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外婆屋里姓蒋屋里是什么意思思

梦到过世外婆屋里还有个棺材躺着个活人_百度知道
梦到过世外婆屋里还有个棺材躺着个活人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能预测你在发财的同时,头脑要灵活或者说你的生财路不是很顺利按周公解梦,可出现个大活人又跟你说话,梦见棺材就是有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湘乡方言谚语的修辞特色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方言谚语是汉语语汇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语句,它凝结了老百姓的朴素智慧,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本文以湘乡方言谚语为例,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其特色。 中国论文网 /7/view-2982827.htm  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   方言谚语顺口悦耳,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易于记诵传承,富有艺术情趣,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押韵、方言虚词的使用、音节的搭配在湘乡方言谚语中是体现语言音乐美的重要手段。   押韵。“押韵,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作品和谐统一。”①   湘乡方言谚语以双句式为主,也有部分多句式谚语,大多押尾韵,一韵到底。例如:   (1)草鞋?样,边打边像。   (2)出门带根绳,万事不求人。   (3)有鱼不吃虾,?鱼也要叉。   (4)有牛莫嫌慢,有饭莫嫌烂。   (5)火车叫,钟点到,二两来,烙个炮。   (6)一赚钱,腰上切;二赚钱,铁打铁;三赚钱,桌子边上谐。   例(1)(2)(3)(4)都押的是尾韵。在湘乡方言中,“绳”“人”的韵母相同,读为[ien]。例(5)(6)押隔行韵。其中例(3)一二句“鱼”字重复使用,例(4)中“有”、“莫嫌”重复使用,例(6)中“赚钱”一词重复使用,在简短的句式中,恰当地重复使用个别的词语,能在表达上给人以字音协调、节奏鲜明、形式匀称的美感。   方言虚词的运用。湘乡方言中的语气词、助词的功能和共同语中语气词、助词的功能相同。湘乡方言中的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助词往往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大量具有当地特色的语气词、助词出现在湘乡方言谚语中,它们除了表达丰富的语法意义外,还起到了调整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例如:   (1)宁可穷嘎家务,不可木嘎崽女。   (2)吃哒碗里,望哒甑里。   (3)煮熟的鸡蛋,?得变哩。   (4)吃苋菜子屙血,走红哩。   例(1)中“嘎”表示完成;例(2)中“哒”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例(3)(4)中的“哩”兼有助词和语气词的功能,既表示动作的完成,又表达了一定的语气。在湘乡方言中,“穷嘎”、“吃哒”、“变哩”等组合一般都读为重轻格式,“嘎”“哒”“哩”等词具有后附性和黏着性,都要轻读。方言语气词和方言助词的运用使谚语在声音的长短舒促、高低起伏等方面更具音乐美。   另外,湘乡方言中的部分谚语还使用了衬词,衬词一般指句中自身并无意义,只起到协调音节作用的词,例如:   (1)做个好事修个德,人不晓得天晓得。   (2)炊壶滚起吱介翻,茶叶子还在安化山。   例(1)中的“个”,例(2)中的“吱介”都是衬词,放在句中,十分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音节的搭配。音节搭配得当,能使语言匀称、自然。一般来说,音节与音节的配合要相称,单音节词与单音节词搭配,双音节词与双音节词搭配,多音节词与多音节词搭配。湘乡方言谚语通过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巧挑词语,精心搭配,获得了形式整齐、节律感强的艺术效果。例如:   (1)光清明,暗谷雨。   (2)人歇端午,牛歇谷雨。   (3)三十夜里的火,元宵夜里的灯。   (4)冷是冷,莫发风;穷是穷,莫欠账。   (5)有钱三十称阔佬,无钱三十打单身。   (6)勤劳发狠般般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上述例句都运用了对偶修辞格。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构成,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读起来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便于记诵。湘乡方言谚语中对偶的运用是很多的,从形式上看,大多为宽式对偶,例(1)的上下句为三言句式,节拍配置为1//2;例(2)的上下句为四言句式,节拍配置为2//2;例(3)的上下句为六言句式,节拍配置为2//3//1;例(5)的上下句为七言句式,节拍配置为2//2//1//2;例(6)的上下句也是七言句式,节拍配置为2//2//2//1。从内容上看,例(2)(3)(4)为“正对”,构成对偶的上下句运用类似的事物或事理相互补充;例(1)(5)(6)为“反对”,构成对偶的上下句运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形成强烈的对比,以突出事物的本质。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湘乡方言谚语讲究音节的搭配,音节组合丰富,节拍搭配自然,形式匀称整齐。   通俗质朴 平易自然   谚语源于民间,用于民间,经世代口耳相传,形成了通俗质朴、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质朴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经过了锤炼的产物。精挑词语,用词准确妥帖,就会产生一种质朴的美感和力量。湘乡方言谚语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文采,而是选用了大量贴近当地人民劳动生活的独具特色的方言词语来传授知识、阐释哲理,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例如:   (1)人不强梁家不富。   (2)要想全无事,除非拎打光。   (3)?起死,顿起埋。   (4)死脔入粮子,三天起拱子。   上述例句中都含有湘乡方言特有的词语。例(1)中的“强梁”不仅指人能力强,更多地包含了做人要厉害、要霸道的意思。例(2)中的“拎打光”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身无分文、一无所有。例(3)中的“?”表示站立,“顿”是湘乡话中“竖着”、“直立”的特有说法,“?起死,顿起埋”意指不妥协、不屈服。例(4)中“死脔”是湘乡话中骂人的话,泛指蠢人,“粮子”指旧时的军队,“起拱子”意指不安分,造反。还有的谚语表现了湘乡方言特有的语法现象,例如“耳朵梗子嫩软的”,“嫩”在普通话中是形容词,而此处却相当于程度副词,修饰“软”,此句用来形容那些缺少主见、容易改变主意的人。   巧用辞格 含蓄风趣   辞格是人们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在长期的语言交际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或特定模式。湘乡方言谚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格,使语言含蓄风趣、耐人寻味。   比喻。比喻,即根据心理联想,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描绘甲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等不同的形式。比喻是湘乡方言谚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例如:   (1)赚钱好比针挑土,用钱好比水推沙。   (2)人情是把锯,有来就有去。   (3)刀钝石上磨,人蠢世上学。   (4)挖眼寻蛇打。   (5)肚痛搔脚板。   例(1)用两个明喻形象地说明了赚钱艰难、用钱容易的情况,喻词为“好比”。例(2)(3)皆为暗喻,例(2)选取了“人情来来往往”和“锯来锯去”的相似点来打比方;例(3)中以“人蠢世上学”为本体,“刀钝石上磨”为喻体,说明了后天磨炼的重要性。