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险衅 出岫 皇天后土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0791赣菜新概念的辣

& 无极野风美术中学第2单元测试
无极野风美术中学第2单元测试
[导读]第二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险衅(xìn) 睇眄(miǎn) 西畴(chóu) 出岫(xiù) B.叨(tāo)陪 期(jī)功 拔擢(zhuó) 优渥(wò) C.矜(qīn...
  第二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险衅(xìn)  睇眄(miǎn) 
西畴(chóu) 
出岫(xiù)
  B.叨(tāo)陪
拔擢(zhuó)
  C.矜(qīn)育
潦(lǎo)水
  D.祚(zuò)薄
捧袂(mèi)
翼轸(zhěn)
  解析:矜jīn,洗xiǎn,逋bū。
  答案:C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熟稔 惭作 衡阳之浦 皇天厚土
  B.盛筵 部署 食不果腹 鸠占鹊巢
  C.睢园 萦回 逸兴遄飞 佩玉鸣鸾
  D.羸弱 反哺 梳妆打扮 好高骛远
  解析:惭怍,皇天后土。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1)眄庭柯以怡颜     (2)商人重利轻别离
  (3)悦亲戚之情话
(4)襟三江而带五湖
  (5)屈贾谊于长沙
(6)园日涉以成趣
  (7)俊采星驰
(8)臣具以表闻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0)目吴会于云间
  A.(1)(5)(8)/(2)(9)/(3)(4)/(6)(7)/(10)
  B.(1)(8)/(5)(9)/(2)(3)(4)/(6)(7)/(10)
  C.(1)(3)(4)/(5)(8)/(2)(9)/(6)(7)/(10)
  D.(1)(5)(8)/(2)(3)(9)/(4)(10)/(6)(7)
  解析:(1)(5)(8)都是使动用法。(2)(9)形容词作动词。(3)(4)意动用法。(6)(7)名词作状语。(10)名词作动词。
  答案:A
  4.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复驾言兮焉求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4)见用于小邑
  (5)访风景于崇阿
(6)彼且恶乎待
  (7)彼且奚适也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寓形宇内复几时
(10)急于星火
  A.(1)(2)(3)/(4)(5)(10)/(6)(7)/(8)/(9)
  B.(1)(3)(6)(7)/(2)(4)(5)/(8)/(9)/(10)
  C.(1)(3)(6)(7)/(2)(5)(10)/(4)/(8)/(9)
  D.(1)(3)(6)(7)/(2)(5)(8)(10)/(4)/(9)
  解析:(1)(3)(6)(7)都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5)(10)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4)被动句。(8)定语后置。(9)省略句。
  答案:C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悟已往之不谏
(2)夫晋,何厌之有
  B.(1)问征夫以前路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1)泉涓涓而始流
(2)弃甲曳兵而走
  解析:D项都表修饰关系。A项(1)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结构助词,表宾语前置。B项(1)介词,用。(2)介词,因为。C项(1)介词,表比较,比。(2)介词,跟、与。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胜地不常"中的"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驴不胜怒,蹄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解析:A项,"高出、强于";B项,"尽";C项,"忍受得住";D项"优美的"。
  答案:D
  二、阅读下文,完成7~9题。(9分,每题3分)
  中国文化的清流
众所周知,自人类文明诞生起,个体与社会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在中国古代社会则表现为强调社会整体伦理原则的儒家学说与强调个体人性自由的道家学说之间的冲突。东汉时期,儒家的伦理观被提高到绝对地位,外化为"名教"之治,彻底扼杀了个体的自由,把人变成实现政治伦理目的的工具。个性的极端被压抑所形成的巨大社会反弹力,在汉末魏晋之际的思想解放运动中迸发出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追求人性自由的时代潮流。由于这一文化潮流具有鲜明的反政治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被称之为文化清流。一时间,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空间似发生了"哥白尼倒转"。人们如同大梦初醒,开始寻找久已丧失的"自我",恢复生命所应有的厚度。
中国古代人士最易受"权威暗示"而去赶时髦。由于文化清流的旗手们--魏晋士族知识分子--大都是官僚、富人兼文化精英,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自然便会牵动着社会的神经,被人们争相效仿。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放荡不羁的士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被称为魏晋风度。
在魏晋士族知识分子看来,人应当按每个人生来具有的个性去生活,应当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率性而为,不拘礼仪,举止动作顺其个性自然;为了达到功利目的而虚伪地修饰自己,则是最丑陋、最庸俗的。然而,彻底"离俗"是不可能的,自由的"飘然"也只能存在于短暂的精神幻想中。面对无法真正超越的封建宗法社会,新生士族知识分子对自由的渴望更加强烈。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使他们内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寻求解脱的无名冲动,这是大梦初醒而自知无路可走的精神痛苦。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只好通过感官的烈性刺激以获得短暂的解脱,于是服寒食散、酗酒,以至赤身裸袒......
