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业1986年10月17日出生与河南省出生医学证明这个人吗

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的271位国民党将领(上将19人,中将81人,少将171人)
  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阶段。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附:抗战中牺牲殉职的国民党将领名单,共271人国军上将(19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国军中将(81人)==========1、2、3、4、5、6、7、庞汉桢中将 ,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8、秦霖中将 ,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9、朱耀华中将, 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自戕殉国10、吴克仁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1、吴继光中将 ,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2、夏国璋中将 ,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3、吴国璋中将,日于浙江湖州阵亡14、萧山令中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15、高致嵩中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16、司徒非中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17、赵锡章中将 ,1938年2月于山西阵亡18、张培梅中将, 1938年2月于山西大宁自戕殉国19、刘震东中将 ,1938年2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0、谢升标中将 ,1938年3月于安徽广德阵亡21、陈钟书中将 ,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2、方叔洪中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自戕殉国23、周元中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4、李必蕃中将 ,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5、黄启东中将 ,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26、陈德馨中将 ,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27、税梯青中将,1938年9月于四川成都因病殉职28、范荩中将 ,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29、陈芝馨中将,1938年10月于广州马口河船沉殉职30、江煌中将,1938年10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31、朱炎晖中将 ,1938年11月于湖北金牛地区阵亡32、冯安邦中将,1938年11月于湖北襄阳阵亡33、郁仁治中将 ,1938年11月于山东肥城阵亡34、李国良中将, 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35、王禹九中将 ,1939年3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36、柳漱风中将,1939年3月于湖南桃源因车祸殉职37、唐聚五中将,1939年5月于河北迁安阵亡38、赵侗中将 ,1939年于河北阵亡39、马玉仁中将 ,1940年1月于江苏阵亡40、郑作民中将,1940年3月于桂南会战中阵亡41、罗启疆中将 ,1940年4月于长沙会战中因病殉职42、钟毅中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自戕殉国43、戴民权中将,1940年5月于河南遂平阵亡44、陈烈中将,1940年10月于广西靖西因病殉职45、俞星槎中将,1940年阵亡46、丁炳权中将,1940年于江西武宁因病殉职47、朱鸿勋中将 ,1941年初于湖北阵亡48、陈师洛中将 ,1941年2月于江苏淮阴阵亡49、蒋志英中将 ,1941年4月于浙江海门阵亡50、邢清忠中将,1941年春于中条山会战中因病殉职51、王竣中将 ,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52、寸性奇中将 ,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自戕殉国53、陈中柱中将 ,1941年7月于江苏泰县阵亡54、金崇印中将 ,被俘后1941年7月于山西绛县殉国55、刘克信中将 ,1941年7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56、章亮基中将,1941年8月于江西宜春遇敌机轰炸殉职57、武士敏中将,1941年9月于山西沁水阵亡58、李翰卿中将 ,1941年9月于第2次长沙会战中阵亡59、赖传湘中将 ,1941年9月于第2次长沙会战中阵亡60、石作衡中将 ,1941年9月于山西绛县阵亡61、朱世勤中将 ,1942年5月于山东单县阵亡62、戴安澜中将 , 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63、王凤山中将 ,1942年6月于山西临汾阵亡64、常恩多中将,1942年8月因病殉职65、王赓中将,1942年于埃及开罗因病殉职66、王立业中将 ,1943年2月于山西稷山阵亡67、黄维纲中将 ,1943年3月于湖北南漳因病殉职68、吕继周中将,1943年10月于甘肃临洮因病殉职69、彭士量中将 ,1943年11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70、许国璋中将 ,1943年11月于常德会战中自戕殉国71、孙明瑾中将 ,1943年12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72、柴意新中将 ,1943年12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73、韩文英中将,1944年4月于福建光泽因伤病殉职74、吕公良中将,1944 年5月于豫湘桂会战中阵亡75、王甲本中将 ,1944年9月于豫桂湘会战中阵亡76、陈济桓中将,1944年11月于豫湘桂会战中自戕殉国77、阚维雍中将 ,1944年11月于豫湘桂会战中自戕殉国78、李忍涛中将,1944年因飞机失事殉职79、洪行中将 ,1944年于滇西反攻中因车祸殉职80、高双成中将, 1945年1月因伤病殉职81、齐学启中将 ,被俘后1945年于缅甸殉国国军少将(171人)==========1、杨特少将 ,1925年5月于山东济南阵亡2、滕久寿少将,1932年2月于淞沪抗战中阵亡3、韩家麟少将,1932年7月于黑龙江海伦阵亡4、王润波少将 ,1933年3月于长城抗战中阵亡5、曾邦宪少将 ,1937年7月于河北宛平阵亡6、眭宗熙少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7、张树桢少将 ,1937年8月于河北怀来阵亡8、张本禹少将,1937年8月于北京南口阵亡9、路景荣少将,1937年9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0、李友梅少将 ,1937年9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1、尉迟凤岗少将,1937年9月于河北涿州阵亡12、梁鉴堂少将,1937年9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13、杨杰少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4、庞泰峰少将,1937年10月于河北宁晋自戕殉国15、秦庆武少将 ,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6、刘眉生少将 ,1937年10月于山西洪山阵亡17、宫惠民少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8、丘之纪少将 ,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9、吴桐岗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0、邓玉琢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1、朱之荣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2、刘启文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3、唐惠洽少将 ,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4、高志航空军少将 ,1937年11月于河南周家口机场殉职25、李伯蛟少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6、曾庆敏少将 ,1937年于淞沪会战中阵亡27、万全策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28、蓝运东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29、朱赤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0、易安华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1、姚中英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2、李兰池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3、李绍嘉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4、罗策群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5、黄纪福少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6、韩宪元少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7、华品章少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8、陈节少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39、刘国用少将,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40、雷震少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41、谢承瑞少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42、蔡如柏少将 ,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阵亡43、赵渭滨少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44、邹绍孟少将 ,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45、范廷兰少将,1938年3月于河南修武阵亡46、陈纯一少将 ,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47、杨怀少将 ,1938年4月于江苏溧阳阵亡48、罗芳珪少将 ,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49、江帷仁少将 ,1938年4月于安徽蒙城阵亡50、吕晓韬少将 ,1938年4月于山西安泽阵亡51、刘桂五少将,1938年4月于绥远黄油干子阵亡52、严家训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3、李友于少将 ,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4、扈先梅少将1938年4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5、朱家麒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6、马骥德少将 ,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7、彭璋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58、马威龙少将,1938年5月于河南兰考阵亡59、邓佐虞少将,1938年5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60、陈蕴瑜少将 ,1938年5月于河南兰考阵亡61、毛麟义少将 ,1938年5月于河南开封阵亡62、傅忠贵少将,1938年9月于山东惠民阵亡63、梅一平海军少将,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64、杨家骝少将 ,1938年9月于江西麒麟峰阵亡65、李秉君少将 ,1938年9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66、毛岱钧少将 ,1938年9月于江西庐山阵亡67、雷忠少将,1938年10月于安徽霍邱阵亡68、钟芳峻少将,1938年10月于广东福田自戕殉国69、王锡山少将,1938年10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0、李大中少将,1938年10月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1、王桢祥少将,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2、蔡劭少将 ,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3、田耘少将 ,1938年于武汉会战中阵亡74、邵令江少将,1938年11月于广州三水船沉殉职75、范筑先少将,1938年11月于山东聊城自戕殉国76、张镜远少将,1938年11月于湖南城陵矶自戕殉国77、徐积璋少将,1938年12月于山西闻喜阵亡78、周卓然少将,1938年于山西风陵渡阵亡79、李少初少将,1938年阵亡80、张廷玉少将 ,1938年于山西沁源遇敌机轰炸殉职81、胡文臣少将 ,1938年于江苏宿迁阵亡82、林英灿少将,1939年1月于广东清远阵亡83、卢尚秀少将,1939年1月于河北阵亡84、李树棠少将,1939年2月于山西太原自戕殉国85、王自衡少将,1939年3月于山东阵亡86、朱毅先少将,1939年3月于河南新乡阵亡87、龚选登少将 ,1939年3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88、陈世藩少将 ,1939年8月于江西景德镇遇敌轰炸殉职89、武汉卿少将,1939年8月于河北安次阵亡90、马秉忠少将,1939年9月于河南淮阳阵亡91、邵一之少将 ,1939年11月于广西昆仑关阵亡92、韩炳宸少将,1939年11月于山东莱阳阵亡93、潘滨少将,1939年于江西广丰阵亡94、韦灿少将 ,1940年2月于桂南会战中阵亡95、吴赓恕少将,被俘后1940年3月于上海殉国96、袁聘之少将,1940年3月于河南宁陵阵亡97、张敬少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98、蓝挺少将 ,1940年6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99、田温其少将,1940年于枣宜会战中因伤病殉职100、夏杨寿先少将,1940年于河南安阳阵亡101、燕鼎九少将 ,1941年1月于河南汝南被俘殉国102、张雅韵少将 ,1941年3月于上高会战中阵亡103、艾亚春少将 ,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104、梁希贤少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105、陈文杞少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阵亡106、李石安少将,1941年于中条山会战中被俘殉国107、杨生少将,1941年7月于江西南昌阵亡108、梅明章少将 ,1941年8月于安徽阵亡109、朱实夫少将,1941年9月于甘肃因伤病殉职110、刘世焱少将 ,1941年9月于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阵亡111、王儒钦少将,1941年9月于山西阵亡112、黄红少将 ,1941年9月于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阵亡113、程啸平少将,1941年于浙江绍兴阵亡114、李挺少将,1942年4月于浙江桐乡阵亡115、谢晋元少将 ,1942年4月于上海“孤军营”内殉国116、刘星南少将,1942年5月于山东单县阵亡117、郭子斌少将,1942年5月于山东潘庄阵亡118、胡义宾少将,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119、凌则民少将,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120、柳树人少将 ,1942年5月于滇缅会战中阵亡121、岑家焯少将,被俘后1942年6月于新加坡殉国122、袁福崇少将 ,1942年6月于浙赣会战中阵亡123、窦来庚少将,1942年8月于山东莒县自戕殉国124、张庆澍少将,1942年8月于山东莒县阵亡125、薛如兰少将 ,1942年10月于陕西阵亡126、黄光炎少将,1942年12月于广东乳源因车祸殉职127、闵季连少将 ,1942年于云南保山阵亡128、周致中少将,1943年2月于山东恩县阵亡129、张少舫少将,1943年2月于山东城顶山阵亡130、杨世立少将 ,1943年4月于山西垣曲阵亡131、陈涉藩少将 ,1943年5月于鄂西会战中阵亡132、高道先少将,1943年5月于山东被俘殉国133、江春炎少将,1943年7月于山东邹县阵亡134、李竹林少将,1943年夏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135、陈飞龙少将 ,1943年10月于安徽凤台阵亡136、黄德兴少将 ,1943年10月阵亡137、陶绍唐少将 ,1943年10月于湖南桃源阵亡138、张惠民少将 ,1943年12月于常德会战中阵亡139、董瀚少将,1943年因飞机失事于云南芒市阵亡140、陈范少将,1944年1月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141、张剑虹少将,1944年1月阵亡142、丁立群少将,1944年1月于江苏阵亡143、王成桂少将, 1944年2月于重庆遇敌机空袭殉职144、曾万里海军少将 ,1944年4月于印度孟买殉职145、肖孝泽少将,1944年4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46、黄永淮少将 ,1944年4月于豫中会战中被俘后自戕殉国147、杨尚武少将 ,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48、李培芹少将 ,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49、卢广伟少将,1944年5月于安徽颍上阵亡150、覃子斌少将 ,1944年5月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151、陈绍堂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52、周鼎铭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53、王家让少将,1944年5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54、徐亚杰少将,1944年5月于湖南雪峰山阵亡155、张景南少将,1944年5月于山东邹平阵亡156、林谋盛少将 ,1944年6月于新加坡被俘殉国157、王剑岳少将,1944年6月于豫中会战中阵亡158、余子武少将 ,1944年8月于长衡会战中阵亡159、王寿廷海军少将, 1944年9月于上海因伤病殉职160、易凤翔少将 ,1944年9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161、史蔚馥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被俘殉国162、胡厚基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163、吕旃蒙少将,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164、吴展少将 ,1944年11月于桂柳会战中阵亡165、李颐少将 ,1944年于缅北滇西反攻中阵亡166、王魁一少将,1945年2月于山东阵亡167、萧健九少将,1945年3月于山东临清阵亡168、王宇震少将 ,1945年5月于豫西鄂北会战中阵亡169、胡旭旰少将,1945年6月于浙江孝丰阵亡170、曹向经少将,1945年于湖南被俘殉国171、张治平少将 ,1945年于湖北阵亡本主题由 dinosaur 于
