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国家运动员 大腿外侧患有骨化肌炎性肌炎 如何治愈

& 骨化性肌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骨化性肌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收藏更新时间:
| 权威编辑:
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骨化性肌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哪些治疗方法能够较好的达到治疗骨化性肌炎的目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帮助大家及时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够及时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1、早期(反应期):局部软组织出现肿块,有时发热,伴有,关节活动受限。X 线摄片示软组织内有不规则棉絮状模糊或关节周围云雾状的阴影。以肘关节骨化性肌炎为例,在前臂伸屈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近肘关节处采用轻柔适中的抚、摸、揉、推、弹、拨等手法以松解剥离肌腱、腱膜及肌肉的粘连。其后术者一手持患肢腕部,一手持肘关节上中部,轻微持续牵引,再持患肢腕部轻柔地做肘关节无痛下的内收、外展和前后屈伸方向的抖动及环转手法。
2、中期(活跃期):发热,局部皮温高,压痛,质硬肿块,局部肿块因逐渐骨化较前增大明显,肌肉僵硬萎缩,关节不明显,关节功能活动障碍。X线摄片示肿物周围花边状新骨大量生成,界限清楚,经过一段时间后,肿物停止发展并有所缩小,而形成较为致密的骨化性团块。可给予患肢依照早期手法按摩。
3、晚期(骨化期):局部无疼痛,肌肉僵硬萎缩严重,在某一体位或仅有轻微的活动度。X线摄片示,出现壳状骨性软骨,骨化范围局限,骨化明显致密。行手术切除骨化组织及关节松解术。用肘外侧切口,在肱骨外髁嵴部分别向肘前及肘后剥离,显露骨化组织后将其切除并彻底松解粘连组织,闭合切口前应松止血带仔细止血,放置负压引流。
4、中药熏洗:方药:王不留行、土鳖虫、泽兰、木香、海桐皮、土茯苓、鸡血藤、三棱、莪术各30G,生川乌、生草乌、木瓜各20G,穿山甲15G,放入专用盆中,加醋2000ML,浸泡30MIN,再加水2500ML 煎。离火去渣,将患部放于药液之上,外盖布罩,先以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水热敷患处,待水温降至50 ℃- 60 ℃时,将患部浸入盆内作浸洗,边洗边轻揉,每次熏洗约1H,每日2 次,每剂洗2D,5 剂为1 个疗程。
以上就是骨化性肌炎的相关治疗方法,经过上面的治疗方法,我们就能够较好的达到治愈的目的,因此,大家一旦发现自己患有骨化性肌炎后,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够及时治疗这种疾病。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
最新经验文章
骨化性肌炎 推荐医院
1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0
医院地址:
1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
医院地址:福建省南平市解放路2
更多你想知道的
专家互动问答
骨化性肌炎 精彩推荐
护士的临床实战经验分享
精彩健康专题
骨化性肌炎 相关药品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附骨疽及骨髓炎属热毒血瘀者。
参考价格:¥0.7
咨询实录推荐周可佳1(通讯作者)& 李剑1& 白海涛1& 姚玉娟1& 华雅琼2
(1天津大港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300280)
(2天津大港油田总医院外科& 300280)
【关键词】 肘关节外伤术后& 骨化性肌炎& 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02
&&&&&&& 1& 病例介绍
&&&&&&& 患者,男性,56岁,因双肘关节外伤术后功能障碍1月余,来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患者于2月前因车祸造成双肘关节损伤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期间患者要求转院进行左肘肱三头肌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右肘内侧装置损伤、右肘关节脱位、右尺骨鹰嘴骨折、右肘尺桡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右肘滑膜炎、右肘伸肌总腱撕裂伤手术治疗。患者来我科就诊前自行双肘关节屈伸锻炼,锻炼过程中自述关节疼痛僵硬,未见肘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查体:患者发育正常,右利手,双肘关节轻度红肿,肌肉萎缩尚可。触诊双肘关节皮温稍高,触痛(+),压痛(+);关节ROM:左肘AROM:0&-45&-95&,右肘AROM:0&-60&-90&;肌力:左肘Ⅳ级,右肘Ⅲ级。X线检查见(图1)。
