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留图不留种菊花万人捅隔年还能种吗

日志文章列表
日 21:47:42
美国教授认为“对毛的丑化已经超越了一个民族应有的理智界限”
美国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托尼·赛奇教授认为,本着友好的态度,应该提醒一下,目前中国对毛的肆意丑化已经超越了一个民族应有的理智界限。且不论错误与否,毛应该算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焦点,已经深深嵌入了中国历史。历史就是永恒、历史就是先辈。一个民族的长辈,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受到恶意谩骂。就拿全世界人人声讨的希特勒、日本天皇来说,你们见过几个德国人、见过几个日本人像中国人这样恶毒谩骂过他们?他们可以忍受外国人对自己先辈过错的指责,但是绝对不会容忍本民族的人侮辱自己的先辈。这是一个民族的尊严,一个人的气节。很简单,如果一个德国人或者日本人在纽约街头恶意辱骂他们的祖先,他能得到的也仅仅是好奇或聊以解闷的目光,转而就会遭人不耻,因为他是在侮辱他自己的民族,也是在侮辱他自己,一个连自己的民族都不热爱、连自己的先辈都能出口肆意谩骂的人,谁会看得起呢?“家丑不可外扬”出自中国,全世界都认可的哲理,而你们中国人现在却在违背。这是在自毁民族啊,是会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的。中国人应当自省啦!
  托尼·赛奇说,以我观察,中国现在有三种人在污蔑毛泽东:
  第一种人,是传统西方政客,这是他们进行“和平演变”的需要。“和平演变”首先就是要否定那个国家最有影响的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以便接受他们的思想,过去在东欧是这样,在苏联是他们自己否定了自己。
  第二种人是中国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害怕”毛泽东思想回暖,给他们既得利益带来威胁,他们要维持现状,甚至是要建立有利于他们的政治新秩序,就必然要否定毛泽东。
  第三种人是一些过去毛的“仇人”的后代——国民党时代的官僚和地主的遗老遗少们,因为他们的先辈在“毛的时代”失去了大量利益,所以怀恨在心,于是对毛极尽诬蔑之能事。
  (转帖者注:我认为还存在第四种人和第五种人。第四种人:搞出很多乱子践踏民生招致民怨沸腾的人,他们急于用否定毛泽东来为自己解围。他们以为只要妖魔化了毛泽东,就证明了他们现在的正确。然而适得其反。他们越否定毛泽东就越不得人心。第五种人,受这种妖魔化潮流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属于不明真相的年轻人。)
  托尼·赛奇教授认为: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在我们西方的自由世界中,任何一个不带“有色眼镜”的人都尤其尊重你们中国的毛,他是一个值得所有对手尊敬的伟人,他将他和他所有亲人都献给了这个民族的劳苦大众。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他的精神和思想不光值得我们西方世界研究、学习和尊重,更应该值得你们中国人了解、尊重和学习,因为他是你们中国人屹立于世界民族前列的财富和基石。
  托尼·赛奇说,我很遗憾,在我们西方世界,将毛先生的精神和思想上升到一种战略的高度来进行研究和学习的时候,在你们国内却出现了大量忽略、诋毁甚至是造谣中伤毛先生的事情。在我们的世界里,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否定“毛泽东”是当代中国困局的症结。
  其实,我们西方世界特别重视和珍重毛的思想和著作,特别是在我们中国研究学会和军界,毛的思想和著作是必修课。我想你们也听说过了,毛的军事思想和政治理论早已经是“西点军校”中的必修课,而且也是学界在研究亚洲问题时首先要研究的对象。毛的为人在我们这些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的,就连尼克松这些他曾经的对手也不得不感叹,毛近乎是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世界上还有谁见过将自己那么多的亲人的生命都献给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的领导人?难道这样的人不应该值得所有的人珍重吗?如果还有谁也为这个国家做出了这么多的牺牲,才有资格来批评这个伟人……
  对于毛在历史上的错误,用你们传统辩证观点来看,这也是正常的,这个错误不应该归究于他个人,这应该是那个时代的错误,是那个时代所有人都在犯的同一个错误,只不过有人习惯性将那个时代归纳为毛的时代,自然就将错误全部归纳到毛的身上罢了。如果将那个时代所有的人犯的错误都归究到一个古稀老人的身上,这既会让人觉得可笑,也明显不公平(It's unfair! It's unfair...他说到这里特别激动,连续说了好几次)……
  有一样事情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在你们中国弃之不用的东西,在我们这儿却成了宝贝,我们用来研究、学习和改进后,反过来却用你们创造的东西变成了战胜你们的武器……
  历史上难道不是这样吗?