05:08 提升佟麟阁上将 ,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佟麟阁,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国民党追赠陆军二级上将。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赵登禹上将 ,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赵登禹(),字舜臣,汉族,陆军上将,民族英雄,山东菏泽赵楼人(今菏泽牡丹区牡丹办事处)。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未入私塾读书,在家务农并师从武术名家朱凤军练习武术。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后在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赵登禹阵亡时乘坐的轿车日拂晓,日军进攻宛平城、衙门口、八宝山、北苑的中国军队阵地,同时以步兵3个联队、炮兵1个联队、飞机30余架进攻南苑。因力量悬殊,中国军队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赵登禹指挥第29军卫队旅、平津大学生军训团等部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当天,在南苑的前敌总指挥赵登禹和督战的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接到北平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的命令,要求他们放弃南苑,率部撤往北平方向。但是,日军起先获得汉奸潘毓桂等人出卖的第29军作战计划,7月28日当天日军又得到宋哲元身边的参谋周思静(已受日军收买)的密报,遂抢先在南苑至北平之间的天罗庄(推测为今大红门一带)的公路两侧进行埋伏。当天中午,赵登禹乘轿车指挥部队向大红门方向撤退途中,遭遇埋伏在此的日军袭击。赵登禹当场阵亡,享年39岁。郝梦龄上将 ,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郝梦龄(),河北藁城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忻口会战时,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认其为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郝梦龄将军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为纪念郝梦龄的功勋,武汉的汉口北小路改名为“郝梦龄路”。饶国华上将 ,1937年11月于安徽广德自戕殉国饶国华(日-日),名厥卿,字弼臣,四川资阳县东乡(今雁江区宝台镇)张家坝人,川军第145师师长。抗战中在广德、泗安和敌军作战,因属下临阵脱逃而丢失阵地,他深感指挥不灵,愤而自杀,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饶国华主动要求率部抗战。9月21日,第21军奉令出川抗日。10月,率部步行2000里,11月中旬到达前线。此时,上海苏州、常州业已失守,日军兵分四路进攻南京,并在海空军掩护下,直趋安徽芜湖,威胁南京侧背。蒋介石立即命令刘湘派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部进驻安徽青阳一带,牵制、阻截从太湖流域进攻南京的日军。唐式遵遂委派饶国华镇守广德。不久,无锡、江阴、武进相继失守,11月22日,日军牛岛师团由飞机大炮掩护,由太湖分乘百余艘汽轮,橡皮艇侵入宜兴、长兴,尔后分兵两路准备抢占泗安,直扑广德。日均采取用重火器猛烈破坏中方工事,出动27架飞机轮番轰炸。步兵在重炮、机枪掩护下发动进攻。饶国华指挥第433旅佟毅部在广德前方约60里的泗安占领阵地,于11月27日与日军展开战斗。日军依靠装备优势于30日攻陷泗安。与此同时,日军主力沿吴嘉公路直奔广德,饶国华得知后率领第433旅奔赴广德前方约五里的界牌,阻击日军,饶国华到前线督战。日军不断从东洞庭山、西洞庭山调部队增援。在激战中双方均损失惨重,不久,中方从宣城至广德的铁路干线被日机炸毁,补给中断,饶所部被日军三面合围,11月30日,日军占领广德。饶国华受命组织反攻,但其手中只剩下一营士兵,被日军包围于十字铺据点,日军派使劝降,饶国华在给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将军写了绝命书后举枪自戕,以死殉国。刘湘上将, 1938年1月于湖北汉口因病殉职刘湘(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四川成都大邑县人,一级陆军上将。他是四川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1925年起盘踞四川,手握军政大权,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在担任四川省主席期间对四川的交通、工业、文化、教育比较重视,创建重庆大学并任校长。卢沟桥事变后,刘湘出川抗战,1938年因痼疾复发在汉口去世,逝前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上将, 1938年1月于湖北汉口因病殉职刘湘(日-日),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汉族,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川军领导人之一。死后获追赠陆军一级上将。王铭章上将 ,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王铭章(),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今成都市新都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刚毅、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1938年初,第四十一军第122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3月14日,日军以第10联队以3000人左右的兵力进攻藤县,当时藤县守军除122师的三个团与124师一个旅约7000人的兵力驻守。王铭章决定将兵力部属在城内与日军进行肉搏争取时间。在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殉职。滕县的死守为中国军队完成战略合围争取了宝贵时间,让台儿庄大捷得以实现。日,蒋介石为王铭章殉国致电李宗仁,全文如下:李司令长官勋鉴;王故师长铭章,力战殉国,达成任务。缅怀壮烈,悼惜殊深。准给特恤一万二千元,转请国府特予褒扬,追赠陆军上将,由军委会依上将例给恤,并将生平事绩宣付史馆,以奖矜惜,而慰忠勇。中 正日,国民政府特令褒扬王铭章,追赠陆军上将,令曰:陆军第一百二十二师师长王铭章,赋性刚毅,志行忠贞,此次于滕县之役,苦守要区,逾三昼夜,卒待援军到达,阵线得以巩固,不幸殊勋甫建,以率部奋力巷战,竟尔殉职,缅怀壮烈,悼惜殊深,应予特令褒扬,追赠陆军上将,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并将生平事绩存备宣付史馆,用彰忠勋,以资矜式。此令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送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朱德、彭德怀、周恩来联名撰赠挽联:“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真是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日,成都八万多人到牛市口迎接亡灵,8月30日将忠骨运至新都安葬。次日在新都举行数万人公祭,数架飞机在空中散发宣传他事迹的传单。事后在成都少城公园铸造了将军骑马铜像,表达了四川人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蒋方震上将 ,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蒋方震(1882年-日),字百里,以字行,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陆军上将,著有《国防论》。蒋方震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1937年出版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中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是国民党将领中的第一人。并在日后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白崇禧等人。