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川陕高速公路根据地8万将士最后去了哪里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始建于1934年。1985年扩建为王坪烈士陵园,座落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占地南北宽500米,东西长1000米,园内安埋地7800余名烈士,其中师团级以上的有30多名。1987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实公布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王坪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它是全国唯独仅有的红军为自己牺牲的烈士建造的墓碑,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沙溪镇王坪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医院所在地。1933年底红四方面军为反对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将总医院由鹦歌嘴迁于此地后,总医院担任了收治前后方伤病员的繁重任务,最多时高达数千人余人。总医院下设十个分医院(谭坪、廖坪、彭家岩、庞家塬、秦家院、苏坪、蔡家沟、角溪沟、桑丝坪),当时因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成千上万的红军伤病员因伤势过重缺医少药等原因,在医院不幸光荣牺牲。最初医院将这些同志一人一口棺材就地进行安葬,在每一座烈士墓前立一块木牌,上面书写着烈士募?嶂拔瘛:罄丛谝皆何??牧沂坑?从?啵?挥心敲炊嗟墓撞模?陀媚景遄龀上蛔樱?蛄饺嘶蛉?耍?踔炼嗳艘桓觯?诖罂蛹?新裨幔?驼庋?纬梢桓鲑即蟮募?埂?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为褒扬革命烈士,纪念广州暴动七周年,决定在王坪烈士墓区修建墓碑。时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题写了碑名,绘制了图案,由石匠罗吉祥等二十余人镌刻雕琢,同年10月落成。
烈士墓碑由碑帽、碑体、碑座组成。碑帽高0.87米,呈塔状,顶部嵌有一大一小两个球形帽,四角微翘;碑体正中竖刻着“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墓”两旁是一幅对联,上联为“为工农而牺牲”,下联是“革命的先躯”,横批是“万世光荣”,碑体地左右两侧分别镌刻着手枪和步枪图案。碑座高1.5米,宽1.62米,上面镌刻着铁锤、镰刀、五星图案,来预示人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铁锤砸碎旧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烈士墓碑前一张石供桌,两侧各安放着一门用石头雕凿的迫击炮。
1935年秋,红军撤离通江后,地主还乡团以王笃之为首,掘坟毁棺。当地群众于半夜将墓碑深埋地下。新中国建立以后,恢复原墓碑,石供桌,迫击炮和一部分烈士墓。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由余洪远带队,在这里祭扫陵园举行了降重的追悼大会。1982年4月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为该园题词:“学习革全先烈们的不怕艰苦困难献身革命的精神,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烈士陵园,2002年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1995年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100个精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园内新建两幢烈士事迹陈列室,陈列室为中式建筑,灰瓦红墙,典雅古朴。陈列室展出在通江境内牺牲的团以上红军指挥员的生平事迹烈士遗物,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再现了革命烈士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2002年8月民政部批复将“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传承红军文化、弘扬红军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又是一道靓丽的“红色旅游”风景线。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矗立在红色通江沙溪的一座不朽丰碑。
地  址:城东四十余公里的沙溪王坪村 联系电话:
票  价:免费
开放时间:8:00-18:00
级  别: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类  型:陵园,景点
想去川陕革命根据地红...的人
去过川陕革命根据地红...的人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周边的目的地
印象分: 0.0 , 共有 0 人留下印象
0 人去过, 0 人想去
印象分: 0.0 , 共有 0 人留下印象
0 人去过, 0 人想去
印象分: 0.0 , 共有 0 人留下印象
0 人去过, 0 人想去
印象分: 0.0 , 共有 0 人留下印象
0 人去过, 0 人想去
印象分: 0.0 , 共有 0 人留下印象
0 人去过, 0 人想去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加载中,请稍候...
