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接送机服务的叫车服务是滴滴还是快的或者是两个同时派单?

过去两年,图片社交APP火了。
不是小火,也不是大火,而是爆火——当年被Facebook10亿美金吃下的Instagram如今估值已达350亿美元,图片为主的朋友圈已成为微信流量的最大来源,脸萌、足记一个接一个火爆。(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最近,又一个新兴图片社交APP受到风险资本青睐,它就是位于杭州的in。in的定位是“我的生活in记”,生活中每个美好的瞬间,都值得用in来记录。它支持“图片+标签”的形式进行分享,图片可以加特效,也可以加标签,比如添加品牌标签,心情标签以及地理位置等,蕴藏着极高的商业想象力。
更重要的是in火箭一样的蹿升速度。Instagram上线前9个月的用户数为700万,而in的增长速度是它的3倍。截止一个月前(日),in的真实用户已经到了3200万,体量上说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独立图片社交应用。
近日,in完成B轮3亿元人民币融资。此轮融资由经纬中国和知名投资人林利军联合领投,千合资本和华兴资本参与投资,原有投资方国科嘉和、盈动投资也全部跟投。
业界最关注的是in本轮融资背后的A股元素。林利军是国内顶级公募投资人、企业家,有着优秀的投资业绩。而王亚伟是著名二级市场投资人、千合资本董事长,并且并担任董事。对绝大多数中国股民来说,王亚伟几乎是“神一般的超级基金经理”。两大深谙A股的著名投资人齐齐下注in,顿时让in成为风口浪尖上的炸子鸡。
In创始人清水,真名谢旭,四川雅安人,大学在杭州就读金融,曾经在浙报集团干过一年媒体,2008年开始创业。第一次做了页游开发者社区,由搜狐畅游收购,第二次创办社交导购“爱图购”,第三次就是in,连续创业,始有大成气象。
今天应邀和清水聊了聊,颇受启发。以下为对话实录,原汁原味。
王冠雄:创业艰难百战多,首先恭喜B轮融资成功!
in清水:谢谢? 我创业七八年之后,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是把产品和团队做好了,好的投资人会更主动找到你,最后融资会变成更水道渠成的事。我们融来的其实不只是资金,而是更多的支持、期待以及责任。
王冠雄:都说“2G是苍井空.txt,3G是苍井空.jpg,4G是苍井空.avi”,为什么第三次选了图片社交? 你觉得图片社交还能走多远?
in清水:我之前做的事情一直都有“女性+图片”这两个的关键词,再加上第一次创业所做的社区带来了“社交”基因,现在回头看做in是整合了我们过去以来做的所有事情。其实社交网络必然从主要消费文字、走向消费图片等更视觉化的表达方式。智能手机的普及,流量资费的下降,无所不在的WiFi,都让国内的图片社交土壤成熟起来了。我们运气很好,在去年的今天切入了这个市场,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时机。
王冠雄:运来天地皆同力。你是美女CEO,又是连续创业者,可以公关的故事很多。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上论坛+炮轰,怒刷存在感?
in清水:说实话,对“刷存在感”这个事我们一直不太擅长。社交产品是要靠用户去自然长出来,,不是刷出来的。我相信能一句话是”产品是1,营销是0”,过去一年我们都在做这个1,只有有了1,0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这次是B轮融资完成,我们的产品也到了可以接得用户的时候,我觉得宣传的时机也才更成熟了,我希望“用好的方式,站出来说真话,发出我们的声音”。
王冠雄:公关很重要,但不是决胜因素。在你们不公关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搞到了3千多万用户?
in清水:跟你的微博IF一样,我也是一个互联网信徒。我们更关注的是人心,所有的力量和产品都来自于对人心的聚集,这需要我们真的去平等尊重每一个人,专心付出去做服务。所以我们通过口碑传播获得了非常多的用户,这对社交产品来说是健康的方式。In早期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约是6、7毛钱,在流量日益昂贵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这几乎是一个白菜价。就是因为我们能切实解决女性用户的高频刚需,同时把我们团队这几年对女性心理需求研究和经验都做到了产品体验中去了。
王冠雄:可是为什么放着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那么大的现成平台不用,非要跑到in上面呢?
in清水:我认为要建立社交网络首先是需要从真实的生活当中去抽象出社交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建立产品规则,而非简单的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如此来界定。我们的生活是复杂而立体的,社交关系中也是很多圈子的交界,这里面有广阔的中间地带,不是完全非黑即白。而如果要相比于朋友圈的话,在in里只用图片表达生活状态,抓住每一个视觉化的生活瞬间,没有任何工作或者长篇大论。社交生活就是比较简单和轻松的。
王冠雄:现在员工规模怎么样?你们两个创始人怎么分工?今年的目标是多少?
in清水:我们现在有110人,也不算小了,但是对我们的用户体量来讲,其实人数不算多,每个人都抗了几十万人的责任在肩上,所以我很心疼我们现在天天加班到半夜的团队,真的太谢谢他们如此努力。欢迎更多优秀的人加入到我们团队里来,一起分担,一起往前走。我负责融资、品牌和公司管理,另一个联合创始人黑羽管产品和研发。社交产品有一个加速度效应,今年in的用户就要突破1亿大关。我们希望,通过用户兴趣,交友,社群,旅游,时尚,美食,把in打造成为新生代年轻人社交的平台。
王冠雄:我看外界对in有“A股社交第一股”的说法,这是创始人的意愿,还是投资人的压力?
in清水:这不是in的终极目标,我们不献媚资本,也不故作清高,只是顺势而为。上市对我们来讲,企业的一个发展阶段,让更多国内的用户认识的机会。很幸运一直保持了人民币的结构,能看到现在A股的风口,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在国内上市回报股东、回报创业小伙伴盟呢?但对于in的愿景来说,即便成为“A股社交第一股”,这也只是一个逗号,远远不是一个句号。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56
京东又要搞新玩法了,联合远洋地产玩众筹,玩金融O2O,从6月到7月,万套房源、10万装修白条、首付分期,618大促期间,168套房子6.18折!