蒋方震上将 ,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1925年,蒋百里再度出山,任吴佩孚的总参谋长,因吴不“讨奉”而辞职,去上海投孙传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军将领唐生智起兵“倒蒋”,翌年入狱。稍后,两个姓蒋的同宗达成和解。1933年,他奉蒋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拟就国防计划,以备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战。1935年,他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翌年赴欧美考察军事,归后提出建设空军的建议。中国最早关于空军构建的思想,却是来自陆军出身的百里。1937年初,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蒋百里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蒋百里并且犀利地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对工业国,占领其关键地区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纽约就是半个美国,大阪就是半个日本。但对农业国,即使占领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区也不要紧,农业国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所以,蒋百里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1938年10月,他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原由蒋介石兼),同年11月,在迁校途中,他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蒋方震上将 ,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蒋百里终身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只是充当高级幕僚,颠沛于诸侯。他的盖棺定位,应该是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我们看《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回忆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蒋百里评传》,都审慎地使用了“军事学家”一词。在“老虎总长”章士钊的挽诗里,甚至说他“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或许黄任之的挽联相对客气一点:“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张谞行上将 ,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张谞行(1905年-1939年),字春生、春笙,浙江杭州人。日生。早年入北京大学求学,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毕业后分配到浙军,先后任初、中级军职。1926年,入北伐军,参加浙、苏等地作战。1927年春蒋介石组建徐州行营时任总部高级参谋团办公室上校主任。1932年,考入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毕业后留校入研究院深造。1935年,毕业后调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参加拟定《首都(南京)攻防计划》、《长江防御计划》,督导加强长江上下游炮台要塞,以备与日军作战所用。1936年与林蔚赴广州调处两广事件。日,调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作战处处长。芦沟桥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作战组组长。日升至少将军衔。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1938年因功升中将军衔。同年,为阻止日军南下,拟制黄河决口计划,报经蒋介石批准实施。1939年春,奉令筹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行营,负责行营作战,奉命赴西安。3月7日,日机轰炸西安并投毒气弹,张谞行中毒殉国。3月29日国民政府为其举行葬礼。陈安宝上将 ,1939年5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陈安宝(),字善夫,横街乡马院村人,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苦,作新小学校长准免费入学。20岁从军南京入伍生队,后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1911年,考入南京临时政府属下入伍生队,后又转入湖北陆军预备学堂。。民国5年(1916),陈安宝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担任浙江陆军第二师的排长、连长。1926年7月北伐开始,1927年至1928年冬,他分别担任二十六军第一师的营长和第六师三十三团的营长,参加了两浙、苏、皖、直、鲁、豫、鄂等北伐西征,前后参加40多次重大战役,都取得了胜利。1930年春因功升为第三十三团团长,1931年10月提升为第十七旅旅长,1933年10月调升第七十九师副师长,1935年秋代理师长,冬晋升为师长。部队先后驻扎在黔南和陕西一带。1939年因战功升至29军军长,官拜中将。之后,他于南浔战场指挥中国军队作战,于日于南昌战斗阵亡于江西。日,中华民国政府特以1281号褒扬令明令褒扬。廖磊上将 ,1939年10月于安徽因病殉职1907年,廖磊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1年进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武昌起义。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投湘军赵恒惕师任连附、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第三十六军第一师师长,第三十六军副军长、军长。蒋桂战争时辞职去香港。1929年后回广西投新桂系反蒋,任“护党救国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第七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军长,广西航空学校校长。1931年、1932年两次率部进攻右江革命根据地,在百色、龙州、东兰等地围攻红七军、红八军。1934年率部在桂北堵截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安徽省主席。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建立大别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任鄂豫皖边区游击总司令。日,廖磊因脑溢血逝世于安徽,后追晋二级上将。宋哲元上将,1940年4月于四川绵阳因病殉职宋哲元(日-日),乳名宋室,字明轩,汉族,山东乐陵县赵洪都村(今属乐陵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宋哲元是冯玉祥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其他四位是张之江、鹿钟麟、郑金声、刘郁芬)。1935年(民国24年)6月张北事件事后处理中,宋哲元的心腹秦德纯代表中国方面同日本方面代表土肥原贤二交涉。结果秦土协定缔结。根据协定,宋哲元的察哈尔省政府主席一职被罢免,宋哲元深表反感。7月何梅协定签订,国民政府的主力军从河北省撤退。结果,非中央系的宋哲元被任命为平津卫戌司令。同年末,宋哲元兼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并任由平津卫戌司令改称的冀察绥靖公署主任。此后,宋哲元将河北省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蒋介石的中央不再容易控制河北。宋哲元在中国国民党中央、中国共産党、日本等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复杂交缠之中进行协调。冀察政务委员会的设立也标志者抗日运动被取缔,中国对日本妥协。在对日本的敌视态度下,一切和日本妥协的姿态都受到中国国内舆论的挞伐。1936年(民国25年)8月19日宋哲元委员长欢迎宴会上,宋哲元和秦徳纯同日本方面的今井武夫、牟田口廉也、河边正三、松村孝良、川越茂等出席。宋哲元和驻北京武官今井武夫、支那驻屯军的田代皖一郎、香月清司、桥本群、第29军军事顾问樱井德太郎关系良好。1937年(民国26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宋哲元试图通过在日本军方面的人脉达到停战。7月11日香月清司中将接替重病的田代皖一郎为支那驻屯军司令官。7月18日宋哲元借参加田代皖一郎葬礼之机,与香月清司会面,表示对此次事变甚感遗憾,但拒绝签订解决事变之书面协定。19日张自忠代表29军与日方签订《细目协定》,试图停战。但是宋的第29军抗日情绪高涨,而日本军的攻击意思明确,宋哲元在抗战与妥协中进行着思想斗争。7月22日,宋哲元会见熊斌、刘健群等国民党中央的代表,在获知了中央的抗日决心后,宋哲元表示了其抗日的最后决断。宋率第29军同日军激战,后来失败,放弃北平、天津。因为在是否组织防御上犹豫不决,丧失北平、天津,宋哲元被中国国内舆论激烈挞伐。此后,宋哲元任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继续同日本军作战。