的。
  日,在韩国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世界女大学生和平大使选拔赛上,北京服装学院学生张晨荣获大赛最重要的单项奖--"最上镜小姐",并被正式任命为联合国"世界大学生和平大使"。据了解,这是中国首次派出选手参加这一与国际小姐角逐的大赛。
  "选美"与"小学"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语,而杭州市和睦小学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使两个词紧密关联:9月9日,学校让孩子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9月10日班上讨论"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美";9月18日至19日从二年级到六年级的12个班级中评出了共24名"班花"及"班树";9月28日还将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才艺表演,从中角逐出包括冠、亚、季军在内的10名"校花"及"校树"。
  "选美"十余年 争论十余年
  "选美"十余年,就伴随着十余年无休止的争论。而这些争论反映出中国人骨子深处的思想观念。
  "选美"还是非"选美"?
  最初,为避开"选美"就是资本主义腐朽生活的表现的嫌疑,各地的此类活动在打名号上均显得小心翼翼,竭力避开"选美"的字眼。而多冠以"青春"、"风采"、"形象"之类的词句,而且,主办者总是反复强调,我们不是单纯"选美",而是重才艺、重知识、重心灵美、内在美的。言下之意,好像"选美"之美不包括他们强调的美,他们要誓与"选美"划清界限。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中国人思想观念的端倪。直到2001年,上海举办风采大赛,仍然在声明注重内在美。但事实是,那些外表很一般但确具内在美的,可能从报名伊始就被刷掉了。
  是单赢还是多赢?
  "选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伴随着世人赞同、质疑、反对和诧异的目光,非但没有昙花一现,而且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对"选美"活动,有人提出这是一种有害的活动呢,还是一种多赢的活动?
  正方认为,"选美"是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律的多赢有益的活动。种种"选美"万变不离其宗:组织者通过策划、组织、宣传"选美"活动获取高额商业利润,参赛者以能够有资格参与竞争为荣,摘冠者则在一夜之间身价倍增,个人命运从此转变。简言之,对组织者与参与者而言,"选美"是一种"多赢"的游戏。观众看了美女俊男,心情愉悦,一赢;策划"选美"的公司收到赞助费,二赢;而出赞助的企业的形象宣传随着"选美"也出名了,比买广告套餐还划算,三赢;还有四赢,美女俊男也赢了,知名度也提高了。对参赛者而言,"选美"是进入娱乐圈的捷径。可谓四方受益。此外,美容美发、百货公司、珠宝公司、服装公司、宾馆酒店、摄影冲印等加起来,为"选美"大赛服务的人员将超过上千人。由于"选美"带动了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因而有 "美女经济"的说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吴小英认为,"选美"是企业家、商界和消费人群共同创造的一个流行时尚。
  有一部分人认为"选美"具有积极意义。一位社会学家说:"实际上选美所昭示的永争上游的竞争精神,是女性这样一个社会弱势群体所必需的。""选美"毕竟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受人瞩目的舞台,也使女性扩大了影响力。一部分人认为"选美"需要改良,改良后的"选美"应更突出"内在美",突出"内在素质",这样的话,"选美"将焕发出它应有的生命力。
  反方认为"选美"经济跟世界总体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不相吻合的,它只是主办者单方面受益,对大众有害无利。特别是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最底层次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都没有满足,怎么去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选美"是落后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理念和方式的集中表现,增长了惟利是图的风气,更倡导了一种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错误价值观念。比如"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长得好"的错误观念。现在,"以貌取人"已经成为某些用人单位招工时的一种时髦的顽疾。
  是成材之道还是毁材之道?
  一度,参加"选美"的女性则被看作是"缺乏自重和高尚精神追求"。女性参加"选美",是高尚的还是不高尚的?是成材之道还是毁材之道?