这些线下不敢想的事情,京东是怎么做到的?(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贴息、低折扣、首付分期】
6月1日上午10点,京东金融与远洋地产合作推出房产众筹项目——“众筹买房,为家享更多!”正式上线。活动有几大亮点。
一是参与众筹者有机会享受 “抢钱、抢房、抢亲”三重大礼包。抢钱,即白居易首付分期0利息、10万装修打白条。抢房,即远洋地产为筹客用户提供的享受京东专属筹房优惠。抢亲,即是购房者置业必备的金融大礼,包括高端智能空气净化器、豪华邮轮双人浪漫游等。
另外就是装修白条、白居易首付分期。白居易首付分期可以让购房者首付分期服务,首付款最长可分期24个月,首付分期比例可达15%,贷款上限为80万。同时,京东金融与远洋地产共同斥资上亿元用于白居易的贷款利息补贴,购房用户更可以享受6个月分期免息的超优惠待遇。交房后,京东金融还将为业主提供10万的装修白条额度,最大程度解决在购房置业、入住装修等全链条的用户痛点。
这次活动还有一道“硬菜”,那就是6.18折,京东众筹与远洋地产在6月18日推出庆生彩蛋——“6.18折秒筹168套房”。
贴息也就罢了、首付分期也就罢了、装修白条也就罢了,6.18折扣,这个折扣行业闻所未闻。
京东为什么这么任性?
【“任性”,是因为和用户做了价值置换】
让我们分析一下整个活动的流程。
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买家,都需要首先参与众筹才有资格购买。以“三重好礼抢新房”项目举例,要参与这个活动,需要首先参与众筹,为项目筹资20000万,还需要把这个信息发到朋友圈,才有机会享受到价格优惠、首付分期等等优惠。
“6.18提前抢新房”的设计略有不同。要参加这个活动,需要参与众筹,开通京东小金库预存6.18万元,并且邀请30位朋友转发朋友圈,才有资格获得6.18折扣购房的资格。
我们分析一下上述行为要点。
最浅层次的当然是发动购房者传播信息了。每位想要参与的购房者,需要发动朋友转发信息,帮助京东传播消息,这其实有相当大的价值。因为想要购房者周围的朋友或者同事,有相当一部分也正处在购房的阶段,转发信息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很高。
其次就是开通京东小金库的动作,想要参与众筹,就要开通京东小金库,这实际上是京东在做小金库的推广。
按照常规方式,这个推广如果打广告,需要花的营销费用无疑是很高的,而且因为开通不是一个点击就能完成的动作,又缺乏使用场景,一般网络用户缺乏动力,估计转换率会很低。
但是通过这次买房众筹开通小金库,无疑是最佳使用和开通场景了。在这里面,只需要把原来的推广费花在这个项目里面,就可以以极高的精准度推广小金库项目。
另外就是,通过众筹的设计准确地区筛选出了真正的购房者。因为只有真正买房子的人,才会在线上支付20000元参与众筹,虽然钱还会退回来,但是如果没有强烈的购房意愿,一般人不会参与众筹。这个设计让京东和远洋地产打造了购房意愿者数据库,无论对京东还是远洋地产,在以后的房地产相关销售中都有巨大的意义。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还是真正能够让购房者得到实惠,京东只不过是把所有的资源整合起来,把用户朋友圈的广告价值、部分资金价值、用户价值和京东、远洋地产的组合价值做了一定的置换而已。其结果还是用户得到了实惠。
【整合价值打包,打造势能营销】
我在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重创新培训课程里,有一块就是势能营销的内容,特别提到了滴滴快的的补贴模式,我把它定义为企业的势能营销。
快的滴滴以直接送钱的方式补贴用户,另外,用户通过分享朋友圈,也可以获得补贴。
因为补贴,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吸引眼球,因为分享获得补贴,则是让每一位用户把自己的朋友圈价值作了一定的价值置换,这两种方式,让滴滴快的迅速获得势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的议论热点,从而得以迅速占领市场。
而且实际上,这种补贴是把原本交给媒体和分发平台的广告费、推广费,直接送给了消费者,在成本上的付出,也不像大家看到或者想象的那么多。
京东和远洋地产搞的房产众筹项目,也是补贴模式的变种。
我们都知道,开发商卖房需要投入巨量的广告费和营销费用,但实际上,这种海量投放的广告费针对性和精准度并不强,实际上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而京东上述众筹的方式,非常巧妙地分离出了核心购房用户。
据说这次6.18折扣中,参与活动的168套房源,主要来自北京、上海 、天津 、杭州 、武汉、大连等全国一二线城市,单个房源最高优惠可达450万,而且白居易分期的补贴总金额上亿。折扣不可谓不低了,你可以说是打折,也可以说是补贴。
而在活动中的参与众筹、开通小金库、找30位朋友分享朋友圈,都是在使用场景之下向用户推广新产品,并且让用户做推广。而以小金库参与的卖房大促销,也是京东金融O2O的最佳使用场景,对于京东的O2O金融,无疑是一次极有价值的推广。
因为和用户有连接、因为体量巨大,他可以整合自身价值、用户价值,通过双方的价值置换,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交易,互联网+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吧。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55
一些地方性的做法似乎正在给“互联网+”当头一棒。
最近,滴滴被“约谈”了!北京相关部门强调:专车、快车等平台不得接入私家车从事客运服务。一时间,不但埋头创新的互联网公司不知所措,更重要的是,许多已经习惯手机打车的市民出行变得困难了。
放眼古今中外,须知,任何改革从来都是利益的再分配,难免涉及方方面面的传统思维和利益。何况前无古人的“互联网+”?!
