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赛车比赛的时候,开始排在后面的车和第一个车距离那么大。。 你会不会你会不会公平?

F1 进站换胎,加油会不会影响排位 ,比如开始是排在第一位,加完油后,再进站时怎么能保证能跑在?_百度知道
F1 进站换胎,加油会不会影响排位 ,比如开始是排在第一位,加完油后,再进站时怎么能保证能跑在?
提问者采纳
换胎所花的时间。进站所影响的排位有使之下跌的会影响。但是一般来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别人自然也要进站。比如你和对手相碰。如2楼所说,你要进站,毕竟F1不是个人运动,但绝对是暂时的,创断了前鼻翼,如果你领先你后面的车手24秒(不过也要看你进站加油,来保证最后的胜利,这要靠各个车队长时间的磨练,那麽你的进站策略自然也要发生改变。如果你和你的对手差别没有那麽大,在赛车比赛中是什麽都可能发生的,避免排位下跌。(所以一般车手的代言费有一部分要分给工作人员,那最好就等着你的对手先进站。所以进站时间的掌握就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所以也就有了重车上路还是轻车上路的问题,当然,出来基本上位置就不会变了,维修站裏的工作人员也就要随时待命,要看工作人员的能力了,再根据他的进站时候制定相应得策略,就像2楼所说的那样,那你自然就必须进站换鼻翼,也有使之上升的,他需要整个车队的配合。)还有进站策略问题,所以縂的来说还是很公平的,努力上升,这点就不是车手可以控制的了,也就是这个车队的效率)以上。也正因为此。所以就要车队所有的人一起为之努力,也就是说在比赛中你要进几次站。当然一次进站所耽误的时间自然要比两次花的少。你进站以后名次一般来说都是要下降的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9条回答
而且进战策略被视为难超车赛道超车的重要战略进战是会影响排位的.比赛中重油轻油对进战时间有很大影响.如摩纳哥.但如果大家都进两次战.那么对最后排名是没有多大影响的
摆脱 十几个车队 又不是你一个人比你要进站别人不要啊你加完油名次变后了别人加完油你名次不就前啦
为了增加比赛观赏性,进站维修后出站名次与进站前名次无关。当领先后一名车手30秒以上(经验数据)时才能保证名次不发生变化(即出站后仍卡在后一名车手前面)各个车队也在磨练其进站维修(主要是换胎和加油)速度,也是为了这一点。
在进站之前尽量拉开与后车的距离,特别是在领跑的时候,就有足够时间进站了
各个车队都有自己独特的进站策略,都是尽量保证车手进站而不影响排位
F1进站时间是要算进总时间的所以F1的进站加油策略是一个很讲究的问题很多经典的超越也是依靠进站策略来完成的
不一定,要看时间和策略.
进站是一个战略,当然有付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韩寒的赛车比赛_百度知道
关于韩寒的赛车比赛
这种比赛的比赛规则什么的?最好再给我介绍下。,会在哪里进行。。,方式 都是什么,场地。了解韩寒的人韩寒参加的是哪种类型的赛车比赛。。如果答的好?具体的比赛时间,比多久,我继续加分?上一次比赛是什么时候。。?下一次比赛是什么时候,可以加我私聊。
提问者采纳
我主要看他Blog的参加拉力赛与场地赛,即CRC和CTCC,可惜翻车退赛了.具体看百科.接下来6月19日是山东薛城站.三月15漠河拉力赛代表中国斯巴鲁参赛.韩寒嘛.拉力赛是在规定路段内赛车依次比赛,得到的总时间最短获胜,比两天
提问者评价
问你,他是不是要去参加国际的拉力比赛?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上海大众333车队包揽了冠亚军。
日1600cc组比赛中:08。
2008年,在很多人都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时候,全国汽车拉力赛的漠河站,新秀杯第二。
-22日1600cc组别中。
2005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中国量产车1600 CC组珠海站冠军.6L(即,获得国家杯的季军。
日在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六盘水战比赛在贵州举行。
2004年上海站N组(国际组)第七。
北京站获得N组(国际组)第六,1。
2004年获得亚洲宝马方程式资格赛冠军,只要没拿到冠军。
2005年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1600cc组上海站第四。获得上海站国家杯冠军,获得了国家杯的冠军,上海站亚军,上海大众333车队在上海站大出风头。
马来西亚站第八,六盘水站第四,国内车手第四,贵州站第四。
2005年加入上海大众333车队,在年度千六中第一名,不做任何对其他车队不公平的事情,我们只是偶然竖一个中指,王睿,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的上海站,在天马山很快就破了去年自己的圈速记录,上海站N组(国际组)获得第六,第三名的成绩早就拿过了。
2008年场地赛总成绩年度第六,1600CC杯的第二。获得宝马参赛奖学金五万美金,去争夺N组国际组级别(2。
长春站获得N组(国际组)第八,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珠海站国家杯冠军,不做任何违反规则的事情,为缅怀车王徐浪。
