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怎样才能报名参加2015年2015全国两会记者报名旁听呢

2015年宁波市两会将于2月2日、2月4日开幕继续吹务实节俭风,狠抓会议到会率--浙江频道--人民网
2015年宁波市两会将于2月2日、2月4日开幕继续吹务实节俭风,狠抓会议到会率
会场改在东部新城首次采用电子表决
&&&&来源:&&&&&
今天,宁波就进入两会时间了。宁波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今日开幕,2月5日下午闭幕;宁波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于2月4日上午开幕,2月8日下午闭幕。
跟往年不同的是,由于市行政中心东迁,今年的两会将首次移步东部新城举行,主会场设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
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经济转型唱主角
每年两会,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都是代表、委员热议的,今年也不例外。
根据市人大发布的新闻通报,今年的“人代会”,各代表团会围绕1至3个重点问题,安排一次全体会议审议。生态环境、治水、城市建设仍是大热门,几乎所有的代表团议案都有涉及。
涉及生态环境,慈溪的议题是着力五水共治,建设美好家园;镇海的议题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区。
改革、转型是今年大会的热词,涉及领域主要是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如海曙是深化改革,推进中心城区转型升级发展与品质提升;江东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余姚是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推动转型升级新突破;象山是深化农村改革。北仑代表团的议题则首次涉及“构建港口经济圈”这个新概念。
政协会议也是如此,将安排16位委员依次上主席台口头发言,还有25篇书面材料。从内容上看,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百姓民生等方方面面,以经济和社会建设为主的超八成。
首次启用电子表决,首邀甬籍港澳委员列席
除了大会地点东迁,今年两会还有不少新增的亮点。
本次人大会议的新闻宣传负责人郑虹表示,为做好法规草案提交大会审议表决的相关工作,特别增设法案组。在审议的形式上,增加了财政预算联组审议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题审议。
表决的方式也跟往年也大不同,将首次启用电子表决,对会议议程、大会主席团名单等草案,对拟提请表决的法规、议事规则和六个报告的决议草案等进行电子表决。
而本次政协会议呈现的新特点是邀请甬籍省政协港澳委员列席。
本次政协会议新闻宣传负责人朱安伟表示,这是为了方便省市政协港澳委员和港澳台侨事务顾问更多地了解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挥港澳委员自身优势,更好地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继续吹务实节俭风,市民可参与互动
在会务安排上,今年的两会继续吹务实节俭风。
朱安伟表示,本次政协会议针对狠抓会议到会率、简化会场及驻地布置、精简文件资料、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和明确要求。
今年的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常委会提案工作报告的篇幅更加精炼,内容更加务实,开幕会时间相应缩短。同时,各类资料将不提供纸质材料,也不再制作光盘发放,委员直接登录宁波政协网进行查阅。
在会场和驻地布置上,不悬挂彩旗、气球和标语,不铺地毯,不摆放鲜花;会议出行方面,坚持倡导绿色出行,委员和列席人员统一乘车参加各项活动;会议严格用餐标准,不安排宴请会餐。
作为宁波两会的传统,今年的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将继续邀请公民旁听,主要由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推荐,公民自荐报名中产生。会议期间还将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政协工作和协商交流活动的意见建议。
按照惯例,人代会期间,市民可以登录宁波市“人代会”特别网址,滚动了解有关大会的报告以及有关会议文件、大会简报中代表们的有关反映、代表的重点议案和建议等。如果有市民对某个话题感兴趣,还可以通过网站设立的市民信箱,留下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今日议程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开幕会
1、听取十四届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2、听取十四届市政协常委会提案工作报告。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1、委员大会发言;
2、听取有关人事事项说明。(薛丛川)
(责编:吴志清、翁迪凯)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独特的窗口——从五次全国两会看中国发展进步
当前位置: >>
独特的窗口——从五次全国两会看中国发展进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来源:新华社
 独特的窗口 别样的风景
——从五次全国两会看中国发展进步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2008年到2012年,每年三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一年一次的大会,在北京如期召开——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国两会集民智、绘蓝图,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探索,推动了中国科学发展不断开拓新局面。
    推动科学发展的窗口
    翻开五年两会重要文件,回眸五年两会中心议题,一个个关键词、一项项政策措施、一组组亮眼数据……交织在一起,清晰勾画出五年间中国科学发展之路。
    “2008年提出防过热、防通胀,2009年要保增长,2010年着重处理好增速、结构和物价三者关系,2011年把稳物价作为调控首要任务,2012年强调稳中求进,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谈到五年政府工作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轨迹,长期从事经济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颇有心得:“就拿‘保增长’到‘稳增长’的变化来说,一字之差,体现了经济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的转变,背后是对经济增速、物价、经济结构的统筹考虑。”
    “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特大地震、物价上涨……这是极不平凡的几年,中国经受了历史罕见的挑战和考验。”全国人大代表吕新萍说,“新矛盾集中涌现,新问题亟待解决。最近5年的两会,是探求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窗口。”
