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奥运音乐会中亚拉伯跳舞女郎长发黑衣的黄家驹埋在哪里拿着麦在场上奔跑的视频在哪里可以找到

【新天地】Demo版-黄家驹(2012亚拉伯跳舞女郎25周年)
【新天地】Demo版-黄家驹(2012亚拉伯跳...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新天地】Demo版-黄家驹(2012亚拉伯跳舞女郎25周年)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本曲MP3格式下载地址:/share-129259.html
出自2012年《亚拉边跳舞女郎25周年》纪念专辑
播放数: 4,400
播放数:544,681
最近更新:3个月前
播放数:472,307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413,606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116,343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117,349
最近更新:1年前
播放数:349
最近更新:1年前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名人奥运音乐会亚拉伯跳舞女郎家驹拿着麦奔跑那段视频奔跑吧兄弟在哪里看可以找到 - 米需爱网 - 老鼠爱大米,人人需要爱!
名人奥运音乐会亚拉伯跳舞女郎家驹拿着麦奔跑那段视频奔跑吧兄弟在哪里看可以找到
视频: BEYOND 87名人奥运音乐会we will rock you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BEYOND 87名人奥运音乐会we will rock you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BEYOND 87名人奥运音乐会we will rock you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上传时间:
1987年名人奥运音乐会现场版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视频数:96
播放次数:10,720,326
beyond乐队的综合视频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解读黄家驹_名人故事
&&&&&&&&&&&&&&&&&&&&&&&
名人故事排行榜
解读黄家驹
(类别:名人故事 浏览人数:580)
序    
这篇文章半年前已经写下一半,因为以前说过要为黄家驹写篇文章,但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写完,六月对家驹来说,    
是生和死的轮回。谨以此文吊唁。    
在广州演唱会,我遇到一对香港歌迷,他们是夫妇,三十六岁,趁休假跟随着BEYOND的巡回演出。    
这支乐队对他们来说,是渗入生命历程的信仰,信仰能以很多种方式出现,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种精神,又或者是一件物体,影响你的意念,能让你执着。    
BEYOND,曾经在很多人的青春里让我们记得理想光辉,但我们更多感触在歌里,而不象香港歌迷是和BEYOND一起成长,一起走过很多特别的日子,他们心中的BEYOND也比我们具体真实。    
很多人喜欢《情人》,这是BEYOND去日本后送给歌迷的心声,那首歌是悠扬的,不是哀伤的。    
你能听懂家驹唱着“我的心如水,你不必痴醉”的洒脱吗?能听懂“你可知谁甘心归去,你与我之间有谁”的无奈吗?有谁?有着谁也逾越不了的娱乐圈游戏规则。    
家驹从日本回香港举办的音乐会里曾对歌迷讲过一段话:    
“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去那么远,那边的人很厉害,你们怕不怕?其实我真的很怕,你们知道日本仔很厉害的。    
我们去那么远,为了很多东西,为什么有这样的冲动和勇气去那么远的地方,发表我们的音乐,面对外面很多高水准的乐手和一些很难打进的市场,是因为香港有一帮很支持我们的歌迷,很多歌迷担心我们去了日本不再回来我们怎么会不回来?最重要的是能够去日本发展的勇气也是源自你们这么多年来的支持,对不对?不论去多远多远,我们最后都是回到这里,最后最后我们都是香港的乐队。”    
说这段话后家驹唱歌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没有这种共同度过的日子,只能籍着记忆和回望,写写时空错位的感叹。    
一、亦哭亦笑,亦狂亦侠    
用“不是人间富贵花”起题时想起写这句诗的纳兰性德,发觉他跟黄家驹有些有意味的关联。    
纳兰性德,满清第一词人,出身显赫世家,深受康熙器重,享尽荣华富贵。    
黄家驹,来自普通家庭,放假要在父亲的工场打工,买一把吉他的钱存了两年,一生不知荣华富贵,即使是最风光的时候。    
两人长在完全不同的环境,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却有两点完全相同,都是31岁英年早逝,一生追寻着精神自由。    
出身显贵的纳兰性德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有一双看透官场名利的眼睛,希望不是人间富贵花,过淡泊的行诗日子。    
真正“不是人间富贵花”的黄家驹,在凡尘俗世辗转,希望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    
这样的理想无法寻觅,他们同样落寞。    
诗词和音乐有很多相通,一样追求音律的优雅,一样会慷慨激昂,也会伤春悲秋,清淡意境一样余香满口。    
热爱诗词音乐的人,多半有颗善感的心。    
所以精通骑射,身为一等侍卫的纳兰性德吟出格高韵远的婉约小词,一字一句,深入心髓,所以乐观如斯的家驹也难免在某个时刻感觉孤独,写出些或深或浅的寂寥淡愁,如清晨薄雾,若隐若现。    
91年演唱会唱《谁伴我闯荡》,家驹低头弹吉它,无法看到眼神,冷清的旋律流出,那么多人在,他是孤单的。    
93年香港不插电演出,家驹叫大家静下来,还是那把黑色木吉它在手里,由远渐近地飘出一段音乐,他脸上没有神情,可以用来形容的词是沉默。    
那是一段怎样的音乐?我曾经用钢琴演奏,但弹不出家驹随手拈来的寂天寞地,如在夜色沉沉的旷野,零散几颗星光,只有自己,可能是在怀念,可能是在漂泊。    
在《喜欢你》的MTV中,家驹一步一步走下楼梯,看着喜欢的人转身而去,那种眼神,我绝对不信能演出来,这样的神情在其他视频没再见过。    
那刻家驹想的是什么?当时的他如此年轻,满带稚气,眼眸有光芒,是泪吗?    