那么,魏晋风度的底蕴是什么呢?率性而动,慷慨任气,以及服药饮酒、扪虱而谈等等放荡不羁的行为只是魏晋风度的表象。产生这种表象的内在精神,却不是这些形迹本身所表现出的绝对自由精神。魏晋风度是飘逸与沉重、豁达与执著、欢乐与悲哀、奔放与压抑等等对立文化性格的矛盾体。最终根源于士族双重性格的内在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不是主客之间,即主要不是个体心性自由与外界伦理规范的冲突,而是主体自身的内在冲突,即追求自由的自我与另一个遵从传统价值的自我之间的冲突。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时代悲剧,也是魏晋清流文化的内在精神--魏晋风度的底蕴所在。
  (选自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有删改)
  7.对"哥白尼倒转"的具体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间由扼杀个人的自由转变为追求个性自由。
  B.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间由强调社会整体转变为强调个体。
  C.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间由以儒家学说为主转变为以道家学说为主。
  D.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空间由丧失自我转变为恢复生命应有的厚度。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根据前后语境,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词语后面紧接的部分就是对这个词语在文中具体含义的解说。
  答案:C
  8.对文中画线语句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看来,人不可能真正的离开俗世,真正的自由只存在于幻想之中。
  B.虽然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想按照自己与生俱来的个性去自由生活,但是彻底地摆脱当时社会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C.封建的宗法社会理念在这些知识分子身上有着无形的影响,因而他们的"自由"不可能是长期的。
  D.这些知识分子虽然拥有美好的理想,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牢牢地桎梏着他们,并使他们痛苦。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含蓄语句含意的理解。根据上下文的语意,我们可以发现A项的理解错误,这不是"在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看来",而是"本文的作者"的观点。
  答案:A
  9.下列语句是对文意进行的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东汉时期对儒家伦理观的推崇到达了绝对的地位,儒家的伦理观也就是"名教"。
  B.文化清流是汉末魏晋之际兴起的一场时代文化潮流,而魏晋风度则是在这场文化潮流中所形成的文化风貌。
  C.魏晋时期的文化风貌仅仅表现为在士族上流社会中所呈现出的一代不尊礼法的士风。
  D.魏晋风度的底蕴是放荡不羁的行为表象所表现出的绝对自由精神。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A项错在"儒家的伦理观也就是'名教'"上,根据文意应为"儒家的伦理观""外化为'名教'之治"。C项错在"仅仅"二字上。D项错,原文表述为"不是这些形迹本身所表现出的绝对自由精神"。
  答案:B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每题3分)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诤")之,及留侯策(计策),太子得毋废。
  ......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永巷令)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等到)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熏)耳,饮瘖(哑)药,使居厕(猪圈)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节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10.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祖微时妃也   
微:地位低贱
  B.使人请太后
  C.高帝属臣赵王
  D.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解析:属zhǔ,嘱,托付,交给。
  答案:C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以五百岁为春
  B.使人持鸩饮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C.欲立其子代太子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乃知其戚夫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第一个译为"才",第二个译为"竟然"。A项两个"为"都是动词,译为"作为";B项两个"之"都是人称代词,译为"他";C项两个"其"都是代词,译为"她(他)"。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原配夫人,因为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
  B.吕后派使者往返多次召赵王进京,而赵国丞相周昌都找许多理由阻止了;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到长安,然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进京借机杀了他。
  C.吕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后来借惠帝出去射箭之机派人拿去毒酒让赵王喝下。惠帝知道后,痛哭而且病倒,从此再不愿意料理朝政了。
  D.吕后痛恨当初戚姬被宠,自己被高祖疏远,且戚姬要立儿子为太子,吕后于是杀赵王,害戚姬,使她变成人彘。
  解析:惠帝亲眼见到吕太后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做了"人猪"后,痛哭而且病倒,从此再不愿料理朝政了。
  答案:C
  译文:
  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像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像自己。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规劝),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
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孝惠元年(前194)十二月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等到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于是就调淮阳王刘友去做赵王。这年夏天,下诏追封郦侯吕台的父亲吕泽为令武侯。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猪"。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人猪。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因此一直患病。
  (节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第Ⅱ卷(114分)