&&&&&&& 图1&&&&&&
&&&&&&& 2& 讨论
&&&&&&& 2.1 诊断
&&&&&&& 双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功能障碍。
&&&&&&& 2.2 定义
&&&&&&& Von Dusch首先在1868年提出骨化性肌炎的概念。但事实其发病与肌肉炎症无关,且并不限于肌肉。根据WHO的定义[1],骨化性肌炎是一种非肿瘤性病变。病理组织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同时还可有软骨形成。骨化性肌炎常发生在外伤后,好发于肘、肩、大腿、臀部和小腿的腹侧肌肉,常发生在肌肉与骨连接部,也可发生在筋膜、肌腱、骨膜、韧带、血管壁上;病程可长可短。
&&&&&&& 2.3 病因
&&&&&&&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外伤是主要诱因。文献报道[2-4]约60%~75%的病例有外伤史,常见儿童或青壮年,以男性多见。肌肉内血肿、早期局部肿胀、强制性被动活动、暴力推拿、长期固定[5]均可形成骨化性肌炎[6],也有人提出可能与感染或缺血有关。35岁以下,伴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截瘫的患者也易发骨化性肌炎。Urist[7]报道,骨化性肌炎有四个诱发因素:①刺激因素,常常是挫伤占60%~70%,可导致血肿。这种损伤可很轻微,仅少量的骨骼肌或肌原纤维受损。②损伤信号,损伤组织或细胞分泌一种信号蛋白。③存在基因表达缺陷的间叶细胞,这些细胞接受适当的信号后可生成骨样或软骨样细胞。④存在连续发生骨化组织的环境,其中信号基因最为关键,Urist命名该基因为BMP。
&&&&&&& 2.4 病理
&&&&&&& 在病理学上,骨化性肌炎实质是一种异位性骨化,是人体修复的一种特殊形式,经历创伤、炎症、肉芽组织和异位骨化4个阶段。间充质细胞、骨形态形成蛋白是诱导异位骨化的主要活性介质。骨化性肌炎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病理表现,但有明显的时间规律[8-10]。早期病理表现为外伤后肌肉坏死和出血,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但缺乏钙化或骨化,临床上多伴有疼痛、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从第3周开始,病变的边缘首先出现钙化,开始为点状、带状,逐渐演变为花边状和蛋壳状,随后整个病变都出现钙化和骨化。第6周左右,病变周围多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骨化,镜下见病理组织呈典型带状分布,外围带为成熟组织;骨小梁排列规则,中间带为富有细胞的类骨组织,形成不规则互相吻合的小梁,中央带为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可有核分裂像;肿块可有明显增大,但周围的软组织肿胀减轻。后期,整个病变逐渐骨化,由于病灶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减轻,病灶可以缩小,并由于肌肉组织的应力作用而塑形,变为长圆形或梭形。
&&&&&&& 2.4 临床表现
&&&&&&& 局部肿块,肿块质硬、肿胀、疼痛,受累关节活动受限。临床上分Ⅳ期,即反应期、活跃期、成熟期、恢复期。反应期肿块增大快、钙化快、消肿快,外伤1-2个月可达4-10cm;活跃期可表现为发热、局部皮温升高、压痛、质硬肿块;成熟期出现壳状骨性软骨;恢复期停止生长,常在1年后坚硬的肿块变小,甚至可完全消失,具有自限性。
&&&&&&& 2.5 辅助检查
&&&&&&& 2.5.1 化验
&&&&&&& ALP、血沉等大多正常。急性、亚急性期的ALP、血沉、C反应蛋白可增高。
&&&&&&& 2.5.2 超声波检查
&&&&&&& Akira Okayoma等[11]认为,超声对检查早期复发的骨化性肌炎及区分恶性肿瘤是极为有效的手段。骨化性肌炎的高频超声早期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肿块,边缘清晰;后期表现为不连续的壳状强回声或不规则点片状强回声,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其后方可见声影,后缘边界示不清,未完全骨化者周围可见低回声带[12]。
&&&&&&& 2.5.3 影像学检查
&&&&&&& 早中期(急性水肿期、增埴肿块期):MR、CT具有优势,发病最初2周,以周围水肿反应为主要特点。MRI T1呈等低信号,T2信号明显增高,肿块弥漫,边缘模糊,不含钙质。此期影像表现以界模糊/弥漫型、界欠清/增殖肿块型多见。3-5周后,软组织内出现柔软、放射状高密度影、临近骨可出现骨膜反应,6周后钙质在损伤周围沉积,出现薄层假骨皮质现象。6个月至1年后成为厚、有分隔的成熟骨细胞。晚期出现骨化组织,水肿消失。此期以界清/局限型、钙化修复为主要影像特征,X线、CT对钙化很有价值,MRI呈短T1、短T2信号[13]。
&&&&&&& 2.6 治疗
