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普中的催供催丹香是什么意思思

如何看香_紫薇阴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62贴子:
如何看香收藏
香的燃烧程度确实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共有20种) 下面我详细得和你说明一下(以传统得三支香为例): 1、靠右得香头高于左手边和中间得香头,且左手和中间位置得香头持平,这个称为:天地香 2、靠左得香头高于右手边和中间得香头,且右手和中间持平,这个称为:消灾香 3、左右都低于中间,但左右持平,这个称为小天真香(意为有佛祖降临) 4、中间香最高、右手次之、左手最低得,称为增财香 5、从左到右呈阶梯型增高得为功德香(有神灵保佑) 6、左手低,中间和右手高(而且高出左手1半),称为催丹香(意:身体健康、愚人增智) 7、左手比中间和右手低(低一个香头),但是低得有限,称为催供香(三天内会有祖宗来,须准备供品) 8、左手和中间持平,高于右手(高出4分之一),称为:增福香(十日内有吉祥如意祝福降临) 9、从左到右,呈阶梯型降低得,称为:极乐香(有喜庆之事即将来临) 10、左手最高,右手低于左手(低于左手3分之一),中间最低,称为恶事香(俗称得恶香) 11、左手高于中和右(高一个香头),中右持平,称为成林香(做任何事情都有守护神在你左右护卫着你) 12、左右持平,高于中间3分之一,称为献瑞香(意:三日内有吉祥之兆) 13、左比右高半个香头,但左右又都低于中间,称为禄香(意:官禄将会出现忽高忽低得情况) 14、左手低于中间1个香头、右手低于中间1半得,称为贼盗香(意:近日将有小偷或强盗入门) 15、左右持平,中间低1个香头,称为大莲花香(意:七天内有喜事和财运) 16、左、中、右无论如何燃烧始终保持香头平行得,平安香 17、左中持平,低于右手1个香头,称为:寿香 18、左中持平,低于右手4分之一,称为:长生香 19、左右高于中间1个香头为小莲花香(3天内有吉事) 20、左右持平,低于中间3分之一,称大天真(神仙降临) 平安香:平安无事。 禄 香:左搭右减,右搭左减。 小天真:佛祖临坛,急焚香火。 大天真:佛祖临坛,急焚香火。 小莲花:三日之内必有人来,吉事相望。 大莲花:七日之内来财喜。 献瑞香:三日之内有吉祥之兆 口舌香:七日之内有凶人来争是非 寿 香:左搭右增,右搭左减 长生香:三日之内有人相邀请 天地香:天地采香,急焚香火 催供香:三日之内有祖师降临,急献供上香 孝服香:七日之内主家中穿孝服 增福香:十日之内有吉祥如意之事 催命香:月中有命终之人,或半年内伤小口 催丹香:道家生丹,身轻体壮,庶人长智,发福生财 功德香:功行全备,神灵默佑 极乐香:修仙自有金丹成,庶人终有喜庆成 增财香:十日之内有进财之兆 贼盗香:早有土寇,晚有盗贼 疾病香:七日之内有人患疾病 恶事香:七日之内有人来撩事斗非 成林香:行功立德,自有护法,创作喜事,自有天相 消灾香:灾消难满,百福并生
1楼 19:18&|
原来这样啊
2楼 11:51&|
呵呵,谢谢分享!
