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足球运动员年薪当教练的吗

言论:中国足球还有希望吗?
言论:中国足球还有希望吗?
许多政协委员和热爱中国足球又对中国足球颇感失望的球迷经常向我询问对中国足球运动的看法,有时也向我发泄他们对中国足球运动的失望之情。许多人向我提出诸如“中国足球怎么啦?!”“中国足球运动还有希望吗?!”“中国足球运动员真的患了‘恐韩症’吗?!”“中国足球运动的职业化对中国足球运动发展有好处吗?!”等等问题。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运动训练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教授,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也有许多困惑和疑问,对有些问题虽有自己的看法,但也经常是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想借《浦江纵横》一角,表述一下自己对职业化后的中国足球运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
怎样评价职业化以来的中国足球运动从80年代初以来,中国足球运动终于步入了职业化的道路,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发展至今应该说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喜忧参半。中国足球走职业化之路是历史的必然,应该说是非走这条路不可。应该承认中国足球自职业化以来确实有了许多明显的改变。我想中国足球运动自职业化以来打破了封闭状态,引进了许多新的现代足球理念、足球理论和足球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为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必要基础;职业化以来中国足球封闭的人才系统搞活了,人才终于开始流动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走进了意大利、英国、德国和美国等足球发达国家的足球圣坛,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更成为人们关注和争夺的对象,孙雯成为20世纪最优秀的女子足球明星;我国足球运动员虽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其总体水平还无法与足球发达国家(主要是男子足球运动员)相比,但是由于外籍教练和外籍运动员的引进带来了新的现代足球理念、理论和方法,足球的整体水平也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走出去的优秀运动员和青少年运动员,他们把自己学到的先进的东西带回来,增加了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活力。特别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僵化的中国足球管理体制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中国足球的管理层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存在着许多亟待改变的问题,并已开始在强化改革的力度和改革的进程。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向职业化足球发展的短短十几年的历程中,中国足球也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诸如“踢黑球”、“吹黑哨”和“僵死的管理体制”等等。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着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健康发展。应该说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改革刚开始,无论从足球理念、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还是运动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看,中国的足球职业化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历程。但这一切决不能否定我国足球走职业化道路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中国足球还是有希望的。
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高报酬,低贡献”的现状正常吗?
据媒体报道,有位并不怎么出名的某足球俱乐部运动员,因俱乐部未满足他过高收入的要求而提出转会,而这位运动员的年收入却高达200万元人民币。由此可以想象,一些知名运动员的年工资收入显然比这还要高得多。其实足球职业运动员现有的工资水平始终是一个灰度很高的未知数,明收入因足协有“封顶”规定而有所限制,但隐性收入则谁也说不清有多少。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足球职业运动员的工资由于缺乏一种适应职业足球发展的社会化行政管理体制,造成各俱乐部之间为了挖其他俱乐部的优秀运动员而互相攀升,无限度的增加运动员的工资水平,已经引起广大群众的普遍反感。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实际贡献与他们的工资水平相符吗?他们与其他许多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的低工资相比,难道不问心有愧吗?!
但是,人们往往更多的把不满的情绪倾注在运动员身上,其实这是不公平的。俱乐部的工资不是国家发的,俱乐部作为一个企业有权处理和决定运动员的工资奖金水平,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无法直接进行干预,即使在国外也如此。但是,在国外俱乐部有民间性的组织机构协调各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对运动员的工资水平也有一个共同协议的限度,即便是运动员强烈的要求提升工资,也必须经过这一组织同意才行,任何俱乐部不能任意通过乱加工资等不正当的手段挖其他俱乐部的运动员。我国许多足球俱乐部也曾多次提出希望成立类似的民间组织来协调各俱乐部之间的行政管理,但是至今仍然未能实现,而中国足协对运动员的工资水平的管理虽有所改进,但却成效甚微。因而,中国足协应尽快改革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尽快确立社会化、市场化的职业足球行政管理体制。
中国足协在新赛季暂停实行升降级制的决策科学吗?
