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第三站几道题目题目

&&&&&&&&&&&&
第三届IBO试题
第三届IBO试题  选择题  1.哪种细胞器不含DNA?  A
细胞核  2.下表列有延长生长之前(阶段Ⅰ)和之后(阶段Ⅱ)细胞大小的一些数据:长度直径壁厚度细胞体积液泡体积阶段Ⅰ26μm24μm2错误!链接无效。m12 600错误!链接无效。m3600错误!链接无效。m3阶段Ⅱ36错误!链接无效。m330错误!链接无效。 m2错误!链接无效。m336 000错误!链接无效。 m273 000错误!链接无效。 m3  当细胞从阶段Ⅰ过渡到阶段Ⅱ时发生了什么?  A
只吸收水分
只吸收水分和合成纤维素  C
只吸收水分和合成蛋白质
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和蛋白质  3.植物细胞壁可能含有纤维素、木素和果胶物质。在细胞壁形成过程中,这些物质掺入细胞壁的先后次序如何?  A
先是纤维素,然后是木素,最后是果胶  B
先是纤维素,然后是果胶,最后是木素  C
先是果胶,然后是纤维素,最后是木素  D
先是果胶,然后是木素,最后是纤维素  4.动物细胞中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1)葡萄糖→丙酮酸;(2)丙酮酸→乳酸;(3)乳酸→丙酮酸。  在只有NAD(或NADP)存在时,上列反应中能发生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A
只有反应(2)
只有反应(3)  C
只有反应(1)和(2)
只有反应(1)和(3)  5.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分子联结在一起而组成的。在人体中淀粉通过酶促过程被水解,但纤维素木能被水解。其原因是:  A
纤维素中葡萄糖分子的联结方式与淀粉中的不同  B
纤维素水解的最适温度比淀粉的高得多  C
水解纤维素的最适pH与水解淀粉的不一样  D
人体的消化道不够长  6.某一细胞能够通过细胞膜从环境中吸收物质Q。进行实验得到下列结果:  (1)当溶液中Q的浓度低于细胞中Q的浓度时,也会发生Q的吸收;  (2)只在有氧时才发生Q的吸收;  (3)物质Q的吸收随温度而变化,而且有一最适温度。哪些实验结果说明Q的吸收不是以扩散作用为主的?  A
只有(1)和(2)能说明
只有(2)能说明  C
只有(1)能说明
都不能说明  7.有机体不将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用:  A
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的生物合成
物质的主动转运  C
补充由于熵的增加而损失的能量
物质的被动转运  E
供应呼吸作用  8.在活的有机体中,用于最广泛的需能过程的最常见的中间产物是:  A
葡萄糖-1-磷酸
DNA  9.渗透作用可被定义为:  A
水进入活植物的根毛细胞  B
一种溶液通过半透膜而进入一稀溶液  C
水从一浓溶液通过半透膜而进入一稀溶液  D
水从一稀溶液通过半透膜而进入一浓溶液  E
稀溶液通过半透暖而进入一浓溶液  10.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发生强烈的水解作用。所以萌发种子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  A
脂肪酶、淀粉酶和转氨酶
核酸酶、异构化酶和转氨酶  C
卡尔文循环的酶  11.在稻田中养鱼腥藻(蓝藻)的好处是:  (1)固定大气中的风;(2)从太阳光获得能量;(3)与水稻根共生。  A
(1)和(2)  12.下表中列出了4种生物的特点。"是"表示观察到了这种点。生物特点整个生物体能动(会运动)用孢子繁殖自养异养细胞壁W(生活史的第1阶段)W(第2阶段)是是是是是X是是Y是是Z是  根据上述观察,指出正确的判断?  A
X是维管植物  C
Y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Z可能是动物  13.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植物所收集的光能主要是用于:  A
由ADP和Pi形成ATP
由CO2形成葡萄糖等  C
由NADPH2形成NADP和H2
由CO2形成O2  14.下列反应均为光合作用过程的一部分:  (1)将H从NADPH2传递给一种有机物质;  (2)使CO2与一种有机物质结合;  (3)将H从H2O传递给NADP。  这些反应中哪些是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  A
(1)和(2)  15.在绿色植物体内可发生下列反应:  (1)光合作用;(2)离子的传运;(3)水的转运。  气孔的开关影响上列哪种或哪些过程?  A
只有(1)和(3)  C
只有(2)和(3)
(1),(2)和(3)  16.下列物质中哪一种可对果实催熟?  A
细胞分裂素
乙烯  17.下列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所形成的物质,哪一项是固定碳所必需的?  A
ATP和NADPH2
O2和NADH2  18.光合作用中,形成ATP的直接能源,公认的是:  A
跨越类囊体膜的H+梯度  E
叶绿素的激发电子  19.对于种子的萌发,光:  A
只对某些种植物是必要的  B
对所有寄生植物都是十分必要的  C
只对喜光植物是必要的因素  D
对任何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光都不是限制因素  20.趋光性是:  A
某种植物与其所在地点是否遮阴在生态上的关系  B
某种植物的发育所需的一定时间的光量  C
光所引起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如藻类)  D
昆虫蛹的生长与光照条件之间的关系  21.无氧的糖酵解在能量上是产生2分子的:  A
乙醇  22.一种绿色植物,其光合作用产生简单的碳水化合物。然后这些碳水化合物被植物用于各种目的。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可能是以这些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  A
氨基酸的合成
硝酸盐的合成
脂肪的合成  D
呼吸作用产生CO2和能量
合成其他碳水化合物  23.将一株新鲜的苔藓植物放入其中加有伊红(一种红色染料)的一种浓的盐溶液中,过一定时间后你会看到苔藓的细胞,如下图所示。①,②会是什么颜色?部位①部位②A绿无色B绿红C红无色D红红  24.一株植物经受如下处理:把叶片×(见右图)曝露在为放射线同位素所标记的CO2中数小时,然后将组织Ⅲ和Ⅳ分别从茎和根上切下来,叶片Ⅰ和Ⅱ也被切下来。你预期会在哪些组织中测出放射性标记的有机物?  A
只有叶片Ⅰ  B
只有叶片Ⅰ和Ⅱ  C
只有Ⅲ和Ⅳ两部分  D
Ⅰ、Ⅱ、Ⅲ、Ⅳ的所有组织中  25.对一年生植物的花柄进行两种处理A和B如下图所示。画出经过处理A和B后花柄的形状。  26.噬菌体是:  A
植物体内的致病病毒
致病的微生物
寄生的细菌  D
异养的微生物
细菌的寄生生物  27.反硝化细菌进行什么活动?  A
在无氧条件下使有机物腐烂  B
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C
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形成有机含氮化合物  D
从有机含氮化合物产生氨  28.与柠檬酸发酵有关的微生物是:  A
乳酸链球菌  29.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是:  A
黄曲霉毒素  30.与醋酸发酵有关的微生物是:  A
一种细菌和另一种细菌
丝状真菌和细菌  C
酵母和细菌
酵母和丝状真菌  31.基因工程中DNA重组最常用的载体是:  A
细菌染色体DNA
动物DNA  32.蓝藻不属于植物界,因为:  A
它们是原核生物
它们的生境不同  C
它的光合色素组成不同
它们是地衣中的一类  E
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类生物  33.出芽生殖是下列哪一类生物所持有的方式?  A
维管植物  34.把各种藻类归为一大类,其原因是:  A
它们是真正的单元发生的一个分类上的类群  B
它们是多元发生的,但表现明显的化学上的一致性(光合器、贮藏物质、细胞壁等)  C
它们是多元发生的,但表现出类似的形态上的变异。并存在于类似的小环境中  D
它们是多元发生的,并表现类似的生活史  E
B、C和D  35.关于原形成层组织,下列说法中哪一条是正确的?  A
它仅存在根中  B
它产生高度变态的表皮细胞,包括叶毛和根毛  C
它分化成初生水质部和初生韧皮部  D
它存在于原表皮层和基本组织之间  36.藓类体型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它们生长在非常潮湿处,不能得到足够的氧以长成大的植物  B
它们不能给自身制造食物,而必须从其生长的环境中获得食物  C
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不能供应足够的矿物质以使它们长成大植物  D
它们没有在体内转运水分、矿物质和食物的特化的组织  37.植物的配子体世代是由什么产生的?  A
卵细胞与精细胞的受精作用
孢子体细胞的有丝分裂  C
单倍体孢子经有丝分裂而产生
雄性和雌性的孢子体细胞的融合  38.在植物的生活史中配子体是:  A
通过减数分裂而产生配子
由配子产生的  C
由配子囊的结合而产生的
由细胞核中具有单倍数染色体的细胞所产生  39.厚壁组织是由什么样的细胞组成的?  A
薄壁的细胞
细胞壁只在角隅处加厚的细胞  C
壁加厚的细胞
长形的细胞  40.花之所以呈白色是由于:  A
细胞间隙将光反射
花瓣和萼片将光全部吸收了  C
溶于液泡中的白色物质的存在
聚积大量的白色体  41.陆生植物演化中的基本趋势是:  A
配子体与孢子体阶段明显分开
单倍体阶段简化  C
无性阶段简化
配子体的复杂性增加  E
上述四条都不对  42.指出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共有的特征:  A
单倍体胚乳
由子房发育成果实  C
孢子叶变成雄蕊和雌蕊
孢子异型  43.蕨类和苔藓都被看作是原始的植物,这两类植物间的主要区别是:  A
苔藓由孢子繁殖,而藻类则有种子  B
苔藓主要生长在潮湿处,而蕨类则常生长在干燥处  C
苔藓没有发育完善的输导组织,而蕨类则有明显的根、茎、叶  D
苔藓是自养生物,而藻类是异养生物  44.某种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以淀粉为主要的贮藏食物,有发育不全的韧皮部的组织但无木质部,并有多细胞的不为无性细胞所包被的性器官。这种植物可能属于哪一门?  A
苔藓植物门
褐藻门  45.高等植物大概是由什么演化而来的?  A
蓝藻门  46.右图为茎的横切面,当茎生长时,组织Ⅰ:  A
将被推至外面
将被推至里面  C
仍停留在原来位置
将被刮去  47.在一群蜜蜂中,蜂王的主导地位是由什么控制的?  A
蜂王为幼体饲喂王浆
蜂王分泌外激素  C
由于蜂王提供卵
抑制工蜂的性发育  48.下面的二歧式检索表用于检索5种不同类群的动物。(1)附肢,若有附肢则为不分节的附肢身体分节类群A成对分节的附肢2(2)内骨骼、中空的背神经索3外骨骼、3对或3对以上附肢节肢动物(3)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出现咽鳃裂4一生中都有咽鳃裂类群B(4)皮肤光滑湿润类群C(5)皮肤干燥有鳞片类群D  在A、B、C、D四个类群中,哪一类群为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动物?  49.如需编制一个二歧式检索表以区分线虫、环节动物和蛇,你可以用以下哪些特征?  A
辐射对称和背神经索
辐射对称和蠕虫状体形  C
分节和背神经索
分节和两侧对称  50.变形虫体内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A
从该动物体内排除含氮的废物
起排泄器官的作用  C
排除进入体内多余的水分
排出消化产生的废物  51.有一动物重4g,10min内消耗了2cm3的氧,下列数字中哪一个是该动物的呼吸速率?以cm3氧/(g体重?min)为单位。  A
1.0  52.下图绘有6种昆虫成虫的头部,仔细观察标有④的昆虫头部,它的口器最适合何种取食方式?  A
刺入动物皮肤并吸血
吮吸液体食物,例如蜜  C
咀嚼各种各样的食物
分泌消化液然后吮吸汁液  E
从活的植物的韧皮部吸食食物  53.在以下一些脊椎动物演化中恒温性(温血)首先出现在:  A
食虫哺乳类
有袋类  54.下列各对器官中,哪一可让演化上是同源的?  A
长臂猿的上肢与下肢
苍蝇的翅和蝙蝠的翅  C
蛇的尾和苍蝇的腹腔
蝙蝠的翅膀和麻雀的翅膀  E
章鱼的眼和驴的眼  55.下列各结构中,哪一种在化学成分上与其他的都不同?  A
人的毛发  56.兽类中尿素主要是在何处合成的?  A
所有的细胞中  57.下图表示的是文昌鱼胚胎的横切面,它处在发育的哪一个阶段?  A
