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爱班集体开头和结尾写作对象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指导
大家都对中考作文审题训练指导特别关注,东城教研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中考作文审题训练指导的内容,其中,doc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中考”作文审题能力训练新探文不对题是写作的大忌, 审题失误, 作文就会南辕北辙,“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同……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中考”作文审题能力训练新探.doc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中考”作文审题能力训练新探文不对题是写作的大忌, 审题失误, 作文就会南辕北辙,“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同一个年级( 或班级) 学生的审题能力有低有高, 每一个学生的审题能力都有一个由低向高发展的过程, 那么这低与高之间是怎样发展的呢? 在实践中如何分步骤、分层次指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呢? 这就是本文要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下面,以近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题为材料,从审“准”题、多角度审题和提高思维品质等三个审题能力层次及其思维过程, 对作文审题能力训练谈一点个人看法.一、审“准”题, 定准思路, 有的放矢.这是审题能力的基础层次.这种能力, 只要愿意学习, 而且学习方法得当, 又经过适当训练, 人人均能达到.这个过程, 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 审准命题意图.“中考”作文命题看似高深莫测、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难以把握.其实, 只要我们审准题目、材料和作文要求,就可以准确把握命题的意图.“中考”作文的材料和要求, 一般难度不大, 只要细心就不会跑题.“中考”作文的题目是有规律可循的.如: 1995 年河南省题《生日》, 1997 年安徽省题《我的一天》, 19 98 年山东淄博市题《星期天》等,作文必须是写限定的时间内的人和事; 1991 年沈阳市题《班级新事》, 19 96 年广东省题《放学路上》, 1997 年黑龙江省题《回家路上》等,作文的内容必须是写在限定的地点内发生的;199 2年成都市题《母亲》,1997 年福州市题《我和我最要好的伙伴》,1998 年江西省题《朋友》等, 作文必须是写限定的人物; 199 2年广州市题《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1995 年广东省题《我的课余生活》, 1998 年四川省题《童年趣事》、河北省题《心事》等,作文必须是写限定的事情; 1997 年广东省题《爱心》、广西题《温暖》、江西省题《美, 在我们的中间》, 19 98 年上海闵行区题《乐在其中》等, 作文内容必须是表现限定的主题.限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题等, 这是“中考”作文命题的规律之一.审准这个特点, 就找准了作文的出发点.2. 审准范围.这要求考生根据作文的题目、材料和要求,确定写作的内容范围.“中考”作文内容的范围,既广泛又狭窄.说它广泛, 是因为“中考”作文命题必须取材于生活, 而生活则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 说它狭窄, 因为它又必须是以学生为“圆心”, 以他们的生活为“半径”.如 1997 年北京市题《我有一双的手》、新疆题《我长大了》、山西省题《我的未来不是梦》, 19 98 年北京市题《我和书的故事》、山东省题《我的快乐和烦恼》等是写自我生活; 1992 年辽宁省题《我的家风》,1995 年成都市题《家庭给我的》, 19 96 年南京市题《今日家事》等是写家庭生活;1994 年天津市题《我和班集体》,199 7年湖南省题《敬礼, 老师》, 1998 年辽宁省题《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等应写校园生活;1991 年天津市题《家乡变了》,199 6年广东省题《放学路上》, 19 97 年黑龙江省题《回家路上》等可写社会生活.有的作文题可以写多种生活.如 1994 年南京市题《掌声》, 可写晨会的掌声, 或课堂的掌声, 或校会的掌声,或家里的掌声, 或邻里的掌声等. 1997 年重庆市题《盼》, 既可写我的期盼( 自我生活), 又可写家庭的期盼( 家庭生活),还可写师生的期盼( 校园生活),也可写社会各界的期盼( 社会生活) 等.这样的“中考”作文题, 近年来比较多, 且有进一步发展之势.写此类作文,动笔前一定先明确要写的内容范围.3. 审准重点.“中考”作文有一个常见的严重的弊病: 重点旁移.审题时把握重点的能力差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把握重点的能力, 一靠平时语文素质的积淀, 二靠正确的思维方法引路.确定写作重点的常见的方法, 至少有以下三种.第一, 审准写作对象.如: 1993 年北京市题《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1996 年山东省题《五年以后的我》等, 写作对象应该是“我”; 19 95 年四川省题《他( 她) 有一颗美好的心》,河北省题《我投他一票》等, 写作对象就是“他”; 1997 年陕西省题《一次难忘的照相》、云南省题《心事》等, 写作对象则是“事”; 1995 年山西省题《照片》, 19 96 年云南省题《礼物》等, 写作对象是“物”等等.第二, 审准关键词语.