西行壮歌--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套装数量:0
上架时间: 02:42:12
商品介绍加载中...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 四川青年网
您现在的位置:
&& 详细信息
川陕根据地时期的青年运动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从一九三二年底到一九三五年春天,共两年多的时间,由于川陕两省人民和红四方面军的浴血战斗,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评价的那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①只是由于张国焘退却、逃跑路线,才丧失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造成了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但是,正如我们党的历史上多次出现机会主义无损于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一样,张国焘的机会主义也无损于川陕根据地的光辉,川陕苏区的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广大红军指战员不愧为英雄的子弟兵。可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长期以来川陕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历史研究成了一个禁区,因而川陕青年在革命斗争中的丰功伟绩,也无人宣扬。为了继承和发扬川陕青年的光荣革命传统,开展青年运动历史的研究,这里将有关根据地时期青年运动的一些资料汇集整理出来,供大家讨论、补充和指正。   苏区共青团、少先队、儿童团的建立和发展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占领通江县城,于十二月廿九日在通江县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不久,红军占领巴中、南江等县,并于次年二月中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分别成立了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建立初期,由于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等项工作的紧迫性,青年工作没有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共青团的组织不够健全,不少新开辟的地区还没有团的组织,同时,有的县、区虽建立了团的县、区委员会,但附属在党组织之内,团的组织没有形成独立的组织系统和独立工作。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在中共川陕省委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中指出:“今后党的组织必须坚决反对对于青年团的取消倾向,加强青年团的领导,建立青年团的独立组织系统和独立工作,发展青年团的组织……加紧对团员的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大批青年干部”。②因此,在川陕省委二大以后,苏区共青团的组织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   一九三三年下半年,随着红军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和根据地的日益扩大,团的各级组织都逐步建立和健全起来。不少县的少共书记都由县委副书记担任,其机构设置与同级党的组织相同,县设共青团常委会,除书记外,设有办公室、宣传、组织、妇女等办事部门。随着边区土地革命的发展,大力开展青年工作,进一步提到苏区党的议事日程。同年八月二十三日,由西北军区政治部、中共川陕省委、川陕少共省委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大大发展团的组织,举行征收团员运动周,扩大共产青年团在青年群众中的影响,吸收在斗争中坚定的劳苦青年入团。”同时,还要求:“扩大与健全少先队、童子团的组织,号召广大青年加入少先队童子团。”③至一九三三年冬,由于红军连续取得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达战役的胜利,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达营山、达县,北至陕西的镇巴、宁强的广大地区,人口达五百余万。红军控制了通、南、巴等八座县城,建立了二十二个县和一个市(巴中特别市)的革命政权。为了进一步适应青年运动的发展,根据省第三次党代会的决议,各县选送了三分之一的团员到党校受训,培养了一批青年工农干部,根据地共青团的组织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与此同时,少先队、儿童团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苏区的少先队是在共青团领导下的半军事与文化教育性组织,凡是十六岁以上至廿三岁以下的工农劳苦青年(工人、雇农、苦力、学徒、贫农及一部分良好的中农青年),不问男女都可以自愿加入少年先锋队。