2009年中国房车锦标赛(CTCC)第四站北京站,昆明站第四,场地赛继续留在上海大众333,我们像两个一样坚持原则,拉力赛成绩是车手年度总成绩国家杯的季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亚军,韩寒夺得国际组国内车手季军:这代表了在N组里。赛后。
2008年,参加S组1。
2008年10月,目标肯定就是拿冠军,但是我们却被官方形容成最没有素质的车手。韩寒在赛后表示,代表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
2009年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第二站CRC北京站,韩寒终于夺得国际组国内车手冠军。
日,上海大众333车队的韩寒最终夺取了冠军,获得了国家杯的第四:
巴林站第七,新秀杯第二,而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希望他们做到,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的福建邵武站。
2007年韩寒夺得了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1600 CC组年度车手总冠军,韩寒名列第二。
2004年6月加入云南红河车队,正义的力量开始有机会。
上海站第七。
参加年度亚洲宝马方程式,北京站季军及收关站冠军
2005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中国量产车1600 CC组年度亚军,新秀杯第一,新秀杯第一,这次既然来参赛了。中汽联决定从下一站开始严格监督和处罚赛前提前堪路,获得国家杯的第四。
2006年代表上海大众333车队参赛,全国汽车拉力赛暨亚太拉力赛的龙游站。
日,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的长白山站,是国家杯分站冠军拿的最多的选手,韩寒接受采访。签约FCACA车队、亚军,获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1600 CC组上海站季军,名将王睿一路领先最终夺冠,不做任何损害其他车手利益的事情,我是肯定不会觉得满意的。
日本站第六、韩寒分别获得冠。
2008年:国家杯)的比赛。我们是问心无愧的在比赛,1600CC杯的第二。正义代表了赛前不非法堪路和赛车不非法改装2003年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
2007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1600cc的比赛。
2009年的拉力赛转会到其他车队.0L)的冠军,韩寒获得1600cc组亚军。
2009年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第一站CRC江宁站。
2008年,韩寒将会去客串一两场长距离越野赛:“这不是一个我希望得到的成绩,这是他本赛季在这一赛事中首次登上领奖台,千六杯的第一,韩寒获季军。这也是FCACA车队第一个车手的第一.720的惊人成绩成为全场唯一跑进1分9秒大关的选手,千六杯的第一
上海大众333 车队职业赛车手
汽车场地锦标赛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很多人在路上能一眼看出「这车肯定是女司机开的」?
女司机开车一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总是被黑?我知道这属于性别歧视,但是我想知道为何会形成这种性别歧视。答案里一上来就各种政治正确的,不是我要的答案。
按投票排序
238 个回答
貌似有些朋友没看明白,就直接转评论区朋友的解释给大家: :一男的数学差(你数学真差),一女的数学差(女生数学就是差)以偏概全,答主这是在讽刺题主。。。
男司机调侃而已,其实很多女司机开车更安全啊,比如我^_^开车时候不会抽烟,不会接电话,不酒驾,不抢红灯,不乱变道,被人抢了道也不会骂骂咧咧,而且不超速。做个谨慎的司机,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我主要针对你引用部分。很久没看到这种程度的自我打脸了。我把答主引用的两篇报道/研究都找出来了。答主不仅非常严重地选择性忽视相反的证据,连研究到底讲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简直到了让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的程度。统计数据能说明很多问题,但如何取舍就是答者问题咯:那么请女权主义者们接着看这个数据:答主在回答里影射女权主义者选择性失明,却忽略自己所引用的报道和研究中的绝大多数信息。这实在是有些讽刺。当然,中国一些媒体选择性和误导性报道的嘴脸也暴露地很彻底,简直教科书一般。1.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研究,以下是答主引用的: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美国普渡大学对美国印第安纳州近几年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调查发现,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亡率取决于司机性别和年龄。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女性司机死亡率比男性司机要高得多,而年轻女司机的死亡率比男司机高208%,比中年女司机高200%。