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登事业单位招聘2014老年人独生子女费什么时间领

四川省仁寿县宝马乡洪水村老年人领独生子女费每年什么时间审核_百度知道
四川省仁寿县宝马乡洪水村老年人领独生子女费每年什么时间审核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因为地域不同,政策也是不同的尊敬的百度用户你好。!这个需要您咨询当地民政部门。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22:33:15&&来源:常州晚报
江苏常州退休人员独生子女费 没领的赶快登记江苏常州企业退休没领3600元独生子女奖励金赶快登记江苏常州退休人员独生子女费登记 将有18000人领到一次性奖励
江苏常州退休人员独生子女费登记 将有18000人领到一次性奖励
预计今年将有18000人领到一次性奖励。
补充:城镇非从业居民如果符合条件,也能领取一次性奖励3600元
&以上部分是企业职工退休人员的相关规定。&马剑锋说,从去年开始,城镇非从业居民如果符合条件,也能领取一次性奖励3600元。
奖励对象须同时符合3个条件,首先是截止到日,本人是常州市区户籍的;其次是年满60周岁(即日前出生),且没有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企业持证退休职工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和加发5%退休金的;子女在日以后出生,且符合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条件的。
登记时间同企业职工一样,也是日到3月31日。登记地点在本人户籍所在地的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
另外,马剑锋说,持证退休人员没在规定的集中登记时间登记的,可在下一年度第一季度按规定登记。
对江苏常州退休人员独生子女费还有不清楚的市民可拨打咨询电话: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戚墅堰区:。(计生宣 贡丹芳)
【责任编辑:fw007 】
热门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聊
【义薄云天】
【不老先生】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参考信息
《人口和计划生育参考信息》2014年第8期
发布时间:
吉林省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字体显示:&&
  人口和计划生育参考信息&
  &&&& 2014年5月4日&&&&& &第8期(总第132期)&& 吉林省人口与发展统计信息中心&&&&&& 
  中国人口老龄化催生六大养老产业&
  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2013年老年人口总量超过2亿,2052年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老龄化社会将在中国催生前景可观的六大养老产业。&
  这六大养老产业包括: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业,面向失能患病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业,面向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家政服务业,面向中低龄健康老年人的老年文化教育业,面向机构社区和家庭老年人的老年宜居服务业以及面向中等收入以上老年人的老年金融理财业。&
  吴玉韶是在日前于海南三亚举行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作上述表示的。本次研讨会由全国老龄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等主办,研讨会主题为“养老产业——经济增长新动力”。&
  吴玉韶说,在当前中国老龄人口中,高龄老年人口达到2300万,并且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到2050年将达1.18亿。老年群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家庭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占主体,新一代老年人文化程度更高、经济实力更强、消费观念更新,对高品质的养老生活有更多期待。但养老产业仍面临有效需求总体不足、赢利模式有待探索、扶持政策更需落地、创新和研发差距较大、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五大挑战。(来源:新华网2014年4月14日)&
  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将对人口问题提出系统对策&
  今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情况和下一步的安排。&
  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中国的人口状况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老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现在每年都在减少两三百万人,这对中国劳动力的富余程度,对劳动成本都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所以对未来的发展也会有明显的影响。有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徐林认为,“十三五”的时候应该对中国的人口政策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能够提出一些应对之策。“这些问题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结论,现在还不能说,因为确实还需要研究。大家已经看到的是一些微小的变化,比如“单独”可以生二胎的变化,已经在做人口政策的调整。我们想“十三五”围绕人口的问题,不光是生育政策的问题,还包括老龄人口的问题,都要有系统的应对之策。”徐林说。(来源:人民网2014年4月23日)&
  中科院提城镇化路线图:建议人口导入大城市郊区&
  上亿新城镇化人口哪里去?&
  4月24日,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给出了建议:大城市的郊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比之前的53.7%比例有所提升。为此,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中科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指出,全球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也都经历了2个阶段,先是在大城市的主城区发展,此后则进入到了郊区发展。&
  像欧洲国家,目前城市郊区人口比例大约都在50%,多的可以达到68%,少的44%。而中国2010年城市郊区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才8%。&
  何传启建议,下一阶段中国应该制定大城市郊区发展战略,未来大城市将是吸纳主要新增城镇人口的主力,这些人口主要在郊区,为此2020年的大城市郊区人口比例可以设定为13%,2050年上升到50%。&
  “现在大城市的主城区人口已经告别了快速增长的阶段,根据国际惯例,郊区已经成为吸纳人口的新的空间。”他在当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现代化报告发布会上说。(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4月25日) &
  上海: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
  昨天下午,上海发布了最新统计的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发展信息。据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32.3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87.62万人,占总人口的27.1%,比上年增加了20.30万人,增长5.5%;占总人口比重比上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殷志刚昨天强调,去年上海老年人口的增量为有史以来最高,当前的上海已经进入了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
  殷志刚表示,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上海低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同时,80岁以上高龄人口稳步增加。据预测,年的15年都将是上海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期,平均每年将新增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5万人,年增速将上升至5.7%,预计到“十二五”末上海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30万,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30%,到2020年可能达到540万人,至2025年将可能超过600万人。而到了年的后25年,上海低龄老年人预计将增速趋缓,而高龄老年人口将增速加快,上海将面临最重的养老压力。(来源:《东方早报》2014年4月11日)&
  又讯& 上海大龄产妇“再生育”医疗服务需求增多。“医生,我40岁了还能再生吗?”“取环后最快要多久才能怀孕?”随着本市单独夫妇两孩政策落地,有再生育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日益增加。为满足这一需求,今天上午,上海市妇女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在金山区联合举办“再生育门诊”咨询会,多名40岁以上女性前来咨询生育二胎问题。&
  40岁的刘女士是开诊当天前来咨询的市民中年龄最大的。她告诉记者,她目前已经有个10岁的孩子,如今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她和丈夫就想着再生一个。可是对她而言,一方面年龄确实大了,另一方面诸如子宫肌瘤等妇科病也不少。生头胎前她就被查出不孕,好不容易坚持调理了几年,这才有了第一个健康的宝宝。“我还能再生吗?”这是刘女士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像刘女士这样想生二胎的高龄妈妈并不少。据介绍,自上海“单独二胎”政策出台以来,每天接诊的患者中约有五分之一是前来咨询生二胎的。大部分是70后,年龄层次在35至45岁。&
  “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高龄产妇会占相当大的比重,女性一旦到了35岁以后,妇科疾病、生育器官系统疾病、生育先天畸形患儿等的风险就会增加。“对于她们要进行必要的保健、宣教等。可以说,单独二胎的开放不是终点,而是工作的一个起点。”上海市妇女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会长郁俊德表示,金山区在上海伊人妇科医院成立“再生育门诊”,将为符合条件、有再生育意愿的女性提供二胎备孕指导、孕前再生育咨询、科学优生指导等包括助孕、怀孕在内的再生育医疗服务。&
