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诺远征军营地为什么发表微博视频加载失败老失败

中国远征军的第一声枪声从缅甸丛林响起,至今已经近70年。  1942年春,日军进攻缅甸。为打击日军的进攻,应英美盟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于1942年3月上旬出兵缅甸,投入作战。中国远征军下辖第5、第6、第66军,约10万兵力,其中第5军为当时中国惟一的机械化军。  日,中国远征军已全部撤出缅甸。    除第三十八师和第二十二师进入印度外,其他部队分由杜聿明按蒋介石命令突破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返国。杜聿明部途经森林蔽天的野人山区,战士落伍、失踪、疾病死亡以及被敌追阻杀伤者比战场上死伤的多数倍。“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    据统计,10万余众的远征军至此仅存4万。事后,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何应钦也不无感叹:此次入缅参战,“自始至终战况均呈被动之态势,虽官兵奋勇用命,实难挽救全局,实为憾事”。  缅北初战,终以失败告终。  1943年,作为中国远征军的美军联络官加德纳(JOHN GARDNER)少校来到中缅战区,在缅北反攻时,加德纳与中国驻印军并肩作战,后跟随新六军回到芷江,日本投降后,加德纳赴南京参加了在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    本帖所附图片均与中国远征军有关。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图解】抗战时期的国军    抗战初期:左者和右边者是国军列兵,中间是国军中士,前排蹲着者是国军下士。
  抗战初期:左者是国军下士,中间是国军上等兵,右边者是国军二等兵。
  抗战后期:左者是国军坦克兵,中间是着美式装备的国军上校,右边者是国军少将。
  没了?
  抗战后期:左者是着美式装备的国军列兵,中间是国军第15游击纵队士兵,右边者是国军下士,前排蹲着者是国军第40军士兵。
  继续!
  远征军:左者是国军列兵,中间是国军下士,右边者是国军上等兵。
  赞个先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那段历史应该永远铭记
  抗战中期:左者是国军上尉,中间是国军少校,右边者是国军上等兵。
  中国远征军奔赴异国战场    中国远征军在1942年3月至5月的第一次缅战中装备是很差的。当时中国军队都是穿的草鞋行军打仗。绝大部分战士没有钢盔。2月离开中国时,很多部队的指战员都是穿着棉衣上路的。很多战士连内衣内裤都没有,是直接穿着棉衣棉裤奔赴缅甸战场的。  
  远征军转入丛林作战  
  嗯 比电视里的装备看上去要差一点呢?  
  日,缅甸,中国士兵与印度士兵的合影
  董启超90岁远征军炮兵部队装弹手
  向远征军致敬
  致敬!
  远征军可敬,其领导可悲
  远征军将军
  远征军75毫米山炮兵在训练
  远征军步枪射击训练
  训练操作美制75毫米山炮
  美军教官讲解P-38式战斗机的特点
  美军教官正在为远征军战士讲解如何操作37毫米反坦克炮
  孙立人佩戴少将军衔的照片
  有的人是值得永远铭记的....
  不能抹杀他们在历史上的功绩,虽然他们的组织被打到台湾去了。
    好丰富, 楼主多谢了
  他们会永远铭记在民族英雄纪念碑上,总有一天
  留个爪印再看先
  楼主多谢了  
  民族英雄
  超喜欢
  奔赴异国战场  
  远征的战场
1941年冬,为了保护中国当时仅存的国际运输线——滇缅路,中国组建了十万人的远征军,开赴缅甸与日军作战。      蒋介石最初任命的远征军司令是卫立煌,后因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一个姓袁的参谋叛变,交代了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时,暗中给八路军运送物资。蒋介石一怒之下,改任杜聿明为远征军代理司令。郑洞国、廖耀湘、孙立人、郑庭笈、潘裕昆都是这支部队中的重要将领。      入缅的先头部队是杜聿明第五军的第二百师,师长为抗日名将戴安澜。    
  抗日名将戴安澜
  有没有抗战战死的中国将领名录?以资纪念。
  有没有中国抗战历次会战、战役描述,以及大小战斗的统计?
