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说过的话怎么才能做到条件反射

虽然从1973年李小龙过世以来,已经过了40几个年头,但他响当当的大名还是在世界上流传,甚至被世界公认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武术家;到底他的强悍之处在哪里?是否又只是大家对死者的一个过誉呢?看看以下这10个有关李小龙生平的事实,你就会知道他有多不可思议了。  1. 在对手想要握住手掌的硬币那一瞬间,李小龙可以迅速把他手中的钱给替换掉。    2. 下图是李小龙锻炼下腹肌的方法,这个姿势被称为“龙旗”(Dragon Flag),他可以维持这样超过30分钟。    3. 电影导演拍摄李小龙的动作场面时,因为速度太快,不能用平常的每秒24帧,至少要用每秒32帧才能拍摄得到。    4. 经过测定后发现,李小龙对于方圆一公尺内的攻击反应速度只需要百分之五秒。图中为他施展“寸拳”,他保持身体不用并向前打出一拳,这拳的冲击力足以让人向后远远摔倒在地,所以放上了椅子。    5. 李小龙曾经不小心在踢鲍伯(Bob Wall)时太用力,结果鲍伯往后摔碰到的人手臂直接骨折。    鲍伯(Bob Wall)是李小龙的好友兼同事,虽然被李小龙踢击所伤,但他并不介意激烈的武打戏,所以他曾经出演三部李小龙的电影。    6. 李小龙可以靠单手的姆指和食指来做伏地挺身,而且大约可以做200个。    7. 虽然李小龙因为本身重量很轻,最重大概只能举起75kg,但他可以做50次以上的单臂引体向上,还可以在背部放60公斤的状况下做俯卧撑。    8. 1970年,李小龙在做一个60公斤重的杠铃训练时,位于骨盆附近的第四节肋骨神经遭受伤害,医生叫他要卧床休息,而且说他再也无法施展功夫;但李小龙最知名的电影都是在1970年后拍的。    9. 1962年,一位曾在西雅图基督教青年会被李小龙击败两次的对手向他挑战,他当时已经获得了空手道最高的段位,于是以空手道代表跟咏春拳代表的李小龙决胜负,最后李小龙在11秒内用15个拳击跟1个踢击击败了对手。    10. 一位长得神似李小龙的阿富汗男孩阿巴斯(Abas Alizada)因为崇拜他而改名布鲁斯(Bruce Hazara),而且发誓要遵循李小龙的路径,拍摄自己的功夫电影。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这位的一代巨星的。  李小龙32岁就英年早逝,生平中也仅仅留下了几部电影,但他的功夫却让外国人都对华人改观,也成为20世纪最主流的流行标志之一;即使过了40多年,大家还是不由自主地怀念这位巨星,因为从他之后,再也没出现过第二位李小龙了!(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菩媞瑜伽(yoga14090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yoga140900顺其自然,有心甘情愿的直接面对那些无可避免的困难与挑战,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天性,瑜伽也是。请遵循瑜伽师的教导,用瑜伽姿势来塑造一个健康的体魄,建立一个平衡的饮食结构同时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热门文章最新文章yoga140900顺其自然,有心甘情愿的直接面对那些无可避免的困难与挑战,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天性,瑜伽也是。请遵循瑜伽师的教导,用瑜伽姿势来塑造一个健康的体魄,建立一个平衡的饮食结构同时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李小龙是如何训练的
查看 (800)
积分25373 等级11 帮派成员
李小龙是如何训练的? 好评率:0% 冲刺跑主要练习腿上的爆发力以及出腿攻击时的频率(即出腿的速度)而李小龙常用的方式是两者的综合,即变速跑。这样就可以使耐力,爆发力同时得到提高,也充分的锻炼了练习者的心血管功效。他还强调跑步时应该时刻坚持两手高抬的姿势,以养成时刻维护头部的习惯。 他还常常在跑步的同时出拳踢腿,以达到全面锻炼的目的。 & 二前臂肌力训练:李小龙当年以寸劲拳闻名于世界。他强壮的前臂更是让人叹服。他的妻子曾回忆说,李小龙当年对前臂的训练简直到了发狂的田地。为什么李小龙要这么重视前臂的训练呀?让我们剖析一下吧。依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的。当你击打目标的同时,你也会受到一个向同大小的反作用力。你击打用的力越大,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大。如果你的前臂不够强壮,便会被强大的反作用力震伤!因此你必须经常的锻炼自己的前臂肌肉,以承受自己击打时所受到的反作用力。李小龙常用的训练方式有负重卷腕,杠铃卷腕,哑铃卷腕,静力训练等等。 & 三腹肌训练:在激烈的搏击抗衡中,你必须拥有很好的抗击打能力,而不能过火的依赖自己的防守技巧。