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前贤不载”p2p是什么意思思?

“贤”古汉语中啥意思_百度作业帮
“贤”古汉语中啥意思
“贤”古汉语中啥意思
〈形〉1、(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2、有德行;多才能 [talented]贤,多才也.——《说文》以财分人之谓贤.——《庄子·徐无鬼》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闲贤臣.——诸葛亮《出师表》3、又如:贤声远达(好的名声远扬四处);贤歌(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贤才(德才并美之人);时贤(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4、对人的敬称 [used for people of the same generation or lower generation]凡与人言……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颜氏家训》分明是如贤所教,但是小生自小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新编五代史评话》5、又如:贤宰(知县);贤乔梓(尊称人家父子);贤竹林(魏晋间“竹林七贤”.后用作对他人叔侄的敬称);贤弟;贤甥6、良,美善 [good]东家有贤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非不贤也.——《吕氏春秋·察今》7、又如:贤否(好的与坏的);贤妻(贤淑的妻子);贤慧(称美女子善良而明大义)8、艰难;劳苦 [work hard]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小雅·北山》〈名〉1、有才德的人;人才 [talented person]三曰进贤.——《周礼·太宰》.注:“有善行也.”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唐贤今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尊贤而重士(贤,形容词作名词用,贤人).——汉· 贾谊《过秦论》思贤如渴.——《三国志》2、又如:贤圣(圣贤);前贤(有才德的前辈);先贤(已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圣贤(圣人和贤人)3、人的贤能 [ability]其贤不及孔子.——唐· 韩愈《师说》〈动〉1、胜过,超过 [surpass]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赵策》贤于己者.——清· 刘开《问说》2、尊重;崇尚 [advocate]子夏说:“贤贤易色”.——《老残游记》3、又如:贤贤易色(学习贤美的品德来改变好色之心)确定要将该版块隐藏吗?你可以在“栏目设置”中将其恢复。
添加关注成功!
你可以去查看你关注的人与关注你的人
确定要移除此人吗?移除后,此人将不在你的列表中显示,也不能接收你的动态。
是否要取消关注?
请输入登录信息&&
大格局(文化大数据)的博客:
访问人数:
博客等级:
搜房网币:34575
&&&&业务范围:&&&&四柱预测:年运预测、简测一生运程、详测十年运程、详测二十年运程、详测一生运程、详测一生财运、详测一生工作、详测一生婚姻、详测一生平安等等&&&&&八卦预测:年运、考学、升职、应聘、调动、投资、开店、借贷、恋爱、情感、外遇、桃花、家居、风水、生育、官非、疾病、行人、寻物、解梦等等&&&&&风水策划:家居风水选址、设计或调理,企业风水选址、设计或调理,办公风水选址、设计或调理,楼盘风水选址、设计或调理、阳宅阴宅风水、寻龙点穴等等&&&&&公私起名:个人起名、宝宝起名、个人改名、店铺起名、工厂命名、酒店命名、超市命名、企事业单位起名、商品命名、商标命名、品牌命名、道路桥梁、厅堂雅室等等&&&&&吉日选定:婚期选定、生育择吉、怀孕择日、破腹产择日、出行择日、店铺或公司等开业择吉、家居或公司等奠基择吉、家居或公司等乔迁择吉等等&&&&&&&&&企业顾问:企业命名、建厂选址、企业布局、用人建议、换届指导、工程项目、合作事业、公关战略、市场战略、融资策略、投资建议、风险规避、生命周期、源料供应、产品实力、客户方向、公司前景、行业命运、地区分析、供需分析、每年产量规划、竞争对手分析与应对、预测未来每年的经济效益概况、行业或产品未来年份的情况、企业未来每年的兴衰走向,等等各个方面的事项。&&&&易学培训:1、八字命理、八卦预测、阴阳宅风水等。2、学员班(初级、中级、高级);弟子班。&&&&&&&&其它服务:男女合婚、网上教学、风水用品、情感咨询、心理疗伤、股票预测、私人顾问等等&&&&&&&&华夏国际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
&&请您后再发表留言
我的分类文章
我的最新文章
我的热门文章
易经策划内丹康..
华南城电子商务..
一日东方去,他..
我最新关注的人
最新关注我的人
关注博客发文动态
八字命理基础重要知识
&&& 解读《滴天髓》之“通神颂”
《滴天髓》之名最早见于《明史》,其中在《艺文志》中录有《三命奇谈滴天髓》一卷,作者刘基。到清初顺治十五年有陈素庵点校之《滴天髓辑要》;康熙年间有《命理须知滴天髓》,题京图撰,刘基注。不过此版本未曾见过。此后,影响较大的有道光年间任铁樵注解的《滴天髓》,以及民国时期徐乐吾注解的《滴天髓补注》和潘子端的《滴天髓新注》。
《滴天髓》这本书,理论精辟,文辞优美,蕴含道家思想,为历代命理学家所推崇。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文意晦涩,要真正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这本书开头的前六句,提纲挚领表达了作者的命学观点,所以尤为重要。
《滴天髓》之“通神颂”欲识三元万法宗,先观帝载与神功。坤元合德机缄通,五气偏全定吉凶。戴天覆地人为贵,顺则吉兮凶则悖。要与人间开聋聩,顺逆之机须理会。理承气行岂有常,进兮推兮宜抑扬。配合干支仔细详,定人福祸与灾祥
-----------------------------------------
欲识三元万法宗,先观帝载与神功。
三元:&&三元的意思有很多种。在命理学上,古法以年干为禄、年支为命、纳音为身,总称三元,亦叫三命。子平法则以天干为天元、地支为地元、地支(月支)所藏为人元,也称三元。《三命通会》云:天得之而轻清为阳,地得之重浊为阴,人位于天地之中,禀阴阳冲和之气。故此轻清着为十干,主禄,谓之天元;重浊者为十二支,主身,谓之地元;天地各正其位,成才于两间着乃所谓人也。故支中所藏者,主命,为之人元,名为司事之神。以命术言之,为月令用神。《滴天髓》属于子平法,所以这里的三元为后面一种意思。如果再延伸开来,三元(天、地、人)就有宇宙万物的意思。万法宗:看到万法宗,很容易想起万法归宗这个词语。这个词语带有明显的道家文化内涵。所谓万法归宗,就是指道教的全部教义和经教、科教、法派、教戒、恋养方法都要归宗于信道修道、真思志道。从字面解释,万是泛指很多、所有的意思;法有法则、规律、现象的意思;宗有尊崇、宗旨和本源的意思。万法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所有自然规律、法则的本源。帝载:帝即是帝星,载,事也。古代天文学家将北极星称为帝星,也即是术数中的紫微星。《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想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叮胶跚秃蹩玻裳院豸蕖S幸恢炙捣ǎ饫锏牡奂词侵副奔牵ǖ坌牵《i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一年四季围绕北极星转圈。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这就是“帝载”。延伸开来,帝载是指宇宙天体运行的现象、规律。神功:阴阳不测之谓神,有神奇、神秘之意;以劳定国曰功,有功能、功用之意。神功在这里是指宇宙天体的神秘力量。
坤元合德机缄通,五气偏全定吉凶。
坤元:坤,地也;元,本原也。坤元,指大地资生万物之德。合德:合,配合;德,天德,指“帝载与神功”。《易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机缄:机关也,指气运的变化。五气:五行之气也。木为东方之温气;火为南方之热气;土为中宫之暑气;金为西方之凉气;水为北方之寒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想要了解宇宙中一切事物生长、发展、衰败、灭亡等规律,先要认识宇宙天体运行的现象和它本身的神秘力量。地球本身有生育万物的能量,这种能量配合宇宙天体的神秘力量,能够使气运流通变化,通过观察五行之气的进退升降,就可以判断任何事物的吉兆和凶兆。
戴天覆地人为贵,顺则吉兮凶则悖。
戴天履地:戴,顶也;履,踩也。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顺、逆:顺,顺应;逆,违背。联系上面两句话的意思,可以知道这里顺、逆的“对象”是指五行气运变化的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是最尊贵的生灵。只有顺应天地间气运变化的规律,才有利于生存,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不利于生存。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朴素的宇宙观:天人感应。就算是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也是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除此之外,这几句话跟命理有没有关联呢?我们再来看《渊海子平》中的几段话:
窃以奸诈生,妖怪出。黄帝时有蚩尤神扰乱,当是之时,黄帝甚忧民之苦,遂战蚩尤于涿鹿之野(涿鹿,郡名)。流血百里,不能治之(时帝始制干戈刀剑之器),黄帝于是斋戒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象天形;十二支方布象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合光仰职门放之,然后乃能治也(此十干、十二支之所出也)。自后有大挠氏,为后人忧之曰:嗟呼!黄帝乃圣人,尚不能治其恶杀,万一后世见灾被苦,将何奈乎!遂将十干、十二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云。
是时大挠氏虽以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又以支元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其理何义?