关于在新赛季暂停实行升降级制一年的决策已由中国足协正式宣布,已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过多的讨论似乎也无多大意义。但是由于大家都十分关心这一问题,因而在此不妨也谈些自己的看法。
对此问题我认为应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随意取消升降级制肯定是不科学的,这一体育竞赛体制不是中国的独创,在各个足球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升降级制,它有利于强化竞争机制,促使俱乐部的管理层、教练员和运动员,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都凝聚在一起致力于提高我国足球水平。这是广大群众和球迷的希望,企业家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如果取消了升降级制,以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将受到影响,企业家会失去对支持和参与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积极性和动力,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将成了无米之炊,中国足球运动的技术水平自然也无法继续提高,由此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是,中国足协提出暂停一年升降级制其出发点并不是要取消升降级制和淡化足球竞争机制。相反其出发点是试图通过这一举措,使国家集训队得以一个休生养息的时间,以使集中精力备战世界锦标赛的外围赛,以使中国能够利用新赛季的各种有利因素提高自身的实力,给国家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有较长时间来磨合,以便集中精力提高竞技水平,促使中国足球最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足协作出这一举措应该说是利大于弊。
违背现代训练规律的“体能测试”训练体制终于被取消
无论中国足协多么不情愿,一个有争议的我国足球训练体制--体能测试,在新赛季中终于被取消了。客观地说,这一体制在提高和推动我国足球体能训练和体能水平的提高上一度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们的质疑,几乎所有的外籍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这一体制都表示不可理解,而且几乎没有一个足球发达国家有这种体制。
首先,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上看,中国足协应该是从宏观上对我国足球运动,包括对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进行管理,任何一个国家的足协或足球官方管理机构都不会直接介入运动队的具体训练工作,因为那是教练员的职能。中国足协直接介入教练员的训练工作,这是典型的&quot功能错位&quot。
其次,现代竞技体育训练十分强调针对每个运动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训练,必须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训练水平和不同身体条件的运动员个体特征制定适合他们特点的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那种全队用统一的模式进行划一的训练是行不通的。
再则,各种运动能力之间存在互补的作用,速度差的运动员可以用耐力来弥补,而耐力差的运动员同样也可用速度来弥补,真正的“全能”运动员是没有的。不同位置的足球运动员对各种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前锋需要很高的速度,后卫需要很好的体力,而守门员则需要高度灵敏性、反应能力和弹跳力。体能测试则以强调运动员应全面发展而不管运动员个体条件的不同,用同一个模式训练、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此外,从训练的安排来看,运动员每年冬训期间着重要搞好全面身体训练和技战术基本功的训练。但是,自从实行体能测试后,各队在冬训期间几乎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争取通过体能测试的几项指标上,严重的影响了各队针对各自的弱点和特长进行有效的训练,结果使各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长期得不到解决。
为什么大牌洋教练在中国难成气候
施拉普那、霍顿、拉扎罗尼和所有来华外籍教练都有十分强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足球事业中,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不少现代足球训练思想和足球训练理论与方法。他们来中国后,一直试图将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西方足球训练模式完全引入自己训练的俱乐部队,试图塑造出一个巴西式、德国式、英国式的“中国训练模式”,但却事与愿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均以失败为告终,像韩国李章洙这样站住脚跟并能获得成功的洋教练极少。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洋教练对中国职业化足球的现状和我国的国情不甚了解,却试图将他们多年习惯运用的西方训练模式简单的引入中国所造成的。施拉普那最后也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现实,但他也曾十分不平地说:“在德国,职业运动员的基本技术问题早在青少年时期和地方队就应解决了,这不是国家队教练员的任务,但在中国足球国家队却还要进行这方面的补课,真是不可理解!”。