从没见过家驹的眼泪,仅在《莫欺少年穷》片中,每天只知拼命赚钱养家的他站在阳台边,夜色里响起《谁伴我闯荡》,当他为妹妹戴上帽子时,眼里有泪光。    
眼泪对他来说,要怎样才肯流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演唱时家驹一向较少动作,多是静静地站着,眼神常落在很远,不知看什么,但只要他一笑起来,如洒满阳光,温暖真挚。    
家驹一直笑到最后,跌下去前几秒回头看的时候还在微笑,生命就这样定格了。    
在我心里,香港除了黄家驹,只有小龙女陈玉莲,郭靖黄日华笑出这种清澈。    
他们都不适合娱乐圈,所以黄家驹永远离开,陈玉莲隐居他乡,黄日华归于沉寂。    
初听《海阔天空》,我没能力理解里面的冷寂豪迈,扔在一边不听。那时读初中,我的身边充满鲜花,我对家驹也一无所知,到了能体会,有种苍凉刺入骨髓弥久弥深。    
大学时很少记得BEYOND,那时我很忧伤,什么都记不起。有天从电台听到张雨生车祸而逝,立刻想起家驹,他用冷却的心唱“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而张雨生忧伤地唱着“我是一棵秋天的树”,他们都停留在31岁,年轻得让人心伤。    
好友曾非常疑惑我怎么会喜欢戴着耳环头发有时很长的黄家驹,她知道那离我喜欢的形象太远了。    
对我来说,一个人能让我欣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令我称道的品质。    
当我翻BEYOND的历史时,发觉在香港娱乐圈遇见黄家驹是奇迹,他创造的BEYOND也是奇迹。    
每个人的品质形成跟自身控制力,家庭社会环境有很大关联。    
家驹生长在香港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民风较淳,很多人在艰难拼搏的时代,他的家境不富裕,但健全温暖,这都决定他的性格趋向。    
保持优良品性还需要很强的自控力,多少人在复杂的娱乐圈红了,赚了,变了,家驹还在淡定地微笑着,坚持着。    
他的夺目光彩和过人才华是很多人想拥有的,但他从来没有利用这些为自己换取个人利益或自大炫耀,甚至去淡化,把很多机会让给别人。    
看过一个片段,不知是什么演出,有不少出名的或不出名的明星,有名的都抱着歌迷送的花,家驹也不列外。    
当时他旁边是个不出名的歌星,两手空空很尴尬。家驹笑着和他不知在说什么,后来镜头一转,家驹手里的花到了那歌星手里。    
这个细节让我想起就感动,很多人持才傲物,对人指手画脚,谁愿退一步?    
家驹身上没有一点浮华,更没有很多明星高高在上的跋扈,他率领的BEYOND也很平民化,自然简朴。    
很多人说搞音乐的人带神经质,但家驹不是,他率性且冷静,处理问题理智,没有一丝浮躁。    
看当年录像,家驹用极其冷静平淡的态度和语气道出各种观点,无想象中盛气凌人的嚣张,他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有时还带着孩子气的天真,没有狂妄,却有不可动摇的坚定。    
他的狂多出现在眼眸或现场演唱中,一个眼神,一份神情,一举手,狂放中往往还带着中国式的内敛。    
香港娱乐圈八十年代朝着感伤主义靡靡之音迅速发展,家驹称之为“男声女腔”。    
象林子祥那种中气充沛,唱功深厚,态度沉稳的典型男子气概再难以寻觅。气概不是狂叫几句摔把吉他就有的,那是发自内心和天性,如女子的婉约,是两性之间不能交换的。    
家驹的男儿气质很自然流露,那些扭扭捏捏,故作优雅高贵或者刻意疯狂激情的行为,根本不可能在他身上寻到。    
他有男儿的血性,也有男儿的柔情,正所谓侠骨柔情,是很打动人的。    
在看过的资料中,家驹流露出的柔情都集中在对朋友和对家强的呵护中。尤其是对家强,家驹的言谈,眼神,笑容里,布满的是近乎宠溺的爱护,甚至对家强恨铁不成钢的严厉呵斥中也隐藏着随时会软下来的情分。    
他常戏谑地说家强是保护动物,而他也真的这么做了,把家强保护得严严实实,无忧无虑。    
我常常带了几分妒忌地想,怎么我就没那么好运,摊上这样的哥哥?真的是天下好兄长的典范。    
如PAUL所言,家驹还常暗中帮身边的朋友,但你当时是不会知道的,这一切都源自善待他人的真诚。    
家驹也是好儿子,一个人如果连双亲都无法善待,就不要期望会善待他人。    
家驹的双亲曾非常不赞同家驹玩音乐,这很正常,天下父母谁不希望子女生活安定?玩音乐在父辈眼里是类似不务正业。    
庆贺的是,家驹率领的BEYOND成为香港最健康积极,影响力最大的乐队,令父母感到欣慰,这也成了他们最大的骄傲。    
很多人知道《真的爱你》是家驹送给母亲的心意,但极少人知道《报答一生》是家驹向父亲的致敬。    
父母是家驹最敬爱的人,他中学毕业就开始工作,养活自己也承担着家庭一些支出,最大两项投资一是买吉他,二是和家强一起存钱为父母买了一套房,香港媒体称家驹为“孝顺仔”,那是名副其实的。    