少先队在加紧劳苦青年的军事和文化教育训练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红军的“后备军”。少先队员的任务主要是:参加作战、警卫、维持革命秩序、帮助苏维埃政府推行经济政策、开展文化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童子团也是团领导下的八岁至十五岁的工农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又叫儿童团。儿童团员的任务主要是:站岗、放哨,警戒城门、场口,盘查来往行人,缉拿反革命分子,并配合少先队打地主、土豪,守案子(人犯),搜山,捉拿敌人的侦探等工作,没有任务时就到列宁学校学习文化。共青团为了加强对儿童团的指导,在团县委设儿童局长的职务,负责领导儿童团的工作。童子团的组织在县、区设大队,乡设中队,村设小队。大、中、小队队长均由少年儿童自己担任。团省委曾要求:“每个劳苦青年都要参加少先队、童子团的组织。”④每个团员也要参加少先队、童子团的组织。少先队和童子团之间是相互帮助的兄弟组织关系。   共青团除了领导少先队、儿童团外,还指导工会青工部的工作。在青年工人中组织俱乐部,学习文化和革命道理。与此同时,还组织长工、零工、放牛娃、丫头及锅厂、纸厂的青年工人,开展加工钱、改良待遇、缩短出师(学徒期满称“出师”)年限、反对打骂等有限的经济斗争。   一九三四年春,党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苏区的青年运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团川陕省委为了进一步指导青年工作,翻印了团中央局在一九三一年作的关于《团在苏维埃区域中的任务决议》和《苏维埃区少年先锋队工作决议》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团和少先队的建设。同年九月,省委指示:“建立真正具有群众的活泼的有广大青年群众支持的共产主义青年团。绝对反对忽视团的工作倾向,由省委县委到区委必须有一个最□□□常委之一参加团的活动和一切会议。童子团和少先队必须使之独立活动,不致如现在的混合起来。”⑤同年十月,在川陕省第四次党代表大会上,省委又把“怎样建立群众的少共”作为大会的议程。在大会总结中,省委书记周纯全同志强调指出:“党必须加强少共的领导,帮助少共解决各种问题。团要加强少年先锋队及童子团的领导。党帮助他们设俱乐部、红场、一直到学军事,大大宣传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张。征求团员,动员青年到前线去。”⑥   总之,川陕苏区的共青团、少先队和儿童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大大推动了苏区的各方面工作。发挥了党和红军助手的作用。少共川陕省委还创办了机关报《少年先锋》,指导团的工作。在两年多时间里,川陕苏区共召开过三次团的全省代表大会和两次少先队、童子团的代表大会,这些大会都在不同时期,推动了青年运动的发展。   青年是苏区武装斗争的主要力量   川陕根据地是靠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开辟的,没有革命的战争,就没有根据地的一切。因此,积极参加粉碎敌人的围剿的武装斗争,是当时青年运动的主要任务。   首先,共青团始终都把动员青年参加红军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一九三三年十月,省委提出:“为了实现‘创造二十万铁的红军’,要动员二千名团员到红军中去。”⑦次年一月,省委又指出:“要使青年团在执行目前消灭刘湘的中心任务之下,起得极重要的作用,领导和团结着无数的青年工农,继续不断的、凶猛的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⑧为了完成党关于扩大红军的计划,共青团在青年中有计划地进行了动员,开展“扩红”比赛,在青年中造成了一种参加红军的热潮。在“全苏区劳苦青年一条心,起来消灭敌人”的口号下,苏区青年群众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纷纷成群结队地大批参加红军。为了解决参军青年的后顾之忧,团组织发起“青年礼拜六”义务劳动,组织“青年代耕队”,替红军家属代耕,帮助红军家属劈柴、担水,安排好生活。三四年三月,当根据地正处在粉碎刘湘的围剿的紧要时候,团省委号召青年:“积极参加消灭刘湘的战争,大批成营成连的到前方去配合红军行动。同时要加紧学习军事,加紧站岗放哨,不让敌人侦探混进苏区一步,要送大批的少年队员去参加少年先锋师,到前方去配合红军行动,破坏敌人的交通路线,来很迅速的争取苏维埃政权的胜利,赤化全川!争取苏维埃的中国!”⑨   为了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全区普遍组织少先队、童子团,建立了“红军少年先锋师”,各县分别建立了“少先模范营”。少先队在有战斗任务时,主要是配合红军作战,如运送物资,传递情报,刺探敌情,作红军的响导等,但在个别紧急情况下,少先队也直接参加战斗,如赤江县少先队就参加过通江鸡子顶阻击战。巴中县少先队在反六路围攻时,也直接配合红军英勇作战,并在战后光荣地被吸收参加红军主力部队。因此,苏区人民把少先队和儿童团喻为“红军的眼睛红军的嘴;红军的耳朵红军的腿”。