3楼 12:08&|
受教了!(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烟雨红尘,茫茫人海,人与人之间,因缘际会,相牵相知)
4楼 12:47&|来自
这是香头看香的方法
5楼 16:16&|
出现恶事香等不吉利的香谱,采用五行通关、阴阳相济之法化解转运。 1、请阴阳五行护身符随身携带或放卧室床头,催动自身阴阳五行气场周而不散、行而不乱,护佑元神,平安吉祥。 2、请五行八卦福镇宅催旺。五行八卦福分别用于卧室、客厅等主要房间镇宅,催动五行流通生旺气、调节阴阳和谐保安宁。 五行八卦通天地、阴阳交泰安凡尘,做好这两点即可有效化解。正品开光阴阳五行护身符、五行八卦福得到在线财神的加持护佑,可联系在线财神网奉请,或直接联系在线财神网淘宝店。现在有假冒仿制品,勿请错了。另外还有五行八卦字福、五行八卦门符福等浑水摸鱼、似是而非的名称,这些都不是五行八卦福。参 阅《真假五行八卦福,使用假冒五行八卦福的五大危害性》。
6楼 20:26&|
7楼 22:24&|
受教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8楼 00:25&|来自
贴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人類使用天然香料的歷史極其久遠,在古代四大文明的發源地,最早使用香料的時間,其有據可考的的歷史都可以溯及年之前。中國的香料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神農時代,早有採集植物作為醫藥用品來驅疫避穢。當時人類對植物中揮發出的香氣已很重視,聞到百花盛開的芳香時,同時感受到美感和香氣快感;將花、果實、樹脂等芳香物質奉獻給神,芬芳四溢而達到完美的宗教境界。因此,上古時代就把這些有香物質作為敬神明、祭祀、清淨身心和喪葬之用,後來逐漸用於飲食、裝飾和美容上。在夏商周三代,對香粉胭脂就有記載,張華博載「紂燒鉛錫作粉」
,中華古今注也提及「胭脂起於紂」,久雲,「自三代以鉛為粉,秦穆公女美玉有容,德感仙人,肖史為燒水銀作粉與塗,亦名飛雲丹,傳以笛曲終而上升」,可見脂粉一類產品早在三代已使用。春秋以後,宮粉胭脂在民間婦女中也開始使用。阿房宮賦中描寫宮女們消耗化妝品用量之巨,令人歎為觀止。「齊民記要」記有胭脂,麵粉,蘭膏與磨膏的配製方法。
埃及人在西元前 1350
年沐浴時,用香油或香膏,認為有益於肌膚,當時用的可能是百里香、牛至、沒藥、乳香等,而以芝麻油、杏仁油、橄欖油為介質。麝香用得也很早,約在公元前
年。西元七世紀埃及文化流傳到希臘、羅馬後,香料成為貴重物品即貴族階級的嗜好品,為了從世界各地尋求香蕉及辛香料,推動了遠洋航海,促進了新大陸的發現,對人類交通史大有貢獻。聖經&舊約&埃及記第30
章記載:「請你取用香料,即蘇合香、沒藥、楓子香、純乳香,各種香料必須重量相同, 然後按照製造香料的技術製造熏香...... 」。
文中提到的香料都是由樹脂等天然物質製成的, 其中有些香料至今還在使用。
在同一章中還有關於製造香油的記載,所用原料是液體沒藥、肉桂、桂枝和橄欖油。
隨著香料需求量的增加,草根樹皮不便處理和運輸,花類也無法四季供應。因此到中世紀時,阿拉伯人開始經營香料業,並用蒸餾法從花中提油,較著名的是玫瑰油和玫瑰水。中世紀後,亞歐有貿易往來,香料是重要物品之一。西元1370
年最古老的香水即「匈牙利水」問世,這也是用乙醇提取芳香物質的最早嘗試。開始時,可能只是從迷迭香一個品種蒸餾所制得,其後則含有薰衣草和甘牛至等。這時的調香比以前原始的用純粹的天然香料植物來調香前進了一大步,已有辛香、花香、果香、木香等,精油和其他香料植物精油、香膏等供調香者使用,香氣或香韻也漸趨複雜。西元1670年馬里謝爾都蒙創造成含香的粉,叫「La
Poudre a la
Marechale」聞名有兩個世紀之久。這也視為一種新的香精配方的典範。十七世紀中發現了不但使用了天然植物精油於調香,而且還應用了天然動物香料,西元1708
年倫敦調香師查理斯李利製成了一種含香的鼻煙,它含有「龍涎」、「橙
花」、「麝香」、「靈貓香」和「紫羅蘭」綜合性的香氣。西元1708年著名的古龍水(Eau de cologne
亦稱科隆水)問世了,它原來的目的是要具有清毒殺菌性,但由於它帶有令人感興趣的而又協調的柑桔香氣和藥草香就很快地、普遍地被人們用作為漱用水,這種香型流行極廣,藥草香普及世界各地,至今仍然風行不衰。