  托尼·赛奇在谈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当前政治困局及未来时指出: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贫富不均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而且这种两极分化伴随着权力私有化,中国的社会矛盾已经是越来越突出,毛的思想重新被更多的普通群众重视起来。如果一味地否认或者清除毛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只会给中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可能造成分裂!中国当前严重的腐败问题,既有制度上的缺失,更有思想上的混乱。要知道,在中国这个传统的特别注意道德修养的“礼义之邦”,政治上的腐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制度上的缺失,但思想上的混乱,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而导致思想混乱的真正原因,就是新的思想并不为人认可,而毛的思想却被人为地极力淡化,这就是造成中国思想混乱的真正原因。
  最后托尼·赛奇呵呵一笑,说,这也正常,天下谁还没有一两个敌人,特别是政治家,尤其是你们中国的政治家……不过你们这些青年人面对这些谣言的时候,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成为历史和世界的笑话!
| &(0) | &(1271) | &
日 19:29:45
国共内战时八大经典搞笑的战役
一、孟良崮战役,三天时间,在国军重兵云集的地区,74师全军覆灭。
& & 上榜理由:援军左翼25师,右翼83师与74师相距不到10里,25师在练习折返跑,83师则派一个通信连渗入华野腹地,开创了国军特种兵参战之先河。
& & 二、莱芜战役,不到三天,国军73军等5万人被全歼
& & 上榜理由:战后陈诚那句经典妙语:就是放5万只鸭子让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 & 三、延安战役,胡宗南骄傲的宣布:是役全歼陕北共军主力,击毙,俘虏各数万。
& & & 上榜理由,国民党最出色的水利专家兼导演,一天之内长江洪水全部渗入数字里并凑齐几万群众演员当俘虏,着实让前来参观的记者大宝眼福。
& & 四、四平保卫战,林彪费了那么大劲,到底还是没有踏进四平
& & & 上榜理由,守城的陈明仁玩的就是心跳,头顶百日勋章,手拿撤职令。
& & 五、淮海战役南线增援战南线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全身而退
& & & 上榜理由,蒋公子纬国亲带战车团参战,开始几天,人,坦配合推进了10多公里,但伤亡不小,李,刘不干了,剩下战车和共军单挑,不得已公子只能把剩余的车辆当运输车运废铁了。国民党的将领只到这时候还爱兵如子。
& & 六、公主屯战役,新5军在这里全军覆灭。
& & & 上榜理由,陈诚说他命令新6军增援,廖耀湘发誓说没有接到命令,千古奇冤。
& & 七、淮海战役陈官庄邱清泉全军覆灭。
& & & 上榜理由,邱疯子战地发疯,这回真疯了找死。否则当俘虏日后还能弄个委员当当。
& & 八、天津战役,29小时,天津解放。
& & & 上榜理由,套用老蒋的话:放共军进城,给他们当导游,29小时也不够啊!
| &(0) | &(2271) | &
日 22:11:52
中煤集团原副总涉贿244万受审 澳门豪赌事发
正义网北京4月28日电(见习记者 高鑫)记者今日获悉,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张宝山,因涉嫌受贿244万余元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公诉。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
发迹于“煤官摇篮”
现年57岁的张宝山具有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他落马前担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简称中煤集团)副总经理、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张宝山发迹于有中国“煤官摇篮”之称的山西大同矿务局(如今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1977年,张宝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煤炭工业部(1998年4月正式撤销,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燃料工业部)所属的山西大同矿务局工作。此后,张宝山仕途通达,一路晋升,担任过副处职、正处职、大同矿务局忻州窑矿矿长。
1994年,已是大同矿务局副局长的张宝山,被调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山西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他在平朔工作期间不乏政绩。1996年,平朔煤炭工业公司麾下的安太堡露天煤矿全面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随后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高产高效矿井。
此外,张宝山还曾担任过山西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总经济师、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平朔煤炭工业公司董事长、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2008年10月,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经天亮辞职,职责暂由身为副董事长的张宝山履行。彼时,他距全面掌控中国第二国有煤企仅一步之遥。但最终,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总经理王安出任了中煤集团的总经理一职。
据《财经国家周刊》披露,张宝山在澳门赌场贵宾室豪赌时被发现,他返回内地后被纪委双规。业内人士推测,张宝山澳门豪赌跟他此次仕途遇挫有关。
涉嫌受贿244万余元
相关司法资料显示,2009年12月,张宝山被北京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后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决定,两周内张便被逮捕。2010年7月,侦查机关以张宝山涉嫌受贿,将其移送审查起诉。期间,因案情重大复杂,本案曾两次延长审查起诉期限及一次退回补充侦查。同年11月,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以涉嫌受贿244万余元,将张宝山公诉至法院。
据起诉书指控,2007年至2009年间,张宝山利用担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的职务便利,在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广州大优煤炭销售有限公司煤炭销售业务中,为广州大优煤炭销售有限公司提供帮助。其间,张宝山要求对方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套房子出售给自己,差额人民币176.74万元。
另外,2009年间,张宝山还利用担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便利,在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对山西金海洋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过程中,为山西金海洋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帮助,收受该公司董事长高靖海给予的某国际高尔夫球会会员卡一张,价值人民币68万元。
检察院认为,张宝山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者:高鑫
(本文来源:正义网)
| &(0) | &(2634) | &
日 19:17:21
给农民留几粒真正的种子
——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您好!我是您的粉丝。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
我之所以这样劝说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现在的种子发展趋势是杂交化、转基因化,种子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子了。育种科学家和种业资本家为了获得种子垄断收益,摒弃原来的种子。我在北京市平谷区一个村子里种三分地,在种子公司买不到常规种子(未杂交、转基因的种子)。我对此深感不安。如果有一天碰到天灾须补种的话,农民还能种什么呢?