  另据了解,该“再生育门诊”成立后,上海康乃馨基金会向院方捐赠了200万元二胎备孕专项援助金,这笔援助金将更好地帮助再生育家庭,圆他们的再生育梦想。(来源:东方网2014年4月26日)&
  再讯& 复旦大学公布“80后”上海常住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复旦大学“长三角社会变迁调查”课题组4月22日公布80后上海常住人口抽样调查结果。&
  据统计,上海常住人口中,这一群体人数约为560万人,此次共抽样调查2300余人。课题组负责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共政策专家委员会委员彭希哲教授表示,“80后”过去和未来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对社会的态度,是跟踪了解中国社会变化、研究社会变化影响个人生活的宝贵素材。&
  教育:教育水平越高幸福感越高&
  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近2/3受过高等教育,其中教育水平越高幸福感越高。同时,被调查群体中,男女受教育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教育子课题负责人、社会学博士胡安宁介绍,调查还显示,如果父亲受教育年限增加一年,那么子女会增加0.42年;如果母亲的教育年限增加一年,子女会增加0.38年。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子女的教育水平有比较显著的正向联系,体现出上海80后群体存在一个教育的代际传递过程。&
  就业:四成人没有换过工作&
  负责就业部分调研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胡湛介绍,受访者中72%的人都是固定受雇,即签了合同;不仅如此,就业者中超过四成的人从来都没有换过工作,只换过1-2次工作的人近三成。两者相加已有七成,比例非常高。&
  “此次调查显示,80后中只有18%的人有管理经验,仅1%是高层管理者。在敏感的“年收入”问题中,统计结果为:平均年收入6万元,达到12万的人占10%,达到30万的人占1%。&
  婚姻:男性小三四岁满意度高&
  “80后”择偶观念和婚姻情况如何?调查显示,男女的择偶条件中,最看重的是生活习惯、性格和智商,最不看重的是生辰八字、星座、血型。&
  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谈恋爱一年内同居的占69.6%,婚前1年内已同居的占81.6%。负责这一部分调查的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陈斌斌补充说明,在婚前同居的受访者中,60%已订婚,34.5%有明确结婚意向。他认为,这类带有明确结婚意向的婚前同居不能等同于性开放。&
  据统计,受访者中男性配偶教育水平高于女性配偶的比例较高。伴侣之间年龄相差3岁以内,占到已婚(同居)人群的70%左右。男性受访者与妻子之间没有年龄差异的占7%,约有75%的人年龄差在5岁之内。女性受访者与丈夫同岁的占15.5%,妻子比丈夫小5岁以内的占47%,妻子比丈夫大3岁以内的,占了27%。数据表明,男性年龄比伴侣小3-4岁,婚姻满意度最高,男性年龄比伴侣大7岁的,婚姻满意度最低。在被调查的未婚人群中,男性占到57%,女性43%。&
  生育:30岁左右成“爆发点”&
  经济学博士沈可介绍,此次调查发现,对于上海市的80后女性而言,30岁似乎是一个结婚生育的转折点。在30岁之前,女性结婚的比例、生儿育女的比例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序上升;但是一旦迈入30岁这个门槛,女性的婚育比例呈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跳跃,进入抢婚、抢育的潮流。在受访男性中,同样存在一个婚育“爆发”转折点,只是这个转折点比女性迟一年,出现在31岁。&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的改善是生育延迟的非常重要因素,此次调查同样验证了这一个假说。(来源:中国上海网2014年4月23日) &
  北京:以水定城定人 坚定不移推动人口功能疏解&
  昨天下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市委书记郭金龙在主持学习时说,总书记在讲话中从治国安邦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国家水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全局角度提出了治水之道,其中举了很多北京、河北的例子,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北京水安全问题的症结是人口无序过快增长,深层次原因是功能过度集聚。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担当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动首都人口和功能疏解,坚定不移地推动“城市病”治理向纵深发展,绝不把难题留给后人。(来源:《京华时报》2014年4月24日)&
  广东:政协常委建议完善人口信息系统应对办证难 &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近1个月来,有不少成功领到准生证的市民反映办证比一胎更繁琐。“一胎准生证只用三个证,二孩却要更多繁琐手续,实际是在开历史倒车。”前日,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建议完善广东人口信息系统,实现申请“一证全国行”。&
  办二孩准生证不易&
  曹志伟表示,目前一孩准生证仅需三证(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就可办理,而申请单独二孩却需要繁琐的材料及办理程序。其中,仅独生子女证无法作为证明“独生”的入案材料,还需开单独父母方证明(含计生专干和负责人签字、原单位盖章、居委会盖章、街道计生办盖章)。&
  而单独的父母方要开具终生只生一个孩子的证明也困难重重。“第一,各地证明样本不一;第二,父母退休居多,找回原单位开具证明难度较大。”&
  建议:完善信息数据库简化程序&
  针对上述问题,曹志伟建议建立公民信息大数据库,就能一证“全部搞掂”。他提出,目前已有广东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只需进行丰富、完善,使数据库中拥有身份证信息、育龄信息、人口动态信息等等,涵盖计生、公安、民政、劳保、教育等领域,并实时进行数据更新,就可实现“一证全国行”的效果。&
  曹志伟认为,即使目前不能一证通行,申请二孩准生证仍然可以简化程序。例如,符合生两孩条件,且已生育一孩的,凭父母任一方的独生子女证和第一个小孩的独生子女证办理即可,并在第一个小孩的独生子女证上加备注“已核准生育二孩”。二孩出生后,在户口本上予以登记。(来源:《信息时报》2014年4月25日)&
  又讯& 珠海失独家庭生活补助增至每人每月1000元。珠海市卫生计生局28日公布的《关于调整珠海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的通知》透露,从今年1月1日起,珠海大幅度提高对计生特别扶助家庭的帮扶力度,其中,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中的父母,生活扶助金发放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独生子女残疾的父母,按残疾的程度,生活扶助金发放标准分别由原来每人每月的200元、180元、1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600元和500元。&
  据了解,珠海有失独家庭138户,2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1人。&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珠海帮扶失独家庭的公益组织“玫瑰家园”项目负责人陈艺激动地告诉记者,目前加入该项目的单独家庭有50户,大概有100人,这些中年丧子、丧女的单独家庭饱受身体、经济以及精神的双重困扰。陈艺表示,在这些单独家庭中,有部分是退休或者下岗人士,没有工作,而身体也不如从前,看病、住院、吃饭样样需要花钱。“政府提高补贴标准,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来源:《南方日报》2014年4月29日)&
  河北:保定将实现失独家庭一对一服务全覆盖&
  28日,由河北省政府出资、社会专业组织进行对口服务,以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暖心续航——关爱失独家庭”工程在保定市正式启动,该市首批107个失独家庭将从中受益。据了解,此为该省第二家此项工程试点机构。&
  据介绍,保定市“暖心续航——关爱失独家庭”工程由河北省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团队创立的恒爱家园服务中心承办,服务团队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组成。&
  据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副主任、恒爱家园服务中心督导夏珑介绍,“暖心续航”工程以关注“失独父母”健康问题为起点,为失独家庭提供及时的就医辅助、健康义诊、全面体检、住院陪护等服务;同时,在节假日、生日等重要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契合个体需要的集体活动,对有独特需求的家庭采取“私人定制”式的个案服务,以满足失独老人的情感需求和养老需要。&
  华北电力大学教师、恒爱家园服务中心创始人石兵营说,该中心已对保定市北市区首批107个失独家庭及139位失独父母情况记录在册,目前正进行逐户访问,了解个体需求,并将于今年5月底对加入服务中心的失独老人进行全面体检。&
  石兵营称,保定市第二批失独家庭服务对象将于2015年5月份选定,计划两年内实现全市失独家庭的一对一服务全覆盖。&
  河北省社会工作促进会副秘书长刘卫东表示,失独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30年后出现的社会问题,该问题影响社会的公平、和谐和稳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失独家庭一定的经济补贴,但该特殊群体仍面临亟需精神抚慰和生活照顾的难题。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进行一对一服务,有助于失独老人在健康、生活、情感上得到更专业化的服务,还可促进国家失独政策落地生根。(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年4月29日)&
  安徽:提高对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标准&
  为提升计生家庭生活水平,安徽省财政今年起将对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和农村计生家庭长效节育奖励制度进行全面提标扩面。&
