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亲情的题记人生第一步的题记

关于感恩作文450字_百度知道
关于感恩作文450字
六年级作文!明天要交!快快快!
提问者采纳
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娘苦日,是他们给了我生命,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且将我们养育成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同学们,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不可不知也,父母之爱,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因为我不了解,深如大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孝敬父母的责任,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让你降生的母亲呢,大家肯定都会说。舔犊情深,他们总是那么辛苦感恩父母 同学们,那天。儿女有了快乐,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听到这个问题! 孝,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已经是足够的伟大,孔子言,感恩吧,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但对父母来说。现在。 然而,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二岁的生日。 在此。但据报道,我长大了,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则以惧:儿生日,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自古讲求孝道。一则以喜,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都难忘。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快乐,同学们: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不求回报,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照顾,那么努力,父母的身体健康,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小的时候。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父母之年!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也就是讲,儿女有了苦闷?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是啊。因此?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其为人之本也,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应该担当起?民间有谚语,我们从哪里来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7条回答
想想看,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伟大神灵,是提醒我们堂堂正正做人的红色警钟……
母亲给与我们生命,我长大了,我的父亲母亲,教会我们要坚强提供两篇?听到这个问题。
当我们犯错误时,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甚至是每一次失败。
感恩,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爱护我们,就是报答养我育我的父母,第一次离开父母……也许你从没注意到在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
小的时候,我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有了感恩的心,照顾,是父母,那样不对。所以我们都是受母亲的直接影响,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发自内心的感激,是培育我们茁壮成长的辛勤园丁,我感谢无私奉献。”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从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是父母.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像园丁一样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花朵的老师,才会有开心的今天,与我们分享喜悦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 感恩父母2
世界上有许多让我感谢的人们,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看护我们,会衷心为我们庆祝,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啊、要率真,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孝敬父母的责任,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每一次成功。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学校。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要有毅力,到第一次踩着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
当我们遇到困难、开心,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如何做好人、安逸的今天!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生存的技巧,当涌泉相报,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你的每一次微笑,是父母,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当我们受到委屈,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感恩便是感激,给予你默默的支持……
我们从哪里来。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面?要知道.一生都怀抱感恩。
让我们以感恩的心来回报我们亲爱的父母,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应该担当起,是教育我们人生第一步的启蒙老师,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母亲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母亲就会比我们更开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生存之道都有父亲的影响,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滴水之恩,帮助我的同学!
父母,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因为我不了解,横加指责,每一次犯错误父母都会牢牢记在心头,那颗炽热的心总是向着我的爸爸、妈妈?有的人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母亲就开始照顾我们。所以我们今天的坚强、毅力,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
当我们取得成功,我感谢有困难时。
父亲给与我们做人的道理,陪在你身边,到我们喃喃学语叫出第一声爸妈,如何在社会生存。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创业的艰难,照顾父母。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啊。当父母生病时。只要我们健康,可以任选感恩父母 1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简单地说,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给与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了,大家肯定都会说,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父母们却毫无怨言,是父母,十三年前的一天,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而我最要感谢的是那不辞辛劳,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让他身心疲惫。我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我依然感受着他的温暖,他的爱。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我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康复出院.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对我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我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我的操心;我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我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我爱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天晚了,街上的人少了,邻居们都已关门上楼,或睡觉,或看电视。