  四、(22分)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2)从前有名叫逵的太守举荐我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举荐我为秀才。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请联系全诗内容,分析第二句中"恼"字的含义及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含义:"撩起"之意。在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叹中,隐含着对春天的喜爱和不服老的激情。作用:为下文抒发热爱早春景色的感情、憧憬丰收年景埋下伏笔。
  (2)颔联最能代表。艺术特点:①描写细致入微。柳枝返绿总是先从下垂枝条的末梢开始,故说"垂处绿";小桃初绽,也总是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②语言新颖活泼。"下来""上去"分写柳枝桃枝特点,既令人耳目一新,又具有拟人意味。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2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4)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分)
  滕王阁风景
  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②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
  ③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④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森,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⑤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⑥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⑦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冀,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⑧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膝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⑩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16.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赣菜的"辣"?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作者产生的一种联想,一方面由南昌美景联想到赣菜美味,有其相关性;另一方面因为赣菜辣得直接爽快,而滕王阁的美景也是毫无遮掩,让人一览无遗,又有其相似性。
  答案:(1)表达登临滕王阁的独特感受,赞美滕王阁视野开阔,景致优美。(2)自然引出下文对滕王阁美景的具体描述。
  17.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④⑤两段文字,作简要回答。(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地给出了阅读的区间,可以对④⑤两段的内容简单分层,然后看看每层写的是什么。
  答案:(1)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明亮含蓄的波纹;(2)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3)太阳慷慨灿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4)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然,飞鸟轻盈。
  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滕王阁满怀深情,非常欣赏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对滕王阁的兴废变化充满理解,对《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也感慨颇多。这些都可以看成是作者登滕王阁的理由。
  答案:(1)膝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2)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3)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滕王阁序》;(4)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任意三条理由均可得满分)
  19.第⑨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这是能表露作者情感的一个重要语句,这句话体现着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时要紧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案:(1)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膝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他要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2)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意思对即可)
  六、(12分)
  20.李密和祖母的亲情令人感动,连皇帝在看了李密的上疏之后也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请以"亲情"为开头,仿照例句再写两句话。(4分)
  例句:亲情是一株永不凋谢的玫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为你送去温馨和美丽。
  仿写: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亲情是)一缕明媚灿烂的阳光,在人生艰难的攀登中,为你送来光明和温暖。(亲情是)一处安谧宁静的港湾,在人生坎坷的际遇中,为你提供关爱和呵护。
  21.举出两个新词语,并就其新词义作一简要解说。(4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动,新词语也频频产生。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如下海,原指到海中去,现在很多场合则指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商界做买卖。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课 原指上课时间结束 现在很多场合则指体育教练被解职 变脸 原指翻脸等 现在很多场合则指事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2.仿照示例,根据语境,以"草"为联想点,在下列文段的横线处各续写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句子。(任选两个作答。字数、句式不限)(4分)。