&&&&&&& 避免及减轻损伤后血肿形成、清除血肿、避免骨膜多次损伤、避免强制被动活动是预防骨化性肌炎发生的重要原则[14]。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和缓解早期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症状[15],康复治疗包括:①运动疗法②关节松动术③AROM和PROM训练以增加肘关节的屈曲、旋后、旋前、伸展的活动度④肌力训练包括屈肌、伸肌、旋后肌、旋前肌及其他稳定肘关节的肌肉练习⑤ADL日常生活训练(洗脸、梳头、进食、开门等)。康复训练时应手法轻柔,严禁暴力推拿,治疗后立即冰敷。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等。
&&&&&&& 3& 小结
&&&&&&& 本病例诊断明确。患者男性,有肘关节外伤史和手术史,就诊前有自行肘关节功能锻炼,临床表现符合上述情况,X线示骨化性肌炎表现。在我科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肌力训练,中药外敷,冷敷等治疗项目。每日进行一次肘关节ROM训练,屈、伸训练间隔在2小时以上,每次屈伸训练只进行三次被动活动,角度进至患者感觉到疼痛为度,维持1分钟,放松关节休息,重复三次,治疗结束后立即冰敷关节20分钟,防止关节肿胀及渗出,缓解疼痛。肌力训练每日一次。经过3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后,患者左肘关节AROM:0&-15&-130&,右肘关节AROM:0&-20&-120&,功能改善明显,ADL评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通过本病例,应重视肘关节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严禁暴力推拿,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重视康复宣教,以防止因其造成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Demir MK,Beset M,Akinei 0.Case 118:Proliferative myositis[J].Radiology,):613&616.
[2] 唐和虎,洪毅.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15&117.
[3] 杜良杰,李建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异位骨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6-197.
[4] 孙晖,白雪飞.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预防异位骨化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67.
[5] 任宪峰,关骅,王晖,等.脊髓损伤后诱导异位骨化实验模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88&390.
[6] 周海滨,郑祖根,董启榕,等.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其愈合加速的原因[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27&229.
[7]& Kaplan FS.Skin and bones[J].Arch Dermatol.:815-818.
[8]& Johnson LC.Histogenesis of myositis ossificans[J].Am J Path.):681--682.
[9] Zhang Lei,Yang Zhen&yan.Zhan Song-hua.et a1.Ossifying myositis misdiagnosed agmalignant bone tumor:Four cases[J].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117-118.
[10] Akira okayarna,Hiroyuki Futani,Fumiyasu& kyo.et at Usefulness of ultrasonography for early recurrent myositis ossificans[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 March.):239-242.
[11] 王牧,阮虹,高东梅,等.超声对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437&440.
[12] 黄俊,吴立华,江蔚,吴建贤.颈腰痛杂志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13] 劳群,章士正,叶招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14] 黄新威,黄建,孙文广.创伤性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的预防治疗[J].华西医学.):809.