  对待参加"选美"的美女,林林总总的意见大致分为四类:丢人现眼说、"选美"无聊说、为国争光说,还有酸葡萄说。
  丢人现眼说认为这丫头不好看,代表不了我中华美女。有人反驳这种看法,认为这种意见纯属个人眼光不同。毕竟人家也是个爹妈偶然生出的普通闺女,事先也没想着今后代表全国女人去争什么。"选美"无聊说认为"选美"本身就是耍猴。但不同意见认为,大凡现在世面上流行的活动都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只要这个活动是存在于文明社会,并且它的观众是受过教育的人。高雅与粗俗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而这根线是攥在每个人的心里的。为国争光说认为美女参加国际大赛并得奖是为我国扬眉吐气。不同意见认为此说未免也夸张了点。别总是把一些大大沉沉的东西强加在本应很轻松的事情上。对最后一种酸葡萄说,反对者觉得实在是懒得多说。有些人在街上见到美女开车就猜想人家是二奶。说重点是心理障碍,说轻点估计是失恋后遗症。
  至于女性参加"选美",是成材之道还是毁材之道? 正方的声音是,"选美"发掘了一批人才。香港选美发掘了一批影视歌舞人才是不争的事实。观众熟知的香港明星中,张曼玉、赵雅芝、李嘉欣、袁咏仪等都是从港姐竞选步入娱乐圈的。在中国内陆的十余年"选美"中也造就了一批人才。比如有影坛"金童玉女"之称的胡兵、瞿颖就是从"新丝路"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最近因绯闻而走红的王海珍是1999年新丝路的冠军。"美在花城"的冠军朱蓓婕、成桦等则被广州电视台收入麾下,成为节目主持人。
  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学会用宽容而坦然的态度面对日渐风行的"选美"活动。在银行工作的李方然小姐说:"在公众面前展示美貌和身材是女性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与道德无关。"参加"选美"比赛夺取巨额大奖,进而进军演艺圈、时装界已经成为众多中国年轻女孩的梦想,她们中不乏受到良好教育的女性。而现在的"世界小姐"比赛是以促进世界和平、树立杰出妇女榜样和帮助饥饿残疾儿童为主要宗旨。
  反方的声音是 ,"选美"不利女性成长。因为传统的"选美"是男权的象征,在这种前提之下,美主要是指长相,即脸蛋和身材。这样的风向标对女孩子的影响肯定过分强调外在美,自然会导致对内在美的追求的缺失,这在一些场合反映明显。比如,在台上艳光四射风情万种的美女,下台后可以脏话连篇,甚至会打人。就素质而言她们可能远比不上一般的女孩,但她们凭骄人的外在条件就可以轻易拥有梦想的一切。"选美"滋长了漂亮女孩的投机心理,它可能最终导致她们一事无成。一些参赛的妙龄少女,她们的共同特点是长相靓丽但又头脑简单,文化素质低下得连中国有多少个省都搞不清楚,但她们的志愿居然是毕业后去发达地区参加"选美"。暴得大名之后,有一大部分佳丽"香飘数日"便杳无踪影了,原因是她们投机成功后,误以为靠脸蛋、魔鬼身材便可幸福一世,结果"花无百日红",很快被新人取代。一夜成名付出的这种代价将让人抱憾终生。
  一些学者对当前的"选美热"表示了担忧,认为过分强调女性外表的美丽、性感使两性之间的差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强化了,不利于女性追求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
  有没有美女经济与美女文化
  一方的论点是"选美"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的观点认为"选美"破坏了经济发展。
正方认为,"选美"既为经济,也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些什么。"选美"经济生产美女。"选美"经济就是要开发美女这种资源,包装上市。美女是一种市场需求,有其价值体现。首先她是劳动者,付出的价值应该得到社会回报,这可以说是一种价值交换。"选美"经济生产的美女一选成名,就可获得巨大无形资产,能做许多其他美女做不到的事情,而作为美女也就有了不凡身价。
  "选美"经济也交换和分配美女。公司在所有模特美女身上运作的终极目的是把自己的产品--模特美女们推向市场,出售给商家。上市即进入流通,售出即实现交换价值。至于分配,即谁花了钱就获得参与分配的权利,就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模特。
  "选美"经济也消费美女。作为商业促销工具的美女,商家是当作生产资料来消费的,在消费过程中将其价值转移到需要促销的商品上去。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部朝鲜电影中著名的台词。而这句话,在市场经济时代似乎得到了印证。美女是女人中的精品,美女漂亮的脸蛋,就成了一种重要商业资源。
  正方的观点认为现在是美女经济时代,而"选美"正是顺应了时代特点,促进了经济发展。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美女铺天盖地,搞个促销办个展览,美女更是不可缺。"浴缸美女"、"香车美女"、"婚纱秀"、"空调秀"、"家具秀"……一个个活生生的美女站出来, 让人不知不觉爱屋及乌地延伸到美女促销的商品上。美女们以"形象代表"、"亲善大使"、"产品代言人"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争夺眼球,也为厂家商家建下不少奇功。
