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守护是什么动物物或植物代表守护

当前位置:>>>>>>
守护美丽中国 来自2013年动植物检疫监管一线的报道
  本报特约通讯员 闫新良  这是一组不断递增的数字:2013年,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共截获有害生物4716种、61.02万次,同比分别增长8.89%和5.32%。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20种、5.37万次,同比分别增长12.68%和5.5%。各口岸共从旅客携带物、邮寄物中截获各类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412717批次,发现有害生物39351批次,同比分别增长15.56%和25.25%……  数字的递增,体现着动植物检疫把关的业绩,同时也提示着检验检疫人须臾不可忘记肩负的使命:国门把关,责任重大!  多年来,“国门卫士”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在口岸筑起一张牢不可破的屏障,阻挡外来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于国门之外,呵护着一个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生机勃发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孕育希望的冬天。祖国的生态,民族的生态,因口岸动植物检疫而安全。  守护生态安全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一枝黄花、水葫芦、福寿螺、美国白蛾……各类外来物种从不同渠道趁虚而入,不仅扰乱了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损害我国生物多样性,危及生态安全。在口岸、在货场、在邮路……检验检疫人编织起一张全方位的防控大网,为保障生态安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盯紧口岸  日,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入境大厅行李转盘处。自香港入境的航班旅客正聚集在此,等候提取行李。一旁的检验检疫人员,正不断巡查旅客携带物。  人来人往中,宁波检验检疫局机场办旅检科副科长吕玲飞的目光落在了一位旅客身上。吸引她的,是旅客手中的一个普通盒子,透过微微开启的盒盖缝隙,隐约可以看到一丝绿色,她立即让那名旅客打开了盒子。  “是蜗牛,一只足有半个拳头大的蜗牛。”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吕玲飞仍有些激动,“我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  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天,宁波局技术中心拿出了鉴定结果,这是一只被称为“田园杀手”的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公布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是浙江口岸首次截获该有害生物。  据该名旅客称,这只蜗牛是在旅游时出于好奇购买的,入境后打算作为宠物饲养。但他不知道非洲大蜗牛传入后可能引发的危害――  1966年,美国。一个孩子从夏威夷携带了两三只非洲大蜗牛到迈阿密,3年内就传遍了整个迈阿密州,花园内的花卉植物枝叶几乎被吃光。  1932年,我国台湾省。本作为食物引种繁殖的非洲大蜗牛,部分被弃于田野,结果导致了上世纪50年代台湾农业的毁灭性灾难。此外,非洲大蜗牛还是重要寄生虫、植物病菌的传播媒介,可传播肝吸虫、结核病、嗜酸性脑膜炎以及人畜共患的广眼线虫病等。  “由于缺少天敌,一旦这个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功,对宁波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将不堪设想!”截获非洲大蜗牛的检疫人员,暗自庆幸自己“当时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这既是一种直觉、一种习惯,更彰显了一份责任。在宁波局机场办,在全国各口岸,“多看一个角落,多查一分钟”的工作习惯,潜移默化地植入检验检疫人心中。他们注重细节,采取“人-机-犬”综合查验模式,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了禁止进境物的截获率,有效降低了动植物疫病疫情传入的风险,有力地保障了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安全。  管住货场  这是江苏太仓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日下午,最高温度超过40℃。  太仓检验检疫局动植检科接到通知,要对一批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的北美乔松原木进行查验。检疫人员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马萨诸塞州和纽约州位于美国东海岸,属于松材线虫疫区,特别是2013年以来,病虫害高发,太仓局曾多次从来自这两个州的原木中截获过有害生物。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检验检疫人员来到查验现场,对第一批抵港的7个集装箱展开逐一排查。打开箱门后,他们发现原木上残留有大量树皮,与美方出具的植检证书的描述大相径庭。检疫人员爬进了集装箱,进一步发现不仅树皮严重潮湿,而且原木上呈现斑驳的蓝色印痕。  职业的敏感,让检疫人员警惕起来。撬开一块树皮,果然有很多黑褐色小虫四下逃散。为防止疫情扩散,他们立刻要求关闭箱门,并迅速分工,有条不紊地对该批原木展开取样、熏蒸等后续处理,将疫情阻拦在第一道防线外。  经层层鉴定,先后检出了松材线虫、美松齿小蠹、南部松齿小蠹、榛梢木蠹象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星坑小蠹属等11种重要外来有害生物,其中,榛梢木蠹象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超过40℃的高温,一丝不苟的查验,凭借出色的风险防控意识和现场处置能力,太仓局漂亮地打赢了这场国门安全防御战。  把好邮路  凝蹄玉、观音莲、山地玫瑰、玉露、翡翠珠、虹之玉……仅是这些好听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展开美丽的联想。如今,这些形态别致、颜色可人的多肉植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案头,摆上几盆这样的植物已成为一种时尚。  