为什么?合理吗?怎么破?(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滴滴被叫停,首汽却要做?】
本周二(6月2日),北京交通委运输管理局、交通执法总队和公交保卫总队共同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
约谈中,相关部门认为:滴滴公司推出的“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使用私家车和租赁车配备驾驶员,从事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输服务并按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客运服务,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面对监管部门如此压力,滴滴只好紧急叫停了“桔色星期一”活动,官方微博含蓄用一串无意义的符号表示了原因,只是强调“肯定不是钱的原因”。真实原因,你懂的。
此举被媒体称之为“紧急叫停滴滴”,少了一次优惠活动是小事,如果真的影响到专车业务,不知道多少网民得因为出行不便怨声载道。然后,另一则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媒体报道:首汽内部人士确定要上线约租车平台,认为首汽有资质,并且已经用这项目在向外界融资!
一个要叫停,一个要上线。一个是民企,一个是国企。这难免让网民议论纷纷“难道真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于是,有专家出来称: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就该如此。
事实真是这样吗?
【现行法规有矛盾,专车不是出租车】
相关部门声称的执法依据是,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从事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输服务、并按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出租汽车经营须取得资质许可。”
据法律专家熊定中分析:63号令和北京市地方法规都提到认定出租汽车需要两个构成要件:1、提供运送服务;2、按行驶里程和时间收费。提供运送服务这没有任何争议点,第二个构成要件提到的,专车不收取时间费用。所以“专车”模式不属于“出租车”,63号令以及所有与出租车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则都应当排除其适用。
再看这一条:“经营者在约定时间内将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赁费用,不配备驾驶人员的经营活动”。熊定中认为,但该办法并没有对“配备驾驶人员”进行“禁止”性的规定,无论是第十四条直接对汽车租赁企业义务的列举,还是第二十四条之后的罚则都没有。
更何况,根据滴滴专车在APP上公开的《专车用户协议》就能明确看出,专车平台的商业模式是“撮合用户、汽车租赁企业和劳务派遣企业的供需”。他们并不出租汽车,只是车辆和司机的搬运工。
我粗浅地觉得,专车到底非法不非法,在目前法律条文解释下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权威的、能代表最高法律效力的结论。因此导致了相关法规颇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以及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就导致了互联网企业遭殃,也打击了生存空间和创新空间。
【法规需与时俱进,才能支持互联网+】
所谓如果现行法规依然抱残守缺,而不是与时俱进自我迭代,去包容创新做法的话,举国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做法将面临集体性风险。
此前,《新闻联播》在“互联网+”节目曾评论到:用户需求成为产品升级的驱动器,创业冲动催生了公共创新的服务器,开放共享、协同创造的思维,正在搭建一个又一个的资源整合的新平台、释放新活力,开拓中国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我以为,专车、快车就是“互联网+交通”的表现。滴滴们真正在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简单说,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组织社会资源,每个人都是乘客,每个人都是司机。想用车,通过电话、网站、手机APP,就有人为你服务,全程专业、安全。这,正是当前全球流行的“分享精神”,将资源的闲置时间与服务,提供给需要的人。
这不止是一门生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公益。面对中国出租车管理长久以来的体制沉荷,当互联网的创新魅力来袭时,大众的需求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但现在,红红火火的势头又被现行法规秒杀的风险。
既然是创新,必然有破有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从更大的层面看,“滴滴被约谈”犹如一条鲶鱼,将刺激、加速整个现行相关法规迭代、支持创新的过程。
【结束语】
从王安石、张居正到康有为,都悲凉地说过类似的话:在中国搞改革的没一个有好下场。
今年两会上,****总理首次正式提出,把“互联网+”列为中国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升级的战略。现在,最重要的是落地、是行动。尤其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的法律和法规,为什么不能迭代、适应创新?
作为一个互联网信徒,我旗帜鲜明地支持滴滴们。因为,不要与趋势为敌。要支持互联网+而不是相反。
预告:我看图片社交合作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30
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随之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革新。从国外较为先进的互联网信息体系来看,互联网信息形态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份额占有者——社会化内容,已经步入了一个社会化分享的时代。就这个时代来看,中国互联网市场同样面临着这种变革的冲击,并且在现阶段的互联网社会化内容发展方面,这种变革已经在悄无声息却又大张旗鼓地发生着。如今,伴随着一个国内首先发起的概念——“网易热”,中国社会化信息变革大潮已经算是完成了信息传播方式拼图,正式步入飞速发展的时代。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发展到web2.0时代之后,国外市场在用户呈现的模式方面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模式也是中国互联网社会化内容市场接下来一个阶段内要进行发展的重点。一段时间以来,以效仿为基础的发展行为已经逐步展开,具体的市场分区基本可以参照下图:
由此来看,国外的蛋糕几近分割完成,各大互联网豪门该占据的比例也已经基本握在手中,他人难以逾动了。