從現有的史料可知,中國對香料植物的利用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香文化滲透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從香文化的歷史、香料的生產、炮製與配伍、香品的開發、香器(制香用的器物)與香具(用香時的工具)的製作與使用、香與宗教與各類文化藝術作品等等。由於地域所限,中土氣候溫涼,不太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所以春秋時期所使用的香木香草種類還不多,主要有蘭(澤蘭,並非春蘭)、蕙(蕙蘭)、椒(椒樹)、桂(桂樹)、蕭(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時對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豐富,不僅已有焚燒(艾蒿),佩帶(蘭)、還有煮湯(蘭、蕙),熬膏(蘭膏),並以香料(郁金)入酒。《詩經》、《尚書》、《左傳》、《周記》、《山海經》等都有很多這方面的記述。如《周禮》所記:「剪氏掌除箜物,以攻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蟲之事」。
那時的人們不僅對這些香木香草取之用之,而且歌之詠之,托之寓之。如屈原《離騷》中就有很多精彩的詠歎:「扈江離與辟燕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椒專佞以慢稻兮,木殺又欲充夫佩幃」。
到秦漢時期,隨著國家的統一,疆域的擴大,南方濕熱地區出產的香料逐漸進入中土。隨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活躍,東南亞、南亞及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中國。蘇合香、雞舌香、沉香、木香等在漢代都已成為王公貴族的爐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漢代的盛行以及佛教傳入中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一時期香文化的發展。
西漢初期,在漢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貴族階層廣泛流行起來,而且有了專門用於熏香的熏爐,長沙馬王堆漢墓就有陶制的熏爐和香茅出土。熏香在南方兩廣地區尤為盛行。漢代的熏爐甚至還傳入了東南亞,在印尼蘇門答臘就曾發現刻有西漢「初元四年」字樣的陶爐。
香文化在漢代的快速發展,漢武帝有很大貢獻。他在位期間大規模開邊,遣使通西域,使戰國時期初步形成的絲綢之路真正暢通起來,在促進東西方交流的同時也便利了西域香料的傳入。兩漢時期,隨著香料品種的增多,人們不僅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香品,而且已開始研究各種香料的作用和特點,並利用多種香料的配伍調合製造出特有的香氣。可以說,已經出現了「香方」的概念。「香」的含義也隨之發生了衍變,不再像過去那樣僅指「單一香料」,而主要是指「由多種香料依香方調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合香」。從單品香料演進到多種香料的複合使用,魏晉南北朝時,薰香在上層社會更為普遍。同時,道教、佛教興盛,兩家都提倡用香。這一時期雖戰亂不斷,但香卻仍然獲得了較大發展,合香配方的種類大為增長,並且出現了一批專門用於治病的藥香。這也是香品的一個重要發展。
隋唐之前,隨然中國的上層社會對香已推崇備至,但由於大多數香料,特別是高級香料並不產於內地,且多為邊疆、鄰國的供品,所以可用的香料總量很少,即使對上層社會來說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級別稍低的官吏也難以享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香文化的發展。
隨著唐王朝成為一個空前富強的大帝國,其對外貿易及國內貿易都空前繁榮起來。西域的大批香料通過橫跨亞洲腹地的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運抵中國。雖然安史之亂後,北方的「陸上絲綢之路」被阻塞,但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唐中期以後,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盛起來,從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經兩廣、福建進入北方。香料貿易的繁榮,使唐朝還出現了許多專門經營香材香料的商家。社會的富庶和香料總量的增長,為香文化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唐代,大批文人、藥師、醫師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參與,使人們對香的研究和利用進入了一個精細化、系統化的階段。對各種香料的產地、性能、炮製、作用、配伍等都有了專門的研究,製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層出不窮。如《唐開元宮中香》所述:「……沉香:二兩,細銼,以絹袋盛,懸於銚子上,當中,勿令著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檀香:二兩,清茶浸一宿,炒令無檀香氣……」。
