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劵举牌概念是什么意思思?是什么样的概念呢?

金圆券_百度百科
[jīn yuán quàn]
解放战争后期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日开始发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战争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在国统区经济部门隐蔽工作者参与下,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1]
但由于滥发造成,致使大量城市因此破产,导致政府民心大失,成为国民党内战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2]
金圆券概念介绍
国民党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改发。
1946年,内战爆发。延安给留了一封书信。信上说:兹际时局严重,国运益艰,尤需兄大展才能之时,深望能做更多贡献。[3]
冀朝鼎参与了金圆券改革。按照设计,国民政府用金圆券强制收兑法币、特别是金银及外币。[3]
城市上层,手中剩下的少许余财被束缚在金圆券上,平民百姓对国民党事业的最后一点支持,也同金圆券一样化为乌有。[3]
国民政府日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二十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三百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东北流通券三十万元折合金圆券一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
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按以上要旨,同时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外汇资产登记管理办法》、《整顿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等条例。
发行金圆券
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应按照日各该地各种物品货价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瘫痪,一切交易转入黑市,整个社会陷入混乱。
日,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并提高与金圆券的兑换率。限价政策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急剧贬值。
日,国民政府又公布《修改金圆券发行办法》,取消发行总额的限制。
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一百三十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六万五千倍。票面额也越来越大,从初期发行的最高面额一百元,到最后竟出现五十万元、一百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纸,国民政府财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溃。人民拒用金圆券。
金圆券发行背景
发行金圆券的最初目的是取代原来流通的。
法币在1935年起由国民政府发行。抗战期间,由于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大量发行。战后,国民党为支付与共产党作战的
军费,法币的发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就通货发行额而论,战前只不过14亿元[4]
。1947年初,法币发行总额为3万5千亿,至7月增至10万亿以上[5]
。在政府库存黄金、外币都没有实质增加的情况下,造成了民间的。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获利。
为时,试图以金融政策稳定法币,抛售库存黄金购回法币。但因为法币发行量仍在增加而没有成果。1948年5月行宪选举后,由出任行政院长,被任为财政部长,开始筹划货币改革。同时,安排原财政部长、原任总裁的亦拟定关于币制改革的方案。俞鸿钧组织的中央银行专家为主的起草班子,认为法币不作根本性改革还可以维持一定时限的局面,如从根本上改革,那就会垮得更快。
俞鸿钧班子拟定的方案主要着眼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改善,建议仿照1937年用征收关税的办法,所有纳税款和外贸结汇均使用这种特殊货币,而不致随法币一起,这样可使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0%多增加到40%或50%。但对此并不满意,认为不能收集举国的金、银、外汇民间储备应付现实的困难局面[6]
日,蒋介石在召开会议研究发行金圆券事,谓王云五所拟金圆券方案,设计挽救财政,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都是必要的措施[7]
。会上行政院院长、外交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表示同意。
这次币制改革是在极秘密情况下进行,除与会人员外,蒋介石只找了前总经理、刚辞去中央银行总裁的,另外由翁文灏在改革实施前几天,通知美国驻华大使。
金圆券发行经过
金圆券货币发行
日,国民党召开中央,通过由翁文灏、王云五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即由蒋介石以总
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作出全国广播,并公布“金圆券发行法”,主要内容为:金圆券每元法定含金0.22217厘,由发行,发行总额定为20亿元,金圆券一元折法币300万元,东北流通劵三十万元。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券,违者没收。
金圆券物价冻结
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与此同时,派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券的发行。其中,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枢,由为副督导,实际掌握上海的经济情况。