1938年春,他任第一战区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1940年3月辞职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回到其夫人常淑清的故乡四川绵阳疗养。日,宋哲元因肝病复发病逝于绵阳,享年56岁(满54岁足),国民政府追授其为一级陆军上将。张自忠上将 ,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张自忠(日-日),字荩臣,后改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原为西北军系将领,中原大战后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曾参与喜峰口战斗。1935年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张自忠曾先后任察哈尔省省主席与天津市市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曾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与北平市市长。后升任第59军军长,后升第卅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曾参与临沂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38年1月,第59军改由第五战区节制,任机动预备队。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第13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于1938年1月进攻淮河一线,2月初突破第51军(军长于学忠)的防线,在淮河北岸建立了桥头堡。第59军奉命前往救援后,于2月15日抵达前线,对日军展开攻击。到22日,日军在淮河北岸要点小蚌埠被第59军收复,第13师团被迫退回淮河南岸,两军遂在淮河一线对峙。1938年3月,由于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与第三军团(司令庞炳勋)于多日激战后相峙于临沂阻击战,第59军于3月12日抵达临沂西郊后,在13日至17日,与24日至30,会同第三军团庞炳勋的部队两度与日军第5师团展开战斗,最后第5师团被迫往东北撤退。临沂一战阻隔了日军第5师团与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使之无法合流进攻徐州。后第10师团在台儿庄被围歼,是为台儿庄大捷。张自忠亦因功升第27军团军团长兼第59军军长,辖第59与第92军。虽然临沂与台儿庄两次战斗居获得胜利,但之后由于日军华北与华中派遣军共派出7个师团与两个独立旅团,从南、北两路在5月上旬切断了徐州西面的交通线,集中于徐州的部队有被包围之虞。于是国军主力于5月18日起往西南撤出徐州,第59军负责断后。至6月1日,第59军退至许昌后才停止。当武汉会战于6月11日展开时,第59军在豫南与日军作战,直到9月6日奉命至潢川以掩护鄂北部队的集结。从6日至18日,第59军与日军第10师团(师团长筱冢义男)展开潢川的争夺战。由于日军从16日起对第59军施放毒气,且在18日切断了潢川西方的交通线。鉴于已达成掩护的任务,张自忠在19日凌晨下令部队从潢川西南方突围。日,张自忠因功升第卅三集团军总司令,仍兼第59军军长。11月13日,张自忠又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所辖部队除第卅三集团军外,还包括第廿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第廿八军团(军团长刘汝明)、江防军及若干独立部队等,司令部设于荆门。1939年3月,由于在京山一役击退日军,国民政府加张自忠为上将衔,并颁四等宝鼎勋章。5月1日,日军第11军(军长冈村宁次)向襄河以东的随县与枣阳进攻。6日,襄河以东阵地为日军突破,张自忠率59军渡河,击退日军后,在5月10日反而切断了日军的交通线,迫使日军撤退。该役之后定名为随枣会战。日,军事委员会发动冬季攻势,以第五与第九两个战区为主攻地区。张自忠指挥13个师攻击日军第13师团(师团长田中静壹),但由于日军已经掌握国军的计划,于是国军部队被迫进攻日军的既设阵地。双方在钟祥、长寿店缠斗三个星期后,在周碞的第75军支援之下,严重损失的日军才在2月下旬后撤。张自忠上将 ,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由于日军在国军的冬季攻势损失严重,为消除第五战区的威胁,遂调集6个师团,装甲与航空大队,向枣阳与宜昌一线进攻,拉开枣宜会战的序幕。5月1日,日军第3师团(师团长山胁正隆),第13师团(师团长田中静壹),第15师团(师团长渡边右文),与第39师团(师团长村上啓作)对右翼兵团襄河以东各阵地发动攻击,以其会师于枣阳。3日,右翼兵团长寿店阵地被突破之后,张自忠决定在7日率领第74师至河东以增援第38师与第179师。临行前张自忠写了封信给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内容是:“仰之我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取得联络,即率该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做好做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小兄张自忠手启五月六日于快活铺”张自忠渡河之后,便与第38师与第179师取得联系。由于日军第3与第13师团已于8日会师,第39师团亦已占领枣阳,于是张自忠在11日亲率部队往北追击(此时张自忠所指挥的部队共第38,74,179,180等师,与骑兵第9师,共5个师的番号,但战斗兵力仅2万人),以求截断日军退路。为避免此一结果,日军第13与第39师团便往南正面攻击张自忠的部队。13日,由于第179与第180师为日军所阻,因此张自忠命第38师为左纵队以接应第179师,他率第74师与骑9师的四个团为右纵队,以接应第180师。日军以第39师团攻击右纵队,在15日将张自忠与第74师围于宜城南瓜店,16日所部损失殆尽,血战殉职。日军验明身份后,在陈家集征集一口棺木将他下葬。第38师师长黄维纲获报后率便衣队将遗体夺回,18日送回集团军司令部,以上将礼服重殓,经宜昌转送回重庆。28日,灵柩抵达重庆,蒋中正率军事委员会高级将领与国民政府五院院长亲临致祭,蒋还抚棺痛哭。7月7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张自忠,并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张自忠墓位于重庆市梅花山麓。唐淮源上将 ,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唐淮源(,云南江川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滇军名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1941年3月中条山会战被围不得脱,唐淮源曾召集李世龙、寸性奇、公秉藩等三位师长训话:“现情况险恶,吾辈对职责及个人之出路,均应下最大决心,应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之正气。”言罢令各师分路突围。唐淮源则被困悬山,三次突围受挫,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即于大雨滂沱之中,遣去左右,饮弹自尽于悬山之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唐淮源升任第三军军长。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朱德同唐淮源在山西省阳泉站会面。其后,唐淮源部转战河北、山西,参加了冀西、晋东、晋南等战役。1938年夏,唐淮源率第三军自晋东北转入晋南中条山作战,隶属第五集团军,负责防守中条山中部的闻喜、夏县以东地区。唐淮源上将 ,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1941年,唐淮源率领该军,跟随第五集团军前往山西张家镇镇守。1941年5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全面进攻。因战况不利,唐淮源受困于山西夏县,不久即于5月12日在显山(悬山)附近自杀。日,中华民国政府特以1445号褒扬令明令褒扬。1986年,唐淮源诞生一百周年时,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日,江川县民政局派员赴山西夏县寻获唐淮源遗骸,于10月17日火化后将骨灰护送回江川。1990年,江川县人民政府在江川革命烈士陵园建成了唐淮源墓,墓碑刻着“抗日英烈陆军上将唐淮源之墓”。周复上将 ,1943年2月于山东城顶山阵亡周复(日—19432月) 号旭人,国民党陆军中将(追赠陆军上将)。江西省临川湖南乡人,1924年进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学习,同年被广东革命政府编入黄埔学生军,先后参加了平定陈炯明及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的叛乱,立有战功。1927年被任命为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兼总政治部《三民周报》 编辑、 黄埔同学会宣传科长,1929年改任军校政治部秘书,1931年参与创办东亚新闻社任科长,同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常务监察委员。随后东渡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后转明治大学读法科。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周复罢读回国。3月,受蒋介石之命,在南京参与建立“三民主义力行社”(即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的核心组织)总部,任检查会常务检查、检查会书记,负责该社中央干事会工作,1935年调任南京市党部特派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周复任第一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 转战于中原一带。