或曰:东方有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生仁风和气,万物发生,所以木居之故,甲乙寅卯同也。南方有神农帝,乘离执衡司夏,生艳阳酷气,万物至此咸齐,所以火居之故,丙丁巳午同也。西方有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生肃杀静气,万物到此收敛,所以金居之故,庚辛申酉同也。北方有神颛帝,乘坎执权司冬,生凝结严气,万物到此藏伏,所以水居之故,壬癸亥子同也。中央有神黄帝,乘坤执绳司中土,况木火金水皆不可无土,故将戊己居中央,辰戌丑未散四维,各得所占。
根据上面的记载,如果从命理的角度理解,“帝载”其实是暗指黄帝将十干圆布天形,十二支方布地形的事迹,而“神功”是指五行、干支的功用。很明显,第二句的“坤元合德”是指干支的配合。第三句的“人”应当是指月令的人元司令,即月令用神。
因此,《滴天髓》这本书的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命理观点是下面这段话:想要了解四柱干支的奥秘,先要掌握五行、干支的性质和作用。地支本身的特性配合天干的功用,会使五行之气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这样再根据五行的衰旺强弱就可以推断四柱八字的凶吉。支中所藏的人元以月令司事的人元最为重要。四柱的日元要顺从月令用神,才是吉利的八字,如果日元悖逆月令用神,就是凶险的八字。
这段话有几个重点:一、干支的特性不同,比如同样是木,甲乙寅卯不一样;二、干支组合不一样,性质大不一样,如壬辰与壬戌、甲寅与丙寅、乙酉与辛卯等;三、强调月令用神的顺逆背向。
要与人间开聋聩,顺逆之机须理会。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了。聋聩,比喻那些对自然规律不闻不问的人。想要让那些对自然规律不闻不问的人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一定先要了解自然规律中气运进退升降的玄机。机,关键、契机也。那么,在命理上,顺逆的玄机是什么呢?很多人将它理解为月令格局的顺逆,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上面说过,戴天履地人为贵,月令用神的顺逆无疑是最重要的,但并不是代表一切。从“三元”的角度讲,月令用神的顺逆仅仅代表“人元”,而四柱本身包括了“天、地、人”。所以,“顺逆之机”除了月令格局的顺逆,还应该包括干支气势的顺逆,这点在本书后面的“形象”、“刚柔”、“顺逆”等章节有更详细的论述。
理承气行岂有常,进兮推兮宜抑扬。理,规则、规律。气,五行之气。理,制约着气的运行,反过来,气的运行也会影响既有的理。五行之气的运行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自然规则也不会一成不变。进兮退兮宜抑扬,是说无论上升之气(表现为旺)还是下降之气(表现为衰)都需要适当调节。《三命通会》云: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过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衷,归于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上面这段话是指在“常理”下的“抑扬”,并非适合于所有规则。因为“理”有常有变,所以“抑扬“之法也有常有变,这才是“理承气行岂有常,进兮退兮宜抑扬”的真正含义。这才是真正的“顺逆之机”。
配合干支仔细详,定人福祸与灾祥。这句话简明易懂:想要通过八字推断一个人的凶吉祸福,诀窍就在于“配合干支仔细详”,也就是“仔细详干支配合”。
总结这六句话,不难明白作者的命学观点:想要学会用四柱八字推断一个人的过去未来,先要掌握阴阳、五行、干支的本质、功用,然后要懂得干支之间的配合运用,即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以月令用神定格局、论凶吉是最重要的方法,不过也有一些特殊命局不能以常理推断,这时候要从命局干支的整体气势去分析,才能准确做出判断。
天、地、人
滴天髓的作者乃道家修为深厚的命学大师,这本书处处体现了作者“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特别是开章明义的前三句,皆包含了一明一暗双重意思。&&
滴天髓:欲识三元万法宗,先观帝载与神功。
&&&&&&& 坤元合德机缄通,五气偏全定吉凶。
&&&&&&& 戴天履地人为贵,顺则吉兮凶则悖。&
三元:天、地、人。
三命通会云:天得之而轻清为阳,地得之重浊为阴,人位于天地之中,禀阴阳冲和之气。故此轻清者为十干,主禄,谓之天元;重浊者为十二支,主身,谓之地元;天地各正其位,成才于两间者乃所谓人也。故支中所藏者,主命,为之人元,名为司事之神。以命术言之,为月令用神。
帝载:帝,天帝,指宇宙天体;载,事也。
神功:阴阳不测之谓神,有神奇、神秘之意;以劳定国曰功,有功能、功用之意。
《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坤元:坤,地也,元,生生不息也。指地球生育万物的力量。
合德:合,配合;德,天德,指“帝载与神功”。
机缄:机关也,指气运的变化。
五气:五行之气也。木为东方之温气;火为南方之热气;土为中宫之暑气;金为西方之凉气;水为北方之寒气。
综合这三句话,可以体会到数百年前的作者那种朴素的宇宙观。这三句话的大体意思是:
想要了解天地间一切事物的规律,先要观察宇宙天体运行的现象和它神秘的力量。地球本身的力量配合宇宙天体的作用,使气运流通变化,根据五行之气的进退升降就可以判断任何事物发展的吉兆和凶兆。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是最尊贵的生灵。只有适应天地间气运的变化,才有利于生存,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不利于生存。
而另一方面,作者又通过这三句话隐晦地表达了他的命理观点:
想要了解四柱的奥秘,先要分析天干的性质和作用。地支本身的特性配合不同天干的作用,会使五行之气产生各种变化,根据五行的衰旺强弱就可以推断四柱的凶吉。支中所藏的人元以月令司事之人元的作用最为重要,四柱的日元要顺从月令用神,才是吉利的八字,如果日元背逆月令用神,就是凶险的八字。&&& -----------------------------------------------
按:渊海子平有一段话:
甲乙木属东方(寅卯辰之位为东方青龙之象),丙丁火属南方(巳午未之位为南方朱雀之象),戊己土主中央(辰戌丑未位为勾陈腾蛇之象),庚辛金属西方(申酉戌之位为西方白虎之象),壬癸水主北方(亥子丑之位为北方玄武之象)。是时大挠氏虽以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又以支元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其理何义?或曰:东方有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生仁风和气,万物发生,所以木居之故,甲乙寅卯同也。南方有神农帝,乘离执衡司夏,生艳阳酷气,万物至此咸齐,所以火居之故,丙丁巳午同也。(夏天主长育万物,草木茂盛,咸赖火德之功也。)西方有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生肃杀静气,万物到此收敛,所以金居之故,庚辛申酉同也。(秋气谓金如刀,英气肃杀,草木凋零,成熟收气之时。)北方有神颛帝,乘坎执权司冬,生凝结严气,万物到此藏伏,所以水居之故,壬癸亥子同也。中央有神黄帝,乘坤执绳司中土,况木火金水皆不可无土,故将戊己居中央,辰戌丑未散四维,各得所占。(四维,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何公论曰:天若无土,不能圆盖于上;地若无土,不能厚载于地,五谷不生;人若无土,不能营运于中,五行不立(谓仁义礼智信为五常,金木水火土为五行)。此三才不可缺土也(三才谓天地人)。木若无土,有失载培之力;火若无土,不能烛照四方;金若无土,难施锋锐之气;水若无土,不能堤泛滥之波;土若无水,不能长养万物。此所以五行皆不可无土。所以土居中央,支散四维,建立五行而成也。
滴天髓中“形象”一节,主要是概述变格的一些理念和法则。八字的格局,一般分为正格(财官印绶分偏正,兼论食伤八格定)和变格(专旺、从强、从旺、从势和化气格)。正格和化气格不归入“形象”,所以,此节是总论专旺、从强、从旺、从势四种变格的一些基本理论,具体的推断法则,则在后面的章节分别阐述。滴天髓:两气合而成象,象不可破也;&&&&&&&&五气聚而成形,形不可害也。合:聚集也,如“合力”、“情投意合”。在这里还有相生的意思。两气合而成象,是指两种力量均衡而又相生的五行构成八字的主体。如四柱不见财官,印与比劫或比劫食伤的力量均衡。如果日主孤弱,无印比生扶,财与官杀或食伤与财的力量均衡,也算是“两气合而成象”。不过,诸书认为,只有第一种情形才算严格意义上的“两神成象”,即四柱不见财官,印与比劫或比劫食伤的力量均衡。甚至有人认为比劫与财星或比劫与官杀力量均衡而相克的情形,也是“两神成象”,此则见仁见智。聚:会合也,如“聚众”、“聚宝盆”。在这里还有循环相生的意思。徐乐吾注:人秉五气而生,得五气之混合者为八正格,得五气之专一者为润下、炎上、从革、曲直、稼穑五格,既成形象则以形象为主,设有一、二干支乖N者即为破象之神,或从、或化、或为敌寡,盖全局已成形象,当顺其气势,不可违害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是四种、五种五行,则聚而成“物”(正八格),而非聚而成“形”(形象)。再结合下文中“全象”的原注:三者为全。可知:五气聚而成形,是指一种五行构成八字的主体,或是两种、三种力量均衡而又相生的五行构成八字的主体。如果是一种五行构成八字的主体,则为“独象”;如果是两种力量均衡而又相生的五行构成八字的主体,则为“两神成象”;如果是三种力量均衡而又相生的五行构成八字的主体,则为“全象”。滴天髓:独象喜行化地,而化神要昌;&&&&&&&&全象喜行财地,而财神要旺。独:单一也。独象,是指由单一五行构成八字的主体。如日主为木:四柱中满盘比劫,为木气之‘独象”;四柱中满盘印星,为水气之‘独象”;四柱中满盘官杀,为金气之‘独象”;四柱中满盘财星,为土气之‘独象”;四柱中满盘食伤,为木气之‘独象”;化者,我所生也。独象所生之五行为“化神”。全:完整也。原注云:三者为全。全象,是指由三种力量均衡而又循环相生的五行构成八字的主体。如日主为木:四柱中印星、比劫和食伤的力量均衡,没有财星和官杀,为水、木、火之“全象”;四柱中比劫、食伤和财星的力量均衡,没有印星和官杀,为木、火、土之“全象”;四柱中官杀、印星和比劫的力量均衡,没有食伤和财星,为金、水、木之“全象”;四柱中财星、官杀和印星的力量均衡,没有比劫和食伤,为土、金、水之“全象”;四柱中食伤、财星和官杀的力量均衡,没有比劫和印星,为火、土、金之“全象”;财者,我所克也。日主所生之五行为“财神”。揣摩上下的文意,“独象”应是专指气势在“我”之“独”:四柱中只有比劫,不见财官,虽有一、二点食伤而不碍其象。另外,母旺子生,四柱中只有印星,不见财食,虽有一、二点比劫而不碍其象,也应该是“独象”。“全象”则是专指气势在“它”之“独”:即日主孤弱,无印比生扶,四柱中食伤、财星和官杀的力量均衡之“全象”。滴天髓:形全者,宜损其有余:&&&&&&&&形缺者,宜补其不足。形,即上文“五气聚而成形”之“形”。包括“独象”、“两神成象”和“全象”。全:完整也;缺:破损也。形全、形缺:四柱中满盘比劫或满盘印星,不见财官;纯粹之从儿、从财、从杀格,为“独象”之“形全”。四柱中只有印星和比劫、或只有比劫和食伤,力量均衡,不见财官;日主孤弱,无印比生扶,四柱中只有食伤和财星、或只有财星或官杀,力量均衡,为“两神成象”之“形全”。日主孤弱,无印比生扶,四柱中食伤、财星和官杀力量均衡,循环相生,为”全象“之”形全”。反之为“形缺”。损有余:“独象喜行化地”,即为“独象”之“损有余”,如:满盘比劫,内有一、二点食伤,岁运喜行食伤之地;满盘印星,内有一、二点比劫,岁运喜行比劫之地;从儿、从财、从杀之“独象”可以依理类推。“两神成象”之“损有余”,如:四柱皆印星和比劫,印星稍旺则岁运喜比劫,比劫稍旺则岁运喜食伤;四柱皆比劫和食伤,比劫稍旺则岁运喜食伤,食伤稍旺则岁运喜财星;四柱皆食伤和财星、四柱皆财星和官杀之“两神成象”可以依理类推。“全象”之“损有余”,如:日主孤弱,无印比生扶,四柱中食伤、财星和官杀循环相生,食伤稍强则岁运喜财星,财星稍强则岁运喜官杀。其他四柱杀、印、比象生,印、比、伤相生或比、伤、财相生之“全象”亦可以依理类推。补不足:“独象”之“补不足”:四柱中满盘比劫或满盘印星,内有一、二点财星或官杀逆其气势,岁运宜去此逆势之神,“强众而敌寡,势在去其寡”也;从儿、从财、从杀不纯粹之“独象”可以依理类推。“两神成象”之“补不足”:四柱皆印星和比劫,内有一、二点财星或官杀逆其气势,岁运宜去此逆势之神;四柱皆比劫食伤,内有一、二点印星或官杀逆其气势,岁运宜去此逆势之神;四柱皆食伤和财星或四柱皆财星和官杀,内有一、二点印星或比劫逆其气势,岁运亦宜去此逆势之神。“全象”之“补不足”:四柱中食伤、财星和官杀循环相生,内有一、二点印星或比劫逆其气势,岁运宜去此逆势之神,“强寡而敌众,势在成乎众”也;“全象喜行财地”,若日主孤弱,无印比生扶,财星稍弱,食伤与官杀争强,岁运喜财星通关,亦为“全象”之“补不足”!