此外,不少洋教练不了解中国职业运动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远不如西方职业运动员,因而当他们用原先在西方职业俱乐部相同的方式严格要求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时,他们中的不少人却因此而被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合力“逼下岗”。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能认识到这一客观现实的洋教练实在太少了。我想忠告这些洋教练一句,还是尽快地、主动地去了解和承认中国足球的现实,尽快地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太适应中国足球现状的训练观念、理论与方法,否则最多也只是得到施拉普那等洋教练那样的结局,中国职业足球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道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决不能操之过急。
中国运动员果真患了“恐韩症”吗
“恐韩症”几乎是中国运动员、中国球迷和关心我国足球的广大群众,甚至连韩国和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和球迷都熟知的词汇,这是一个多么使中国人感到屈辱的词汇,我曾力图回忆或搞清这一词汇究竟是怎么造出来的,是运动员表现出来的?还是新闻媒体炒作出来的?中国运动员果真是如此的恐韩吗?不!并非完全如此。如果说在最初这一词汇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尚能认可的话,那么至少近一年来,这一词汇仍被新闻媒体继续炒作则使人十分厌恶和反感。因为这一年来我并没有看到我国的足球健儿在与韩国队的多次比赛中表现出软弱和惧怕韩国队的情况,相反却越来越看到他们那种强烈的战胜韩国队的决心和不服气、不服输的表现,并由此而产生一种急躁和急于求成的情绪,他们实在太想赢韩国队,太想洗去“恐韩症”这一个屈辱的称呼了。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比赛中往往缺乏一种冷静态度,急躁使他们原有的竞技实力难以充分地、正常地表现出来。我看到不少媒体在问起运动员是否有“恐韩症”时,几乎所有的运动员在回答时都坚决予以否定。事实上急躁、不冷静、头脑发热、急于求成、不服气、强烈的求胜欲等决不是所谓&quot恐韩症&quot的表现。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我们的国家队以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努力拼搏以及近几年来不断提高的实力水平,终于在最近的亚洲级比赛中把韩国队挤到了自己的后面,虽然他们仅仅与韩国队打平,但这一平局却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至少能证明“恐韩症”已不复存在。
也谈上海申花队运动员的特点和弱点
申花队有过多次辉煌的战绩,但是不久就会一落千丈,之后又会不可理解的一跃而起。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申花队是一支很有实力的球队。事实也是如此,申花队技术细腻,战术素养高、体力充沛,整体配合好,是一个典型的技能派和实力派球队。申花队曾确立了至今仍被人们充分肯定和发扬的“抢、逼、围”战术,而这一战术的基础是过硬的体力和技术。人们常说上海人的体力不好,但脑袋瓜还可以。其实并非如此,申花队在每年的体能测试中一直名列前茅,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上海人固有的“小聪明”的特点才使上海申花队成为一支十分出色的职业足球队。这样一支有实力的球队夺取了联赛冠军、亚军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奇怪的倒是得了冠军后会马上一落千丈。谁都知道一个队或一个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不会在一天之内有180度的改变,但为什么申花队会经常给人以大喜大悲的感受呢?很显然毛病就在心理和思想作风上。申花队善于踢“顺风球”,如果在一种良好的球场氛围,最适宜的气候条件和遇到一个有实力的强队的情况下,申花队往往会超水平的发挥,但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比赛结果就难说了,申花队“遇弱不强,遇强不弱”的毛病已不是一天二天了。申花队虽然与其他的职业足球队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但是从申花队身上却可以反映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和职业足球队存在的通病,心理状态差、思想作风不过硬几乎成了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致命伤。但愿从2001年开始,申花队和所有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队的运动员,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不要辜负全国人民和上海人民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冲出亚洲,冲向世界,中国的足球才有希望。金志扬:中国足球振兴需底蕴&运动员培养应纳入教育系统--强国社区--人民网
金志扬:中国足球振兴需底蕴&运动员培养应纳入教育系统
&&&&来源:&&&&
&&&&&&字号
中国男足原助理教练、北京国安足球队原主教练金志扬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编者按:7月23日8:30,中国男足原助理教练、北京国安足球队原主教练金志扬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中国足球如何才能冲出亚洲?”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足球十问”系列访谈的第九场。
  【金志扬】:人民网的网友们,你们好。
  中国足球不仅要弥补技术差距,而且要坚守顽强精神
  [网友一米残余光]:3:3与日本男足打成平手,国足终于雄起了一回。但是比赛名单,中国队杜威、曲波等老将均被选在列,反观日本这支3天前刚集合的队伍有15人是首次入选国家队,您觉得这场比赛的结果是真实实力的大比拼?还是日本队未尽实力才让中国国足有机可乘?