  其中,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标准大幅提升,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伤残(三级以上)、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发放扶助金:城镇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不低于1320元、16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240元、4080元;农村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不低于1320元、16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280元、2520元,以后逐年提标,逐步实现城乡统一。&
  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标准也有所增加,对只生育一个独生女的农村计生家庭对象,省级财政增发奖励扶助金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40元,国家统一奖励扶助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960元。&
  同时,农村计生家庭长效节育奖励制度实施范围有效扩大,2014年该省实施范围将由原来35个县增加到53个县,在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区域的皖北和江淮地区实现全覆盖,区域内农村落实绝育措施的双女户家庭都可以获得不少于4000元的一次性奖励。(来源:新华网2014年5月2日)&
  失独者申请国家补偿:计生风险不该由我们承担&
  “作为公民,我们当初履行了计生义务,但这是有风险的,我们希望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两年前,部分失独父母向当时的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递交了《关于要求给予失独父母国家补偿的申请》,但一直未等到正式书面答复。&
  &4月21日,来自全国的240余名失独父母代表再次进京,等待国家卫生计生委给予回复。&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信访处宋处长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就失独者提出的补偿,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以后是否完善,还需由具体部门进行商议。&
  递交申请要求给予国家补偿多次进京等回复&
  4月21日下午,位于门头沟区的一宾馆内,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失独父母,正操着不同的方言讨论行程。&
  他们都已年过半百。因为平时都靠QQ群联系,相互以网名相称。&
  算上这次,这些失独者已四次集体进京,对于失独母亲笛妈来说,是第七次。2012年6月5日,笛妈和其他2431名失独父母联名向国家计生委递交了《关于要求给予失独父母国家补偿的申请》。&
  申请中提出,对失去独生子女这个唯一赡养人的家庭,要给予国家补偿。笛妈强调说,他们的牺牲不能被忽视。申请中要求的补偿数额应参照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以城镇居民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以全国平均寿命减掉孩子的成活年龄为计算方法。”&
  记者查询当年报道发现,在经历了两天一夜的等待后,笛妈等五名父母代表与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进行了一次不公开座谈。计生委承诺,三四个月内研究出一个“制度框架”。&
  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内,“每次都说不久就会出台具体的一揽子补偿、扶助、医疗、养老措施和文件,或者是以机构调整为由不给回复。”笛妈告诉记者,一次又一次的无果和等待,使得有些失独父母慢慢变得绝望,最终选择离开了这个维权的群体。&
  被归为“困难家庭”呼吁修改计生法&
  这些失独者有两次集体进京是要求提高扶助金额度,这一要求得到了回应。&
  在去年12月26日,国家卫计委所发的41号文件“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中规定,“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笛妈说,在此前他们拿到的扶助金是每人每月135元。&
  但此次进京,他们不再仅仅是为钱而来,更多的是想维护失独父母的自身权益。2014年3月19日,他们向国家卫计委递交了一份行政复议申请,失独父母写道:“我们没有看到国家卫计委有针对失独群体所建立的实施养老保障的细则条款。”&
  他们认为,目前国卫家庭发〔2013〕41号文件对失独者只按照困难家庭对待,只给予困难扶助而不补偿公民权益受损,应依法予以修正。尽快制定对公民权益的保障制度,给予失独者国家行政补偿,是国家卫计委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因为超生有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法律条款,那就应该制定相应的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法律的补偿条款,责任义务和权益保障应该对等。”他们提出,“目前存在严重的责、权、利不对等现象,将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用于补偿失独家庭尤为重要。”&
  领头人讲述“我不知道死了之后,谁来埋葬我”&
  笛妈算是这个失独群体的领头人,也是这个群体中最早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失独者。&
  59周岁的她是一名退休的企业管理人员,清瘦的身体、花白头发,在失去自己唯一的孩子后,她和老伴儿搬离了原来所在的城市,切断了以往所有的社交圈子。&
  笛妈的女儿1983年出生,正赶上计划生育国策,他们家成了第一批独生子女家庭。长相清秀、学习上进的女儿是笛妈的骄傲。2008年5月,笛妈的女儿在美国公派读博期间遭遇车祸去世。&
  “现在去银行人家说让我办信用卡,我都不出声,因为我退休了没法办,问了人家说可以让孩子办个主卡,我拿副卡,可是我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我怎么说?我们现在就连张信用卡都办不了……”擦拭掉眼中的泪水,笛妈接着说,“我不知道死了之后,能有谁来埋葬我。”&
  笛妈告诉记者,在浙江的一对失独夫妇这次没有来京,因为俩人都罹患癌症,丈夫晚期,两人每次去医院,都是妻子楼上楼下跑,排队、挂号、交费,医生说怎么不让孩子来,她都不敢说话。笛妈说他们现在就是怕这样的后顾之忧,生病没人照顾,死去无人埋葬。进“人们应该知道,我们这一代经受了什么”&
  “人类一旦失去了孩子,这个痛就到头儿了。”笛妈说,在失去女儿后,她翻遍了上百本书想找到一句可以用来安慰自己的话,但是没有。“这种痛是融进血液里的,所有的语言都无法安慰,只能自己扛着,我和老伴儿愿意用自己的两条命去换孩子活着。”&
  在失去女儿6年之后,笛妈仍被这种痛苦折磨着。在经受了中年丧子之痛后,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伤口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被采访的前一天,笛妈一夜没睡。后来她跟记者说,“既然我接受,我就把最痛的地方给你看。”她直接带着记者去了墓地。&
  笛妈渐渐成了失独者和媒体之间的“桥梁”,将这个群体的声音一次次传递给媒体,这也让她不得不一次次回顾自己的痛苦,承受更多的压力。“我觉得应该有人站出来,让人们知道我们这一代经受了什么。计生是半个共和国的历史,没有人能忘记它。”笛妈说。&
  “计生的风险不该由我们来承担”&
  失独父母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八十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中年失子后,如今50岁以上的他们很难再生养孩子。&
  现在,第一批失独父母甚至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已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问题。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大部分为退休金和养老金,还有的依靠社会救济。&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进京是奢侈的。”笛妈说,进京一趟不仅是来回路费和吃住的成本,还有身体损耗的成本,所以一般他们不愿意来。但他们决定走出来,为社会上所有的失独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做些事情。&
  “作为一个公民我当初尽到了应尽的义务,响应了国家的计生政策,但现在我们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赡养人,这个风险不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承担。”笛妈说,当初在尽义务的时候,谁也没有去和政府、国家签风险协议,所以这个风险不应由公民来担,“断子绝孙、精神痛苦、老无所依这些我都承担了,可是我没这义务。”“扶助只是慈善,不是保障”&
  失独后,笛妈开始研究与计生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但她从未找到一条明确的应用于保障失独家庭的权益的条款。&
  国家卫计委41号文件把他们归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没有体现出我们的牺牲,我们是失独家庭,不是困难家庭。扶助只能说是国家对我们这些失独家庭做的一个慈善,而不是针对我们做的一个保障。”笛妈说。&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中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为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约7.6万个家庭的分崩离析。&
  笛妈觉得没有任何公民权益保障制度,等于全国那么多独生子女家庭在独生子女政策风险面前,都是裸露和无助的。&
  4月21日上午,国家卫计委的相关负责人来到失独父母代表所下榻的宾馆,双方进行约谈,但最终的结果依然是等待,“他说这周五会给我们答复。”笛妈告诉记者。&
  卫计委回应补偿暂无相关规定完善法规还需商议&
  4月22日,国家卫计委信访处宋处长告诉记者,此前已有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来向失独者做出过口头回复,但失独者要求书面回复,所以此次他们再次来访,也有相关负责人前去洽谈,本周内会给答复。&
  对于这个群体,宋处长表示早在2008年国家就已经开始关注,扶助金也在增长。但是就失独者提出的补偿,宋处长称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
  “国家的政策造成了你直接的损失才会进行国家赔偿,而他们不是因为国家制定的政策造成了子女直接的死亡,这不是因果关系,所以国家是不给补偿的。”这句话此前卫计委的相关负责人也对失独者说过,但他们无法接受。&
  对于此前失独者提出被划归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一类,宋处长介绍称,“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包括失独的和伤残的,不能把两者分开,因为这都是由于计划生育造成的特殊的困难,所以就这样叫了。还有就是考虑到国人对死亡一词的不易接受,所以该政策在出台时也研究了很长时间。&
