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国际空间站有多大到底有多大了?目前有多少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在那里予以工作,生活?

现在位置:
美女私房照
-2,498pvs-1,114pvs-459pvs-417pvs-252pvs-238pvs-218pvs-194pvs-183pvs-169pvs-155pvs-151pvs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人类可以走到宇宙的边缘吗?_百度知道
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人类可以走到宇宙的边缘吗?
/search/zhidao/zhuti-shen7/" target="_blank">http://www.baidu百度知道-探索宇宙:<a href="http,祝福神七活动,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www
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只不过是2个膜之间无数次碰撞中的1次而已,我们宇宙中的任何一点。这个11维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宇宙。而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大限度级别距离不过是超星团级:我们所说的这个狭义的宇宙,不过是1跟11维的弦的震动在4维的投影而已根据M理论,无人无返回航行最远距离不过是外星系,也是个有限无边体,存在膜的海洋,膜既弦震动形成的,走前后左右上下一直到最后也能回到起点的说,和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前后左右一直走最终能到起点一样。即使是我们这个狭义的宇宙,人类所能到达的往返最远距离不过还在地月系内而已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80条回答
也就是说,当各种物质向外扩散的时候,光和以光速向外扩散的物质是走在最前面的,宇宙的大小也在不断地变化现在的科学界也普遍承认,或者换句话说,可能有人计算过吧!或者说,宇宙存在了150亿年了!但我要说的是! 结合上边的数字,宇宙应该是以小于等于光速在膨胀,它们在开辟着新的空间,随着宇宙存在时间的延长,它们永远处在宇宙的边缘,那么这些以光速行走的物质(当然包括光子)也就走了150亿年了,它的最大的膨胀速度不会超过光速!而且,所以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宇宙最大半径也就是150亿光年,还有宇宙在不断的膨胀,现在的宇宙是在不断的膨胀的!因为远方的每个星系是距我们越来越远的!这个速度我不得而知
宇宙到底有多大? 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请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前,请他用人类所已知的最大数来表述宇宙的尺度,让全人类都来做他的助手,不停地帮他在这个大数后面添“0”,演算的最后结果会是多少呢?结果将是“毫无结果”,人类永远无法算出这道题,因为这道题本身不是数学题。 “其大无外”,“宇宙是无限的”,古今哲学家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一答案,认为这才是对宇宙尺度问题的准确表述。其实,哲学家们并不比数学家高明多少,数学家们算不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一个哲学符号---------∞,即表示宇宙无穷大。哲学家们讲的“无外”、“无限”本身就意味着:人类的思维已无法思维这道题,或者说它在哲学上无解,故它也不是一道哲学题。 “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当把上帝同宇宙相比时,谁比谁大呢?如上帝在宇宙之中存在,那么“上帝至高无上”则为谎言。如上帝不在宇宙之中,那么宇宙之内没有上帝存在。无论神学家们如何想像宇宙与上帝,他们永远想像不出宇宙与上帝的确切边界,故“宇宙有多大”这道题在神学上无解,它不是一道神学题。 正因为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神学家都弄不清宇宙的大小,说明这一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庄子·庚桑楚》中曰:“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开始)剽(末梢)者,宙也。”《淮南子·齐俗》曰:“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可见宇宙本身就指的是空间和时间,问宇宙的大小,就同问纯空间的大小、纯时间的长短、纯质量的质量、纯温度的温度一样,这些问句都不完整,缺少主词。 任何空间都是指某物的空间大小,任何时间都是指某物的时间长短,故宇宙是指某物所占据的空间与时间。撇开“某物”这一主词,而去问一种抽象的时空尺度是没有意义的。如同问一个抽象“生物”的身高与年龄一样,无法回答。 其实,人们在讨论“宇宙”问题的时候,往往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物理学家们所说的宇宙完全不同于哲学家们所说的宇宙,哲学家们所说的宇宙又完全不同于神学家们所说的宇宙。这倒不是因为宇宙中的空间、时间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人们研究时空的方法与途径完全不同。 宇宙的物理学解显然只能通过观测的途径去获得,而且还要通过观测来验证,任何视觉观测不到的宇宙解均不会被物理学家们所接受。因此,物理学宇宙是已观测到的和可被观测的宇宙,它的解存在于人们视界范围之中,它的尺度等同于人类的视界。 宇宙的哲学解必然以已有的物理学宇宙解为内核,并根据已经观测证实的结论定理去进行归纳、演绎、推理,用思维逻辑去拓展哲学宇宙的时空,直到这种思维走到尽头,到无法继续进行思维的界段为止,这种哲学宇宙的尺度等同于人类的思维宇宙。 宇宙的神学解并不排斥物理学与哲学的宇宙解,但神学家们力图用一种无法被观测与被思维的“神”来解释宇宙,这种“神”的真实性显然依赖于人类的想像能力,故神学宇宙的尺度等同于人类的想像极限。