“源”与“流”
& &滴天髓:何处起根源?流到何方住?机括此中求,知来亦知去。
&&&源流,本意是指水的本源和支流,在这里是指干支。
&&《子平真诠》云:“干动而不息,支静而有常”,“支为干之生地,干为支之发用”。“生地”、“静而有常”即为“源”,“发用”、“动而有为”即为“流”。所以,“源”指地支,为体;“流”指天干,为用。&
根源:指事物的本源或来源,这里是指天干在地支中的根。
住:居、留之意。
机括:机关、关键也。
&&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干要看它的根气藏在哪个位置的地支,地支要看它的藏干在哪个位置透出。要从这里探求出八字的关键玄机,就必须了解每个天干的来源和每个地支的去处。&
&& 源流理论本来是《滴天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可惜被原注和任、徐两位大师注解得面目全非。源流理论实际上是在阐述干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道理,而并非像原注和任、徐两位大师所说的生化流通那么简单。&
&& 至于文中的“机括”是指什么,作者没有明言。于此略举一二:如丁生亥月,干透甲木,为正印格;干透壬水,为正官格。格局不同,喜忌迥异。同为壬水透干,透于年为年上正官,主早年成名;透于时为时上正官,主晚岁出仕。又如乙生子月而干透癸,则偏印为母;丁坐丑支而透辛,则偏财当妻。此外,尚有克干而致损支,冲支而致伤干。诸如此类,皆为八字之“机括”。总之,干支唇齿相依,如影随形。明乎此,举一可以反三矣。
“精”与“神”
滴天髓:人有精神,不可一偏求也,要在损之、益之得其中。精:真气、精力也;神:灵魂、神气也。
《三命通会》云:淮南子曰: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离为火,坎为水,火为日,水为月,日月运行于天以成四时,此天之精神也;水为精,火为神,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子,一气周流而长生不死,此人之精神也。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者,阴阳也,日月也。由上文可知,火为神为阳,水为精为阴,水火乃天地间最基本的阴阳,是决定万物生死的两种最重要的能量。所以,精神两字,亦即阴阳之意。于人而言,精为阴为体,神为阳为用。精藏于内,而神显于外。无精则气无所依,无神则气无所现,故云:不可一偏求也。
原注云:精气,神气皆元气也。五行大率以金水为精气,木火为神气,而土所以实之者也。而任氏认为:精者,生我之神也,神者,克我之神也,气者,本气贯是也。二者以精为主,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旺,非专以金水为精气,木火为神气也。两者的见解似乎互相矛盾,其实只不过是阐述的角度不同而已。
原注侧重于从整个命局的角度论“人”之精神。水火之气流行于天则为寒暖,水火之质凝聚于地则为燥湿,水火之气存之于人则为精神。所以在另一章节中云:天道有寒暖,发育万物,人道得之,不可过也;地道有燥湿,生成品汇,人道得之,不可偏也。由此可见,原注是从五行之性质去阐述“精神”的本质,比较符合阴阳之道。而任氏仅仅站在日主的角度去解释“精神”,视角未免不够广阔,而且其观点的正确与否也值得商榷: 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子。所以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比劫为我之气,印绶为我之精,食伤为我之神。
而徐乐吾大师认为: 精神两字,属于无形。凡八字之优者,皆有精神......故不必分何者为精,何者为气,何者为神。这种观点更与原注大相径庭,实际上是对原文的误解,将“精”“神”两字当作“精神”一词。原文云:人有精神,不可一偏求也。其意思已经十分明显,“精”、“神”两字各有所指,不能混为一谈。
一般而言,四柱五行生克适当,扶抑合宜,命局才有生机,此即为“人有精神,不可一偏求也,要在损之益之得其中”的道理。不过,有时候一个人的八字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即原注所云:有神足而不见其精,而精自足矣;有精足不见其神,而神自足矣。任氏在后面的“寒暖燥湿”章节中亦云:过于寒者,反以无暖为美,过于暖者,反以无寒为宜也。盖寒极暖之机,暖极寒之兆也,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天地自然之理也。这其实正是五行生克的反理,见之于八字,则是专旺,从强,从旺,从势等特殊格局。
何柏斋云: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所以,从广意上说,“人有精神”的“人”不应仅仅局限于日主而言,它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指整个命局。即是命局的的任何一个五行六神,都可以当作一个的独立的“人”来分析,当然也各有不同的“精神”以及各自的损益之理。运用这种换位的思考模式,可以让我们不再囿于传统的命学理论,在论命时更加灵活。特别是在推断六亲的细节时,这种方法更显得尤为重要。
“体”与“用”
滴天髓:道有体用,不可一端论也,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道:规律、法则,这里指宇宙中万物的本原和普遍规律。《三命通会》云: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其理之通行者言则曰道,以其理之极至者言则曰太极。体:结构、形状。用:功能、效果。
一阴一阳之谓道。体用者,阴阳也。
《五行大义》云:体者,以形质为名;性者,以功用为义。体性亦体用也。
考《周易参同契》:“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可知:体属阴,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内在的、根本的性质。用属阳,是体的外在表现,即事物的现象。体是隐性的、稳定的;用是显性的、变化的。
体与用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对立而统一的关系。舍弃体而专论用,则无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舍弃用而专论体,则无法了解事物的现象。故云“不可一端论也”。同理,片面夸大体,则难以现其用;片面夸大用,则难以识其体。故云“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
比如一个人,他内在的思想、观念,是隐性的,属于“体”;而他的行为、言论,是显性的,属于“用”。如果要评价这个人,单凭他的思想观念来下结论固然不对,单凭他的行为言论来下结论也不正确,此即为“不可一端论也”。又如要培养这个人,那么不但要经常给他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而且要适当指引他的行为言论,此即为“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也。
原注列举了数种“体用”类型并详加注解,但由于对“体用”的理解模糊不清,所以虽然解释了一大堆(接近600字节,为该书注解最多的章节),依然令人如堕迷雾,不知所云。任氏对此不以为然,不厌其繁另加注解,不可不说是用心良苦。可惜任大师对“体用”的理解一样有偏差,其结果只能越解越远,未能触及原文的主旨。原注云:“然体用之用与用神之用有分别,若以体用之用为用神固不可,舍此而别求用神也不可”。看似已经明白此“用”非彼“用”,其实并不清楚此“用”为何“用”。而任、徐等大师皆误认为体用之“用”为用神之“用”,更属指鹿为马,不足为训。其实,只要仔细参阅下一节:“人有精神,不可一偏求也,要在损之、益之得其中”,便不难明白:“扶”、“抑”体用之神和“损”、“益”精神之神,才是真正俗称之“用神”!&
那么,就命理而言,何为体?何为用?首先要明白,所谓“一物一太极”,太极点不同,其体用亦不同。如以干支为太极,则以支为体,干为用。又如以年月为太极,则以年为体,月为用。以日时为太极,则以日为体,时为用。原文虽未明言何为道、何为体、何为用,但从“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这句话中,我们还是可以知道此乃侧重于四柱的整体结构而言。即是根据四柱立太极、分体用,而后定扶抑。
明代以后的命理学,随着命学理论的发展和变革,逐渐演化出数种论命体系,如格局法、调候法、形象法、扶抑法(或称平衡法)等(参阅《知人说命----揭开用神的面纱》)。不过,在运用这几种论命体系时,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这就是不同的论命体系对同一个命造的结论有时候并不相同。因此也形成当今命学界一些人论格局者不论调候,论调候者不重格局的现象。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理论?以月令用神立格的格局体系一直是子平法的重要理论,而以五行、十干特性配合节气的调候理论也由来甚久。难道它们一定是水火不容吗?