神经胚    58.上右图为通过典型的脊索动物胚胎前端的横切面。下列哪种图标(Ⅰ-Ⅴ)是对的?腹部血管背部血管脊索AⅤⅢⅠBⅢⅤⅣCⅤⅢⅣDⅤⅢⅡ  59.若通过静脉给人注射一种药物,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什么(见右图)?  A
Ⅰ,Ⅲ,Ⅱ,Ⅳ
Ⅰ,Ⅲ,Ⅳ,Ⅱ  C
Ⅳ,Ⅱ,Ⅰ,Ⅲ
Ⅳ,Ⅱ,Ⅲ,Ⅰ  60.研究下图中的4个图:  A.指出各图中的视叶。  B.按正确的进化顺序将Ⅰ-Ⅳ进行排列。  61.有时候知道某人的血液是否含有罗猴抗体(Rh)是很重要的。要测知某人P的血液是否含有罗猴抗体就要根据:  A
某人P的血浆与不含Rh的红血球混合后是否凝结  B
某人P的血浆与含有Rh的红血球混合后是否凝结  C
某人P的红血球与某一无Rh的人的血浆混合后是否凝结  D
某人P的红血球与某一有Rh的人的血浆混合后是否凝结  62.若基因型AaBbCCDDee与AABbCcDDEe交配,在下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应是多少?  A
1/32  63.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9只深色的蛾,群体呈Hardy-Weinberg平衡,那么有多少只饿是杂合子的?  A
320  64.一个rhesus婴儿由于其血型是Rh+而母亲是Rh-,导致在幼儿时患溶血症。在 84%Rh+的人群中,每100个婴儿中预期有多少是rhesus婴儿?Rh-基因是隐性基因。  A
在7和12之间
在12和15之间
多于15  65.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 / p与Q / q所控制,假设至少每一对基因中有一个显性基因时(PQ)花就是紫色的,基因的其他组合是白色的。在下述杂交中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紫花/白花  
3/8紫花,5/8白花  A
PPQq×ppqq
PpQQ×Ppqq
PqQq×ppqq
PpQq×Ppqq  66.AA×aa杂交的F1自体受精直到第a代,每一新的世代会怎样?  A
杂合子的百分数减少
杂合子的百分数不变  C
杂合子增加
基因型的比例(31)不变  67.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A
无性生殖和交换
无性生殖和减数分裂  C
有性生殖和交换
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  68.两只动物交配,其基因型为AaBB基因A和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双亲的配子中都有20%是重组的(即它们具有基因的新的组合)。预期"AB"个体的百分率是多少(AB个体是指其表型相当于显性基因的符号)?  A
66%  69.假设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交换,其结果是染色体重组,即组成基因有新组合的染色体,一次交换会产生多少重组的染色体?  A
4  70.果蝇的合子有8个染色体,其中4个来自母本(卵子),4个来自父本(精子)。当合子变为成虫时,成虫又产生配子(卵子或精子,视性别而定)时,在每一配子中有多少染色体是来自父本的,多少个是来自母本的?  A
4个来自父本,4个来自母本  B
卵子中4个来自母本,精子中4个来自父本  C
1个来自一个亲本,3个来自另一亲本  D
2个来自父本,2个来自母本  E
0、1、2、3或4个来自母本,4、3、2、1或0来自父本(共有5种可能)  71.对人来说,来自两个卵的双胞胎:  A
总是性别相同的  B
性别相同或不同,但非常相象  C
性别相同或不同,彼此相似,和一般的同胞兄弟姐妹一样  D
性别总是不同的  E
人没有这种情况  72.一妇女的父亲有血友病,一男子的父亲也有血友病。他们二人结婚后,其子女发生血友病的情况将如何?(忽略有复杂情况的发生。)  A
0,所有子女均健康  B
1,所有子女均患血友病  C
儿子健康,女儿中一半有此病  D
女儿健康,儿子中一半有此病  E
子、女中各有一半患此病  73.唐氏先天愚病(Down's
Syndrome,体细胞染色体中有一染色体有第三个拷贝)的主要原因是下列现象之一发生错误:  A
DNA复制  74.血友病是人的血液凝固得非常慢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一种隐性的性联基因所产生的,发生于男性,很少发生于女性。它能通过无此疾病症状的女性传递,也能由患此病的男性传递。一正常的女性和患血友病的男性夫妇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代?  A
血友病的男性和携带隐性基因的女性  B
正常男性和携带隐性基因的女性  C
血友病和正常的男性和女性  D
正常的男性和正常的女性  75.这一家族中有一成员患一种常染色体的隐性疾病。问第四个孩子患这种病的机率是多少(见右图,阴影代表换病的)?  A
100%  76.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竞争在什么情况下最激烈?  A
一个种群的数量大大多于另一个种群  B
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很近  C
两个物种生态位的重叠最多  D
食物资源不足  E
两物种的生殖方式相同  77.在贫营养湖泊中生物量生产强度的限制因素通常是:  A
可利用的阳光量
氧气的浓度  C
二氧化碳的浓度
可利用的氮和磷的量
可利用的有机物的量  78.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的数量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
增加物种数目
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进程  79.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金字塔会逐渐变为尖顶状,这是因为在更高的一个营养级上:  A
生物体就会变得小一些  B
能量被贮存起来,因而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少  C
能量集中在少数较大的生物体内  D
热量损失  80.下表列出了两种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和它们所合成和释放的物质。如果把两种微生物共同培养在一个培养基中,它们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微生物名称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被合成并释放的物质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嘧啶噻唑毛霉(Mucor ramannianus)噻唑嘧啶  A
互惠共生  81.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情况不属于生态演替趋势?  A
营养级数目的增加
生产力的提高  C
群落稳定性增加
非生物有机质减少  82.在生态演替中,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情况是最不可能发的?  A
在生态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变化  B
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
在初始阶段之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总量下降  D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有机质总量增加  83.有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其中的种群密度一直变化不大。但由于污染,所有植物在短期内都死亡了,下列物质中的哪一种会由于污染而首先减少?  A
磷酸盐  84.下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硫循环的一部分:  图中标有箭头的反应中哪一些是自养细菌所特有的?  A
只有①  B
只有④  C
只有②和③  D
只有①,②和③  85.(1)能把尿素转变为按离子和二氧化碳的细菌是氮循环的一部分;(2)能把尿素转变为铵离子和二氧化碳的细菌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A
(1)和(2)都不对
B (1)和(2)都对  C
(1)不对,(2)对
D (1)对,(2)不对  86.硝化细菌所产生的废物是什么?  A
铵离子和亚硝酸离子
铵离子和尿素  C
硝酸离子和亚硝酸离子
硝酸离子和氮  87.你估计一个湖泊里的氧浓度在什么时候(白天或晚上)和什么样的水中(污染的或未污染的)最高。  A
夜间、污染的
夜间、未污染的  C
白天、污染的
白天、未污染的  88.发电厂可以用煤、天然气和核能作燃料,这三种燃料中哪两种会造成温室效应?  A
只有煤和天然气
煤、天然气和核能
只有天然气  89.引起温室效应的是大气中的什么化合物?  A
只有二氧化碳
只有二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  C
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只有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  90.腔肠动物是:  A
淡水或海洋肉食动物
只生活于海洋的肉食动物  C
淡水或海洋的食碎屑动物
淡水或海洋的肉食动物或寄生动物  E
自养的水生动物  91.浮游植物有许多适应特征以免在水中下沉,这些特征是:  A
身体外包有一层"胶状物"
细胞中有油滴  C
细胞壁中含有硅
上述几条全不是  92.曲线Ⅰ和曲线Ⅱ(见右下图)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温度下物种2能竞争过物种1?  A
温度在t1一t2范围内  B
温度在t2-t3范围内  C
温度在t2以下  D
温度变化幅度很大时  E
温度在t3以上  93.右下图绘出了5种鱼的耐盐范围和耐温范围。在这5种鱼中哪一种是北极海的特有种,哪一种只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哪一种的分布最广泛?  A
3,4,2  D
1,4,2  94.右图示一个长满蕨类的山谷,谷底生长着树蕨,在树蕨下面的枯朽倒木上则长满了苔藓和膜蕨,这可能是因为:  A
苔藓和膜蕨需要有机物维持生存  B
树蕨是山谷群落中的自养生物  C
苔藓和膜蕨有类似的生态需求  D 苔藓和膜蕨必须互相依赖才能生存  9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  A
异养生物  C
化能合成生物
自养生物  E
A和C  96.荷兰科学家底?弗里斯(Hugo
Vries)把另外两位科学家的理论(或学说)联系到了一起,这两位科学家是:  A
达尔文与拉马克
达尔文和孟德尔  C
赫克尔和拉马克
赫克尔和孟德尔  97.为什么在纯系中进行选择是毫无意义的?  A
所有的个体均具有同一表现型
所有的个体均具有同一基因型  C
各个个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型
各个个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98.对同源结构的下列描述中,哪一种最为准确?基本结构关系A.不同密切B.不同不密切C.相同密切D.相同不密切  99.对同功结构的下列描述中,哪一种最为准确?基本结构关系A.不同密切B.不同不密切C.相同密切D.相同不密切  100.下列各条中的哪一条不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一部分?  A
同一物种的成员在许多特性上有变异  B
其表现型不适于其环境的后代会死亡  C
生物体会产生比其环境所能维持的个体数多的后代  D
种内的变异是由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  101.下列各现象中的哪一种不属于自然选择起作用的例子?  A
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
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色素)化  C
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
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  102. mRNA之所以不能像DNA那样形成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理由是:  A