  1942年2月中旬,二百师由昆明出发入缅。出城那天,昆明城的老百姓自发地涌上街头,夹道欢送。一个个热乎乎的茶叶蛋送到士兵的手中,带着老妈妈的殷切嘱托;一双双布鞋、布袜塞进官兵的行囊里,还捎带着一双热辣辣的目光。戴安澜骑着高头大马,不断地向道路两旁的老百姓敬礼。      随后跟进的是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是廖耀湘。孙立人当时为第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  
  那段日子里,滇缅公路车水马龙,人满为患。道路一边是连绵不断的东向车队,运送着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另一边是远征军的西行队列,十万士兵情绪激昂,雄壮的战歌此伏彼起。
  那段日子里,滇缅公路车水马龙,人满为患。道路一边是连绵不断的东向车队,运送着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另一边是远征军的西行队列,十万士兵情绪激昂,雄壮的战歌此伏彼起。
  中缅公路-抗战生命线 1940
  期待楼主继续更新,前排等看
  《旗正飘飘》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嘲,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嘲,   
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团结,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挽沉沦全仗吾同胞,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   
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团结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十万中华好男儿。。。。。。。。。。。。。    
  太棒了!
  近代历史怎么没写?
  近代史就写国民党不抵抗,消极抗日,大书特书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
  高中时期开始 我有幸遇到了一个好历史老师,  我也感觉到了历史教材中的问题,开始自己看野书,  看的都是非正统的历史书籍,  高中毕业以后从一同学那借到一本《中国远征军》 很厚的一本书,  很仔细的读了2遍……  慨叹—— 历史啊!!!
  今年5月,我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考察印度,探访中国远征军训练基地蓝姆迦,可谓一波三折。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这座基地时,却发现它现在已成了印度军方的基地,采访一度受阻。我们采用所谓“曲线救国”方法,结果“大获全胜”,成功探访了这座中国远征军的“圣地”。    详细链接    http://www.shxb.net/html/.shtml  .cn/s/blog_4d9e1cca.html    中国远征军墓地 google earth 坐标: 23°36'36.03&北
85°29'16.79&东  中国远征军训练军营在墓地北方2公里        蓝姆迦远征军墓地全景  
  难找的蓝姆迦  
许多远征军的老兵当年在蓝姆迦接受训练时,给他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主要是丰富的食物、精良的装备和与美国教官的相处,以及撕心裂肺的对家乡的思念。但蓝姆迦训练基地如今的情况如何?大陆的中国人战后几乎就没人去过,几年前,对这段历史着迷的实业家王石等人就曾想去,结果没摸到“庙门”。老兵回忆说,60年前,他们坐着闷罐车一头扎到这里就是训练,有的连营房都没有出去过。而有些美国老兵情况也是如此。  
中外资料对今天的蓝姆迦更是讳莫如深。别说图书馆,连信息量极大的英文网站,对此也几乎只字不提。我们甚至连蓝姆迦在印度的具体位置都不知道。印度朋友阿龙说,Ramgarh(蓝姆迦)中的ram是住所的意思,garh是神的意思。所以,信奉众神的印度叫“蓝姆迦”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最后连史迪威将军家人和美国老兵家人都来帮助我寻找,我多次求教当年开车常常外出的老兵杨毓骧教授,又查阅资料比对地图,最后终于锁定了兰契(Ranchi)城附近的“蓝姆迦”。在google earth卫星地图上,居然还标有“Ramgarh Base(蓝姆迦基地)”的字样。  
除了查阅当年的英文资料,已故俞允平老人和云南民族大学杨教授也非常详细地说过蓝姆迦基地的情况,史迪威将军的孙子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专门发来了蓝姆迦基地的示意图。  
二战如此庞大的军事基地,战后为什么连印度媒体也只字不提呢?我们分析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里变成了印度的军事基地!  