第二,常规作物虽然产量比杂交作物低,但肥料、农药的使用量要少20%左右。现在我国杂交水稻产量虽高,但需投入的肥料、农药等也同步增加。
第三,我认为,常规稻也能高产,也可保障粮食安全。我担任乡党委书记时,有一胡姓农民选育常规中稻品种,人们都称该品种为“胡选”,产量和杂交中稻“汕优63”差不多,亩产1200斤左右。1亩地只需2-3斤“胡选”种子,而且种子还可以连续多年使用,深受当地农民欢迎。但是,由于种子研发部门为追求种子垄断利润,视“胡选”为眼中钉、肉中刺,后来“胡选”再也见不着了。
第四,常规稻种子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我家乡湖北监利经常遭受水灾,水灾过后,灾民们都会用自家的常规早稻“翻秋”(把早稻当晚稻种)自救,1亩翻秋稻能收500斤左右粮食,解决灾民的口粮没有问题。去年,我家乡有些地方中稻被水淹了,由于农民没有常规稻谷,稻田只能被撂荒,等吃政府救济粮。
第五,常规稻种子便宜。上世纪80年代,杂交稻未普及时,农民多用常规种子,当时3斤稻谷可换1斤杂交稻种子,而2斤稻谷就可换1斤常规稻种子,而且常规稻种子可以连续种3-4年。现在,20斤稻谷换1斤杂交稻种子,而且只能种一季,不能留种。杂交稻种子价格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民增收难。
第六,在您的带领下,攀登培育杂交种子新高峰的后来者越来越多。以您为代表的育种科学家群体,对此做出不少贡献,但别忘了农民也有自由选择种子的权利。
近些年来,我国种子战略混乱,对此,请您呼吁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规定——保留30%的常规种子,确立10个县为常规种子种植区,设立国家种子粮库,等等。
我相信袁先生能听取相关意见,认真对待这样的呼吁。
李昌平(三农问题研究者)
| &(1) | &(2292) | &
日 18:44:06
南科大:结果未知的教改实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丁扬发自深圳、北京
从上个月开始,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称“南科大”)校长朱清时以及他身后那所初具规模的大学,便对所有媒体保持了沉默——这是来自自身压力与外在压力相遇后的自然后果。“一所大学的成败,不在这一时的发言和表现,而是一个长期的考验。”该校新闻发言人蓝海这样对记者解释学校目前的“关门谢客”。甚至是3月20日的开学典礼,大批记者被拦截在门外,没有人能够进入现场目睹这一极有可能被载入中国教育史册的庆典。
当然,联想到这所学校正在或将要面临的有形无形压力,没有人会责怪南科大在这一紧要关头的“失礼”。从一开始,这所大学便以改革异类的形象闯入中国高等教育界。它的远大理想令公众振奋。然而当理想触摸现实,一张盘根错节的教育体制之网,让它的每一步都迈得异常艰难,庆幸的是到目前,它没有停止,这是大多数人的期望——中国教育需要南科大的出现,其存在本身,便是教育改革的希望本身。
做教改的亲历者
“比高中累呀……总学不完,又好多不懂……但感觉很充实开心。”在自己的人人网状态中,南科大新生程齐家这样形容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
在这批新生中,程齐家有些特别:报到那天,他独自一人从北京杀到深圳——一个人拖着箱子,背着包,拎着一大袋书,耳朵上套着一个大耳机,手上还提着一包乐器。里面都是“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笛子、箫还有葫芦丝”。
程齐家就读的人大附中,在北京甚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素有“清北预备班”之称。按照原先的高考计划,他要报考清华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专门研究汽车。这对在英语实验班,而且数理化特别出色的程齐家来说,并不是很难实现的梦。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南科大。在给这所大学的自荐材料中,程齐家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章,题目正是“钱学森之问”:我国为何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我希望到南科大读书以后,有更多自由探索和学习的机会。我听过朱清时校长讲话,几乎每句都讲到我心里,所以我就来了。”程齐家说。
程齐家的背后,还有45名如他一样为南科大的办学理念和教改勇气所吸引的少年们。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同样有勇气,因为没有谁知道,四年后的南科大文凭是否具备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资格,是否具备投考其他院校更高学位的资格,是否被社会上大多数招聘企业所认可——这也是为什么,46名教改实验班的学生被校长朱清时看作“一起做教改的战友和亲历者”,而对比哈佛大学当年开始创办时的7个学生,南科大也许并不需要感到气馁,正如校长朱清时所说,一所好大学都是先建精品,做核心,条件具备了再慢慢扩大,我们就走这个路。”
改革的难题
3月20日,南科大举行了开学典礼。21日上午,首批教改实验班的46名学生开始了第一堂课程,授课者是香港大学教授、物理学家唐叔贤。课堂上,所有专业术语均用英文表达,且PPT课件和教材均为英文。
直至此时,舆论依然因为南科大而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反对的声音集中了在南科大的第一课居然是用“全英语教学”——“与其说南科大在创新,不如说是在自我殖民”。
但实际情况是,以现有标准判断,中国大学教育还能有更坏的结果吗?