然而,国内发展态势却与国外不尽相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内现在的市场洗牌尚没有完成,很多市场分区依然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态势,相反,竞争共生的态势更加明显。这种态势或可在短期之内很难发生什么改变;
第二,有一个市场分区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去占领,就是类似reddit的社会化内容集成聚合的信息分享传播方式。当然,这个问题已经在“网易热”上线的同时宣告成为历史;
第三,由于国人对于互联网市场产品和服务极高的接受速度和摒弃速度,互联网社会化内容的市场份额之中绝对不乏已经步入边缘化的市场份额占有者了。
由此来看,虽然变革的道路还要算是穷且益坚,但是这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基本已经确定是谁都不能阻碍的进步。从这个进程一步步走来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信息传播市场向社会化内容分享发展的必然性已经彰显无遗。那么,为什么说这最后一块拼图非常重要,这点我们还是要从最新上线的“网易热”来说起。
【“网易热”如何推动中国社会化内容发展】
作为网易旗下的社会化内容分享平台,“网易热”通过内容上的原创、转发,用户端的投票、评论选出全网最热内容。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浏览、发布内容,并通过顶、踩表达自己的态度,更可以加入群组进行讨论。系统将根据用户的喜好自动对内容进行排序。“网易热”汇聚了全网最热内容,追求真实地反映大众态度,并致力于成为最具开放性的分享平台。
从“网易热”的社会化内容分享传播方式来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其一,面向行业来看,“网易热”更加尊崇一种开放、平等、鼓励原创、鼓励分享的从业态度。其中,就开放而言,“网易热”不将平台内容据为己有,而是导流至内容源,和内容源共同成长。就平等而言,则是指大众喜好程度决定排名,社会化内容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与此同时,在鼓励分享和原创上,“网易热”还鼓励大家把喜欢的内容在平台上分享,同时将内容导流至原出处,最大程度支持原创作者。
其二,面向用户来看,“网易热”更加尊崇一种自由、随心、随性、有言具发,可顶可踩的市场态度,这种市场态度最大化尊重用户自己的独立自主行。用户说自己想说的,支持自己想支持的观点,辩驳自己不认可的观点,所有地讨论,在不违反法律不违反道德的原则与前提下,畅所欲言,更符合互联网社会化内容的水土。
其三,从集成度来看,“网易热”要明显优于现阶段互联网信息市场中的其它形态。就像大数据包含客观数据信息一样,“网易热”最大化地包含了观点数据,这种数据从某种程度上更加尊崇用户的主观,更加尊崇用户见解。简单说来,如果说大数据是一种技术,那“网易热”就将成为一种归宿。因为大数据是理性上为用户提供信息聚合服务支持的,而“网易热”则是从感性上博得用户认同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网易热”在获得用户接受,融入用户生活,最终引导用户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明显。
自此,我们可以开始更多关注“网易热”,不仅关注这种信息交互、内容传播模式的本体,更加关注其对社会化内容交互和获取模式改革的积极意义。从今天起,我们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化内容分享时代——“网易热”时代。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45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打车大战各方措手不及。
这便是,滴滴的“桔色星期一”免费搭车活动紧急叫停;而戏剧性的是,率先推出“免费搭车”的易到,却继续淡定地执行该活动。
其中,也许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然而却力量强大的非市场因素。然而,谁也不可否认的是,打车战需要超越简单粗暴的烧钱战,最终走向技术战、运营战,最终走向盈利。(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滴滴叫停免费车的三种猜测】
最近,滴滴在全国大张旗鼓推行的是“桔色星期一”活动。从白领聚集的写字楼分众液晶屏,到人人不离手的朋友圈,它几乎无处不在。
平心而论,这是一次声势很大的市场营销活动。桔色突出了滴滴品牌烙印,免费星期一也被视为对国际对手UBER“周一一折”的强悍回击,再加上“斥资十亿”的宣传噱头,来势汹汹。
没想到,今天滴滴发布声明,“桔色星期一活动因为某些原因停止了”。K歌正嗨的时候突然被切歌,这是什么滋味,什么节奏?
免费的“滴滴快车”突然叫停,几千万的巨额广告费不免浪费。综合微博、微信上的讨论,外界主要有以下三种猜测:或因政策困扰,或因“并非真免费”,或因需紧缩银根,毕竟同时做多条业务线的成本是巨大的。最后一点,真心诛心。
【“我们除了烧钱还有别的”的易到】
此时此刻,耐人寻味的是,易到最近一直进行的“免费搭车”活动却还在继续。
一方面,易到提倡“搭车本该免费”的出行理念;一方面,似乎是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因此,其免费搭车并没有受到影响而持续进行,官方微博也振振有词,引发围观。
客观评价这场博弈,易到用车面对滴滴快的合并之后来势更凶猛的烧钱现状,并非迎头而上去比烧钱,而是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大招一,先引进运营成本低价的新能源车,来冲击专车市场。大招二,再策略性的推出“免费搭车”,抢占拼车市场。有板有眼,步伐自如地抢占市场。
这一场大戏,还有的好看。
【多线作战的巨头们怎么办?】
打车、专车、搭车(又称快车)、租车,一时间搞得普通人眼花缭乱。其实,搭车实为拼车的变种。
互联网打车、专车、拼车、租车都属于“移动出行”的一部分。我认为,本质上它们其实是一个按需服务的超级O2O(网上到网下)平台,整合了大量闲散的社会交通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供需双方去中介化、实时、精准、高性价比的“连接”,自己赚取少量佣金,实现多赢。这正是“分享经济”的力量,而相比其他分支,拼车更接近分享经济的本质。
目前,拼车市场上除了死掉的爱拼车,还有51用车、天天拼车、搭搭拼车、嘀嗒拼车、微微拼车、AA拼车、彩虹拼车等一大波创业公司。但等不及他们长大,巨头来了。
正在专车市场上缠斗不休的易到,突然转身快速切入搭车市场,滴滴快的岂肯坐视,也立即快速杀入,并且使出了免费的大杀器。
这就意味着,滴滴快的不得不面对在打车、专车、搭车、租车以及也要布局的代驾,全线都进行补贴,这样的烧钱力度是极其惊人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最近滴滴出让股份换取微博并不多的1.4亿美金就是一个侧面例证。
【结束语】
现在,合并后滴滴快的正在加速谋求IPO的进程,大局上看这也是要决战Uber的战略。可是,易到与百度、Uber的关系,又岂肯轻易认输?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移动出行,真的无法超越烧钱?任何商业公司不都是要以盈利为目的吗?对这一点,任何资本都是无情的。
战争到底向何处去?