金圆券发行的初期,在没收法令的威胁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皆服从政令,将积蓄之金银外币兑换成金圆券。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试图冻结物价,以法令强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价供应货物,禁止抬价或囤积。资本家在政府的压力下,虽然不愿意,也被迫将部分资产兑成金圆券。在上海,蒋经国将部分不从政令的资本家收押入狱以至枪毙,以作杀一儆百。之子也因囤积罪入狱。蒋经国在上海严厉“打老虎”,曾稍微得到人民对金圆券的信心。
金圆券流通崩溃
金圆券市场情况
以强迫冻结物价,造成的结果是市场上有价无市。商人面对亏本的买卖,想尽方法保有货物,等待机会再图出售,市场上交易大幅减少,仅有的交易大都转往黑市进行。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后来也遇上阻力。蒋经国查封的其中一家公司为
之子所有。蒋经国因的压力被迫放人,本人亦因此事辞职求去。最终失败,在11月1日全面撤销。翁内阁亦在11月3日辞职。
金圆券致命之处
金圆券政策失败的最致命处是发行限额没有得到严守。国民党政府在1948年战时的赤字,每月达数亿元至数十亿元,主要以发行钞票填补,国民党曾希望得到的美国贷款援助却从来没有落实。金圆券发行一个月后,至9月底已发行到12亿元,至11月9日增加到19亿元,接近初订上限之数。11月11日,行政院修定金圆券发行法,取消金圆券发行限额,准许人民持有外币,但兑换额由原来1美元兑4金圆券立即贬值五倍,降至1美金兑20金圆券。
金圆券物价飞涨
自此金圆券价值江河日下,一泻千里。当1948年底开始准许以金圆券兑换金银外币时,全国各地立即出现数以十万计抢兑人潮。至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十个月前初发行时增加二十四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面值一百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
至1949年5月,一石大米的价格要4亿多金圆券。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由于贬值太快,早上的物价到了晚上就已大幅改变。市民及商人为避免损失都不想持有钞票(金圆券),交易后或发薪后所取得的金圆券,皆尽快将其换成外币或实物,或干脆拒收金圆券。
金圆券停止发行
月,南京、上海相继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圆券流通,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后销毁。
国民政府迁到广州后曾继续发行金圆券,但其价值已形同废纸,日,广州政府宣布停止发行金圆券,改以取代,结束了金圆券的历史。
金圆券情况事例
金圆券台湾情况
当时,台湾省政府奉命依金圆券发行准备移交保管办法,将台糖公司总资产1亿2千万美元,划拨4,300万元,将台湾造纸总资产2,500万美元,划拨800万元,使台湾进一步被卷入中国大陆恶化的经济情势中。当时金圆券一元兑换台币1,835元也明显高估,中国大陆流入台湾套汇的活动,使台湾面临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压力,经济情况更趋恶化。
金圆券北大情况
日,秘书处通知全体教职员,北大遵照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即日起,会计出纳一律以金圆券为单位。又,国民政府教育部训令:自1948年8月份起,公教人员薪给一律改发金圆券。
此后物价飞涨。10月17日,北平《》消息:北大学生自治会16日上书训导长,因公费“不足维持最低之伙食”,要求“公费全部配给面粉,副食费亦按官价配售。”
10月23日,北大秘书处通告:“查公教人员9月份配备面粉,该校业向平市配委会借到每人半袋(22斤)。定于25日至下月5日配发,请携私章、面袋一个、手续费、运费、出库费等共金圆3角,至庶务课领取。”
10月25日,北京大学教授发表《停教宣言》:我们每月收入不过维持几天的生活……难于安心工作”。“政府对于我们的生活如此忽视,我们不能不决定自即日起,忍痛停教三日,进行借贷,来维持家人目前的生活。”
同日致函胡适校长“要求学校在1周内借支薪津二个月,以免冻馁。”在宣言上签名的有82人。北平各院校的学生自治会发表《支援师长停教宣言》。
同日,教育部代电:奉行政院核定,学术研究补助费,自本年7月份教授每月法币500万元,副教授400万元,讲师300万元。助教200万元。自8月份起改发金圆券,教授每月20元,副教授15元,讲师10元,助教5元。
10月27日,教育部代电:各校教授电请调整公教人员待遇并增加学术研究补助费为金圆券100元[4]
。行政院日指令均应从缓议。同日,北平《益世报》消息:北大讲师、教员、助教联合会也发表《停教宣言》:“以来,物价上涨10倍。而我们的薪给被冻结着,……我们和我们的眷属为饥寒所迫,不得日只好自10月28日起,忍痛停教5天,进行借贷,以维持生计,谨此宣言。”
11月1日,北京大学沙滩四院的自费和半公费学生致校长函:“四院冷清清的整个在饥饿中,一天每人吃到3/10两油,一餐每人吃三块丝糕以及十几块苦味的萝卜。下月预算说:除2/3袋面粉(30斤)外,还要40多金圆券。面粉何日运来还遥遥无期,至于40多金圆券,那也更不是我们所能负担的。我们吃不饱饭,不能安心上课。万不得已,请校长立即解决我们的困难。我们的要求是:(一)给我们特种救济金,与全公费待遇相同。(二)特种救济金教育部未答复前,请学校暂垫。”
11月21日,北大讲师教员助教联合会致胡适函:“同人们真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请校长向政府据理力争,从11月份起按实际物价指数发薪,以维持低到无可再低的生活。还请求学校设法立即每人借薪一月,分期扣还,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11月22日,胡适为职员生活问题致函教育部,提出:教职工役等自改行金圆券后,物价又复上涨,员工实感不支,请设法予以调整。
这时,解放军已重重包围文化古城北平市区,国民党政府妄图将一些知名教授学者送至南京。12月11日,教育部长自南京给北大秘书长发来电报,嘱立即组织第一项名单所列各院校有地位之教授、中研院院士、各院校馆行政负责人先走(去南京)。其中特别提出:“适师及师母必须先行,无论空军专机或航机先到,立即动身。”其余“一俟场可着陆,即派机来迎。”“大抵每机可坐40人,拟用四机分两批”,何人先走,“排定次序,秘密通知,立即出发。”
12月14日,北大校长给教授、郑天挺秘书长留下便条:“今日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即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
12月15日,胡适离北平飞抵南京,同机有教授一家。
北大师生员工在饥饿煎熬中盼望着北平的解放。
金圆券产生影响
金圆券的快速贬值及造成的恶性通胀,源自政府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国民党政府无视于财力的限制,继续维持战事。政府赤
字以印钞票支付,造成急剧的通胀。政府既不能自控通货的发行,只试图以违反的行政命令去维持物价和币值,最终引致金融混乱,市场崩溃。