我和妈妈洗了脚,也准备上楼。这时我看爸爸还没有洗脚,就对爸爸说:“爸爸,你快洗脚呀!我和妈妈都洗好了,就等你了,洗好了我们上楼。”爸爸说:“知道了,你们先上去吧,我等会儿就上来。”
妈妈就上楼了。我走到一半,站在楼梯上,我要看看有没有洗脚。
只见爸爸在脚盆里倒了些水,坐到凳子上,脱下袜子,把脚伸进水里,过了一会儿,爸爸慢慢地弯下身子,那样子看起来很吃力,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
看着爸爸吃力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不是滋味,有些酸酸的。不如我下去帮爸爸洗脚吧。想到这里,我就迅速走下楼梯,对爸爸说:“爸爸,我来帮你洗吧!”爸爸直起身子,吃力地说:“不用了,你去吧,我自己行。”我心想:瞧你那样,明明那么吃力,还说自己行的。我用央求的口气说:“爸爸,就让我帮你洗一次吧?”爸爸看我很坚决的样子,只好答应了。
于是,我又倒了一些烫水到洗脚盆里,双手捧着爸爸的脚,轻轻地搓洗着。爸爸的脚显得那么苍老,皮都皱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感到很痛。我知道爸爸是为我操劳,靠着这苍老的双脚,东奔西跑。
洗了好久,我用干毛巾轻轻地把爸爸的脚擦干,一盆水仍然很干净。
再看看爸爸,只见爸爸面带微笑地也看着我,那笑容是那么灿烂,那么甜美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只要心怀感谢,人生就会过得幸福而充实。 一个青年丢掉了工作,身在异乡的他四处寄求职信,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胡乱投递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语句不通顺,借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为此,他还是心怀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导表示了感谢。几个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录用他的正是当初回信拒绝他的公司。 这是我身边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我一直以该青年为榜样,正是他那颗感恩的心,打动了用人单位。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愈加美好。 同样的一枝玫瑰,有人说:“花下有刺,真讨厌!”有人说:“刺上有花,真好!”看到刺的人,挑着毛病、盯着不足,他们注定是不快乐的。而那看到花的人,则有着感恩的心,尽管刺扎手,但那些刺上却有着芬芳的花朵,于是他能感受到幸福。所以,拥有感恩心的人是幸福的。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发现美,不光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我想说,感谢爱你的人吧,正是他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才让你感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充实;感谢讨厌甚至恨你的人吧,是他们让你的生活曲折多彩,让你面对挫折时变得更坚强。这种爱就是一种感恩,爱世间万物,感激世间万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打量”万物,那上面定有细微之处让你心怀感恩。 感恩———幸福的真谛! 点评:本文作者告诉了我们:感恩不仅会使人获得物质上的幸福(获得工作),更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幸福,因此,感恩是“幸福的真谛”。事例典型,善于分析,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感恩父母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二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赞同253| 评论(10)
不和哥哥一鱼塘土银土
作文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2012届大纲版金太阳考案教师课件
第二十三章 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四节,共94张PPT)
语 文第二十三章
高考作文备考分类导写第一节
新材料作文导写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
标题作文导写第三节
话题作文导写第四节
考场作文升格导练恢复高考以来,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出现过“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命题形式,“标题作文”是传统形式,其他两种是在实践中一步步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三种命题形式在测试功能上各有长短,但在“开放性”这一点上却是逐步递增的。这种逐步递增的“开放性”,越来越有利于考生发挥写作才能,更能催生精彩的考场作文。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一节 新材料作文导写一、新材料作文的特点高考新材料作文这一题型产生于2006年的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它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在体现作文命题的开放性,给予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其产生的背景是年话题作文时代出现的三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套作和抄袭的作文比以前多,二是文体模糊、“四不像”的作文比以前多,三是不重内容只重辞藻的作文比以前多。这三个“比以前多”,有的与命题形式有关,有的与评价标准的把握有关,有的与社会和学校的风气有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有人提出加大限制的主张,而2006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采取的是撤销话题、强化材料的做法,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上。“材料”与“题目”(包括标题和话题)相比,更贴近生活的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也许会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更能引起各方面对作文内容的重视。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试题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话题”,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问题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这类试题要求一开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其实,无论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理解”都是进入审题构思的首要条件,2006年在这一项特别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强调对这个材料所涉及的范围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材料即范围,材料所划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标准。所以,试题要求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依据材料范围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样。过去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议论文。如果没有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一篇议论文,也仍然算是偏离题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据材料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范围作文,并非为了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相反,试题加大开放性,就是为了使应试作文更具多样性和个性。所以,试题要求紧接着就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根据以往的经验,试题加大开放性常常会引来一些“取巧”甚至违规的做法,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为了引导考生走在正确的学习写作的道路上,试题要求还提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并且在等级评分标准中规定:“套作……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正如上面所述,近年来文体模糊、“四不像”的作文增多了,因此在等级评分标准中也规定“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2009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和全国课标卷的新材料作文又有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作文试题要求“选准角度”,同时“评分标准”也作了相应的修改。