预告:众筹拯救房地产?合作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05
全民创业年代,创业不再是一件多么高大上的事情。但是,围绕在创业者周围的各种难题却一个都没有少。“推广难、招人难、融资难”这三大难已然成为压住创业者的“三座大山”。一个环节的纰漏,都可能导致最终的覆灭。
推广难自然不用多说,资源掌控在几大巨头手里,对于资金缺乏的创业者来说,只能动动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推广的脑筋。不过,在花里胡哨的表象背后,到底成效几何,只有创业者自知;招人难更不必多说,牛人太多了,80年代扔一块砖头能砸死一个诗人,现在是吐一口唾沫都能吐到一个程序猿。如此人才济济,但找到合适靠谱的却很难;融资是相对比较靠后的一环,没有前面人才和推广的铺垫,却也只能是创业者酒过三巡的谈资。
怎么办?饭要一口口吃,问题得一个个解决。创业的重中之重是团队,组建团队的第一步是找到靠谱的人。看准网旗下的移动互联招聘平台“Boss直聘”之前举办过一场“马桶上的招聘节”,帮助不少创业公司找到了人。现在,“Boss直聘”又联合了36氪,集中火力帮助创业公司轰垮“三座大山”。(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举办创业Boss节
创企之间“穷帮穷”】
创业路上最可怕的是孤独,当然牛逼到一定境界的创业者不需要同伴。对于一般创业者而言,有个能够互相探讨学习、分享纯干货的圈子,将是莫大的福音。创业没有老师,因此,向先行者或同行者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么在找钱,要么在找人。当我找到了钱,一定会去找人。”在获得融资之前,这是大多数创业公司创业者的日常工作写照。
在36氪与看准网旗下的“Boss直聘”联合举办的创业Boss节上,3827多名创业公司的CEO,一夜之间占领了36氪融资官网的首页,冲上了看准网、Boss直聘的置顶位。 “3827”这个数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有多少创业路上的CEO,读懂了“找钱、找人,找钱、找人”的铁律。
“创业Boss节”实际上是帮助创业者攻克“推广、招聘、融资”三大难,抱团打天下的一次活动。所有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创业公司,都可以获得在36氪上的免费广告展示,还可以在“Boss直聘”内与20W互联网牛人直接开聊;同时,36氪融资平台里入驻的15家顶级投资机构、两百余位投资人进行全程关注。此外,报名企业均可以在36氪融资平台免费挂牌。
这个号称“互联网人狂欢大趴”的节日何以掀起行业巨浪?仔细想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在TMT界,原来听说不聊点大数据都不好意思进咖啡馆。现如今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去胡同小馆吃卤煮都能听到有人聊互联网/创业。而创业Boss节,以翻越推广难、招聘难、融资难的“三座大山”为名,帮助创企快准狠地实现吸精再吸金、纳才更纳材,正好挠了数千互联网创业者的痒痒。
【数千创企望风响应
人群如山似海为哪般?】
先看一组数据,在“创业Boss节”中,共有3827名Boss参加、256881人投票三体,累计1227575人浏览了公司三体。据了解,Boss们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近2500万的曝光,关键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所谓“三体”,是主办方为创业公司“招聘难,融资难,推广难”定制的炫酷H5。截止到5月23日14时,大约1/10参加创业BOSS节的CEO勇敢地选择了参与PK,超过23万人打开“三体”页面留言支持,这23万人来自超过120万人的直接浏览。而“三体”的总曝光则无法计算,那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Boss直聘”策划的这次“创业boss节”是继“马桶上的招聘节”之后,又一次创新的大手笔。把创业者、主办方等多个利益点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各方都在活动中获得了最大益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主办方的资源整合能力。
实际上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找到人不难,找到“合适”的人才难。合适与否,是创业公司面临的“人才观”问题。“Boss直聘”也为创业公司树立正确人才观上做了一定的引导。创业公司用不起高大上的MBA精英,也用不上大公司成熟体系中的官僚,对于他们来说,接地气、有灵气的伙伴式人才最为靠谱。一是这样的人才往往可挖掘的空间很大,二是这样的人才没有大公司的浸染,比较单纯可靠。
显然,对于创业公司推广、招人、融资这几件事情,“boss直聘”有他们独特的观点和方法论。
【结束语】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主旋律,抓住时代脉搏干出些名堂,是每个年轻人的共同期望。实际上,工作从来都是“情投意合、心心相惜”。创业公司在找人的同时,人才也在选择创业公司。真正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大家挤破头都想进。我还是那个观点,能不能招到靠谱的人,就看自己的公司是不是足够靠谱。
通过“Boss直聘”策划的这两次活动来看,力度还是很大的。想在关山阻隔里冲出牢笼、想在十步芳草中独占鳌头,不妨关注一下这些活动。毕竟,以低成本做出有效的推广,现在已经相当难了。
预告:媒体创富热冷观察 合作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32
何谓粉丝经济?是最大限度开发粉丝价值?赚取粉丝的钱吗?
我觉得这与互联网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老牌IT企业联想似乎探寻出了一条粉丝经济的罗马大道,那就是,充分的和粉丝进行互动。
5月28日的联想Tech World大会,除了邀请了潘石屹、任志强、徐小平等微博大V,范冰代言外,更值得一说的是,当天下午是粉丝专场,联想拿出各个产品线的新品与粉丝分享,大家眼中一向“正经”的联想也在慢慢年轻起来。(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而实际上,在粉丝俱乐部的打造上,联想的高端笔记本ThinkPad走得最远,最深入。
(杨元庆在Tech World大会讲话)
【超级粉丝参与ThinkPad生产】
众周所知,ThinkPad是联想产品家庭一个高端产品。我前段时间有幸和某位业内人士聊天,该人士对ThinkPad的一些做法深以为然。在粉丝经济的运用打造上,ThinkPad可以作为联想转型的代表。
不久前的ThinkPad超级粉丝大会上,有几个例子可窥一斑。
半月前, 以“从不止于”为主题的第三届ThinkPad粉丝大会上,联想集团展示了ThinkPad Stack,这是根据粉丝的要求研发的新品,可以随需求而自由组合、增减。重新定义了笔记本的配件概念,蓝牙扩音器、移动电源、无线热点和外接硬盘四个组件可任意组合,用户可根据需要,为笔记本提供额外的性能、续航和连接能力,不用的时候可拆卸,减少空间占用,保证了ThinkPad外观整洁美观。在理论上,它可以无止境的扩展、叠加。
问世不久,就有ThinkPad的超级用户做出了第五块Stack的扩展件。
一位被广大黑粉称作“叔”的技术宅男,是ThinkPad 15年的骨灰级粉丝,他使用ThinkPad有两种场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玩魔兽世界。白天上班开会多,需要笔记本便携、续航能力强,晚上回家之后,因为网游对笔记本配置要求比较高,以商务为定位的ThinkPad显然无法满足其要求,于是他设计并且实现了多种外置显卡,但发现仍然不能满足。
直到联想推出ThinkPad Stack。
他觉得这四块选件还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开发了第五块选件——Stack外置显卡,这是联想ThinkPad研发部们都没有想到的,用户直接改变了联想的产品。
在触控板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不过更为“极端”。
2013年,ThinkPad耗费巨资研发出了全新的触摸板,市场反馈不错,但是粉丝们并不满意,觉得这款产品舍弃三键之后还存在诸多遗憾,经过长达一年的博弈,最终,经过研究粉丝的反馈和对产品推敲,ThinkPad重新设定了触摸板。
【参与感,是粉丝经济的核心】
从过去的几年来,ThinkPad一直在致力于和超级粉丝的互动,甚至让超级粉丝们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背后原因何在?