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年轻女司机应急处理能力比中年女性和男性要差,遇到紧急情况往往惊慌失措。另外,女司机开车比较小心,速度较慢,这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在其他车辆催促下,女司机很容易心慌,手忙脚乱,因此造成交通事故的几率比男性司机高。据调查,女司机在城市发生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87%。如发生翻车事故,由于女司机自救能力差,其死亡率比男性高154%。网上转载这篇新闻的网站很多,什么新浪、搜狐、国际新闻网、中国网、国际在线、铁血等等,全都是一样的内容,就是这么两段话。我找到了被引用的研究原文,发现文章研究的根本不是这些新闻里说的,也根本没有得出新闻里的任何一条结论。这些错误实在太夸张和匪夷所思,以至于根本不可能是疏忽的结果,只能是因为完全没有去读研究原文或者是故意曲解。下面我们仔细说一下:论文原文:普渡大学的相关新闻:这个研究从头到尾没有对比过男性和女性司机的死亡率,而是在对不同年龄段的女司机进行对比,对不同年龄段的男司机进行对比,也就是说这些对比都是在男司机和女司机内部进行的。作者的方法其实比较简单,就是跑了6个multinomial logit model,每个对应一个性别+年龄分组:年轻女,中年女,老年女,年轻男,中年男,老年男。For each age group within each gender, separate multinomial logit models are estimated. Thus a total of six multinomial logit models are estimated (three age groupings for females and three age groupings for males).每个model的因变量是三个事故结果:没有受伤、受伤、死亡自变量主要有三大类:司机/乘客相关的行为(安全带、是否有乘客、睡着、疲劳、生病、超速、驾照过期等)、车辆相关情况(车龄)、环境因素(天气、季节、时间等)、事故类型(撞树、翻车、被困、被甩出车外),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控制变量通过这些模型,作者可以研究这些自变量各自是如何影响最终的事故结果(是否受伤或死亡)。简单来说,每个自变量会算出一个系数,系数越高说明影响越大。然后作者就看同一个自变量(比如没系安全带、下雨、被困车内等)对同性别不同年龄层的司机和同年龄层不同性别的司机的影响是否有较大差异。注意:这篇论文研究的不是性别对事故率有什么影响,而是各类司机行为、环境因素、车辆情况、事故类型对司机受伤和死亡的概率有什么影响,性别和年龄都只是用来分组而已,根本不是自变量。所以答主和所有转载的媒体真是一丁点都没看懂这个研究。拿新闻里出现的四个数据为例:年轻女司机的死亡率比男司机高208%,比中年女司机高200%女司机在城市发生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87%。如发生翻车事故,由于女司机自救能力差,其死亡率比男性高154%。这几个数字的确出现在了论文里,但意思完全不同。新闻:年轻女司机的死亡率比男司机高208%,比中年女司机高200%论文的意思:Accidents occurring in rural areas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fatality by 208% for young females...Also, vehicles 6 years old and older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injury for middle-aged female drivers by over 200%“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在农村地区发生车祸使死亡概率增加208% ... 对于中年女性,驾驶车龄6年以上的车使受伤概率增加200%”,也就是说农村地区的车祸对年轻女性来说更致命,驾驶老车对中年女性更危险。这跟新闻里的“引用”都是什么跟什么啊?!新闻:女司机在城市发生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87%。如发生翻车事故,由于女司机自救能力差,其死亡率比男性高154%。论文的意思:when restraints (safety belts) were not used, the likelihood of injury increased 119% for young females, 164% for middle-aged females, and 187% for older females.“对与老年女性,不使用安全带会使她们在车祸中受伤的概率上升187%”,这跟“女司机在城市发生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87%”有毛关系?!154%在论文中没有用文字描述,但是在表2和表4里出现了,意思是“对于年轻男性,在事故中如果出现翻车,他们的死亡率会上升154%”,新闻里的引用总算搞对了变量,但却搞反了性别...所以新闻里提到的4个数据完全是莫名其妙,对论文肆意曲解,简直就是随机选了4个阿拉伯数字然后开始自己编故事,论文里根本没提到性别对车祸率的影响,结果还是被拿来放在一篇叫《调查发现年轻女司机车祸死亡率高于男司机》的新闻里。我形容词学得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种行为了。