家驹曾在采访中说:“最艰难时有亲戚说要懂事点,多为家为以后着想。红了后,很多亲戚说大个仔了,能养家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挣的钱根本不多,很多事没办法做到。”    
而作为父母,最希望还是儿女安定,不是回报。有两个在娱乐圈打转,红极一时的儿子,家驹父母担心的也比其他父母多。两兄弟过日本发展,父母更担心,还亲自去探望,只是实在料不到那个地方会夺走儿子的生命。    
他们始终都没办法抑制悲痛亲自到灵堂,只有写着“痛失爱儿”的花圈满载伤痛,入埋黄土。    
家强说,家驹走后,父亲常常一个人坐着,家人都担心他患上老人痴呆。    
其实那个父母能真正承担住失去儿女的打击?何况还是如此出色的儿子。想起这些,就期望家驹重生,不为什么,只为了他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家驹这样的一个人,永远不让光环淹没自己的笑容,认真沉稳,质朴善良,这是我所欣赏的。    
看到这样的人,心会满带温暖。    
日,在广州看BEYOND演唱会,中场放生活片段时,家驹带着熟悉的笑容出现,专注地在录音间里唱歌弹吉他,在雪地打雪仗,恍如昨天。    
旁边很多人高喊家驹,我却喊不出,这个名字在心里停留多年,但从来不提,不喊。    
身后有几个大约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子,他们喊了一句“家驹,我们特地来捧你的场”。    
能让女孩子高叫的男子并不出奇,也非常多,但让男子也高叫的男子实在不多,一个已经离开十年的人,还在很多人心中顽固地立着。    
我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家驹是什么样,但我知道感动是一样的。    
屏幕上的家驹,穿着厚厚的大衣,抬起头笑了,笑容仍如孩子,眼睛开始模糊,那刻真的非常希望,这个人能奇迹般地出现眼前。    
BEYOND三子,不管多难过彷徨,时间会淡化,他们仍然有宝贵的生命,可以做想做的事情,看到日出日落,享受好吃的东西,延续各种故事。    
而家驹,还有着太多来不及实现的愿望,他不能再弹心爱的吉他,不能享受平常的阳光空气,和朋友笑谈。    
他永远只能在茫茫黑暗,眼睛无法睁开。    
在视频中看到家驹活蹦乱跳,总觉他还在人世,事实上他已经没有未来。    
生命,真的辜负不起,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抓紧一些事情,也许再没机会了。    
我把美好的祝福留给BEYOND三子,把心底的一个位置留给家驹,他象一盏灯,温暖着我的人生。    
二、十年青鸟音尘断    
十年一轮回,依然有人记得这个歌者:黄家驹。    
称他为歌者并不是最适合,家驹曾在采访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当独立的歌手?    
他回答:对唱歌这种东西没感觉,只对乐器才有感觉。    
确实如此,在BEYOND未进歌坛前玩的是ARTROCK,那种尽情地用乐器把思绪发散的音乐,听听《脑部侵蚀》《大厦》就知道当年他们玩得如此沉醉自由。    
对唱歌没有感觉的黄家驹,却用他的声音唱入了一个个心灵,他是非常出色的创作人,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歌者。    
如果你能听懂粤语,而且是在粤语环境长大,你才能完全听出家驹每一句歌唱里的彻底投入。    
家驹的吉他技术还有唱歌技巧没有任何人指点,全凭自己摸索出来。    
他用这样特别的唱腔如此自我地歌唱着,让人不管在多少声音中聆听都能一下子分辨出来。    
任何时候,家驹唱歌都是完全地投入,家强会为在不同地方演奏同样的歌曲闷到发脾气,而家驹比任何一个队友都要重复更多东西,但他却没有一次在表演中显示出烦躁,尽管他跟家强一样有着情绪化的性格,他就是静静地站着,始终如一认真地唱每一句。这份严谨的毅力绝非常人能行,我非常佩服。    
没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家驹唱歌最动人处是:完全投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中。他能非常精确地通过改变语气和唱腔把每首歌所要流露的情感表达出来,或唱得低沉,狂野,激昂,豪迈,或唱得温柔,落寞,哀痛,寂寥。我唯一不能在他歌曲里感受到的是甜丝丝的味道。或许他从来没有这样的体味,又或许他想让这样的美妙在某个时空里,只和某个人分享。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永远不能知道了。    
每次看着家驹的手指在琴弦上飞快拨动,完全地忘我地歌唱,就深深感到他的认真专注。    