这是为了提升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功能。评分标准的修改集中在对“基础等级”“题意”项的说明上。在判断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时,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的要求,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修改后,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材料选择的角度粗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并列为“属于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留给评卷场掌握。经过几年的实验,这种题型显现出以下特性:1.材料内容的具体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常见的是生活事实、寓言故事、文辞摘用、图表音像四种,这些材料的具体形象,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想象。2.材料内容的贴近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尤其是生活事实材料,最容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引导考生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3.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具体材料的内容总比抽象标题的内容丰富。材料内容的丰富性蕴藏着含意的多解性,进而导致考生写作思维的多元性。4.材料角度的多样性和层级性。材料的丰富性产生含意的多解性,也就必然导致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本是个优点,但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二、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不同之处,在于话题作文可以漠视材料,甚至完全撇开材料只就话题作文,但新材料作文必须回应材料。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是:贴紧材料写起,联系实际写开。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原则,具体文章会有具体的个性化写法,不必强求千篇一律。要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抓好应试作文写作过程的各项基本功。首先,要让考生知道基本的写作过程,这有利于他们更有把握地作文。考生在考场上完成一篇应试作文,一般的写作过程是:审题→构思→表达→修改。考生知道这个写作过程的好处,首先是有把握地写作。不少考生对自己完成一篇应试作文的操作过程糊里糊涂,每次作文都好像在碰运气,心里没底。因此,考生有时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并着走,边审题边构思,一心二用,导致审题有误,构思紊乱;有时则是第二步与第三步并着走,边写边想,导致思路飘忽,若即若离;有时则第一、二、三步并着走,拿起笔就乱写一气;有时不知不觉分了四步走,走对了却无知觉。所以,大部分考生认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为,作文发挥无定数,最没把握是作文。这种无把握的作文心态往往导致作文应试信心不足。其次,最好让考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出高分的应试作文。考场上的高分作文,不是碰运气“碰”到的,而是靠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写出来的。考生想在考场上写出高分作文,就得有四项基本功:审题——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准确,构思——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自然,表达——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修改——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1.审题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准确。分析考生对题意理解不能全面准确的原因,主要不是阅读理解的智力水平不够,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是读材料的时间太短,怕作文时间不够,所以一目十行,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审题,粗枝大叶的结果可想而知;二是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被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左右,理解歪了还自认为“正确”;三是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一心二用,导致读错材料。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所以,审题的训练,首先是自觉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的训练,是养成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的训练。所谓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是指冷静、客观、全面地理解材料。冷静是指控制好阅读的心情,别着急,要沉得住气,静心地花五分钟反复琢磨材料。所谓客观,就是尽量排除“先入为主”的干扰,尽可能地对材料进行客观理解。所谓全面,是就材料的整体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先全面理解,然后才选择角度。另外,审题训练,还要注意培养考生找提示语的能力。材料中的提示语,有些是明示,如“阅读下面提示……”,另一类是暗示,如2009年全国卷Ⅰ的材料,没有提示语言,但寓言中对主题作了多方面提示。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对准确理解材料很有帮助。2.构思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自然。构思的训练,首先是培养构思的习惯。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写草稿,这种一落笔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写,要把边写边想的坏习惯改掉。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构思的任务是,把题意转换成一篇切题的应试文。这“转换”是构思的基本功。依据题意,考生在“转换”时,要想出合适的题材和切题的“思想”。文章主要“写什么”,这是“中心”,这“中心”想表达“什么意图”,这是“思想”。考生动笔前必须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后把这个中心思想句写下来。只是大概地想想是不行的,因为这时的想法还模糊不清。写中心思想句的过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过程。把中心思想句写出来了,说明构思定型了,写起来思路就不飘忽了,可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写出来以后,还得反复推敲:“中心”切题了吗?“思想”切题了吗?对“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题的把握了,还需要对文章的布局作个大概的谋划,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略在何处,都需要考虑。这样,构思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具有构思的能力,那每次“转换”就能切题,这构思的基本功,就是考生高考作文得高分的法宝。3.表达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表达阶段的任务是将构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过文字外化为一篇应试文章。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表达训练主要是掌握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写作方法。可分别训练记叙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议论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让应试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高考作文就能得高分了。具有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功后,还可以进一步训练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种艺术手法,如语言的艺术、修辞的艺术、过渡照应的艺术、画龙点睛的艺术,等等。4.修改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考生平时要养成修改的习惯,要有修改的能力。如果平时修改的能力强,文章水平自然高,那么高考作文虽不经修改,也能写出不是毛坯的文章来。