如果宇宙真的有一个边缘的话,那人类是绝不可能走到边缘的。除非人类的宇宙飞行工具超越了光速,然后才有可能到达边缘,回到“大爆炸”的起点。。。我个人想象认为宇宙应该是没有边际的,也想太阳系、银河系 一样,由无数的星系组成的“螺旋状态”,而这个“螺旋状态”只是宇宙中的平直空间里的一部分,其余的绝大部分空间也就是被现在科学界认为的“暗物质”,还有“红移”现象都可以用这个“螺旋状态”的宇宙来解释:从宏观的角度看:星体有的远离,而有的也相互靠近,不过有的现象还没有被人类现在的“眼睛”所看到,人来几百年时间看到的现象也不过是宇宙里最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人类走不出宇宙是因为人类自一开始就生活在了宇宙的“历史”时间里,所看到的这些也只是N年前的宇宙的现象,真正的X光年之外的宇宙什么样了,我们现在根本不知道。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时间有多长,我们就能走多长;宇宙只要存在,那么它就没有边缘,我们也走不到边缘。
呵呵,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宇宙是以光速膨胀的(而任何物体都不能超过光速,所以宇宙的边际没办法到达),而关于宇宙的年龄,天文学家推算为130亿—140亿年,所以按现在的理论,宇宙的半径大概就是130亿—140亿光年。 马克思认为:宇宙没有止境,无边无沿。
为什么速度只能限制在30万公里/s 在没外力的吸引,宇宙飞船可以加速度,一直加加到无限!理论可以超过光速的!
【时空起源】[编辑本段]有些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永恒的,而是从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状态产生的。根据现有的物理理论,在小于10-43秒和10-33厘米的范围内,就没有一个“钟”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测量,因此时间和空间概念失效了,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这种观点提出已知的时空形式有其适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确的。正像历史上的牛顿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那样,今天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时空观。由于在大爆炸后10-43秒以内,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有些人试图通过时空的量子化的途径来探讨已知的时空形式的起源。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人类时空观念的发展或者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无法度量新的时空形式,而否定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 人和宇宙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择原理的提出和讨论,出现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产生的关系问题。人择原理认为 ,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的宇宙,但只有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允许人类存在的宇宙。人择原理用人类的存在去约束过去可能有的初始条件和物理定律,减少它们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学现象得到解释,这在科学方法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人提出,宇宙的产生依赖于作为观测者的人类的存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根据暴涨模型,那些被传统大爆炸模型作为初始条件的状态,有可能从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中产生出来,而且宇宙的演化几乎变得与初始条件的一些细节无关。这样就使上述那种利用初始条件的困难来否定宇宙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失去了基础。但有些人认为,由于暴涨引起的巨大距离尺度,使得从整体上去观测宇宙的结构成为不可能。这种担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涨模型正确的话,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类认识上的困难。【宇宙物质多样性】[编辑本段]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立方厘米,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 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生机盎然,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太阳在恒星世界中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已经发现,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白矮星光度却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别可高达水的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K,O型星表面温度达30000K,而红外星的表面温度只有约600K。太阳的普遍磁场强度平均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场通常为几千、几万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脉冲星的磁场强度可高达十万亿高斯。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变,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称变星。有的变星光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周期从1小时到几百天不等。有些变星的光度变化是突发性的,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几天内,其光度可增加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们可能占恒星总数的1/3。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个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状各异的各种星云。