写音乐的人很需要天分和灵性,更需要勤奋。短短十来年时间,家驹从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少年成为了高产质好的音乐人,他没进过正轨学院,没有人从旁指点,是那份坚韧和天分让他在短暂的有生之年做了不少别人难企及的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的光芒会更亮,走上颠峰。    
主流音乐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的牛刀小试,但一样做得出色,而更多才华没来得及表现就被区区三米距离断送了。    
家驹的梦想不是成为一个斗士,而是要带大家走入真实美妙丰富的音乐世界,一个祥和的境界。    
不少玩音乐的人自持清高,家驹却不是,他对生命不亢不卑,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眼光看一切,他追求精神上的高度,那怕看起来很渺茫,却从不因此而背离世界,始终充满着积极和真挚。    
他会为了拓展音乐的广阔空间而不断转变,蜕变,去探索不同世界的本质。    
91年底,BEYOND计划去敦煌丝绸之路采风创作,由于工作太忙,加上后来要常飞日本,所以计划延后,直到家驹去世还没能达成愿望。若然去了,会有什么样的音乐回来?想起就令人好奇,也令人沮丧,因为没机会了。    
说起家驹,内地很多人想起的是励志,那些是是非非的争论把他非常出色的音乐才华淹没在一边。    
六七十年代欧美流行的各种前卫音乐对家驹的影响最大,偶像DavidBowie的前卫音乐更是他一大爱好,所以他最喜欢的是ARTROCK,那种非常注重气氛渲染和刻画的音乐,这是他的方向。    
他也很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卡门,圆舞曲等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纯熟演绎。    
兴趣和思维的广泛让他挥洒自如地写出各种风格的音乐。    
家驹最喜欢木吉它,如同武器一般带着,随时弹出咋现的灵感,未发表的几百首作品,大半是用木吉它一柱一弦弹下来。古典吉他更是家驹的爱好,常穿插在歌曲或平时的SOLO中。有次队友们激情澎湃地完成各自SOLO后,他一笑说:我没有他们那么强劲,我喜欢文静些的。便拿着那把黑色木吉他,弹出一段西方古典味的音乐。    
这种性情上的沉静把家驹年轻的放肆和躁动化解于无形之中,他有年轻的不羁,更有理性的沉着。    
关于家驹的性情和情绪,只要认真聆听过他每一首歌,理想,奋斗,坚持,孤独,豁达,乐观……这些都能轻易地找出来。    
家驹,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不管生存,还是面对死亡,我们和他身边的朋友一一见证了。    
世荣说,家驹昏迷前意识到自己可能难逃一劫,但他依然坚持和死神搏斗了六天。    
太坚强了,世荣感叹。    
而我想用家驹作曲写词的四首歌把有如此顽强性格和灿烂笑容后的另一个家驹找出来。    
《追忆》,这首有17年历史,来自《亚拉伯跳舞女郎》专辑的歌估计很多人不曾听过。如果你听过,你听出的是什么?我听出了两个字:绝望。    
从来不会有人认为这样的情绪会弥漫在家驹的周围,但这首《追忆》却是个例外,而且是唯一的例外。    
家驹在吟唱《再见理想》《午夜怨曲》《无尽空虚》此类冷清失意的歌时,依然流露一种路其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固执,但在《追忆》里,除了绝望,我听不到其他。贯彻整首歌的BASS,    
低沉缓慢,吉他声零碎隐约,家驹的声音很漠然。他在89年苹果演唱会上唱这首歌,比录音版本唱得更为绝望,甚至有几分颓废,让我突然疑惑,我是否把他想象得太坚强了?    
看家驹写的歌词:漆黑空间可否给我点光冰一般的手不知方向画着孤独寂寞怕看镜我倦容    
那破碎蕴藏眼内追忆失去的心眼光是绝望就象冰封的了追忆失去的心强忍住落泪但愿跟它飞去    
手中烟圈仿佛打破忧郁轻轻地飘出辗转欢笑画着孤独寂寞冷雨似在轻抚我过去那美梦已逝    
家驹到底在追忆什么会如此的绝望?爱情?梦想?又或者是偶尔的茫然失措?这些似乎都在歌词里寻觅到。    
中国人自古便把对抱负和情感的追寻浑然一体,诗经里那宛在水中央的佳人可以是你心中女神,也可以是你心中理想,屈原也把人生追求比作对“香草美人”的求索。    
而家驹在追忆着失去的心,这颗心可以是他的心,也可以是别人的心。    
《追忆》写在1987年,家驹刚刚率领BEYOND进军歌坛一年,受着各种非难的煎熬,也刚和女友分手不久。    
那段时期对他来说,可能真的一无所有,不管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或许这样的绝望一直伴随着家驹,但他绝不会表现出来而已。    
因为他是领队,是主心力,是一切奋斗目标的指向处,若然他时刻在绝望,他的兄弟们会何等的惶恐?    