校长朱清时在不同的场合都说过,创办南科大的目的是要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命题。这个学实验物理出身,信奉“一个改革的行动,胜过一打改革纲领”的前中科大校长,希望在南科大这张白纸上,推行一场没有历史负担的改革试验。
但很显然,没有负担的改革并不存在,他所遇到的困难也超出想像。仅仅是“如何得到教育部承认”这道坎,就差点让南科大胎死腹中。而在薪酬数字上与出资方深圳市的扯皮更富戏剧性。随后的招生、组建团队甚至是教学方式,都曾因种种障碍及障碍间的盘根错节而倍显艰辛。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甚至一度断言:“南方科技大学的努力必定要失败,因为它无法跟庞大的行政体制对抗。”
南科大目前奉行的是“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办学理念,年初中国教育管理层的默许,大可视为默许了南科大在“中国教育改革”方面的尝试。然而有趣的是,即便以最宽松的标准来看,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相比,南科大并没有任何创新之处,而其所谓“三条办学理念”不过是大学教育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但即使如此,它在中国的存活也堪称艰难——因为,在新生如初的南科大面前,有太多的力量会自动归位至对立面。
也因此,用话语权作为衡量标准,希望南科大失败的人远比期盼南科大成功的人有发言权。一旦南科大的模式成功了,是将其视为对现有教育的否定和质疑,还是出口和推动?这必然是一个令许多部委或者大学机构陷入两难的“站队问题”。
试着走一段
南科大此次招生,学生采用自主方式录取。面对今后的招生方式有无可能与高考挂钩,通过借助高考选拔学生时,朱清时曾表示,就他本人而言,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选拔方式,招收到学校真正需要的人才。尽管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自主招生考试,事实上,这样的招生方式并不开放,首先在招生比例上非常有限,其次,即使学生通过资质招生考试,最后也只能获得5~30分的加分,还是逃不了由高考分数主宰的命运。
但招生这一目前看来已经解决的难题,却将在未来四年炙烤着南科大——首届毕业生的资格认可没有拿到社会上接受检验或者直接在制度层面得到解决之前,南科大每年的招生都将成为难题。
面对外界对学校全英文授课的质疑,朱清时曾说:“试着走一段再看,这也是教育的探索。”——这句话,实则可以看作整个南科大人之间的暗号。值得庆幸的是,身处这所校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条怎样不易然而充满梦想的路上。
中国教育,完全可以更好
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渴望到西方去、到华尔街去、到体制内去——这显然不是百年树人的目标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丁扬、李芮发自北京、牛津再说中国教育,似乎早已是一个陈旧的话题,然而这一话题说了许多年,却仍是一筹莫展,没有标准答案。
学习西方,反思过去——这是中国教育在迷途中的本能探索,牛津、剑桥的追求卓越和鼓励自由,哈佛的永远创新和良性竞争,老北大的兼容并包,老西南联大的怡然雍容,人们乐于从远处寻求答案,于是,看上去好大学在西方,好大学在再也无法重来的过去之中。
似乎谁都不愿意看到,这看似政治正确的答案之中埋藏着的难堪——一切外在的答案,指向的都是中国教育一直以来试图忽略的暗疮:体制、政治、资产、利益……它不在别处,就深嵌中国教育身体之内。也因此,真正的教改,势必前路险恶鲜血淋漓,也因此,真正的教育改革,尚未来临。
过去的大学
“把北大办得和老北大一样”,当这样一个不算目标的目标出现,“过去的大学”俨然升华为某种寄托着愁思与向往的符号。
过去的大学是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当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梅贻琦当校长的清华大学,是罗家伦当校长的中央大学,是竺可桢当校长的浙江大学……过去的大学,更是自由、宽容、争辩、兼济天下的大学。
遗憾的是,在种种推翻与自我破坏的劫数中,如今中国的大学,无一能够再现当年老大学们的风采,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那种一以贯之的优雅与从容,恰是当今中国教育最为匮乏的气质。即使一个世纪后的清华,也颇难孚其百年美名。
也因此,这些年人们乐于谈论过去的大学,《清华旧事》《联大八年》《过去的大学》,老课本老教材老照片……越是怀念翻检过去,当下越是不堪。当下愈是没有希望,人们愈发想要回头——目的是明显的,为了得到启发,也为寻求安慰。
事实是,无论过去的大学如何开放明德,也难以在中国的当下被复制,这几乎是中国社会最为复杂且模糊的时代,过去强大的本体下,任何改变都显得微不足道且艰难无比——南科大试验说明的正是这一点。
撼不动的铜墙铁壁
正如有人总结说:当下中国大小事,十之八九指向体制,“这几乎是一种原罪”。
而历史总是如此相似,中国现世大学的丑陋,依然最初现形于体制的不合作者——2001年,清华大学宣誓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这一年,却有清华美院一个不识时务者跳出来,指着体制开骂,他是归国画家陈丹青。
十年后,再次回顾当年“清华出走”,陈丹青毫不讳言当年国内教育带给他的迷茫和无力感:“虽然我曾被封为‘责任教授’,却不知道责任在哪里:一切都被规定了,我连续四年招不到半个研究生,何来责任?”今日的陈丹青认为,当年他的辞职只是私事,谈不上个人的转折点,更遑论中国教育的转折点,“大家都知道,不会有一件事、一句话,足以使今日教育发生‘关键的转折’”。
体制外十年,陈丹青依然明白,对于中国教育,绝非一己之力或因一个教授的不合作而有任何改变,因为体制的铜墙铁壁就站在眼前。
虽然有人依然看到了某种“进步”,但是与所要跋涉的长途相比,这一点点进步甚至令人心寒——就在日晚上,作家熊培云在对外经贸大学作题为《这个社会会好吗》的演讲,被该校学务处处长痛斥“肤浅,哗众取宠,不是主流价值观”,演讲因此搁浅。
进步总是难以衡量,尤其是面前有太多障碍的时候——改革者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体制这个单一而宏大的概念,还有体制之下无数的屈从乃至维护者。
行政化之问
如果说原罪在于体制,那么大学行政化便是其最牢固的支撑。事实上,自大学诞生的第一天起,行政与治学的矛盾便存在,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蒋梦麟曾说:“我在大学中搞了几十年,经过许多风潮,发现了一个规律:一个大学中有三派势力,一派是校长,一派是教授,一派是学生,在这三派势力中,如果有两派联合起来反对第三派,第三派必然要失败。”
过去无数次中国教育的文明转折点上,教授与学生的联合曾一次次将大学推动向前——遗憾的是,从某一天开始,学生再也不是任何一方的联合。校长与教授当然也非总是联合,而是在不同的形势下分离或者成为共同体,其实即使今天,教授在中国的大学也非中心——专心治学常常面临来自政治上的种种困扰。
行政化管理之下,学生只不过是大学里并不特别的一个部分——与大楼、师资和排名一起,构成一所大学所必须时时维护的几个支点。服从成为衡量学生极为重要的品德之一,除了遵循指令,便只需像一座大楼那般沉默。那么,在一所曾经激荡着思想与灵魂火花的校园内,看到的都是既得利益的主动维护者,都是虚头八脑的老干部模样,也并不值得惊诧。
大学生会因讨论食堂涨价而一个个被“会商”,会看着办不下去的独立报刊而求助无门,当然也就会主动投身主流——“去行政化”口号喊得如此响亮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这一口号的反面,事实上,若没有精神深处的信仰,行政化之后,怕还会有产业化、集团化、官僚化……