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紫外天体、红外天体、X射线源、γ射线源以及射电源。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类型。60年代又发现许多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马卡良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许多星系核有规模巨大的活动:速度达几千千米/秒的气流,总能量达1055焦耳的能量输出,规模巨大的物质和粒子抛射,强烈的光变等等。在宇宙中有种种极端物理状态: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超真空、超强磁场、超高速运动、超高速自转、超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超流、超导等。为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运动和发展】[编辑本段]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本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一周约需2.2亿年。银河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的星系的运动。本超星系团也可能在膨胀和自转。总星系也在膨胀。 现代天文学已经揭示了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历程。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银河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 太阳系起源 )。恒星是由星云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温度降到4000K,宇宙从辐射为主时期转化为物质为主时期,这时或由于密度涨落形成的引力不稳定性,或由于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后再演化为星系团和星系。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涨宇宙模型则是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补充。它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约10 -36 秒的时候,它曾经历了一个暴涨阶段。 【哲学分析宇宙概念】[编辑本段]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大爆炸不是在宇宙空间的哪一点爆炸,而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但是,新提出的暴涨模型表明,我们的宇宙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暴涨后的区域尺度要大于10 26 厘米,而那时我们的宇宙只有10厘米。还有可能这个暴涨区域是一个更大的始于无规则混沌状态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恰如科学史上人类的认识从太阳系宇宙扩展到星系宇宙,再扩展到大尺度宇宙那样,今天的科学又正在努力把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向某种探索中的“暴涨宇宙”、“无规则的混沌宇宙”推移。我们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种更大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而是那个更大物质体系的一部分的爆炸。因此,有必要区分哲学和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层次的宇宙概念。哲学宇宙概念所反映的是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科学宇宙概念所涉及的则是人类在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两种宇宙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宇宙概念的发展,人们将逐步深化和接近对无限宇宙的认识。弄清两种宇宙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宇宙无限论,反对宇宙有限论、神创论、机械论、不可知论、哲学代替论和取消论,都有积极意义。 『未来宇宙科学』
宇宙科学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宇宙结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为了解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统一图景。在地外生命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中,天文学将更进一步与物理学交叉,并与许多领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载人飞船和空间站何时能够遨游太空?在新千年即将来临之际,67岁的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教授发表了谈话。