所以家驹只有顽强,绝望在心里,坚持在手中,他会绝望,却断然不会被绝望左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绝望后会有一些意乱情迷:    
黑暗处埋藏着没法解开忧郁的问号孤独地双眼里沉迷在舞影粉饰灯光的梦幻心荡漾    
仿佛心底中的温暖完全离别我空虚中的心底仿似如同狼在叫    
赤红热血双眼里似冰又似火掩饰我寂寞有谁令我呼喊里再不会痛楚与泪痕永别    
酒醉了迷糊乱与初相识的如倚伴着冲动地拥抱里犹如堕进那魔一般的火焰上心混乱    
这首出自88年专辑《现代舞台》的《赤红热血》是很奇怪的歌,更是我极其喜欢的歌。    
它的奇怪在于歌词意乱情迷,但是旋律,还有家驹的演唱却是赤红热血般的滚烫,有股狼一般的野性。    
里面极富节奏感的飞扬鼓声能够把男子的热血煮沸,至于女子,不会那么容易就热血沸腾,男女有别呀。    
就象我,往往听着只是去想象和感受家驹的热血,自己可能依然气定神闲地写着程序。    
《赤红热血》的意乱情迷和《追忆》里的绝望,在家驹以后发表的作品里再难见到。这样的情绪已在家驹的沉静和顽强中退到了心底角落,尽管兜兜转转的过程中,难免还会失意,最后唱出了《海阔天空》的冷寂,但家驹的强硬个性却越发放射光芒,铁一般地屹立着。    
他这种意志和鼓动人心的力量可以用《冲上云霄》概括:    
我劝你无谓愤世收起不理不问成败也要试其实有错应该一再去改    
世界在转动同渡困境互勉励世界若冷酷全赖信心共上路冲上云霄    
多少的神采飞扬,年少气盛,固执已见,全溶在一句冲上云霄,家驹的一生是这样走过的,绝不低头,绝不自弃。    
《冲上云霄》是家驹和家强两兄弟一起唱的发表作品,也应该是家驹让家强尝试演唱的前奏。    
因为在此歌之后便是家强首次试声的《冷雨夜》。    
家驹的手足情深是令人最感动的地方,让人看到他想起这些的时候,不再只是心如钢铁,还有一份绕指柔。    
而家驹个性中最让我欣赏的是那份刚正男儿血性。    
从遥远的《永远等待》《巨人》《谁是勇敢》一直唱到生命结束前的《我是愤怒》《狂人山庄》,这些铿锵有力的歌是家驹个性上的张狂,他沉静若处子,动起来如脱兔。    
很多人应该深刻记得91年生命接触中唱《金属狂人》的家驹,强盛狂放的生命力在他仰天长啸般的高唱中绽放,这种狂野并不是放肆暴戾和竭斯底里,而是一种坦坦荡荡的慷慨激昂。我一直觉得家驹象从中国侠义世界里走出的一位大侠,把英雄气概,侠客精神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拥有的是浩气长存的豪情,而不是会灰飞湮灭的激情。    
《狂人山庄》是最能完美表现家驹刚正男儿本色的代表:    
谁在这刻梦见未来狂乱发丝在舞动谁在仰天独我自吼长夜盖天疯飞颠峰沉睡了千年是幻象    
神与恶魔始于一体冷血夜鬼在叫吼龙共猛虎独处山庄混乱破天伐地飞灰此度去西游没受罪    
仇恨要与过去对战悲哀的今天    
无惧隔世种满的恩怨愚昧智慧再次呼风雨残红挂上血染的悲壮灵肉战胜空虚的深渊    
雷电碰击划破真理有意欲追逐愤怒乘浪瞬息尽化沧海残卧老翁道破天机无谓里呻吟是问号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令家驹一挥笔留下了这首曲词唱完美结合,中国主义色彩极浓的杰作。    
他如仗剑天下的剑客,追寻着他的英雄主义世界。    
有朋友说,这是黄家驹写的词吗?不可思议。    
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在香港年轻一辈中能写出这种东方意境力度的人寥寥无几。    
在西方文化中长大的家驹却满带中国传统色彩,这也是一个惊奇。    
如果能看他现场唱这首歌,会是如何的激动人心。这是一个永远无法修补的遗憾了,家驹来不及给我们演绎一次就撒手西游了。    
家驹是一个你不了解前可能不以为然,但了解后无法舍弃,难以抗拒吸引的强者,让你感动,并且肃然起敬,让你痛惜,却绝对不会哀怨。    
并不完美的他完美地演绎了不甘心这么快就走完的短暂人生,徒留下了太多饮恨,悲怆,但他顽强的目光却炯炯有神,象盏摆在路途中的明灯,给黑夜里摸索的人们一点光,永不磨灭。    
三、入世与出世    
音乐在香港只是为明星作包装的漂亮外衣,那里的音乐人多是为歌星作奠基,大家欣赏着明星光华时,很少知道背后这些人。    
八十年代这种情况刚进入发展阶段,对很多明星来说,唱歌只是让人认识自己的手段,享受掌声和鲜花。    
歌迷对他而不是对音乐的欢呼是他们需要和满意的,至于音乐是什么,并不重要。    
对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来说,音乐是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如果别人只对他欢呼而不是对音乐欢呼,就象一个作家把文章发表给人欣赏,人们只赞叹他的字多漂亮,而对表达的内容毫无关注一样。    
家驹面对尖叫的歌迷说过两句话,一句是“不要老叫我们名字,说我们靓仔,多听音乐”,第二句是“大家彼此尊重一下对方,我希望你们听歌的时候,或我说话的时候,不要跟我斗谁的声音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创作得到共鸣和尊重,家驹是一个创作者,他希望人们以尊重歌星的心态去尊重音乐创作人,也希望能自由创作音乐。80年代兴起乐队潮时,家驹说这是一场对香港歌坛的革命,只可惜一切很快烟消云散。    
香港的音乐创作人实在少得可怜,为了各种利益,唱片公司实行拿来主义,把欧美日本台湾的歌曲借来包装明星。    
这种造星手法家驹生前多次表示不满,他无力改变,但他成功地影响了歌迷。    
他总是很耐心地教歌迷去欣赏乐器和音乐的美妙,包括教歌迷怎么走人生道路。他不要求歌迷懂太多高深专业知识,最基本要求就是你能听懂创作者的意向和情绪。    
很多歌迷在他的引导影响下学起乐器,学起创作,懂得了音乐的基本意义,曾经狂热反叛的歌迷也渐渐变得定性,学会静静聆听,或随着情绪应和,而不是乱叫了。    
当BEYOND在两张唱片发行惨淡收场转变了自己的风格后,被冠上了背弃理想,摇摆叛徒的名号,受到攻击,一支另类音乐佼佼者的乐队就这样仓皇地抹上主流色彩,开始了漫长的求索。    
很多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包括我,常会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要我这么做?    