论文真实得出的最主要结论包括:对于年轻和中年男性,当他们载有乘客时,车祸死亡率更高。(个人猜测原因:年轻和中年男性司机喜欢在别人面前秀车技,用安全带或者被别人超了觉得没面子,于是悲剧)对于年轻和年老男性,当他们开车龄5年内的新车时,车祸死亡率更高。(个人猜测原因:年轻男性开新车时更容易过分自信和冲动,年老男性开新车更容易对车的性能不熟悉,当然其实这也是个self-selection的问题)对于中年女性,当她们开6年以上旧车时,车祸受伤率更高。(个人猜测:中年女性可能在车的保养和维修方面弱一些)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开车习惯也许是有些不同,但总的来说可能女性的习惯还更不容易车祸致死。2. 我们再来看那个回答里引用的第二段材料:有研究发现,在心理压力上,相同条件下女性较男性更易压力过大,因此危险情况下出事故的概率更高。在驾驶员情绪上,女性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要比男性驾驶员更明显。在复杂反应判断上,女性的失误次数也较男性更多,对于突发情境的处理能力不如男性,所以在很多交通事故中女司机错把油门当成了刹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从数据上看女司机并不比男司机出事多,尤其在恶性事故上,但是却给人留下了“马路杀手”的印象。其实,女司机常被吐槽为“马路杀手”倒不是因为出的事故多,主要还是在于事故原因比较奇葩,经常撞死的不是自己就是亲人,所以才一次又一次加深了人们关于“女司机是天生的马路杀手”的印象。所以女司机不仅要学好开车的驾驶技巧,还要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别被突发的交通情况吓的不知所措而酿成大祸。这一段材料大部分来自腾讯的一个专题报道:引用部分来自文章的第一部分“从生心理条件上来说,女性驾驶员的确有劣势”(这部分内容可靠性未知,因为没给具体研究,但先不说),但不知道答主是不是看到这里就没再往下看了,因为文章第二部分标题是“然而统计数据却表明,女司机肇重大事故的几率要远远低于男司机”,其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中国官方数据,很好地回答了其他许多回答和评论里的质疑:2007年北京男女司机比例是7:3,但女司机肇事事故死亡人数是男司机的1/50以上分析了许多女性作为驾驶员的劣势,然而交管部门给出的统计数据可能让人感到惊讶——女性驾驶员在比较严重事故方面的表现,比男性驾驶员要做得好得多。以2007年的北京为例,当年北京有139.8万女性驾驶员,占全体驾驶员总数的30.7%。然而,女性驾驶员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一般事故——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与轻微事故相对——总共只有176 起,仅占一般程序处理事故总数的3.3%。而造成了死亡的重大和特大事故中,女性肇事24起,死亡24人,分别仅占当年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的2.2%、2%。换言之,女司机肇事事故死亡人数仅约为男司机的50分之1。这与女司机是“马路杀手”的结论简直完全相反。或许有人怀疑这是因为女性驾驶员数量虽多,但开车总时长要远远小于男性驾驶员的缘故。从案例数多得多的交通执法情况来看,不支持这个结论。2007年,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受处罚的交通违法行为386.3万起,其中女性驾驶员74万起,占19.2%,女性开车总时长不会比男性有几十倍的差距。即便考虑上大型车基本由男性驾驶的情况,女司机在严重肇事方面的记录也远比男司机来得好。国外的统计同样表明女司机造成的严重事故比男性少发达国家的研究同样也表明,女司机通常造成的严重事故要比男性少。在发达国家,男司机大概占了总驾驶量的65%左右,女司机为35%,但女司机要为交通事故中的死亡负责的比例,仅在25%左右。而平均来说,同样里程的驾驶,男性驾驶员发生致死事故的可能性要比女性多46%。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女性在驾驶习惯方面有许多优点为什么明明女性驾驶员的生心理条件不如男性,却会出现女性驾驶员严重肇事的几率反而较低的现象呢?答案在于驾驶习惯。由于女性较男性更为心细,驾驶准备工作也更加细致周密,一般较男性具有较好的耐力,加之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驾车行驶时不易厌倦,且饮酒吸烟者较少。此外,女性驾驶员系安全带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从交管局的执法情况看,女性不系安全带比例仅占女性驾驶员总数的1.5% 左右,而男性驾驶员则为5%左右。相比起男司机,女司机开车也更加注重不要超速。女性驾驶员的诸多优点都有利于行车安全,从而能减少严重事故的发生。北京市保险协会赔付事故肇事原因分性别统计统计也表明,女性驾驶员因追尾、逆行导致的事故占女性驾驶员负全责事故的比例要低于男性驾驶员的相应比例,这说明女性的主观驾驶态度要比男性更好;而倒车、溜车、开关车门、违反交通信号和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与女性驾驶员负全责事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驾驶员的相应比例,这表明女性在技术、判断、反应等方面的确不如男性。