如:1992 年吉林省题《快乐的星期天》, 关键词语是“快乐”,“星期天”是内容范围, 写作的重点一定要突出“快乐”, 但有些考生却把此文写成一般的星期天;199 3 年河北省题《成功的喜悦》,关键词语是“喜悦”, 重点必须写“喜悦”的内容和来由, 而不少考生却写成了没有喜悦的“成功”; 1995 年广州市题《记一场比赛》, 关键词语是“比赛”, 写作的重点应该是比赛的过程和场面, 但当年该市有不少考生, 却重点写了比赛的准备或赛前的气氛等.因此, 我们说把握不准关键词语, 是作文审题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 审准题眼.抓住题眼, 也就掌握了写作的重点.有的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但也有的不是.如: 1997 年贵州省题《争》, 本题不存在关键词语,它的题眼是“争”, 整篇作文必须围绕“争”展开, 可写“争”的过程、“争”的情景和气氛、“争”的行动和对话等.有的题眼是偏正短语的附加成分,如 1995 年四川省题《难以忘记的一件事》, 题眼是“难以”; 1995 年河南省题《我真想得到》,题眼是“真”.有的题眼是短语中的动词, 如 1994 年北京市题《我爱我的》, 题眼是“爱”; 19 95 年扬州市题《这件事教育了我》, 题眼是“教育”.二、多角度审题, 打开思路, 写出作文.这是审题能力的第二个层次.在考场上,很多考生看着作文题,不是抓耳挠腮,就是左顾右盼, 或者苦思冥想, 或者愁眉苦脸.形成这些写不出作文( 或不会写) 的窘态的原因有很多, 思维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个能力层次中, 我们必须强化下面三个方面的训练.1. 审“活”切入点.不少学生拿到作文题, 不知从何处入手.此时可以运用发散思维, 审“活”切入点.如 19 97 年广州市题《好消息》,就有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切入.我们如果运用发散思维, 就会找到无数个切入点.以“谁的好消息”为发散点,就会找到我的、同学的、老师的、班级的、学校的和社会的等切入点; 以“好消息的内容”为发散点, 以“班级的好消息”为例, 就会找到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班风班纪、文体活动和各类竞赛等多个切入点; 再以“班级的文体活动”为发散点,又可以找到歌咏比赛、朗读比赛、舞蹈比赛、广播操赛和各类球赛等多个切入点.切入点多了, 切入点也就“活”了.写作时选准切入点更加重要.每个作文题的切入点很多,那么到底从何处切入? 我们建议在众多的切入点中, 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价值的、最有典型意义的一点切入.如 1995 年广州市一名考生写《记一场篮球比赛》,他就写比赛的最后一分钟: 比赛双方仅是一球 2 分之差, 双方的攻防转换特别快; 比赛场面异常激烈, 气氛非常紧张; 比赛进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一场篮球比赛的切入点很多, 要写的内容更多, 选取最精彩之处来写,这就是小作者的高明之处.又如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 新“人教版”初中第一册《语文》 38 页), 写花生的角度很多, 而作者只从“花生的好处”切入; 花生的好处“固然很多”,而作者重点写的是爸爸的话――“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 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读此文, 如同剥冬笋,层层是新, 层层深入, 真不愧是名家之笔.2. 审“活”立意.审题必须通过立意体现出来.有些考生拿起笔来, 既知范围, 又知对象, 也确定了角度, 但还是不知到底具体写些什么.这就是立意不明的表现.如何立意? 我们以 19 97 年上海市“中考”题为例, 做点分析.作文要求以《良师》为题, 要求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上, 可以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角度立意: 记叙文可以写“良师的故事”; 议论文可以写“对良师看法和意见”; 说明文可以写“什么是良师及其特点”等.“良师的故事”又至少有三大立意的角度: 我的良师的故事; 他人的良师的故事; 良师自身的故事.“良师自身的故事”又可以从多角度立意: 思想上良师, 知识上良师, 文体上良师, 审美上良师等.“思想良师”还有多个立意角度: 爱国的良师, 道德的良师, 修养的良师, 见义勇为的良师等.从上述立意中任取其一,都可以写一篇好文章.审“活”了立意, 就不愁没有文章可写了.在中考和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许多同学都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DD跑题或偏题.尽管在平时的作文中,老师经常对此作专门的训练,并时时把"不要跑题“挂在嘴边,但许多同学在作文的关键时刻还是会犯这样的错误.下面,笔者就从审题的心理角度,剖析一下审题失误的原因,看看同学们到底是怎样一步步把作文题想偏的,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以下面这道作文题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山里住着一位樵夫,有一天,他到城里去卖柴,回家时,却发现自己的房子起火了.邻居们都来救火,但是因为风势过大,一群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焰吞噬了整栋房屋.大火终于燃尽的时候,只见樵夫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里不断地翻找.过了半晌,樵夫兴奋地叫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居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把砍柴的斧头.请你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但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文题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审材料.