mRNA含有尿嘧啶而不是胸腺嘧啶  B
参与mRNA核苷酸的单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C
核糖核酸的分子较小  D
在mRNA分子中核酸的排列不允许两条多核苷酸链中的含氮碱互补配对  103. DNA片段5'ATCGTGTACC3'的转录将产生的mRNA片段是:  A
5'AUCGUGUACC3'
5'UAGCACAUGG3'  C
5'TAGCACATGG3'
5'GGUACACGAU3'  E
上述哪一种都不是  104.下列元素中哪一种是不存在于核酸中的?  A
C  105.大肠杆菌的基因组是一个双链DNA分子,其长度约为细菌细胞本身长度的:  A
106倍  106.酶类:  A
进行没有它们的存在就不能发生的反应  B
使反应常数有利于反应产物的形成  C
加速反应,其原因是酶减少了使反应得以进行所需要的能量  D
加速反应,其原因是使底物中的能量增多了  E
上述所有答案都是部分正确的  107.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肽键被断裂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NH一基团之间的肽键。请看下面的肽链图,肽酶P将在哪一个位置断裂此肽键?  A
4  108.右图表示酶促反应过程中温度和10分钟内被转化的底物的关系。在t1和t2时发生反应的底物的量是相同的。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在t1和t2时有活性的酶分子数是相等的  B
在t1和t2时每一酶分子都与同样量的底物起反应  C
在t1时较多的酶分子有活性,但非催化*反应速度比t2时的低  D
在t1时较少的酶分子有活性,但非催化*反应速度比t2时的高  109.下图表示一胎双层中的膜蛋白。关于此蛋白质链中氨基酸分布的下列说法只有一条是正确的。  A
埋在脂双层中的那部分蛋白质分子中疏水氨基酸占优势,而亲水氨基酸则分布在此分子的其他部分  B
带电荷的氨基酸的分布是随机的  C
埋在膜中的那部分蛋白质分子中亲水氨基酸占优势  D
在此蛋白质分子的N端以亲水氨基酸为主,而在此分子的其他部分氨基酸的分布是无规则的  E
在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分布与它和脂双层的相互作用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110.右图表示酶活性是温度的函数。在温度t1时:  A
底物能量太高不能与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B
反应自发进行,不需要酶的参加  C
反应产物变得不稳定  D
酶的热变性发生  E
酶中肽键的水解发生  111. ATP分子中哪个(些)键(见下图)的水解释放大量有用的能量?  A
A+B  112.右下图所示为自然界中遗传信息在三种生物大分子间的流动(例如箭头2代表转录)。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1,2,4途径常见,其他从未被认识到  B
2,4,9途径常见,其他几乎从未被认识到  C
2,3途径常见,l,3很少见  D
5,8,6途径从未被认识到,3,7少见,其他常见  E
1,2,4途径常见,3,7少见,其他未被认识到  113.核仁的功能与下列哪些作用有关?  A
核糖体RNA(rRNA)的合成
核糖体物质的形成  C
核糖体的建成
与上述所有作用均有关  114.为什么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动力学与动物细胞的不同?  A
由于细胞壁的存在
由于没有收缩蛋白  C
由于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
由于植物细胞通常是多倍体  115.在细胞周期的哪一阶段合成为新细胞的建成所需要的蛋白质?  A
在前期的开始
在前期之末  116.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后期,母本和父本的染色体各向二极如何移动?  A
母本和父本的染色体在二极随机结合  B
通常母本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本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C
母本和父本染色体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又各有一半移向另一极  D
未结合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了交联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117.不规则地镶嵌在磷脂层中的蛋白质分子,其排列状况决定于什么?  A
蛋白质分子中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存在
多肽链的空间排列(构象)  C
蛋白质的氨基组成
所有上述各种状况  118.小的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是通过什么样的转运方式而被运过膜的?  A
通过被动的和主动的转运
只通过被动转运  C
只通过主动转运
只通过扩散作用  119.外来的有机大分子分解的第一和第二阶段是在动物或植物细胞的哪一部分中进行的?  A
在细胞质中
在线粒体中
在细胞核中  D
在其他细胞部分中,或在细胞外  120.氧化过程主要发生在什么细胞器中?  A
中心体  121.实现或体现遗传信息的最后阶段是在细胞的哪一部分中进行的?  A
在线粒体中
在核糖体中
在染色质中
在细胞质中  122.在生物体中存在的大分子中,最长的可能是:  A
蛋白质  123.在细胞周期内,核DNA量的加倍发生在:  A
分裂间期  124.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
神经元永远不会呈单个的、游离的细胞而存在于生物体内  B
有鞘神经元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速率比裸露的神经元中的慢  C
树状突向胞体传播冲动  D
冲动的传递现象依赖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125.鸟类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而哺乳类的则没有。这是因为:  A
鸟类的代谢率高  B
鸟类常飞得很高,高处氧浓度较低  C
鸟类的血红素异常  D
鸟类的呼吸道复杂  E
上述几条都不是原因  126.人的胃不会自我消化,因为:  A
其内壁为一层粘膜所覆盖  B
胃中没有水解蛋白质的酶  C
蛋白质消化酶不能水解产生它的机体的蛋白质  D
分泌出来的蛋白质消化酶是无活性的酶原,只有在盐酸的作用下才会有活性  E
表皮的微小伤口迅即愈合  127.下表为人血浆和尿样品中溶质与水的比例:动脉血浆中的百分率尿中的百分率(a)蛋白质7.5至9.00(b)氯离子0.370.6(c)尿素0.032.0(d)糖0.10(e)尿酸0.0030.05(f)马尿酸00.07(g)肌酐0.0010.l(h)铵盐0.0010.04(i)水9096.0  利用此表中的数据和你关于肾脏功能的知识,指出哪些物质是由血中排泄出来的?  A
c,e,f,g
b,c,g,i  C
c,e,g,h
b,c,f,i  128.研究人的循环系统中几处的血流量,下列各处中何处每分钟的血流量最高?  A
主动脉刚分成左腿和右腿动脉处的左腿动脉  B
刚分成左肺和右肺动脉处的右肺动脉  C
刚从主动脉发出的左冠状动脉  D
进入下腔静脉前的肝静脉  129.研究了被试者血浆、肾小管第一部分中的液体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血浆肾小管输尿管P0.03%0.03%2%Q0.1%0.l%0%  请指出P和Q是什么?PQA葡萄糖蛋白质B葡萄糖尿素C尿素蛋白质D尿素葡萄糖  130.下列关于血液中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浓度与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说法中,哪一种是对的?  A
在肠系统中大量的葡萄糖被从食物中转运入血浆时,胰脏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B
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脏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C
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
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分泌葡萄糖  131.胰岛素这种激素是一种蛋白质。若某人缺乏胰岛素可注射此激素以弥补此缺陷。为什么不可能通过口服胰岛素以提高血液中此激素的浓度?  A
胰岛素在肠系统中被消化  B
胰岛素影响肝的功能而不影响肠系统的功能  C
当胰岛素从肠转移到血液中之后,立刻被运至肝内,并在其中被分解  D
小肠中胰岛素浓度的增高对胰脏分泌胰岛素有负影响  132.下列关于人体皮肤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1)曝露在光下会刺激皮肤中维生素D和色素的形成;  (2)皮肤中的许多种色素会抑制维生素D的形成。  A
只有(1)正确
只有(2)正确  C
(1),(2)都正确
都不正确  133.下列关于皮肤中色素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1)皮肤中的色素是在皮的结缔组织中产生的;  (2)皮肤中的色素保护皮肤使免受日光的诱变影响。  A
只有(1)正确
只有(2)正确  C
(1)和(2)都正确
都不正确  134.人肺中使氧从空气中扩散至血浆中的驱动力是空气和血液之间的氧压差。可能发生影响的因素有:  ①血液循环,②肺中的气流,③肺泡的极薄的壁,④所有肺泡的伸展开的壁。其中哪些因素确实造成氧压差?  A
③和④  135.女性每次月经之后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激素(FSH)。这种激素促进囊状卵泡生长和雌激素的分泌。下列哪一项不是雌激素的功能?  A
修复子宫壁
抑制FSH的分泌  C
刺激黄体生成素(LH)分泌
形成黄体  136.哺乳动物的胎儿和母体的血液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哪种交换是非选择性的?  A
食物的吸收
激素的通过  C
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A,B型血液抗原的交换  137.将红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Ⅰ,Ⅱ,Ⅲ)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A
Ⅰ>Ⅱ>Ⅲ
Ⅱ>Ⅰ>Ⅲ  C
Ⅰ<Ⅱ<Ⅲ
Ⅰ<Ⅲ<Ⅱ  138.下图为某种肌肉纤维联接的运动神经元。事实上神经元比图中所画的要长得多。相继在1,2,3三处刺激神经元,每一个刺激都产生一冲动。在哪一位置上刺激能使图中的所有肌肉纤维都收缩?  A
只有位置2  C
只有位置1和2
1,2,3三个位置  139.右图为人的肾脏,包括出入的小管。管头表示流向。比较1,2,3三处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的浓度顺序是:  A
3-2-1  140.下图为人眼睛的某些部分。光照射到眼睛上就会产生脉冲,引起瞳孔的反应。此反应中脉冲传递的途径是图中的哪些部分与中枢神经系统(CNS)共同构成的?  A
从1到CNS再从CNS到2
从3到CNS再从CNS到3  C
从4到CNS再从CNS到2
从4到CNS再从CNS到3  141.受试者使用其横隔平静地呼吸。在某一时刻测量此人的肺容积,结果如下图所示。关于这些情况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在t1瞬间横隔向上运动和t2瞬间横膈向下运动  (2)在t1瞬间肺气管中空气的相对湿度比t2瞬间的大  A
只有(1)正确
只有(2)正确  C
(1)和(2)都对