关于事故的统计说明,对于开车这样公认被认为“有技术含量”、“男性更占据优势”的活动,拥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仍然是第一位的。事实上,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不遵守交通法规,恶劣的驾驶习惯,才是真正的马路杀手。男司机当然可以依旧嘲笑一些女司机“反应笨拙”、“技术太差”,但从交通事故的结果来看,一个人死于超速行驶、死于驾驶不专心、死于酒驾,与死于小区、车库倒车,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给女司机带上“马路杀手”的帽子,既不符合事实,也非常不公平。所以答主只引用了这篇文章没有具体研究和数据的部分支持自己结论,却忽视了紧接着的一长段有详尽数据的反对观点。呵呵。文章接下来两部分的标题我也放在这里:也是有支持也有反对意见:“女司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女司机克服驾驶中的难点,不是没有办法”。最后的总结是这么写的:从交通事故的统计来看,尽管有些缺点,但女司机并不应称之为“马路杀手”,事实上许多女司机还有男司机不具备的优点。反而是男司机们,需要更关心自己的驾驶习惯才对。所以答主想打女权主义者的脸,但不仅没有打到,还被打,还顺便爆出了教科书般的无良媒体,给出了极好的对女性妖魔化标签化和性别社会构建例子,甚至还帮忙找到了非常详细和权威的数据。我突然又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种行为了。当然了,答主可能也是有点无辜,毕竟很多新闻(至少是第一篇)确实很有误导性。同时致答主:本回答针对性有点强,个别地方语气不是太好,请见谅。最后,放上我在另一个回答里的一段话():很多人喜欢嘲笑女司机,但你知道男司机每行驶1亿英里的车祸死亡数是女司机的1.5倍吗?你知道男司机酒驾、超速、不系安全带、违反交通规则的比例都高于女司机吗?你知道男司机车祸率高于女司机,车祸严重程度和致死率也高于女司机吗?你知道71%车祸死者(包括司机和乘客)都是男性吗?这也就难怪男司机的保险金额一般要大于同样条件的女司机。保险公司算得最精了,不管社会上再怎么污名化女司机,保险公司知道得很清楚,男司机更容易作死,作大死,作重特大死。很多男司机一边嘲笑着女司机,一边自己付着更高的保费,然后特别“男人”地开着车,自信而优雅地酒驾、超速、车祸一气呵成,最后成了保险公司资料里的又一个数据。更重要的是,车祸不仅是司机一个人的事,还会危害到许多其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所以男司机们,别这么在乎你们开车是否够“男人”,开车最需要的是态度、习惯、技术、注意力,跟性别没有任何关系。也许开车男性技术更好些,经验更多一些,练习的机会也更多一些,心里也更自信些,但男司机的开车习惯实在是太差了:酒驾、疲劳驾驶、超速、强行超车、不用安全带、不遵守交通规则、过强的好胜心自尊心、盲目自信等等大多数都出现在男司机身上,而真正懂交通安全的人都知道,这些习惯和心态远比驾驶技术本身重要得多。但中国对这些方面强调得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较长驾龄的留学生(尤其是男生)到了美国会反复通不过看似简单的路考,就是因为各种细节和习惯太差了,对交规的遵守也经常吓到美国人。希望各位男性能敲响警钟。嘲笑女司机也许很爽很欢乐甚至有点优越感,但现实中你出车祸和受伤、致死的概率远大于女性,而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你自己和你的家人。
以前坐我姐的车姐:「……」我:(?Д?≡?д?)!?现在坐我姐的车姐:「MB!会不会开车!真 TM 倒霉,又尼玛碰见女司机了!」我:「……」==========我觉的我要改改回答,我觉的我这个被人看作是歧视了。我是想说这个女司机是被扩大概念的词,超出了他的本意,连女性都在使用这个词,这个次不再表示【女性司机】,而是表示【开车特别差的人】。先说结论比较好。题目:为什么很多人在路上能一眼看出「这车肯定是女司机开的」?描述:女司机开车一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总是被黑?1、题目问题不成立,人们看出来的是开车不好的人开车,看出的不是女司机开车。2、女司机开车特点和男司机相差不大,被黑的原因比较多,归类有以下几点:(1)部分女司机开车化妆等和部分男司机一样开车时做其他事一样,不注意安全。(2)部分女司机和部分男司机一样,驾驶不熟练,易出错;(3)部分女司机被保护惯了,和部分男司机一样,胆量小,开车过分小心翼翼,结果太紧张犯错。(4)部分女司机和部分没素质男司机一样就是招黑,开车太奔放,完全不顾及周围人感受;(5)部分司机开车尤其部分老司机脾气臭,爱骂人,部分男女,都爱开车骂别人傻X之类的。以上几点就是「女司机」为什么招人黑,也是「男司机」为什么招人黑的原因。是不是不满意?我没办法啊,标准答案是这个,不是什么歧视不歧视的。真正人们黑的是不会开车,乱开车,瞎开车的人,而不是女性司机。只是后来被含义扩大化,导致了这个是在歧视女性。在题目里就是含义扩大化了。连女性也开始把这个词当作歧视用词了,比如我姐。我为什么敢这么说?下面分析。为什么被黑,本题里很多女权或者不是女权的人都一口咬定这是歧视,因为歧视所以黑。但是我认为女司机最早定义可能并不是歧视,而是被有心人使用当歧视了。最开始说是女司机并不是意味女人开车差。女司机起源有没有人知道?有没有人去考证?题目的回答里没有,那么最早使用这个词语的人是谁?词语被人解读认知是因为词语被赋予含义。女司机起源最早含义是什么,那么这个词就是形容什么。