例(4)(5)句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都只有喻体,没有本体,例(4)中的“眼”是“洞”的意思,“挖眼寻蛇打”喻指“无事找事”;例(5)用来比喻那些抓不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人或行为。   夸张。夸张就是有意言过其实来突出事物形象的一种修辞格。爱好夸张的心理倾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夸张能幽默风趣地表达说话者对事物或人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有利于突出其本质和特征,从而容易引起听话人的共鸣。可以说,古往今来,人们都运用过夸张来达到交际目的。湘乡方言中也有许多谚语运用了夸张这种修辞格。例如:   (1)树叶子掉下来怕打破脑壳,走路都怕踩死蚂蚁子。   (2)夜饭少一粒,饿成个残废。   例(1)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例(2)说明旧时人们非常看重晚餐,认为晚餐一定要吃饱,否则会有损身体健康。   双关。双关一般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言在此而意在彼。湘乡方言中还有些谚语运用双关来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地表达语意。例如:   (1)外婆屋里姓蒋。   (2)老实鼻头空。   例(1)句利用湘乡方言中“姓”与“信”、“蒋”与“奖”谐音,幽默含蓄地讽刺了一贯爱听奉承话的人,方言词语“屋里”是“家里”的意思。例(2)巧妙地利用“老实”一词构成语义双关,“实”在湘乡话中也可做动词,表示“堵、堵住”,“老实”在句中为“鼻子老是堵塞不通”的意思,“老实”还有做人本分、规矩之意,“老实鼻头空”表面上指一直堵着的鼻子不堵了,暗指老实人不老实了。   湘乡方言谚语修辞格的运用也是多样化的,除了上述分析的常见的修辞格外,还运用了其他的修辞格,例如:“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运用了回环修辞格,说明了人的成长与约束、控制等的关系;“荒处无人耕,耕处有人争”运用了顶真修辞格,表现了人们爱扎堆、从众的心理;“七月豌,蔸上豌;八月豌,腰上豌;九月豌,尖上豌”运用了排比修辞格,告诉人们七月种的豌豆,从豆苗蔸上就开始长豆荚,能高产,而八月、九月就不适合种豌豆。丰富的修辞格恰到好处的运用,突出了谚语的表意重点,提高了谚语的表达效果,使其更容易记诵传承。   综上所述,湘乡方言谚语内容丰富多样,讲究优美的修辞格律,注重选词炼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散发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注 释:   ①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参考文献:   1.杨慕如:《品味湘乡话》,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学部中文系讲师)   编校:赵 亮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外婆---深圳特区报
第B02版:人文天地/首发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评论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要闻
第A07 : 专题
第A08 : 专题
第A09 : 大爱深圳
第A10 : 中国
第A11 : 中国
第A12 : 国际
第A13 : 大都会新闻
第A14 : 大都会新闻
第A15 : 专题
第A16 : 区街
第A17 : 民生
第A18 : 大都会新闻
第A19 : 社会
第A20 : 体育
第A21 : 今日财经
第A22 : 产经
第A23 : 商界
第A24 : 股市
第B01 : 人文天地
第B02 : 人文天地/首发
第B03 : 前海
第B04 : 综艺场
第C01 : 理论周刊
第C02 : 专论
第C03 : 观澜
第C04 : 党建
第D01 : 3C 家电
第D02 : 3C 家电
第D03 : 3C 家电
第D04 : 汽车时代
第E01 : 前视野
第E02 : 新足迹
第E03 : 最创新
第E04 : 海天地