[15] 谭依华,廖哲安,张长杰,等.工伤患者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早期综合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980&981.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骨化性肌炎误诊恶性骨肿瘤4例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 >
骨化性肌炎误诊恶性骨肿瘤4例分析
骨化性肌炎误诊恶性骨肿瘤4例分析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2期第16卷 短篇报道
作者:张蕾 杨振燕 詹松华 吴元佐
单位:张蕾(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放射科 200065);杨振燕(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放射科 200065);詹松华(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放射科 200065);吴元佐(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放射科 200065)
Ossifying Myositis Misdiagnosed as Malignant Bone Tumor:Fore Cases
  骨化性肌炎有少数表现为肿瘤样生长,术前常难与某些骨恶性肿瘤鉴别,本文总结4例术前误诊骨肿瘤的X线、CT、MRI表现作一回顾分析,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经验。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年病理证实为骨化性肌炎而临床术前误诊为骨肿瘤4例。年龄16~28岁,男2例,女2例。4例均无明显外伤史。病变部位:股骨中上端3例,股骨下端1例。术前诊断:皮质旁骨肉瘤2例,骨软骨瘤恶变1例,滑膜肉瘤1例。4例均有X线片,2例有CT片,1例有MRI片。
  2 病例介绍
  例1:男性,27岁,右髋部不适,活动后酸痛2年,加重半年,无夜间痛。检查:右髋部未触及肿块,无软组织肿胀,无压痛,皮温正常。AKP:63(35-110V/L),血沉:2 mm/h。临床诊断:皮质旁骨肉瘤。X线:股骨小粗隆内侧骨皮质旁云絮状高密度影,与骨皮质紧连,局部骨皮质增厚,无骨膜反应。X线诊断:皮质旁骨肉瘤。手术病理:股骨小粗隆旁鸡蛋大小半球隆起,切面见内为软骨样组织兼有灰白色软组织。病理切片报告:骨化性肌炎(图1)。
图1 例1,股骨小粗隆旁局限性骨块,局部骨皮质增厚,无骨膜反应
  例2:女性,28岁,左大腿活动后酸痛3月,加重2月,不便行走,经抗菌素治疗曾有缓解,近1个月感大腿肿胀、酸痛,夜间明显。检查:左大腿中上段略浮肿,皮温正常,无明显浅表静脉曲张,前内侧可触及4 cm×5 cm肿块,较深,边界欠清,质中等,活动度差,与皮肤无明显粘连。AKP:99,血沉:25 mm/h。临床诊断:皮质旁骨肉瘤。X线:股骨中段局部增粗,骨皮质增厚,前缘软组织内骨化影呈云絮状,骨髓腔未见明显异常,无明显骨膜反应。X线诊断:皮质旁骨肉瘤。CT:见环绕股骨大部的环状骨化影,与股骨皮质间无明显透亮间隙,周围软组织见低密度水肿影。CT诊断:皮质旁骨肉瘤。手术病理:肿块约10 cm×5 cm位于股骨前内侧,切除增生骨皮质,见髓腔组织呈灰白色,切开组织见鱼肉状改变。病理切片报告:骨化性肌炎。
  例3 女性,21岁。偶然发现左大腿后外侧肿块8月,近2月肿块明显增大,无疼痛。体检:左大腿下端后外侧可及7 cm×5 cm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表面皮肤紧张,不红,皮温正常。实验室检查:AKP:110,血沉:4 mm/h。临床诊断:骨软骨瘤(恶变?)。X线:左股骨髁上见团块状骨性突起,局部骨皮质增厚,骨髓腔无明显异常,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影。X线诊断:①骨软骨瘤恶变可能;②皮质旁骨肉瘤。MRI:股骨下端团块状异常信号,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局部骨皮质正常结构消失,肿块轮廓尚清,有假包膜形成,增强后肿块有强化。MRI诊断:①骨软骨瘤恶变;②皮质旁骨肉瘤。手术病理:肿瘤直径8 cm,半球形,有完整包膜,肿瘤表面有曲张血管,表面呈暗红色,肿瘤外层为骨壳,分叶状,骨壳内间杂有鱼肉样组织、松质骨样组织及软骨样组织,表面被膜深入其间。病理切片报告:骨化性肌炎(图2~4)。
 图2 例3,左股骨髁上团状骨性突起,境清,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图3 例3,冠状位T1WI(TR/TE为80/20)平扫,病灶呈低信号,轮廓清,正常骨皮质结构消失
图4 例3,冠状位T1WI(TR/TE为80/20)增强后图像,肿块呈不均一强化
  例4:男性,16岁,右大腿无痛性肿块3周,无夜间痛。检查右大腿外侧扪及17 cm×17 cm肿块,质中,边缘欠光滑,压痛不明显,活动差,皮肤浅静脉扩张。实验室检查:AKP:319(35-110V/L),血沉:34 mm/h。临床诊断:滑膜肉瘤。X线:右股骨前方10 cm×3 cm云雾状组织影,内有高密度钙化影,邻近骨质无明显异常。X线诊断:滑膜肉瘤可能。CT:股骨中上段皮质旁软组织内骨化影,呈不连续条片状。周围软组织有低密度水肿影。CT诊断:骨化性肌炎。手术病理:骨中肌深层见钙化肿块。病理切片报告:骨化性肌炎(图5)。
 图5 例4,CT软组织窗位(188/55)股骨中上段皮质旁软组织内骨化影,呈不连续条片状。软组织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影
  3 讨论