⑩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广大青年妇女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青年男子的踊跃参军没有妇女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当时各地都有女青年送郎参加红军的生动故事。有的未婚女青年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提出“等到天下都太平,你我再成亲”的豪言壮语。(11)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间,随着革命战争的猛烈发展,红军的扩大,青壮年男子参军上前线后,青年妇女便成了生产中的主力。苏区政府要求“妇女和男人一样耕田耙地撒种栽秧”。(12)不少青年妇女学会了犁田、点种等过去由男子担负的农活。她们除了在生产中担负繁重的体力劳动外,还积极参加输送粮食、弹药,抬担架,转运伤病员,慰劳红军等支前工作。此外还组成了“妇女宣传队”参加新剧团上台演戏,把《我送我郎当红军》,《兵变歌》等革命歌曲带到根据地的战斗前沿和深山老林。一些身强力壮的女青年积极参加红军,组成“妇女独立团”与青年男子同样拿起了枪杆子和敌人进行战斗。独立团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偷渡嘉陵江,把军阀邓锡侯的队伍打得落花流水,以至在敌人士兵中到处流传着“被红军宣传队的女兵打败了”的故事。(13)   其次,为了保卫苏区,省委号召“提高青年的尚武精神”,要求全苏区劳苦青年实行普遍的军事化,并要求“个个团员要武装起来,做全体青年群众的模范。”(14)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共青团在全区建立了少年先锋师,各县相应建立少年先锋团、营、连的组织,进行了比较严格的军事训练,并在实际战斗中让他们担负小的战斗任务,如搜山,打小股反动,侦察及捉拿敌人的侦探等。使他们逐渐成了红军的“候补军”。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爱武精神,各区、乡都设立了“红场”,作为共青团、少先队和童子团组织青年进行军事训练或军事演习的场地。“红场”设置了跳高、跳远、翻棍等各种运动项目,还组织青年射击、爬山,打野操、打拳及参加体育、武术比赛等。在比赛大会召开时,方园几十里内的青少年都来参加,热闹非常,吸引着大批青少年为保卫红色政权而练功。   青年是苏区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生力军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充分地发动农民起来支持战争和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因此,共青团积极组织青年团员、少先队员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查田、查阶级等土地革命的斗争。   为了防止地主阶级和反革命的反抗,苏区各主要路口和交通要道都设立了哨棚,负责询问行人、检查路票。广大贫苦青少年和儿童,积极地参加站岗、放哨,追捕土豪、不法地富分子和镇压反革命等工作。由于他们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勇敢机智,使流窜逃亡的反动地主、富农和敌特分子胆颤心寒。据《少年先锋队报》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登载:苍溪县童子团每天都要捉拿一二个反革命分子。一些豪绅地主,抗拒土地革命半夜携财潜逃,多被童子团查获。又如一九三三年六月,陕南县苏维埃(现镇巴境内)的白杨坪乡少先队员胡子成、范崇恩等在尖梁子放哨时,发现巴山大土匪王三春部四十多人准备偷袭乡苏维埃政府,胡即飞快地从捷路赶回送信,我红三十四团得信后当即出发击溃了敌人,保护了乡苏维埃政府。(15)   苏区青少年在站岗放哨时是一丝不苟、非常认真的。如有一次,一个红军政治指导员骑马路过赤江县苏维埃所在地毛裕镇,由于没有带路票,童子团员怀疑他的来历,为了阻止他“逃走”,站岗的童子团员机智地砍伤了军马的脚,等后来真像大白时,上级不但没有责怪童子团员,反而通报各地向他们学习。(16)童子团员在放哨时也时刻不忘识字和学习,随身带着《童子团站岗读本》,一有空就背诵起来:“我们童子团,放哨要戒严。穷人分田地,富人心不甘,派些反动派,进来当侦探。希图探消息,破坏我政权。时时要注意,岗哨要加严,就是亲父母,盘问也要严。”(17)   在根据地建设方面,共青团、少先队、儿童团始终是苏区一支生气勃勃、富于朝气的有生力量。广大青少年既是革命的生力军,又是边区经济建设的突击队,在革命战争猛烈发展的时期,青少年除了参军参战外,还积极参加青少年“生产突击队”、“收割队”、“开荒队”、“代耕队”等,大力开展生产竞赛。一九三四年春季,为粉碎敌人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川陕省委号召广大青年“多开荒田荒地,多栽谷子,多点粮食,多栽小菜,多喂牲畜”(18)。并号召“童子团的小同志们,每个小娃娃种五窝洋芋,点五窝瓜菜。”(19)边区青少年在苏区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增加了对敌斗争的物质基础,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支援了红军战争。   此外,川陕山区位于巴山老林,文化极端落后,有的地区从来没有过学校,青年大多是文盲,站岗认不得行人的路票。为了发展边区的文化教育,提高青年的政治觉悟,团的组织在各县普遍组织了识字班、读报班,成立了“列宁小学”(对工农子女免费的普及义务学校),要求每个青年都能看报,认“路票”。青少年还是革命文艺和宣传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组织“青年俱乐部”和剧团,开展革命宣传,演革命的歌舞和戏剧,教唱革命歌曲,使苏区到处都洋溢着战斗和欢乐的歌声,极大地鼓舞着工农群众的革命斗志。除此之外,青年还积极参加破除迷信,反对封建婚姻,戒除鸦片及提倡体育、讲究卫生等工作。   上述事实说明,川陕苏区的青年不愧为根据地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川陕苏区共青团不愧为党的有力助手。