我认为这是ThinkPad做粉丝经济最成功的地方。
近期,应很多人要求,我为传统企业家转型开设了重创新培训课,课程包含四大模块,其中的势能营销部分,有很大一块讲的就是粉丝经济,而粉丝经济的一大核心,就是参与感。
很多企业眼里的粉丝经济,就是如何最大化挖掘粉丝的消费能力,赚粉丝的钱。这种做法其实是与粉丝经济背道而驰的。对粉丝来说,这种体验是极其糟糕的,很可能你会因此失去它们。
什么叫粉丝经济?所谓粉丝经济,是你要让粉丝认同品牌的价值,让粉丝参与到品牌里来,与你的品牌一起成长,甚至成为品牌的一部分。粉丝们在这里会得到认同感、归属感,这样的粉丝经济才有价值。利用粉丝赚取表面的那点价值,不是粉丝经济的核心。
参与感是粉丝经济的核心。
(粉丝考察ThinkPad工厂)
【粉丝经济建立了用户连接】
众周所知,ThinkPad从诞生起,就是一个很受用户认可的高端品牌,很多人喜欢这一品牌多年,他们都喜欢亲昵地称之为小黑。这一族群的特点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收入,而这也是ThinkPad打造粉丝经济的基础。
ThinkPad把粉丝称为超级粉丝,最大限度地把整个产品过程开放给了他们。比如ThinkPad的小黑粉成立了粉丝俱乐部,定时召开的粉丝创意大会,“从不止于”粉丝大会,以及TechWorld粉丝大会,更是让超级粉丝们极大程度地参与到了整个过程之中。这些大会展示了很多产品创意,比如指点杆、小红点机械键盘、DIY外接显卡、个性定制设计的外壳等,已经成为联想的“第二研发部”,对于联想来说,这无疑是极其宝贵的。
(从不止于ThinkPad粉丝大会现场)
因为参与,所以势能。
有了参与感,粉丝会对这个品牌会有更高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能够让吸引更多认同这一文化的人加入,形成一个重度垂直的社群。我以前曾经提出过社群经济的概念,这个社群本身就极具价值。
最浅层次的效果,可能就是营销部分,这些超级粉丝因为认同品牌价值,每一位都会成为品牌的传播机。
因为互联,所以赋能;因为赋能,所以参与;因为参与,所以势能。
互联网使得用户赋能成为可能,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缩短了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在贴吧、在BBS,用户的反馈唾手可及,他们的吐槽,直接影响着周围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因此,让用户参与设计,参与产品的讨论,是互联网时代转型的一大特点,也是营造势能的不二法门。并且,在参与过程中,还和用户产生了交互,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连接。
而建立用户连接,这是互联网+最重要的一部分。ThinkPad超级粉丝的打造,其价值在未来还会以更多形态呈现出来,我们拭目以待。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53
最近,一个惊人的消息震撼了整个生鲜电商行业。
这便是,中国最大的水果生鲜电商“天天果园”宣布完成总金额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这是国内生鲜电商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由京东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锴明(Clearvue)投资等机构跟投。该笔资金将用于天天果园的基础建设投入、团队建设、全国业务拓展以及上游供应链体系建设。(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资本市场才是称重机,真金白银才是最冷酷的算计!什么口水,都是浮云。“天天果园”凭什么?
【水果成了生鲜电商的入口级产品】
其实对于许多喜欢网购新鲜水果的网民来说,天天果园并不陌生。天天果园创立于2009年,专注于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网上水果生鲜电商服务,其销售的水果80%以上为进口水果,在冷链配送上的专业优势非常明显。
西方商业理论中有一句著名的谚语:Numbers never lie.意思是数据不会撒谎,人会。数据显示,天天果园是目前国内生鲜电商领域营收规模最大的企业,过去6年每年的营业收入增幅超过150%,多么性感的增长曲线。用户量第一。目前APP装机用户量300万,年底将突破1000万!
“从成立伊始,我们就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水果生鲜服务。我们6年来只做一件事——专心、专注地在水果生鲜电商这一门槛极高的市场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天天果园创始人兼CEO王伟表示。正是因为这份专注,让天天果园水果成了生鲜电商的入口级产品。
“入口”是互联网行业特有的名词。于腾讯,QQ是入口级产品;于百度,网页搜索是入口级产品。于阿里巴巴,淘宝是入口级产品。于360,安全卫士是入口级产品。于小米,手机是入口级产品。于美团,团购是入口级产品。
我认为,入口的本质,是一个与用户“重度连接”的产品和服务,以此为基础展开企业的所有增值服务。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消费者最刚需、最高频的水果,不是入口是什么?
【这几年大火的互联网巨头都很“重”】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大黑马“天天果园”,其实是一个很重的公司。
艰苦创业6年,天天果园打造了独特的综合供应链模式,从商品的源头挑选、运输、存储、配送、售后等环节均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保证用户优质的购物体验,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热衷于做信息模式的其他生鲜电商相比,不可谓不“重”。
就在人人高喊做轻公司、轻资产的时候,真相却是,这几年大火特火的互联网大黑马却都很重!京东的物流很重,却藉此动摇了以往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的阿里巴巴电商帝国。美团的地推很重,却在千团大战中横扫千军称霸了团购市场。58同城的推广很重,却凭借干苦活脏活累活成了长尾020流量入口。
这就是“重创新”,重是内力,轻是外功。张无忌先练好了重的“九阳神功”,再练轻的“乾坤大挪移”手到擒来。
这也反应了一个深刻的规律:“互联网+“是融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取代效应。即线上的虚拟流量与线下的真实供应链深度整合,这也是我在年度培训课“重创新”中主张的“O2O其实是O&O”,不做重根本没戏!