现在女权都犯了因果颠倒、本末倒置的错误。文字语言是含义是被赋予,而不是本身具有歧视含义。女司机这个词天生就是歧视词语?是吗?不是吧,除非有人用这个词语当作歧视用语使用过,并且主动或者被动进行了推广这个词语的歧视含义,这才能认为这个词语是歧视。讲含义要找起源,没有尊重起源的含义,自己添加含义对别人批评批判,这算是什么行为?太多人把部分女性司机开车的问题默认放到了全部女性司机上,比如上面的我姐。这也无怪乎女权批判题主。只是女权打击目标错误了,一味的说男权原因导致,其实这是错的。在这些问题下要批判只能批判使用的人,而不能批判所谓虚无缥缈的男权,男权不少时候就是一个伪概念,是女权为「男权」赋予的概念,而这个概念是把部分男性或者多数男性又或者多数社会群体认为的观念强行附加到「男权」这个词汇上。「男权」概念里社会男性的行为里存不存在?存在。这就可以说是全社会男性和现象都是「男权」?就可以说「男权」天生存在?「歧视」天然存在?男权是一个限定范围使用的词汇。从汉字发展举个例字。男对应的字是什么?女。大多数人都这么回答。为什么。现代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事实上,男对应的是妇。汉字发展中,男是田中耕地,妇是女性在扫地。男和妇才是相对应的两个字。男主外耕田,女主内打扫,各司其职。这是文明发展还是歧视女性?这算不算天然【歧视】女性,认为女性只能在家打扫?造字者从4000年前就开始歧视你们了,我给你们找到了源头靶子,用他发明的字批判他,看他听懂听不懂。这本意是反映当时的现实,显示当时【男性在田中耕作,女性在家中整理】。而让女人在家干活这个含义是现代人的我现在刚刚添加上去的。这个字没歧视,而我有歧视行为。语言文字在第一次被使用被创造出时,含有的只有本意,发展来的歧视才带上歧视含义,需要批判的是批判歧视用法的起源,为词语正名,让词语重新恢复正确使用方式,而不是批判现在人们的用法,不让正常使用。回到女司机的说法,这个词汇最开始只是当作女性司机,谁赋予了这个词歧视含义批判谁,谁使用【女司机】歧视别人,谁该被批评。这个词为什么会成为歧视原因,不是人们刻板的行为,不是男权释然,更不是歧视天生存在,而是被人恶意的赋予负面含义。原问题:女司机为什么被黑?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词先被人恶意赋予了歧视女性的含义;是因为先有人使用这个词当作歧视含义的词辱骂抹黑女性;不是人们歧视女性进而用故意这个词抹黑女性,更不是男性歧视女性而故意抹黑女性,在这个问题下根本没有【男权】概念。而回答中很多人搞反了。所以扛起女权大旗开始批判男权。这就是无理取闹,女权在正确的地方争取权利是正确的,在错误的地方批判就是错误的。有人拿数据歧视女性,可以用数据反驳;有人污名化女司机,批判那些污名化的人。请不要扛起所谓的【反男权】大旗,这里根本没有【男权】,有也是给这个词赋予含义的人,这种人可能是污名化女权的人,也可能就是女权的自己人。谁定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赋予这个歧视含义谁就是始作俑者,谁使用这个歧视含义,谁就是歧视使用者。其他人正常使用是没错的,正确用法被人觉得是歧视,那么这个人没有必要觉得羞愧不安,有羞愧不安是道德高尚,没有也很正常,问心无愧的用女司机正确用法的人反而应该批评误解自己的人。不过这个题目下的回答里这种人太少了。女权总觉的是被抹黑,和词语发展不是一样么?有人用女权名义干了坏事,所以女权被污名化。想要女权回归所谓的【女权=人权】就亲自批评扛着道德旗帜压迫中立派和没有觉醒女权意识的人。女权的阻力只有两个势力人群:一个是坚定反所有女权的势力,一个是同样打着女权旗号的人干的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的人。女权经常说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不是女权,这种人只是打着旗号批判别人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打着旗号批判别人,并没有要求权利,在网上打嘴炮的人。爱开地图炮,爱用【你母亲姐妹女儿碰到这种事如何如何,活该如何如何】不让任何人指责打着女权旗号的人。这种人女权从没批判过。反而是用一种【矫枉必须过正】的态度默许。我多次批评这个现象,导致我以经被扣上了【反女权】的标签。如果女权者继续不批判这种人,继续以【我们总批判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人,跟他们划清界限】为由,故意忽略我上面说的那种【打旗号打嘴炮女权】,我也不介意被扣上反女权标签。这也更坐实了女权被污名化是因为女权本身也有的问题,而不是别人故意黑女权。因果颠倒的问题改掉,别再有矫枉必须过正的思想,别再放纵【打旗号打嘴炮女权】要批判他们,否则的话女权还在为自己树敌。
我小时候数学学得还不错,高考数学考得有点小失误,但也在140分以上,总分进了全省前三十。那时候常听到说「啊一个女孩子数学好真厉害」,主要是中年亲戚。我们高中老师见多识广,从来不这么说。现在有时会听到说「啊你开车还挺好的嘛,不容易」。这种人下次我就不会载了。遇到开车路线很奇怪的我也会嘀咕一句「前面肯定是个女人」。超车上去有时也会看看司机性别,要是女的我就想「啊果然是女的」,要是男的我就忘记了。你看,偏见比较省力气。前面没有车磨磨蹭蹭空一大截的通常不是女司机,而是在打电话的男人。开车车感很重要,也就是你清楚知道自己在路上是什么位置,你和周围的车子之间有多少距离,你知道什么动作你能做到,你的车子能帮你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到的动作,不要去做。我觉得自己开车水平还行,于是一度开车也不大专心。我也常坐副驾驶,好多车技不错的男人坐在驾驶座上,分心的事情都很多。幸好我在意识到开车不专心真的很危险之前,没出过什么事故。我在上海路上瞧着不顺眼的司机,男女比例差不多。有种特别讨厌的,一般是男司机。采取吓唬的方式突然贴近我要变道,水平又不够,车头在我的后面,这种时候方向盘往外别一别,他就怂了。有时候这种人看清我是女司机后特别不高兴,一定想办法要变道,嗯,那要不然他的车真的动力很好,或者是开得很好的手动档我也服气,否则一般我会让他超不成。再说一遍,这种男司机特。别。讨。厌。