试验飞船发射入轨并圆满返回到预定区域,为我国在21世纪前十年内实现把宇航员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世纪,人类开发利用丰富的空间资源将成为必然。空间资源主要有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人必须要较长时间在空间环境工作,并要往返于地球和空间站之间。载人飞船只是往返天地之间的运输工具,最终必须依赖长期在空间工作的空间站。建立空间站,一要解决太空人出舱,二要解决飞船与空间站的相互交会对接等技术难题。下个世纪,我国掌握空间站的关键技术应该不成问题。『民间奇谈』就在最近,美国太空网传出类似的惊人消息,一位作家在采访了该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后获知,宇宙的长度为1560亿光年。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大爆炸之后,遗留在广漠宇宙中的原初辐射。他们得出结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着一些神奇的宇宙“镜室”,使得一个物体在两个地方都能够看到。因为这样一种结论,他们成了“球形宇宙论”的支持者。长度为1560亿光年?宇宙的大小为什么是一个你从未听说过的数字?他们的解释是这样的: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37亿年。光从最早已知的星系到达我们地球要穿行130亿年以上。因此我们可以假定宇宙的半径是137亿光年,那么整个宇宙的长度是宇宙半径的2倍,即274亿光年。但是自创生以来一直在不断的膨胀,并且理论学家相信宇宙起源于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尔·科尼什教授解释说:“早期宇宙中光所穿行的距离随宇宙的膨胀而增大,就像银行中的复利一样。”他建议,可以想象宇宙从诞生后只有100万年的年龄。光穿行一年,所覆盖的距离1光年。他说:“那时宇宙的大小比现在小大约1000倍,因此1光年伸展到现在是1000光年。”所有距离加起来是780亿光年。他说,光还没有穿行那么远,“但是穿行137亿年到达我们地球的光子的起点到现在是780亿光年远。这是宇宙的半径,那么直径是156亿光年。这只是基于光线返回时所用时间的95%,因此宇宙实际的长度可能会更长一些。科学家研究了大爆炸后38万年时形成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这时宇宙充分地膨胀并冷却以致形成了原子的物质。在天空中不同方向这种辐射温度的差别可以用来提示宇宙的年龄和约束许多重要的宇宙学参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婴儿时的图像,这时还没有恒星的形成。美国《物理评论通讯》在日发表了这项新的研究工作,其焦点在于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寻找表明宇宙像镜室一样成对圆球现象。据此,宇宙中同一个物体的多个图像可以在与时空中不同的地方呈现出来。镜室效应可能意味着宇宙本来是有限的,但却产生宇宙是无限的感觉。他告诉记者,“没有迹象表明宇宙是有限的,但是也没有证明它是无限的。”宇宙结构的争论,宇宙是球形的,马鞍形的,还是平坦的?关于宇宙的结构和未来,现代宇宙学说认为,如果宇宙总质量大于某一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球形的,并且总有一天会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马鞍形的,宇宙内部的引力无法抵消宇宙膨胀的速度而使宇宙一直膨胀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恰好等于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平坦的,宇宙也将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宇宙的结构实际上是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普通人很难想像。不过科学家提出一个衡量宇宙结构的标准:如果两束平行光线越来越近,那么宇宙结构是球形的;如果两束平行光线越来越远,那么宇宙结构是马鞍型的;如果两束平行光线永远平行下去,那么宇宙结构则是平坦的。平坦宇宙的结构可以用欧几里德几何解释。平坦宇宙学的几个证据。宇宙结构是平坦的这一结论是参加“银河系外毫米波辐射和地球物理气球观测项目”的多国科学家得出的。这一项目的目的是研究宇宙背景辐射的详细情况。科学家在1998年底将一些射电天文望远镜放置在氦气球顶部,随氦气球上升到距地面约40公里的高空,在那里对特定宇宙区域进行了11天的观测,获得了迄今关于宇宙早期辐射最详实的数据。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在大尺度上,宇宙最初发出的光线并没有发生弯曲现象,也就是说当初的两束平行光线一直保持平行状态,这说明宇宙结构是平坦的,也就是说宇宙总质量恰好等于临界质量,宇宙将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早在1965年,科学家就已探测到宇宙空间中均匀分布着的宇宙背景辐射,其温度为零下270摄氏度。大爆炸学说认为,这种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的“余烬”。从这些“余烬”中,科学家可以推测大爆炸初期的情景。1991年,美国宇宙背景探测卫星发现,宇宙背景辐射中存在着微小温度波动,如同在“余烬”中闪动着的微弱“火光”,这表明那时宇宙内已存在密度非常小的物质云团。正是这些云团逐渐收缩形成了后来的星系。“银河系外毫米波辐射和地球物理气球观测项目”是在该卫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观测的。此外,分别于1990年4月和1991年4月进入太空的“哈勃”天文望远镜和伽马射线探测器以及其他一些观测仪器也对宇宙的结构和演化进行了观测,取得了大量成果。这些成果较为一致地认为宇宙将一直膨胀下去。人类对宇宙诞生和演化的观测研究刚刚起步,关于宇宙结构和未来的推测也仅仅是初步结论。未来几年,科学家计划发射两颗卫星更精确地观测宇宙早期辐射的情况,此外,科学家还将采取其他多种手段观测宇宙,宇宙诞生和结构之谜将被进一步揭开。【宇宙是否有限】[编辑本段]
我们的先辈们曾认为宇宙是范围并不很大的球状天体,其中包含着地球以及其他一些形体较小的发光体。直至公元1700 年以前,这种理论在天文学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在哥白尼发现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之后,人们仍持同样的观点,只是把“宇宙主宰”这一光环又赠给了太阳而已,而宇宙的基本定义仍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天空仍旧是天上的“球”,里面有许多星星,不过,它包括的主体是太阳,相比之下,地球要逊色得多。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 哥白尼的“日心说”体系
开普勒的椭圆型轨道的思想废除了星体是“透明的球体”这一谬论,但是却仍然保留了星体是“最外层天体球”这一说法。感谢卡西尼的研究成果,他揭开了太阳系的真实面目,从而证明了太阳系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而这也只是将人们脑海中宇宙的边界扩大了而已。
直至哈雷于1718 年发现了恒星也是运动着的球体这一事实后,天文学家们才开始重新认真地认识宇宙。当然,即使所有星体都在移动,宇宙仍有可能是有限的,而所有的星体也都有可能在进行着极其缓慢的移动。但是为什么有的星体的运动速度之快足以被人们观察到,而正是这些星体才能发出比较明亮的光线呢?