  【金志扬】:就目前中国整体实力,这个球队是我们目前最强的国家队。对日本,它有它的原因,因为在国外踢球的球员没有回来,日本在国外踢球的基本都是在欧洲,而且欧洲有五大联赛,它在五大联赛里踢球,水平都比较高。这支球队中有些国奥的球员也没有参加这次比赛。最重要的一点,这场比赛不是光去衡量中日足球的最高实力的比拼,但是因为我们1:5输给泰国以后,不管从各级领导还是球迷也好,跟鱼刺一样,卡在喉咙特别的难受,我们需要一场比赛救赎自己。从这场比赛,单纯技术来讲,我们有所欠缺,因为对方没有实力跟我们去比拼。我们最主要的评价是在精神层面,我们能从1:5和1:3落后的情况下,中国球队所表现出来的拼到最后一分钟,我觉得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我们赞誉。因为中国足球,大家不满意,不光是不满意技战水平,更重要是不满意中泰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失去一种责任感、失去祖国荣誉感,精神层面,大家不满意。实际上中国球迷也很容易满足,为什么?只要你们去拼了,尽力了,我们在场外看,实力不济,输球大家还可以谅解。那一次1:5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主要是球员好象没有完全尽力,特别是在场内表现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很淡薄,所以大家非常不满意。
  校园足球是青少年的根,从青少年抓起是中国足球的根本方向
  [网友只是这样]:有媒体人表示中国男足的这场平局其实不会给日本球迷和日本足球界带去太大的震撼,因为日本男足和日本球迷对于他们在亚洲的优势与信任是牢不可破的。中国球迷应如何正确看待这常比赛的结果?
  【金志扬】:这种比赛很重要一点是,我觉得中国足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底蕴和土壤,我们急不得,也恼不得,如果我们恼了,把我们所有的精力、人力都投到国家队,或者表面上的一些队伍,而忽视了底蕴的基础,我觉得我们的目标也实现不了。虽然国家队是我们的名片,我们需要关注它,也希望国家队代表的中国足球的最高水平能够打出好成绩,但是,千万不要再重复急功近利的做法,以往并不是我们不重视足球,邓小平先生在26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规划的方向,就是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但是我们做了没有呢?我们做得怎么样呢?现在从20年前检查起来,我们做了,但是做得不好、不认真,我们也在抓,但是就是因为我们把成绩放在第一位,像足球管理工作者,都把自己的成绩放在第一位,这样就限制了中国足球的科学发展。所以,我们讲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足球,这是非常对的。我们之所以不成功,肯定是我们不科学。邓小平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从娃娃抓起,但是在具体落实上是否这样做,是否各个层次都把娃娃抓起放在第一位?我们的毛病就在急功近利性,都想突出成绩,全是为了成绩,难免进入市场以后,就出现了为了成绩的追求,各个层次都这样,那就出现了一些假现象,比如说以大打小,小孩要成绩,最简单的方法用年龄大的打年龄小的,再一个是改年龄,本来他年龄很大,改成小的,什么目的呢?就是急功近利,就是成绩把我们束缚住了。我们投入也很多,大家也很关注,但是越来越觉得我们足球的希望在哪?再加上我们前一阵子出现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假赌黑腐败的现象,足球健康、快乐、阳光的成份就越来越少,特别是青少年,所以,青少年搞坏了,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等到职业队、国家队,它就没有一个牢靠的、很好的基础,我们上面就虚无缥渺,像空中楼阁,也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像暴发户一样表现出来。由于你没有强大的基础,一个好的基础,一个牢实的基础,我觉得我们到了现在是很自然的。在这一点上,日本比我们强一点,从民族感情上,我们不会服日本的,但是在足球方面,我服。我服在哪?它少一个字,我们不认真的时候他们认真,他们认真搞了20年,它把足球推进校园,把足球引入课堂。所以,日本的足球最后变为日本第二大运动,第一大运动是棒球,那是它的国球,第二是足球。
  对内教育和媒体压力,促使中国男足用行动证明自己
   [网友木谷水生]:在这场被球迷誉为“充满正能量”的比赛中,您觉得中国男足在哪些方面可圈可点?这场比赛对于中国男足的价值是什么?是否是促进其真正成长的转折点?