这种作文形式的特点决定了材料中必然蕴涵着文章的写作方向,同学们只有把握这个方向,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分析可知,这则作文材料的核心是“斧头”,而材料中的主人公恰恰又是一位樵夫.众所周知,斧头是樵夫的必备工具,是樵夫赖以生存的根本,对樵夫来说斧头是最重要的东西.可见,斧头和樵夫的关系应该是本文写作的思考重点.因此,分析这则材料正应了一个哲学观点,即抓主要矛盾.由这个出发点分析得出的文章立意才是符合本题的正确观点,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前的挫折是次要的,只要最根本的东西还在,就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勤劳的双手,是发展的根本”,“金钱再多也有用光的时候,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等等,只要找准主要矛盾,选择正确的切入点作文就不是难事了.张慕元老师指导2015武汉中考作文题审题DD“成长要顺其自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武汉二中广雅中学&&&张慕元今天中考语文考试结束,大家纷纷反映“语文试卷整体难度不难,但是作文题很刁钻”“要求有强大的发散思维,立意太广,例子不好找!”还有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十位从考场走出的同学,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作文题偏难……题目如下: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的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抬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阴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不过,依照我的教学经验来看,今年的作文比2014年“发现趣味,艰苦的环境也会感到快乐”而言,要简单多了.去年偏题跑题的学生将近一半.多数学生误解了“发现趣味”的含义,偷换概念成“兴趣、爱好”,还有大量学生丢到一个要素(如“艰苦环境”),结果语文成绩惨不忍睹.而2015年的这道作文题目,就简洁明了许多.没有暗含陷阱式的审题困境,只要仔细多读题目,就会扣准题意.今年跑题的学生会少一些.认为这个题目审题困难或选材困难的都是缺少足够的作文思维训练,而将这个简单的题目视为畏途了.任何文体的作文都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确定中心,选择材料,构思文章.因此,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首先应审清题目的意思,把握住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否则,就会脱离文章的要求,出现跑题的现象.特别是应试作文,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作文的写作,并且要按题目要求来写.因此,必须首先要审请题意;如果没有审清题意,盲目地凭感觉随意写,就会造成在考试中严重丢分的现象.审题并不是只弄清楚题目的字面意思,而是要将题目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分析、思考.要审清题意,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审清题意,确定文章的题材确定文章属于哪种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还是以叙事为主?议论文,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只有确定了体栽,才能按不同体栽的要求去确定中心,组织内容,选择材料等.二、审清题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文章在动笔之前一定要确定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已经给了写作中心,只要仔细阅读题目就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有的题目没有给出文章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认真地分析来确定你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通过题目的内容来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呢?如果题目是一个词语,在重点审清中心词的基础上,还要审清其修辞成份,不要遗漏任何内容,如果是单个的词,除了要理解词的本意外,还要明确词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知果给你一个完整的句子,则应先抓主要词语,然后再看其他词的成份.只有充分分析题目的内容,就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中心,不会出现跑题或游离中心等情况.另外,如有正副题的作文,首先要确定主次,然后二者要兼顾;一般正题都是用来揭示文题,而副题是用来概括文章内容的. 中考[微博]作文五分钟审题需要做的事一、确立准确的内容 看到作文题目后,我们该写些什么?这是所有命题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思维的发散:具体到考场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散自己的思维:①把握话题作文,仔细审题,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来获得写作内容.②围绕话题展开多层次联想,多角度拓展写作内容.a.类似联想:由话题出发,联想到与话题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从而确定写作的内容.b.