果然,昆明康辉旅行社传来印度方面的消息:兰契市附近的蓝姆迦全部由印军控制,绝对禁止参观访问,印度旅行社不敢为我们提供服务。      华侨牙医帮了大忙  
为了进入蓝姆迦,我们在加尔各答专门到唐人街塔霸镇,拜访了解蓝姆迦情况的侨领李嘉祥和侨商候高芳。然后坐飞机先到首都新德里,然后再到蓝姆迦附近的兰契,到这里暗访华侨打探情况。  
5月30日深夜,在印度司机的帮助下,我们敲开了当地一位华侨的家门。  
当地唯一的华侨牙医陈振茫先生祖籍是湖北天门县,因为医术医德都好,在本地很出名。他和太太刘世安、如今也是牙医的儿子陈梅仙听说我们是从大陆专门来考察蓝姆迦的,非常感动。他们说蓝姆迦小镇距离兰契30公里,郊区有一座中国驻印军公墓。而小镇四处的印军兵营不能进去,这些营地就是原来远征军的。考虑到进入军营困难,陈先生就要太太和儿子第二天带着我们前往凭吊,然后再想法进军营。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蓝姆迦戒备森严  
兰契尽管距离蓝姆迦还有30多公里,但是沿途我们就看见有许多把守严密的军营,门口摆放着重型坦克和火炮,每个大门都有好几个满脸大胡子的锡克族士兵。从大门的情况看,这些部队的级别很高。  
蓝姆迦小镇尽管简陋破旧,但是异常热闹。本地司机是一位英武的小伙子,前一天他就自告奋勇地说,他可以带我们进入蓝姆迦军营,因为他在那里干过零活,有熟人。在他停车和大门警卫较长时间交涉时,我们注意到这座军营的大门没有坦克大炮,卫兵也只有一个。也许是司机认为进入这样的一个军营把握性要大一些。果然,卫兵放行了。军营里面其实非常庞大,院区内是无数个有围墙和重兵把守的营区,大得不可想象。透过围墙,我们看到了类似当年老照片上的砖木结构的老平房。  
最后我们到处乱窜的车子还是被截住了。陈太太和司机马上说,我们是来看望中国军人的墓地的。这一招很灵,士兵们并没有扣押我们,而是告诉我们墓地的具体位置。      告慰在天之灵  
小车在野外山地行走了一段路程然后停了下来,这里四处空旷,只有一座大门紧锁有高墙的院落,这里就是我们千里来寻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大门上写着:“中华民国驻印军公墓”  
院内庄严肃穆,保护得较好。中央是纪念碑,上面写着“英灵赫奕”。两边有453座墓地。其中大部分都是墓志铭,书写着死者的名字、籍贯和部队番号。后面是灵堂,还有水井和门卫的房间。  
墓碑上记录的烈士所在单位,有驻印军独立战场营、炮兵五团、炮兵三团、炮兵四团、驻印军总指挥部副官处、重炮十二团、三十师、新一军司令部、三十八师、军委会外事局等。有许多坟墓没有墓志铭。死亡原因都没有记录,死亡时间都是在年间。我们估计,这些烈士可能是因各种疾病和事故死亡的,而不是战斗牺牲的。  
陈太太母女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香火纸钱,我们在慰灵堂中举行了祭奠亡灵的仪式。在烟雾缥缈中,我想起了俞允平老人,他专门为我写过回忆蓝姆迦营地的文章。在看到电视台播放采访他的镜头时,老人高兴得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去世前,他要子女打电话给中央电视台和我,说他去世不怪我们,他高兴……  
据不完全的统计:1942年第一次远征缅甸时,战斗和撤退死亡人员到达5万,年收复缅北战役中,驻印军阵亡的将士在1.5万到2万人之间。在收复滇西的战役中,中国远征军死亡的将士也有2万多人,几个数字加在一起接近10万人。
  蓝姆迦训练基地的由来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10万之众从昆明的金马碧鸡牌坊出征缅甸。但由于英国人的畏敌情绪和盟军之间糟糕的配合,这次远征军失败了,其中一部分人逃出野人山来到印度。经过中美英三方的协商,英国人把关押2.5万意大利战俘的蓝姆迦营地移交给中美方作为重新装备和训练中国军队之用。  
日,孙立人将军率领的中国新38师第一批到达蓝姆迦,随后是第5军新22师的残余部队。此后,蓝姆迦基地训练了中国驻印军5368名军官和48124名士兵。  
蓝姆迦基地的训练系统全面。史迪威将军认为,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只要有系统的训练和良好的装备,就可以和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媲美。后来从蓝姆迦出来的中国士兵在缅甸把日本人打败,验证了史迪威的说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蓝姆迦是把中国人从旧式军队转变为现代化的新式军队的一个摇篮。      □ 后记  
居住在昆明的驻印军老兵听说我们从印度回来了,几乎是奔走相告。他们派出身体尚好的杨毓骧、董钢和韦国良三位老人为代表,约我在星期天(6月15日)和我见面,我要向他们报告印度之行。  
当看到我们拍摄的蓝姆迦印度军营时,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异常兴奋,异口同声地说,这就是60多年前他们的营房!  