以上分述了高考作文四项基本功的训练。建议训练先分四个单项进行,然后再进行全文整体训练。有分有合,可能更为奏效。考生通过单项训练,把每一步骤的基本功都练扎实了,就能更清晰地掌握写好高考作文的步骤和方法,那写起来一步一步走得更稳当。同时,考生通过分合训练,知道自己影响得分的写作问题在哪,能自主地针对个人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强化训练,这就更奏效了。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 标题作文导写一、标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标题作文,即传统上所说的“命题作文”。按照章熊先生(教育部考试中心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负责人)的话来说,“命题作文”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因为语言科的写作测试,由于要防止宿构,总是要有题目的。出题目就是命题作文,因此各种样式的作文题应该说都是“命题作文”。习惯的理解则是单指提供文章标题,让考生根据标题思考这种试题样式。高考标题作文按其命题形式来分,有以下几种:1.纯标题作文。如:2010年北京卷: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09年高考湖南卷: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2009年高考四川卷: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007年高考安徽卷: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2007年高考福建卷:题目:季节。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2.提示型标题作文。这类作文题目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引出标题的材料,二是作文题目(标题),三是写作要求。从命题提供的材料来看,既可以看成是材料作文的材料,也可以看成是话题作文的材料,还可以看成是标题作文的引导语。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给材料的标题作文。如:2010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09年高考江苏卷: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009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3.选择性标题作文。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2007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要求:①不得另拟题目。②不得透露个人的有关信息。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不得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或套作。4.补充式标题作文。如:2009年高考湖北卷:请以《站在_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2009年高考福建卷:题目:这也是一种______________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二、标题作文的写作思路(一)聚敛思维,准确立意。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标题作文,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两类:一是思辨类的,如“一步与一生”、“人与路”;一是比喻类的,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必须跨过这道坎”、“季节”、“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在这两类作文题中,无论是忽视了文体要求还是没有辨明材料中蕴涵的主题,都会造成难以补救的遗憾。因此,加强对标题或材料的审读,至关重要。1.思辨类标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尤其是辩证分析的能力,一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不变的主线,在命题形式上,关键词或题目体现为多元要素的组合或直接表现为关系,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生活、对人生展开较有深度的反思。同时,重点放在思辨能力的考查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上,目的还在于对散漫思维的纠偏。下面以“一步与一生”、“人与路”为例,具体说说思辨类标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先说“一步与一生”。从词的构成来看,“一步与一生”属于联合词组,从表面上看“一步”与“一生”的位置可以互相置换,实则并非如此。从审题层面来看,这个表面并列的词组之间还暗含了一个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一步”是条件,而“一生”是结果。选择怎样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直接决定了你将收获怎样的“一生”。“一步”和“一生”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考生只有洞晓了题目的内核,才可能写出独特和个性的文章来。在立意上可以顺向立意,亦可反向立意。其一,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其二,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辛酸。其三,迈出了人生正确的一步,并不一定能创造人生的辉煌。其四,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表示一辈子的天空都是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在以后弥补。再说“人与路”。“人与路”是一道用虚词“与”连接起非一个逻辑层面关系的两个概念的题目,其中的“路”既可以实化,也可以虚化;“人”既可以实指,也可以泛指。“路”实化之后,可以是大路小路,也可以是老路新路;可以是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乡间小路、柏油马路甚至是高速公路,也可以是泥路、石子路等。“路”虚化之后,可以是人生之路、工作之路、交友之路、学习取经之路、开拓创新之路等;反向则可以是死胡同、不归路等。“人”可以是单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甚至人类;可以是现代人,也可以是古代人……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父母、朋友;可以写伟人,也可以写凡夫俗子……“人与路”,按常理与“人生之路”、“路”并不是一回事,但事实上,只要写路,就会有人。这样,“与”在审题时可以理解为介词:人在路上;可以理解为助词:人的路。因此,从排列组合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目可以演变出无数种复杂的情形,当然,也就可以将许多相关内容都巧妙地演化到这篇“人与路”的文章中来。题目的选择范围与立意取舍远远大于提供的材料。这是一道很有人文情怀的题目,也是一道很传统的题目,通常情况下,不大容易“偏题”、“走题”。2.比喻类标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把握题旨,明确要求。高考的作文命题,大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标题或材料本身,二是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部分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包括字数、文体、重点范围、标题或表述的方式等的限定,这些都是制约作文的因素,必须首先明确。(2)审题目的虚指意或象征意。有的题目,本身就是双关语,其意义既有实指的具体的事物意义,也有虚指的抽象的象征意义。对于这些题目,尤其要审出其虚指的抽象的象征意义。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季节”,就含有两方面的意思,既可实指大自然的季节,也可虚指人生的某个阶段,国家、民族的某个发展时期等。考生必须明确独词题目的内涵和外延,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等等。在了解了“季节”的基本内涵后,再外延并挖掘“季节”的比喻义、抽象义。而无论是对自然、人生的感悟还是对人类历史、社会的思考,就一定要将“有特点”这一核心词语呈现出来,如此方能算得上是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有的高考作文的题目,包含一些双关语,考生也应审出其虚指象征意义。如2007年高考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跨过坎”是题魂,“坎”则是题穴所在,审题的准偏、感发的深浅、文品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系于此。“坎”本是地面上低洼的地方,通常多喻最紧要之处,因为最紧要之处总是充满坎坷,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包括艰难困苦、烦忧困顿、重创失意,甚至灾祸磨难等。过去了又是一片天,过不去生存发展艰难。事实上,忧患的“坎”容易使人清醒,反倒易跨,而安逸中的“诱惑”之“坎”,如权力、金钱、美色等温馨的陷阱,英雄难过,常人更难,古往今来,不胜枚举。“坎”的比喻义,具有共性与个性的多样选择,限定了取材的适切性和体验认知的深刻性。