关于这一问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某个星体由于具有较大的形体,从而能放射出比较明亮的光线,同时由于其体积较大,造成宇宙对它的束缚产生了困难,从而导致了它的移动。当然,这只是一种特定的假设,但这种全新的设想对于解开有关谜团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即使其很难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验证,或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另一方面,有些星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有可能相对来说比较近,因此看上去就可能显得比较亮一些。再者,如果所有星球移动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距地球越近,往往就显得运动得更快一些。这一点与实验室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是相符的。这一现象是以解释运动越快的星体其亮度越高的原因。那相对比较昏暗的星球其实也处于运动状态,但由于它与地球间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因此即使经过几个世纪的观测也无法察觉到它的位置的变化,但这一变化却有可能在数千年的过程中被观测到,这的确需要人们一代一代不懈的努力。
如果各个星体与太阳系间的距离各不相同,那么宇宙就应该是无限的,而众多的星球则会像蜂群一样遍布于宇宙的各个角落。直至1718 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一点而摒弃了宇宙有限论,从此,一幅广阔无垠而壮丽非常的宇宙画卷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宇宙有中心吗?】[编辑本段]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银河也有中心,它周围所有的恒星也都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那么宇宙有中心吗?一个让所有的星系包围在中间的中心点?
看起来应该存在这样的中心,但是实际上它并不存在。因为宇宙的膨胀一般不发生在三维空间内,而是发生在四维空间内的,它不仅包括普通三维空间(长度、宽度和高度),还包括第四维空间——时间。描述四维空间的膨胀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也许可以通过推断气球的膨胀来解释它。
我们可以假设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而星系是气球表面上的点,我们就住在这些点上。我们还可以假设星系不会离开气球的表面,只能沿着表面移动而不能进入气球内部或向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把自己描述为一个二维空间的人。
如果宇宙不断膨胀,也就是说气球的表面不断地向外膨胀,则表面上的每个点彼此离得越来越远。其中,某一点上的某个人将会看到其他所有的点都在退行,而且离得越远的点退行速度越快。
现在,假设我们要寻找气球表面上的点开始退行的地方,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它已经不在气球表面上的二维空间内了。气球的膨胀实际上是从内部的中心开始的,是在三维空间内的,而我们是在二维空间上,所以我们不可能探测到三维空间内的事物。同样的,宇宙的膨胀不是在三维空间内开始的,而我们只能在宇宙的三维空间内运动。宇宙开始膨胀的地方是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即亿万年以前,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可以获得有关的信息,而我们却无法回到那个时候。【银河系 Milky Way galaxy 】『概述』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属的星系。因其主体部分投影在天球上的亮带被我国称为银河而得名。银河系约有2000多亿个恒星。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整个圆盘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据银河中心2.3万光年处。鼓起处为银心是恒心密集区,故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这个漩涡有四个旋臂组成。太阳系位于其中一个旋臂(猎户座臂),逆时针旋转(太阳绕银心旋转一周需要2.5亿年)。银河系呈旋涡状,有4条螺旋状的旋臂从银河系中心均匀对称地延伸出来。银河系中心和4条旋臂都是恒星密集的地方。从远处看,银河系像一个体育锻炼用的大铁饼,大铁饼的直径有10万光年,相当于亿公里。中间最厚的部分约12000光年。太阳位于一条叫做猎户臂的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3万光年。银河系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望远镜发明后,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测银河,发现银河由恒星组成。而后,T.赖特、I.康德、J.H.朗伯等认为,银河和全部恒星可能集合成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18世纪后期,F.W.赫歇尔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恒星计数的观测,以确定恒星系统的结构和大小,他断言恒星系统呈扁盘状,太阳离盘中心不远。