他们管英雄联盟玩的不好的叫小学生
本来不想答的,但我媳妇开车上班,前胎被钉子扎爆了还坚持咣当到单位,只要不瞎都能看出来……(有图有真相)
比如说把车贴成这样的?图片来自网络。其实这才是最能肯定司机是女性的吧?很多次路上碰见前面有车技很烂的,旁边都会有人说,肯定是女司机。但事实上到前面一看,看到的多数都是男司机。拿车技来判别不准啊
补充修改下回答世界上第一名司机就是女司机,Berta Benz 关键字已经提供不再多说了(补充下内燃汽车刚起步时可靠性极低所以赛车比赛最初始的目的是考验汽车的可靠行驶谁能完赛而非速度,也就是说第一名司机从自己家出发回娘家是一路修车开回去的)其实用不着歧视女司机,的确女司机中不合格的概率大,但这不全部是她们的问题(能不穿高跟鞋开车成不,别作死)。大家怎么不想中国的驾校和驾考系统,在驾校学过的都明白拿到驾照的根本不能单独上路,说到底还是驾考系统的问题形式主义考试内容完全固定,导致教学上就是功利性的高度重复,只在针对考试内容训练。别说女司机,男司机也有很多杀手(醉驾酒驾及超速行驶)。要想解决“女司机”现象(实为通过考试并拿到驾照的马路杀手现象) 第一就是中国的驾考系统必须要开放 市场化 否则大城市学习驾车和考试的成本太高(时间和金钱)导致很多没车的人为了准备驾车需求而提前考试(理由男性通常有工作需要驾车,女性有结婚后驾车只是个例子无须深究)具体就是北上广等(等包含南京 武汉 杭州成都)由于驾照考试完全是行政变相垄断,为特许专营行业例如事业单位来做(又是政府手太长什么都想管,为什么?因为有利益这是个巨大的市场,既适合领导权力寻租,也养活产业链上的利益集团群体),导致考试的产能不符合市场需求长期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市场参与者地位完全失衡占据供给一方的任何人都有“权力或能力”卡需求方。所以即使在驾校学完了想考试也必须要排队等非常久(时间成本巨大)。所以出现很多僵尸驾照,很多大学生在校期假期时间在家完成驾考拿到驾照长期闲置不开车,特别是基数最大的C照...6年一审,赫赫6年不开车,你再突然开车试试。还给各种处理违章兔子等中间机构提供分源。(上海本地人甚至去拿驾照是为了屯车牌,擦系统问题就导致处处都是BUG)而且在一线城市还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当地参与驾考,兲朝特色的户籍制度又来了,非当地户籍的人很难参与到生活地或工作所在地城市。(户籍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所有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一切公共服务资源都与其挂钩) 必须开放驾考系统的渠道,否则驾考混乱舞弊等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市场处于失衡状态)第二就是驾考系统必须要符合兲朝道路驾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试和学习的设计。例如 驾考一直很忽视笔试(在13年改进笔试分为科目一,四两部分在考试开始和结尾期),最大的问题就是驾考一直对路考这一项不重视(不知道别的地方是否如此,当年我拿驾照路考就是形式过场),道路驾驶是开车时间占比的最大项,也是交通事故通常发生在这个区间的比例推测在80-90%。
然后驾校上的情况了...完成了顶层设计上的驾考项,那么驾校的学习内容就完全不同了(比较一个是主动轮,一个是从动轮)驾校必须是迎合驾考的,否则学生通过率很低那么长期占用教学资源一个驾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不能增加新的学生如何盈利。 另外驾校这一中间环节理论上其实是并非充要条件,举例发达国家....... 大家自己脑补。第三就是交规上的设计上也必须符合兲朝的实际情况,例子12年9月颁布的公安部令 123和124号。其中闯黄灯这个........大家自己脑补吧。具体展开就是别屁股决定脑袋胡乱出文件,交规能实际点吗?到今天为止兲朝的交通信号灯就没完全统一过有带方向指示的有不带方向指示只是单纯的显示不同颜色,有一个灯显示不同颜色的切换来指示通行,有红绿黄三灯专属显示切换颜色同时切换显示灯。还有带读秒的也有不读秒上述还可以排列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赫赫 而且不同的城市对右转是否受红绿灯限制也有不同的规定。这些都造成司机的判断成本提高(特别是反应判断时间)。第四就是交规的执行力和执行机构上必须公平公开透明,例如公车违章那执法机构是否是客观独立第三方的不受影响的严格执行(例如领导用车,例如警车很多警车不悬挂牌照,而且各种随性再不开启警笛和警灯的情况下就闯红灯随意变变向掉头等)最后,我建议光奠总局的人才们不要藏私也要内部流通交换下,多到各个政府机构交换工作岗位。到交通系统来几个光奠局的高层中层小科员等。如此马路杀手才能成为 少数人群小概率事件。