    2008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24.66万亿元增至47.16万亿元,几乎翻了一番;财政收入从5.13万亿元增至10.37万亿元,翻了一番;进出口总额从2.17万亿美元增至3.64万亿美元,增长近七成……
    翻开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数据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发展态势:自2010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实现“V”形反转后,又积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
    “今年GDP增速的目标是7.5%,虽然只降了0.5个百分点,但这个指标能下来,很不容易,意味深长,中国经济将从速度型转向质量型。”刘树成委员说,“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高度关注民生的窗口
    3月10日晚,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卓嘎激动得一夜没有睡好。
    之前的几个小时,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她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并坐在胡锦涛总书记身边。总书记关切地询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请她回去后转达对各族群众的问候,祝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上学、看病、就业,房价、菜价、油价,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环境保护……从普通百姓到代表委员,从平常日子到两会期间,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对民生的关切无处不在,也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2008年,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那一年的两会提出,要通过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此后,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始加大,保障范围也从低收入困难群众向中等收入群众、进城务工人员延伸。
    三年后的2011年,全国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2年将新开工建设700万套保障房。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5年间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
    “保障房建设历程,是民生内涵不断延伸的集中体现,群众看到了政府不断改善民生的决心和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全国人大代表马元祝说。
    重温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目标、一项项举措,反映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的日渐深化:
    ——2008年:适应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提出要将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2009年:针对房价日益攀升的新情况,提出利用三年时间解决1000万户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2010年:中国农民工数量增至1.6亿,为解决好这一群体就业和生活问题,提出要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
    ——2011年:为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向深入,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经济越是发展,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的民生观念也必须与时代同行。”全国政协委员王林旭说,透过5次全国两会,看到是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一种与时俱进的民生情怀。
    汇聚民智民意的窗口
    3月8日一早,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就在中国政府网上看到了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这让他激动不已。
    时间回溯到2011年3月7日上午,铁道大厦三楼多功能厅。温家宝总理参加政协经济、农业界政协委员联组讨论,刘永好在发言中提出:现在是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振兴现代农牧业。
    之后,农业部等8部委结合这一建议做了周密调研论证,并最终出台了意见。
    “我这20年的委员没白当。”看到自己的建议发挥了作用,刘永好多了几分自豪。
    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多年来,他与其他一些代表、委员坚持提交“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的4%”等多个议案、提案。如今,这一建议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体现。
    “我们国家太大,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办成的。只要向着人民意愿的方向前进,国家就大有希望。”纪宝成代表说。
    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并能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让许多代表心中充满“成就感”。同时,这份“成就感”,进一步激励着代表委员,为国为民探寻更多真知灼见。
    民众有所呼,政府有回应。2008年到2011年4年间,代表委员们共提交2000多件议案、20000多件提案。仅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就收到代表建议8043件,创历史新高;从办理结果看,代表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77.2%,多数代表对此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直言、真言、建言。3月11日下午的人民大会堂发言席上,全国政协委员何清华讲出了这样一席话——
    “我们没有足够的能源、资源来支撑大房、大车、大办公楼、大活动、大吃大喝……那种竭泽而渔、不顾子孙后代的奢侈生活方式,在中国是断断行不通的!”