都不对  张映辉整理编辑第三届IBO题解  1.A  细胞核是染色体之所在,当然含有DNA,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含有各自的基因组,因此也含有DNA只有造粉体不含DNA  2.D  根据上列数据,从阶段Ⅰ到阶段Ⅱ,细胞体积增加了323 400μm3,液泡体积增加了 272 400um3,所以细胞质增多了51 000μm3。液泡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吸收,细胞质的增加虽也包括水分的增多,但由于其含水量基本不变,所以必需有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时,壁虽未加厚,但其总量却增加了,所以只有D是正确的。  3.C  细胞壁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此时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形成中胶层,其成分为果胶质。以后产生纤维素,就形成了初生细胞壁。初生壁中无木素,只有在次生壁开始形成后,才有木素的合成。所以只有C是正确的答案。  4.D  上列3个反应中,反应1和3都是氧化作用,反应2是还原作用。氧化作用(脱氢作用)需要NAD+或NADP+,还原作用(加氢作用叨需要 NADH或 NADPH,所以答案 D正确。  5.A  水解淀粉的酶是淀粉酶,淀粉酶只能水解α-糖苷键,不能水解β糖苷键。淀粉是由α-葡萄糖组成的长键,葡萄糖残基之间的键是α-糖苷键。纤维素是由β-葡萄糖通过α-糖苷键组成的。所以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而不能水解纤维素。这与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消化道的长短均无关。  6.A  扩散作用不能使物质从低浓度的溶液向高浓度的溶液中移动,而且扩散作用也与氧无关。只有主动吸收才有这些特点。温度则既能影响主动吸收,又能影响扩散作用。  7.D  呼吸作用是以营养物质(主要是糖类)为底物,释放生物可利用的能量,所以没有营养物质,就不可能发生呼吸作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物质的主动转运等都是消耗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生物体所损失的能量,也只有由这种化学能来补充。物质的被动转运则不需要利用外加的能量。  8.C  葡萄糖和DNA都不能被看作是代谢的中间产物,葡萄糖-1-磷酸虽是中间产物,但不是高能化合物。只有ATP是高能化合物,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9.D  只有D才是渗透作用的定义,C说反了;B和E都不对,因为溶液不可能通过半透膜,只有溶剂(水)才能通过半透膜,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水进入根毛细胞是渗透作用的结果,不是渗透作用本身。  10.A  种子萌发过程中,被水解的种子中的贮藏物质有淀粉、脂肪,有时还可能有蛋白质。核酸并不是贮藏物质,异构化酶与水解作用无关。转氨酶则在氨基酸的相互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至于卡尔文循环,则仅存在子叶细胞中,不可能存在于种子中。  11.D  蓝藻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固氮作用,但不能根瘤菌那样与水稻根共生。  12.D  W用孢子繁殖,又有细胞壁不可能是动物。X能够运动,不可能是维管植物。Y是自养的,所以不可能是动物。Z是自养生物,所以可能是动物。  13.A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植物所收集的光能一部分通过电子传递而用于NADP+的还原,形成NADDH,一部分通过光合磷酸化作用而用于ATP的形成。由CO2还原成糖不是直接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至于由NADPH+(或写成 NADPH+H+)形成 H2和由CO2形成O2都不是光合作用中发生的变化。所以只有A是正确的答案。  14.D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指CO2的固定与还原。CO2的固定即CO2与核酮糖二磷酸结合(羧化作用),产生2分子3-磷酸甘油酸,还原主要是磷酸甘油酸(3碳酸)被NADPH和ATP还原成三碳糖。至于将H2O中的H传给NADP+而形成NADPH则是属于光反应的。  15.D  光合作用需要CO2,CO2是通过气孔进入叶片的。水的运输靠蒸腾作用,而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进行的。离子的上运要是在上升液流或蒸腾流中发生的,所以也与气孔有关。  16.E  上列5种物质中,除干扰素外都是植物激素,其中只有乙烯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并有催熟作用。  17.B  此题中所说的固定碳,是指CO2被固定并被还原为糖。所列物质也并非都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余见13和14。  18.D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电子传递过程中ATP形成(即磷酸化作用)的机理,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所谓化学渗透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在光合膜(类囊体膜)与线粒体内膜中发生电子传递的同时,也发生跨膜的质子(H+)传递,于是产生一种跨膜的 H+梯度。这种梯度的存在表示膜处于一种"能化"状态(即膜中有较多能量),当H+又通过ATP合酶再次从浓度较高的一侧运至另一侧时,即发生ADP+Pi→ATP的作用。  19.A  只有某些植物的种子是喜光的,即其萌发为光所促进,如烟草、莴苣、水浮莲的种子。许多栽培植物的种子在光下和暗中都能萌发。喜光种子并不一定是喜光植物的种子,更不一定是寄生植物的种子。喜光植物是指在光强时才生长良好的植物,与其种子是否喜光是两回事。  20.C  趋光性或称趋光运动,是生物(如眼虫、某些藻类)改变其运动方向而趋向于光的现象。趋光性与生态无关,与生物的发育也无关。    21.C  在无氧条件下发生的糖酵解使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ATP。乳酸和乙醇则分别是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的产物,不是糖酵解的产物。由于ATP是能量通货,所以从能量来说,糖酵解是使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  22.B  呼吸作用以及植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合成均以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简单的糖为原料。硝酸盐不含碳,不可能以糖为原料而形成,而且在植物体内也没有形成硝酸盐的过程。  23.B  在浓溶液中经一定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含有叶绿体的原生质收缩,但伊红不能透过原生质膜,所以部位1(收缩了的原生质)呈绿色。细胞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全为含有伊红的盐溶液所充满,故呈红色。  24.D  叶片×会利用放射性CO2合成光合产物,这些产物既会向×的上部运输,所以叶片Ⅰ和Ⅱ中都会有放射性;标记的光合产物也会沿着茎下运至根中,所以Ⅲ和Ⅳ中也会有放射性。  25.A的两半分别向外翻卷,B的无变化或下垂。  将花柄从中央劈开至1/2长度处,然后立即放在纯水中或浓蔗糖溶液中。20分钟后放在水中的两半会向外翻卷。放在浓蔗糖溶液中的则无变化。原因是切开的部分细胞大量吸水,膨压增大。而完整的一面细胞膨压无变化,所以切开的一侧细胞膨大,故有此现象。放在蔗糖溶液中的,情况相反,切开的一侧细胞失水,故不但不向外翻卷,反而失去膨压,于是切开的花柄下垂。  26.E  A不对,因为噬菌体的寄主不是植物,因而它不是植物体内的致病病毒。B不对,由于噬菌体不是动、植物的病原菌,因而它不是致病微生物。C不对,噬菌体是细菌病毒而不是细菌。D不对,由于噬菌体是细菌病毒,它既无独立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放它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因而它不是异养微生物。E正确,噬菌体是寄生于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中的病毒。  27.B  A不对,在无氧条件下使有机物分解不是反硝化细菌的作用。B正确,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参与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反硝化细菌。C不对,将空气中的氮气合成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是固氮微生物,它们先将N2还原成NH3,然后再形成氨基酸等有机含氧化合物。  28.B  A不对,因为醋酸杆菌是醋酸发酵的重要菌种。B正确,黑曲霉是柠檬酸发酵的重要菌种。C不对,米曲霉是食品加工、制酱、制酱油和制淀粉酶的重要菌种。D也不对,乳酸链球菌引起乳酸发酵。  29.D  A不对,因为镰刀菌素是由一些镰刀菌产生的毒素。B不对,黄曲霉不产生神经毒素。C不对,黄曲霉不产生黑色素。D正确,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因子  30.C  A、B、D都不对。C正确,因为醋酸发酵是先利用酵母菌把糖转变为酒精,再利用醋酸杆菌把酒精氧化成为醋酸。因此醋酸发酵是由酵母菌和细菌联合作用而进行的。  31.A  A正确,因为在基因工程中DNA重组常利用病毒DNA,如大肠杆菌噬菌体λDNA、动物病毒SV40DNA以及逆转录病毒DNA等,经改造后作为载体DNAB、C、D都不对,因为基因工程中不用细菌染色体DNA、植物DNA和动物DNA作为DNA重组载体。  32.A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生物的分界问题。早在林奈时期,将生物分为植物界与动物界;19世纪前后,由于广泛应用显微镜观察生物,因而海克尔提出三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1959年魏泰克提出了四界系统,即原生动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1969年魏泰克又将他的四界系统分为五界系统,把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分为原核生物界。本题的用意就是看答卷者对几种生物分界系统有无了解。  33.C  答案中五类植物中只有子囊菌中一些种类如酿酒酵母具有出芽生殖的繁殖方式。  34.C  藻类植物是自养的原植体植物,它们有共同特征:具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殖器官大多为单细胞结构,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绝大多数是水生的。但是从它们所含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合产物和贮存方式,生活史中有无鞭毛以及鞭毛数目、结构和着生位置等又有区别,因此它们是多元发生的,表现类似的形态上的变异,并存在于水生环境中。  35.C  原形成层是一种分化成为初生维管组织的初生分生组织,也有人称之为维管束原组织。原形成层进一步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有些植物中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还保留具有分生能力的形成层。  36.D  这道题出的不理想,因为苔藓植物体型长不大的关键是它与其他高等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分别向两个方向发展。在生活史中,一个是配子体发达,一个是孢子体发达。配子体由于它产生精子与卵要在水中结合,因而限制其在陆地上长成高大的体型。答案D可以算对,但非主要原因,一些藻类植物结构简单也能长成体型高大的植物,而被子植物中的浮萍,长得却很小。  37.C  植物的世代交替是很严谨的,一定是孢子产生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两两结合成合子,合子萌发长成孢子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所以C是正确的。  38.D  此题与第一届IBO试题18完全相同。  39.C  厚壁组织由壁非常厚的细胞组成,如只角隅处加厚的为厚角组织,当然二者还有一重要区别是前者成熟后死去,而一直是生活的。厚壁组织中的纤维是长形的,但并非所有长细是纤维(厚壁组织),有些生活的薄壁细胞也是长形的。  40.A  白色花瓣中的薄壁细胞间存在着大量充满空气的胞间隙,它们虽非白色,但由于光的反射而呈白色,毛白扬叶片的白色表皮毛和棉花种皮上的毛呈雪白色全是这个缘故。  41.B  本题主要测试对植物世代交替基本概念的理解。陆生植物演化中的基本趋势是:抱子体逐渐发达,配子体逐渐退化,变简单。受精过程摆脱水的束缚,充分适应陆地环境。