对于这个问题,本人在《知人说命----揭开用神的面纱》一文中已有详细的论述。如何从“体用”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格局法以月令用神为体,以日干配合为用。如生于春分后清明前,乙木用事,此即为体。戊土日主取正官格,宜顺用;己土日主取七杀格,宜逆用,此即为用,此为“不可一端论也”。然后再考察体用意向而取用。如正官成格,《子平真诠》云:“。。。正官而用财印,身稍轻则取助身,官稍轻则取助官”。此为“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调候法以日干为体,以节气配合为用。如辛金日主,“辛金软弱,温润而清”,此即为体。生于夏月,“热则喜母”;生于冬月,“寒则喜丁”,此即为用,此亦为“不可一端论也”。至于取用,同样要再考察体用意向。如辛金生于六月,《穷通宝鉴》云:六月辛金,己土当权,滋扶太过,恐污金不耀,专用壬水为妙,次取庚金佐之。。。或只有未中一己,见了壬水,便为湿泥,不可见甲,甲出反作平人,总以一壬一己,见庚无甲,方妙,与五月用己壬同。。。或支成木局,独壬不贵,须得庚金发壬水之源,乃主贵中取富,富中取贵”。此即为“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由此可见,格局法也好,调候法也好,只不过是分析命局的着眼点即太极点不同而已。太极不同,体用迥异,取用之法自然大有不同。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再困惑于某些取用法则的争议(如先论扶抑?先论调候?还是先论形象、格局)。
如果再基于“万物皆有一太极”的的原理进行推导,则任何论事的对象皆有体用,如论六亲有六亲的体用,论学历有学历的体用,论事业有事业的体用,论财运有财运的体用......亦各有各的“扶抑”宜忌。明白这一点,或许可以让我们跳出“专执用神,切详喜忌(玉井奥诀)”的框框,其法虽奥,其理至简,一言以蔽之,不过“道有体用,不可一端论也,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而已!
“一气”与“三物”
滴天髓(总论干支):
天全一气,不可使地德莫之载;&地全三物,不可使天道莫之覆(一作容)。天,天干也。
一气:一者,一种也。气者,五行之气也。木为东方之温气;火为南方之热气;土为中宫之暑气;金为西方之凉气;水为北方之寒气。一气应该是指同一种五行,即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以木而言,甲为向旺之阳气,乙为向衰之阴气。阳主进,阴主退。甲乙之气对内则分阴阳,对外则为一体。气虽有进退衰旺之分,但其根本性质并无两样。所以,以木而言,四柱天干除了四甲、四乙,一甲三乙、二甲二乙、三甲一乙皆属于“天全一气”。&
“地德”即“坤元合德”。五行之本,受生于天,受成于地,禀气于阳,定形于阴。天施地受,阴阳合德。地球本身的公转和自转即是“坤元合德”,由此形成寒暑交替、晨昏变化的现象,所以,“地德”体现在四柱上,更着重于月支和时支。&
地,地支也。&三物:三者,可以确指“三”数,如“三才”、“三元”;也可以泛指“多”数,如“狡兔三窟”、“一问三不知”。物者,物质也。包括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物体。&
五行在天为气,运播四时,聚而成形,化育万物。所以,“物”在此是指地支中所藏的人元五行。所谓“地全三物”,实际上是说地支中藏有多种五行。而且更着重于月支的人元。《三命通会》云:.....又支中所藏止于月论,年日时不论,人命重提纲,厥有旨哉。“天道”不单单是指天干,天道“即是“帝载与神功”,宇宙天体对地球的作用中,以太阳和月亮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体现在四柱中,就是节气时令,即是月令用神。&
原注认为“三物”为三合、三会(任注认为只是三会),不正确!此二句出自总论干支,主要是阐述天干地支的关系,以有情、有力为吉,反之则凶。如果是论方局,在另一章节已有详细的论述。
如果用现在的语句来意译这两句,大概的意思是:
四柱天干的都是同一种五行时,地支(特别是月支和时支)要配合和好而不可战克,天干才有所寄托;四柱的地支藏有多种五行时,天干和节气时令要生化有情而不可破坏,地支中的人元才有所作用。&
干为支之发用,支为干之根基,干支上下左右生化有情,克耗适当,则五行之气不偏不倚,流通无阻。验于人命,则为一生平顺,逢凶化吉。
引申之,不仅仅是”一气”和“三物”才要“天覆地载”,如果天干的某一五行不得地支的配合,或地支的某一五行不得天干的护卫,更兼左右干支无生扶之情,有克制之势,则此五行所代表的人事必然不吉。
“丙”与“癸”
滴天髓:五阳皆阳丙为最,五阴皆阴癸为至。&
五阳:甲、丙、戊、庚、壬。
五阴:乙、丁、己、辛、癸。&
《三命通会》云:五行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火木阳也,水金阴也。&
地支为体、为质;天干为用、为气。合而言之,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分而言之,则干支各有阴阳。天干以气而分阴阳:木为少阳,火为老阳,金为少阴,水为老阴。
丙为阳火,为阳中之阳,所以“丙为最”。癸为阴水,为阴中之阴,所以“癸为至”。&
阳干之性刚健主动,外界的压力会激发其本性。丙为阳中之阳,这种特性更加明显。所以在后面的分述中有“水猖显节”之论。阳干为向旺之气,所以喜旺,弃命相从乃逆其本性。丙火猛烈之性,尤为不喜,即使自身无气,不见生扶,不得已从财杀之势,亦难以论吉。故《四言独步》云:“阳火无根,水乡必忌”。而论丁火则““阴火无根,水乡必救”。&
阴干之性柔顺被动,容易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抛弃其本性。癸为阴中之阴,这种特性更加明显。所以在后面的分述中有“不愁火土”之论。阴干为向衰之气,所以不畏衰,依附强旺之势力乃其本性。癸水至弱,尤喜弃己从人,以本性柔弱难以自立之故也。即使本身略有根气,但见财杀得势,便可相从而以吉论。故《四言独步》云:“阴水无根,火乡有贵”。而论壬水则“阳水无根,火乡即畏”
火(特别是丙火)、水(特别是癸水)两气掌控着自然界的温度和湿度,是决定万物生长的最重要的两种能量。所以,丙火和癸水也代表着八字的“精神”。丙火、癸水适合节气的需要,数量、位置适当,八字才有精神!
《气象篇》之“钩、发、向、从”
钩玄索隐:
天根月窟理无涯,动静机关未打开。好学不妨头早白,直从深处传将来。
这四句话隐晦难懂,所以很多古书根本没有解释。比如《神峰通考》、《三命通会》都有《气象篇》,但都是跳过不注解。下面的四句诗是《星平会海》才有的,不知是何人所写。
先来看看什么是“钩玄索隐”。玄,就是深奥难懂的意思,隐,就是藏匿不明的意思。钩玄索隐,意思就是要探究、寻找出隐藏在命理中玄机。
什么是天根、月窟?天根指的是十二辟卦中的“地雷复”卦:冬至后,阴极阳生,一阳来复。根,是指男性生殖器官。月窟指的是十二辟卦中的“天风ァ必裕合闹梁螅艏跎灰醭跗稹?撸侵概陨称鞴佟理无涯,是说阴阳升降、往来、消长的道理无穷无尽。
动静即是阴阳之气的转化,所谓“阴阳动静,反复变迁”(《黄金策》)机关是指气运变化的关键。这四句话前面两句比较重要,也比较难理解。至于第四句的深处,是指八字中的隐晦之处。
总结起来,觉得这句话是在说阴阳变化微妙难通,隐奥难测的道理,请看《渊海子平》中的这段话:
一年之内细分五行,配合气候于十二个月之中,各主旺相,以定用神。其中五行又分阴阳两股,于一年之中各主生旺之气。如冬至一阳则有木先生旺之理。何则?试以甲、乙日干生人,在冬至前,阳气未动,木方死绝,其木不甚吉利。若甲、乙日生人,在冬至之后,阳气已生,木乘暖气,其命寿禄皆全,只要用神入格。又如丙丁日干生人,在冬至之前,遇水即灭,若在冬至之后,不甚忌水。盖丙丁乘木之生也。夏至一阴生,则有金生水用之理。如官历所载。夏至之后逢庚为三伏,盖谓一阴生,后金生而火囚。明乎此则庚辛生于夏至之后,金略有气不甚忌火,其理尤明,学者不可不知也。&&
还可以参考《消息赋》中的这段话:“不可一途而取轨,不可一理而推之。时有冬逢炎热夏草遭霜,类有阴鼠栖冰神龟宿火。”
如晚清重臣瞿鸿玑的八字:庚戌、癸未、乙亥、丙戌。乙生未月透丙,木火伤官,官印相生为用,喜癸水贴身,通根于亥,更喜未月金水进气,三伏生寒,运走西北,官至尚书、军机大臣。庚寅运庚金临绝,丙火逢生,戊午流年戊癸合火,地支三合火局克绝金水,不禄。&
发表归根:
看花谁看未开先,此法分明玄更玄。漫向江湖寻巨浪,终归一勺到根源。&
这段话很难理解,感觉和《滴天髓》中的“源流”是差不多的意思。&
“源流”,《滴天髓》中的原注和任、徐等大师都认为是在解说四柱五行的生化流通。不过,我认为不大正确,“源流”应该是在阐述干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道理。&
什么是“发表归根”?我认为表是表面的意思,发表就是透干。同理,归根就是通根。这和《子平真诠》说的“支为干之生地,干为支之发用”是一样的意思。&
看花看谁未开先。花,我认为代表天干,这句话就是说看地支(月支)所藏的人元那个透出、哪个没有透出。&
漫向江湖寻巨浪,终归一勺到根源。这话是说年、月、日、时(比喻为江湖)透出的天干,要从地支中寻找它的本气,即根源。
徐乐吾在《造化元钥》中提到格局有情的几种特征,其中一种叫体用同宫:月令支中所藏三神同出天干适为日元及喜用之神,名体用同宫。如陈济光八字:庚寅、戊寅、甲子、丙寅,寅中甲丙戊三神同宫并透。另一个叫聚透同宫,月支藏用齐出天干,虽非用神却能辅助成格。如彭玉麟八字:丙子、辛丑、戊子、癸丑,丑中土金水并透取贵。&
向实寻虚:
三合妖神在此中,难逃难去岂无凶。欲求解救非它计,六甲之中看落空。
从无取有:
杳杳茫茫一望空,财官谁识在其中。要知取用无它法,只在三刑与六冲。
向实寻虚和从无取有都属于“见不见之形”,不过略有不同。向实寻虚是用“会、合”的方法,从无取有是用“刑、冲”的方法。&
关于向实寻虚,《三命通会》有段话可供参考:“珞f子云:无合有合,后学难知;得一分三,前贤不载。如有寅有戌便有午,有申有辰便有子,是得一分三看,其元辰有此为祸为福。”&&&如虚神为忌,则为“妖神”,由于为虚,所以云难逃难弃――不能合去,不能克制。只有虚神落空亡,才能减少危害。反之虚神为喜,当然以落空亡为忌。&
从无取有是说如果八字没有财官,那么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刑、冲)来求得财官。如外格中的井栏叉格:庚申、庚子、庚辰日,地支三合水局,以申子辰冲寅午戌火局,庚日得官为贵。又如刑合格:癸日甲寅时,寅刑巳而得财官为贵。此类格局皆为“从无取有”。&
例1:这个小孩的四肢,也就是手和脚天生就有问题。但不是小儿麻痹症,也不是脑瘫。在协和看了很多次,做了很多手术。脚的问题治疗得比较好,但手的问题还没找出治疗方案。等稍大点再去。
坤造 :&己  乙  甲  己(日空戌、亥)   && 丑  亥  子  巳 
一,会水局制巳火,调候受损,冬木盘屈不舒。
二,三合妖神在其中:年时拱酉,活木忌埋根之铁,金成局,无火破,主残[火已灭]。用水化,妖神不受化。即使受化,看一。
例2:此君迄今为止,已是五度婚姻,现而今又在离婚;每一次离异就得脱笔财,少则30――50W,多则70――80W;每一次婚姻中,都不离情人,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而且为情人可一掷千金,负债不惜;此君貌不出众,高度近视,不讲究穿着,俨然一个农民工,但所寻觅到的情人却是个个有姿色,且有公务员,教师,会计师,大学生之类;乾造: 癸  癸  丁  戊    卯  亥  丑  申 空亡(申酉) 起运:命主于出生后7年4个月又20天12小时起运交运:命主于公历日05时41分交运大运: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实岁:08岁 18岁 28岁 38岁 48岁 58岁 68岁 78岁  始于:   
丑是癸的暗禄[能合子],而未是丁的暗禄[能合午]。天干的癸丁冲。则会分别感应到丑未。八字不见未,也会感应未字加入八字。地支有丑,则丑库被 虚字未土 偷偷撞开后门。同息感应原理,丁与未有路,行踪所至。癸与丑有路,有迹可寻。
这个八字月令官星透杀,用伤官合杀。但丁火太弱,虽有卯亥合印,不以从论,亦不喜财地。出身普通,早年运程困顿。己未运制杀合木局,大得际遇,名利有成。戊午犹吉,丁巳冲破木局,有破败。丁火无根,以卯亥邀未,丑冲未为根。未为红艳杀,适为财库、妻宫冲出之虚神。金玉赋云:虚朝财位主妻多,而现在虚朝的为红艳煞,所以阅色无数。己未运,己即是未,红艳填实,冲动妻宫,四处征战,戊午运,禄临桃花,拱红艳。
何谓格局?《兰台妙选》云:“格者,取用于生月,何神为用,以定其格。局者,支辰见申子辰,亥卯未,巳酉丑谓之局是也”。&&&&
&&&《子平真诠》以透干会支论用神之变化,确实是精辟之论。但如果地支会合邀拱成局,则不以“格”而以“局”论。但古书之中论格者多而论局者少,后学者难明个中区别。而今人往往格、局不分,有失古书奥旨,以致论命时有时不能准确拿捏。&
&&& 遍览子平典籍,皆言子平之法,专论财官,但对于如何专论财官则语焉不详。又言有杀先论杀,无杀方论用。用者,月令用神也。似乎看命之法,须先观八字中财官七杀之成败,而后方论格局。&
&&& 事实上是否如此呢? 徐子平流传于世的除了《徐注消息赋》,据说还有《明通赋》。但观此两篇赋文,并无明确表示要先论财官七杀之意。《明通赋》云:“向官旺以成功,入格局而致贵。官印财食为吉,平定遂良,煞伤枭败为凶,转用为福”。此处的官并非财官之官,而是临官之官。万育吾注:“五行临官帝旺,在四柱为本宫成功之处。入格局则贵,破格局则贱。如官印财食本是吉神,须无伤克冲刑破败,则为平定遂良,乃入格也。煞伤枭败本为凶煞,若有制服去留合化,是谓转用为福,亦入格也”。《子平真诠》说得更加明白:“财官印食,此用神之善而顺用之者也。煞伤劫刃,用神之不善而逆用之者也。当顺而顺,当逆而逆,配合得宜,皆为贵格”。由此可见,徐子平与沈孝瞻皆认为,只要八字成格,便可论贵,不必优先考虑财官七杀。&
&&& 那么,“专论财官”与“有杀先论杀”的观点是否就是错误的呢? 个人认为,财官代表富贵,格局代表的是贵贱,专论财官与注重格局有着相通的一方面。所以,“专论财官”与“有杀先论杀”,可能是某些命理家对八字的切入点不同而已。如《滴天髓》中论富贵:“何知其人贵,官星有理会,何知其人富,财气通门户”。何谓官星有理会? 财格喜官护而有官,印格喜官生而官旺,伤格忌官而不见官,皆为官星与用神有理会。何谓财气通门户? 门户即月令,乃用神所在之处. 伤喜财泄而有财,官喜财生而财旺,食带煞而无财,枭夺食而财护,皆为财通门户也。虽论财官,而实际上重心仍在格局成败上.&
&&& 至于为什么要先论七杀呢? 大概是因为七杀为凶暴无情之物,不先制化安顿,必伤自身,虽月令有可用之物,亦无力可得。但《子平真诠》云:“今人不知专主提纲,然后将四柱干支,字字统归月令,以观喜忌”。可见,格局法实际是已经考虑到了四柱干支的每一个字,虽有七杀,岂会遗漏? 如财格见杀而败,伤格带杀而成,印逢杀而得助,官逢杀而混杂。&
&&& 《子平真诠》云:八字用神,专求月令,以日主配月令地支,生克不同,格局分焉。如果从体用的角度看,格局法中以月令用事之神(也叫用神)为体,是相对静态的。如无论日主是什么天干,生于雨水后惊蛰前,总为甲木用事;生于春分后清明前,总为乙木用事。而以日主配合(月令用神)为用,是相对动态的。如生于春分后清明前,乙木用事,如果是戊土日主,则为正官格,如果是壬水日主,则为伤官格。
&&&& 为什么格局法中要以月令用神为体呢?我以为,月令用神是节气时令在八字中的体现,重视月令用神,也即说明了节气时令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如果再深究下去,节气时令也是“天道”的体现。重视月令用神,也反映了古人尊崇“天道”的观念。所以《滴天髓》开篇即说:戴天履地人为贵,顺则吉兮凶则悖。而这里的“人”即是指月令用神。而以日主配合为用,也即反映了古人顺应”天道”的观念。
&&& 而格局法中以“十神”为其判读方式,则又说明了这种论命体系侧重于研究人类个体的社会属性,如六亲关系、职业类型、个人财产、社会评价地位等。&
&&& 如此看来,格局法确实是一种比较合理、成熟的论命体系。
杂气取格的特殊性
翻开子平经典,无论是《渊海子平》、《三命通会》,还是《神峰通考》或《子平真诠》,均有专门论述杂气格的文章。所谓杂气格,是指辰戌丑未这四个月的命格。
&&& 古人取用定格为什么要将辰戌丑未月另作别论呢?这是持“平衡用神”论的人所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既不知道正宗子平的取用神与取格局是一回事,也不知道取用定格要以月令为主和以官杀为先的子平法则。对于杂气格,他们草率的认为:什么杂气!难道只有辰戌丑未月才有几个藏干吗?寅申巳亥月不是照样也有几个藏干吗?为什么寅申巳亥就不是杂气?纯属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嘛!