  (载自《青运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六期)   (注)   ①引自《苏维埃中国》   ②中共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目前政治形势与川陕省党的任务》决议(原件存成都军区革命文物陈列室)   ③西北军区政治部、川陕省委、川陕少共省委日《关于‘九一―九七’国际青年节工作计划》(原件存四川达县地委档案室)   ④共青团川陕省委《少先队、童子团的决议》(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编:《川陕革命根据地资料选》)   ⑤中共川陕省委《关于反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决议》(原件存四川省博物馆)   ⑥《中共川陕省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总结》(原件存四川省博物馆)   ⑦中共川陕省委为庆祝十月革命十六周年、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二周年而印发的宣传材料(原件存四川省博物馆)   ⑧、(14):川陕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对青年团工作决议案(原件存中共四川省达县地委档案室)   ⑨共青团川陕省委宣传部:《庆祝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告苏区劳苦青年书》(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编《川陕革命根据地资料选》)   ⑩、(11):陕西《汉中日报》八○年五月六日《苏区歌谣》   (12)四川南江县编《南江革命斗争史》(初稿)   (13)见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川陕革命根据地简史》(初稿)   (15)陕西镇巴县委党史调查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镇巴地区简史》(初稿)(存陕西汉中地区档案馆)   (16)见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戴续威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17)《童子团站岗读本》(原件存四川省博物馆)   (18)川陕省委宣传部:《春耕宣传大纲》(原件存四川省博物馆)   (19)《少年队童子团代表大会决议案》(原件存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录入:办公室&&拟稿:西北大学 李永森&nbsp&&来源:中国共青团&&审核:办公室&&点击:1221&次&&更新时间: 17:06:00&&当年张国焘为什么要放弃川陕根据地,谁能告诉我~··_新宋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936贴子:
当年张国焘为什么要放弃川陕根据地,谁能告诉我~··收藏
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当年看长征~
就是说到红军到了一带的时候和四方面军会和,然后要南下就这么多,突然想问
当年中央苏区反围剿失败,可不是胜利了么~,为什么张国焘会放弃自己的根据地?
另外如果当年不南下,而是率领8万四方军直接北上,装着服从中央的样子~,中国历史会不会改写?
还有就是西路军为什么要西征?真的是的影响么?
希望吧友有知道些掌故的来教教我~
1楼 14:53&|
相关的贴子771655058相关的图贴
另外现在介绍这一段历史而不不夹杂私货的书籍太少了,那位吧友能推荐一本~
2楼 14:55&|
新宋吧,不是历史大牛们的聚集地呗~··,有知道一二的就来说两句呗~
3楼 15:00&|
继续顶上去
收起回复4楼 15:17&|
这一段 百度百科上说的语焉不详,漏洞很多~
比如上面说
中央要求四方面军北上抗日
可是这样也不用放弃川陕根据地吧~,再比如
论条件,位置川陕根据地可是比陕北更好的落脚点~,难道中央预见到了两年后山西会大部沦陷而选择陕北?
就算是这样吧,保留川陕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遥相呼应不好么?后来红军东征,西进不就是为了再开辟新的根据地吧?
收起回复9楼 15:26&|
多谢大家挽尊~
10楼 15:27&|
收起回复13楼 15:37&|
本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陕根据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