  【金志扬】:大家都说正能量,我觉得确实是。中国的足球不要因为一场球来去判断它的胜负和得失,这场球给国人一种激励,中国足球不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1:5以后反响很大,最重要的是中国球员对足球缺乏一种坚定的信念,球场表现没有给国人一种希望,而是觉得他们失去了对足球的一种执着的追求和热爱,而且对祖国的荣誉、团队的荣誉,我觉得中国球员好象都已经很淡薄了,所以大家非常不满意。这一场球,我们打成3:3,比分上还是很满意,而且在1:3落后的时候,我们能够勇往直前,不放弃,在这一点上是可以发扬、表扬。但是3:3,它能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应该精神上的东西,我觉得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些东西。因为什么呢?足球这种对抗,是世界上最激烈的项目之一,除了橄榄球,而且它是团队性的,往往代表的是这个国家的一种风格、民族的一种气质。所以,为什么国际上所有的人不分种族、不分阶级、不分信仰,不分宗教,也不分贫富,都那么喜欢足球,这就是足球的魅力。所以,在这两个方面,我们不能因为一场比赛的胜负和成败,去评价中国的足球。所以,我们足球既没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也没有到一步登天的情况。我觉得对中国足球的判断,鲁迅先生说救中国就需要韧劲,韧劲就是弃而不舍,我们远远没有到复苏、振兴这一点,因为我们的底蕴不够。中国已经跌入最低谷了,虽然前段时间大家认为中国足球整个班子都垮掉了,但也不要认为换一个班子,我们马上就起死回生,要真正地振兴,我觉得还远没有这种底蕴。所以,不要急。
  体育回归教育,足球进入校园,是中国足球未来的培养模式
  [网友琴江对语]:您是否关注过校园足球的情况?足球在青少年的心目中是一项怎样的运动?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拿出4000万元用于开展校园足球,是否能带来中国足球的未来和希望?
  【金志扬】:当然关注了,我在北京理工大学这十年当中推广足球进入校园,理工大学是旗帜也好,是标杆也好,我们的理念就是足球回归体育,体育回归教育,教育回归文化,中心就是体育回归教育。因为在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运动员的培养出现了新的课题,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的培养,比如业余学校和专业队,是国家全包的,国家包训、包比赛、包医疗、包工作、包未来,全管,进入市场就没有这个了,就不包了。不包后,就产生了运动员今后的出路问题,前一段出现了邹春兰举重运动员给人搓澡了,马拉松冠军艾冬梅卖奖牌,张尚武练把式等等,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在进入市场以后,不包分配了,他们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新的培养模式。新的培养模式,就像是我的思路,体育回归教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我觉得不归教育管。但是运动员的培养,现在来看,放在教育系统,我觉得在今后是必然的。理工大学从学校到球队,我们都有坚持十年的理念,体育回归教育,足球进入校园,足球走进课堂,这是我们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一个培养模式,而且也是其他项目,特别是三大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归根到底,就是要扩大足球和三大球的人口,就是人才链底下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
  功利培养精英已落后,运动员的培养应纳入教育系统
  [主持人]:多年前宋丹丹的小品说中国的足球何日出头,怎样才能冲出亚洲,作为资深教练您怎么看中国的足球何时才能出头呢?