    话音未落,掌声四起。直陈弊病之后,更有“治病药方”——国家必须通过预算管控治理“三公”消费;文件的规定要更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做好国情宣传教育,引导好舆论和风气;加大财税政策调控力度,引导社会富余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这一幕,是代表委员为民意而呼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生动写照。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前副校长李君如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始终使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保持旺盛生命力。”
    民主法治进步的窗口
    今年的两会上,“一增一减”引人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进城市,这意味着农民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表明,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包括农民在内的基层一线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一增一减,意味深长。美联社的报道认为,中国正在增加不断减少的农村人口在国家立法机构中的代表人数,这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人权事业迈出的一大步。
    时光回溯到5年前的2008年3月,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3名农民工,承载着1.5亿农民工的期望,从车间、工地走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殿堂。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一次迎来农民工代表。
    两年后,顺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而之前,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比1到4比1。
    “修改选举法这部关乎中国人大制度的核心法律,实现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无疑能进一步凸现人大代表的广泛代表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大元说。
    2011年,在现行选举法的指导下,全国进行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9亿多选民选举产生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选举结果表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及妇女代表的比例较上届都有所提高。人们有理由期待,2013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会有更多基层代表的身影。
    就在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再次修改被称为“小宪法”的刑诉法草案,并将草案全文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决定将凝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法律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也是在这一年的三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
    展现开放自信的窗口
    作为两会亲历者,又是一位新闻人,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用四个字概括对这五次两会的感受——开放、开明。
    他说:“记者人数在增加、提问越来越尖锐,前来听取代表委员意见的部长越来越多,新闻发布会越来越密集。”
    他的感受可以具体到本届两会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人大新闻中心网站上链接各代表团主页,第一次公布政协委员基本情况,第一次免费向媒体提供公共广播电视信号和图片服务……
    而这些发生在2008年的第一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已不再新奇。
    五年间,两会所有记者会实现了电视直播,向境外记者开放的大会场次大大增加……
    五年间,不仅全国两会的许多开放新举措,被国内外参与者看在眼里,各地方两会近年来也有不少创新之举:上海两会在两天内接受了2700份直接来自基层群众的“百姓议案”,江西省开始向社会公布省人大代表联系方式、郑州首次允许市民旁听……
    如果把视角放大,便不难找到五年间中国两会越来越透明的“背景墙”。
    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体现的是公众的知情权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
    “最大的变化是,外国记者采访两会更加便捷、快速和开放。”从2003年起就参加两会的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的记者吴牧一说。
    近几年,报名采访中国两会的3000多名记者中,境外记者都要占到三分之一。
    四年前,俄罗斯《专家周刊》把驻香港的办公室迁到了北京。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深入到内地,才可能更准确、更真实地报道中国”。
    细心的人会发现,从2008年两会起,人民大会堂一楼北厅多了一张小小的发言台。这张发言台是两会新闻中心专门为方便记者“捕捉”列席会议的国务院各部委“一把手”而进行的创新之举。
    更多的政府官员逐渐意识到,遮遮掩掩的态度往往会使流言蜚语大行其道,公开、透明是赢得民心、赢得公信力的最优选择。
    一年一次的两会,不仅是中国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全世界也在近距离观察这个国家前进的脉动。
    当一些人还在背诵NP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CPPCC(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英文全称时,英语词汇库中已经多了一个叫“Lianghui”的新成员。近几年,它在西方报刊上“露脸”的次数,也逐年递增。
    2008年两会期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中国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的社论中说,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是一个有用的“视窗”,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决策者的思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现实的政治制度,是与时俱进、具有发展活力的政治制度,有益于中国稳定和发展。”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说。(新华社记者:霍小光、张宗堂、崔清新、张晓松、周劼人、周英峰、邹伟、刘铮、余晓洁)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 宋君毅
【E-mail推荐从五次全国两会看中国发展进步
您当前的位置
两会特稿:独特的窗口 别样的风景
从五次全国两会看中国发展进步
2008年到2012年,每年三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一年一次的大会,在北京如期召开——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国两会集民智、绘蓝图,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探索,推动了中国科学发展不断开拓新局面。
推动科学发展的窗口