把握不准的考生,很可能滞留在生活学习情感中不足为“坎”的琐琐碎碎,写出没遇“坎”的无病呻吟之作。“跨过”蕴涵的不是一个简单动作,而是一种昂扬的姿态、一番拼搏的过程、一种超越的境界。为何“跨”,怎样“跨”,是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智慧的直接考量,也是对考生体验积累和表达技能的有效测定。把握不准“跨过”一词蕴涵的力度与厚度,写出来的必然是轻飘飘的浅散之文。题目中的“这道”,限定了感发是具体的。之所以限定“这道”,意在深度考查考生的认知和选材能力,即选择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的写。把握不住的考生,容易泛写“这些坎”,那就偏离了。所以说,作文题有一定的内涵,对考生审题有一定的要求。“坎”意味着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必须”则意味着要发展进步就必然会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出现困难,这是无法避免,必须正视的。题目所涉及范围相当宽泛,提供给考生的思考空间也非常广,既可以引导考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培养自信、坚毅、顽强、乐观的精神,又可以帮助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危机意识。这道题有很强的开放性,兼顾各种不同文体,实写、虚写均可。可以写成记叙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清醒冷静的分析,吐露跨越障碍的真实感受;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谈对坎的认识,以及如何跨越坎的重要意义;甚至可以带有一定前瞻性地对当今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对于所有的考生来说,都能有事可叙、有理可说、有情可抒。(3)审题目中的修饰性词语。有的题目是偏正短语,是修饰限定性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命题人重点表达的题旨所在。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诗意地生活”是一个“状语+动词”的结构,这是准确审题的关键,因此命题者特别提示应注意“地”字。有的考生不能准确理解“诗意地生活”的结构,其实它与“勇敢地生活”、“坚强地生活”、“愉快地生活”等短语结构一致。不少考生可能会不注意“地”字,而将标题按照“诗意的生活”去理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解,这就与题旨相差较大,因为“诗意的生活”是“定语+名词”的结构,其表意重点是“怎样的生活”,分清二者的区别,就不会偏离题意。因此,考生写作时可以确立“我们要学会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才能使生活富有诗意”等观点,然后围绕为什么要“诗意地生活”或怎样“诗意地生活”去拓展思路;可以采用中心论点加分论点的结构模式,围绕论点从多个方面去阐述“怎样”诗意地生活。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记叙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展现“诗意地生活”的具体过程;也可以采用片段组接式,精选几个富有诗意的生活片段,从而展示在寻求高品位、高境界生活中的动人镜头。(二)拓展思维,联想感悟。伴随着对材料的理解和对标题意义的把握,考生的思维已从具体走到抽象,而进一步的引导,则是再将抽象思维引向具体的构想。如上文的“人与路”,在这个“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运动中,考生能否将抽象出来的标题“人”和“路”转化为表达的意向,使标题的概念演化为可感的内容,关键的一步就在联想力、感悟力的发挥。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三)注重底蕴,提高素养。底蕴指文化底蕴,包括考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总之,要有文化、有思想、有情感、有人性美的闪光。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文的内容,二是作文的形式。从作文的内容看,主要有:①善引名言或历史故事;②新解历史故事、人物或经典著作,翻出新意;③巧借故事新编,借古讽今。从作文的形式看,主要是语言,主要有:①巧选句式,善用修辞;②妙语连珠,凸现智慧哲理。素养指写作素养,一般包括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比较成熟的写作技巧、较高的遣词造句能力、较高的谋篇布局能力等。江苏省高考命题人曾说:写人时,能点睛,能传神;叙事时,能开合,能兴波;议论时,能分解,能剖析。在800余字中,山外青山,花明柳暗,谈笑风生,潇洒自如,给人不尽之余味。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四)明确文体,训练得当。针对近几年高考考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训练的重点是文体。1.明确文体特征。基本文体的要素与特征要清晰明了,要学会回避常出现的错误。要适当加强文体训练,高三上学期应进行两到三次专项的文体训练。2.选择最适合自己,最利于表现自己水平的文体。在这个过程中,应具备四点意识:一要意识到试题适宜用什么文体。如“一步与一生”、“人与路”就比较适宜于写议论文。二要意识到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如果考生形象思维发达,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编故事,就可以写一篇记叙文、散文或者小小说;如果考生理性思维缜密,平时好发表议论,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杂感;如果考生思维清晰、细密,说话有条理,而且又擅长解说介绍,也完全可以写一篇说明文。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三要意识到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材料是作文写作的物质基础,如果缺少材料的话,即使自己偏好某种文体,也只能放弃。四要意识到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如果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功底,不妨去选择那些比较冷僻的文体(比如小小说、寓言、童话、戏剧、小品等),或创造“另”类文体。总之,要“写什么像什么”,是记叙文就要人、事清楚,人、事集中;是议论文就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驳斥到位;是说明文就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功能,说清事理的来龙去脉。规范训练时不能忘了书写、卷面与标点。《考试大纲》要求错一个字扣一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适时穿插写作技巧训练。说穿插,是因为技巧训练可以结合命题方式训练,尤其是独立的文体训练来进行,因为技巧总是在特定的文体中表现出来的。技巧训练建议侧重于表现手法。在叙事文体上,包括描写、抒情一类散文在内,有两点应当特别引起注意。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一是学会聚焦一点。集零碎为凝练才会有深度,才会出现新意。在选材时,要从分散的、零碎的几个材料中,全力捕捉其共同点,以集中笔墨反映事物的性质。这种共同点也就是聚焦点。例如,有一学生观察到行人所穿的鞋各不相同,有球鞋、皮鞋、布鞋、新鞋、破鞋等等,这些鞋反映了各人不同的生活水准和个性特点。小作者从这众多的材料中,捕捉到了其共同点——不同生活水准和个性特点,把它们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历史可以写,但不能漫无边际;人物可以写,但不能机械罗列。二是学会化大为小。“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要学会用小事来反映社会,表现人物,表达思想感情。(1)“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大”就是指大道理,“小”就是指小事情。要从大道理上来考虑,从小事上来落墨,从较小的角度切入。(2)摄取最美妙的瞬间、最精彩的片段。事情总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如果把这一过程全都写出来,很可能显得拖沓、松散;如果能摄取其中最精彩、最动人的一段作重点描写,往往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3)抓住细节表现事物的本质。细节描写主要指对细小动作及细微生活情节的描写。细节是叙事性作品必不可少的质点,是展开故事、深化主题、描绘环境和人物必不可少的部分。写人叙事如果大而化之,只是粗线条勾勒,那很难感人;反之,如果注重细节描写,则往往能收到意外的表达效果。如2009年湖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站在车站的门口》片段: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车走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泪汪汪的眼眶。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作者以真实、细腻的情感抒写了离别之情。在文中,作者选取了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来抒写生活中的离别之情,用这种离别来表现普通百姓家庭的亲情。为了谋生,当年我送别父母;为了求学,如今父母送我。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离别的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十分到位,突出了文章主题,感人至深。