在這個時期,對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備細緻的分類。會客用的香,臥室用的香,辦公用的香,修煉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煉法門又有不同的香……可以說在唐代已經是專香專用了。唐代的許多皇帝,如高宗、玄宗、武后等都對香料十分鍾愛,而且依仗國力之雄厚,在用香的品級和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代的帝王。香檀木雖貴以斤兩相論,唐皇宮內仍取之為香床、香幾等大件物品;皇帝經行之處,甚至「以龍腦、郁金鋪地」,還常用沉香、檀香、龍腦、麝香等配入塗料塗刷皇宮內的樓閣殿柱。
佛教在唐代的興盛也對香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佛家的教理經書對香大加推崇,幾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動中都要用香。不僅敬佛供佛時要上香,而且在高僧登臺說法之前也要焚香;在當時廣為流行的浴佛法會上,要以上等香湯浴佛;在佛殿、法壇等場所還常要潑灑香水。如經典上記載《維摩詰經》中所說的「香積國土」,不但以香構成衣、食、住、行一切,也以香來說法。在《華嚴經》中也說,華藏世界被重重無數的香水海所圍繞。密教的種種修法中,更是經常看到供香的記載,而依供養佛部、蓮花部、金剛部,乃至天龍八部等一切護世聖眾,則用種種不同的香來供養,與其相應,其中也記載著有關香的修持法門。最著名的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以聞沉水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入本心。
當時「香」代表清淨之義,能清淨一切染垢污穢,及燥熱煩惱;而以香供佛,則代表滅除一切生死煩惱,得到清淨自在。香,代表「信」,代表「信仰」,同時代表「戒定」。香除了作為供佛之外,供養種種經典也應當以種種妙香莊嚴。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五中,也記載行者以善根回向,供養諸佛,以無量香蓋、無量香幢、無量香幡、無量香宮殿、無量香網、無量香像、無量香光、無量香焰、無量香雲、無量香座、無量香輪、無量香住處、無量香佛世界、無量香須彌山王、無量香海、無量香河、無量香樹、無量香衣、無量香蓮花,以如是等無量無數眾香莊嚴,以為供養。供香講究一定的方法與儀軌,供香的方法及內容,各經論所記載有多種,結合各經典儀軌中的供香方法,在供香之前,首先要洗手、漱口,端正衣冠,身心寂靜安定,清淨身心。在所奉養的佛菩薩、本尊聖像之前,恭敬合掌,眼中觀察佛教光明聖像,思惟佛陀及一切聖眾的功德巍巍,一心誠敬供養,就如同佛菩薩現在眼前一般。由於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參加佛事活動甚為頻繁,由此可知其用香量之大就更是可想而知了。而在唐代的香具中,出現了大量的金器,銀器,玉器,在外觀也更加華美。
對宋代以後,香已成為生活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都進入了一個高峰時期,香文化也從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普通百姓,遍及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出現了《洪氏香譜》等一批關於香的專著,步入了中國香文化的鼎盛時期。
宋代的航海技術高度發達,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比唐代更為繁榮。巨大的商船把南亞和歐洲的乳香、龍腦、沉香、蘇合香等多種香料運抵泉州等東南沿海港口,再轉往內地,同時將麝香等中國盛產的香料運往南亞和歐洲。(沿“海上絲綢之路”運往中國的物品中,香料佔有很大的比重,也常被稱為“香料之路”。)宋朝政府還在泉州設立了市舶司(類似於現在的海關),專門負責管理進出口貿易。當時市舶司對香料貿易徵收的稅收甚至成為國家的一大筆財政收入,足見當時香料的用量之大與香料貿易的繁盛。宋朝政府甚至還規定乳香等香料由政府專賣,民間不得私自交易。