从1939年到1943年,周复与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指挥部队在鲁苏战区坚持了四年的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3月,周复调任苏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兼国民党及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干部训练团教育委员、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周复集党政军要职于一身,成为蒋介石安排在该区的“监军”。1940年初,周复在安丘县马家旺村创办了鲁苏战区《阵中日报》,自兼社长。至1942年的两年间,该报坚持每日出版,对官兵进行爱国教育,号召抗日救亡,鼓舞战区士气。日,日军1.5万余人对鲁苏战区主力一一三师防区安丘唐王山、擂鼓山一带实行“铁壁合围”,于19日移至此地的鲁东战区司令部、政治部也被包围,周复协助总司令于学忠指挥一一三师与日军激战两昼夜, 终于突出重围。日, 日军2万余人再次对鲁苏战区的胶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指挥部、一一三师驻地城顶山一带发动大规模“扫荡”,企图寻歼鲁苏战区主力。日,周复在山东安丘第六区同峰乡被日军包围,最后在张家骝西南的城顶山胸部中弹身亡,后安葬于安丘县绪泉村。日,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长张治中,在重庆抗战堂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蒋介石派商震代祭,并遣俞济时慰问其家属。李家钰上将 ,1944年5月于豫湘桂会战中阵亡李家钰(年5月21日)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出川,转战山西,河南。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后追赠上将。李家钰是四川小军阀,从邓锡侯部分裂出来以后曾任四川边防军司令,参加了历次川军内战和剿共战争,极盛时所部有18个团,川康整军会议时被缩编为国防军104师。后扩编为2个师的47军。1937年抗战爆发后,李家钰所部编入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为邓锡侯),并率部赴晋,1938年后,历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47军军长,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44年春,日军发动豫中攻势,他曾提出抢先出击,化被动为主动的方针,但没有被接受,会战开始后,日军占领郑州、许昌、洛阳等地,李家钰自愿担任战区后卫总指挥,掩护大军撤退西进,同年5月21日,在陕县秦家坡高地遭到日军的围攻,力战而亡,终年52岁;将军亡后,民国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在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战死于枣宜会战后四年,国民革命军队又一位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豫中会战中殉国。陈训泳海军上将 ,1944年因病殉职陈训泳(年),字道培,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早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第十六届学驾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冬毕业。历任军舰二副、大副、“普安”运输舰舰长等职。民国2年(1913年)1月,任“楚同”舰长,授海军少校。后任“海筹”舰长。民国16年3月,加入国民革命军,任海军练习舰队司令。8月,参加南京龙潭战役,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翌年8月6日,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民国20年,代马尾要塞司令。民国23年1月,任海军部常务次长,主持部务。民国24年9月6日,授海军中将。民国27年1月,海军部改制为海军总司令部,任参谋长,兼海军作战教训研究会主任委员,为海军抗御日军西侵作出贡献。民国32年9月10日,授海军上将。翌年,卒于任上。陈训泳海军上将题词邹洪上将 ,1945年4月因伤殉国邹洪(1897年-日),名若虚,原名德宝,国民党陆军上将,原籍广东五华,生于台湾新竹县芎林乡鹿寮坑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团长、师长、蒋介石南昌行营陆军整理处处长兼办公室主任、粤汉铁路警备司令、广东省保安处处长、新编第二军军长、第三十五集团副总司令、粤桂边区总指挥,日在粤桂边区总指挥等职。因战功彪炳,生前受中华民国政府颁发四等云麾勋章及宝鼎勋章,死后追封为陆军上将,为第一位台籍上将。此纪录一直到1986年时,陈守山在担任台湾警备总司令期间获晋升二级上将之后才打破。邹洪祖籍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其高祖父于道光年间迁居至台湾。邹洪本人生于台湾日治时期的明治30年(1897年),曾在日本求学,后随长兄邹芗谿潜赴上海就读。1919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肄业,与陈诚、罗卓英成为同学。1922年毕业,历任陆军第二师排连长。1932年参加江西剿共之役,率四十三师与共军周旋。1939年10月,任新编第二军军长,守备西江。1945年1月任命为粤桂边区总指挥。日以劳瘁致疾,葬于粤北阳山县城郊。1954年3月蒋介石于新竹中山公园(今为新竹市动物园)饬建“邹洪上将纪念碑”。方振武上将 ,1941年遭暗杀殉职(另一说法:1945年因病殉职)方振武自安徽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入安徽新军。1911年(宣统3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方振武参加上海光复军。1912年(民国元年),方振武任南京临时政府第1军北伐前哨司令。1913年(民国2年)二次革命败北,方振武流亡日本,入浩然学社。1914年(民国3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7年(1918年),参加孙文发动的护法战争。1921年(民国10年)一度引退赴上海。1925年(民国14年),投入北京政府方面的张宗昌率领的直鲁联军,升任第24师师长。1926年(民国15年)1月,发表脱离直鲁联军宣言,转投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出任国民军第5军军长。同年9月五原誓师后,历任国民联军第2军军长等职,并兼任中国国民党国民联军最高特别党部执行委员。1927年(民国16年)6月,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方面军总指挥兼河南省政府委员,武汉国民政府下属的第9方面军总指挥。此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1路总指挥、第1集团军第4军团总指挥、济南卫戌司令、左路军总指挥,参加北伐。方振武上将 ,1941年遭暗杀殉职(另一说法:1945年因病殉职)北伐结束后,随着军队缩编,方振武改任第45师师长。1929年(民国18年)3月,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4月,任讨逆军第6路总指挥等职务,5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然而,方振武作为反蒋介石派同蒋介石在方针上逐渐对立。同年9月方振武被逮捕。1930年(民国19年)10月,遭到剥夺中国国民党党籍1年的处罚。1931年(民国20年)10月,处分解除,方振武重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再度同冯玉祥加强合作。1933年(民国22年)1月,参加吉鸿昌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其后,在蒋介石的压力下,抗日同盟军被迫解散,方振武逃往香港。在香港,方振武加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38年(民国27年)3月当选中央委员。1941年(民国30年)12月,随着日军占领香港,方振武逃走,途中在广东省中山县遭到暗杀。享年60岁。陈季良海军上将 ,1945年于重庆因伤病殉职陈季良:(公元年),原名陈世英,字季良。福建福州人。国民革命军海军名宿。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任“海容”舰大副。武昌起义中支持革命军,任“江亨”舰长兼江防舰队分舰队领队长,在东北支持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发生中日“庙街事件”。事后改名季良,继续在海军任职,历“海容”舰长、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海军部常务次长。抗日战争中,组织江阴海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死后追赠海军上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陈季良指挥了被外军观察家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惨烈的海空战”──江阴海空战;在没有任何空军力量支持的情况下,他率中国海军第一舰队的四艘战舰与日本三百多架战机、七十多艘军舰,浴血战斗了两个月零一天,击落敌机二十多架。江阴海战后,陈季良晋升中将。1940年,陈季良任海军第一校阅组组长,组织校阅各江防要塞、海军学校等机构,1944年转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兼海军第一舰队司令。