内敛式联想:给一些宽泛型的话题添加一些限制成分,缩小话题的外延,明确写作的范围.c.逆反式联想: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d.虚实转换联想:有些作文话题往往是从缤纷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2、思维的归纳:即表现内容的确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下面两点:①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②要写自己驾驭得了的内容:由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思想深度乃至于语言表达能力所决定.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思维的归纳,一篇文章的表现内容得以最终确立.【谋胜方略】审题常与作文构思同步进行,是决定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也是正式写作的前提.审题的目的是吃透命题人预设的条条框框,并尽可能地拓展开思路,然后确定最能扬长避短的写作方向.但如果审题不清,就有可能导致方向上、战略上的错误,这对于一篇考场作文而言将是毁灭性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一类文一般有"切合题意”的描述,对于四类文以下则有“偏离题意或文不对题”等类似表述.《语文课程标准》中则强调“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和“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等表述.【中考兵法】技巧一:审题类型看到一个作文题,先要判定它是何种类型的作文题:是全命题作文还是提供话题需要再自拟题的话题作文,是选择型半命题作文还是自由填写型半命题作文,是材料作文还是用材料引题的全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是续写、扩写还是看图作文.如:鸟儿的愿望是飞上蓝天,鱼儿的愿望是畅游大海,花儿的愿望是吐露芬芳,而你的愿望是什么呢?可能是为玉树灾区祈福,可能是为西南早灾祈雨,可能是为爸爸妈妈祈祷,也可能是为自己许下梦想……敞开心扉,尽情地写出内心的愿望吧!请以“愿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550字,诗歌不少于20行;(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中考作文要获得成功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审题,考生只有在极短的时间内思考和分析作文题目,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文题的要求、主题、选材范围、体裁及人称等,才能稳妥地越过"偏题”“跑题”的雷区.扣题写作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也是阅卷者评分的第一标准和第一印象.在中考作文中,因为偏离题旨而失分的情况屡屡发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整体偏离.指文章内容全部没有落实题目要求,比如,题目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的考生拟题“要做个诚实的人”,全文大谈诚实,忽略了“诚信”中“守信”的意思.二、部分脱轨.即行文中出现离心句、离心段,使得部分内容偏离题旨和文章中心.比如《我关注“神舟”六号飞船升空》一文,记叙“我”全天守候在电视机旁关注飞船的情况,中间写母亲教育“我”不要因此耽误学习,顺势写“我”以前痴迷于电视导致学习退步的经历,结尾又写“我”看飞船而感到自豪一事.文中插入“影响学习”一段就偏离了题旨.三、表达失当.有些题目对写作内容或文章体裁有限制,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比如题目是“小议骨气”,文章如果成段成篇地描写,就不符合该题目要求写议论文的暗示.还有的小作文要求进行场景描写,你如果大段描写人物言行就不妥当.造成偏离题旨的原因,主要是写作时审题不准,错误地理解了题意.比如,以“责任”为话题作文,你若将它等同于“任务”,就会写别人“指定”你担任的工作,而不是写自己“应尽”的职责.曲解题意,写作就极容易离题.其次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写作时随意性大.特别是话题作文,不要以为只要把写作内容锁定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符合话题理所应当,扣住你自己拟定的文题写作也很重要.三是没有掌握一定的点题方法.比如,有的同学重视开头点题而忽视结尾扣题,结果在中间部分跑了题.有不少同学写作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往往没有个性特征,变成千人一面,万口一腔.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作文的立意也是很关键的一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中考作文立意的一些指导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叙述和描写.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2015年陕西市中考已经结束,据了解,今年的作文题目为:请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的写作难度怎么样?考生又该如何写呢?下面请看2015年陕西中考作文指导及点评:2015年陕西中考作文指导及点评:《我的老师》【真题】按要求作文.(50分)题目:我的老师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特别提示】①文中如需涉及所在区(县)名,一律用&秦岭区(县)&代替;②文中如需涉及学校名称,一律用&陕西三秦中学&代替;③文中如需涉及老师姓名,一律用&姓+老师&代替,如&王老师&.