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100句的名言有什么

孔子最出名的名言是什么?
孔子最出名的名言是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他回答 (2)
我学到旳第一句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他旳都很有名。
孔子精通音乐,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素养。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 

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 

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 

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 

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 
三十而立;交三十两银子只能站着听课; 
四十不惑:交四十两银子者可发问,直到没有疑问; 
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银子者可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 
六十耳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听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 
七十随心所欲:上课要躺要睡或者不来上课随你。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很多经典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孔子的经典名言和故事有哪些?
孔子的经典名言和故事有哪些?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孔子精通音乐,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素养。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 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 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 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 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 三十而立;交三十两银子只能站着听课; 四十不惑:交四十两银子者可发问,直到没有疑问; 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银子者可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 六十耳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听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 七十随心所欲:上课要躺要睡或者不来上课随你。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品德篇
“温、良、恭、俭、让”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引申为:为人一定要懂得取长补短。
“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于:《论语.季氏》
解读: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引申为: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
“朝闻道,夕死可矣”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那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虚度一生。
引申为:教导人们要勇敢探索真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引申为:教人求学的学习和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只学习不会用心思考,就会茫然没有收获;只是苦想,而不用功学习,就会无根据地乱想而使精神不安。
引申为:教导人们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选自于:《论语.宪问》
解读: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感到可耻的是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实际做到的。
“言必行,行必果”
选自于:《论语.子路》
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
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选自于:《论语.颜渊》
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
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贱之分。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综上所述,可见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实不为过。 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综上所述,可见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实不为过。 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
  ■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
  ■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 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
  ■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
  ■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
  ■ 过,则匆惮改。——孔子
  ■ 不迁怒,不二过。——孔子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
  ■ 巧言乱德。——孔子
  ■ 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
  ■ 刚、毅、木、讷近仁。——孔子