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法。牛津大学校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认为,导师制是一所大学做到自由开放的前提条件——实行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而说到导师制,早在1936年,竺可桢刚刚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时就曾竭力提倡,他甚至表态,为了改变我国大学“这种教而不训的制度”,他认为一定要选好教授,因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这一点,与清华校长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观点如出一辙。
教育家沈尹默曾对胡适谈起教员改革:“凡改革一件事,要拿得稳,不然的话,一个反复,比现在更坏。”然而遗憾的是,导师制,教授治学,这一近百年前就有人提出的理念,至今仍未实现。“是横下心去做,还是横下心不做?”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中国教育的现状并不至于太坏,然而却有充分的理由做得更好。当一个国家拥有全球第二的GDP,那么她的教育理应更值得自豪。所有的年轻人都渴望到西方去、到华尔街去、到体制内去——这显然不是百年树人的目标。
(本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
| &(1) | &(2147) | &
日 13:04:38
“琉球处分”的发端
在旧萨摩藩伐的设计下,鹿儿岛“藩”于新政府“废藩置县”前,向外务省提交《鹿儿岛藩琉球国调查处理意见书》(日)[1],从萨摩藩对琉球实际统治的历史,来强调琉球自古就是日本之领土,希望明治新政府尽早解决琉球的归属问题。
此份意见书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所收的《处藩始末·辛未壬申》第一册中,能够看到的资料为《辛未七月》(1页)、《鹿児岛藩琉球国事调查报告》(4页)这两上部分,尽管《鹿児岛藩琉球国事调查报告》标注画像数为4页,但不知道是由于馆内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还是有意将其中部分内容隐匿起,在“JCAHR”上只能看到第1页内容,其与《辛未七月》的内容完全一致。所幸笔者在下村富士男所编的《明治文化资料从书》第4卷中,查到原文。
“处理意见”书原文为:“琉球国从上古时代就被称为冲绳岛,属南海十二岛屿之内,古史就记载属于日本皇国。文治二年(1186年),岛津家祖丰后守忠久,受封萨摩、大隅、日向之际,补任南海十二岛之地头以来,世袭旧封,置为附庸。但因兵乱,治理难及海外之地。明洪武五年,我应安五年(1372年),该国服从于彼,接受王号,衣冠等等变为明制,且改国号为琉球,但亦并未与我中断。应永年间(年)足利将军时代,有遣送使节、书翰往复等事。嘉吉元年(1441年),九代陆奥守忠国,领受将军恩赏,再加封琉球国。其后,该国遣送使节贡船,至永正、天正年间(年、年),无复中断来聘。但因征伐朝鲜之役,虽就贡纳缓急之事,通聘相劝,但该国不从。庆长十四年(1609年),十八代中纳言家久,遣兵征讨,遂谢罪降服。继之,国内诸岛悉行检地,计入藩内领有数额,相传领有。至嘉永年间(年),无复中绝。该国对旧幕入贡,虽是成规,但因其为贫弱小国,既使名义不当,若不谓皇国中国为父母之国,成为两属,则难以存立。因其不得已之国情,故而依照旧例处置。然而,正保年间(年),改朝为清国之际,或将传令剃发、更换衣冠,届时如何处理,是亦难测。明历元年(1655年),十九代大隅守光久,就此向幕府咨询,老中传令曰:若遣送使节,应彼之意,虽非难事,但内国事务,大隅守可据谋处置。庆长降服以来,以至于今,鹿儿岛公开派遣士官从事政务,琉球也在鹿儿岛建有馆舍,派遣官员,交替滞留,且每年送纳租税,对中国则是隔年派出派遣贡船。特此呈报。”[2]
从“处理意见”书的内容分析看,鹿儿岛“藩”向明治新政府阐述了琉球从文治二年归属岛津家族,到永正、天正年间纳贡日本的历史,以萨摩藩对琉球国的控制管理情况,强调萨摩藩对琉球具有实效统治,希望明治新政府能在一新之时,将琉球正式纳入版图,成为即将成立的“鹿儿岛县”的一部分。
根据米庆余教授的研究,此份调查报告似为日本明治新政权后,首次对日琉关系的陈述。但内容存在着诸多疑点。即所谓的日本文治二年岛津忠久受封萨摩、大隅、日向等,没有任何历史根据,从《大日本古文书??家别第十六?岛津家文书之一》中记载,日本文治二年的岛津忠久,只是被当时尚未建立镰仓幕府的豪族源赖朝,任命为“从行庄务”,成为信浓国(今长野县)盐田庄的小头目,并无其他任命。而岛津家被任命为越前国(今福岛县东部)守护、岛津庄内萨摩方地头守护兼十二岛地头职,乃是日本镰仓幕府第四代将军在任期间,时为嘉禄三年(1227年),受命者也不是所谓“岛津家祖”忠久,而是第二代岛津忠时(忠义)。此外,从任命书的内容上看,内中所谓十二岛,并无具体名称,以难以说明琉球也在其中。故而,也无从谈起琉球自古便被日本“置为附庸”。[3]
另外,所谓“嘉吉元年(1441年),九代陆奥守忠国,领受将军恩赏,再加封琉球国。”之事,也没有查到相关的历史史料根据,连日本学者大城立裕氏都表示怀疑。而持“不能否定”的小叶田淳氏则认为,这“具体地讲,是把(对琉)通交通商垄断权给予萨摩。”[4]
此份“调查报告”虽然在历史史实上存在着大量牵强附会之处,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它承认琉球对中国的所属关系,言“若不谓皇国中国为父母之国,成为两属,则难以存立”。这说明萨摩藩承认琉球将中国视为“父母之国”,如果离开“中国”将“难以存立”。但认为这是不得已国情。并以琉球每年给萨摩藩送纳租税,对中国则是隔年派出派遣贡船之事实,强调萨摩藩对琉球的“实效统治”及重要性,要求新政府考虑解决琉球的归属问题。
此份“意见书”究竟怎样谋划出来,没有具体资料可以证明,但提出者是由“萨摩藩”转变而来的“鹿儿岛县”,故笔者推断其与新政府内部的萨摩藩伐脱不了干系。
& & & 由于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其自然成为日本的第一个领土目标。而日本政府内部,早就不满琉球的两属关系,特别是萨摩藩鹿儿岛出身的武士们,不愿意失去对琉球既有的特权,开始策动结束琉球两属关系的所谓“琉球处分”——断绝琉球与中国的藩属关系,迫使琉球接受天皇的正朔,使琉球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故“意见书”的提出,可能是由萨摩藩伐自上而下的指示,再由鹿儿岛县自下而上的提出具体的请求,以便使明治新政府对琉球提出具体的政策,故此意见书可能是“琉球处分”的发端与重要的理论根据。
| &(0) | &(2097) | &
日 08:23:31
清华大学百年间培养的29位名人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清华大学依然保持着美国高校的习惯,将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确定为校庆日。今年的4月24日是清华的百年校庆。一百年间,清华培养的优秀人才17万人。下面细数29位曾是清华学子的名人大家——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01、两弹元勋——邓稼先
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02、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
著名科学家,1946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先修班、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湖南大学名誉校长、中南大学名誉校长。被誉为“中国科技领军人”。&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03、中国理论化学的奠基人——唐敖庆