云南陆良县一中的退休老师韦国良说他当年去过这个墓地。他说那时的墓地是建立在一块远离公路的荒凉的高地上。能在晚年最后看一看蓝姆迦驻印军基地和战友的墓地,老人感觉慰藉。
  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征途休息
  共同出征
  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将军
  空投训练
  密林炮兵
  远征军坦克
  小分队
  异国征战
  行军佛国
  远征军在缅甸有美军管饭,战斗力不错。回国后才几个月时间迅速变质。  在东北的远征军投共的加入四野部队结局还不错。  跟孙立人去台湾的就惨了,新七军军长是被严刑拷打,关了二十多年,直到蒋死才放出来。
  要问远征有多难,恰似川滇山中九曲弯。  /uploads/_.jpg  这幅图很经典,它实际有多达20外转弯,很形象的反映了当年滇缅抗战的坚苦
  险峻的滇缅公路
  蓝姆迦远征军墓地全景  
  当年驻印军蓝姆迦基地
(资料图)
  运输车队
  他乡亡魂    蓝姆迦远征军墓地全景。
  新任新一军军长的孙立人。照片中的字为孙将军自题。
  战士与大象
  腾冲,扫荡残余日军的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扫荡腾冲残余日军  
  美国兵与受伤的中国远征军士兵
  滇缅路上,行进中的中国远征军  
  愚下以为,远征军(驻印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绝对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是因为装备和战绩,而是极高的士兵素质。    中华立国数千年,战事频仍,但一般来说,士兵的社会地位不高,如常用罪犯充军、将军人打入另籍等。而一些战绩极其辉煌的军队,恰恰就是因为士兵素质高,如初唐时期横扫半个欧亚大陆的唐军,绝大多数士卒出生富裕农家,晚清时以十多万人打垮百万太平军的湘军,士卒们白天打仗或操练,晚上则在读孔孟之书。    新38师、新22师初到印度时仅有8000多人,为了让这支军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操作最先进的美制武器,形成战斗力,国民政府动员云贵川湘大后方的十万高中生、大学生从军,飞运印度受训,然后打回滇西。当时中国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把这些宝贵的知识分子投入战场,老蒋确实是下了砸锅卖铁的决心。    历史证明了当时领导人的英明果决,这支远征军不负众望,创造了一次次的战场奇迹。    
  美军联络官戴维斯上尉正在教中国士兵操作迫击炮
  机场上,美军联络官加德纳、戴维斯与国军士兵的合影  
  加德纳(左)与美军联络官合影
  1943年,加德纳(JOHN GARDNER)少校来到中缅战区,在缅北反攻时,加德纳作为中国远征军的美军联络官与中国驻印军并肩作战,后跟随新六军回到芷江,日本投降后,加德纳赴南京参加了在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  1945年底,加德纳少校回国。  加德纳少校
  美军联络官与中国军官的合影
  1944年元旦在印度蓝姆伽军营合影
  远征军凯旋
  在印度加尔各答的远征军
  新一军战士留影黄花岗
  日,包括新一军在内的入缅作战的将士们在长春召开追悼缅甸阵亡将士大会。
  良心地没坏
  军犬训练队队部
  楼主是大大的好人
  孙立人将军在台湾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补偿金远征军”喋血华盛顿--舆情频道
官方微博: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连载一“补偿金远征军”喋血华盛顿 ::作者 [美]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 朱协 等
  20世纪30年代,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新兴的资本主义美国进入了空前的大萧条时期。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农民不断破产……面对极端混乱的形势,如何尽快缓解社会矛盾、重振国民经济,成为横亘在美国政府眼前的巨大难题。
  美国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的这部专著,以生动而不失严谨的叙事风格,描绘了大萧条对美国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强烈冲击,揭示了罗斯福新政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及其历史意义。在金融风暴再次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或许能从本书中获得某些启迪。
  1.数万老兵华府请愿
  1932年那个山穷水尽的夏天,华盛顿特区活像一座深陷重围的城堡。自从5月以来,大约有2.5万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携家带口,身无分文,纷纷在市内的公园和垃圾堆积处住下。他们时而上军操,时而唱战歌,不时扛着褪色的国旗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游行。经济萧条近3年了,这些老兵是来请求政府救济的,自称“补偿金远征军”。
  “远征军”原本希望国会采取措施,可落空了。于是他们向胡佛总统呼吁,恳求他接见由老兵组成的代表团。不料总统传下话来,说太忙了,不能见,接着便把自己跟市区隔绝。街上设置了路障,总统府四周一条马路外就封锁了交通。有一位独臂退伍军人想穿过警戒线,结果被痛打一顿,捉进监狱里去。
  政府这样如临大敌,显然是小题大做。要知道,这些退伍军人手无寸铁,不让过激分子参加;尽管明明在挨饿,也没有公开行乞。他们力量薄弱,根本不能成为什么威胁。《巴尔的摩太阳报》的记者德鲁·皮尔逊曾这样描写这群人,说他们“衣衫褴褛,筋疲力尽,神情木然,满脸愁容,越来越难以坚持了”。
  “远征军”的主力驻扎在华盛顿东南,远在阿纳卡斯蒂亚河彼岸,即第11街桥的另一头。但那些住在宾夕法尼亚大道、离国会只隔3条街的退伍军人却最惹人注目。他们是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后者非要把他们赶走不可。下得了这个决心,反映出全国脑满肠肥的人对食不果腹的人越来越狠心了。
  2.“打断他们的脊梁骨!”