这个世界实在有太多人为或客观存在的规则没办法靠个人力量冲破,也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理智的人经过思虑会懂得怎么去创造条件达到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对自己有利,这也是我多年来从生活和工作上得来的感悟。    
家驹说:我们必须生存下去才有机会做其他事,我希望以最快速度达到这个目的,让BEYOND有可以生存的环境,我玩另类能玩好,玩流行一样玩得好。    
流行音乐也不是随便能玩出成就,触动不了人的作品,不管你花多大力气宣传,只会沉寂或昙花一现。    
BEYOND冲出了自己的道路,靠的便是作品的质量,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记得他们十几二十年前的作品,这就是价值。    
家驹绝对是音乐高手,不管另类还是主流都能创出不同味道的乐章,他在流行元素中注入技术性,有些没能放在唱片里的东西还可以在现场演出表达,所以他们很多歌的现场版本和录音版本是不同的,听起来又是另外味道,而且他们现场表演能力犹为出色,台风稳健。    
BEYOND确实成功开辟了自己的天地,对香港歌坛的贡献很大,既拓阔了歌曲题材和风格,健康形象也一举把港人对乐队的歧视偏见消除,提高了乐队地位,更陪伴激励了很多人的成长。    
曾经攻击的人最后默认了BEYOND为此付出的艰辛和所取得的成就。    
不少人随着变改常会忘记自己最初出发点,但家驹始终把持着,尽管有如此多的挫折,甚至为此失去生命。    
不管自己演出还是和别人一起演出,家驹从来不抢风头。除了早期较拘谨不自然,台风一直非常沉稳。    
在他生命里,不管红还是不红,对音乐理想始终执着,对朋友始终热诚。    
通利琴行是家驹早年常去练吉他的地方,那里的老板是当年鼓励家驹参加香港吉他大赛的人,就是在那个大赛,BEYOND开始展现才华。无论什么变迁,只要有BEYOND出现必然有通利琴行的赞助,一直到今天,从无变改。    
名利很容易改变人,二十年如一日的合作,确实难得。    
当家驹在香港的郁闷气氛里越感失望时,他又选择了另一次蜕变:移师日本。    
去日本不是一时之气,BEYOND希望借此挣脱一些束缚。家驹说:我们要走了,决定就不会后悔,一定走下去。    
日本也不是乐土,虽然创作上有了自由,却还是要做些深感疲倦的事,音乐上的矛盾争到激烈时,双方会拍着桌子互骂。    
但我坚信BEYOND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可能寻求再次的蜕变,只可惜,这是一个永远看不到的结局。    
一直都不曾想过BEYOND商业化或是否ROCK的问题,因为这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加入唱片公司肯定有商业上的要求,BEYOND的商业性质是必须为公司创造利润,也依靠这来作为各种开支的来源。    
理想和生存属于同一事情是比较困惑的,能有足够经济条件,无须考虑任何就实现理想的人,世上没几个。    
BEYOND在生活上收入上有比较好质量是后十年,甚至拥有了自己的录音室,都全靠前十年打下基础。    
他们大量时间花费在创作音乐上,不可能得到足够经济支持梦想,但得到了深厚广泛的支持基础,从而步步走近理想。    
91年罗大佑已经有条件在香港弄自己的音乐工厂,BEYOND才站稳不久。    
92年香港歌坛发生很大变化,老一辈歌手纷纷退出舞台,全面进入造星工业。    
那时BEYOND已在日本漂泊,与香港歌坛联系淡薄,回去也是自顾搞音乐会或发唱片。    
香港只有娱乐圈的话是家驹去世前不久接受采访时说的,香港的环境令他越觉狭窄,甚至绝望。    
如果家驹没有意外,香港歌坛不可能对这句话有反应,所谓纪念,纯属是故作姿态。    
永远纪念家驹的只有衷心欣赏他的人,绝对不会是娱乐圈。这些身后哀荣对家驹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很多人所争论的ROCK只属于金属一种,BEYOND一贯不以此为主,也踏足了主流音乐,就无谓再争了。    
ROCK不ROCK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在于为什么你说不ROCK的音乐打动这么多人?为什么会打动?    