  美女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另外一系列经济的发展,难怪很多人也就顺理成章地要充分开发这种并不稀缺的资源,进行"选美"。
  反方的观点是,"美女经济"说白了这其实就是"眼球经济",再说白了是利用甚或挑逗人们的"性心理",最终大把大把地捞银子。 靠美女支撑起来的"经济"是不健康的、脆弱的"变态经济",是不可能长久的。
  另外,这会助长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刺激一种不良消费。
  "美女文化"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美女文化"在选美大国美国影响强大。一位被称为红宝石的15岁小美女的心迹如此清晰:"乘坐高级轿车是我们的追求,身份、财富、名誉,这一切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已扎下根。我们谁都梦想当公主,盼望为所欲为,拥有一切。漂亮、爱情、殷实和名誉,美好的一切可以信手拈来。""美女"受到人们的崇拜、追求、嫉妒和模仿。但是,一连串的数据显示,无数未成年少女正在盲目向明星看齐。她们趋之若鹜,让自己早早地标以青春美色的特征。
  美女经济导致了很多国家色情业的大发展。《纽约时报》将其称为"赤裸的资本"。由于有技术做后盾,在因特网上,美国至少涌现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家黄色网站,而其最直接的"产品"源头就是美女文化。
  还有,过浓的商业操作干扰了"选美"应有的公正性,是各类"选美"活动难以走出的怪圈。
  "选美"经济产生以"选美"捞钱的"选美专业户",又何美之有? 比如9月21日在海南三亚举行首次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还同时在三亚举办模特大赛。据报道,重复参加两个总决赛的选手竟然高达9名之多!而按照国际"选美"赛事惯例,一个女孩子一年只能参加一项"选美"比赛。
  青岛国际啤酒节落幕,一名15岁初中女学生被选为"啤酒皇后"。 教师认为,商业炒作色彩太重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专家认为,孩子会迷失方向,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确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选美"经济的是是非非,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有识之士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应对"选美"严格控制并加强引导,以免流于低下格调。
  智慧是抹在美丽上的粉?
  一直以来,有些人总习惯于把内在美和外在美、智慧和美丽对立起来,认为有外必无内。在"选美"问题上,这种对立的观点尤为突出。
  高考状元能不能"选美"
  湖南的文科状元叫徐雅菲,2003年以670分的总分拿到状元的桂冠,成为北京大学新闻系的一名新生。此后不久,又参加了湖南卫视娱乐频道的"星姐选美"。因此引起争议。
  正方认为:女状元"选美"体现进步和提高。徐雅菲的父亲说他并不希望女儿只会书本知识,而不注重社会活动。也有人认为状元"选美"体现了"选美"要从选才开始"的说法。有人愤愤地发表议论:女大学生"选美"有什么不好的吗?经常有一些人会曲解"选美"的含义,把"选美"当成了名利陷阱,参加"选美"的女人统统是拜金主义爱慕虚荣,他们完全误读了"选美",不明白真正的"选美"是对内在和外在美丽的综合评价。
  反方认为:女状元有多少精力来参加"选美"?"作为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学习,不断地学习。这'选美'的事情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结束的,'选美',不务正业。""价值百万元的大奖多少会滋生学生们一些拜金思想。"
  中学生参加"选美"是对还是错
  近日,成都一批中学生参加了四川某企业主办的"形象大使"大奖赛。但这些女中学生的形象在电视、报纸上频频出现却引起争议。
  正方认为:说明了中学生对美的向往。国家并不包分配,中学生参加"选美"赛是一次包装、推销自己难得的机会,是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
  反方认为:这不利于学业。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易入误区。没选上,同样也会造成学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中小学女生"不爱踢球爱选美"
  与女子足球的门前冷落形成强烈对比的,却是女学生们对各种各样"选美"、模特比赛的热衷。由此引起争议。