  ■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 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
  ■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孔子
  ■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
  ■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
温故而知新
关于孔子的故事
1.孔子拜小孩子为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2.颜回输冠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 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3. 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6.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不错哦。 现在有的看了 希望你能喜欢。 新浪娱乐讯 1月25日消息,自1月22日上映以来,由胡玫执导,周润发、周迅主演的《孔子》上映仅三天,据不完全统计,票房已突破3800万。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各大中城市的主要场次均有出现爆满现象,上座率整体在八成以上。而这部拍摄历时三年、耗资1.5亿的史诗巨制在观众中也有颇佳口碑缘,并有院线经理预测,影片有望引发全家观影热潮。  三天力斩3800万票房  自周五首映日创下国产电影今年第一个“爆满”后,《孔子》在接下来的周六、周日上座率不断攀升。据目前尚未完全的统计数据,影片首周末票房至少在3800万元以上,重点场均上座率超过80%。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杭州等各大中城市的重点场次均出现爆满现象。  不同观众看见不同孔子  该片耗资1.5亿,历时3年制作完成,由周润发担纲主演,首度将2500年前中华圣人的传奇生涯搬上大银幕。不过,影片究竟将给观众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圣人”,国人在期待的同时,也不禁为胡玫导演和剧组捏一把汗。从影片上映三天来看,不少观众对影片的整体质量表示了正面评价,演员的表演也倍受称道:周润发演出大气,堪称演活了几千年前的圣人;周迅饰演南子一角也相当出彩,只是在这样一部男人戏当中篇幅略短;而陈建斌饰演的大反派季孙斯十分“耀眼”,令观众大感惊喜。“颜回殉道”、“子路就义”、“孔子回鲁”等经典场面更是成了杀伤力十足的“催泪弹”。有意思的是,笔者注意到,在影院放映过程中,偶尔会传来几个稚嫩的声音询问大银幕上正在发生的故事,看来,不少家长都把看《孔子》当成了一次让孩子观影知史的大好机会。  不过,不同的观众对于《孔子》有不同的感受,有观众表示,影片有为了票房向商业投降之嫌,片中出现的不少大场面,如挥师百万的齐鲁会战,武子台平叛以及孔子与南子间的惺惺情愫等是否与正史相符,在一定意义上还值得商榷。更有观众质疑:“《孔子》又不是《指环王》,拍得这么炫真有必要么?把渲染大场面的那么多戏份留出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岂不更好?”  有望引发全家观影热潮  另外,据片方在调查后得知,《孔子》的观影人次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南北差异。据某业内人士分析,这与“《孔子》的观影人群相当广泛”有关。并且家庭观众占了较大的比例。影院现场确实有不少人是全家一起来看《孔子》的。一位中学生母亲的话则比较有代表性,“这几年‘百家讲坛’和于丹这么火,又出了不少讲孔子的书,所以带孩子来看看,让他感受一下咱们国家的‘根’在哪里”。院线方对该片的票房后劲更是信心十足,某影院经理表示,院线已经做好了积极排映和热点宣传的准备:“目前来看,上座率和口碑都还不错,并且就题材来说,有望引发全家观影热潮。”。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蛮不错的
你去看看孔子吧 在多部电影为避开《阿凡达》挪到2月上映后,胡玫导演,周润发、周迅、陈建斌、任泉等领衔主演的电影《孔子》还是坚持将上映时间锁定在1月22日。昨日,该片在北京举行了媒体看片会。一如编剧陈汗在看片后接受采访时所言,《孔子》呈类《集结号》的结构,“前半段很‘戏剧’,冲突很多,后半程就比较‘散文’,有点闷。”  不能期待《孔子》“一直那么激烈”  电影《孔子》选择从51岁孔子为官开始讲述故事。“因为在那之前,孔子的人生也是比较散文化的,也会很闷。”陈汗对这样的开局解释说。所以影片一开场就是意气风发的孔子运用他的智慧,在鲁国和齐国的荚谷之盟时屡屡建功,“我们希望一开场展现的孔子是有能力做好这个官的,所以我们在历史真实有记载的很多资料上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让大家看到很激烈的前半段。”  正是因为前一个小时描绘的孔子太过有戏剧感,不论是运用兵法退兵,或者是以智慧罢免他人官职,都凸显了孔圣人在官场上的才能,让人看得大呼过瘾。然而,一个小时过后,随着孔子被削权,开始周游列国,整个电影风格急转直下。节奏变缓,故事性也变弱。“这就是孔子真正的人生,你不能期待他一直那么激烈。”陈汗说,孔子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来自于他的“人生冲突”。因此,后半程他周游列国,其实是他把教育普及到更多人,是更大成就的部分,但在电影表现上却无法展示更多戏剧性,“就像《集结号》,前面都是打仗,看得很澎湃。到了后半段,开始为牺牲者要荣誉,就变得很平淡。但在我而言,更喜欢那后面的平淡。”  剪掉武戏因为“《孔子》是文艺大片”  之前的预告片中,孔圣人以手杖轻松化解蛮夷刺来的剑,被形容为孔圣人也会功夫了。但在正式片中,这一段孔子的“武戏”却不翼而飞。“的确是剪掉了,”陈汗说,“其实我们改了很多版,你们看到的我都不知道是第几版了。”  陈汗说,一开始他们就把《孔子》定义为“重大史诗题材”。操作这类电影的剧本,必须遵照历史,但同时也要照顾可看性。“其实《左传》那些史书里,都有记载在荚谷之盟中,的确发生了刺杀鲁公的事件。的确打起来了,只是孔子有没有参与动手不得而知。所以我们写了这场戏,也拍了。但最后还是剪了。一是怕被别人说我们恶搞圣人,虽然这的确存在。再者,如果前面孔子打得太激烈,跟他后半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反差更大,整个电影风格会更不统一。”  陈汗笑言,他如今已做好挨骂的准备。即使剧本到电影已经过很多专家的品评,也反复进行过修改。“你们最关注的孔子见南子那场戏,改了很多次。因为包括司马迁在写这件事时,也是暧昧带过。所以我们必须靠拢‘暧昧’。但分寸怎么把握,怎么让他们的关系看起来像现在电影里那么‘高’,有点相见恨晚、知己的感觉,而非一般设想中的‘色诱’,我们花了很大的心思。”  上一次编剧《赤壁》,陈汗许多大胆的台词,诸如匹女有责等,都受到质疑。但这一次,每一句台词,每个桥段,他都很谨慎,“《赤壁》是商业大片,可以更天马行空,但《孔子》是文艺大片,必须写实。”
给你9个:温故而知新.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言必行,行必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于孔子的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