  对于是否会借失独者申请一事,完善相关保障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宋处长称还需由具体部门进行商议。&
  今天上午,一名失独父母代表称,他们已与国家卫计委信访处取得联系,对方称因为这次大家要的比较着急,所以不再采取发函形式,而是在等到回复后第一时间致电失独父母代表,请他们直接去国家卫计委领取回复。截至记者发稿时,他们仍未接到电话。(来源:《法制晚报》2014年4月25日)&
  可考虑用社会抚养费补偿失独家庭&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孩子是父母唯一的寄托和希望。一旦孩子早逝,那几乎等于家庭大厦的崩塌,由此带来的痛苦、煎熬、绝望,任何文字都难以描述。统计表明,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有100万个,并且这个数字正以每年新增7.6万的速度在增加。失独家庭,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应当说,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失独家庭的保障越来越重视。就在今年初,卫计委、民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扶助金从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伤残)、135元(死亡)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失独家庭生活水平。&
  但也要看到,在目前的物价水平下,农村一月一百多元,城镇一月两三百元的扶助金,对于失独家庭而言,仍然标准偏低。失独家庭为计划生育作出巨大牺牲,国家有责任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接济。实际上,2012年这些失独父母与相关部门座谈后,就得到过承诺,三四个月内研究出一个“制度框架”,可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制度框架”仍只停留在扶助金的有限调整上。&
  提高失独家庭待遇,钱从哪出,是最直接的问题。而失独父母们提出将社会抚养费用于补偿失独家庭,无疑是个好思路。此前,农工党中央也曾在全国两会中提交提案,建议每年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专门资金,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帮助失独者解决实际困难。&
  按照公开的数据,中国仅20多个省一年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总额,已超过200亿,但这些钱是如何使用的?公众对于社会抚养费征收和使用的不公开不透明,一直深恶痛绝,但如果这笔钱能用于补偿失独家庭,显然符合民心。&
  计生政策,惩罚违规和保障守法应是硬币的两面。既然有对超生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惩罚性条款,那相对应的,也要针对承担计生政策风险的失独家庭,制定完善补偿条款,如此才是体现出政策的公平与周密。&
  失独家庭面临着从生活保障、心理救助,到医疗、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一特殊群体,如果只是当作一般“困难家庭”对待,将难以给他们充分的照顾,让他们获得更好抵御风险的能力。从“失独”越来越成为公共政策关键词的情形看,可以预料,未来,国家相关部门将会进一步提高失独家庭保障待遇,并一揽子解决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希望这样的步子走得快些、再快些,让失独家庭补偿和全面保障制度早日成为现实。(来源:《新京报》2014年4月26日)&
  多抚慰失独家庭 莫消费他们的痛苦&
  针对部分失独父母进京表达诉求,国家卫生计生委25日表示,给予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国家行政补偿没有法律依据。这一回复引发热议,其中批评声占了绝大部分。&
  失去子女的家庭在世界各国都有,但在中国,失独成为特殊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与计划生育政策直接相关,而这一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负面评价,增加了整个社会对这一问题的痛感。&
  目前中国各地已经开始关注失独问题,有了一些相应扶助政策。全社会对失独家庭都充满同情,并且有给予他们关怀、照顾的积极性。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投入,总体上应当视社会能力和失独家庭的现实需求而定,如能形成一定制度规范最好。&
  在这当中,舆论不应鼓励出现国家该如何“补偿”失独家庭的博弈,改变社会关怀失独家庭的性质。这样做会误导失独家庭对当年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个人家庭不幸的看法,只会增加那些家庭的痛苦。&
  计划生育政策当年的出台完全是国家经济和人口形势所迫,它不是个政治决定。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严重失衡,导致这个崇尚多子多福的社会走上严格计划生育道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为此付出代价,城市家庭几乎完全独生子女化,为这个国家少生几亿人,我们有着一言难尽的共同经历。&
  世易时移,今天的中国逐渐放开二胎,但不能因此而对过去的一胎政策进行否定甚至批判。此一时彼一时,今天二胎政策的宽松,并不意味着过去收紧生育就是错了。&
  当下中国有着大量社会福利的欠账,失独家庭的问题这时集中出现,成为新的焦点。扶助失独家庭应当常态化,融入到社会民政事业当中。它不应当被单独突出出来,成为对过去政策的追诉。不断改革的中国社会总会针对过去的政策做调整,追诉过去的对错既不合理,也会导致新的冲突。&
  由于一些舆论活跃人士热衷于批评计划生育政策,并且愿意将这种批评进行引申,这会激发一些人对计划生育这一长时间国策的不满,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会促使他们认为自己为国家曾经做出的牺牲没有意义,让他们的伤口更难愈合。&
  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帮扶能力,政府决不会对失独家庭的痛苦和困难不闻不问,更何况扶助这些家庭,社会的共识度很高。但应当让这一切尽量做到和谐,在各方面都实事求是,合情合理,避免偏激。&
  失独的痛苦,从本质上说是金钱补偿不了的。对失独家庭的照顾应立足于对他们现实困难的解决,以及对他们精神的慰藉。舆论不应倡导将国家对这些家庭的义务货币化,我们应致力于营造让他们能够切实感受到关怀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最终还是会有一些失独家庭不满,他们的有些要求是合理的,也有一些要求是情绪化的。社会应当做的是多抚慰他们,帮他们平静下来。任何人都不应利用失独家庭的痛苦制造舆论热点,出于各自的利益消费这些家庭的不幸。(来源:《环球时报》2014年4月29日)&
  尽早建立计生家庭保障基金&
  日前,全国240余名失独父母代表进京寻求国家行政补偿的消息,成为媒体及社会的关注焦点。虽然卫计委答复称,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给予国家行政补偿没有法律依据。但国家应针对这类家庭有所作为,却是共识。&
  从字面上来理解,失独家庭就是失去了独生子女的家庭,其要害是失去了所有的子女。通过分析失独的责任,可以发现,首先从个人视角看,所有人作为生物性的存在,都面临着生命风险,故作为个体的独生子女的死亡责任,只能个别分析,与其他人无异。其次,从家庭视角来看,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丧失所有子女的风险大大超过了非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失独的风险,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作为生物个体的人的死亡风险,其概率与计生政策无关;二是作为社会存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失去所有子女的风险,其概率与子女数目成反比,而子女数目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计生政策的规定。&
  诚如上文所言,对于单个的计生家庭,失独不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而造成的人身权或财产权损害,不符合实施国家补偿的法律规定。但国家实施的计生政策,确实加大了计生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失去所有子女的风险。基于这种风险放大效应,国家相应地就负有消减这种群体性风险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承担上述责任,通常有两种路径。一是将失独家庭纳入国家的总体社会保障计划。其优势在于一体化与统一化,可以避免政出多门、项目式施政、机构功能重叠交叉等问题;其前提是国家已经建构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建设国家计生家庭风险保障基金。既然国家承担的是放大失独风险的责任,就需要相应地从风险保障方面来做文章;其前提是有稳定的投入来源、有合理的风险赔付设计、有专业化的运作能力。&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之中,加上计生政策的历史阶段性与衍生问题的紧迫性,建设专门的计生家庭保障基金应该是当前的较好策略。所需的资金可主要来源于计生部门收缴的社会抚养费,具体运作上可参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的保险公司进行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与运营,政府做好相应的监督、评估和协调工作。&
  事实上,失独家庭问题只是30多年来的计生实践所衍生的社会问题之一。计划生育的功过是非,可留与后人评说。但因其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风险,却不能不尽早做出制度化的化解和应对。因为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实在在地影响一大批人的生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缝缝补补,只会让国家疲于应付、公众牢骚满腹、社会怨气积聚。当前的紧迫任务,应是系统调研因计生政策而产生或放大的各种社会风险,充分利用政策性收入与市场化手段,以计生家庭风险保障基金的总体式设计,有预见、成体系、高效率地做好计生政策的预期后果及非预期后果的制度化应对工作。(来源:《环球时报》2014年4月30日)&&
  两孩时代催生消费新亮点 人口新政长期利好经济&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尽管今年开局我国诸多经济指标包括消费再现增速放缓,但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各种政策变动带来的发展新亮点无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这些新亮点中,今年多地“单独两孩”政策的开闸势必催生新的消费增长点。&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张先生因享受“双独”政策两年前添了二胎,一家四口加上来京看孩子的父母,原先五座的小轿车明显不够用。去年开始,他一直在考察市场上的七座系列汽车,短短一年时间明显感受到汽车市场的变化。&