  骨化性肌炎多有外伤史,但外伤不是唯一的因素,有提出可能与感染有关。本文4例虽然无明显外伤史,但均为年青,病变都发生在活动度大和承重的下肢肌腱附着点(2例股骨嵴,1例小粗隆,1例股骨髁上),即骨化性肌炎好发部位轻微外伤不能完全排除,对诊断骨化性肌炎有参考价值[1,4]。
  骨化性肌炎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无局部痛和夜间痛,AKP、血沉等实验室检查多正常。本文4例均因无痛性肿块而发现病变,3例AKP及血沉基本正常,1例稍增高,这与病程有关,该例病程3周,处于骨化性肌炎形成早期,此时由于骨增生反应活跃,AKP、血沉可增高。随病程延长,大约6周至10个月,病变逐渐成熟,AKP、血沉逐渐降至正常范围[4]。而骨肿瘤病随病程延长,往往升高。
  骨化性肌炎的病理改变颇有特征,大体病理常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切面多为灰白或灰黄色,外围带质硬,中央较软,肿块可侵及骨皮质,但不侵犯骨髓腔。镜下见病理组织呈典型带状分布。外围带为成熟组织,骨小梁排列规则。中间带为富有细胞的类骨组织,形成不规则互相吻合的小梁。中央带为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可有核分裂像。本组4例因无明显外伤史,影像表现比较特殊,术前诊断为骨肿瘤,术中见局限性肿块,有鱼肉样外观,仍不能排除骨肿瘤诊断,最后病理切片见骨化性肌炎病理改变,尤外层骨化较内层明显,骨皮质虽受累而髓腔正常,诊断骨化性肌炎,从而为手术方案的正确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骨化性肌炎典型X线表现为受伤软组织内片状或层状高密度钙化、骨化影,结合外伤史和病理特点,诊断不难。但少数病例无明确外伤史,病理变化呈缓慢演变过程,骨化性肿块局限,影像表现酷似恶性骨肿瘤,因而术前未能正确诊断[2,3]。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骨化性肌炎与肿瘤在临床和影像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发病机理和病理基础有本质不同,影像学上主要是“骨化”和“瘤骨”的区别,正确认识“骨化”与“瘤骨”的影像特征是两者鉴别的关键。骨化性肌炎的“骨化”成份为钙化的骨样组织和成熟的骨小梁,骨化影呈条片状或不定形,但其间可见骨小梁结构[1,2]。而起源于骨或软骨的骨肿瘤可有“瘤骨”或“瘤软骨”形成,影像学表现有其特点。如皮质旁骨肉瘤为起源于骨膜及皮质旁成骨性结缔组织的低恶性肿瘤,X线表现为骨旁分叶状骨性肿块,围绕骨干生长,与骨干之间有细透亮带分隔。骨软骨瘤为软骨源性肿瘤,多为长骨干骺端向外生长的局限性骨块,瘤体表现有环状钙化影。滑膜肉瘤起源于关节滑膜、滑囊、腱鞘及骨骼的恶性肿瘤。X线表现为跨关节生长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瘤体内可出现点状、片状、条状各型钙化。
  典型的骨化性肌炎,影像学诊断并不困难,但未成熟的“骨化”与“瘤骨”不易区别,或有时骨化形态呈肿块状,与骨皮质关系紧密,又无明确的外伤史,易与骨肿瘤混淆。本文2例因表现为局限性骨旁致密骨化影而误诊为骨旁骨肉瘤,其中1例位于股骨小粗隆旁,骨化影虽局限,但无围绕骨干生长特点,骨皮质虽增厚,但骨髓腔正常。另1例位于股骨中上段,在CT上见骨化影围绕股骨生长,但与股骨皮质间无透亮间隔,且在X线上骨化形态欠规则,与皮质旁骨肉瘤的骨旁瘤骨不完全相符。1例术前诊断为骨软骨瘤恶变,虽然X线上外突之骨化影缺乏典型骨小梁结构,骨皮质增厚但骨髓腔正常,无明显软组织肿块,肿块外有包壳,结合病理还是具有一些骨化性肌炎的特点。1例临床术前误诊为滑膜肉瘤,因临床上扪及软组织肿块,X线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和少量钙化影。但本例病变位于股骨上端,离髋关节较远,CT上骨化影呈不连续条片状,符合骨化性肌炎表现。
  因此,肿瘤样生长的骨化性肌炎的术前正确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因骨化性肌炎和骨肿瘤的手术方式和预后截然不同,应仔细分析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和病理,尽可能在术前作出正确判断。
  4 参考文献
  1,Nuovo Ma;Norman A,Chumas J,et al.Myositis ossificans with atypical clinical,radiographic,or pathologic findings:a review fo 23 cases.Skeletal-Radiol,):87~101
  2,Sud Am,Wilson Mw,Mountz JM.Unusual clincal presentation and scintigraphic patten in myositis ossificans.Clin-Nucl-Med,):198~9
  3,Tramura S;Sasuo K,Kudo S,et al.Atypical arteriographic features of myos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pta.Radiat Med,):154~6
  4,Merchan Ec,Sanchez Herrera S,et al.Circumscribed myositisossificans.Report of nine cases without history of injury.Acta Orthop-Belg,):273~7
页面功能 【】【字体:
】【】【】
焦点新闻: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临床医学专科