  【金志扬】:真正地把青少年校园足球抓好,十年、二十年,我觉得这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短期内,十年之内,这很难。没有十年的开拓,没有二十年的积累,中国足球,我觉得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关键在于,如果我们真正把我们的精力,包括媒体,把所有的镜头、所有的报道内容都去激励青少年去踢球,去激励校园足球的普及,我们去推广足球,千万不要一说校园足球就变成精英,我们校园足球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我们校园足球的目的就是推广、普及,大众体育,然后在这基础上,我们才有计划的、有目标的培养。就目前来说,如果我们一说校园足球就说培养精英,就会重蹈覆辙,功利色彩培养人已经落后了,已经惩罚我们。所以我们希望所有的人,决策者、管理者,体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校都要加入。因为有一点,踢不踢球不是体委说了算,也不是足球主席说了算,是校长说了算,校长让你踢就踢,让你不踢就不踢,校长听谁的?听教育部的。所以,这是我们祖国未来的问题,不是足球的问题。再有,我们希望多建足球场,让同学们有一个自由驰骋的场所。
  新闻报道
(责编:李哲、黄玉琦)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强国社区今日热点
社区热帖|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历年真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09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历年真题,)四、演绎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请开始答题:某运动员教练说:“在秋季,我们运动队有80名足球运动员和40名越野长跑运动员;在冬季,有20名摔跤运动员和40名游泳运动员;在春季,有50名田径运动员和20名长曲棍运动员。在每个季度的三个月中,每个队的运动员一个星期中有五天参加有自己项目的运动队的活动。在同一个季节内,运动员不能跨队参加活动。”
上述教练的话如果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该运动队秋、冬、春三个季度参加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共有250人B.越野长跑运动员和田径运动员的总数有可能只有不足60人C.在夏季,运动员可以参加一个以上的运动队D.长曲棍运动员可以参加田径运动队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鱼缸:金鱼A.森林:老虎B.天空:雄鹰C.笼子:狮子D.动物园:猴子答案:有,答案解析:有,单项选择题:()父亲:女儿A.叔叔:阿姨B.儿子:女婿C.姨父:姨妈D.外祖父:母亲答案:有,答案解析:有,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历年真题最新试卷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历年真题热门试卷朱炯(著名足球运动员、教练)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著名足球运动员、教练? 收藏 查看&朱炯(著名足球运动员、教练)
朱炯,出生于日-,上海人,足球运动员、教练员。球员时期主攻左前卫,并可踢左后卫位置,技术风格较为朴实。现为国内新生代教练之一,执教过上海申鑫队,现执教贵州人和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上海身&&&&高172CM体&&&&重66公斤工作单位贵州人和足球俱乐部职&&& 业足球教练
朱炯少年时非常罕见的从少体校直接“跳级”进入了上海青年队,申花足球俱乐部成立后他也成为最早展露头角的年轻球员之一,早在1994赛季就拥有争夺左路主力位置的实力,与当时队中的国奥队长申思和俄罗斯外援沙莎都是左前卫上的人选,但是他同时能够出任左后卫,防守能力也比较出色。1995年,他是申花夺冠的主力之一,其体能和拼抢的优势完全压倒了以传球和技术见长的申思,甚至在很多比赛中替代专职的左后卫、同样入选国奥队的吴承瑛。
1996年,朱炯膝盖等出现比较严重的伤病,虽然曾远赴香港等地治疗,但是始终没能摆脱伤势困扰,虽然一直坚持到1999年仍然在带伤训练,但实际真正告别球场时,尚不满23岁,至今仍然让许多知情的球迷惋惜。时隔多年后朱炯曾透露这次伤病其实是一次误诊,结果拖延了治疗时机,造成十字韧带萎缩。
效力于,俱乐部表现不俗,一度入选的国奥队。
1995年,以主力身份随申花队夺得甲A冠军。
1996年,出现严重膝伤,并远赴香港等地治疗。
1999年,因伤病原因退役。
1999年-2005年,任梯队总教练和申花足校训练处副主任。
2006年,出任助理教练。
2007年,转投队,出任助理教练。
2009年,出任中甲队主帅。队冲超成功。2010年,出任中超队主帅。
2011年,率领南昌衡源队夺得中超第14名,艰难保级。
2012年,率领上海申鑫队获中超15名,因大连实德退出联赛得以留在2013赛季中超联赛。
日,申鑫官方宣布主帅朱炯因战绩不佳离任。
日,与贵州人和队签约、担任贵州人和俱乐部技术总监及预备队主教练。[2-3]
日,贵州人和俱乐部宣布:宫磊不再担任贵州人和队主教练,他将出任俱乐部副总经理。原球队技术总监朱炯将出任球队主教练一职。 赛季
退役后的朱炯曾经出任青年队教练,此后转而担任的助理教练辅佐老队友成耀东。2008年底,刚刚冲2009年冲超成功后接受欢呼超失败的甲级球队南昌八一宣布将任命朱炯为下个赛季的主教练,替代赛季结束后辞职的。2009年,是朱炯接任南昌八一队主教练的第一个赛季,可是南昌八一队上半程一度沦入降级区,但下半程强势爆发以12胜3平1负(其中主场全胜),最终以中甲亚军身份成功冲入足球协会超级联赛。2010赛季,朱炯带领南昌衡源队成功保级。韧性
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0:2国安。1:2申花。0:1深圳!