他去世后,其子J.F.赫歇尔继承父业,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把恒星计数的工作扩展到南天。20世纪初,天文学家把以银河为表观现象的恒星系统称为银河系。J.C.卡普坦应用统计视差的方法测定恒星的平均距离,结合恒星计数,得出了一个银河系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太阳居中,银河系呈圆盘状,直径8千秒差距,厚2千秒差距。H.沙普利应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定球状星团的距离,从球状星团的分布来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和大小。他提出的模型是:银河系是一个透镜状的恒星系统,太阳不在中心。沙普利得出,银河系直径80千秒差距,太阳离银心20千秒差距。这些数值太大,因为沙普利在计算距离时未计入星际消光。20世纪20年代,银河系自转被发现以后,沙普利的银河系模型得到公认。银河系是一个巨型旋涡星系,Sb型,共有4条旋臂。包含一、二千亿颗恒星。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银河系的目视绝对星等为-20.5等,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万亿倍,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的总和。这是我们银河系中存在范围远远超出明亮恒星盘的暗物质的强有力证据。关于银河系的年龄,目前占主流的观点认为,银河系在宇宙诞生的大爆炸之后不久就诞生了,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我们银河系的年龄大概 在145亿岁左右,上下误差各有20多亿年。而科学界认为宇宙诞生的“大爆炸”大约发生200亿年前。特征『宇宙时间表』一般认为,宇宙产生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中。大爆炸后30万年,最初的物质涟漪出现。大爆炸后20亿~30亿年,类星体逐渐形成。大爆炸后100亿年,太阳诞生。38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逐渐演化。
如果你知道时间到什么终止,就知道宇宙的边缘在哪了,在宇宙的多维空间里,X,Y,Z这三个量是随时间增长的,这四个量也是最重要的。宇宙诞生于大爆炸,那么宇宙就和气球一样在长大。那么R=X=Y=Z T代表时间V=4/3*pi*(TR^3)就是宇宙的大小
例如宇宙是个鸡蛋 鸡蛋外面还有宇宙,但是这个宇宙还是个鸡蛋。所以说边缘一定会有,但是你别想出去,当鸡蛋碎的时候宇宙也就爆炸了,当新生命诞生的时候旧宇宙就会消失。所以说 宇宙是创造生命的摇篮,我们都是生命中的一个小小原子核
我认为宇宙是有边缘的,它就像一个鸡蛋,银河系可以比作是蛋黄,而银河系以外的世界就可以说是蛋清了,那么,蛋壳以外的世界也就是宇宙以外的世界了!
宇宙是无限扩张的
所以只有人类发明的飞行器足以赶上和超过宇宙扩张的速度的时候 就可以走到宇宙的边缘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设想
宇宙是独立的一个基体细胞
而其外有很多的细胞
他们是靠一种神秘的东西相互联系的(可以看成是时空隧道)我们生活在三位空间
而其他的高智慧生命生活在四维空间
或者更高维的空间中
所以.......................
无限大 也可以说无限小 根据相对论爱因斯坦宇宙的观点 空间和时间是相对的人类由于是宇宙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不可能走出宇宙的
宇宙在人类惯用的三维尺度里不存在绝对的边界,所以可以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以一种广义的角度而言,人类并非永远不能到达宇宙的边界。只是这里的边界将不是用走路或飞船就可以达到的,而是需要四维或四维以上层面的移动方式。
以现在的科学理论来说,是不可能的,人毕竟是宇宙的产物,就算宇宙有边界人类也不可能走到,就像光不可以从黑洞中逃逸一样!!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目前已知的结果,是没有边际,所以也就不可能说走到宇宙的边缘.
宇宙无限大,我们无法探知其的边缘在何方应为我认为宇宙是一个在成长的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时间的空间叠加只要时间再向前或后退,那么作为一个有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宇宙就不停的扩张,我们也就无法达到其边缘
按照现在的科学理论,宇宙还是在不断扩张的,如果人类可以达到比宇宙扩张的速度更快的速度,那就有可能到宇宙的边缘,甚至冲出宇宙
如同人的生命一样,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尽头的。只是时间的无尽感,和宇宙的深渊式的难以捉摸,让人无法去探索它的全部。任何事情有了开头,才会有经过,但你永远猜不出它的结局。也许,也许而已。
宇宙有多大我们不可知,不过有超强的天文光学望远镜,看到宇宙在某一时刻的边缘还是可能滴
宇宙有边缘,但我认为这边缘不是实体存在。宇宙在不断膨胀,因此宇宙边缘外张的速度应接近光速,任何交通工具,不达到(甚至需要超过)光速,冲向宇宙边缘只能被“折射”回来!关于我们人类能不能走到宇宙边缘,我想先要解决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我们应该先思考的是,我们人类种族的存在能不能超过恐龙(个人认为有很大困难,要知道恐龙家族的存在时间要跨越亿年的),或许在亿万年的时间后,我们人类能具有这种能力!