医学影像及其他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早期手术与中药治疗肘关节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来源:青年人()&更新时间: 17:29:59 &【字体: 】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肘关节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手术清除肘关节周围的异生骨及松解肘关节,术后内服关节活络方和用舒筋洗药熏洗肘关节,治疗不同病程的肘关节创伤性骨化性肌炎119例,随访100例。结果 100例肘关节活动度平均增加了99.03°±24.20°。病程3个月以内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加值(104.15°±20.31°)与病程3~6个月(100.89°±25.9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病程6~12个月(90.33°±27.15°)和病程12个月以上(84.28°±23.7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与术后肘关节增加的活动范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r=-0.9823,P<0.05);6个月以内与6个月以上两者术后关节增加活动范围比较其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而结合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中药内服外洗,理气血、顺筋络,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骨化性肌炎 手术治疗 中医药疗法
Treatment of 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 of Elbow with Early Operation and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Deng Baijie,Chen Weiliang.Fo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528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w method for treating myositis ossificans of elbow.Methods 119 cases of myositis ossificans of elbow with different duration of illness were treated with removing of heterotopic bone and relaxing of joint,combin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uanjie Huoluo Decoction and local steaming and washing with hot Shujin Xiyao Decoction.100 cases were followed-up.Results  The average increasing range of elbow joint mobility was 99.03°±24.20°.The increase of joint mobility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attacked this disease less than 3 months(104.15°±20.31°)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o that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attacked this disease for 3~6 months(100.89°±25.93°),(P>0.05),but significantlly different to that of the patients who attacked this disease for 6~12 months (90.33°±27.15°)and more than 12 months (84.28°±23.70°)(P<0.05).The duration of illness was negatively relevant to the increase of joint mobility(r=-0.9823,P<0.05).The increase of joint mobility of the patients who attacked this disease less than 6 month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o that of the patients who attacked this disease more than 6 months(P<0.05).Conclusion  The function of elbow joint can be obviously improved by early operation.The oral and external adminis t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ould regulate either the flow of qi and blood or promote the neuromuscular activity,that should be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elbow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 Myositis ossificans Operative