  示例:"独木不成林,根草不成春":心心相连,手手相牵才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绿茵场上的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虽弱小,但我很坚强。②我的痛苦换来众人畅快的欢呼,这也是一种幸福。③同样的绿意却不受欢迎,只因生命的力量用错了地方。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龙虎寺的学僧在围墙上描了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请无德禅师评鉴。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没有把握住龙与虎的特性。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头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其实,人生的道理也一样。"无德禅师借机开示道,"退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地反省,才能跳得更高。"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本题是属于思辨型的新材料作文,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其特点是"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材料'与'题目'(包括标题和话题)相比,'材料'更贴近生活的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根据阅读材料,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与构思:①从禅师对画的评价出发,禅师对画的评价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并且一语中的。可见,敏锐的眼光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才能体现。由此我们可以立意:"厚积才能薄发";"功底深厚看问题才能达到高与远"等。②从禅师所说的话的内涵出发,禅师说:"人生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才能跳得更高。"因此我们可以立意:"退一步海阔天空";谦卑、反省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等。③从画内容的角度出发,龙在攻击之前,头没有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没有向下压低。这也就说明,画中的龙与虎没有"沉潜",所以不生动,人生也一样,没有沉潜,爆发力就不大,由此我们还可以这样立意:"人生需要沉潜"等。总之,多角度审视材料,就会有不同的惊喜。
  【构思举例】 写规范的议论文。选准作文的角度,例如选取"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角度,就可以采用备受阅卷老师喜欢的分论点作文形式出现,因此,可以拟出立意:①退一步能够历练我们的意志,举韩信退一步却历练了自己意志的例子;②退一步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可以举丁俊晖故意输球的例子;③退一步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可以举驼背的波斯王子重塑自我的例子。
  写规范的记叙文。选取自己事、身边事和所见所闻的现实生活典型,只要是表现"退一步海阔天空""沉潜""高与远"的主题便可。例如可以写生活中的一位专注于艺术创造的艺术家,因为只花钱搞艺术却没在艺术中赚回钱,从此被人讥笑,甚至被人威胁还钱,还闹出不少的尴尬,最终艺术家一举成名,人们才在依稀的记忆中找出:其实这就是沉潜创造的奇迹等。
  写散文。本材料要通过散文来抒发感情其实并不难,从"高与远"这一角度可以抒发的就有很多,例如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写起,讲出其实"高与远"既是一对孪生姐妹更是生活中的两个尖端等等,只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就可以了。
  写书信、日记等创新文体。例如写书信体,可以通过一个人写信向对方述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内涵与必要等等,只要肯挖掘生活,这材料所体现出的内涵在生活里俯拾即是,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退一步海阔天空
  薛蔼华
  《孙子兵法》有云:"以退为进,则功成名就。"面对声势浩大的前进场面,或许,有人认为,退就等于落后,退一步就会挨打。其实不然。有时,退一步是为储蓄能量以求反击;有时,退一步是为调整步伐,抓住成功的密码;有时,退一步是让你重拾自信,发掘生命中另一面的美好,给你站起来走下去的勇气;有时,退一步更海阔天空。
  退一步是为了储蓄足够的能量以竭力反击,夺取成功的桂冠。越王勾践退了一步,卧薪尝胆,最后复国扬名天下知;司马迁退了一步,受尽极刑无愠色,最后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韩信退了一步,忍受胯下之辱,然后才有韩信点兵,大将之才,传颂千古。自古以来,多少英雄并没有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同样遇到过阴霾与低迷,而他们都理性地退了一步,也正是退的这一步,让他们演绎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不变真理。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说过:"蹲下去是为了跳得更高。"没错!退一步是为了冲得更远,是为了储蓄足够的能量以竭力应对未来的风云变幻,为摘取丰硕的果实摆好阶梯。
  退一步是为了自我反省,调整步伐,以完美的姿态冲向成功的终点。在人生的历程中,有毁有誉,有成有败,凡事能退一步自我反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才可以成就美好的人生;人生步履匆匆,并不能每步都迈得那么顺畅与坚实,假如我们能够在适当之时退一步,就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前进的步伐,不断完善自我。调整脚步,脚步不会因退一步而变慢,相反,会因为调整而更快到达终点。列夫·托尔斯泰年轻的时候因考试不及格而被迫退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反而把这次的失败当作在自己人生道路上退了一步,他趁机认真思索,耐心反省,积极调整。经过调整与充实,文学大师的称誉也就冲他而来。因此,无论我们是身处优势抑或劣势,退一步并不意味着落后,它可以是反省,可以是调整;优势中的退一步让你准备更充分,劣势中的退一步则能让你在反省中成长。
退一步是为了让自己重拾自信,从失败中站起来,享受成功的甜美。多次失败容易让人失去自信,而失去自信最容易化为失败。这时,你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该选择退一步。退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短暂歇息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积极地自我暗示,尽量让自己从另一个角度去发掘生命的美好,享受生命的甜美。卓别林曾说:"面对挫折,不要灰心,这可能就是成功的秘密。"难道你甘心一生在失败的苦涩中度过?来吧,不要害怕退一步,它可以让你重拾信心后走出九重天!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当你面临着十字分叉口时,请不要着急,想想能否退一步,当眼光高远了,你会发现:退一步,真的是海阔天空!
  点评:本文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文章没有太多的修饰与安排。行文只紧紧围绕着中心观点"退一步"展开三个层面的论述:退一步其实是为了"储蓄""反省"与"调整""重拾自信"。观点鲜明且揭示生活原理。有深刻的含义。此外,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语言更是蕴涵着生活哲理。对偶、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文章显得形象鲜明,可读性强。  
无极野风美术中学第...
品德与社会
Copyright&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791赣菜新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