答案中单倍体阶段即有性世代;无性阶段即双倍体阶段。具体是配子体逐渐简单,到了被子植物雄配子体由2~3个细胞组成,雌配子体由7个细胞组成。  42.D  D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共有。在植物演化过程中池子异型现象的出现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一现象,才使得种子出现成为可能。在有孢子大、小之分的蕨类植物中,大、小孢子分别产生雌、雄配子体,它们在抱子内萌发长大,受精卵也在里面发育成胚,雌配子体充满孢子壁内成为胚生长的养料,所以可称为种子的前身。因此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生活史中均产生大、小不同的孢子。  43.C  苔藓与蕨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是配子体发达,一个是孢子体发达。在系统演化中孢子体最适应陆地环境,体型上出现了根、茎、叶器官,体内分出维管组织。所以答案C正确。  44.D  褐藻门植物中的海带可长成水生的高大植物,它行光合作用但以褐藻淀粉和甘露醇为主要贮藏食物。植物体有叉状分枝的固着器,由柄和"叶片"组成。"叶片"和柄内部结构相似,由表皮、皮层和髓三部分组成。髓部内有类似筛管的结构,但无类似木质部的导管。生殖时"叶片"上生出棒状孢子囊,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孢子萌发成雌、雄配子体,精子囊由一个细胞组成,产生双鞭毛精子。卵囊内含一卵,成熟后排出囊外,受精后成新孢子体。答案中A、C的光合作用均贮藏淀粉,B植物体没有类似韧皮部组织,所以只有D正确。  45.A  从生殖细胞具等长鞭毛、光合色素的成分组成和贮藏食物类型(淀粉)来看,高等植物可能起源于绿藻(因高等植物中许多种类与这三点相同)。但有的学者认为可能起源于褐藻。主要理由是褐藻中的进化类型如海带,世代交替中孢子体占优势,孢子体已有分化("叶片"和柄),体内已有类似输导组织化(体内有类似筛管的结构)。因此本题出的不够理想。  46.A  从附图上看组织Ⅰ的部位为初生韧皮部的位置,当茎内形成层活动时,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位于形成层与初生韧皮部之间,与此同时形成层还产生次生木质部使茎加粗,因而将组织Ⅰ推向外面。当然由于不断的形成层活动,茎逐渐加粗,组织Ⅰ将会脱落。  47.B  蜂王的主导地位,即蜂群的等级及整个蜂群协调有序的工作都是由蜂工大颚腺分泌的外激素所控制,若分泌量下降,则工蜂建新蜂房,其中的卵孵化后工蜂喂之以王浆,这样会发育成新的蜂王。待新蜂王要羽化时,老蜂王带部分工蜂迁出觅新的地方建巢。所以选择B是比较合适的。A的错误是只说明了成为蜂王的必要条件,C只是蜂王作用的一部分,D也不是控制蜂王主导地位的原因,而是一种结果。  48.A  A正确,因为此题中只多毛纲动物身体分节,并且有疣足(即不分节的"附肢")。以此检索表可以判断B为原索动物,即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因为在有分节附肢的动物中,只有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具咽鳃裂。C为两栖动物,因为符合有分节附肢、内骨骼、中空背神经索、成体不存在咽鳃裂且皮肤光滑湿润。D为爬行类,因除皮肤干燥、有鳞片外其余同C  49.D  A不对,因为要求区分的三类动物均不是辐射对称体制,此特征无用。B不对,理由同AC正确,因分节的特征符合环节动物和蛇,而背神经索只符合蛇。D不对,因三类动物均是两侧对称,此特征用不上。  50.C  在原生动物中,伸缩泡的功能包括A和C,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起排泄器官的作用,但是伸缩泡排出含氮废物是在排出细胞多余水分的过程中完成的,此外,通过细胞膜的扩散作用也进行排除含氮废物的过程,所以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胞内水分的调节。D不对,因变形虫形成食物泡后,不能消化的残渣由细胞膜排出体外,称为排遗。  51.B  2cm3氧/(4g体重?10min)=0.05cm3氧/(g体重?min)。  52.C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①至③的口器类型依次为舐吸式(如苍蝇)、虹吸式(如蝶、蛾)、刺吸式(如同翅目的蝉)、咀嚼吸(如蝗虫)、嚼吸式(如蜜蜂)和刺吸式(如蚊子),其中①适宜D,②适宜B,③适宜E,④适宜C,⑥适宜A而⑤兼有咀嚼及吸收两种功能,所列出的5种取食方式没有完全适合嚼吸式的。  53.C  两栖类为变温(或冷血)动物。鸟类为恒温动物,但在演化上出现于侏罗纪(始祖鸟),较哺乳类出现为晚,最早的哺乳类出现于三叠纪,但由于美考古学家于1986年发现的原鸟化石(如被最终肯定的话)是生活于三叠纪时期的鸟类,则与哺乳类出现的年代差不多,不过迄今对始祖鸟与原鸟是否已是恒温动物尚无确切证明。有袋类是哺乳类后兽亚纲动物,应是恒温动物,但体温尚有波动,波动于33C~35℃之间,食虫类与灵长类均属哺乳动物中的真兽亚纲,二者均为海温动物,但食虫类在进化上在真兽亚纲中出现最早,相信其他真兽亚纲中各目起源于食虫类。故此题答是C  54.D  A的前肢与后肢显然木是同源的。苍蝇的翅并非由附肢变成,而是由体壁皱褶形成翅芽生长而成,蝙蝠的翅是由前肢演变而来。蛇的尾与蝇的腹腔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章鱼的眼与乌贼的眼是同一类的,它们虽与脊椎动物的眼十分相似,但也有显著的不同处,如章鱼的视网膜下有一个大的视神经节是脊椎动物所先,视网膜的结构与脊椎动物的也不同,其视杆位于内侧,脊椎动物在外侧,相信二者有不同的起源。而蝙蝠的翅膀与麻雀的翅膀均起源于脊椎动物的前肢,是同源结构。  55.B  鸵鸟毛、人的毛发与斑马蹄均为表皮角化衍生物,它们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角蛋白。水牛角为洞角,内为真皮形成的骨质构造,外包似表皮形成的角质鞘,角质鞘的化学成分主要也是角蛋白。而鹿角完全是由真皮形成的实心骨质角,其化学成分主要是钙、磷以及由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所形成的有机基质。水牛角的内层虽也为骨质构造,但其外层角质鞘的成分与鸵鸟毛、人的毛发、斑马蹄是同源的,化学成分也相同,只有鹿龟不含表皮形成的角化衍生物。  56.A  凡是排尿素的动物,尿素的合成均在肝脏中进行,由一个尿素循环完成(见右图),兽类的氨基酸排泄物主要是尿素,故是在肝脏中合成的。  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一分子鸟氨酸和一分子氨及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瓜氨酸,然后在细胞液中,瓜氨酸与另一分子氨结合形成精氨酸,精氨酸水解形成尿素与鸟氨酸,从而完成一次尿素循环。  57.D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桑椹胚(许多细胞形成的实心圆球)、囊胚(空心圆球,中空腔为囊胚腔,充满胶状液体),进一步发育为原肠胚(具内外二层细胞,内为内胚层,外为外胚层,内胚层之内的腔为原肠腔,以原口与外界相通),原肠胚后为神经胚。神经胚开始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板到神经管),并形成中胚层(包括脊索、肠体腔囊等)。从上图可看到,肠体腔囊已形成,脊索与背神经管正在形成中,故应处于神经胚阶段。  58.D  图中Ⅰ为背神经管,Ⅱ为脊索,Ⅲ为背部血管,Ⅳ为肠管,Ⅴ为腹部血管。可见D为正确答案。  59.C  见右图Ⅰ为肺静脉,Ⅱ为肺动脉,Ⅲ为体动脉,Ⅳ为前腔静脉,Ⅴ为后腔静脉。心脏的血流是从前或后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体动脉弓。四个答案中唯有C符合心脏血流顺序,故C为正确答案。  60.A.见图注  B.排列顺序应为。  A.鳕鱼,蛙和蜥蜴见图注,视叶即为中脑的背面一对隆起,从脑的侧面观可见。在马的脑中,由于中脑被两个发达的大脑半球所覆盖,从侧面观难以见到。马为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中脑已由一对隆起变为两对隆起。前一对称前丘,为视觉中枢,相当于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的视叶,后一对称后丘,为听觉中枢。  B.根据进化的顺序,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与哺乳类,故正确排列顺序应为Ⅰ一Ⅳ一Ⅲ-Ⅱ。  61.B  发生凝结反应的原因是抗原与抗体发生反应的结果,因此检查有无抗体应用抗原,Rh抗原在Rh血型人的红血球的表面,因此答案B是正确的。  62.C  逐对基因分析产生纯合子的机会为:  Aa×AA→1/2AA,1/2Aa,产牛纯合子的机会为1/2;  Bb×Bb→1/4BB,2/4Bb,1/4bb,产生纯合子的机会为1/4+1/4=1/2;  ......  依此类推应为1/2×1/2×1/2×1×1/2错误!链接无效。1/16。  63.D  因为群体呈Hardy-Weinberg平衡,因此,设显性基因频率为p,隐性基因频率为q。  根据(p+q)2=p2+2pq+q2=1  已知q2=640/(640+369)=0.63  因此q=0.8  又因为p+q=1  因此p=1-q=1-0.8=0.2  根据Hardy-Weinberg原理,杂合子蛾在群体中应为  2pq=2×0.8 ×0.2=0.32  64.B  假定基因R、r在人群中已实现了Hardy-Weinberg平衡。根据R、r遗传规律可知,基因型RR、Rr为Rh+表型,rr为Rh-表型,rhesus婴儿应当是Rh+婴儿,在母亲为Rh-(rr)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患有溶血症。  因此,首先应当计算出各种基因型的分布,现已知Rh+为84%,Rh-为16%,则qr=0.4,pR=0.6。  根据平衡定律可知  RR=p2=0.36
Rr=2pq=0.48
rr=q2=0.16  由于患儿只在RR×rr和Rr×rr的家庭中发生,Rr×rr的始配频率为0.48×0.16=0.0768,但后代中只有1/2为 Rh+,因此rhesus婴儿的可能性为0.=0.0384。RR×rr的始配频率为0.36×0.16=0.0576。两项合计应为0.6=0.096。因此答案应为B  65.D  首先可以淘汰A和C,因为它们都属于测交方式,因此其后代可以容易地看出不符合要求,A只能产生1紫l白;C答案只能产生1/4紫。答案B也不能成立,因为考虑Pp×Pp时,只有3/4具P基因,而QQ×qq又只有一种组合,因此F1也只有3/4为紫色花。只有D答案是正确的,考虑Pp×Pp时,P基因有3/4的机会,考虑Qq×qq时, Q基因有1/2的机会,因此P
的机会为3/8。  该题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着手分析。因为是3/8和5/8的比例,总的组合数为8。只考虑两对因子时,某一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数只有1种、2种和4种三类,因此总组合数为8时,只能是2×4的组合。依此分析,A答案为2×1,B为2×2,C为4×1,而D为4×2,因此可选D,再稍加分析验证即可以完全肯定。  66.A  杂合体H(Aa)在自交过程中发生分离,纯合体(AA、aa)在自交群体中可分别形成AA及aa两种基因型的纯系。随着自交世代的增加,群体中杂合体(Aa)的频率按Hn=1/2Hn-1变迁,即每代杂合体减少前一代的1/2。可以证明:Hn=(1/2)nH0,H0=第一代时的杂合率,因此可以算得H9=(1/2)9,而纯合体(AA及aa)的频率则随自交世代增加而增加。  67.C  基因重组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交换而产生的遗传学后果,这一过程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因此A和B是不对的,无性生殖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交换发生,更不会有减数分裂。在C和D答案中应选择C,因为发生减数分裂时未必会发生交换,例如雄性果蝇就没有交换发生。此外,此题如扩展到原核生物,如细菌,在有性生殖时也会有重组发生,但不会有减数分裂。  68.C  Ab/aB个体,在配子形成时有20%的重组,因此应当形成如下四种配子:①②③④Ab(0.40)aB(0.40)AB(0.1)ab(0.1)原组原组重组重组  由于两个个体相同,因此可按棋盘式或分枝法自由组合,具有"AB"表型的个体数应为0.51。但此题如用上述两种方法花费时间较多,可以用目测和心算的方法将以上四种配子自由组合,并记下属于"AB"表型的概率,最后相加即可,这样就可作到手、眼、脑一起动作。棋盘是我们学习走路的拐杖,学会了就应扔掉。  69.B  交换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的,通常每一次交换只涉及两个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减数分裂完成后,这~对同源染色体的4个染色单体各被分到不同的配子中。这4个染色体有两个是原组,没有发生交换;有两个是重组,发生了交换。因此答案B是正确的。  70.E  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完全是独立分配的,因为在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后,二价体在赤道板上的方位是完全随机的,因此每个配子所得到的4个染色体也是完全随机的。每个配干所得到的一套染色体有可能是五种组合中的一种,实际上每种组合又会有不同的情况。如将这4对染色体分别命名为 m1(母源来的第一染色体)以及 m2、m3、m4和p1(父源来的第一染色体)、p2、p3和p4。那么上述情况下,配子有可能是:  m1