与国内市场相比,国外的多肉植物价格便宜且品种多样。不少人因此采用海淘的方式购买,通过邮寄进入我国。  日,山东威海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对入境邮寄物进行查验时,一个来自韩国标注为“礼品”的邮包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打开包裹后发现,这个邮包里面有27个小包裹,都是种植在花盆里的多肉植物。随后,他们又在其他几个邮包里发现了同样的多肉植物,运单上标注为“新年礼物”、“玩具模型”、“玩具”等品名,共计5批、218包、近300株。威海局依法对这些多肉植物作了退运处理。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特别是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进境邮寄物数量剧增。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从健全机构入手,加大了对进境邮寄物的检疫查验力度,坚持抵制和打击邮路生物安全不法行为。2013年5月,总局首次召开了全国进出境邮寄物检疫监管工作会议。随后,天津、厦门、河南、陕西、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沈阳在内的9个处级邮检机构先后成立,处级邮检机构数量实现翻番。山东、浙江、辽宁、河南、陕西等地9个邮检机构全部进驻,进境邮寄物业务量排名前10位的地区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年从邮寄物中截获各类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15994批次,发现有害生物1533批次,同比分别增长36.68%和12.14%。  改革监管模式  当前,改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改革浪潮在质检系统汹涌澎湃。在2013年,动植物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就是以一种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自信的姿态悄然展开。探索、完善、拓展、提升……监管模式改革走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远的目标,迈上的每一阶都是为了更高的追求。  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往来如潮的旅客中,一个由6人组成的赴澳大利亚预检兽医工作小组并不起眼,但却开启了我国进口种畜境外预检模式的重大改革。  受质检总局委派,这支由重庆机场检验检疫局江红旗带队的预检兽医工作组,赴澳大利亚接受为期3个月的进口动物产地检疫任务。这是我国首次派出预检兽医工作组赴外执行检疫任务。  我国是种畜进口大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全国进口奶牛数量由2008年的1.35万头,剧增到2012年的13.01万头,年均递增215%,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还将维持高位增长态势。这给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保证工作质量,有效御疫情于国门之外,进一步提高检疫效率,质检总局动植检司以进口量最大的澳大利亚为试点,进行进境种牛境外预检模式改革的探索。  与以往每批进口种畜都要选派两名预检兽医官赴境外检疫的模式不同,新的预检模式是在澳大利亚设立兽医工作组,由6人组成,每3个月轮换一次,按照“全组统筹、随报随检”的原则开展进口种畜预检工作。  日,第一批预检工作组圆满完成使命回国。  监管模式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首批预检工作组在澳大利亚期间共检疫进口种牛9批,人均1.5批,效率为传统模式的3倍;6名业务骨干在动物检疫管理、检疫技术、语言交流、沟通协调方面各有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发现了诸多疫情,最大程度降低国内口岸隔离检疫的淘汰率,减少中外双方的经济损失,将动物疫病拒于国门之外。  成效还体现在办事效率提高、工作效果明显方面。我国在海外长期驻守预检兽医,国内进口公司再也不需要等待选派兽医。遇到紧急情况,进口检疫许可证从申请到出证,当天即可完成。  日,质检总局动植司在京召开了进口种畜预检模式改革座谈会。多家进口企业的代表、行业协会专家齐聚一堂,就此展开座谈。  “之前进口一批动物,需要6个月,现在快则一个月,慢则45天,至少可以为企业节省出两个月时间。”北京中地种畜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说,“奶牛可以提前配种,提前生产,带来的效益难以估量。”  “预检方式改革之前,我们每头牛检疫费用约为38.8元,改革之后只有28元。我们公司进口30万头奶牛,就可以省300多万元。这次预检工作模式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北京格林进口公司代表算了这样一笔账。  “工作组常驻国外之后,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当地信息,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国际形势,更加全面地了解国际价格、国际流行病等情况,给我们在贸易往来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谈判条件。”内蒙古奶谀烈涤邢薰敬硭怠  进口种畜境外预检模式改革,让企业得到了实惠,也激发了总局动植司的改革动力,一系列监管工作模式改革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出台了8项便利措施;  ――开展指定口岸检验检疫工作质量评价,对粮食、水果、种苗等指定口岸进行动态调整;  ――探索建立海运集装箱进境私人行李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出台《远洋自捕饲用水产品检验检疫要求》,解决了因无法提供出口国官方卫生证书导致水产品无法入境的问题;  ――对主要电子商务网站试行邮检约谈安全监管模式,及时妥善处置淘宝网店家违规预售德国大闸蟹事件。  这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否定的勇气,这是一种勇于探索敢于负责的担当,这是一种鸡蛋从内部打破的成长……正因为有了这种主动的监管模式改革,动植物检疫监管之路才走得这样扎实、坚定……  提升技术实力  作为一项以技术执法和把关为主的工作,动植物检疫监管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在2013年的风雨历程中,检验检疫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对外来有害生物实施检测、鉴定和控制,敏感、快速、准确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动植物疫情。  