  “一开始可供选择的家用七座车品牌并不是很多,但进入2014年,明显感受到很多厂商改变研发目标,围绕二胎政策加快推七座车型,可选择余地明显大了。”张先生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郑州日产和上汽通用五菱等多家汽车厂商获悉,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胎”政策后,家用MPV(7座车)市场便呈现火爆态势,月平均增幅超过10%,明显高于走势较平的轿车市场,几家厂商也正紧锣密鼓推出升级版七座汽车抢占市场。&
  汽车市场的反应,仅仅是当下“两胎经济”发力的一个缩影。中金公司分析报告指出,“单独两孩”政策的放开,代表我国人口政策从限制人口增长到保持均衡发展的方向性转变,将提升生育率,进而对经济结构、货币条件以及房地产价格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是我国实行“单独两孩”政策的第一年,进入3月以来,全国出现“单独两孩”新政启动的小高潮,目前已有十多个省份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人口政策的调整每年会为我国新增多少人口?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后几年将是积存生育潜能集中释放阶段。预计2015年迎来生育高峰,新增出生人口会超过300万,之后会逐步稳定下来。&
  “出生人口数量的增加无疑会拉动新的消费需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单独两孩”政策催生的消费热点会随着新增婴儿潮的年龄不断延伸,最初是奶粉、尿不湿、产房、月嫂等所谓的“婴儿经济”,之后是早教、幼儿园等教育资源的消费,也包括住房、汽车等改善性消费需求的增加。因此,人口新政对拉动消费的贡献很明显。&
  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东伟看来,两胎政策的逐步放开,总体会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短期看会催生“婴儿经济”的发展,长远看有助于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和老龄化程度严重状况,长期利好中国经济。&
  但对于此番人口政策调整引发的“两胎经济”效应究竟有多大,专家们一致表示还有待观察。&
  陆杰华指出,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儿数量超过1600万人,新增的300万人口占比较低。我国现有3亿多户家庭中,符合单独两胎条件的家庭只有近1000万户,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绝大多数家庭还是非单独的,现有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有待观察,其拉动力将随人口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更加凸显。&
  专家们还强调,虽然人口政策的调整对于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以及加快我国经济转型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并不能逆转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加剧。&
  “放开两胎政策后,与过去对比,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程度会轻一点,但不会改变人口红利正加速消失的趋势。”张东伟说,因此我们应抓住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的尾巴,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转变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提质增效。&
  在陆杰华看来,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依靠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其中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23%左右,但发展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
  “转型关口,中国面临如何超越人口红利的新挑战,如果将来还是一味靠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将难以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陆杰华建议,中国由加快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迈进,更多依靠高技能、教育和知识结构变化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让中国经济在更科学轨道上行稳致远。(来源:新华社2014年4月11日) &
  单独两孩催热“寄血验子” 灰色地带背后藏风险&
  抽10毫升静脉血冷藏空运到深圳,辗转转运至香港,耐心等待两天时间就能得知腹中胎儿性别。这就是日前网上曝出的“寄血验子”灰色产业链。近期“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很多家庭会为“儿女双全”选择胎儿性别鉴定,这进一步刺激了早已存在的“胎儿鉴定黑市”。&
  这个黑市到底是什么样的?中介机构又是如何操作的?昨晚,本台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了深圳一家名为“香港友爱医疗”的中介机构,对相关环节进行了咨询。&
  中介:就是你先做好B超,你比如说想做七周的,你就做一个七周的B超。要注明胎儿是有十毫米这么大,也就是有胎心。然后手臂上的静脉血样,空运过来,血管的话我们这边得先寄给你们,因为一定要香港那边提供的血管才承认的。你在当地买一袋那种干冰,然后到时候血管寄过去你抽了血,就用那个干冰包着血管寄过来就可以了。具体怎么操作我们到时候也会和你再说一遍的。&
  记者:大概周期需要多长时间?&
  中介:最快的话两天出结果。&
  记者:那香港那边他们能保证这个的准确度吗?&
  中介:从怀孕开始,少量的DNA都会传在母体血液中的,就是要区别开能否检测到那个Y染色体,因为你知道男孩的话他先要有染色体,肯定是携带有Y DNA的,女孩就没有,只要一年内没生过男孩,半年内没流产过,准确率都是达到99.5%。&
  记者:那到时候会有一个检测报告吗?&
  中介:首先,化验时候上面有一个网站,你可以输入你的个人信息可以查到结果的,就是那个报告,他会扫描上去的。然后大概一个星期内我们会把那个报告快递给你们。&
  记者:就是相当于你们用我的这个信息去挂了号,然后做了检测,我自己可以查到?&
  中介:对。就是登记有你的个人信息资料的。&
  记者:你们用我的信息在香港那边挂号什么的方便吗?查这个是不受限制的吗?&
  中介:这没什么问题,你可以过去看这都是很普遍的事情,这是合法的,无论是验血还是做B超,只要能看到一般都会告诉的。所以你会看到新闻说好多明星能提前知道宝宝的结果,这都很普遍的。这是完全合法的,我们从07年一直做到现在了。是血液查是吧?这个没影响,不是什么违禁品,这个他肯定是确定血液能寄的才帮你安排的。&
  记者: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承担大概多少费用?&
  中介:七周,或者七周多先定的是五千,八周以上是四千五人民币。&
  花五六千块钱去获得一个简单的答案——男还是女,看起来很简单,但“寄血验子”到底能不能让准妈妈们如愿以偿?而灰色产业链背后又可能面临怎样的法律风险呢?&
  在记者采访中,经营这样生意的中介机构不止一家,通过QQ咨询记者发现,各家机构的报价也有300-500块钱不等的差别,但整体上检测费用都在5000块钱左右。而浏览了几家准妈妈、新妈妈们聚集的网络社区不难发现,有验血想法的人还真不少。不过,这样的检测到底靠不靠谱呢?&
  据了解,孕妇想要获得这样的检测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其一,持港澳通行证到香港诊所协助检测,不违反我国相关法律。不过刚刚怀孕两个月就飞来飞去,显然对远离广东的孕妇们来说不是上选。第二,孕妇到深圳找中介,抽血运送到香港检测,仍然涉及孕妇远途颠簸问题。而最后一种,比如生活在北京等内地城市的孕妇,先从中介手里获得一个低温箱和特殊针管等设备,设法抽自己10毫升静脉血,放入低温箱中。再委托黑中介推荐的物流公司将血样空运到深圳,转至香港检测。这条路就成了广东以外准妈妈们的首选了。&
  不过,国内医院方面的专业人士对此表示,尽管运输血样的物流十分方便,但这个过程中的血样质量其实很难保证。&
  医院:它就好像一个泡沫的盒子,里面放点干冰,那个干冰调温度只能相对低一点,但是能2度8度,咱家里都有冰箱,那个温度肯定不能完全保证。&
  而在操作可行性之外,这条并不光明正大的产业链可能连带的法律风险也值得准妈妈们特别注意。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36条明文规定,禁止“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并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通过DNA检测胎儿性别在内地是不合法的。北京岳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禁止性别鉴定的法律虽然不适用于香港,但内地中介机构的行为仍然属于无证经营、违法行为。&
  岳屾山:可以处以警告或者要求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能还会处以罚款,但是这个更多的是针对的境内的这些医疗机构而言。但是这种行为,如果是中介从事的是一种经营活动,他应该取得相应的经营执照,如果说没有取得相应的经营执照而从事经营活动,那属于无证经营行为。&
  不仅是中介机构,北京市律师协会医药卫生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良钢表示,参与寄血验子的准妈妈本人、抽血机构都面临法律风险,只不过目前国内法律在这方面存在灰色地带。&
  王良钢:计划生育法中说了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是有刑事责任的。但我们翻遍刑法,没有找到与之对应的罪名。&
  当然,检测了没有被监管部门发现的可能性是切实存在的。不过,通过这样的中介渠道检测,一旦遇到问题,比如血样检测结果不准,消费者也很难维权。&
  王良钢:机构在哪都不清楚,是否实体也不知道,是不是皮包公司?如果说遇到了问题,维权会很困难。个人去鉴定胎儿性别本身行为就是违法的,法律又怎么会保护你呢?(来源:中国广播网2014年4月14日)&
  户籍与计生脱钩“新政”应该全国推广&
  本月起,南昌市执行新生婴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办理落户的新政。无论新生婴儿是否在计划内出生,只要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婚姻证件和户口簿即可办理户口。随后,广州、南京、郑州、武汉等地家长,在当地邮局及广场门口自发举行“我要去南昌”的活动,给当地计生部门和公安局邮寄建言,希望户籍与计生脱钩的人性化措施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4月23日《法制晚报》)&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新生儿落户与计生政策挂钩的管理办法,此举意味着新生儿要想顺利落户,获得一个合法的公民户籍,就不但要具备《准生证》《出生医学证明》以及父母的婚姻证件和户口薄等等证件资料,而且对于计划外生育的婴儿,还必须向计生部门完成缴纳社会抚养费之后,凭缴费证明才能顺利落户。&