江苏宜兴人,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在组建理论化学队伍和研究机构中做出了业绩。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吉林大学教授、名誉校长,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04、力学家——郭永怀
  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1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05、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1944年至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1950年获博士学位,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6年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和台湾“中央研”院士。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科学奖、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伽利略·伽利莱奖章、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等。&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06、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日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合大,1942年大学毕业即进入西南联大研究院。两年后,他获得硕士学位并考上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因“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07、中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
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日在日本讲学考察时,因心脏病发作在东京逝世,享年75岁。&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08、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赵九章
日出生于河南开封,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09、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他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无数。其中包括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2006年“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其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0、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四十年代起研究固体物理,后转向量子场论的研究。开展了应用量子力学到金属、场、核、分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六十年代初期参与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是当时理论研究的主要主持人之一,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1、力学家——钱伟长
江苏无锡人,1931年至1937年在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学习。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2、核物理学家——钱三强
日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浙江湖州,核物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随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其间,受居里夫妇指导,于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4年他被委任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46年又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钱三强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同时,与其妻何泽慧积极组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并兼任所长。1950年05月中国科学院组建了以研究原子核科学为主的近代物理所(1953年改名物理研究所,1958年又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钱三强先任副所长,1951年起任所长,是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研究员。&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3、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
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30年,在清华大学担任教师助理的王淦昌在导师叶企孙、吴有训的鼓励下,考取了官费留学德国的研究生进入柏林大学学习。在取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王淦昌决意回国。1934年春,王淦昌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大量图书资料,踏上了回国的归途。&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4、历史学家——吴晗
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因《海瑞罢官》的剧本,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死后10年被平反,恢复党籍、名誉权。&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5、现代考古学的奠基者——夏鼐
字作铭,日出生于温州市区,曾就读于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附小及该校初中部。1927年入上海私立光华大学附中高中部读书,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考古学部门。1935年改去英国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留学期间就开始了考古生涯,远至埃及、巴勒斯坦等地,并因此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1941年,学成归国的夏鼐至四川南溪县李庄,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1945年,在甘肃进行考古工作,调查发掘了宁定阳洼湾等遗址,第一次从地层学上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早于齐家文化,为建立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6、国学大师——季羡林