受金圆券风暴影响最大的,是城市内的。他们没有的财力和资源去保护自己仅有的财产,亦不如乡间农民或无产阶级的无产可贬。在金圆券发行初期,他们或被迫、或出于信任政府,将累积所得的财产换成金圆券,在恶性通胀中所承受的损失最大,部分人因而变成一无所有。
国民党政府虽然因金圆券发行,搜得民间的数亿美元金银外汇,却失去了国内本来最应倾向于他们的阶层:城市人民的信任与支持。1948年中,国民党在军事上已节节失利,金圆券风暴令国民党在半壁江山内仅余的民心、士气亦丧失殆尽。是造成整个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
.新华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蒋介石,〈蒋介石对徐蚌会战的说法〉,刊《大决战》(上):惊涛,香港:中原出版社,1991年4月
李守孔著,《中国现代史》,台北,三民书局,1973年9月,ISBN
李立侠(时任中央银行稽核发行处处长,参与这次方案拟定):〈金圆券发行前的一段回忆〉,刊《文史资料选辑》第49期,北京: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李勇,张仲田编:《蒋介石年谱》,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
百度百科-冀朝鼎
企业信用信息文交所是什么啊?具体的概念是什么?_南京文交所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3,925贴子:
文交所是什么啊?具体的概念是什么?
2017年在职研究生专科报考条件、本科报考条件
文交所是由国家八部委、国务院证监会验收通过,经当地政府正式发文批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以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文化产权为交易对象,依法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产权交易、项目推介、投资引导、项目融资、权益评估、并购策划等服务,为各类文化产权流转提供交易平台及专业服务,建设集文化产权交易、投融资服务、文化企业孵化、文化产业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文交所之于邮币卡,就好比沪深股权交易中心之于股票!
国家都认可了我能有什么话说呢?
我是做文交所开发的,有需要的可以联系一三八二三五一五五七八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铁券_百度百科
[tiě quàn]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铁券,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也叫免死券。因为封建社会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圣旨便是法律,所以,铁券也便负有特别的法律效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钱镠金书铁券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它在中国古代是皇帝分封功臣爵位时颁赏赐给臣子的信物和凭证。“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2]
铁券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料载,汉高祖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当时,“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加官进爵、封侯纳地的凭证。[3]
当时因用丹砂将券文之于铁制的契券上,故称“铁券”,亦称“丹书铁券”或“丹书铁契”。而唐以后则主要用金填字。[4]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皇室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到宋、元、明时期,“铁券”颁赐逐渐趋于完备。[3]
铁券铁券内容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
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
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
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
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2]
铁券历史文物
铁券丹书文物
明代的文献称铁券为“世券”,现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仍有实物,为金属铸造的半覆瓦形的特殊文书,其上刻有受赐人的姓名、勋劳、官爵,还写明持有此券,本人犯法可免二死,子孙可免一死,等等。
隋唐时期,对于功臣赏赐铁券,用以表示免死特权的作法十分普遍。曾赐铁券,恕其十死。曾赐铁券,恕十死。至唐代晚期,藩镇割据,帝室更大量赐铁券以讨好拥有兵权的将领,致使发展到一些藩镇将领也实行对部下赐铁券免死的奖励。宋代以下,帝王对功臣赏赐铁券的情况有所减少。但在明代,仍有赏赐铁券的现象。
现今保存下来的唐代铁券实物,仅有897年(唐代乾宁四年)赐钱镠铁券一件,长52厘米,宽29.8厘米,厚0.4
厘米。券为复瓦形,上嵌金字诏书 333字。这是李晔赐给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钱镠的。券文说:“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该券在元朝曾一度失落水中,后被渔人捞出,钱氏后人重价购回保存。1951年,钱氏后人将它捐献国家,先归,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铁券
明代铁券存世的有《会川伯赵安铁券》,长20.7厘米,宽39.8厘米,厚0.2厘米,嵌金字219字,为1440年(正统五年)赐给镇守陇右的土司会川伯赵安的。此券保存甚佳,券字金色灿然,无一字残损,现藏甘肃省渭源县文化馆。
铁券相关邮票
铁券邮票极限明信片
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二枚为“明代铁券”,邮票图案是1458年(天顺二年)颁赐给青海士官高阳伯李文的“铁券”。该铁券现珍藏于青海省博物馆。[3]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概念车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