  反方认为,一度辉煌的中国女足在世界杯赛场上的败北,无疑再次敲响了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后继乏人的警钟。而女子足球人材的匮乏,则与社会及女孩子的观念不无关系。以文静、柔弱为美的传统审美标准,是阻碍女孩子参加足球运动的一大障碍。
  复旦女研究生"选美"引起轰动
  正方认为, "我们不是在'选美',而是希望能改变一些人认为女研究生是'书呆子'的印象。"我们搞的是"女研究生参加的形象大使评选",而"绝不是庸俗的'选美'。"这次活动展示的女研究生形象应该是道德高尚、充满智慧、满怀激情、举止高雅的新女性形象。
  反方认为,其实有一个"选美"方程模式 M=K(A+B+C+……+N)。其中,A、B、C……N分别为主办者定出的各种单项指标(比如学业、才艺、应变能力等等)的得分值;M为总分。而加上"漂亮权系数"K,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而 K中的大部分是"爹妈给的",不排除其中有一小部分是自我锻炼得来的。如果K=0,整个结果就为零。结果落在了"漂亮"二字上。由此,复旦大学标榜的评选"女研究生形象大使"的活动,只能是货真价实的"选美"活动。而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公开声明,无美色者,莫入复旦。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选美"选出来的,则是浮躁,是浅薄,是美容霜和减肥药的促销,而不是学术气氛的浓厚。学术腐败、学风浮躁产生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人好"凑热闹"。大学之美,在于李政道先生说的"要静下心来",才女之美也在于"要静下心来"。牛津、剑桥等那些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大学,什么时候有过以拥有美女而荣呢?
  美女和政府形象有无关系
  据《广州日报》消息:广东四大美女"西关小姐"、"莎瑶妹"、"客家女"和"渔家女"将首度联手出任政府形象大使。
  反对者认为,现在的"形象大使"可谓多矣!不论是商业运作,还是希望工程,就是连一些维持社会治安,宣传精神文明的日常工作,某市也费力地选"女子摩托车队"作为其"形象大使"。只是,她们能代表政府形象吗?
  政府形象是什么?按文件上的说法,是指行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在行为行政客体的公民头脑中的有机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简单地说,就是"治城育人",即政府如何以外在的开拓进取和内在的办事效率实现对自身名誉的维护和构建上,而"四大美女"不过是会些当地舞蹈和音乐,了解一些相关的人文和历史资料的美貌少女,怎么一经组织和汇演,就和我们的政府形象联系在了一起?
  "选美"的
  五大亮点和五大误区
  十余年的"选美",记者粗粗想来,大概产生了五大亮点和五大误区。
  五大亮点:1、选出了一批人才;2、从一定意义上活跃了经济;3、引起了人们对
什么是美的思索;4、由此引起了对一系列模糊现象和概念的观察与思考,活跃了人们的思想;5、在一定意义上提升了社会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了公民智慧与美丽的并重发展。
  五大误区:1、由于不正确的误导,在人群中传播了一种错误的思想,比如长的美胜于一切等价值观念:2、在选出了一批人才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以美色换金钱换一生享乐的人;3、经济上造成了极大的耗费和浪费;4、由此形成的美女经济与美女文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5、尤其,错误的价值观念的宣扬以及由此形成的环境对公民的健康成长不利。
  在文章的结尾,记者愿借用一位专家的话语来说明对中国十余年来的"选美"的看法:
  "对'选美',人们最开始是好奇,接着是抵触,常与国情、女性地位等一些问题连在一起。蜂起时期,大家转为赞同、观赏,但是又猜测、怀疑,对获奖者种种非议。发展到现在,对'选美'的是非评判趋于平淡,对参赛者的素质、评选的权威、操作规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选美',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它看做展示自己美丽和才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选美'当中包含着巨大的商机,从一开始没有任何赞助到现在每一次'选美'的单项奖都有专门的赞助,越来越多的商家把它当作绝佳的推销机会。更多的商业因素介入,传媒对'选美'操作的巨大优势,让新时期的'选美'已不可同日而语。也许中国的'选美',已进入了另一个发展时期。"
】【】【】
新 闻 查 询
新浪商城推荐
佳能数码相机
市场最新动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爆笑无比
每日2条,30元/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蓓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