宋代之後,不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個部分。在居室廳堂裡有熏香,在各式宴會慶典場和上,也要焚香助興,而且還有專人負責焚香的事務;不僅有熏燒的香,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掛佩,在製作點心、茶湯、墨錠等物品時也會調入香料;集市上有專門供香的店鋪,人們不僅可以買香,還可以請人上門作香;富貴之家的婦人出行時,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則多設香齋,不僅用香品香,還親手制香,並呼朋喚友,一同鑒賞品評……。這一時期,合香的配方種類不斷增加,製作工藝更加精良,而且在香品造型上也更加豐富多彩,出現了香印(也稱“香篆”,用模具把香粉壓成特殊的圖案或文字,在很多地方香印還被用作計時的工具;宋代之前就已出現)、香餅、香丸等繁多的樣式,既利於香的使用,又增添了很多情趣。
宋代之後,
與「焚」香不同的「隔火熏香」的方法開始流行起來:不直接點燃香品,而是先點燃一塊木炭,把它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木炭上隔上一層傳熱的薄片(如雲母片),最後再在薄片上面放上香品,如此慢慢的「熏烤」,既可以消除煙氣又能使香味的散發更加舒緩。
在這一時期,香在醫藥方面的應用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以及蘇軾與沈括合著的《蘇沈內翰良方》等書中都有許多專門的記載。在香具方面,宋代最值得關注的自然是瓷器。宋代燒瓷技術高超,瓷窯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爐)的產量甚大。在造型上或是模仿已有的銅器,或是另有創新。由於瓷爐比銅爐價格底,所以很適宜民間使用。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窯都製作過大量的香爐。瓷爐雖然不能象銅爐那樣精雕細琢,但宋代瓷爐卻自成樸實簡潔的風格,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明朝時,線香開始廣泛使用,並且形成了成熟的製作技術。關於香的典籍種類更多,尤其是周嘉胄所撰的《香乘》內容十分豐富。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很多關於香的記載,例如:香附子,「煎湯浴風疹,可治風寒風濕」;「乳香、安息香、樟木並燒煙薰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蘇合香、安息香、樟腦、皂莢等並燒之可辟瘟疫」。
《本草綱目》不僅論述了香的使用,而且記載了許多制香方法,如書中所記:使用白芷、甘松、獨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黃、黃芩、柏木等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劑,可以做香「成條如線」,這一制香方法的記載還是現存最早的關於線香的文字記錄。在元明清時期,開始流行香爐、香盒、香瓶、燭臺等搭配在一起的組合香具。
到明朝宣德年間,宣宗皇帝曾親自督辦,差遣技藝高超的工匠,利用真臘(今柬埔寨)進貢的幾萬斤黃銅,另加入國庫的大量金銀珠寶一併精工冶煉,製造了一批蓋世絕倫的銅制香爐,這就是成為後世傳奇的「宣德爐」。晚清以來,連綿不斷的戰爭和政局的長期不安,以及西方社會思潮的傳入,使中國的傳統社會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中國香文化也進入了一個較為艱難的發展時期。隨著文人階層在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上的嬗變,自魏晉以來長期支持推動著中國香文化發展的文人階層的力量越來越衰弱。在這種情勢下,早已融入了書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漸行漸遠,失去了安神養生、美化生活、陶冶性靈的內涵,而主要是作為祭祀儀式被保留在廟宇祭祀之中。
古代的香,所用都是天然香料,而現當代以來,化學香精已成為制香的主要原料。
由於化學工業的發展,在19世紀後半期,歐洲就已出現了人工合成香料(即化學香精)。這些化學香精不僅能大致地模擬出絕大多數香料的味道,而且原料(如石油、煤焦油等)易得,成本價格極其低廉,並能輕易的產生非常濃郁的香味。所以它很快就取代了天然香料,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中的主要添香劑。
較之天然香料,採用化學香精製作的香品價格低廉,自然是廠家願制,商家願賣,香客願買。以至於現在我們在市場上能見到的絕大多數香品都是這類化學香精香。名為檀香、沉香,其實只是使用了有「檀香味」或「沉香味」的化學香精。化學香精與天然香料相比,雖然香味相似,甚至香氣更濃,但就香味品質及安神養生、啟迪性靈的功能而言,兩者卻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天然香料被列為上品藥材,而作為化學產品的合成香料雖初聞也芳香四溢,但多用卻有害於健康。而且,即使單就氣味而言,化學香精也只是接近而遠遠不能與天然香料相媲美。