1945年,陈季良因旧伤复发逝世,终年六十三岁。陈夫人遵照遗命,为陈季良制了一口水泥棺放在重庆山坡上的稻田里。日追赠海军上将军衔。王凤阁中将,日于吉林通化被俘殉国1895年,王凤阁出身于教师家庭。幼读私塾。1916年,入通化县立中学读书,常以“精忠报国”的思想自励。1923年,投身东北军步兵第五十八团当副官。后来,因不满军阀混战辞职回乡。这也不完全是厌恶军阀间的混战,他家很有钱,要是划成分的话,绝对是大地主级别的。但是当他毁家救国的时候,他母亲说:“有国才有家,吾儿做得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通化、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临江等地鼓动抗日救亡。1932年初,在通化以东山区拉起一支号称万人的队伍,被推为司令,展开抗日武装斗争。不久,所部编为辽宁民众抗日自卫军第十九路军,任司令。率部在金川、辉南、柳河、磐石和吉海铁路沿线打击敌人。1932年冬,自卫军在敌人大举进攻下失败,带领余部退往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1933年2月,转移到红土崖、大罗圈沟一带,组织修建要塞多处,设置后勤供应部门。此后的6年间,即凭借这块地方为根据地,与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相互配合,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其中名震一时的有奇袭通化东江沿三分所、突击金丁二亩地、果松川空垒破敌、十三道沟大捷、七道沟口袋战、辑安岔沟截击战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34年4月,在临江境内七十二道河子截击敌人,仅几十分钟就结束战斗,缴获各种枪数百支。同年秋,又在大庙沟聚歼伪警察队,缴获长短枪80余支、子弹5000余发。敌人屡次“讨伐”无效,曾将其岳母全家逮捕,强令写信劝降。见信后撕得粉碎,声言:“就是把我母亲和妻子捕去,也不能动摇我抗日的决心。我的任何亲友,同情我抗日者亲之友之,给日本当汉奸者杀之戮之!”被捕的王凤阁夫妇1937年春,敌人又出动重兵,在通化、临江、辑安交界的老虎顶子将他的部队围住。激战中损失严重,急退往大罗圈沟。同年2月25日,在东南岔与敌血战一昼夜后,左臂骨折,腿部重伤,身边战士大部战死,终于被敌人俘获,押往通化县城监狱。敌人软硬兼施,企图逼他“归顺”,但每一次都遭到厉声斥责:“你们这些狗东西,进一次山用麻袋装人头,残害了多少抗日同胞。你们记着,我王凤阁死了不算什么,而你们当汉奸,是民族败类,绝没有好下场!”他的妻子和4岁的幼子小金子同时被关进狱中。敌人用饼干、糖果诱骗孩子,孩子也表现得很有中国人的骨气,高喊道:“我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日,敌人将他架上汽车,押赴通化玉皇山下的柳条沟刑场。一路上,他放声向围观的人群高喊:“父老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大家努力,中国不会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伪满洲!”刽子手将他砍头挖心,情景极为惨烈。其妻子和幼子同时遇难。黄梅兴中将,日于淞沪会战中阵亡黄梅兴()字敬中,广东平远县东石镇坳上村人。黄埔一期,是淞沪战役中第一个阵亡的高级将领。于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父亲名叫汝龙,母亲张大妹。有兄弟三人,哥哥黄桂兴、弟弟黄柏兴。一家住在几间破房子里,靠租种土地和挑担度日,他天资聪慧,性格内向,从小就跟父母种地劳动,吃苦耐劳,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后,梅兴奉令率旅移驻淞沪。这时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强烈要求一致抗日的压力下,才匆忙在庐山开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黄梅兴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不久,梅兴于11日奉国民党政府命令率旅从镇江开往上海江湾大场一带驻防,立即部署兵力,加固工事,以御日寇侵袭。8月13日上午,日军在淞沪启衅,从虹口用大炮向我军发起进攻,一批批陆战队从天通庵、横浜桥跨越淞沪铁路冲到宝山路口,即被二六四旅所部奋力将敌击退,并连续破敌十余个碉堡。敌军用战车开路,强行穿过八字桥(八字桥在水电路、同心路口,处在通往江湾路原日本侵略军海军司令部的咽喉地带)开枪开炮,肆无忌惮地杀害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梅兴满腔怒火,迅速率领国民党八十八师二六四旅三个团的将士奋起抗击。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连续攻破了日军十多个堡垒,乘胜追击。于14日下午6时,在进攻日军最后一个堡垒一一爱国女子大学,胜利在望时,日军炮火密集,加之从航空母舰起飞近百架轰炸机进行轰炸,当梅兴率部冲到八字桥的地方时,不幸身中炸弹,壮烈殉国,成为淞沪战役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为中华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41岁。蔡炳炎中将,日于淞沪会战中阵亡蔡炳炎()字絜宜,别号孑遗。安徽合肥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和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生。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民党陆军第十八军六十七师二○一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抗战。日,淞沪会战开始。蔡炳炎奉命率部5000人星夜驰援罗店一带守军。26日凌晨3时,督部向日军主力盘距的陆家宅冲击,英勇殉国。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1986年,蔡炳炎灵柩迁葬于合肥市,安徽省暨合肥市党政领导与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及黄埔军校同学会等共100余人参加了迁葬仪式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986年,蔡炳炎灵柩迁葬于合肥市,安徽省暨合肥市党政领导与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及黄埔军校同学会等共100余人参加了迁葬仪式。姜玉贞中将 ,日于山西崞县阵亡姜玉贞() 字连璧。菏泽县人,今菏泽市牡丹区辛集村人。抗日将领。1913年,陕西督军陆建章招兵,姜玉贞应征入伍,编入商震团。1916年秋,跟随商震投奔了山西督军阎锡山。1917年毕业于山西陆军第一旅干部学校。历任排长、连长和营长。北伐战争后,姜玉贞入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学习,结业后任山西陆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团上校团长。1935年授陆军少将。抗战开始后,又晋升为晋绥军六十六师一九六旅旅长,驻防山西阳泉,同时兼任石太铁路修防司令。1937年9月, 姜旅开赴抗日前线,受命坚守原平7天。10月1日,日军由代县南下包围原平,在城外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姜玉贞白天亲临第一线指挥,夜晚巡视战地,鼓励官兵杀敌报国。有时亲率小股部队进行夜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在双方兵力武器装备极端悬殊的情况下,姜部城外部队遭到重大伤亡,后撤入城内固守。10月8日, 日本侵略军调集飞机、大炮反复向原平城内轰炸,守军伤亡惨重。日本侵略军用重兵突破南门,攻入城内。姜玉贞率部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肉搏厮杀。10日夜,任务完成,姜玉贞率特务排突围至城外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44岁。姜玉贞殉国后,全国各主要报刊纷纷发表悼念文章;许多大中城市的各界爱国人士,举行公祭活动,痛悼忠魂。日,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赞扬姜玉贞等人“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当时的国民政府也予以明令褒扬:“查姜玉贞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战,苦战经时,坚守围攻,竟以身殉,眷怀忠烈,轸悼实深,应以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饬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1979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姜玉贞将军为革命烈士。刘家麒中将 ,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刘家麒,1894年出生,湖北武昌人,字铮磊,又字锡侯。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著名辛亥革命志士、著名抗日英雄。刘家麒幼年丧父,由祖父和伯父抚养成人。他自幼聪颖好学,11岁时进入武昌昙华林一所私塾读书,深得塾师的喜爱。以后,他又考入位于粮道街的勺庭中学读书。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武昌领一时革命风气之先,文学社和共进会等组织编印的革命期刊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刘家麒阅读之后,非常痛恨清政府的腐败卖国,具有了初步的革命思想。1937年夏,刘家麒正在陆军大学学习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多次向校方申请上阵杀敌。