三连败,这对于首次执教球队打中超的朱炯而言,多少有些残酷。而外界的反响,就像这3个标点一样,当败局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时,球迷开始有了躁动。“现在可以看看我们前三轮的对手,国安卫冕冠军、申花现在暂时第一、深圳今年打到现在也是前三的成绩,而我们是新军,理论上输给谁都不冤枉。”朱炯说,这样自我安慰的想法并不乏逻辑上的合理性,但事实上这种思路在当时是危险的。“按照这样来说,我们本来就是新赛季的最后一名,那么就谁都可以输?那个时候,大家的压力都很大,但压力也是必须的。我告诉队员,想想我们去年在联赛中的逆转,要相信自己能够迈入正轨。”
如果说这是一种心理暗示,那么朱炯用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当这些“不可思议”的逆转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对于球员的自信心增强是不言而喻的。“去年我刚来打中甲,第一轮3:0赢了浦东中邦后,净胜球领先排在第一,但是后来成绩慢慢下去了。那个时候我们第一阶段成绩并不好,5胜3平4负才18分,一度5场比赛没有赢球。那段时间的困境,并不亚于现在。”
前任主教练正是朱炯的前队友,后者在南昌八一待了3年,2008年1分之差和冲超擦肩而过,也由此下课。朱炯的球队在8场比赛之后,和头名的差距也拉大到了9分之多。“但是从下半程开始发力,那个时候我们就要求每场比赛必须争胜,最后积分是47分,后面12场拿了29分……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想每个人都不会过于慌张。客观而言,我们球队的个人能力比起那些强队来说是有差距的,但是在一些数据上并不差,这说明我们的技战术运用上还是不错的,更需要的是质量和效率。”
“这个时候,确实需要感谢俱乐部高层对我们的信任。”朱炯说到这段话的时候,很认真,“其实大多教练说到这段话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很困难的时候,老板安慰我们不要紧,但其实我也有数,总是这么输下去,我也不好意思再呆下去了。俱乐部能够有这个耐心,也是对我们有信心,也正是这样的良性互动可以让球队上下更加团结。”
踩着恩师的肩膀攀登
胜利很快就来了,但是朱炯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中超拿到的首个胜利——或者说首个积分,居然是来自自己的恩师吴金贵。谁都知道吴金贵和朱炯之间的关系,但是谁都不会怀疑那场比赛的真实性:当时两支不胜的球队遭遇,生存成了唯一的目标,还能顾及“拉兄弟一把”?
3:2,两张红牌,两个点球,比赛的内容丝毫不像两位主帅间的温情那样。主场的朱炯拿到了3分,暂时摆脱了下课危机。但是在那场比赛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朱炯的表现近乎有些失态。现在谈起来,这位少帅还是有所感慨。“当时确实很激动,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是吴指导把我带进教练席的,对于这样的恩情,我是不会忘掉的。但是当时的情况大家都很糟糕,球场上大家没有情面而言,但是球场外,人还是讲感情的。比赛一结束,我第一想法是,终于能给球迷一个交待了;随后就想到,这个结果等于把吴指导推到火坑了,我不知道怎么面对他,我想他还要给他的球迷一个交待。”
这样的感情,造成了这样一个画面:新闻发布会上,朱炯的表态是和比赛无关的抒情:“2006年,吴指导把我从申花足校提升到了申花一队担任助教,没有吴指导的提拔,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想到,球队在中超的第一个三分,是从吴指导身上拿到的……”随后,朱炯几乎哽咽,反而是输球的金贵拍拍朱炯,表示安慰。“我后来知道,发布会结束后他出去面对那些从浙江来的球迷,我心里觉得更沉重。”朱炯顿了顿,“还好,现在我们都算是迈出困境了,我是打心底替吴指导感到高兴。希望我们下次在交锋的时候,大家都能排在前面。”
金贵对于朱炯的感情,也是同样深厚。在年初招兵买马的时候,他有着足够的资金来挖掘旧部。“18号(郑科伟)呢?”有上海记者问及金贵的时候,他只是笑笑——“人家队长当得好好的”,用这样的“不作为”默默支持着朱炯。