  可是对于计划外生育的新生儿,他们根本不可能获得《准生证》,否则也就不会是计划外生育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获得合法的户籍身份,于是全国范围内大量的“黑户”由此诞生。尽管这样的管理办法是为了执行国家的计生政策,但其遭受到的最大诟病是大人犯错,却由孩子来买单。因为对于“黑户”的孩子来说,不但没法顺利入托、入学,而且因为没有户口身份,连求职就业,结婚成家的权利也一并被剥夺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江西南昌实行新生儿户籍与计生脱钩的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改革意义,因此也才得到了全国范围内无数家长的肯定,纷纷以“我要去南昌”这样的行为艺术,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向南昌市学习,尽快实现户籍与计生脱钩的人性化管理,以便给自己的孩子落户,获得一个合法的公民身份,为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扫清各种困扰和障碍。&
  应该说,南昌市能够做到的,全国其他城市也一样能够做到。户籍与计生政策挂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计划生育,为了催缴计划外生育人员的社会抚养费。客观地说,户籍与计生脱钩以后,确实会给计生部门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正如南昌市计生部门有关负责人所说的那样,公安部将户口登记情况通报给计生委,计生委根据超生情况下达通知书,在缴纳的法律期限到达之后,会提交给法院,由法院执行。&
  也就是说,户籍与计生脱钩以后,计生部门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从原来的“行政征收”变为现在的“法律征收”,这无疑更科学,更合理,也更加符合法治精神。向计划外生育人员征收社会抚养费本来就是法律规定,理应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说到底,户籍与计生政策脱钩,既是政府人性化管理与服务的体现,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存在的“黑户”难题,改变了大人犯错却把板子打在孩子身上的“痼疾”,理应被全国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借鉴,满足公众的期待。(来源:东方网2014年4月24日)&
  计生标语:30年变迁折射人口政策转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计划生育标语,是政府对国民生育进行管控宣传的主要形式和载体。但在实践中,个别地区的计生标语,却含有冷漠、强制甚至恐吓的意味,容易激起基层民众的反感,引发社会矛盾。&
  从2007年开始,当时的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清理、更新冷漠标语,从群众视角出发,力求使计生宣传与时俱进。人口计生工作也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计生标语逐渐由冷变热,由命令禁止转向倡导提示。&
  计生标语的变化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恐吓式标语引发抵触&
  在一些农村地区,冷漠、生硬、强制甚至含有恐吓意味的标语口号,激起群众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引发了大量矛盾和纠纷。&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是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高压气氛笼罩在城乡上空,特别是在农村,官民之间的关系一度因为抓超生而十分紧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在小说《蛙》中,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残酷的一面。&
  “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引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该流不流,扒房牵牛”,河南省潢川县桃林镇计生工作岗位退休的张克发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一口气可以背出好几条那个年代乡村中常见的计生标语,以印证当时对超生的管控。&
  今年65岁的张克发,从事计划生育宣传工作20多年,是村里出了名的写字好手。他承认,这都是刷计生标语练出来的。&
  20世纪80-90年代,在中国农村地区,计生标语常被视为计生政策法规的通俗“翻译”。&
  计划生育初期,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中国的广大乡镇创造了很多严厉的标语,像“一胎上环二胎扎,计外怀孕坚决刮”“该扎不扎,房倒屋塌”“宁让你家破人亡,不让你超生一胎”“逮着就扎,跑了就抓,上吊不解绳,喝药不夺瓶”等,充斥在一些农村的建筑墙面上。这些冷漠、生硬、强制甚至含有恐吓意味的标语口号,激起群众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引发了大量矛盾和纠纷。&
  在张克发看来,这种情况跟“降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有关。那时,干部素质也比较差,对群众不进行说服,通常是一个命令过去就得执行。&
  “相关的计生标语制作也比较随意,有时候村里为应付上级对计生宣传工作的检查,就随随便便想几句话,用石灰水、红油漆刷在墙上,字体、颜色、大小、位置杂乱无章,错字时有出现。”张克发说。&
  “洗脸工程”清理计生标语&
  在中国农村生活过的人,对诸如“一胎上环二胎扎,计外怀孕坚决刮”“该扎不扎,房倒屋塌”之类的计生标语非常熟悉。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墙壁上、公路边、岩石旁,这些标语总是冲击着人们的眼球。&
  2007年8月,当时的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司长张建指出,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标语口号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标语口号过多且质量较差,影响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一些地方甚至依据“土政策”,制作出台一些约束群众的标语口号,使人民群众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产生误解。&
  管理缺失,内容、质量没有标准,操作程序缺少规范。在一些地方,标语口号的拟制由乡村计生工作人员自编自创,是非对错,全凭标语拟制者的素质和水平。&
  冷漠强硬,缺乏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思想。禁止性的多,倡导性的少;管理性的多,服务性的少;宣传公民实行计划生育义务的多,宣传公民权益的少;冷漠强硬的多,温馨可亲的少。&
  对此,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从根本上剔除不良执政文化的影响,力戒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公民基本权利,从民间视角切入,拟制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极具说服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标语口号。&
  从2007年开始,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清理、更新冷漠标语,2011年又启动“洗脸工程”,从群众的视角出发,力求使计生宣传与时俱进,深入群众生活。&
  2012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环境调研报告》,对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计生户外宣传内容、形式、数量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数十年穿梭于城镇乡村的摄影师刘浚告诉记者,他总能在沿途经过的村庄见到很多粉刷于墙壁上的计生标语,但现在的计生标语变得亲切了,像“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时代不同了,男女一样好”“培育女孩成才,建设幸福家庭”……由过去高高在上、简单粗暴、含有冷漠强制的恐吓意味,到现在充满柔性、放下架子,以沟通方式实现交流,政府的服务性更强。&
  从事10多年计生执法工作的敬小苏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她眼中,当前很多老百姓依旧有着“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就算把“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计生标语挂在户主家的墙上,或是他家隔壁就是一户享受国家计生扶持政策的独生子女户,他依旧会选择多生一个孩子。&
  敬小苏说,计生标语的变迁可分三个阶段:一是“降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阶段,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的宣传以行政手段为主,比较强硬,现在流传的“不良计生标语”大多是这个阶段出现的。&
  二是“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5年左右,约10年时间。像“计划生育家庭每月补助50元”这样的口号,告诉群众计划生育是“补偿”,而不是“奖励”。&
  三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阶段,从2006年开始。这个阶段的宣传工作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比如“宝宝素质高,生活烦恼少”等温馨标语开始出现。&
  墙壁漫画宣传计生&
  一些不合时宜的计生冷标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口号的强制色彩在减弱,一些情真意切的计生标语和漫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表示,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发展态势日趋复杂。除了数量庞大外,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优先投资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成为新时期人口工作目标。标语口号随之演进,一些新型的计划生育宣传方式出现在中国乡镇的墙壁上。&