treatment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肘关节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并不少见,常造成肘关节严重的功能障碍,手术清除肘关节周围的异生骨和松解肘关节,对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尚有部分病人功能恢复仍不够理想,甚至发生肘关节再变强直,我院自1981年2月~1997年5月采用手术清除肘关节周围的异生骨及松解肘关节的同时,结合术后中医中药治疗119例病人,随访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100例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7~60岁,以11~40岁最多共89例。左侧36例,右侧64例。病程最短34天,最长4年。  2.病因:100例均有肘关节外伤史及伤后反复强力手法处理史。有关节脱位或骨折者78例,其中尺骨鹰嘴骨折12例,肱骨髁上、内、外髁或喙突内骨折29例,桡骨小头骨折9例,关节脱位28例(其中18例合并骨折)。单纯肘关节扭挫伤者22例。  3.临床表现:肘关节肿胀、畸形,周围可扪到异生骨块,活动受限以致强直。  4.X线表现:100例均见到肘关节周围的云絮状、片带状或团状的异生骨致密影。位于肘前方为主47例,肘后方为主53例,77例仍见骨折、畸形愈合或陈旧肘脱位。
  1.手术方法:成人用臂丛阻滞,小儿加用氯胺酮麻醉,在上臂上止血带。肘后方入路75例,肘外侧入路19例,肘内侧入路5例,肘外侧加内侧入路1例。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影响肘关节活动的异生骨以及瘢痕化的关节囊。骨折畸形愈合且影响关节功能的48例,作截断复位内固定,9例桡骨小头骨折均在14岁以上,作桡骨小头切除。解松止血带后,认真细致止血、整复脱位。为防止术后软组织肿胀致关节脱位,将肘关节用克氏针固定在90°中立位者39例,43例做了肱三头肌腱延长术。伤口内放置橡胶片引流,24~48小时后拔除。用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90°中立位。术后手、腕作自主活动。第9~10天拆线。不用克氏针固定肘关节者,10天拆除石膏托练习肘关节自主活动,用克氏针固定者,两周拆除石膏托并拔除克氏针,开始练习肘关节自主活动。  2.中医中药治疗:术后内服“关节活络方”:五灵脂10g,威灵仙10g,生地黄12g,银花藤15g,赤芍12g,王不留行15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丹参15g,田七10g,地龙15g,延胡索10g,钩藤10g,旱莲草15g。持续至肘关节肿痛消退(约7~10天)。拆线后两天或拔克氏针后两天开始应用“舒筋洗药”:威灵仙、千年健、透骨草、钩藤、刘寄奴、宽筋藤、苏木、荆芥。熏洗肘关节,并嘱病人逐渐加大肘关节的活动。  3.统计方法:用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
  1.术中所见:异生骨所在的部位与X线所显示者相一致,多数位于肘前及肱骨鹰嘴窝,关节囊及其周围常呈瘢痕化;肘后脱位者,可见关节内充填大量的纤维组织及异生骨块。骨折者可见异生骨与骨痂骨块相连。69例术中显露了关节面。发现了7例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呈灰白色,这7例病程都在6个月以上。66例作病理检查,其中65例为骨化性肌炎,1例为纤维骨痂。  2.手术前后肘关节活动范围观察:本组100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肘关节活动度均有增加,平均增加了99.03°±24.20°,见表1。
表1.100例手术前后肘关节活动范围比较(±s,角度数)
增加活动范围
49.35±24.56
65.95±28.60
16.60±20.56
16.37±11.19*
132.45±6.30*
116.08±14.13*
99.03±24.20
  *手术前后比较,P<0.001
  由表1可见所有患者均在术后两周作X线复查,其中58例有少量残余异生骨,术后3个月再复查,其中6例有较明显再骨化,4例肘关节伸屈受限于50°~115°,另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分别是30°~100°,30°~90°,这两例于术后6个月及7个月再次手术,6个月以后复查肘关节活动范围分别是20°~120°及15°~130°。  3.病程与疗效的关系:本组100例手术后观察,其中41例病程3个月以内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104.15°±20.31°,与病程3~6个月37例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100.89°±25.9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病程6~12个月15例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90.33°±27.15°)和病程12个月以上7例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84.28°±23.7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病程与术后肘关节增加的活动范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r=-0.9823,P<0.05),见表2。
表2.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外伤至手术时间
术前活动范围
术后活动范围
增加活动范围
14.02±17.29°