就像积分的逆转一样,“踩在恩师的肩膀上”对于朱炯而言也不是第一次。上赛季的冲超关键时刻,坐镇主场的南昌八一队气势如虹地以3:1战胜冲超对手上海东亚队,以1分的优势超过东亚升至联赛积分榜的次席。“徐指导更不用说了,是我踏进足球圈子的恩师,而且他弄这个球队真得很不容易。我总是希望我们两支球队可以一起冲超,但现实不允许……我也知道最近东亚队的情况,我想球队完全不应该丧失信心,我们第一阶段也很差,我想他们可以打好。”
就在上一轮,朱炯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西安,在那里完胜陕西队,对于西安球迷他也只能说“抱歉”。“作为职业教练,我必须去不断争取胜利。”
依靠年轻球员发展
朱炯执教下球队的大逆转,恐怕可以让俱乐部安心于他们和这位上海教头的长期合同。8年,这个合同在足球的历史上恐怕也是一个奇迹,如果能够真的执行下去,那么将更是一道风景,中超的温格,或许将是这位朴实无华的主教练。这个合同的背后,也透露着当年八一队选帅的一些细节:对于冲超之后如何站稳脚跟并继续取得长足发展,一些名帅们都不肯写入执教合同,由于俱乐部高层认为南昌队需要的不仅是昔日米卢之于国足式的速成,所以最终选择了对南昌队未来数年都有清晰规划和明确提高思路的朱炯。
“如果为了冲超而冲超,上去马上再降下来,有什么意思?依靠一批年轻球员,慢慢打造,这样的队伍拥有发展潜力。未来也有不同年龄的梯队建设跟上,这样的队伍才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朱炯也为自己和俱乐部的未来做了一个并不急功近利的规划,“先把队伍磨合好,冲进中超之后,再站稳脚跟,然后用一个时间去在中超中冲击亚冠,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想,这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
也正因为如此,朱炯在国内引援方面有着自己的认识。他不需要大牌,注重的是有灵气的年轻球员。陈志钊等一干第一次参加中超联赛的队员,在比赛中发挥得越来越出色。尤其是在身体对抗方面,从最早的一碰就倒到现在的单骑闯关,陈志钊已经完全适应了中超的节奏和对抗。像杨云和朱宝杰等人,也逐渐在球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球队有球星可能很好,但是这毕竟是11人的游戏,如果我们每个球员都能有自己的特色,都能通过整体的配合来弥补和球星之间的差距,球队也能打出高效率。”朱炯说,年轻就是现在这支球队的根本,他很欣赏亚泰、舜天和成功的例子,“现在球队的年龄结构不错,球队很有冲劲,这样的阵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级,还能让我们在中超继续往上走。”
年轻的朱炯很善于观察和总结很多教练的执教经验,或许这正是年轻教练的优势,年轻教练尽管经验不如老帅,但在学习新鲜事物上,年轻教练还是拥有自己的优势。去年执教南昌后,朱炯特地引进了一套专业分析软件,用来记录球员在比赛中的跑动距离、球队的传球成功率等数据。而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也在一些细节上给球队带去新的东西。“我要25岁以下的球员吃西餐,要求所有球员每天早上必须吃早餐。因为意大利面的糖分和热量是米饭的4倍,更有利于队员储存和发挥体能优势……这些东西看上去很小,但很多效果都是小东西积累起来的。我觉得,做好这每一步,就很踏实,我就对球队很有信心。”
朱炯默认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了他的足球梦想,不论有多少艰难困苦,他愿意坚持走下去。“无论有什么困境,这些都是事业路上的经历,教训或者是经验都是宝贵的,我没有理由放弃。”至于的沪上情结,朱炯并不那么在意,“现在的上海人都喜欢在外面打拼。回上海?以后再说吧。”[4]日,中国足协官方发布了对贵州主教练朱炯的处罚,因为在比赛中做出侮辱性手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朱炯被停赛4场,罚款人民币20000元。[5]
日,贵州人和在客场以0比1不敌广州富力,此役过后,人和陷入联赛五轮不胜的尴尬。此外,人和主帅朱炯因在下半时第80分钟左右时抱怨裁判而被罚上看台。[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球运动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