日生于山东清平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是整个家族后继的唯一男孩,六岁时就离开父母,投奔济南的叔父求学。1930年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西洋文学系。在清华,他结识了陈寅恪、朱光潜、吴宓等名师,还旁听了很多外系的课程。在清华大学的工字厅,季羡林和吴组缃、林庚、李长之四个文学青年被同学们戏称作清华“四剑客”。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此后,季羡林执教北大六十余年。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于一身,精通12国语言,却永远一袭卡其布中山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于1981年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时,如此回忆在清华大学的四年寒窗为他百年学问所奠定的基础。&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7、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
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于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8、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曹禺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19、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
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的诗书世家。钱钟书自幼受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13岁进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学习,接受西式教育。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外,名震校园。报考时,数学仅得15分,但是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300')this.width='300';if(this.height>'200')this.height='200';" border="0" />& 20、中国当代经济学家——陈岱孙
原名陈总,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0年毕业后获得庚子赔款公费留美资格。192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学位并获金钥匙奖。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 [img]http://img245.ph.126.net/Z5ql4a6oUn4xEF9EJ28iyQ==/2208394.jpg[/img]& 21、音乐家——赵元任
祖籍江苏常州,字宣重,别名妧妊。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学大师,同时也是天才的作曲家,卓越的翻译家,科技普及工作的先行者和不倦的摄影家。先入康乃尔大学读数理,又入该校哲学院。后赴哈佛大学学习语言学,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和中文系教授。回国后,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讲授音韵学。期间担任罗素来华演讲的翻译,能流利准确地翻成多种方言。民国17年,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语言组主任,曾经深入到中国南北城乡调查研究方言,取得丰盛成果。民国27年,赴美历任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教授。一生通晓23种语言,为驰名国际的结构派语言学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语言的奠基者。著有《现代英语的研究》、《钟祥方言记》、《中国语语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调查》等著作。& [img]http://img840.ph.126.net/KrYM9KAXp6Oks8XxMq0D_w==/1144770.jpg[/img]& 22、理论物理学家——周培源
日出生于宜兴市芳桥镇后村。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8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参加爱因斯坦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并进行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1929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理事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毕业从事广义相对引力论和流体力学湍流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学。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img]http://img776.ph.126.net/pca6wUUEpI2nZyUqJBL6ow==/5481132.jpg[/img]& 23、天文学家——张钰哲
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张钰哲生于福建闽侯,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1928年发现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他长期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和轨道计算工作,和他所领导的行星研究室发现了许多星历表上没有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颗新彗星。哈佛大学天文台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编号为第2051号。日,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张钰哲逝世,享年84岁。& [img]http://img847.ph.126.net/QAqj2xc1VVmZA3PQ4BUWYA==/457569.jpg[/img]& 24、建筑大师——梁思成
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是梁启超之子。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img]http://img847.ph.126.net/LVpVk4aeS73rypW_BcxGXw==/457650.jpg[/img]& 25、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奠基人——茅以升