p4......p1
p4  因此,当我们不仅考虑数量,而且也考虑到质量时,4对染色体的配子组合数应为24=16。在只考虑数量时,此题的正确答案为E  71.C  人是有这种情况的(E答案不对),人的双胞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同卵双胞胎,一种是双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在第一次卵裂后,两个分裂球分开了,各自独立地发育为胚胎直至出生,由于他(她)们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因此其性别完全一样,也非常相象(互为镜像)。双卵双胞胎是两个卵分别受精,各自发育为胚至出生,因此其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A、D答案不对),相貌并非互为镜像的关系(B不对),因此C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72.D  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的疾病。妇女的父亲是血友病的患者,他一定会将携带有血友病基因的X染色体传给女儿,因此该妇女是表型正常的杂合体。她丈夫的父亲虽然也有血友病,但绝不会将X染色体传给儿子,因此她丈夫是正常的XY男人。他们的子女中,从父亲那里得到X染色体的女儿,无论从母亲那里得到怎样的X染色体,在表型上都是正常的(B、E不对)。而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得到Y,母亲是杂合体,因此一定是1/2的儿子会患此病(A、B、C不对)。唯一正确的答案是D这是一种典型的伴X隐性性状遗传的情况,即男人的症状通过女儿传给外孙的一半。  73.B  唐氏综合症是由于21染色三体而引起的,题目中用"第三个拷贝"一词,意在迷惑,诱你选C或E21染色体三体往往是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所造成的n+1的配子,形成合子时成为2n+1。21染色体三体最为常见,应当选B在临床染色体检查时有时会发现是欲合体,即部分细胞是21染色体三体,部分细胞是正常的。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不分离有关了。  74.B  该题问的是这一对夫妇的后代(offspring)如何?问的不太清楚,是问子女?还是子孙后代?根据所提供的答案分析应当是指他们的子代。根据题意,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应是X+X+×X-Y,其结果,只能是X+X-和X+Y,因此B为正确答案。  75.B  在此家谱中,患者已被题意中指明是常染色体隐性疾病。因为其父母在表型上都正常,所以父母一定都是杂合体,均是该隐性基因的携带者,否则不能有这一性状的儿子。因此,精子中含此基因者为50%,卵子中也为50%,后代为隐性纯合体的机会是50%×50%=25%。  76.C  C正确,因为生态位是指生物对群落中各种生态因子适应幅度之总和以及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关系之总和,它表明该种生物在其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程度。因此,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完全重叠就会使两个物种无法共存,其中一个物种迟早会被另一个物种排除掉,这就是竞争排除原理。因此,生态位重叠最多的物种也就是竞争最激烈的物种。A不对,因为两个物种的竞争不决定于种群的大小而决定于两个物种对生态条件要求的相似程度。B不对,因为如果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很近,但它们的分布区相分离或生态位很少重叠,那它们就不存在太大的竞争。D不对,因为为食物而竞争只是两个物种竞争的一个方面,如果其他方面不存在竞争或竞争不激烈,那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就不会有太多重叠。E不对,因为生殖方式的异同与物种竞争无关,竞争主要是指对资源的竞争,如食物、空间、营巢地、水分、光等。  77.D  D正确,因为在水生态系统中,氧的浓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虽然有可能成为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限制因素,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自由出入于大气和水体之间,所以水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不会成为生物量生产的限制因子(受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水体除外)。贫营养湖泊的特点是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氮和磷。由于氮和磷的缺乏,使湖泊中的其他资源(如阳光和二氧化碳)也得不到充分利用,因而限制了生物量生产的强度。一旦往贫营养湖泊中补给氮和磷,生物量的生产强度就会迅速增加。这种情况与远洋表层的情况十分相似,远洋表层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低的地方,虽然那里阳光充足,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也很高,但就是营养物贫乏,因此营养物贫乏就成了限制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大陆沿岸的海洋带及海水上涌区是海洋生产力最高的地带,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营养物补给,前者有河流入海带入的各种营养物,而后者有由深海上涌水带来的营养物。根据上述可知,A,B,C都不对;E也不对,因为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吸收,因此对近期内生物量生产的提高作用不大。  78.C  C正确,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数目的多少呈正比关系,即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这是因为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流路径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就越多,每个物种所起的作用就越小,部分物种的消失或绝灭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就越小,也就是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就越强。实际上地球上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就是包含物种数目最多的热带雨林,而稳定性最差的生态系统就是包含物种数目最少的北极苦原和农田。A不对,因为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也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只能增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B不对,因为B措施只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而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D不对,因为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进程不但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降低稳定性,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79.B  B正确,因为能量金字塔之所以会逐渐变为尖顶状,主要是因为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全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植物不可能全部被植食动物吃掉而转化成植食动物的能量,植食动物也不可能全部被肉食动物吃掉而转化为肉食动物的能量,因此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时就会逐渐减少,使能量金字塔逐渐变为尖塔形。A不对,因为通常的规律是生物体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趋于变大而不是变小,而且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多少与生物大小无关。C不对,因为在一般情况下C虽然是一个递减的原因所在。D不对,因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是已经被同化了的能量,只是经由生物的呼吸又被释放了,这些能量是被固定后又被利用了的,因此应当属于各营养级已固定或已生产总能量的一部分。  80.D  D正确,因为红酵母合成并释放的物质正是毛霉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而毛霉合成与释放的物质正是红酵母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可见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有利(+,+),这种种间关系就是互惠共生。A不对,因为竞争是一种偏害关系(0,-),即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一个物种有害,而对另一个物种无利也无害。C不对,因为两种微生物不是独立生长而是互有需要,每一方都因另一方的存在而生长得更好。B不对,因为两种微生物具有亲和性而不是不亲和性。  81.D  D正确,因为随着生态演替的进行,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总生产力及群落生物量都会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复杂,因而群落中所产生和积累的非生物有机质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这就是说,非生物有机质的减少不是生态演替的趋势。A不对,因为营养级数目的增加是生态演替的重要趋势之一,借助于营养级数目的增加可提高群落对能量和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B不对,因为随着生态演替的进行,虽然净生产力趋近于零,但总生产力却会不断增加(因为光合作用生物量随着生态演替在不断增加),直到演替到项极群落时总生产力才达到最大值,这时由于群落呼吸量也达到了最大值并几乎与总生产量相等,才使得群落净生产力趋近于零。C不对,因为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和营养级的数目会逐渐增加,能流通道和物质循环的路径也会越来越复杂,这一切都会增加群落的稳定性。  82.C  C正确,因为在生态演替过程中随着物种数目和营养级数目的增加,生物量总量只会逐渐增加而不会下降,因此生物量总量下降是生态演替过程中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A不对,因为物种数目将随着生态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增加。B不对,因为生态演替达到项极群落时,物种数目便保持稳定不再增加。D不对,因为非生物有机质总量的增多是生态演替的主要趋势之一。  