你可以说不喜欢,没有被打动,这肯定有,但很多人被打动,那也是事实。    
对很多人来说有感触已经够了,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BEYOND从音乐中把真实情绪透露出去的特征,就是他们能在音乐世界里占到一席之地的原因。    
不管什么音乐,打动人心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作用。    
BEYOND达到的高度,表现在作品的质量上,也表现在精神的影响上,这就是他们的重要价值。    
北京演唱会后,记不起是那天,无意中看到中央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栏目为BEYOND做了期专题。    
成为一种社会记录的乐队,需要很大影响力,BEYOND到了这样的高度。    
家驹让BEYOND成就这样的辉煌,是应被永远记住的一个人,不管音乐上还是为人上。    
看过那么多资料,我的第一直觉是家驹实在过于劳累。BEYOND出唱片的间隔一般是6个月到9个月,除了一些填词,其他都是自己包办。作为最主要的创作者和领队,家驹除了写曲词编曲弹吉他外还要处理各种繁杂事务,也处处照顾着其他成员。家强可以发脾气,在表演前把贝斯扔下一走了之,PAUL可以只埋头弹吉他不用多理其他事,家驹却不能,他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乐队,所有矛头都指着他,包括攻击。    
他可以对队友发发脾气,说句“我们那么辛苦,却连一个香港小姐都不如”之类的话,但处理问题时,他需要绝对的理智和深远思考,要努力争取有利的环境,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更要保持自己的原则意念。正因为家驹入世和出世的把持,BEYOND才在摇晃中越走越稳,而他自己却实在太累了,精神时刻处在紧张中,据他说,一睡不着觉就    
爬起来打坐定心神。    
家驹改变不了巨大商业机制造成香港音乐贫瘠的现实,却在精神上达到了这个目的。    
每次听起“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便对黄家驹这个名字充满痛惜和敬意。    
过日本后家驹要不停地奔波各地,要思索乐队的未来,工作和精神的压力让他很多时候满脸倦色。    
在93年马来西亚不插电演出,家驹脸色憔悴,笑容却依然那么灿烂。    
家驹是乐队里最劳累生病最多那个,他似乎在跟生命斗快,要赶在结束前尽量把事情做好,只是终究斗不过,留下太多遗憾。    
BEYOND走到今天的局面绝非偶然,多少彷徨挣扎甚至致命打击,剩下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    
BEYOND究竟是一支什么乐队?若是你喜欢,大可在前面加上列如摇滚,流行,甚至伟大之类的定语。但对我来说,所选的定语只有两个:喜悦和悲壮。    
前十年的BEYOND是带着喜悦的团体,当年的他们朝气蓬勃,积极乐观,可爱简单,记者形容他们每逢一起出现,都是嘻嘻哈哈,笑声不断,其乐融融。    
但是旁观的我们看见他们微笑,又何曾看见背面太多的莹莹泪水和曾经沮丧的颓废?    
曾经有人问过BEYOND最难堪的事是什么,回答是跟草蜢一起在某个节目里扮演七个天使。    
这些纯粹卖笑之类的表演,BEYOND遇过不少。在香港娱乐圈,几乎没有人能逃过此劫,就算现在已经到了很高地位的巨星们,受过的屈辱不会比其他人少,香港娱乐圈就是一个被几个人操纵着的名利工具而已。    
这些一路奋斗过来的辛酸旧事,冷嘲热讽,我们很难从BEYOND身上感受到,因为他们对此轻描淡写,一笑而过,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懂得苦中作乐,在各种沉闷的演出间隙一起打闹搞笑,尤其是家驹,他是经常搞下气氛,鬼马鬼怪的主要人物,永远洋溢着一种灿烂的乐观。    
这个十年,人们看到是一支喜悦的乐队,不管多少风刀霜剑严相逼,四个男子始终爽朗笑着。    
纵然很清楚知道在笑容背后,有很多外人永远不能知道的委屈,也有着失望和落魄,但看见他们让我感觉到的就是热情,欢乐,积极,绝对看不到任何沮丧。    
如果没有家驹的意外,BEYOND是对生命充满喜悦,无怨无悔的乐队。但是,象三子所唱“不偏不激不反,然而无力救你”,谁也救不回家驹。    
这场意外变故,让BEYOND从喜悦一下子走到了悲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家驹的离世令BEYOND处境产生很大变化,唱片公司开始给他们自由的创作空间和更高身价。    
这种变化只有一个解释,带上悲剧色彩的BEYOND能为公司带来更好的声誉和利润,这是残酷的理由和现实,也是他们后十年能有较好生活质量的客观原因之一。    
而家驹,一生为生存和理想奔波着,没机会享受到休闲和富裕。    
无法从家驹意外走出的BEYOND曾经面临着解散的危机,沉在悲伤里过了半年,却是最天真,最脆弱的家强说:    
我们再开始吧。    
而家强能站起来的理由是:我总觉得一定要在,Beyond的名字在,他就在。他经常说我贪玩,叫我努力工作。    