◎ 苏北 回到镇上,我一进家门,即到后面的大屋里外婆的灵前,给外婆磕头。外婆静静地躺在那里,再也不会说话了。外婆的灵前,油灯在轻轻摇曳。她的儿子在一张一张地烧着纸,轻烟慢慢飘散开。 外婆,是孩子的外婆,我的岳母。 早上七点,我打开手机,就忙着洗漱,之后下楼去上班。下了电梯,我无意中看了一下手机,一条短信跳了出来:“外婆走了!世界上那个最爱我的人走了!” 短信是我爱人发来的。我愣在楼下,一股热泪就涌上了眼眶。 爱人前几天要回县里镇上去,说外婆睡在床上没人照顾,要回家照料。我当然同意,去年年底,外婆感到身体没有劲,就到县医院去看。一看就住下了,说是胆结石,必须开刀。子女们说外婆年龄大了,八十多了,能不能不开刀?医生说,胆管里都堵满了,必须开刀摘除。医生做了各种检查,虽八十多,可各项指标还好,具备开刀的条件。那个姓蒋的医生还开玩笑:“老太太身体好呢!开了之后活到一百岁都没问题!”我听了医生的话,觉着外婆平时身体还不错,脸上的气色也还好,开个胆结石,小手术。也挺有信心。我对持保守治疗意见的小姨子说:开了之后少麻烦,也省得老犯。之后同外婆开玩笑:“没事的,小手术。开了就啥事也没有了!”外婆不说什么,脸上笑模笑样。她知道女婿对她好。 因为相信没有问题,外婆开刀我还出差去了。 手术之后,外婆好像恢复得也还好。我到医院,外婆笑着看着我,她的表情是一脸的轻松,气色也好了。我心里很高兴,心想一个星期就可以下床回家了。 服侍都是女儿们的事,见我没事,她们就催我回去上班。外婆说:“你忙,你工作忙,你就回去吧。”我爱人也说:“没什么事你就回去吧,有事给你打电话。” 我也觉得没有什么大事了,于是就回省里上班。 可是外婆这一刀开得就再也没有好起来。过了好多天,人还睡在床上。我心中狐疑:一个胆结石,怎么恢复得这么慢?妻子对我说:“年龄大了,体质差。”又过了一些时候,妻子从镇上服侍外婆回来,忽然一天晚上,妻子对我说: “给你说个事。”很认真的样子。 我坐在床上,专注地看着她。 她说:“外婆这个病,好像不太好。” 我说:“怎么啦?” 她说:“开刀时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瘤子,不太好。” 我问:“究竟是什么瘤子?有什么结论?要搞清楚。”她说:“你不要问了,知道就行了。” 我心里一阵难受,但也无可奈何。外婆这么大岁数了,搞清楚了,又能怎么样?再去做手术?能撑得住吗? 妻子又回到镇上去了。我还得上班。真是时间都到哪去了?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眼看快过春节了。 春节回家,见外婆还睡在床上,我走过去,掖掖外婆的被头,望着外婆,问: “好些吗?” 外婆笑着,声音很小地说:“还可以。就是身上没劲,不想吃饭。” 我也不能说什么,只得说:“慢慢养,年纪大了,恢复要慢些。” 外婆点点头。 春节在家几天,几乎天天都去一下外婆那里。有一天带外孙女过去,我一直没进外婆房间。她们在里间说着话,好一会儿,妻子出来说,外婆问你呢,怎么不进来? 我于是进去。进去后妻子说,他怕你嫌吵,在外面呢! 我在外婆床头站了一会,又有什么话来安慰她呢?我见外婆一个多月来弱多了,人小了许多。外婆也许以为自己养养就能起来了,也许已经知道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去日不多,只是不愿意去想,或者根本不愿意让子女看出,瞒着子女什么。外婆总是不说什么,只是用眼睛跟住你的身影,望着你。不说话。 春节结束了,我们都得回去上班。一家子去跟外婆告别。 外孙女说:“外婆,自己要好好养着,要多吃。” 外婆点点头。 妻子说:“不想吃就喝点粥汤,水果也可打成汁。猪肝、鱼,都可以喂点汤喝。” 妻子是说给在家里的小姨子听的。可是外婆还是点点头。 我说:“我们走了。过一些时再回来看你,天暖和了就好些了。再到我们那住住。” 外婆望着我,就那么目不转睛地望着我。 我们走了。可是我的心是揪着的。外婆呀!我人虽离开了,可心中牵挂着你!并且心中好像有个什么东西,不敢去想。 可我们还是走了。走了的我们,那个被我们弃在身后的老家,外婆一个人,将是多么的孤独呀!外婆不说,她又怎么去说呢?她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我们。 每次这样的分离,我们都是一种无奈。 外婆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小时候倒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一个女孩子,读了县立初中,之后又送到扬州的财会学校读书。因此,外婆写得一手好字,并且打得一手好算盘。可是生在那么一个战乱的年代,家族很快破败,外婆的后半生非但没能享受到家庭的荣华,反倒因家庭,被拖累了半辈子。因出身不好,嫁到一个小镇上,生了四五个孩子,又被从镇上下放到农村。外婆小时候没参加过农业劳动,也不会插秧割麦,吃足了苦头,之后在村里小学带几个孩子,名之曰:教书。