人类现在能观测到宇宙的最大范围在200多亿光年左右。宇宙现在仍以光速不断向外膨胀,人类可能已经再也跟不上这个速度了。因此,人类不可能走到宇宙的边缘。
宇宙是浩瀚的,人类应该走不到宇宙的边缘。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忘记了是怎么和朋友提起这个问题的了,其实在我小时候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当时想到头大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想不到事隔N年,当我再次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有些茫然。任何事物都有开始和结束,那么宇宙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没有宇宙的时候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宇宙结束(消失?)之后世界又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是无限大的还是有限大的,任何事物都有个界限,无限大是怎样的一个“大”,有限大的话,那么宇宙的边缘在哪里。人总是会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甚至是恐惧,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总是被反复提起,诸如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物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之类。人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蛋白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么再往下分呢,究竟能分到多少层,究竟会不会有下限。如果说真的有下限,那么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物质又是什么?那么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物质的最基本物质又是什么?如果说没有下限,那么无限又是一个什么概念。物质的构成和宇宙的大小一样,会将任何企图去思考并且找出最终答案的人变得疯狂而百思不得其解。事实上,人对事物的思考总是无法跳出当时科学的认知以及自我的思维约束,似乎总是被限定在某个魔法阵之中而无法脱离。就像科学家们在寻找地外文明的时候假定某星球上存在生物的条件总是温度是不是适合,是否有水和氧气一样。实际上没有人规定生物一定要满足以上的条件才能生存,或者说,没有人规定生物就一定要是和地球上那些由蛋白质组成的生命一样是血肉之躯,需要氧气和水才能生存。这就像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所有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个理论是真理是科学一样,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好,让我们回到宇宙究竟有多大这个正题上来。人们在讨论宇宙有多大的时候通常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宇宙给想象成一个球体,或者说宇宙就像是个超级气球,人类只不过是生活在这个超级气球里面的昆虫而已。如果宇宙是气球的话,无论这个气球有多大,那总得有个边缘。那么气球的外面又是什么?如果气球外面的外面又是什么?这样无限地深入下去,就又陷入到本文最开始提到的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元素是什么这样的一个怪圈之中了。现代科学的解释是宇宙在最初阶段实际上是个“蛋”,一次大爆炸之后才产生了宇宙,宇宙在爆炸中在不断扩张,即使是现在也是在无限地扩张之中,这个扩张不可能停止,所以可以被认为是无限大。那么无限大是什么概念?假设一个人奔跑的速度超过了宇宙扩张的速度,那么这个人是不是就可以到达宇宙的边缘?这显然和宇宙是无限大的理论产生了冲突。实际上,任何基于当前人类的认知水平,或者说用基于“物质”的概念来猜测宇宙的大小都是错误的,最终都将陷入前文提到的怪圈中无法自拔。事实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另外一个概念,那就是时间。时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时间虽然最容易被忽略,而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边的。你说话需要时间,从A点走到B点需要时间,思考需要时间,甚至你有足够的耐力看到本文的这个段落也需要时间。时间是什么,有人想过吗?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消耗时间,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有没有人这样想过,是否时间在流逝,我们才会去做事情,去走路,去思考呢?如果时间停止了,那么我们也会停止一切的活动。太阳不会落山,苹果不会变坏,人也不会死亡。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基于时间的呢?如果时间停止,那么一切是什么,是不是一种“无”的状态呢?如果时间停止,请你不要沾沾自喜,因为对于你个人而言,时间停止,“无”的状态就会降临。