日,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继11月深圳检验检疫局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成分MIR162后,福建、深圳、山东检验检疫局又先后从20多批进口美国玉米及玉米酒糟粕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共计60多万吨,作出退运处理。  这一消息,随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能够对进口的转基因产品进行精准的技术把关,得益于检验检疫人建立了对此类产品进行标识的检测技术标准。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公布了2013版《ISO21569食品-转基因生物及其加工产品检测方法――以核酸定性为基础的方法》,在新版国标增加的10个转基因检测方法中,有2个由上海检验检疫局完成,这是我国在转基因产品领域所制定的检测方法首次上升为ISO国际标准。  然而,在十几年前,因为欠缺相关的检测识别技术,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家的转基因产品,在没有标识和申明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  面对差距和挑战,检验检疫人没有彷徨和迟疑。2003年,上海局成立了转基因课题项目,将目标牢牢锁定在ISO组织中并未建立转基因油菜籽的检测方法上。  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2009年,上海局课题组提交的检测方法顺利通过了ISO组织的CIB(委员会内部草案)、CD(委员会草案)和DIS(国际标准草案)阶段投票,在每一阶段,项目小组都会根据各国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地修改。  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公布了2013版《ISO21569标准》的最后一轮投票表决结果,以全票赞成通过了这两个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方法。通过这些研究,上海局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标准(GB/T4)和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所承担的课题也分别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事非经过不知难,十年辛苦不寻常。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检验检疫人终于在国际转基因检测标准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在2013年科技兴检的道路上,检验检疫人的努力绝不仅仅如此――  这一年,依托“数字动植检”工程深入推进,检验检疫人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发挥优势,集成突破,动植物检疫执法把关水平不断提升;  这一年,通过加大动植物实验室建设,多处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能力验证,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  这一年,在动植物检测制标方面,完成了多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力地保障了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一切都是瞬间/一切终将过去/而这一切/是成为最温暖的回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检验检疫人洗掉征尘,又踏上了2014年新的征程,开启一个美丽的春天,守护一个美丽的春天!“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 -----新世纪学校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活动_衢州阳光校园
您现在的位置: >
“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 -----新世纪学校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活动
17:10 来源:新世纪学校
编辑:阳光校园 作者: 周玉荣 点击:
& & 【本网讯 通讯员 周玉荣】4月是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新世纪学校开展&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主题宣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一起关注环境、爱鸟护鸟,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爱鸟护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建设绿色家园,共享和谐自然。