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三节 话题作文导写一、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从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开始,高考或全国卷,或单独命题省市卷,已连续十年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由头。话题作文给考生一个广泛的写作空间,具有“活”、“宽”、“广”的特点,既考查考生对大自然的观察、欣赏能力,又考查考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还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活跃的联想、想象力;还从写作技巧上检测考生的辨析、选取材料,文章布局谋篇及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但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因此,话题作文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从作文题的要求上也能看到这一点: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三自”方针充分展现了话题作文的特点。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命题形式,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话题作文鼓励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考生可以在文章中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抒发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也可以写小说、讲故事、编寓言,形式自由开放。话题作文比之以前的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限制性更小,自由度更大。这样一来,高考作文中的模仿、套用、抄袭等一类问题,就比以往更突出地摆在了命题人的面前。二、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从命题形式上分,有以下几种:1.并列关系话题作文。如,2005年三套全国卷的“忘记和铭记”、“位置和价值”、“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重庆卷的“走与停”,江苏卷的“凤头、猪肚、豹尾”,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2.偏正式话题作文。如,2005年湖南卷的“跑的体验”、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3.动宾式话题作文。如,2006年广东卷的“雕刻心中的天使”。4.独词类话题作文。如,2007年广东卷的“传递”。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5.标题式话题作文。如,2007年山东卷: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四川卷: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选择式话题作文。如,2004年福建卷: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人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史蒂芬·霍金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2006年浙江卷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2006年福建卷的“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戈多今天已经来了”“留一点空白”,等等。三、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1.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夯实基础,切实加强写作训练。从2006年开始,有的省市卷的高考作文加强了限制,包括对文体的限制或暗示。因此,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能丢。前些年一味地在发展等级上“有个性,求创意”的做法应及时纠正,要“能够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新课标)。对同一个问题、同一种现象,用两种不同的言语技能训练之,或直白或深刻,或简洁或丰富,或朴实或华美。关注社会,联系生活。目前高考作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归“注重选拔功能”的倾向,高考话题作文无形中暗合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热点话题和核心主题,比如“我说90后”、“坚强”、“传递”、“纪念”等话题就与当时的社会实际,人们的思想实际、社会心理、精神状态、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反映了作文时代性的要求。高考作文也有诸多话题与所谓时代主旋律并不一致,多数题目属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显示出了回归生活的方向。无论是暗合时代话题还是从生活中选择话题,都需要考生有比较强的写作能力作支撑,写出富有时代感和艺术美的文章来。所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及备考中,应该大力进行符合写作规律的写作训练,不能一味跟风,要有独立的符合作文规律的训练体系,扎扎实实搞好作文训练。更重要的是要以提高考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为核心,提高考生对生活实际的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其人文素质。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2.强化立意构思训练,充分发掘文章主题。作文的立意构思,是文章高下的关键。中档作文存在的缺陷,从内容方面解析,主要体现在内容单薄、缺乏个性。究其原因,既有作者知识储存不足无话可说的成分,又有思维能力不足,不知如何搜寻材料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如何达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的立意要求,谈谈构思操作技能。写作理念,尤其是涉及写作技能的理念,我们应特别注重写作成果丰硕的大家之说,他们的心得,经历过亲自实践的反复磨砺,能给我们更为切实的帮助。梁启超在1925年发表的为指导中学作文而写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提出的作文理念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梁启超认为文章优劣高下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巧拙”,即灵感;二是规矩,即方法。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事的。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得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有巧的可能性。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玩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规矩的,绝对不算巧。所以本讲义所讲,只是规矩,间有涉及巧的方面,不过作为附带。结构成一篇妥当文章,有最低限度的要求,是“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不多不少地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这个要求,看似寻常,其实实行做到,极不容易。梁启超说的最低限度的该说的话,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基础等级”,其内容包括作者已掌握的话及作者尚未掌握而必须查找资料的那些内容。写作文,最低限度的内容要求,是先掌握话题相关的基本内容,再把这些话都说出来。怎样完成文章的立意设计,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有段十分精要又十分具体的指教:“写作时,要抱住这个题目四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到点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一直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记下来为止。”这段话有几个要点,一是要“抱住题目”,对话题作文而言,就是抱住一个核心——题意;二是“四面地想”,全方面辐射地想;三是快速记下联想到的材料缩写。梁启超的话可视为平时写作指要,朱光潜的话可作为考场写作立意构思指要。对于自感材料库存不丰富的考生,在考场把腹内材料全索检一遍非常重要。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欲写灵动的文段,思维过程应是先辐射后聚合的联动统一过程,是材料——中心——材料的整合过程,做到从一个轴心发散写出联想,而这些看似海阔天空的联想又始终指向轴心。这是议论性散文、议论文要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构思基本原则。记叙文的立意过程,同样也是先辐射再聚合的思维过程,不过思维形式更侧重于材料的形象、生动特色。