83.C  C正确,因为由于污染而引起全部植物死亡后,死亡植物的分解是一个耗氧过程,所以水中的含氧量将会首先减少,而水体中二氧化碳、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含量不会由于植物的死亡和分解而减少,所以A、B和D都不对。  84.C  C正确,因为只有自养细菌才能把硫化氢氧化为硫磺甚至硫酸,如无色的硫细菌可把硫化氢氧化为元素硫,而硫杆菌则可把它氧化为硫酸盐。有些自养细菌可利用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来还原二氧化碳,并从中获得它们所需要的碳。这是自然界中硫元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①和④不是自养细菌的功能,所以A,B和D都不对。  85.B  B正确,因为尿素是动物氮代谢的最终产物,其分子式[]中既含有氮又含有碳,所以能把尿素转变为铵离子和二氧化碳的细菌既是氮循环的一部分,又是碳循环的一部分。A、C和D都不对。  86.C  C正确,因为硝化细菌对含氮化合物所进行的硝化作用在酸性条件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把氨或铝盐转化为亚硝酸离子(NH4+→NO2-),第二步是把亚硝酸根转化为硝酸离子(NO2-→NO3-)。亚硝化胞菌(Nitrosomonas属)可使氨转化为亚硝酸离子,而其他细菌(如硝化细菌)则能把亚硝酸离子转化为硝酸离子。硝化细菌能从这一氧化过程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它们还能利用这些能量使二氧化物或重碳酸盐还原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碳,同时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离子和硝酸离子。A不对,因为铵离子是硝化细菌的硝化对象。B不对,因为尿素是动物排出的含氮代谢废物,尿素在分解过程中转化为铝离子后也是硝化细菌的硝化对象。D不对,因为氮是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的产物,与硝化细菌的活动无关;反硝化作用是指把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转化为N2、NO和N2O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细菌(如假单胞属Pseudomonas)和真菌参与的。  87.D  D正确,因为植物在白天的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夜间呼吸时消耗氧气,而动物一天24小时都在耗氧。未污染的湖水氧浓度高,湖水污染后水生生物死亡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A、B和C都不对。  88.A  A正确,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引起的,这是因为入射地球的太阳辐射热大都是波长1.5μm以下的短波光(主要是0.4~0.7μm的可见光),而地球的反射热大都是波长范围4~20μm的长波光,而二氧化碳一般不吸收短波光,最容易吸收波长范围在4~5μm之间和14μm以上的长波光,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不会阻挡太阳辐射热到达地球表面,却会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的热量输出少于热量收入,这就必然要导致地球的增温。在上述的三种燃料中,核能在使用时是不释放二氧化碳的,只有煤和天然气在使用时才释放二氧化碳,所以A正确,B、C和D都不对。  89.A  A正确,因为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殊性质所引起的(见上一题答案),而其他化合物不具有这种性质,所以只有A正确,B,C和D都不对。  90.A  A正确,因为腔肠动物包括水蝎、水母和珊瑚三大类群,虽然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但有部分水螅和水母分布在淡水中,所有种类都以捕获其他小动物为生。B不对,因为腔肠动物不仅生活在海洋中,淡水中也有水螅和淡水水母。C不对,因为腔肠动物不以碎屑为食而以活的小动物为食。D不对,因为腔肠动物没有寄生种类。E不对,因为腔肠动物是异养而不是自养动物。  91.D  D正确,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体外的胶状层和细胞内油滴的比重都比水小,因此有利于增加浮游植物的浮力,使其避免下沉。A不对,因为A不如D全面。B不对,因为B只是部分原因,不全面。C不对,因为细胞壁中含有硅不会增加浮游植物的浮力。E不对,因为E在否定错误的同时也否定了正确的东西。  92.B  B正确,因为只有在温度t2-t3的范围内,物种2的耐热性才强于物种1,所以也只有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种2的数量才多于物种1。A、C、D和E都不对,因为在所有这些温度情况下,物种2的耐热性和物种数量都不如物种1。  93.D  D正确,因为物种2耐低温和高盐,只适宜于生活在极地海水中;物种1耐高温和低盐,最适于生活在热带湖泊中;物种5所能耐受的温度范围和盐度范围都最广,所以它的地理分布也最广。A不对,因为物种1只能生活在高温水中,不能生活在北极海;B不对,因为物种5是广布种,不可能是北极海的特有种;C不对,因为物种3虽然只能生活在高盐环境,但不能适应低温,所以也木能出现在北极海;E不对,因为物种1不可能是北极海的特有种,物种4只适低温不能生活在热带湖中,物种2是狭盐狭湿性物种,其分布范围不可能广。  94.C正确,因为苔藓和膜蕨都是喜阴植物,树蕨为它们创造了遮荫的光照条件,由于生态需求相似,所以苔藓和膜蕨共同生长在树截下的倒木上。A不对,因为苔藓和膜蕨都是自养生物,不需要有机物维持生存。B不对,因为树蕨是不是自养生物与苔藓和膜蕨的分布无关。D不对,因为苔藓和膜蕨各自独立生存,不存在互惠共生关系。  95.C  按照早先的奥巴林一荷尔丹假说,地球生命起源于地表温水池中的原始的"有机汤"中,在还原的大气圈条件下,大气中的甲烷、一氧化碳、氨和水混合,在热、辐射、闪电及其他能源存在时,有粘土或重金属作为催化物,就会发生非生物的有机合成。通过若干阶段的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产生出原始生命。这些原始生命可能是异养的,即以"有机汤"中的有机物(非生物合成的)为营养。但是80年代以后,由于海底水热喷口及陆地热泉口嗜热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学者们提出了新的生命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是化能合成的嗜热的古细菌和真细菌,因为今日的热泉和海底水热喷口附近的环境非常接近地球早期的环境条件,而且具有前生命化学进化所要求的物理、化学条件,例如各种还原性气体(甲烷、氢、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硫和金属硫化物存在于喷口附近。早期的原始生命利用甲烷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为碳源、通过多种氧化一还原化学过程获得能量。例如,以三价铁或钼酸蓝为电子受体,氧化元素硫形成硫酸或硫酸盐而获得能量;或利用氢气还原元素硫为H2S而获得能量,或者在利用氢气还原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形成甲烷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按照新的假说应当是C,而按照老的说法则是B  96.B  底?弗里斯发现遗传突变,并证明某些植物的新种是通过遗传突变而形成。因而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理论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联系起来了。  97.B  通过近交而建立的纯系,其组成成员在遗传上具有极高的同质性,或者说所有个体之间几乎没有遗传差异。而选择是建立在个体的遗传变异基础之上的,没有变异则选择是无意义的。  98.C  所谓同源结构指的是不同种类的生物的某种结构特征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同源结构的差异乃是适应于不同功能的结果,基本结构相同。例如人的上肢与犬的前肢、蝙蝠的"翼手"是同源器官,其骨骼的基本结构相同。正因为有共同祖先,所以关系密切。  99.B  所谓同功结构是指不同生物种类的某种相似的结构特征,是由于适应于相同的功能所致。例如鲸鱼的鳍与鱼鳍,其相似乃是对水中游泳的适应,其基本结构不同,而且鲸与鱼之间亲缘关系也较远。  100.D  A,B,C三项都是达尔文学说的内容,即种内变异、适者生存和繁殖过剩。而D则是指环境的直接作用,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部分。  101.A  纯种长毛垂耳狗是人工培育的,在其培育过程中人工选择起作用。在自然条件下这种狗不能生存。  102.D  A、B和C都不对;某些病毒如伤瘤病毒等含双链RNA,它们的碱基组成严格地A=U, G=C,两条链(正、负链)的碱基一一配对,形成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只是RNA分子由于糖环中存在2'-OH,形成的空间结构与B型DNA的有差别,但与A型DNA的相似。D正确;mRNA都是由基因中的一条链--有义链,即模板链转录而来的,一种基因的mRNA都是同一碱基序列同一极性(方向性)的分子群,因此不可能配对成有规则的双链结构,但不排除在单链分子内通过自身回拆使得互补碱基配对成局部的双螺旋结构。  103.D  A不对;这是DNA片段的反[意]义链的转录本,也称反义RNAB不对;转录时合成链(mRNA)与模板链(DNA)是反向的,此序列的方向(极性)倒过来才是。C不对;mRNA中不存在碱基T,它是极性倒了的DNA反义链。D正确;因为此片段的碱基序列正与DNA片段(模板链)反向互补。E不对。  104.B  A、C和D都不对;核酸是单核苷酸的多聚体,单核苷酸是由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和碱基所组成。糖是多羟基的醛或酮,碱基是含氮的杂环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B正确;在绝大多数的核酸包括DNA、mRNA和rRNA中都没有发现硫的存在,只有tRNA的某些修饰碱基含有硫元素,如 2一疏代胞苷、2一硫代尿苷和2一甲硫基一N6(Δ2一异戊烯)一腺苷等。  105.D  A、B、C和E都不对;大肠杆菌本身长度约2000nm,其所含的DNA(基因组)分子量为2.6×109,由4×106核苷酸对组成。根据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每10个核苷酸对为3.4nm,可算得该DNA分子的长度约为1.4×106nm,因此大肠杆菌 DNA分子长度与细菌细胞本身长度之比为700或约千倍。D正确,理由如前所述。  106.C  A不对;酶和非酶催化剂一样只能引起那些在热力学上认为可能发生的反应(放能反应),如果根据热力学计算是不可能发生的反应(吸能反应),即使有酶存在也无济于事。B不对;酶和一般的催化剂一样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只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C正确;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也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来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一般情况下,底物中只有那些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才能进行有效碰撞而发生反应。由于酶能够短暂地与底物结合成过渡态,使那些能量较低的分子也能发生有效碰撞,因而加速了反应的进行。D不对;虽然采取加热和光照等方法使底物分子能量增加也能达到加速反应的目的,但酶并不是通过这种方式起作用的。E不对;A,B,D三个答案全错,而C全对。  107.C  A不对;此位置断裂的是带有侧链R3的氨基酸(简称R3氨基酸)的COOH基与R4氨基酸的NH2基之间形成的肽键。B和D都不对;因为图中2和4所指的都不是肽键。C正确;因为如果某氨基酸(如R4氨基酸)与相邻氨基酸(如R5氨基酸)的NH2基形成肽键,则此相邻氨基酸必在某氨基酸的羧基侧,因此位置3所指的肽键是肽酶P的作用点。  108.C  A不对:在t1和t2时有活性的酶分子数是不等的,因为温度升高酶逐渐变性,有活性的酶分子也随之减少。B不对:由于热变性在t2时将比t1时有较多的酶分子失活,这种失活的酶分子不能与底物起反应。