& & 据资料统计,由于我市生态环境良好,境内共栖息着248种野生动物,215种鸟类(及其亚种),占全国1300多种鸟类的16%之多。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新世纪学校围绕&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的主题开展校内张贴宣传标语、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主题班会、黑板报及说说&我与小鸟的故事&等活动,借此营造爱鸟护鸟的氛围,提高学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 & 新世纪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校内普及了鸟类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 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当前野生动植物现状的了解认识,初步树立了学生生态文明观。(图片来源 网络)  url:/hzrb/html//content_222780.htm,id:0 记者许峰通讯员杨健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更是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保护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为提高人们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1982年,省政府确定每年4月4日至4月10日为爱鸟周,各地每年开展以爱鸟护鸟为主的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日,《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根据《条例》的规定,每年的四月为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4月10日至16日为全省爱鸟周。从此,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成为我省一项法定的宣传内容。
  近年来,我市林业部门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野生动物的保护、科普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今年是全省第34个爱鸟周,为提高公众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全市各级林业部门通过发送公益短信、安放宣传展板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以“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增强人们依法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在全社会营造了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我市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视野出发,各级林业部门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与科研工作,在浙江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下,齐头并进,熊猫、朱 相继落户安吉、德清等地,扬子鳄回归自然如期进行,安吉小鲵种群保护工作富有成效,浙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及县(区)分中心相继建立,全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增添光彩。
  a大熊猫安吉德清安家落户
  进入四月中旬,气温逐渐升高,4月18日早上10点不到,安吉竹博园熊猫馆里的4只大熊猫就结束了“晨练”,走入空调房里降温。“熊猫周身散热的地方只有四个掌和舌头,气温一旦超过25℃,它们就要待在空调房里了。”安吉竹博园熊猫馆负责人表示。受益于竹子资源,安吉于2008年第一次引入大熊猫“安安”和“吉吉”,至今已有7年大熊猫养殖历史。现在竹博园里住着“庆仔”、“小娇”、“珍好”和“珍巧”4只大熊猫,其中“庆仔”最结实,体重达110千克。每年4月到6月,大熊猫的食料从吃竹子改为吃竹笋,4只熊猫一天可吃掉175千克笋。“安吉作为竹类与大熊猫联合研究中心,是异地养殖熊猫最成功的地方。”安吉丰富的竹类资源给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
  据介绍,安吉竹博园内的大熊猫馆是目前世界一流的大熊猫专业生态展示馆,整个熊猫馆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2008年10月首次引进安安、吉吉两只大熊猫;2012年安安、吉吉回归故里,珍珍、珍巧落户竹博园,第二年又有两只熊猫从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乔迁安吉。德清的熊猫园从设计到建成,共历时一年半,整个熊猫园项目占地18亩。日,两只同父异母的大熊猫正式在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落户。大熊猫落户湖州两地,对开展大熊猫保护和科研工作意义深远,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b朱 繁殖数量成功破百
  朱 是湿地鸟类,早在50多年前,德清下渚湖湿地曾有朱 生活的印记,此后因环境变化而绝迹。2008年,朱 浙江种群重建项目在下渚湖湿地正式启动,当年从陕西引进10只朱 。2009年11月和2011年12月,上世纪80年代我国赠送日本的朱 后代分两批共18只小朱 正式安家下渚湖朱 繁育基地。2012年,朱 繁育基地的朱 数量成功破百,使这种在上世纪中期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在南方再次繁衍壮大。目前,基地朱 总数从原来的10只增长到146只。去年11月中旬,33只经过野化训练的朱 在德清下渚湖朱 繁育基地成功放归大自然。据实地跟踪观察,已有8对处于热恋之中并共筑爱巢,预期今年将有野外朱 幼仔出生。“下渚湖湿地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之一,湿地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特别适合朱 这样的鸟类生活。”德清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朱 在德清顺利安家提升了下渚湖湿地的知名度。“从江苏、南京、杭州等地赶来的很多游客都是对朱 好奇想来看一看。每年来湿地拍摄朱 的摄影师也在不断增加。”
  据了解,朱 被誉为“东方宝石”,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今年对于德清的朱 宝宝们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放飞的33只朱 在野外筑巢产卵的第一年。目前,这些野化放飞的朱 羽色、体格和飞翔能力等均正常。据悉,朱 的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60天后就能跟随亲鸟自由飞翔。
  c扬子鳄数量达五千多条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植物能吃动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