写作记叙文,对话题“死”的事实性辨析,与议论性文章基本一样,“活”的可写性,则区别较大。包括散文、小说、故事类的记叙文,选材是立意的关键。议论文误用一个例子,可以补救或删去,记叙文如中心事件、人物选错,则难以弥补。记叙文立意选材要达到基础等级的最基本要求,务必做到三有:有价值、有个性、有亮点。有“材”方可言“选”,因此,选材第一步仍是运用辐射思维,先把脑中的材料倒出来,标上缩写的三五字,再按三个标准来取舍。对议论文而言,快速立意及深入发展的技能,与材料作文、标题作文的处理方式相近。尽管每位作者可以有自己侧重思考的一面,但总体而言,组织梁启超所说的“该说的话”还是存在一些基本的要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山西师大张恒教授提出:议论文章的议论因素,大体可以分为四大范畴:是什么,主要是论证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为什么,主要是论证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怎么样,主要是论证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会怎样,主要是论证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果。张教授设计以四个单元作为四条轴的图示再展开思路,在每轴上列出尽可能多的内容,再根据个人对题意的理解,选出一定的内容联结,用适当的语言衔接,实现快速构思、快速作文的目的。按此法,我们写作文时,以图作提示,先列出:话题因法果类再结合朱光潜先生提出的思维方法,把自己想到的材料分别标在四条轴上,确定表述目的及全文结构后,删去不要的内容,设计过渡句段连缀成文。这种方法,有利于在限定时间的情况下,较快地理清观点与材料的脉络,有助于作者快速挖掘题旨。然而作文是因各人的禀赋而异的精神活动,任何模式,都无法完全适用于开放型作文,因此,“类、因、法、果”的思维方法,也只是提出一种思路,各人可有自己的运用方式,不应把作文当做填充图表,图式仅起一个大致框架的作用。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3.用好用足素材,充实文章内容。“内容充实”中的“内容”是指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等。“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实。从近几年的作文试卷来看,“内容”最普遍的问题是单薄,能够有力地表现,但说明中心的材料太少,或是材料不典型、不新鲜,不管写什么题目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例子。这样一来,内容的充实自然会打折扣。“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所谓“中心明确”,就是指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晰明白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题材。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它必须是鲜明的。从近几年的考卷看,作文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基本观点不明朗、有头无尾、若隐若现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充实文章内容的方法——用好用足素材。能否用好素材,是决定考场作文能否得高分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中,如何以尽量少的文字用好用足素材,有一定的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技巧:首先,素材要典型。文章中所用素材要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能较好地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其次,素材要新鲜。陈旧的素材缺乏新鲜感,令阅卷者生厌,很难拿到“发展等级”分。因此,学习再紧张,也要抽出时间关注现实,多看看新的报刊和电视节目,围绕热点话题,从生活中积累新鲜素材。再次,概述素材要巧。从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来看,考生概述素材的主要方法是:先提出观点,而后用“排比+列举”或“排比+引用”的方式,从相同角度强化,或从不同角度对比,突出观点,最后小结论点。明确文章中心的方法——说什么和怎么说。首先,明确命题人要我们写什么,即审对题和立好意。其次,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可用几句话列出要点,并分段将其具体化,把掌握的素材分布于相关段落中。再次,通过一定技巧点出中心。主要有:每段的段首句;小标题,运用修辞使小标题构成间隔排比;题记和后记;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题文照应,等等。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四节 考场作文升格导练一、材料作文升格导练【作文原题】(2010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升格示例】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作文原题】(2010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要求:①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升格示例】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作文原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升格示例】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这样一个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了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了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他把米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就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要因人而异。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价值都是“一碗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人的价值拉开了距离。发展的不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对“一碗米”的加工程度。通常说来,加工的时间越短,离“米”的形态越近,价值就越低;加工的时间越长,离“米”的形态越远,价值也就越大。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写作指导]提升个人的价值,就要善于加工自己,善于开发自己的价值空间。提升自己的价值,贵在有一颗勇敢的心。米和酒相比,价值不一样。这当中的变化,是经过无数次的发酵、熏蒸换来的。这与人对待成功的态度一样,只有勇敢地付出,才会有非凡的价值。有些人害怕艰苦的生活、寂寞的付出,不敢面对失败、面对挫折,不愿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只能原地踏步。很多年过去了,“米”还是原来的“米”,人还是原来的人。有些人勇于拼搏、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最终脱胎换骨。提升自己的价值,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俗话说,急于求成则不成。可是,有些人受“快速成功、急速成名”心态的影响,急躁、浮躁、烦躁、暴躁,缺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一些人还没有锻炼成熟,就抢着争名利、找官位。这样的人,即使走上领导岗位,也会因为能力欠缺、素质不够,而干不成大事。要想成功,唯有一心一意、一步一步,靠读书生灵气,用学习筑底气,以积淀养才气,凭能力走上合适的岗位。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拓展自己的价值,还要有长远的眼光。长城不是一天筑起来的,人的价值也不是一天就能提升的。从“一碗米”到“一瓶酒”的价值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创意不断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充电,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一个不爱学习、不思进取的人,只能保持“一碗米”的价值。相反,心怀忧患、终身学习的人,眼界才会越来越开阔,思想才会越来越深刻,境界才会越来越高远,价值才会越来越厚实。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二、阅读约翰·唐恩的诗,根据要求作文。没有人是座孤岛独自一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陆的一部分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欧洲就是少了一点如同一座海岬少一些一样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因此不必去知道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这首名诗,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的开篇引用过。