家里只是年年超支,粮食不够吃,孩子们用拾的粪,上缴队里,以抵工分;他们开过小店,为公社厂里加工手工的配件;我的岳父则扎过花圈、春节上街卖过自己写的门对,挣点零钱,补贴家用。好不容易熬到了好年月,却已是年过半百的人,被安排到镇上的交易所。说白了,就是猪摊子,给买卖生猪做个中介。即使这样的一份工作,外婆也做得认认真真。多年下来,账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不用说占点小便宜之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一个工作,倒是把外婆的特长发挥了出来,她是财会学校毕业的,算盘打得是很好的。 外婆一生胆小,总是谨小慎微。我和爱人结婚,外婆已年近六十,可仍然腾出精力为我们看孩子。孩子大了,他们也渐渐老去。可以说,大半生中,从没有同外婆有过矛盾。不说是矛盾了,就是不愉快也没有。要说有一个记忆,就是我们刚有孩子的时候,外婆来帮忙,我们一家四口睡在一个屋子里,夜里孩子闹,妻子要起来几次,哄孩子,而我则睡得死死的。若叫我起来倒个水或冲个牛奶,则老大不快活。外婆轻轻叽咕,“懒得要死。”我听了心中不快,还多亏妻子明白,呛了她的妈妈一句:“你不要管他。我来说。”外婆赶紧不吱声了。从此之后,外婆从来没有说过我一句。所有的事情,都是轻声慢语同我们商量。等到后来,孩子外公生病,则大部分时间是在我们这里治疗,我待外公如自己的亲生父亲。治病期间,跑前跑后。找医院,找医生的。还背着外公检查拍片。这一下,他们更是像欠着我们似的,什么事都护着我们,依着我们,倒好像成了我们的“乖孩子”,而且还到处说:“都是女婿的功劳。”有时家里聚会,外公精神好,极高兴,大声地说:“女婿功劳大大的!”说完哈哈大笑,弄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外婆则在一旁帮腔:“还是女婿有用。” 外婆一生不愿意麻烦别人。即使生病了,也不麻烦人。连死,都是这么静静的。她的子女,也多像她的性格。那天妻子短信,是早晨。其实夜里外婆就走了。我看了一眼短信,心一拎,眼泪止不住地下来了。我手里掂着手机,还在电梯里,即拨回电话,妻子在那头啜泣:昨晚十一点多走的。 我说,昨天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 她说:“昨天下午还好好的……”之后就恢复了平静(她们从来就不是呼天抢地式的家庭),说:“你们干脆隔一天再回来,下周才出殡呢。孩子们还要请假,把工作安排好……” 回到镇上,我一进家门,即到后面的大屋里外婆的灵前,给外婆磕头。外婆静静地躺在那里,再也不会说话了。外婆的灵前,油灯在轻轻摇曳。她的儿子在一张一张地烧着纸,轻烟慢慢飘散开。 我一时心中憋不住,就转头到西头屋里(那是我和妻子年轻时谈恋爱的屋子),躺倒在床上,靠着被子。我的眼泪哗哗地流。外婆的性情那么温和,人又是那么的胆小和怯弱。外婆相貌清俊,她虽已八十多,满头白发,可气色很好,身体很是硬朗,怎么两个月前开个刀,就把外婆开得起不来了?如果当时不开,会不会不是现在的结果?这两个多月,外婆像一盏油灯,硬是慢慢地熬干了。她自己睡在床上,也不提任何条件,我心中存着侥幸,以为慢慢调养,还能恢复起来。我恨自己真的什么能力也没有。 我想一阵,心里就是一阵难受,一股泪就涌了出来。我这样想想,流流泪,心中慢慢就好多了。 生命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无可奈何的。 外婆出殡的时候,夜里下了一场小雨。已经是初春了,可天气还是阴冷得很。我们半夜就起来了,各个屋子里都在忙碌着,可是十分安静。屋里的灯也安静地照着。大家在灯的阴影里忙碌。是我们这样忙碌着,在黎明前的三四点钟,我们要把外婆打发上路,送到另一个世界去。 作者简介 苏北(1962—), 著名散文家、汪曾祺研究专家,安徽天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著有小说集《蚁民》、散文集《那年秋夜》、《植点青绿在心田:苏北海外散文71篇》;回忆性著述《一汪情深:回忆汪曾祺先生》、《忆·读汪曾祺》等。曾获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等奖项。哇塞猪肉饭/哇塞大排饭二选一
香溢大酒店
台北凤梨餐厅去你外婆家的香蕉皮接下一句_百度知道
去你外婆家的香蕉皮接下一句
提问者采纳
摘你老爷屋里的黑木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香蕉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外婆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