你将失去一切的活动和思想及感知,就和死亡一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在“无”的状态中,是否一切都不存在呢?是否宇宙也不存在呢?时间是不停流逝的,你可能没有办法去体验“无”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而实际上,任何人都经历过“无”的状态,那就是你出生之前。在你出生之前,你没有任何思想,没有任何感觉,什么都没有。你不会欢喜,不会愤怒,也不会去理解和分析我这篇文章到底是不是谬论。那么,在你出生之前,在对你而言的“无”的状态中,对你来说,是否存在时间流逝呢,宇宙是否存在呢?物质是否存在呢?希望我上面所说的话能让你理解在没有时间的无状态中,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对,那就是没有宇宙,没有物质,没有空气,没有大海,没有人的状态。更深入地说,在“时间”诞生前,一切都是“物。”也许还有人不能理解“无”是什么,那么我在一次请你感觉一下,对你而言,你出生前和死后,那就是“无”。所谓的宇宙实际上和时间一样,不能用“物质”的理论来理解它。宇宙并不是个像气球一样的物质,而是和时间一样,你没有任何办法去量化它。宇宙随着时间而膨胀,宇宙因为膨胀而产生了时间,宇宙和时间之间就是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微妙关系。你问宇宙有没有尽头就像在问时间有没有尽头那样可笑。因为时间总是不断地在流逝,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也在不断变大。注意,要牢记宇宙并不是像气球那样的实体,而是和时间一样的抽象概念。时间有尽头吗?时间没有尽头。因此宇宙也没有尽头。现在回到前面的假设,那个“如果一个人以超过宇宙膨胀的速度奔跑,那么究竟会不会跑到宇宙的边缘呢?”我们可以说,这个假设本身就是在基于“物质”(气球?)的理论上来进行的,因此没有成立的意义。因为宇宙并不是一种像气球一样不断被吹大的实体,因此你不能用气球变大的速度来描述宇宙膨胀的速度。宇宙的膨胀是以时间来计算的,而不是每秒膨胀多少米。一个人,他可以以每秒一亿亿万公里的速度向宇宙的边缘奔跑,的确他跑得很快。但我们不要忘记,就算他跑了一亿亿万公里,但对于他来说,他只是消耗了他生命中的1秒而已。而对于他来说,宇宙也向外膨胀了1秒(再次提醒你注意,这个膨胀不等于气球的膨胀,而是时间的流逝)。而且,宇宙并不是个球,不存在边缘和中心,实际上他无论超那个方向跑都是在向宇宙的边缘跑。但就算他以每秒一亿亿万公里的速度在跑,跑了一辈子,到最后因为衰老而死,他也没有向宇宙的边缘接近一丝一毫。因为一切都是以时间计算的,无论他跑了多少路,对他对宇宙来说,时间只不过是流逝了几十年而已。所以说,宇宙是没有边缘的。甚至可以说,我们身处的宇宙,实际上就是时间。无论我们跑得多快,对于时间来说,始终都在原地踏步。你除了一步一步接近死亡之外,永远也无法达到宇宙的边缘,甚至是接近它。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跑到时间的边缘,所以你也永远也无法达到宇宙的边缘。然而,宇宙又是有边缘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死亡就是时间的结束。就算时间仍然在继续,但对于他来说,时间的确是停止了。一个人的死亡意味着时间的结束,他来到了时间的边缘。时间的边缘就是宇宙的边缘。人只可能和时间的边缘融为一体,和宇宙的边缘融为一体,而永远不可能超过宇宙,去看看宇宙的外面是什么样。因为当你到达宇宙边缘的时候,对你来说,那就是“无”的状态了。丛某种角度上来讲,人只能通过死亡的方式到达宇宙的边缘,来感受“无”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而他也将永远定格在“无”的状态中无法自拔,因为无就是无,这也就是宇宙边缘的意义。一切归于虚空。实际上我以上所说的只不过是基于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浅显表示,只有脱离了基于物质的假设,不要把宇宙给想象成一个类似气球的东西才能真正地了解到宇宙到底有多大以及宇宙的外边究竟是什么。人永远都不可能到达宇宙的边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宇宙是无限大的;而人死亡后,对于他来说,等同于到达了宇宙的边缘,因此我们又认为宇宙是有限大的。一个人无论跑得多快,对于他来说,时间总是不断前进的。无论他跑了多少里路,消耗的时间总是固定的,因此他始终没有向宇宙的边缘迈进一小步。希望本文能对所有无法理解宇宙的大小及边缘的朋友们能有一些帮助,但仅仅通过本文的阅读并不能对宇宙的概念有太深入的了解。通读本文的人也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根据相对论,如果他跑得快,他的时间恐怕会比那些没有跑动的人过得要慢。虽然他本人永远也无法接近宇宙,永远也无法到达宇宙边缘。那么如果他跑得足够快的话,那么对别人来说,他是否会到达宇宙的边缘呢?事实上,很多涉及到回到过去和改变未来之类的电影都从不同的角度上来阐述这个问题。当你已经确定了宇宙并不是个“物质”以及宇宙和时间的关系之后,可以看一下我下面的文章,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上来说明有关回到过去和改变未来的可行性。
我相信,一定有一个和地球一样的星球就在这浩瀚的宇宙中,也许那里的“人类”也正在寻找我们的地球,命运会被我们的努力所感动,总有一天,宇宙的边缘会成为人类的“太空旅游胜地”
宇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空间站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