可以说,如果没有过去6年坚持做重、从而打造综合供应链,根本没有天天果园今天的辉煌。
【三大扩张将拉大差距】
“我们很高兴能获得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对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此次融资将有助于天天果园进一步强化在专业团队、冷链物流和上游供应链体系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天天果园将加速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让更多中国家庭享受到天天果园的优质服务。”
从王伟的官方表态中不难看出,天天果园已经露出了巨额融资后快速扩张的野心。据悉,天天果园接下来有三个扩张方向:1、地方到全国的扩张;2、线上往线下的O2O扩张;3、水果为主到生鲜全品类的扩张。
具体分别解读一下:因为仓储物流的原因,水果生鲜电商最难的是全国复制,而天天果园的综合供应链经验+京东的物流体系,将轻松迈过这道门槛。水果是整体生鲜品类中最难做的,天天果园已经将水果做到了极致,一旦时机成熟,将迅速把商品线扩张到整个生鲜品类。
近期爆发的O2O模式正在迅速被用户接受。经过3年多的尝试,天天果园的线下店铺已经运营成熟。天天果园的O2O可能不是叫的最响的,但可能是今年最快完成布局的,用户将很快能体验到天天果园的O2O服务。
据专家分析,作为电商的最后一块肥肉,生鲜电商的火爆程度已经超乎了业界的想象,模式颠覆者也在不断涌现。近期最生动的例子,当属华为荣耀前总裁刘江峰辞职后创办生鲜电商平台DMALL;而顺丰优选与嘿客商城的整合,也给了业界无限的猜想。
然而还是那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资本疯狂涌入生鲜电商,但最后胜出的,将是内部有着供应链优势、外部有着入口级品类的玩家。产业的规律如此,它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天天果园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进行了A轮和B轮融资,获得SIG和Clearvue数千万美元的投资。SIG和Clearvue此次继续跟投。资本看好,说明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想象空间。
我认为,随着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市场集中度也将快速提升。像天天果园这样底子扎实的企业应该将在适当时机展开并购,不妨拭目以待。
【结束语】
中国中高端水果生鲜消费市场兴起,电商逐步成为主要消费渠道,而天天果园是这一细分领域的领导者,京东近亿美元投资天天果园进一步强化了天天果园的行业领先地位。水果生鲜行业的马太效应已经显现。
做互联网,人人做梦都想做成“入口级产品”。“重创新”理论认为,企业需要凝聚所有资源,做减法、瞄准用户刚需和高频需求,打造占据局部优势的爆款,以此构建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天天果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预告:招聘公司造节内幕 合作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37
去哪儿和百度正不约而同地把未来主战场锁定在移动端。
过去一年半,百度通过PC端的“知心”计划向去哪儿输送了巨额流量;这一次,双方携手的是百度寄予厚望的地图—-独家提供去哪儿网在百度地图的电脑和手机版本中展示酒店信息和产品的权利。
随着网民越来越习惯在手机上订酒店、机票、旅游路线,两强联手,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Q1营收翻倍,百度再送2.07亿红包】
今天(6月2日),去哪儿网(美国纳斯达克代码:QUNR)发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在数据显示,去哪儿网201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6.7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0%。
除了去哪儿网一贯保持的高速增长之外,与百度的深化合作成了财报的又一大亮点。这便是,从PC端的“知心搜索”合作升级为移动端的“百度地图”合作。
2013年,在去哪儿网上市前夕,去哪儿网与百度达成“知心搜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百度授予去哪儿网在PC端“知心搜索”合作平台上独家运营机票、酒店及商务旅行等旅游产品。公平地说,“知心搜索”给了一直死死咬住携程猛追不放的去哪儿,是一种火线驰援,为现在“去携争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该合作平台计划于日正式运营,百度承诺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为去哪儿网提供的最低用户网页浏览点击量分别为21.9亿、21.9亿及21.96亿;同时双方同意该流量预计为去哪儿网带来基准收入合计为人民币19.1亿。而超过基准收入部分的收入去哪儿网有权获得超过部分收入的24%。根据协议,去哪儿网终止与百度的知心合作后,百度支付去哪儿网2.07亿元。这对正血拼携程的去哪儿的来说,不可谓一个大红包。
实际上,在线旅行是一个天然的闭环应用,去哪儿亦是百度“中间页”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OTA决战关键时刻,百度果断出手。
【双线第一的百度地图撑腰去哪儿】
有人问,“百度地图”的支付力度和“知心搜索”相比怎么样?
来看一组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4年底统计时,百度地图PC端月在线用户1.8亿,份额86%,位居第一。无线地图份额66%,月活超过3亿,份额第一。双线第一,还需要更多解释吗?