翻开五年两会重要文件,回眸五年两会中心议题,一个个关键词、一项项政策措施、一组组亮眼数据……交织在一起,清晰勾画出五年间中国科学发展之路。
“2008年提出防过热、防通胀,2009年要保增长,2010年着重处理好增速、结构和物价三者关系,2011年把稳物价作为调控首要任务,2012年强调稳中求进,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谈到五年政府工作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轨迹,长期从事经济研究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颇有心得:“就拿‘保增长’到‘稳增长’的变化来说,一字之差,体现了经济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的转变,背后是对经济增速、物价、经济结构的统筹考虑。”
“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特大地震、物价上涨……这是极不平凡的几年,中国经受了历史罕见的挑战和考验。”全国人大代表吕新萍说,“新矛盾集中涌现,新问题亟待解决。最近5年的两会,是探求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窗口。”
2008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24.66万亿元增至47.16万亿元,几乎翻了一番;财政收入从5.13万亿元增至10.37万亿元,翻了一番;进出口总额从2.17万亿美元增至3.64万亿美元,增长近七成……
翻开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数据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发展态势:自2010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实现“V”形反转后,又积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
“今年GDP增速的目标是7.5%,虽然只降了0.5个百分点,但这个指标能下来,很不容易,意味深长,中国经济将从速度型转向质量型。”刘树成委员说,“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高度关注民生的窗口
3月10日晚,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卓嘎激动得一夜没有睡好。
之前的几个小时,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她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并坐在胡锦涛总书记身边。总书记关切地询问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请她回去后转达对各族群众的问候,祝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上学、看病、就业,房价、菜价、油价,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环境保护……从普通百姓到代表委员,从平常日子到两会期间,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对民生的关切无处不在,也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2008年,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那一年的两会提出,要通过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此后,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始加大,保障范围也从低收入困难群众向中等收入群众、进城务工人员延伸。
三年后的2011年,全国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2年将新开工建设700万套保障房。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5年间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
“保障房建设历程,是民生内涵不断延伸的集中体现,群众看到了政府不断改善民生的决心和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全国人大代表马元祝说。
重温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目标、一项项举措,反映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的日渐深化:
——2008年:适应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提出要将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2009年:针对房价日益攀升的新情况,提出利用三年时间解决1000万户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2010年:中国农民工数量增至1.6亿,为解决好这一群体就业和生活问题,提出要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
——2011年:为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向深入,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经济越是发展,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的民生观念也必须与时代同行。”全国政协委员王林旭说,透过5次全国两会,看到是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一种与时俱进的民生情怀。
汇聚民智民意的窗口
3月8日一早,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就在中国政府网上看到了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这让他激动不已。
时间回溯到2011年3月7日上午,铁道大厦三楼多功能厅。温家宝总理参加政协经济、农业界政协委员联组讨论,刘永好在发言中提出:现在是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振兴现代农牧业。
之后,农业部等8部委结合这一建议做了周密调研论证,并最终出台了意见。
“我这20年的委员没白当。”看到自己的建议发挥了作用,刘永好多了几分自豪。
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多年来,他与其他一些代表、委员坚持提交“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的4%”等多个议案、提案。如今,这一建议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体现。
“我们国家太大,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办成的。只要向着人民意愿的方向前进,国家就大有希望。”纪宝成代表说。
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并能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让许多代表心中充满“成就感”。同时,这份“成就感”,进一步激励着代表委员,为国为民探寻更多真知灼见。
民众有所呼,政府有回应。2008年到2011年4年间,代表委员们共提交2000多件议案、20000多件提案。仅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就收到代表建议8043件,创历史新高;从办理结果看,代表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77.2%,多数代表对此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直言、真言、建言。3月11日下午的人民大会堂发言席上,全国政协委员何清华讲出了这样一席话——
“我们没有足够的能源、资源来支撑大房、大车、大办公楼、大活动、大吃大喝……那种竭泽而渔、不顾子孙后代的奢侈生活方式,在中国是断断行不通的!”