  大难临头,人们却往往看不出。1932年7月28日早上10点,有两个财政部代表满头大汗地站在人行道上叫退伍军人撤出,退伍军人们不肯走,那两个代表也就跑开了。11点过后不久,特区警长佩勒姆·格拉斯福德乘摩托车来到,宣布奉命把这个地区的“闲人”一概赶走。几百名首都警察手拿着警棍,很快列队开过来了。
  起初很少有人反抗,住在第一幢房子里的退伍兵被赶走了。但消息已传到阿纳卡斯蒂亚河边的“远征军”大本营,他们迅速派出援军,向在场的警察猛扔砖块。格拉斯福德的脸被打中了,他跳到一根柱子后面躲起来,随即听到有人哑着嗓子大声号叫:“干掉他!”他一抬头,只见一个已经“半疯狂”的警察正在朝退伍军人开枪,别的人也纷纷效仿。不一会儿,便有4名退伍军人倒下,其中两人受了致命伤。
  胡佛在午餐时知道了警察开枪的事。他一边下令继续驱逐退伍军人,一边吩咐陆军部长帕特里克·赫尔利出动军队。赫尔利马上向参谋长麦克阿瑟传达。后者这时没有穿军服,他的副官艾森豪威尔少校认为不该穿,一再说:“这是政治事件嘛。”可将军不同意,还断言:“叛乱的苗头出现了。”勤务兵赶紧拿来了军衣、袖章和“神射手”徽章。麦克阿瑟口中嘀咕:“这回我们要打断‘远征军’的脊梁骨!”
  白宫此时正发表公报。胡佛宣布,跟警方冲突的人“纯属共产分子”,军队将要“对闹事和违抗民政机关命令的人实行镇压”。几分钟后,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开了过来。为首的第3骑兵团由巴顿少校率领,一个个挥舞着军刀;跟着马队行进的是机枪分队,接着是第12步兵团、第13工兵团和第34步兵团;最后,还有6辆坦克隆隆推进,履带把路上被太阳晒软的沥青一块块翻了起来。
  3.华盛顿街头成了战场
  老兵们以为这是为他们举行阅兵式,不禁喝起彩来。旁观者也在拍手,不过很快发现自己搞错了。巴顿的骑兵队猝然转身,向人群猛扑过去。退伍军人们先是大吃一惊,继而暴怒起来,要骑兵下马和他们对打。一个还不到20岁的骑兵从一名当年远征欧洲的中士班长手中夺过了星条旗,还吐上一口唾沫,骂他说:“你这臭叫花子!”围观群众纷纷怒骂:“从今以后,我看美国国旗再也不值一个钱啦!”