我认为,因为时间、空间是一个信息原点的根本属性,目前信息流大多基于Timeline机制,因此基于位置的产业LBS将是一片巨大的蓝海。位置服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项基础服务,也是一个战略制高点。
线报称,LBS事业部在百度内部地位相当特殊,由于移动端入口效应的凸现,李彦宏也非常重视百度地图这款产品。正是因为“CEO工程”的独特资源优势,百度才在地图方面后发制人。
旅游就是出门,出门就要地图。业界公认,旅游和地图密不可分,此前就有投资人认为去哪儿网应该与百度地图合作,强化移动端战略,此时,双方如愿达成移动端的基于百度地图LBS的合作,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OTA决战移动端】
过去几十年,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消费不断升级。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也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两大因素叠加,推动在线旅游行业(Online Travel Agency,简称OTA)行业一路成长,并且丝毫看不到见顶迹象。
与此同时,现在,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正在发生一场大迁徙,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大迁徙。在这个过程中,地图突然成了关键棋子。
这次百度地图和去哪儿合作,意味着随着移动端的不断发展,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将合作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进一步深化移动战略。
其实,正在争霸整个OTA的去哪儿、携程早就不约而同地瞄准了移动。携程大作广告就号称“携程在手,说走就走”。因为最近大跌颜面的数据灾难宕机事件,也被网友调侃成了“携程在手,说走走不了”。
根据去哪儿网发布的2015年Q1财报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无线收入为3.985亿元人民币(6,430万美元),同比增长275.7%,这是去哪儿网连续第七个季度无线保持超过270%的增长。2015年Q1无线收入占比达到总营收的59.4%,领先全球同行。去哪儿网在移动端的业绩也引来华尔街的密切关注,受到投资者的大力追捧,2014年Q4财报发布后,去哪儿网股价一月涨幅超60%即是明证。
携程是代理基因,去哪儿是技术基因。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去哪儿的移动端体验更好,看得出资源向移动倾斜的更凶狠。
【结束语】
美国投资银行太平洋皇冠(Pacific Crest)维持去哪儿股票 “跑赢大盘”评级,该报告指出:“移动业务营收占P4P(按效果付费项目)营收的比例首次超过50%。同时,移动平台占到了酒店总入住间夜数的70%,占总机票出票量的46%。我们预计,2015财年移动平台营收贡献将继续提升。”可见资本市场对OTA决战移动的看重。
无论是PC还是移动时代,百度都是搜索老大,手握巨额流量。不同的是,PC时代百度的流量主要集中于搜索,移动时代形成了合围的矩阵模式。而去哪儿网是无线在线旅游的老大,这次又得到了过亿用户的百度地图的火线驰援,将在移动战场上掀起更凌厉的攻势。
在线旅游行业无疑将掀起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卡位战。
预告:招聘公司造节内幕 合作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03
在打车、专车、拼车的热火下,还有一个用车服务领域值得关注,那就是P2P共享租车。
实际上,P2P共享租车并非新鲜事物,但与打车、专车相比,显然市场对p2p租车的认知和接受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一方面在于,私家车主们对这种租车模式接受程度不一,另一方面,用户对这种租车方式也缺乏足够的体验。
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p2p租车信用环境尚不成熟,p2p租车的用户认知也未能全面铺开。换言之,在信用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车主缺乏将私家车共享的热情,而在认知不理想的市场环境中,有租车需求的用户也很难去主动采取p2p租车行动。
当然,既然p2p租车是作为一个产业存在,自然有推动这个产业快速向前发展的企业存在。近日,国内分时共享租车平台宝驾租车通过造节的方式,就四两拨千斤的刺激了p2p租车市场一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查看系列文章,每日一深度)
【千名CEO参与,宝驾租车四两拨千斤】
5月26日,宝驾租车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启动“5.26我爱绿”世界汽车共享日暨千人CEO共享大使计划。
宝驾租车的这一造节行动不仅让其成为国内首个参与“造节”的租车品牌,而且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包括58同城CEO姚劲波在内的当天数十位上市公司CEO、投资界大佬以及当红影视明星参加启动仪式,并被授予“宝驾共享大使”称号,才是意义重大。
当天,这些共享大使在现场戴上了象征绿色环保的“绿帽子”;同时每一位也现场邀请了各自的3位好友进行“宝驾共享大使”戴绿帽挑战。
我认为,这一千人CEO计划的意义在于,为p2p租车市场的信用环境进行了背书,并且同时也为私家车主提供了将车辆共享的典范。
据我了解,这项活动也将在未来3年持续进行。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随着这项活动的持续推进,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p2p租车市场信用环境的成熟,而且千名CEO作为意见领袖对身边私家车主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这势必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p2p租车市场的发展。
从这一点看,宝驾租车的这次造节是成功而有意义的。
【1元租车让利,7000万补贴拉开p2p租车补贴大战序幕】
事实上,此次宝驾租车的互联网造节可谓一石二鸟,在发起千名CEO共享计划,动员私家车主参与到汽车共享中来的同时,其同步推出的1元租车活动,实际上也将激发用户的p2p租车需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用车服务市场有效抢夺用户的同时,7000万补贴也拉开了p2p租车领域补贴大战的序幕。
从对用户的拉动看,1元租车可谓是象征性的收费,实则是通过补贴免费让用户体验p2p租车。从打车、专车、拼车等用车服务的补贴效果来看,这种为用户提供免费体验机会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快速吸引海量用户的参与,而且也能够彰显活动举办企业的实力,更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感。
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宝驾租车的1元租车活动显然已经点燃了p2p租车市场的战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有同领域的其他平台迅速跟进。而作为首家打出1元租车的p2p分时共享租车品牌,宝驾租车在时机了占了优势。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宝驾租车的千名CEO共享大使计划能持续推行,1元租车的活动能深入执行,其对市场两端即私家车主和租车用户的拉动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而作为首家造节的租车品牌和首推1元租车的p2p租车平台,宝驾租车在赢得私家车主和租车用户认可、占据竞争先发优势的同时,也有望成为p2p租车市场信用环境建设和市场开发的领头羊,为行业的其他同类平台做出典范和带头作用。
【结束语:造节、补贴与标准树立三位一体】
与打车、专车、拼车不同,在当前的用车服务市场中,p2p租车一方面要从打车、专车、拼车的“虎口”中夺食,一方面也要面临自身行业的竞争,以及与传统租车巨头的抗衡。
因此,在这种相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下,p2p租车平台除了积极建设信用环境、用补贴吸引和抢夺用户外,如何从私家车主和租车用户两方面去完善细节、提升用户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据我了解,宝驾租车为此早已与国内最大保险公司之一的中国平安强强联手推出了全新的P2P租车保险体系,以无免赔、全国通赔定义租车行业保险新标准。可以说,宝驾租车所提供的这种更高和更全面的保障体系,不仅最大可能打消租客和车东的顾虑,降低其试错成本,以更好的体验提高其对于共享租车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而且也成为了p2p租车行业标准的树立者,引领着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 王冠雄 @ 09:42
访问量: 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携程接机服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