  从2006年开始,这个阶段的计生宣传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比如“地球妈妈太累了,再也擎不起太多孩子”这样的标语,温馨、富有人情味,易于被民众接受。&
  “一个女儿一片天”“奖扶政策助养老”……走在中国乡村的主干道上,总能看到这样图文并茂的计生漫画,米黄的墙面,彩色的图画,形成一幅幅鲜明的新型计划生育宣传图。&
  在河南省固始县城郊乡,村庄主干道两侧和村委会院里,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计生漫画墙”色彩斑斓、幽默搞笑。村民陈玉华闲暇的时候会带着孙女来观看计生宣传漫画,她告诉记者,这些漫画内容通俗易懂、充满温情,村民们比较容易接受。&
  “我虽然不识字,但这个画我看得懂,孩子少了奔小康,孩子多了别说小康,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陈玉华说,第一次见到村里这样的计划生育宣传画时,觉得新鲜、易懂,图画虽小,但说的都是大道理。&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9月开始,为紧贴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发展需求,固始县城郊乡开始实施“国策漫画扮乡村”工程,通过彩色绘画的方式,将一批单调呆板的计生宣传标语、知识板块更换为图文并茂、诙谐幽默的漫画型墙体板块,将计生政策、性别比治理、关爱女孩、优生优育等知识融入其中,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自觉转变婚育观念。&
  此外,计生标语也开始用书法、诗歌、民歌、顺口溜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 &
  从事20多年计生宣传工作的张克发向记者表示,现在不少村民家的墙都是贴了瓷砖的,谁家墙上再刷上标语,就显得不合适了。各村仍有计生标语牌,但都是县乡统一制作的,黄色的底、白色的字,清新、明快。有的地方将标语口号艺术化,与人口文化长廊、人口文化雕塑园、街头装饰物相融合,体现了人性化和艺术化的统一。&
  在他看来,现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冷标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口号的强制色彩在减弱,一些情真意切的计生标语和漫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符合人文精神的新计生标语口号的出现,无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旗帜。”张克发说。&
  2014年起,随着中国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计生标语也将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2014年4月29日) &
  警惕叠加贫困的“光棍危机”&
  近日,“陕西某地出现‘光棍村’,四成男子没老婆”的报道在网上流传,贫困地区“媳妇荒”现象引起关注。有人说,这折射出“男盈女亏时代”来临。&
  是什么导致了“光棍”危机?&
  有人口流动原因,如女性外出打工比男性多,造成农村男性过剩。&
  也有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因素。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资料推算,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30多年,已造成2000多万“剩男”,随着1980年后出生的失衡男女渐次进入婚育期,婚姻挤压现象日益凸显。&
  更有贫困致“剩”原因。大量“光棍”沉积在贫困阶层。西安交通大学一项“百村调查”显示,全国28个省份每村平均9个男“光棍”,多集中在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如陕西省府谷县孤山镇五里墩村十几条光棍汉,曾自发组成光棍会,成了村里告状闹事的头领和骨干。光棍危机还加剧了拐卖妇女、买卖婚姻、性犯罪等现象。&
  穷而“剩”,叠加出生性别比长期严重失衡,使社会背负上“高利贷”。长期看,它与人口老龄化交织,将加剧我国人口结构的不合理,威胁人口生态安全,未来的社会阶层结构、消费结构、组织结构等都将更为男性所主导,其深远危害不亚于上个世纪中叶的人口膨胀。&
  遏制出生性别比偏高势头,当务之急是打击技术“越轨”,严查从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到非法引产的“一条龙黑市”。治本之策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目前,我国正着力构建约束型和利益导向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一些地区开展试点,从婚嫁习俗、村民身份、资源分配入手,把男女平等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保障女性政治经济待遇,促进性别平等。近5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连续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有限,仍高出警戒线10多个点,治理工作任重道远。(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4月29日)&
  32名律师学者联名呼吁取消落户与计生挂钩&
  昨日,浙江律师吴有水将一封由32名律师、学者联名的建议信,寄往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建议信呼吁全国人大、国务院尽快清理各地新生儿落户与计生挂钩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取消计生与户籍的捆绑,消除部分省市“无准生证不能上户口”的不合理现象。&
  仍有不少地方将新生儿落户与计生挂钩&
  本月,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相继出台户籍“新政”: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即可落户,与征收社会抚养费实行“脱钩”,此举引发全国多地儿童家长的关注。&
  除南昌、山东、无锡等部分省市外,目前仍有不少地方将新生儿落户(即派出所户口登记)与计划生育执行情况挂钩,规定父母在给新生儿申请落户时,须提交由计生部门开具的《计划生育服务证明》(俗称“准生证”)或社会扶养费缴清证明。&
  大部分人未上户口原因是“计划外超生”&
  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户籍待定人数约有1300万余人,其中大部分人没能上户口的原因是“计划外超生”。&
  律师学者的建议信呼吁,国务院及公安部、教育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尽快清理各地将新生儿落户与计划生育挂钩的规定,并联合发文至全国各县区,严格禁止在新生儿落户时要求家长出具各种“计划生育证明”行为;公安部门在父母给新生儿申请落户时,一律凭出生证明,不得要求父母提交生育服务证、社会抚养费收据等反映计划生育执行情况的各种“计划生育证明”。&
  去年12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等10位学者、律师亦曾致信国务院、公安部等,建议废除对出生人口户籍登记设置障碍的规定,解除计生证明与落户登记捆绑。但该建议信尚未获得相关部门正式回应。&
  法律并未规定计生证明与落户挂钩&
  联名发建议信的北京律师黄溢智称,根据现行国籍法和户口登记条例,户口登记机关应该对出生的中国公民予以登记,而不应附加其他条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只规定了对违反该法的父母予以征收社会扶养费的处罚,但并未对其因违反该法而生育的子女规定可以予以不上户口、不予以入学的处罚规定。&
  黄溢智还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或公安部门印发文件,规定准生证或社会抚养费缴清证明是孩子落户登记的必要前提条件。这些文件实际缺乏任何上位法规定。从法理上讲,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
  吴有水、黄溢智等律师通过文件梳理发现,1988年,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部就联合下文,禁止将计生证明、超生罚款与户口登记捆绑;1998年和2010年,公安部等部门也曾发出通知,要求地方落户登记与计生证明脱钩。&
  案例:张艺谋非婚生三子均合法上户口&
  去年,张艺谋与妻子非婚生三子被征收天价社会抚养费的事件引发关注。据媒体去年12月报道,无锡滨湖区鼋头渚派出所民警称,张艺谋三子女在该所办理户籍证明时出示了结婚证及出生证明,符合上户要求,手续合法。每个已出生的孩子不能因为家长没有缴纳社会抚养费而成为“黑户”。&
  该民警称,江苏2009年在给新生儿上户问题上就已经取消了必须有准生证的要求,“只要有出生证明即可上户。”(来源:《新京报》2014年4月30日)&&
  人口逆转使城镇化战略“三缺一”&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 罗天昊&
  上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国城镇化规划终于出台。不过,让人奇怪的是,本次规划时间跨度从2014年至2020年,时长六年而非十年,这个有异常规的国家级规划,透露出城镇化战略遭遇到挑战:青年人口的萎缩,将逐步影响中国未来一系列国家战略。&
  城镇化接近尾声?&
  就城镇化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而言,主要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其最大变数,则被寄托在进城农民身上,已经进城的农民,他们的消费需求将是巨大的内需。据测算,仅公共服务的投资就可达数十万亿。同时,还有一种国家层面的预期,是每年能够有1000万农民进城,既振兴内需,亦充实城市劳动力。&
  从历史角度看,城镇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居功至伟。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有了稳步提高。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尤素福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有10%可以归因于城镇化的进程。&
  不过,到底有多少人在城市?目前是一笔糊涂账。官方统计,已经有超过7亿人居住在城市,由此得出中国的城市化率是52.6%;如以户籍人口统计,更不到40%。由此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空间似乎巨大。然而,换一种算法,看看农村还剩下多少有效劳动力,得出的结论则截然不同。&
  如果以就业为主要统计标准,只要是非农就业,同时不常住农村,就算已经完成事实上的城镇化的话,则中国城镇化率被严重低估。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为2.66亿,这其中,还包含东北、新疆、海南等地的国营农场,他们其实是城市户籍,总人数接近400万。由此,真正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实际只有约2.62亿。农民没有退休金,也没有退休制度,活到老干到死,所以农业就业人口,基本就等于农村留下的除去婴儿以外的实际人口。&