话音未落,掌声四起。直陈弊病之后,更有“治病药方”——国家必须通过预算管控治理“三公”消费;文件的规定要更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做好国情宣传教育,引导好舆论和风气;加大财税政策调控力度,引导社会富余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这一幕,是代表委员为民意而呼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生动写照。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前副校长李君如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始终使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保持旺盛生命力。”
民主法治进步的窗口
今年的两会上,“一增一减”引人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进城市,这意味着农民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表明,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包括农民在内的基层一线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一增一减,意味深长。美联社的报道认为,中国正在增加不断减少的农村人口在国家立法机构中的代表人数,这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人权事业迈出的一大步。
时光回溯到5年前的2008年3月,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3名农民工,承载着1.5亿农民工的期望,从车间、工地走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殿堂。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一次迎来农民工代表。
两年后,顺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而之前,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比1到4比1。
“修改选举法这部关乎中国人大制度的核心法律,实现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无疑能进一步凸现人大代表的广泛代表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大元说。
2011年,在现行选举法的指导下,全国进行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9亿多选民选举产生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选举结果表明,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及妇女代表的比例较上届都有所提高。人们有理由期待,2013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会有更多基层代表的身影。
就在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再次修改被称为“小宪法”的刑诉法草案,并将草案全文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决定将凝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法律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也是在这一年的三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
展现开放自信的窗口
作为两会亲历者,又是一位新闻人,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用四个字概括对这五次两会的感受——开放、开明。
他说:“记者人数在增加、提问越来越尖锐,前来听取代表委员意见的部长越来越多,新闻发布会越来越密集。”
他的感受可以具体到本届两会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人大新闻中心网站上链接各代表团主页,第一次公布政协委员基本情况,第一次免费向媒体提供公共广播电视信号和图片服务……
而这些发生在2008年的第一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已不再新奇。
五年间,两会所有记者会实现了电视直播,向境外记者开放的大会场次大大增加……
五年间,不仅全国两会的许多开放新举措,被国内外参与者看在眼里,各地方两会近年来也有不少创新之举:上海两会在两天内接受了2700份直接来自基层群众的“百姓议案”,江西省开始向社会公布省人大代表联系方式、郑州首次允许市民旁听……
如果把视角放大,便不难找到五年间中国两会越来越透明的“背景墙”。
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体现的是公众的知情权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
“最大的变化是,外国记者采访两会更加便捷、快速和开放。”从2003年起就参加两会的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的记者吴牧一说。
近几年,报名采访中国两会的3000多名记者中,境外记者都要占到三分之一。四年前,俄罗斯《专家周刊》把驻香港的办公室迁到了北京。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深入到内地,才可能更准确、更真实地报道中国”。
细心的人会发现,从2008年两会起,人民大会堂一楼北厅多了一张小小的发言台。这张发言台是两会新闻中心专门为方便记者“捕捉”列席会议的国务院各部委“一把手”而进行的创新之举。
更多的政府官员逐渐意识到,遮遮掩掩的态度往往会使流言蜚语大行其道,公开、透明是赢得民心、赢得公信力的最优选择。
一年一次的两会,不仅是中国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全世界也在近距离观察这个国家前进的脉动。
当一些人还在背诵NP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CPPCC(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英文全称时,英语词汇库中已经多了一个叫“Lianghui”的新成员。近几年,它在西方报刊上“露脸”的次数,也逐年递增。
2008年两会期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中国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的社论中说,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是一个有用的“视窗”,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决策者的思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现实的政治制度,是与时俱进、具有发展活力的政治制度,有益于中国稳定和发展。”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说。(记者:霍小光、张宗堂、崔清新、张晓松、周劼人、周英峰、邹伟、刘铮、余晓洁)
  《中国财经报》每周出版四期。每份月订价20.50元,年订价246元。
  《中国财经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185,邮发代号:1-153。
  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可破月、破季)。
  咨询电话:(010)812805
  联系人:中国财经报社发行部 冯志强
·《中国会计报》订阅信息·
  《中国会计报》每周出版一期(每周五出版),每期16个版。月订价15元,全年订价180元。可破月、破季订阅。
  《中国会计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1,邮发代号:1-358。即日起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
  咨询电话:(010)812805
  联系人:《中国会计报》社发行部 冯志强
·《中国政府采购报》订阅信息·
  《中国政府采购报》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6
  邮发代号:1—388
  发行热线 :010-812489
  新闻热线:010-807590
  广告热线:010-
  传真:010-
报社地址:北京丰台区广安路甲54号 邮编:100161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85 邮发代号:1-153 全年订价:246元 每周二、三、四、六出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两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