化學香精類香品之所以能暢行開來,也是由於大多數香客只是把燒香作為祭祀的儀式。既然不聞香,不品香,只是燒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視香的用料、配方與品質,而只關注香品外形的美觀或香味的濃豔了。
化學香精和化學加工技術的廣泛使用也在實質上改變了現當代的制香工藝。雖有一些傳統的方法和技術仍然得到了採用,但那只是一些週邊的,形式上的保留,而香料的選擇、炮製、配伍、火候等最核心的內容都被丟棄了。其後果之一就是制香工藝的中斷與香譜配方的散失,以至現在真正精通傳統制香技術的人少之又少。
雖然化學香精類的香品已是現在的主力軍,但仍然可以見到以天然香料製作的香品,這也為那些喜歡品香的人們留下了一方空間。
現在的天然香主要有兩類:
使用單一香料的(或是基本保持香料的原態,如塊狀、條狀或粉末狀;或是製成線香、盤香等形狀)。其品質雖優於化學香,但直接使用單一香料,其味道與養生之功能都得不到最好的發揮,而且許多香料,如檀香,其實並不適於單獨使用,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講到「檀香單焚,裸燒易氣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這種單一香品只是漢代之前原始的用香方法。漢唐之後主要使用的是「合香」(調和多種香料而成)。
調和多種香料製成,形狀上多為線香、盤香等。而傳統合香的製造,不僅要有天然香料作原料,更要有合理的配方,嚴格的炮製方法和製作工藝。
若照嚴格的定義來說,香料是能被嗅覺嗅出香氣,或被味覺嘗出香味的物質。其種類繁多,從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式。針對一種天然香料,通過化學技術來分析、確定出其芳香成分的化學結構,再用相應的化學方法生產出具有相同結構的化合物,即為人工合成香料。合成香料多借用所模擬的天然香料的名稱來命名,如「麝香酮」。人工合成香料可以大致理解為化學合成香料。西元
1868年,化學家帕金在英國利用煤焦油製造出了第一種人工合成香料「香豆素」(即香豆內脂)。迄今為止,對於絕大多數的天然香料,都造出了相應的合成香料。而且還有一些合成香料尚未在自然界中發現對應的物種,可稱得上是真正的「人造香料」。
合成香料的生產,其目的是獲得特定分子結構的化合物,所以其原料不必取自天然動植物,而是多為煤化工產品或石油化工產品等。由於原料容易獲得,所以合成香料的產量和生產速度都不受氣候、地域等自然因素的限制,而且成本也大為降低,從而極大的拓展了香料的應用範圍,使人們日常生活中能享受到的芳香物品顯著增加,而且許多沒有明顯的香味的材料和物品裡其實也都添加了合成香料。合成香料工業已成為現代精細化工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就天然香料的價值而言,芳香的感覺反在其次,真正可貴的是它具有影響人體身心系統的潛力。通過恰當的配伍,就可成為對身心的滋養和調整,可有安神、益智、養生的功效。所以,從《神農本草》到《本草綱目》,絕大多數的香料都被收為了中藥材,「熏煙」療法也廣為醫家所採納。而在這些方面,合成香料就更是望塵莫及了。
合成香料不能產生與天然香料同等的功效,因為天然香料是一種複雜的混合物,往往包含多種化合物,香氣的成份極其複雜,有人甚至將之比喻為一個混沌系統,以現在的化學和生物技術水準,很難對其香氣成份達到完全準確的分析和把握。即使對於茉莉花香和玫瑰花香,直到現在,每年還都有新的成份被識別出來。原料的來源劃分:
是指以動植物的芳香部位為原料,經過簡單加工製成的原態香材,其形態大多保留了植物固有的一些外觀特徵,如香木塊、香木片等;或者是利用物理方法(水蒸氣蒸餾、浸提、壓榨等)從天然原料中分離出來的芳香物質,其形態常為精油、浸膏、淨油、香膏、酊劑等,如玫瑰油、茉莉浸膏、香莢蘭酊、白蘭香脂、吐魯香樹脂、水仙淨油等。
自然界中現已發現的香料植物有3600餘種,得到有效利用的約400餘種。植物的根、幹、莖、枝、皮、葉、花、果實或樹脂等皆可成香,例如,茉莉、熏衣草取自植物的花;豆蔻、小茴香、雞舌香取自果實部;甘松、木香取自根部,檀香、降真香取自木材;龍腦、乳香取自樹脂。
動物香料多為動物體內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約有十幾種,常用的有麝香、靈貓香、海狸香和龍涎香4種。天然香料的功效,不僅涉及到香氣自身的結構,而且與人嗅覺的機制密切相關,涉及到嗅覺與心理以及心理系統與生理系統等一系列心理學與神經科學領域的問題。
不過,也應該看到,天然香料雖來源於大自然,但人類仍然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瞭解它,改善它,利用它。
合成香料是以煤化工產品、石油化工產品等為原料,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制取的有香味的化合物。目前世界上合成香料已達5000多種,常用的產品有400多種。