118.17±13.59°
104.15±20.31°
16.22±21.39°
116.97±12.72°
100.89±25.93°
6个月~1年
18.33±22.49°
108.67±19.04°
90.33±27.15°*
29.28±28.64°
113.57±12.49°
84.28±23.70°*
  注:病程与术后肘关节增加的活动范围相关分析r=-0.9823,P<0.05 *与3个月以内比较,P<0.05
  4.6个月以内与6个月以上手术对疗效的影响:若以病程半年为界,6个月以内与6个月以上两者手术前后比较,术前肘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活动范围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术后增加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
表3.6个月以内与6个月以上手术对疗效的影响
外伤至手术时间
术前活动范围
术后活动范围
增加活动范围
15.06±19.25°
117.79±12.86°
102.60±23.16°*
21.82±24.47°
110.23±17.08°
88.41±25.70°
  注:6个月以内与6个月以上比较,*P<0.05
  由表2和表3可知手术应在早期施行,最好在伤6个月内手术,病程越长关节粘连机会越多,软组织挛缩越严重,骨折畸形愈合也越牢固,从而增加手术的困难,所以疗效欠佳。
  1.肘关节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主要原因:伤后反复手法造成软组织多次损伤、出血,继之骨化〔1~4〕,Michelsson〔5〕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这个论点。关节松解及异生骨清除手术的疗效尚好,但有部分病人再度骨化,若清除不够彻底,止血不细致,引流不畅,制动时间过长及不正确的练功活动均明显影响疗效。本组术后再骨化的6例,均与病者对功能恢复操之过急而过早进行被动强力活动有关。  2.关于手术时机问题:既往学者〔4,6,7〕认为手术必须在骨化静止后,时间应在外伤6个月后才能进行,否则促使术后再度骨化。根据本组100例手术后观察,其中78例病程在6个月以内,随访疗效最为满意,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增加102.60±23.16°,而病程6个月以上22例,术后肘关节活动范围仅平均增加88.40±25.70°,病程与术后肘关节增加的活动范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r=-0.9823,P<0.05),术中发现7例关节软骨面有退行性改变,其中4例的病程在1年以上,3例病程在6个月~1年。说明对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应以早期手术为宜〔1,2〕。  3.早期手术指征〔2〕:因病程越长关节粘连机会越多,软组织挛缩越严重,骨折畸形愈合也越牢固,从而增加手术的困难,所以疗效欠佳。因此本病的早期手术指征为:肘部活动受限;肘部无自发疼痛;软组织无肿胀、皮肤无红热、弹性好;X线检查有异生骨块。  4.术后为使肘部肿痛消退较快,我们根据《医宗金鉴》“夫皮不破而内损者多有瘀”,认为损伤之后内有恶血瘀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产生血瘀气滞,故此本组病人术后均内服清热止痛、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关节活络汤”。伤口愈合后又以“舒筋洗药”薰洗肘关节,效果满意。我们认为中药的内服与外洗达到了理气血,顺筋络,清除结血,使气血重新获得调和,经脉得以通畅,有助于术后瘀散痛止,创伤得以迅速康复,从而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为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多资助课题(编号:粤90-92)作者单位:(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1〕陶舜.创伤性肘关节强直的早期手术治疗.天津医药骨科附刊,1979,(1):38〔2〕邓柏杰,陈渭良.中西医结合治疗肘关节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国骨伤,1995,(增刊):59〔3〕王亦璁.侧方入路肘关节松解术.中华骨科杂志,1982,2(4):235〔4〕Smith FM.Surgery of the elbow.2th ed.London:Saunders, 〔5〕Michelsson JE,Granroth G,Andersson LC,et al.Myositis ossificans following forcible manipulation of the leg.J Bone Joint Surg,1980,62-A(5):811〔6〕Shroyer RN,Dayton O.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aspect of the elbow.J Bone Joint Surg,1960,42-A(7):1156〔7〕Jeannopoulos CL,Leventen EO,Haverstraw W.Unusual bilateral para articular ossification of the eblows.J Bone Joint Surg,1961,43-A(6):876
&&&&责任编辑:蒲公英&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 热线:029- 传真:029-
投诉意见,或24小时QQ热线:. Copyright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