&&& 然而,古人所说的杂气,根本就不是他们所理解的那层意思。古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渊海子平?论杂气》一文说得非常清楚:“此四者(辰戌丑未),天地不正之气也。且如甲则镇守于寅位,阳木之树。乙专镇于卯,专司春令,而夺东方之气。辰为东南之偶,及春夏交接之界,受气不纯,禀命不一,故名杂气。丑未戌亦然。”看,辰戌丑未四者是因为它们“受气不纯,禀命不一”,为“天地不正之气”,所以才说它们是“杂气”,决不是因为它们有几个藏干!试想,命学第一经典《渊海子平》的编著者徐升,他能不知道寅申巳亥也有几个藏干吗?
&&& 我们平常说“杂粮”,是指非主粮;说“杂料”,是指非主料;说“杂种”,是指非真种。古人说“杂气”呢,则是指非主气。子午卯酉位当四极,寅申巳亥位当四偶,各占一方,均为得位当旺之气,而辰戌丑未居于四季之末,两方交界之地,均为失位失令之气,其地位就如同工厂里的打杂人员,不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职能部门,相当于边角废料,所以才说它们是“天地不正之气”,“杂气”。
&&& 既然辰戌丑未都是一些失位失令的杂气,而取用定格又要求取得令得位的旺相之气,那碰上了杂气月又该咋办呢?还坚不坚持“八字用神,专求月令”这条取用定格的基本法则呢?为此,惜墨如金的古人不惜专用一章来论述如何处理杂气取格的问题。可怜婆心,谁能识得?
&&& 杂气取格有三条法则:一是以透干取(地支透干则如树木长成,可以取材为用了),《神峰通考?论杂气财官印绶格》云:“此格与伤官甚难看,此格要露库中何物出来,方可定用神”;二是在藏干不透的情况下,《三命通会?论杂气》一文说:“……如无透出,冲刑少许兼身旺为妙,忌身弱,冲刑太过则福聚之气散矣。”意即有透干则取透干,这时不可冲刑,无透干时则要有少许冲刑,但冲刑不可太过,太过则损了根气,难以作用了;三是“若年时别入他格,当以他格断之。盖此乃天地之杂气,不能统一,故少力耳(引自《渊海子平?论杂气》)。”意即若是四柱构成了其他格局,就以其他格局论,不必再拘泥于月令取格的法则,因为这月令本来就是杂气,力量小,能不用就可以不用。
&&& 初看这三条,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以透干取格,并不是只有杂气月才这么做嘛,其他月令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在《子平真诠》里是说得清清楚楚的。说杂气月要冲刑,有人驳斥过它的错误,说是一冲就会将库中的财官冲坏。至于在四柱构成他格时就以他格论的做法,似乎也很正常,像什么去官就食格、岁德正官格、时上偏官格等,也都不是以月令论格的嘛。
&&& 可是,古人为什么要将杂气月另作专论呢?肯定是自有其道理的。细想之下,我们就会发现杂气月还真的在如下两点上与众不同:一是古人只把辰戌丑未当作四个墓库看待,即使是在其本气为官杀时,只要官杀不透干,就不以官杀格论,这显然不同于其他月令。因为其他月令都要坚持“有杀先论杀,无杀方论用”的取格原则,哪怕月令中的官杀并非本气,也要如此;二是其他月令除了四柱有官杀格可取外,一般都要坚持以月令取用定格,而杂气月即使是在没有官杀格可取的情况下,有其他格也可以取其他格,不必坚持以月令取用定格,这不能不说是杂气月独享的一项特权。至于冲刑问题,此格的条件一是没有透干,二是只可“少许”冲刑,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供指责,反而是古人精于论格的一种表现。
&&& 上述意思是古人的本义吗?我们不妨再看看有关具体论述:
&&& 《三命通会》在“论十二月支及日干吉凶”一文里,论及辰月时指出:“丙丁日为杂气官,喜官透,不透要冲。”意即丙丁日元生于辰月,即取辰中的癸水官星为用定格,为杂气正官格。此官星要透,不透则要冲刑,将库中的癸水官星冲刑出来。而在同一文说到壬癸日干时,却说:“壬癸日为自库,只是身强少疾,月令无贵可取。”意即壬癸日元生于辰月,是自身的墓库,月令没有财官贵格可取,只是身强少病。这前后两条一对照,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同在辰月,一个要取辰中的墓气癸水官星为用定格,而另一个则置辰中的本气戊土官星于不顾,说其“月令无贵可取”呢?原因就在于古人只把辰戌丑未视为墓库,并不以它们的本气五行论。丙丁日在辰月,辰为水库,其中的癸水是官星,所以就是官库,故以杂气正官格论。壬癸日在辰月既不是官库,也不是财库,只是壬癸水的“自库”,所以才说“月令无贵可取”。后文在论及未月时又说:“壬癸日为余气财。”意即壬癸日生于未月,就取未中的余气丁火财星为用定格,也没有取未土本气己土正官为用定格。于此可见,杂气月不同于其他月令的地方,就是在月令本气为官杀时,只要月令不透官杀,就不以官杀格论。
&&& 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之命:乙未& 丙戌& 壬戌& 辛亥。地支有几重官杀,但不以官杀格论。原因就在于壬水生于戌月是财库月,天干又透出了丙火财星,还有乙木伤官坐库通根来生财,格成财喜食生而配印。日支戌土也因干透丙火而视为财库,不以杀论。故为技艺致富之命。若将未戌土作杀论,则命主必非此等人也。《三命通会》在这篇文字里还说:“壬癸日戌月为杂气财,喜生旺财透,不透要冲。”比尔之命正是这种生旺财透的杂气财格啊。
&&& 又如某男命:丙戌& 壬辰& 壬申& 壬寅。若按月令本气七杀论,则格成杀印相生,应当学业、事业都要有点成就。若说是身弱,那至少在中年走西方金运时也当风光一番。可是命主只是个籍籍无名的普通老农。为什么呢?因为壬水在辰月为自库之月,天干不透戊己则无贵格可取。年支戌土七杀也因干透丙火而以财论。八字月劫当令,有财而无食伤,不能构成食伤生财格。重重比劫克夺财星,是多婚而不聚财之象。故命主走西方运时离婚四次,妻子还将房子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
&&& 另如何守信命:庚辰& 庚辰& 壬午& 乙巳。壬水生于自库之月,无贵格可取。好在时柱有乙木伤官泄身生财,年月干有印星,可以构成伤官吐秀格。所以命主成了香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即《欢乐今宵》栏目的“金牌司仪”。此命若将月令辰土作七杀论,则格成杀印相生,那他就不会是个艺人,而是官场中人了。
&&& 至此,杂气月的特殊性便赫然在目了。当我们以后再碰到杂气月的八字时,应该就不会将墓库当官杀论了,也不会认为只有杂气月才取透干为用定格,更不会认为古人糊涂到连寅申巳亥有几个藏干也搞不明白了。
《子平真诠》是论述“用神”最多的命学经典,“八字用神,专求月令,以日主配月令地支,生克不同,格局分焉。”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格局是从用神而来的。但是,用神为什么要叫做“用神”,又为什么要“专求月令”?