合按成香料分類方法主要有兩種:
例如可分為酮類香料,醇類香料,酯、內酯類香料,醛類香料、烴類香料、醚類香料、氰類香料以及其它香料;另一種是按碳原子骨架分類,可分為萜烯類、芳香類、脂肪族類、含氮、含硫、雜環和稠環類以及合成麝香類。合成香料工業已成為現代精細化工的重要組成部分。
使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將含有多種化合物的天然香料中的某一種化合物單獨分離出來,此種化合物即為單離香料,又稱為「等同天然的香料」。但是,絕大多數的單離香料都不必使用天然香料而僅以化學方法就可以合成出來,因此,除來源不同外,單離香料與合成香料並無本質區別。例如,在天然薄荷油中含有大量的薄荷醇,用重結晶的方法得到的薄荷醇就是一種單離香料,俗稱薄荷腦。
按形態劃分
香料為液態或固態,只是外觀形態的差異,並不能標誌其中的芳香物質是天然還是合成。天然香料與合成香料都可以製成液態香料,也都可以製成固態香料。
大多數液態香料也習稱香「精」,但與糖「精」、味「精」不同,此香「精」”僅是「精華」之意,並非都是化學合成香料;而「精油」則大多專指由天然香料製作而成的液態香料。
液態香料又可分為水溶性香料、油溶性香料和乳化香料三種。
1.水溶性香料
將芳香物質溶解在水溶性溶劑(乙醇、甘油等)中即得到。主要用於軟飲料、冰制食品和酒類。
2.油溶性香料
將芳香物質溶解在油溶性溶劑中即得到。其採用的油溶性溶劑可以是花生油、菜子油、芝麻油、橄欖油、茶油等天然油脂,多用於食品中,也可以是苯甲醇、三乙酸甘油酯等有機溶劑,多用於化妝品中。
3.乳化香料
用特定的乳化劑、穩定劑、增稠劑(如大豆磷脂。果膠、澱粉等)使芳香物質在水中分散成微粒,多用於軟飲料中。
多為粉末狀、片狀或塊狀,常用於製作糕點食品、湯料沖劑、香粉、香包等。
依據用途劃分:
食用香料(食用香精)
又可細分為多個類別,分別用於糕點糖果、香煙、酒類、藥品、調味品等;
日用香料(日用香精)
分別用於洗滌劑、皂類、牙膏、衛生製品、化妝品、香水、薰香等;其他還有專門用於塑膠、皮革、油墨、除臭劑、飼料、昆蟲引誘劑等產品的香料香精。
天然香料的制取
人們最早是從大自然裡發現、識別出特殊的芳香植物並加以採集和利用。但野生植物的採集很受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制約,能採收的產量有限,而且其出產也很不穩定;而且,那些出產名貴香料(沉香、檀香、麝香)的動植物大都遭到了過渡的採伐獵取,時至今日均已成為瀕危物種;所以現在大多數的天然原料的生產都主要是依靠人工種植。
要保證人工種植香料品質,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因素。採收的植物植株,或植株中的有香部位,經過簡單的初步加工(清洗、乾燥、分割等),可以製成原態香材,如檀香木片、木粉等。
這種簡單的加工一般都能較好的保護原料的有香成分及直接相關的無香成分不受破壞,並能保留原料的部分外觀特徵,同時也能使原態香材便於貯存和運輸,也易於識別和使用。
芳香植物中,除了直接產生香味的揮發性油脂,還含有很多的營養成分,如「配糖體」(也是“阿斯匹林”的來源):有鎮咳、防腐、消炎等作用;「帖類化合物」,可以殺菌驅蟲,治療濕疹皮膚病等屬於異類入侵的病症;「鞣質」:對於植物本身有防腐、防蟲害的作用;「類黃堿素」:一種黃色色素,難溶於水,可以增強心肌、預防便秘;「皂素」,可令植物在乾旱期防止水分蒸發,並對遏阻害蟲有很強的作用,主要應用於催吐、祛痰;類胡蘿蔔素:普遍存在於植物各部位,可用於祛痰、健胃,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相關疾病;香豆素:在當歸、獨活、白芷中存在最多,常用作鎮痛方面的配方。
芳香植物的氣味和藥用功效正是多種成分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原態香材,與生藥材一樣,正可以很好的保存這些生物成分。從這方面來說,原態香材遠優於香精油,具有最完全的天然品質,也是最合格的天然香料,非常適宜製作藥材和薰香。
香精油 原態香材雖有很多優勢,但不便於運輸和存儲。從16世紀開始,歐洲就開始流行提取芳香精油的方法。
植物體內有許多微小的油腺與油囊,其中含有各種植物油脂,芳香植物的有香成分主要就存在於這些油脂之中。用物理方法把油脂分離、提取出來,就得到了香精油。
香精油不僅便於運輸和存儲,也便於把香料加入藥物、化妝品、食品、調味品之中,從而極大的擴大了香料的應用範圍,對香料工業的興起和整體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首要的是品種因素:同一種植物中常分為不同的亞種,各亞種的性狀也常有較大的差異。
水土自然環境
植物生長區域的水分、溫度、光照、土壤、空氣以及周邊的植物群落等自然因素,即「水土」、「風水」因素,都會直接影響植物的品質。