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中科院院士、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奠基人之一,江苏镇江人。20世纪30年代在钱塘江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结束了中国江河上钢铁大桥由外国人建造的历史。他长期致力于桥梁科学研究、教育和工程建设,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桥梁工程技术人才。1989年茅以升在北京逝世。& [img]http://img612.ph.126.net/XWPEnd7t24C6Y82qAUstmw==/8440359.jpg[/img]& 26、中国物理学界一代宗师——叶企孙
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叶企孙在物理学上的重要研究成果有两个:一是用X射线精确测定普朗克常数H,得出用X射线测定H值的最高精确度;二是开创性地研究了流体静压力对铁磁性金属的磁导率的影响,这是本世纪20年代在物质铁磁性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学界的重视。& [img]http://img611.ph.126.net/n4wsDJBLFN5owsKc--CKvA==/1638713.jpg[/img]& 27、建筑学家——杨廷宝
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校(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工作,为中国建筑设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建筑教育上培养了大批建筑设计优秀人才,为中国建筑设计事业奠定了基础。曾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对推动建筑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img]http://img234.ph.126.net/yDZeowpSPUxuQ-g3CYhqTQ==/6974271.jpg[/img]& 28、化工专家——侯德榜
中国化学家,“侯氏制碱法”创始人。191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被保送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 [img]http://img104.ph.126.net/_5snLzkmyq-7B9lnDRKAlA==/0469467.jpg[/img]& 29、气象学家——竺可桢
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的四大校长之一。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 &(0) | &(1635) | &
日 16:07:00
古代廉政警句
[/pre]1、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pre]& & 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pre]
[/pre]2、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pre]&
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pre]
[/pre]3、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pre]注解: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pre]
[/pre]4、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pre]&
注解: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pre]
[/pre]5、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pre]&
注解:人的欲望虽然是不能消灭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 [/pre]
[/pre]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pre]&
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pre]
[/pre]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pre]&
注解: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pre]
[/pre]8、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pre]&
注解: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pre]9、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pre][宋]邵雍《男子吟》 [/pre]&
注解:钱财使人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声使人骄傲,权势使人专横。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 [/pre]
[/pre]10、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 [/pre]& & 注解: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pre]
[/pre]11、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 [/pre]& & 注解: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pre]
[/pre]12、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至公》 [/pre]& & 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pre]
[/pre] 13、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pre]
| &(0) | &(1865) | &
日 15:45:24
我是空中交通警
2030年,我成功成为了空中交通警月球部的一名空中交通警。&
我早早的来到岗位上,哇!飞船真多呀,有来自各国的飞船,这么多飞船,我一定要好好指挥。我站在岗位上,像个红绿灯一样,一会儿指左边,一会儿指右边,尽量控制住船流量。这时,一架美国的飞船闯了过去,我立刻用激光拦截器拦住了它,一看,原来这人酒后驾驶,我找了一架拖车飞船把它拖回了地球。这时,我听到“轰”的一声,然后就看到国际空间站向地球落去,糟了,我赶紧用吊车飞船把它转移到了月球修理部,原来是基地恐怖分子搞的鬼,我用太空机器警察去抓他们,还好他们还没跑远。第一天的值日完了,不知道以后还会有多少大事呢……
这太空交通警当起来还真苦呀!
| &(2) | &(2245)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图不留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