  国内一些学者曾提议中国真实的城镇化率的另一种算法是:城镇化率=1-农村化率,则中国真实城镇化率早超过60%。笔者曾走访湖北、重庆、河南、江西等中西部省份,亦可印证,中国农村除少数东部省份外,绝大部分农村耕地抛荒,精壮劳力转移,留下老弱。&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尚有近2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但近几年,中国一些城市却出现“民工荒”,劳动力市场出现“刘易斯拐点”。至今到底转移了多少人口,现在是一笔有争议的账,但从两个维度可以来看未来农村人口转移潜力:一是如刚才所说,留下搞第一产业的人口,只有不到3亿。二是,从前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军是青壮年,而现在城市的各个小区的门卫,一些园林工、清洁工,不少就是来自农村的中老年人。&
  由此不难推测,未来中国将无足够的劳动力继续转移到城市,如从就业而非户籍衡量,中国的城镇化其实已接近尾声,而非序幕。&
  人口逆转的深远影响&
  更为严峻的是,长期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致使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即人口老龄化。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占当时总人口的30%以上。比例非常惊人,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青少年人口亦即将步入全球最低行列。“六普”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16.6%,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占人口总量的33.6%,不到三十年,降低一半以上。未来形势非常严峻。&
  少年人口的增长直线下降,老年人口的直线上升,这种对比意味着,将来中国人口达到峰值之后将急剧下降。据《大国空巢》一书作者中国湖南籍美国科学家易富贤研究,今后五年,20至60岁的总劳动力将达到顶峰,此后将出现大规模下降。甚至最早在2014年就可能发生逆转,而在中国体制下,一项战略的周期大约为十年左右,为此,在本届政府和下届政府任期内,城镇化可能将因人口逆转而遭遇挑战。&
  未来,因为人口减少带来的消费市场的大幅萎缩,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足可能重创中国经济,未富先老的现状亦将严重制约中国的民族生机与活力。劳动力不足,更为直接的影响是,无数的城市目前所制定的“国家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无法兑现,今日已经逐步出现的部分黑灯城市,未来将在中国蔓延。&
  三大曲线,中国缺一&
  在推行城镇化战略时,其实国家高层有一个假设和类比,即全球各发达国家其城镇化高峰期,也就是工业化高峰期,亦是国力完成飞跃的时期。此言不假,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被忽视了,即多数国家的上升期,均是人口增长期,人口增长曲线基本与国家经济增长曲线、与城市化曲线同步。&
  二战后,日本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自50年代至1973年,是日本工业化高潮时期,年均增长接近10%,进入发达工业化国家行列。至1975年,城市化率达到78.6%,基本达到高潮。虽然2011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已达90%以上,但自70年代之后逐步趋缓。而日本的人口增长,亦于1972年达到高峰。由此,其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发展的三大高峰期,基本同步。&
  不仅日本,多数现代国家,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与人口发展高峰,基本都是三位一体。但中国未来则可能出现脱节:目前我们仍然寄希望于经济会保持高速增长,仍然寄希望于城市化率会继续提高,但我们的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开始萎缩,人口发展曲线与城市化发展曲线将不同步。在人口萎缩的大局之下,如果对城镇化寄望太高,恐怕有负重托。&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新居民的工业化将是一个挑战。同时,纵使未来农村人口再向城市转移,转移来的也是负担,而非动力。即转移到城市来养老的老人,将多过转移到城市来的儿童,青壮年则几乎没有(青壮年早已转移来了,只是没有常住,无法统计)。而中老年人对于城市来说,其消耗远远大于其劳动力贡献,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新的城镇化浪潮再也不像过去三十年那样,坐吃精锐劳动力带来的财富,而付出低福利成本。相反,未来的城镇化,福利成本将越来越高,而精锐劳动力则越来越少。&
  纵使现在,即使开放计划生育,人的成长期尚有20年左右,仍不足弥补中国劳动力的缺口。中国目前尚未完成产业转型,在全球产业链中也无法短期内升级,由此,中国仍然需要大批产业工人,但是随着青少年人口的减少,以及高校升学率超过80%,国内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开放移民,并非良谋,但却不失为救急之策。为长久计,中国的计生政策可能需要调整。(来源:《南方都市报》2014年4月29日)&
  美国:去年人口增长率为0.72% 创近80年来最低&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人口在2013年仅增长0.72%,为近80年来最低增长率,美国国内出生率下跌至70多年来最低值。 &
  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从外部因素来看,是因为美国对移民吸引力的下降。据统计,2013年美国新来移民84.3万人,与2001年时的将近120万移民数量相比大幅下降。从内部因素来看,是因为美国经济的衰落。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人口统计学专家弗雷表示,美国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密切联系,经济情况不好时,夫妇就会推迟生儿育女。此外,美国钢铁、汽车等制造业的衰退,导致很多州的大都会地区失去大量就业机会。新罕布什维尔大学卡西研究所资深人口统计学家约翰逊指出,制造业的下滑和失业导致了人口下降,特定行业损失的就业机会正是人口增长率衰退的源头。年轻人离开中西部大都会地区去寻找新的工作,必然导致新生儿出生率下降,这种情况也导致了这些区域的老龄化,居民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来源: 国际在线网站2014年4月23日)&
  澳洲:专家称移民增加只是虚假繁荣有害无利&
  高级经济学家Leith van Onselen撰文指出,澳洲的移民政策造成人口每3年增加100多万,尽管带来了经济增长,但并未给现有国民带来福利。Onselen提出,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只有当移民所带来的人口增长提高了现有人口的实际收入水平(比如实际人均GDP),才算是好事情。&
  然而数据显示,尽管澳洲的高人口增长提升了实际GDP(更多的劳动力投入意味着更多的产出),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它提升了澳洲的人均GDP。实际上,2007年以来,澳洲人均GDP基本没有什么增长。也就是说,人口增长使得蛋糕变大了,但每个人所分到的蛋糕并没有太大变化。&
  Onselen指出,移民带来的人口增长非但没有好处,还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基础设施和住房供不应求,除非进行高成本的追加投资,将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当基础设施和住房投资落后于需求,将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要求维持更高的利率,从而抑制经济中生产性板块的活动。&
  除此之外,持续的人口高增长还给自然环境带来压力,造成环境退化、增加用水紧张和污染、使澳洲更难以达到国际削减碳排放标准。&
  澳洲劳动生产率委员会的模型显示,移民不但对于经济和生活水平没有帮助,也无法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冲击。(来源:《澳洲日报》2014年4月24日)&
  日本:提首个人口目标&50年后维持1亿人&
  日本政府3日公布了人口中长期国家目标“50年后(2060年)人口维持在1亿左右”。这是日本首次提出明确的人口目标。&
  作为日本经济课题,日本政府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下属的“选择未来”委员会提出了“人口急速减少与超老龄化”问题,将人口目标定在50年后维持在1.0545亿人左右。另外,合计特殊出生率(一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人数)将由2012年的1.41提高至2.07个。&
  为了提高出生率,政府对育儿家庭的补助实现倍增。“资源将由老年人转移到儿童方面”。为了应对劳动人口的减少,建议中提出构建“不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制度”,鼓励女性以及老年人就业。将推出“新生产年龄人口”(20岁至70岁)的概念,制定相应的雇佣制度等社会保障措施。&
  在经济改革方面,建议提出了“人、物、资金、信息集合式的经济目标”。通过创业·停业的新陈代谢提高产业活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在吸引外国人才方面,提出“不作为移民政策,而是战略性引进外国人才”。&
  建议还指出,随着人口减少,1800个地方自治体在2040年可能将消失523个。目前日本总人口1.2730亿人,照此下去,到2060年将减少至8674万人。如果不进行彻底的经济社会改革,将会导致国际地位受损、国民生活水平下降、财政破产等危机。(来源:《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014年5月4日)&
  &&&&&& 责任编辑:刘冬&&&&&&&&&&&&&&&&&&&&&&&&&&&&& &&&&&&&&&&&&&&&&&&&&&&&&&&&&&&&&&&&&&&&&&&&&&&&&&& &&& 审签:邸政&&&&&&& &
==友情链接==
吉林省卫生科教网
吉林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
吉林省医改综合管理系统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吉林省科技厅
吉林省公安厅
吉林省民政厅
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司法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地址:长春人民大街1485号省政府2号楼
技术联系电话:5 邮编:130051&&&技术支持: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独生子女残疾补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