從培育到採摘之間的時間的長短是一個很重要因素。對某些香料來說,其「孕育」時間越長,品質也越高,例如沉香,其「三年香」的價格差不多正是「一年香」的三倍。熏衣草自種植後,約在第三年才是成熟期,出油品質最好,超出這個階段後其品質也會下降。
栽培的方式
在這方面,栽培方法、栽培經驗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工業污染的程度。化學肥料、化學農藥以及空氣污染等都會直接導致香料品質的降低。在一些不發達國家,由於化學肥料甚至比天然肥料還貴,所以很少被使用,這反而使他們出產的香料品質更好。
採取的部位
植物的根、幹、枝、葉、花、果實等不同的部位。芳香成分的含量各不相同,例如檀香,越靠近根部和樹心的部分含油量越高。
採取的時機
同一棵植株在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時辰採摘,不同的生長階段採摘,其芳香成分也會不同。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這就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僅影響香料的藥力,甚至會改變香料的藥性。
芳香植物精油的提煉
西方國家很早就開始致力於芳香植物精油的萃取。據記載,早在古羅馬時代就已經開始用浸泡的方法提取精油;大約西元1000年左右,阿拉伯人就開始用水蒸氣蒸餾出玫瑰精油,並籍之而成為當時全世界的香水中心。到今天,已形成了許多種提取香精油的方法。
水蒸汽蒸溜法
蒸溜法是最早使用的一種提煉方法,隨著時代的變遷,所用器具已有了明顯的改進,但其原理基本相同:將芳香植物置於蒸餾容器內,再將高溫的蒸汽通入其中(或把香料與水放在一起煮沸),此時植物體內包含芳香成分的精油就會擴散到水蒸氣中,形成油與水的共沸物;其後,將共沸物冷卻,由於油不溶於水,從而便與水分離而形成了我們所需要的精油。
蒸餾法非常方便,而且不必使用化學溶劑,所以現在的應用仍然很普遍。玫瑰、薰衣草、迷迭香、天竺葵等大都是採用這種方法。
壓榨法(擠壓法)
通過切割、粉碎、擠壓等方式,把植物的水分及含芳香成分的精油從原料中分離出來,得到水和油的混合物,再利用離心、過濾等方法使油水分離,就得到了精油。
過去,在一般家庭中都常採用這種傳統的方式提取精油,不僅簡單方便,還可以保證在提取過程中不破壞精油的天然成分。
柑橘、檸檬、佛手柑、青檸等植物在水蒸汽的高溫中會變味,不宜使用水蒸氣蒸餾,所以大都採用這種方法。
脂吸法(脂肪冷吸法)
其大致方法是在若干個平底的玻璃盆(或陶瓷盆)裡,鋪一層微溫的脂肪(多用牛油或豬油),把新鮮花瓣鋪在脂肪上;並將盆的外側底面上也鋪上脂肪;再把這些玻璃盆層層摞起來,這樣,花瓣就被壓在兩層脂肪之間,其油脂就可以被脂肪吸收。如此每經過一兩天的時間就更換一次花瓣。直到脂肪達到到飽和狀態。最後再把脂肪分離出去,就得到了香精油。
這種方法常用來提取茉莉、玫瑰、橙花等精油。脂吸法是法國南部提取芳香精油的一種很古老的方法,由於花費人力、時間甚多,所以也是最昂貴的一種方法。
浸泡法(油脂溫浸法)
此方法與脂吸法類似,但改用液體油脂,操作也較為簡單。
把植物原料(花瓣或樹脂等)置於液態油脂中,加熱並使溫度保持在60到70度,原料中的芳香成分就會釋放到液態油脂裡。再對液態油脂過濾分離,即可得到精油。
乳香、沒藥、檀香等都可以採用此種方法。
浸提法 ( 溶解法 )
將酒精、石油醚等液態溶劑與植物原料充分混合,原料中的芳香成分以及植物蠟、色素等就會溶解釋放到溶劑之中;然後再把溶劑從液態混合物裡分離出來,就得到了包含芳香成分、植物蠟、色素等的浸膏;最後對浸膏進行純化處理,就得到了精油。
此方法常用來提煉肉桂、鼠尾草、安息香等植物的精油。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其原理為高壓或低溫狀態下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接近於液體,而同時又保留著普通氣體的一些性質,固稱為「超臨界流體」,它具有很強的溶解能力。當香料植物與之接觸時,植物的芳香成分就會溶解在這種流體之中。然後通過減壓或升溫的方法,就可以把芳香成分最終分離出來。
這是近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種新方法。此方法使精油的提取可以在常溫狀態下進行,並且不必使用對人體有害的溶劑,可以較好的保護產品的天然活性,是較為先進的“綠色分離技術”。(傳統的水蒸汽蒸餾、壓榨、浸提等分離方法在加工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天然活性成分易受破壞,最終產品中可能殘留對人體有害的有機溶劑等。)只是此方法目前成本仍然較高,尚未普遍應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催生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