【解读】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仍然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试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形式上,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相对于2014年中考作文试题来说少了一段&导引&文字,但却加上了一个&【特别提示】&.不给考生以&导引&文字的写作暗示,可以给考生&自由发挥&的最大空间,有利于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作文水平的考场佳作.而新加的&【特别提示】&,则是对写作&要求&中的第&④&条&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的具体的、统一的规定,避免了因&要求&笼统而造成的操作性不强的弊端,也使命题显得更加完美无缺.其次,在内容上,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延续了往年的&高扩展性&,即命题均能给考生以多种角度入题的可能,有利于考生超常发挥,写好作文.具体来说,&我的老师&的这道全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狭义的&老师&,即专指给自己带课的教师;二是广义的&老师&,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也就是说,只要某个人&有所长&,无论男女长幼,无论身份地位,均可以是&我的老师&;三是比喻义的&老师&,可以是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如前将一本好书当做&老师&;四是引申义的&老师&,即凡是能对&我&有启迪意义的所有的现象、情境、场景等,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老师&.四、写作(共60分)24、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总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题一:请以“阅读,让我长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题二:请以“触动心灵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故事”“歌声”“友情”等.再写作文;(2)用你最擅长的文体表达积极真挚的情感;(3)不少于600字;(4)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24.【写作指导】 2015年新疆中考作文为命题和半命题的选题形式命题内容明确,没有审题障碍. 题目一,审题时,注意关键词“让我长大”,由此可知,阅读使“我”获得知识,让“我”从幼稚变得成熟.因此,可以写成记叙文,选取一两个在阅读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记叙阅读是怎样促进自己成长的.语言驾驭能力强的考生也可以写成散文.题目二,要求中明确提示了补题的内容,“故事”“歌声”“友情”等.跳出这一范围,还可以从一点切入,如“一句话”“一幕”“一节课”等,然后围绕所补内容选择材料,揭& 示所写的人或事物是怎样触动自己心灵的,对自己有怎样的影响,写作时在记叙描写中加入必要的议论抒情,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对内容有意见请举报内容:我和我的班集体
长安东路小学里的每个班集体都是精彩的,但在这其中有一个最与众不同的班级,它就是我深深热爱着的班集体——五(3)班!它是我心中那一颗不同寻常的明珠!
在那个天空蔚蓝、云淡风高的早晨,初升的太阳把幸福的光芒撒在我的脸上。那一刻,我怀揣梦想,带着对未来的期盼踏入了鹰雁中队的教室门。在那里,我们40个人欢聚一堂,开始了我们书写梦想、谱写人生的第一堂课。
谁曾想,几年前那个还在吃力地认字的一年级小屁孩转眼就进入了紧张的高年级学业。在这四年中,从小屁孩过来的我们经过了许多风风雨雨和悲欢离合,这让我们更加爱我们的班集体!
四年级是个略带伤感的年级,在开学时我们送走了刘宇轩、史晨旭、史晨晓和我们敬爱的班长黄睦楠,我们班的气氛和状态一度受挫。今年秋天,我们在这浓浓秋意中又送走了两个活宝——呼相臣、赵常旭还有王齐轩,刚刚恢复的我们再一次受挫,再加上我们原来的班主任——亲爱的曹老师被学校调离,我们的情绪跌倒了谷底,难道我们被学校和大家抛弃了?好在,好走新老师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抚慰,我们慢慢地长大了,也慢慢地恢复了!
三十四个人,这个人数在我们学校算得上是极少的了,在排队时,我们班的队伍往往比附近所有的班级都要短,但这样并不足以组织我们前进,不能阻止我们领先五年级的步伐!我们人虽少,但志不短!我们又梦、纯洁的梦想——要为集体争光!
我们是精彩的,我要为我的班集体付出所有,让它更加辉煌!
我们是优秀的,我要用我的努力为我们的班集体争光!
我们是团结的,我要用富有情义和友善的情怀去对待 我们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
我们是友爱的,我要用我的力量促使我们班级中的每个分子更加友爱、更亲密!
我们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唯一的!
向前冲!正如我们的班训,让我们一起和班集体向前冲!
我的更多文章:
( 09:59:33)( 17:44:15)( 12:51:50)( 10:27:19)( 13:48:20)( 20:52:1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和班集体教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和班集体教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集体建设和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