以后希望让他感到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不指望得到些什么,只是想告诉他,我会是一个有用的人,我不想做个废物。    
不管活着还是离去,家驹都是家强的精神支柱,有家驹在,家强什么事都不用操心,他自己也说前十年就是迷迷糊糊地走过,但后十年他再无条件这样没有忧愁烦恼。    
经历了重大事件,人或多或少会比以前不同,世荣倒没什么大变,家强变得有点乖张,PAUL放肆地发散戾气,他们的心态变了很多。    
如果家驹还在一切都会不同,如世荣所言,家驹是天生的领袖,他一站在台上就能让人感到踏实,很压得住阵脚。    
有时想想忍不住一声叹息,有段多年前的歌词竟如此巧合地写出我的心境:    
眼前不是我熟悉的双眼,陌生的感觉一点点,但是他的故事我怀念,回头有一群朴素的少年,轻轻松松地走远,    
不知道那一天才能相见。    
非常怀念那四个开朗质朴的少年,简单纯粹的事情总是最令人记得,却也最容易失去。    
因为家驹而充满悲壮的BEYOND在后十年走得如此地不易,丧失了主心骨后依然立着,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份勇气非常巨大,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但当真遇过类似的事,我相信很多人绝对不能够正视。    
家驹去世后,刘卓辉的词也从大气深沉变得愤世,比如他填的《罪》,三子则处在宣泄的混乱状态,带着强烈的重型节奏和戾气,后来才慢慢注重音乐上的实验,趋向平和。    
很多人没听过BEYOND三子的作品,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我读高中时,BEYOND97年前的音乐影象店都有卖。    
在我那堆旧录音带里就有三子的《大时代》,其实这是粤语专辑《请将手放开》,盗版商改头换面给翻过来。    
那时三子国语版的作品较多流入,象活得精彩(活着便精彩),一相情愿(叹息)等是我最先听到的版本。    
而最终广泛流传的只有四人时代的作品,尤其是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里的一些歌,每个卡拉OK场所都能见到。    
对我来说四人时代也是最钟爱的,这个时期的歌带着我喜欢的两种特征:率性的质朴,男儿的血性。    
这是家驹身上明显的特点。    
不少人不喜欢三子的作品,所以常有四人三子之争,其实没什么好争的,人总有不同偏好,而且四人时代对很多人来说是特殊的记忆,偏爱难免。以前我用沈从文一句话来概括这样的情绪: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但是即使不喜欢也不要恶言相向,因为不喜欢并不代表不好。    
三子的作品我全部听过,与以前最不同的是加进了大量电子音乐,不知道是否与刘志远也参与编曲有关,他离开BEYOND后便转向电子音乐。    
这种音乐很华丽精致,三子不少作品趋向此,与以前的质朴截然不同,也缺少了家驹的沉稳,我想这是很多人不喜欢一个原因。    
其实三子前期作品还留着以前痕迹,比如〈叹息〉的编曲手法和〈情人〉是相同的,纯音乐〈旧历〉的演奏和曲调参照早期的ARTROCK作品〈脑部侵蚀〉〈DeadRomance〉,现场版〈醒你〉中,BASS和鼓的结合和87年超越阿拉伯演唱会部分开场曲如出一辙等等。到了后期主要是探索各种风格,但太注重形式,方向摇摆不定且模糊。    
在我个人来说,非常不喜欢电子音乐,这种从冷冰冰机器里制作出来的东西,就算没有音乐知识的人也很容易用电脑制造出来,永远及不上用手指在乐器上一点点拨出来的音符,而且我极讨厌电子音乐那种机械味和华丽。    
后十年BEYOND的电子风格我并不喜欢,但也喜欢不少作品。强烈的《打不死》,凄婉的《叹息》,另类的《雾》,哀伤与怀念的《祝你愉快》《遥远的Paradise》,清新的《牺牲》,怪怪的《有钱真系好》等,值得一听。    
象《困兽斗》这种纯熟模仿的歌可以宣泄一下,但对BEYOND本身的音乐探索没什么意义。    
以前PAUL的作品如〈爆裂都市〉〈S要听ROCKN‘ROLL〉等,还有家驹的HARDROCK作品比《困兽斗》好多了。    
而我最欣赏PAUL的作品是〈香港晚安〉,曲好词好。    
PAUL现在很需要改进唱功,以前唱歌有种金属穿透性,沉着自然。家驹离开后,他的声音就变化不定,很刻意低沉和放肆,也容易走音,有人说嘶哑才好,但忽视了自然这个基本条件,是打动不了人的。    
不说其他,对比一下家驹,家强和PAUL三个不同版本的〈我是愤怒〉就知道高低了。在演出中,不管唱腔还是动作感情,自然都是最重要的,PAUL太刻意了。    
经历了这么多悲欢离合,人到中年,年轻的躁动也应该被稳重代替了。    
希望BEYOND一生平安,能如唱的那样“世界怎变,我答应你那一点不会变”,无论去到多远,都铭记起点……【柳奉剑】
关于我们  |  本站动态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家驹死亡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