&&& 明代以前的命学典籍中,用神的意思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月令“用事”之神,一种是日主“所用”之神。
&&& 清代以后,用神的意思又变成了对日主“有用”之神。清初陈素庵在《命理约言》中云:“命以用神为紧要,看用神之法,不过扶抑而已。”民国以后的命理学家,如徐乐吾、韦千里等前辈,论命方法重于日主的扶抑,大概是受到了陈素庵的影响。而这种意思也代替了原来的意思延续至今。
&&&《子平真诠》中的“用神”是第二种意思,其实也是古书中最普遍的意思。不过,古书中似乎也没有说清楚什么才是日主“所用”之神。
&&& 以我的理解,日主“所用之神”,是指日主的“身外之物”,是一个人借以“安身立命”的东西。比劫禄刃,属于本身之气,不算是““身外之物”,所谓“身外之物”就是财、印、官杀、食伤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猜测古人分析八字的思想,就是看看财、印、官杀、食伤这些“身外之物”,能不能为我(日主)所用,以及如何去用。或者说,如何得到、利用这些“身外之物”。此即“专执用神,切详喜忌”是也。
&&& 那么具体到一个八字中,哪个才是“所用之神”呢?从古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比较注重财、官,如《金玉赋》开篇即云:“搜寻八字,专论财官”。财为养命之源,官为荣身之本,财、官代表“富、贵”,代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追求。所以,重视财、官确实也有一定道理。
&&& 不过,所谓专论财官,也仅仅是比较重视而已,并不是真的只论财官而弃印食伤杀于不顾,这点最容易被学习传统命理的人所误解。因为“富、贵”只是代表人生的一个层面,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一个人仅仅拥有“富贵”是不够的,更何况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富贵”。没有了富贵,难道就不用生存了吗?人生在世,还是有其他追求的。
&&& 故此,,古人对八字中“用神”的认定,是以八字中最有情、有力的财、印、官杀、食伤为准。所谓“有气者急,有情者切。”什么叫“有气者急”呢?万育吾前辈的解释是:“有气乃当时也,看八字内外明暗干支,如六月中气大暑节土金旺相有气之类,此为之急,余则否。”月令是代表“天道”的枢纽,所以,月令用神即是“上天”赋于一个人的“天命”。这就是古人看命优先考虑月令用神的原因。
&调候一词,可考的始见于《子平真诠》:“...而即可以调候也。...而调候为急也,权而用之也。...亦调候之道也。...亦调候之谓也。”沈前辈认为:“论命惟以月令用神为主,然亦须配合气候而互参之。譬如英雄豪杰,生得其时,自然事半功倍;遭时不顺,虽有奇才,成功不易。”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月令用神是“上天”赋于一个人的“天命”,而气候(寒暖燥湿)是天时的表现吧?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更好的实现上天赋予他的天命,还需要天时配合。这大概就是调候的本意。&&
&&& 在《滴天髓》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天道有寒暖,发育万物,人道得之,不可过也。地道有燥湿,生成品汇,人道得之,不可偏也。”这里的天道是指天干,也有“天时”(气候)的意思;这里的地道是指地支,也有“地利”(地理环境)的意思;这里的人是指日干,人道则是指个人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生理规律等等,“不可过也”、“不可偏也”,不正是说明可以拥有“人和”了吗?角度略有不同,但意义也更深远了。确实,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适合他的天时、地利和人和。我想,这才是该书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命学观点。&
&&& 现代的命学界,一般认为《穷通宝鉴》(或叫《造化元钥》)是一本专门讲调候的命学著作。但这本书里面命理观点又不完全和上面两本书的观点一样。它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十干的基本属性,配合节气时令和干支的“寒暖燥湿”,来寻找适合日主的生存、发展的有利因素,即俗称的调候用神。
&&& 这种注重天干本质特性的命学思想,并非该书作者所独创。在很多命学古籍中都有对十干本质特性的论述,如《渊海子平》、《滴天髓》等书。在《三命通会》甚至更早的《五行精纪》中,有对五行在四时中喜忌的描述,而《穷通宝鉴》的作者,则将这些观点揉合起来,加上个人心得,演化成“十干在十二月中的喜忌”这种更细致、更精确的命学理论,无疑是命理学的一大创见。&
&&& 如果从体用的角度理解,调候法(《穷通宝鉴》)的体用划分明显和格局法不同。格局法中以月令用事之神(也叫用神)为体,而以日主配合(月令用神)为用。调候法则以日干为体,以节气配合为用。如辛金日主,“辛金软弱,温润而清”,此即为体,是相对稳定的本质特性。生于夏月,“热则喜母”;生于冬月,“寒则喜丁”,此即为用,是日干随着“天时”、“地利”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适应性。&
&&& 体用划分的不同意味着太极点的不同,意味着观察点和思考角度的不同。调候法这种体用划分意味着什么呢?十干的基本特性,反映在一个人上,就是他的先天心性或禀赋。俗话说“三岁定八十”,这种心性是与生俱来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后天的环境、教育、人生际遇虽然或多或少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但无法完全改变这种先天心性。从这点看,调候法的观察点已从格局法中的尊崇“天道”转移到重视“人性”上。《穷通宝鉴》这本书中,虽然也注重节气,如有些地方细分到”雨水前”、“谷雨后”之类,但远没有象格局法那样对月令用神有明确的要求。如对各个人元用事的划分、透干、会支等。它更多的是综合考虑了节气时令和干支的“寒暖燥湿”,并据此寻求适合日主需要的调候用神。而这种取用方法,折射出古人希望以“人性”为出发点,根据不同的“天时”、“地利”去寻求适合个人生存、发展的有利因素这种观念。
&&& 如果说格局法反映了古人尊崇“天道”、顺应”天命”的思想,那么调候法是不是反映了明代以后的古人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规律的适应性呢?所以,与其要从命理上去分出这两种论命体系孰优孰劣,倒不如去探讨在中国的思想长河中,以汉代董仲舒、王充为代表的“奉天命”、“顺天命”思想和明清王艮、颜元提出的“造命回天”、“主宰气运”思想哪种更为正确。而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命理范畴。&
阅读 (14558) | 评论 (0) |
前一篇:后一篇:
&&请您后再发表评论
&分享到微博&
搜房网用户可以先再评论
内容:请登录
转载成功!
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
创建新的分类:
博文已成功转载!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搜房网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壁咚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