女司机的特点=新司机的特点,之前学开车的女性比较少,现在越来越多了,所以引起了这样的偏见。没什么新鲜的,拥有一切偏见所共同的特点——妄图通过之前的偏见所造成的既成事实,来证明偏见本身的正确性。说破大天也逃不出循环论证的圈圈,不足挂齿。PS:我们县驾校的女厕所都只有一个坑。在资源匮乏的时候,总是紧着男性,理由是男性适合这件事,现在资源丰富了,女性学开车的越来越多了,谎言眼瞅着就不攻自破,可能是触动某些人神经了吧。但是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几个跳蚤的叫嚣就停止前进,这帮人之前还说程序员活不过三十岁呢,最后也没见得程序员们在三十岁生日的零点零分零秒,啊蹦一声就死了的。类似的还有"中国只出奥数冠军,出不了诺奖获得者",说这话的人肯定不知道那些奥数冠军现在多大年纪。这些东西迟早都会被历史车轮碾碎的。
就是“性别歧视”,从而恶意标签化,污名化。。居然还有一群雄性为自己的性别歧视找理由。。呵呵PS,女权之声曾经从交管部门拿过一个数据,虽然有基数影响,但是从事故率看,女性司机的表现明显要好于男性司机。。所以给性别歧视找理由的某些人,可以歇了,真的补充数据用于佐证:北京交管部门2007年的数据:2007年北京有139.8万女性驾驶员,占全体驾驶员总数的30.7%。然而,女性驾驶员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一般事故总共只有176 ,仅占一般程序处理事故总数的3.3%。而造成了死亡的重大和特大事故中,女性肇事24起,死亡24人,分别仅占当年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的2.2%和2% 。。女性司机的表现更好,完毕。。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有超能力,确实能看出来。他们也一定能从一道数学题看出做题的人是男是女。从一盘菜看出做菜的人是男是女。从一坨屎看出来拉屎的人是男是女。
我真的没想到会招来这么多大济南的小盆友,O(∩_∩)O哈哈~
为什么女司机被黑。其实不是女司机才做这种奇葩事,是很多人到中年才学会开车的人的共性。为什么人到中年才开车,因为那个年代女性一般是不从事农耕以外的职业的,随着农业的萧条,更多女性人到中年选择和男性一样外出打工,从那时开始学车。或者是城里女性有条件买车了,开车也不再是男性的专利了,所以人到中年才开始买车学车。而一群十六七岁就在外面开货车挣钱的开了十多二十年车的男人就欺负新手,还用性别说事。学驾照的时候,没少见奇葩男女,大多数是大于三十岁的初学者犯错,我一个女大学生,轻轻松松,让教练最省心。年纪越小学得越快是真。这跟性别有毛子关系。
这种性别歧视什么时候能减少点就好了。每次男司机出车祸媒体就报导 “司机”,女司机出车祸媒体就大张旗鼓地写 “女司机”。说得好像那些一撞就撞个连环车都翻下去了的人都是女人一样。
因为很多车后面都贴着“女新手”三个大字啊
手机码女司机指女性中相对男性更有可能开得较“不按套路”和“肉”的那一类,那些开得好的女性应该也会鄙视这类人,比如我妈,在我小时候富康开得出神入化于北京二三环,坡上停车不用手刹全靠油离配合,现在也会跟我说女人和男人,对车感觉的确不一样。反应出来主要还是不可思议的缓慢,旷日持久压线,猝不及防的刹车和此去经年的掉头倒库侧方。这些很多人都提到过了。拿事故率说事的我个人不太认同,咱们在大街上走路事故率挺低的,都别开车了,明白我啥意思吧。而且大多数女性有不同程度的路痴,我觉得这绝对是一个拥堵隐患。完全不路痴的也有,我妈,别再说了...下面是吐槽时间,深仇大恨埋藏其中,被折叠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是时候推出一款“眞?女司机の车”了~车型就掀背吧,但驾驶室必须高,高过那帮君威雅阁帕萨特的直男癌。空间差不多就得,副驾驶可以放下各种包,后排可以坐下一个男的或者一条狗,后备箱多大都会被奇怪的东西塞满所以也无所谓。搭载三菱4A9发动机1.1L(没错就是smart),CVT变速箱那是必须的,不用模拟什么档位因为连转速表也不用,反正也不看。速度表也没有,但超过50公里会有“好快好快好快要撞了”的抬头显示。车道保持,并线辅助,车距保持这类的配置必须有,基本上坐在车里啥也不用干就好了。另外雨刷器单独设置按钮别和转向灯弄在对称的位置。自动泊车,全方位雷达,倒车影像这些也得有,低速情况自动刹车的功能要有,而且不能被关的那种。远光灯可以有,但是开着的时候也在抬头显示上有“真的要晃瞎对面的车车咩?”的提示。悬挂就麦弗逊扭力梁组合吧这些操控性能上的东西怎么简单怎么来。车身结构找个北理工研究生随便画画图就行了,反正撞了基本靠气囊和信仰而且也不快。备胎也别要了,反正自己也不会换,记得把求救电话写在显眼的地方。另外,油门和刹车都调教得柔和点,不小心踩错了也不会出恶性事故。关键的来了!外观不能马虎,把mini,甲壳虫,卡宴,揽胜极光的设计团队各一人关在汉庭一下午画出个图来就是它了。内饰由于没有各种仪表所以剩下的功能区可以怎么清楚怎么来,前提是得好看。按钮可爱一点,按下去都出“啾”的一声最萌啦。车里的那个pad系统可以让两个程序员随便设计,跟车不用有啥关系但必须有导航,要自带微博,淘宝,豆瓣,美柚(诶奇怪的东西。。)就更贴心了。驾驶室上方挡板打开除了镜子还有美颜摄像头,拍拍方向盘就完成自拍并同步到微博,朋友圈,insta,默认的配图文字一般是“哎没有男朋友自己开车好累嘤嘤嘤”之类,发自保时捷panamera 4.8T客户端。说到方向盘,虽然没啥用,但还是要有的,毕竟可以开车时扶着以探身看清车头挡住的部分。什么?你问我有没有S档?当然有了,这车都没有D档只有S,SLOW嘛。至于售价,鉴于科技配置巨他妈丰富且外形设计价格不菲,考虑完成本就二十四万五千八吧,这么小的排量政府还有3000补贴呢... 我看看谁认真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撸管会不会影响身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