你读后有什么感悟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写作指导]这首诗讲的是,在世界上你我他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如果他人遭遇了不幸,那么丧钟是为他人而鸣,也是为我们而鸣,所以我们要有同情心,要有悲悯心。但现实情况是,灾难除非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我们永远都有一种超强的“免疫力”,让自己免于撕心裂肺。他人的痛苦,大多数在我们这里就演变为黏结人际、打破沉闷的一种聊资。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时候,我们旁观,并消费他人的痛苦。正如埃蒙德·伯克所说:“我深信我们对他人的真正不幸和痛苦怀有一定程度但绝非轻微的喜悦。我们如此热情追求的,绝非奇观,而是某种不寻常而悲惨的灾劫。”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和梦一起飞翔打开夜的天窗,星星,你等等我,我想亲吻你,还想和你一起飞翔,飞过月亮的身旁。拉开晨的天幕,白云,你等等我,我想亲吻你,还想和你一起飞翔,穿过太阳的光芒。衔一缕清光,送进所有人的心房,和梦一起飞翔,飞向爱的天堂。捧一缕阳光,温暖所有人的胸膛,和梦一起飞翔,飞向爱的天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和梦一起飞翔》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主题歌。对材料的思考要注意跳出残奥会,跳出奥运会,跳出2008奥运年。虽然话题源于这样的大背景,但如果不跳出这个大背景,文章很难有相对具体、相对个性、相对深刻的内容。所以首先应该从人生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梦”。其实这个“梦”要实实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在在,不一定要写苍生社稷、天下国家,可以是内心深处私密的愿望,比如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对同学、朋友的友爱之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等生发出的某种美好愿望。可从梦的引申义——理想、追求出发,写一篇抒情散文,说明梦在人类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注意写出这种私密的愿望的普遍性,即写个体追梦情感的同时要体现出这种个体情感的社会性。总之,思想性比较强的作文,要尽量写得生活化。因为在思想方面已经没有多大拓展空间的情况下,文章的深刻主要来自生活化细节对这种思想的表现。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二、标题作文升格导练【作文原题】(2010年高考重庆卷)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升格示例】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作文原题】(2010年高考湖南卷)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升格示例】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云霞飘到湖面上空,影子倒映在水里,湖水就成了它的另一个天空。请以“寻找另一个天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在审题方面,要考虑三个关键点:①“天空”:要有具体的内容,比如理想、目标、空间、方法、途径等;②“另一个”:必须是新的,不同于当下的,要有有别于生活常态或人生常态的特性;③“寻找”:要有行动。在立意方面,可写要勇于(善于)追寻一个新的目标(或空间);追寻一个新的目标(或空间)的价值、意义;如何追寻一个新的目标(或空间)。也可以反向立意:坚守已经确立的目标(或空间),不必(不能)见异思迁。主语可以是“我”,也可以是群体、社会、国家、民族。有价值的立意不能一一列举,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仿佛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事实上,水往高处流有高处的风景,人往低处走有低处的快乐。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曾有诗云:“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生活中的“高人”,不仅需要经常见,而且需要抬头仰视才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抬头做人,追求的正是这样一个境界。请从“谈‘往低处走’”和“说‘抬头做人’”中任选一题作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写作指导]谈“往低处走”: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去看看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就像是手指头疼的去看看人家没了手的,心理上也就感觉不到疼了。然而,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对自己的地位不满意,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对自己的朋友不满意,总拿那些自己认为能力比自己差,而现状比自己好的人作比较,越比越觉得社会不公,越比越失去心里平衡,最终让痛苦把自己打倒。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就是这些根吸收着养分,让我们蓬勃发展,让我们枝繁叶茂。当我们不顺心的时候,不妨往低处走走,去看看那些奋斗不息的残疾人,去看看劳作不止的农民,在那里,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善良、真诚、坚强、感动,一切烦恼就会瞬间烟消云散。说“抬头做人”:人往高处走,就要有目标、有追求。抬头做人,不是盛气凌人,傲视一切,而是温谦恭谨,学人之长;不是趾高气扬,颐指气使,而是堂堂正正,光明处事;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而是找寻差距,见贤思齐;不是因己之拙,忌人之能,而是解剖自我,自省赶超。一句话,抬头做人,就是要以正大为先,以善意为怀,以谦谦为基,以光明行事。抬头做人,要义在“抬”。要向上,不抬头是不行的。山外青山楼外楼,不抬起头来,如何看得见;强中更有强中手,不抬起头来,如何看得出。抬头是看,也是比较。只有在比较当中,才更能见短长,知优劣,从而激发潜能,天天向上。抬头做人,应在会“抬”。遥想当年的岳飞,他“抬望眼”,却只会也只得“仰天长啸”,可叹自己“壮怀激烈”。此时非彼时。如今的抬头做人,最重要的是自自然然、平平常常地抬头见大、望远、仰高。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三、请以“力量”为题,并以下面一句话为开头续写文章。有时一种力量会很可怕,有时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力量。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给出文章的第一句话,然后续写文章,这种题目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有效地防止抄袭、宿构;二是可以充分考查考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三是可以考查考生迅速审题立意的能力。一般来说,这种文题的审题重点就是所给出的一句话,这句作为“开头”句的话,往往暗含了文章的主题。该题的关键词就是“力量”,围绕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题目的态度是什么(实际上是命题人的态度),这一点同样要从句中寻找。我们看到,这句话前后给了两个观点:“力量很可怕”,“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没什么力量”。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力量很可怕?什么东西看起来很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力量?这时候就需要联想了,要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历史上的种种事例,以及个人的经历,等等。找到了主题与材料,然后再确定文体与写法,就可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了。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三、话题作文升格导练【作文原题】(201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升格示例】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提升训练】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请以“为什么我的双眼含着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写成诗歌;(3)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1.“双眼含着泪水”——什么泪?2.是什么让你双眼含泪?是什么打动了你的内心?思路一:列举现象,如“感动中国”以及“中国骄傲”的感人事迹,点明“双眼含着泪水”的原因;揭示他们的品格、内在精神;进一步点明“双眼含着泪水”的内涵;分析这个时代所欠缺的东西;列举类似的现象;升华中心。思路二:先总说“双眼含着泪水”,后分说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感人事迹,点出让我激动、感动的所在。最后,卒章显志,点明“我的双眼含着泪水”的原因是你、我、他钟情于这一片热土。第二节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成长的题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