  步兵紧随着骑兵冲上,从腰间解下一枚枚催泪弹向前扔去。霎时间,空气染毒,围观者四散逃走。浓烟所至,退伍军人家属睁不开眼,透不过气,只得拿着炊具,带着孩子,从房屋里踉踉跄跄地逃了出来。美联社在现场报道中写道,“此情此景,简直像1918年大战中的无人地带一样。”
  军刀砍来,刺刀捅来,越来越猛的南风又吹来呛人的毒气,吃尽苦头的退伍军人朝着阿纳卡斯蒂亚河退却了,狼狈异常。老婆抱着婴孩,丈夫提着破箱子,一路还不断受到瓦斯弹的袭击,医院里开始涌进大量伤员。到了当晚9时,逃难的老兵已经跑过了第11街桥,同对岸大本营的人会合了。麦克阿瑟的部队把退伍军人的其他驻地统统扫清,并在一家煤气厂附近架起枪来开饭,等待他们的首长研究下一步行动。
  4.麦克阿瑟“火烧连营”
  在麦克阿瑟看来,该怎么搞是一清二楚的。他的任务是击溃“远征军”,不把他们的总部夷为平地,任务就不算完成。听说白宫禁止部队进入对岸的退伍军人营地,这位参谋长火冒三丈。他对艾森豪威尔强调,“如果有人自称下达什么命令,别让他打扰我本人和我的手下”。这也是他首次决心违抗总统的命令(注:在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又违抗了杜鲁门的命令)。
  阿纳卡斯蒂亚河边的退伍军人驻地乱七八糟,到处是水果箱、粗麻布和柏油纸搭成的窝棚,破破烂烂,不堪入目。麦克阿瑟下令在桥头架起重机枪,随即率领一个步兵纵队冲过桥去,顿时把营地搅得天翻地覆。步兵用火把点着了营地的棚舍,胡佛在白宫的窗口看到东边天空一片火光。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说:“情形确实十分凄惨。且不论退伍军人应不应来华盛顿请愿,他们毕竟是少吃缺穿的。看到他们的住所一下子烧光,人们就更可怜他们了。”
  像艾森豪威尔这样的慈悲心肠,并非人人都有。尤金·金是一个退伍军人的儿子,年仅7岁,他想从自己的窝棚里救出心爱的兔子,可有个步兵喝道:“滚开,你这个狗崽子!”一刺刀把他的小腿戳穿。混乱中,又有至少两个婴孩被瓦斯毒死。
  退伍军人们悲愤透了。他们眼看着士兵把自己的窝棚点燃,有钱人则驾着游艇在旁边看热闹。当晚11点15分,巴顿率领的骑兵进行了最后一次毁灭性的攻击。在那些被马刀赶走的、衣衫褴褛的人们中,有个叫做约瑟夫·安吉利诺的。此人曾在1918年的法国阿尔贡森林战役中救护战友有功,当时被他救出的正是巴顿。
  5.“这伙人都是共产分子”
  艾森豪威尔劝上司避开媒体,但麦克阿瑟不以为然。午夜时分,他跟赫尔利一起出现在记者面前。麦克阿瑟的策略是:自己不承担责任,却满口称赞胡佛勇于负责。他说:“要不是总统不到24小时就动手的话,可能真的要发生一场战争,我国政治制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赫尔利也补充道:“这是一个大胜利。麦克立了大功,挽回了危局。”他若有所思地停了一下,“不过,眼下我还不该说谁是这次事件的英雄。”
  无论如何,对曾经为祖国而战的人下毒手,在政治上并非得计。对于军队的残忍做法,纽约州众议员菲奥雷洛·拉瓜迪亚致电总统:“现在经济萧条,穷人挨饿,如要维护法律和秩序,给一盘汤比扔一颗催泪弹便宜,发面包比开枪有效。”但麦克阿瑟将军已非正式地对人谈了这个问题。他坚称,“远征军”净是些“叛乱分子”,不是退伍军人。还说:“那帮家伙,如果十个当中有一个是退伍军人,那才怪呢!”
  诋毁“远征军”成了官方的拿手好戏。胡佛私下责备麦克阿瑟不听命令,但他在公开场合却宣布那些老兵“并非退伍军人”,而是“共产分子和作案累累的刑事犯”。到底“远征军”里有多少非退伍军人,各人的说法大有出入。麦克阿瑟说是90%,赫尔利说是大约33%;格拉斯福德警长对此不服,结果到当年10月就被勒令提前退职了。
  有钱人大多感到政府已经挫败了蓄意作乱的人们。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就在“远征军”大吃苦头的那段时间,胡佛先后接见了重量级摔跤冠军、女大学生联谊会会员以及中学论文比赛的得奖学生。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知道这些事之后,写道:“总统先生并不怕多开会,多发表谈话,为什么就不肯抽一点时间跟退伍军人谈谈呢?”
  (::节选自《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海南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未完待续)
今年第一季度,北京连续出现重度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因雾霾移居海外。自信、自我、自由、乐观并且欢迎改变,疏离宗教、政治和社会,自恋而乐观。
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保证金融安全为由,叫停了阿里巴巴和腾讯11日刚刚宣布推出的虚拟信用卡。中国银监会宣布,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10家公司,已被选定参与投资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
许多人认为雷达无所不能。令他们惊讶的是,依靠这项技术至今也找不到消失的MH370航班。一些票务公司和个人为了与“黄牛”作斗争,无奈之下也得“以牙还牙”,外挂大战愈演愈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博视频加载失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