C正确:因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与非催化反应一样,当超过一定温度时,如果是非催化反应仍随温度上升而加快,但酶促反应则因酶变性失活,速度反而下降,这两种情况的综合结果,则出现图中那种钟罩形的关系曲线。D不对:事实与此相反,参见A和C  109.A  A正确:因为脂双层内部是由碳氢链组成的疏水相,根据相似者相溶原理,嵌入脂双层内部的那部分蛋白质分子主要应由疏水氨基酸组成;而亲水氨基酸则分布在伸向水相的分子部分,即N端和C端。B不对:带电荷的氨基酸都是强极性氨基酸,它们主要分布在接触水相的蛋白质部分。C不对:理由见AD不对:不仅在N端区域氨基酸的分布有规则,在此蛋白质的其他部分中分布也是有规则的,理由参看AE不对:膜蛋白中氨基酸的分布与它和脂双层的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正是通过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氨基酸侧链与脂双层内部的烃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固定在脂双层中。  110.D  A不对:一般说底物比酶(蛋白质)稳定,如果因温度高,分子能量大而不能形成稳定的酶一底物复合物,首先应归因于酶分子。B不对:从热力学角度看,整个酶促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酶只是加速反应的进行,因此只要酶的活性不受损失,反应速度(酶活性)是不会下降的。C不对:如果确因产物不稳定而被分解,则底物--产物的反应将朝有利于产物形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度应该增加而不是下降,实际上产物和底物都比酶稳定。D正确:在最适温度(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前,酶分子比较稳定,活性随踉升高而增加,超过最适温度,酶变性明显发生,催化能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E不对:在此温度下可引起酶蛋白变性,但不定于发生肽键水解,肽键的水解需要有蛋白酶、强酸或强碱的存在。  111.A  A正确:图中箭头A所指的键是ATP分子中含有的两个高能磷酸酐键之一。高能键这一术语常指在除去磷酸基团的水解反应中伴有大量自由能(可做有用功的能量)的释放,而不是键能。在ATP+H2OADP+Pi+H+反应中释放的自由能为30.5kJ/mol。B,C和D都不对:其中B是磷酸单酯键,C是糖苷键;B,C和D键的水解并不伴有大量自由能的释放。E不对。  112.E  A不对:l(复制),2(转录),4(翻译)确是常见途径,但3(RNA病毒的存在), 7(反转录酶的存在)虽是少见,但已被认识。B不对:其中9不是常见而是从未被认识到的,1已被认识到且属常见,3,7也已被认识到,虽是少见。C不对:l应属常见,除3外7也属少见。D不对:除5,8,6外,9也是从未被认识到的。E正确:理由见前。  113.A  核仁中的rDNA转录rRNA,所以A正确。核糖体物质除rRNA外,还有蛋白质,那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所以B不对。C也不对;因为核仁只组装核糖体的亚基,完整的核糖体是在细胞质中建成的。  114.A  A正确: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收缩丝,而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形成细胞板,所以两者的细胞动力学不同。B不对:动、植物细胞中都有收缩蛋白。C不对:植物细胞中虽然没有中心体,但仍形成组锤体,完成染色体的移位,所以不会影响其细胞动力学。D不对:是否多倍体与细胞分裂时的细胞动力学无关。  115.B  在S期合成细胞分裂所必需的蛋白质,动物细胞分裂所必需的中心粒也在S期"复制",所以B正确。A不对:此时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已基本停止;C更不对:此时核膜已崩解,更不可能发生蛋白质合成。  116.A  A正确,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因此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在两极随机组合,这有利于基因组的变异。  117.D  D正确,膜蛋白之所以能以特定的方式镶嵌在脂类的双分子层中,主要决定于其氨基酸的序列。这就包括其极性部分(亲水的)和非极性部分(疏水的)的存在。以上两条又决定了其空间排列(构象),特别是非极性部分中的空间结构(主要是a一螺旋),这一点对于膜蛋白在膜中的排列是非常重要的。  118.A  小的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而从膜的一例被转运至膜的另一例时,是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反之,则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当然,在不同情况下所需要的膜转运蛋白是不同的。因此A正确,B,C,D都不全面。  119.A  外来的有机大分子往往是通过胞饮作用或吞噬作用而进入细胞。进入后首先在细胞质中被溶酶体中的酶所降解,然后在细胞质中被利用(如糖酵解)。因此A正确,B,C,D都不对。  120.B  氧化作用或氧化过程是指代谢物(丙酮酸)被分子态氧所氧化的过程,这是通过柠檬酸循环(或称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而实现的,这些过程均存在于线粒体中。核糖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中均不发生氧化过程。  120.B  根据遗传的中心法则,DNA+RNA→蛋白质,蛋白质的形成是遗传信息的最终表现形式,而蛋白质合成是在核糖体中进行的,所以B正确。线粒体中只能合成线粒体基因组中所编码的蛋白质,绝非细胞中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A不对。D也不对,所谓细胞质,既包括核糖,也包括许多种其他的细胞质,所以不准确。染色质中可以发生rRNA和tRNA的转录,这些转录可以看作是实现遗传信息的最后阶段,但并非形成蛋白质的最后阶段。所以只有B是正确答案。  122.A  作为单体分子来看,最长的大分子可能是DNA,每个染色体中只有一条DNA分子。RNA、蛋白质是DNA的一个小片段的表达产物,当然不如 DNA那么长。蛋白质分子可以由许多单体组成聚合体,但长度不一定增加。淀粉和纤维素分子最多只有数百或上干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其长度也不能和DNA相比。纤维素分子可以通过氢键等交联在一起形成很长的纤丝,但那是聚合体而不是单体。所以只有A是正确答案。  123.E  细胞周期可以看作是DNA的复制与分离两个基本过程,复制发生在间期中的DNA合成期(S期),而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末期只是DNA分离的不同阶段,在分裂之前DNA的加倍已完成。因此A,B,C,D均不正确,只有E正确。  124.B  神经冲动是通过膜电位的变化来传播的,由于髓鞘的绝缘作用,所以有鞘神经元中冲动的传播比在裸露的神经元中快,所以B是错误的。A,C,D的叙述均正确。  125.E  E正确。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细胞核消失,使红细胞本身的耗氧量减少,能更有效地运送氧到全身。这是哺乳动物进化的结果。  126.A  A正确:因为胃粘膜细胞分泌一种略带碱性的粘液覆盖在粘膜表面,将胃液与胃的上皮细胞分隔开,而且使扩散进粘液层的胃蛋白质消化酶失去活性。B不对:因为胃中有水解蛋白质的酶。C不对,胃蛋白质消化酶可以水解胃的蛋白质,但由于粘液层的保护作用使它不能与胃上皮细胞等直接接触。D也不是胃不会自我消化的原因,因为胃腺分泌出来的蛋白质消化酶原是无活性的,但在胃腔中与盐液接触后已被激活了。同样,E也不是胃不会自我消化的原因,因为如果没有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愈合的表皮也会被胃蛋白质消化酶所水解。  127.C  尿素(c)、尿酸(e)、肌酐(g)、铵盐(h)都是血浆中含有的物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后进入肾小管,再被浓缩,以致在尿中的百分率比在血浆中的高得多。  128.B  B正确,因为右肺动脉每分钟的血流量约为心输出量的一半。A不对,因为主动脉在分发出至头部、上肢和内脏的动脉后才分发出至左、右腿的动脉,因此左腿动脉的每分钟血流量小于心输出量的一半。C不对,因为左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一支较小的动脉。D不对,因为肝静脉只是集合了流经消化系统的血流,每分钟血流量也小于心输出量的一半。  129.D  D正确:因为尿素在肾小球中被过滤到肾小管中,并在肾脏中被浓缩,而葡萄糖先被过滤到肾小管中后又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A不对:因为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1%不是0.03%,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为4~8%,而且蛋白质也不能过滤到肾小管中。B不对;因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不是0.03%,尿中的尿素浓度也不是0%。C不对:因为血浆蛋白质浓度为6%~8%,且不能过滤到肾小管中。  130.A  A正确:因为血糖水平下降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水平升高则使a细胞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不对:因为血糖水平升高直接刺激胰岛卿胞分泌胰岛素;数小时不进食,血糖水平下降则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C不对: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只有胰岛素才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D不对:因为胰岛素促进肝脏细胞吸收葡萄糖。  131.A  A正确;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就会在胃肠中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分解。B,C,D各项都不对。  132.C  紫外线刺激皮肤中维生素D和色素的形成,色素形成后吸收紫外线又会抑制维生素D的形成。  133.B  皮肤中的色素是由表皮中的黑素细胞产生的,不是在结缔组织中产生的。它有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及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的机能。  134.A  肺中的气流将体外的空气送到肺泡,而血液循环又将经肺泡壁扩散进血浆的氧运送到组织,极薄的肺泡壁不会影响氧的扩散,因此只有①和②是影响氧压差的因素,A正确。  135.D  促使黄体形成是脑下垂体腺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的功能,不是雌激素的功能。  136.C  氧和二氧化碳是较小的分子,可以以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所以是非选择性交换。食物、激素和抗原是较大的分子,有的要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转运,有的则不能通过。  137.B  如右上图所示,Ⅰ是等渗的,因红细胞保持原状;Ⅱ是高渗的,因红细胞缩小;Ⅲ是低渗的,因红细胞破裂。  138.D  此题答案D是正确的,即在三个位置上刺激都能使肌肉收缩。但图中有两处错误:第一,运动神经元只支配骨骼肌,不支配平滑肌,而图中所画为平滑肌。第二,图中所画神经纤维都有髓鞘,不对,因为有髓鞘处不会有分叉。  139.A  1处为经过肾脏排出了尿素的静脉血流;2为尚未排出尿素的动脉血流;3为输尿管中的尿。  140.D  光刺激视网膜(4),产生冲动传到CNS,再从CNS发出冲动到达虹膜(3)引虹膜内的有关肌肉收缩,产生瞳孔反应。  141.C  C正确:呼吸时横隔的运动是在t1瞬间向上和t2瞬间向下;同时肺气管中空气的湿度也发生变化,横隔向上时相对湿度较大。  张映辉整理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思口语第三部分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