同年9月,刘家麒从陆大毕业,被任命为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立即率部奔赴山西忻口前线,奉令担任中央兵团南怀化东北高地中央地区主阵地的布防任务和占领云中河北岸下王庄前进阵地的任务。10月中旬,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开始向忻口进攻,南怀化主阵地首当其冲。面对密集的日军步兵冲锋集团和猛烈的炮火,沉着应战,大胆指挥,誓与敌人血战到底。不久,南怀化主阵地被日军攻破,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为夺回主阵地,亲率所部发起攻击,连克数个山头,重创敌军。在指挥部队乘胜追击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日,对于亲历过这一天的老武汉人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刘家麒、郝梦龄将军的灵柩运抵大智门火车站(今汉口车站路老火车站),4000余名军政要人及武汉市民,前往迎接英灵。11月15日,武汉各界人士数千人为抗日英雄郝梦龄、刘家麒将军举行追悼大会,全市下半旗向英灵致哀,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主祭,并献了花圈,宣读祭文。来自武汉各界祭送的挽联600余副,花圈70余个,摆满整个大厅。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为国牺牲的刘家麒将军,并将刘家麒将军追赠为陆军中将。此后,刘将军被安葬在武昌卓刀泉伏虎山。刘家麒将军原配夫人严希曜,继娶其丫鬟周继珍为如夫人。将军的独生女刘世端,系周夫人所生,现在故去。其外孙女名钱拥军,现居武昌得胜桥将军故居。日,周夫人去世,享年89岁。郑廷珍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郑廷珍(),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人。祖辈素以行医为生,是当地著名的中医世家,盖有本村第一栋楼房。到了郑廷珍父亲一代,医道失传,开始以务农为本,当时正值清末民初,郑廷珍家庭日益拮据,生活困难,甚至缺粮断炊。郑廷珍决心入伍当兵,谋求生路。1917年,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在河南一带招兵,郑廷珍报名参了军,补入第十六混成旅李鸣钟的第三团。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以其刚毅、勇敢、正直、廉洁和记忆力过人,深受冯玉祥器重。他参加过冯玉祥部历次军事行动,如1921年6月入陕驱逐陈树藩、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首都革命,驱逐清第出宫,1926年西安解围和1927年的东征,积功为团长,1928年被提升为第13旅旅长。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结束后,郑廷珍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改番号为独立第5旅,归属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梁冠英节制,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围剿红军,郑廷珍厌恶内战,曾与红军默契互不侵犯,并允许有些物资经由自己管辖的防地进入苏区。后郑廷珍因为梁冠英扣发部队军饷与其发生冲突,事情闹到南京政府,结果,第五旅脱离第二十五路军序列,直属军事委员会管辖,受卫立煌将军指挥。郑廷珍善于带兵,军纪严格,赏罚分明,从不偏私。他继承西北军“爱兵如子,爱民如父”的传统,常常与士兵同吃同住,甚至同士兵一起摔跤比武,对官兵家庭的困难,他向来是有求必应,甚至解私囊相助。遇上灾年,他总是在驻地开办粥厂,用“百姓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民众的武力”的道理教育士兵。他要求士兵要爱民、助民,绝对不准欺压老百姓,每次部队移防开拔,他都亲自巡视驻地,检查纪律,一定要等老百姓说了“不缺少什么东西”等话,才命令部队出发。郑廷珍的行为深得其所部官兵的拥护。卢沟桥事变后,郑廷珍亲赴南京请缨御寇,命令所属3个团到合肥集结,路过河南,向老母表达不打败日军决不生还的决心。日,日军主力逼进忻口一线,凭借飞机、大炮等优势火力开始向我阵地发起猛攻。郑廷珍率部坚守中央阵地(南怀化(今河南村)高地),我军虽然装备简陋,但士气高昂,寸步不让,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强信念与敌人血战到底。15日,南怀化高地再次陷于敌手,日军乘机扩大突破口,想一举突破我防线,整个战局出现危机,前线总指挥卫立煌将军火速调集兵力,集中五个旅的部队,于十六日发动反攻,收复南怀化高地。郑廷珍亲自来到担任反攻任务的部队动员,鼓励士兵奋勇当先,杀敌立功。16日凌晨,反攻开始。郑廷珍坚持要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作战,警卫人员一再劝阻未果,郑廷珍率领警卫人员一同到前线指挥部队收复高地,到达前沿后,我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几个山头。这时他跃出战壕观察敌情,指挥部队继续前进,突然遭到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郑廷珍将军当场英勇牺牲,壮烈殉国。此役一同阵亡的还有郝梦龄将军和刘家淇将军,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为“陆军中将”。1983年6月,民政部追认郑廷珍为革命烈士。庞汉桢中将庞汉桢 1901年出生,广西靖县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毕业,参加过反袁战争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七军一七〇师五一〇旅少将旅长,1937年在上海战役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抗日战争爆发时,庞调任国民党陆军第一七〇师五一〇旅少将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日夜,奉命接替五一七旅从谈家头至陈家行北端一线防务。22日,陈家行阵地被日军攻占。当夜,庞即率部由战头桥向陈家行阵地反攻。经过数次冲杀,终于将该阵地全部夺回。惟因所部伤亡过大,且十分疲劳,庞乃请派有力部队接防。当时除了五二六旅的一个营前来增援外,庞仍奉命率领余部固守原阵地。23日下午,日军再次发动进攻,向守军阵地猛烈炮击。庞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8岁。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秦霖中将秦霖,字松涛,原名同观,广西桂林丁字村人。广西陆军讲武堂步兵科毕业,投身革命,随军参加北伐战争,立有战功,擢升第56团团长,进入中央军校深造。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抗战,任171师511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会战,英勇牺牲。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全国各地军民奋起抵抗,保卫国土。秦霖闻听日军入侵的消息,当即请缨上阵,要求开赴前线,与侵略者血战到底,誓死保卫国土。不久,秦霖升任第171师511旅少将旅长,奉命开赴上海前线。他在给其兄长秦焰的书信中说“暴日为实行大陆政策,侮我太甚。弟奉令北上杀敌,此我军人千载一时为用命之机会。嗣后家事,盼兄维持,国事弟当勉力为之。”秦霖将军率部于10月16日从连云港出发,经徐州、南京到达上海前线,此时,淞沪会战的战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拼命冲杀,双方共数十万的军队都投入在了凇沪战场上,死伤非常严重。秦霖将军到达南翔后,奉令担任湾宅至毛宅一线阵地的守备。日,日军在优势的火力和装备的支援和掩护下,以飞机轰炸和地面炮火以及装甲车的优势,向我军阵地发起了进攻。我军将士在秦霖将军的指挥下,奋勇作战,顽强地打击进犯的日军。他亲临前线,用抗战必胜等爱国思想教育士兵,鼓励大家杀敌立功,报效祖国,誓死与敌血战到底。在秦霖将军的带动影响下,我军将士勇气倍增,无不殊死搏斗,冒着敌军猛烈的炮火,宁死不退,打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阵地在我军将士的顽强战斗下,没有丢失。但是不久,秦霖将军部队左右两翼的友军阵地在敌军猛烈的攻击下出现了缺口,下午3时,敌军乘势猛攻我军阵地,秦霖将军已知战局危急,急调部队前去支援,弥补缺口,防止敌军从缺口突破我军阵地和防线。不料,我军在行进中,与大批敌军和战车部队遭遇,遭遇战立即打响,我军立马投入战斗,但是装备和火力还有人数的悬殊差距,使我军渐落下风,战线未能如愿巩固,封闭缺口。这时,情况已经万分危急,秦霖将军的主阵地两面受敌,秦霖将军自知情况危险,但是他奋不顾身,亲上前线督师,率领将士们与敌血战。敌军在优势情况之下,发动了疯狂地进攻,蜂拥而上的敌军向我军阵地进犯。秦霖将军毫不畏惧,他振臂一挥,大呼一声,率我军将士冲入敌群,与敌展开了激烈的近战,我军将士见长官如此奋不顾身,勇敢作战,都被将军所感染,无不全力战斗,个个不甘落后,怀着与敌血战到底的坚强信念,与敌人殊死搏斗。敌军在装备和火力上占有优势,我军装备虽然落后于敌军,但是我军将士的顽强奋战的精神,仍与敌军血战不退、视死如归,激战中,秦霖将军左冲右突,英勇无比,但是不幸秦霖将军被一颗敌弹击中了头部,顿时血染疆场,秦霖将军当场壮烈牺牲。国民政府为了表彰秦霖将军舍生忘死,抗战救国之英勇事迹,教育民族子孙后代学习秦霖将军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将军壮烈殉国之后,特追赠秦霖烈士为陆军中将。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86年出生今年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