即使你的防守技巧再好,也难免被对手击中。腹部便是对手的主要攻击目标。强壮的腹肌可以减轻对手拳脚对你的伤害,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内脏,使自身更安全。李小龙常做的腹肌练习有,仰卧起做,仰卧举腿,悬垂举腿,升旗练习等等。 & 四直拳训练:直拳是所有武术中最基本,最简单得拳法,亦是拳击中得主要拳法很多人在学习了一些难度较大得拳法后,就忽视了对这一拳法得练习。认为它太简单了。但是李小龙在成为一代宗师后,还是每天保持这一最基本拳法的练习。在他高峰时,每天光练习直拳就达到了几千次!他曾说过,适应是一特定反映的进程,重复的刺冲动作最后将在神经系统造成一种反映的模式。则刺激一现就可使此特定的反映发生,此种动作可谓是无意识而且是瞬间的动作也是有效的反击不可或缺的。李小龙的直拳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出。这就是生物上说的条件反射。 & 五控腿训练:这是一个容易被大多数习武者忽视的训练。很多人认为,静止不动的练习并不能提高你腿部的攻击力。其实并非如此。控腿练习可以极大的提高你的平衡力,打击目标时瞬间直腿的爆发力。同时对你的腿部力量也是一个极好的考验。如果你再实战中踢腿都无法坚持自身平衡,那么你有怎么能保证不被自己踢腿时的反作用力击倒呀??另外,标准的控腿动作对腿部,腰腹部的力量要求也很高。李小龙常用单双腿起蹲,负重单双腿起蹲等来提高腿部力量。& 以上就是李小龙生前最爱好的几个练习。但是要提醒读者。李小龙并不是是做这几个练习就成为一代宗师了。他只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着重练习这几个内容。如果时间充裕,最好不要废弃任何训练。因为注重整体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可以从宗师的训练中吸取一些经验,以制定出合适自己的训练规划。
肌肉每个人都以为要到健身房才有这种效果,
但李小龙的肌肉是从练武的过程中联到的。肯定是难的!
李小龙马上订阅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健康和健美运动杂志,包括乔.韦德的《美国先生》和《健美者与力量》。他把这个杂志有价值的部分裁剪下来并整理保存好,在洛杉矶时他只要一有空就逛各书店寻找健美杂志,他所收集到的有从本世纪初到60年代的各种各样的力量练习杂志的书籍,他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望几乎到了发疯的程度。从那时候一直到1973年去世,李小龙积聚了大量的有关哲学、武术的书籍,另外还有约400册有关健身健美,运动训练学、营养学和举午等方面的书籍,他仔细钻研,把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划线,并在空白处注明。
经过钻研大量资料和信息,李小龙汇编了一套适合自己并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力量,又相对不增长体重的训练计划。包括每周3次的训练内容,恢复手段和营养等,尤其是把素质练习和武功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其本已很高深的武功升华至几乎完美的程度。结果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惊人的。
李小龙安排的力量训练比重很大,仿佛要把失去的时间弥补回来,而且改变过去对力量训练的看法。事实上,他从中受益匪浅,并把这计划传授给最常来馆训练的学生之一———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贾巴尔曾对《肌肉与健美》杂志记者说:“布鲁斯是在1970年夏让我进行力量训练的,那是每周3次的计划,大多数内容都是布鲁斯经常练习的,虽然我当时只能做每项两组各12次,但是它的确有效!”
李小龙对力量练习简直到了“疯狂”地步。据伊鲁山度回忆,除每周3次力量训练外,李小龙还在武功练习中渗入很多相似的练习。他说:“李小龙在武功练习常手持哑铃进行拳击练习,每次练习进行12组,每组100次,双手各持1、2、3、4、5、6、7和10磅哑铃进行‘金字塔形’递增6组,然后再依次递减重量,进行6组拳击模仿。李曾让我和他一起练过一次,哇,练习后三角肌和手臂是如此酸痛!”但不仅仅这些。李小龙在那三天的力量训练日和未负重练功以外时间里,就会用哑铃“发泄”多余能量。“他就是那副哑铃。”琳达说道。他从来不闲着。当电视里有拳击赛时,他经常是边看边持铃“模仿”,即使是在看书时,也是一只手拿着书而另一只手做着哑铃练习,真是不可思议。
力大无比的前臂
李小龙尤其注重前臂训练,以增强他的握力和击拳力量。他的妻子琳达说他对前臂练习几乎“入迷”的地步,只要有人采用任何一种新的前臂练习方法,他一定要想办法得到它,他甚至让他的一位在旧金山的老朋友李鸿新给他制造几种握力练习器。李鸿新说:“小龙经常把设计草图给我,然后让我按照要求和规格去完成,当然我也不傻。”他笑笑后接着说,“我知道小龙设计的这些器械对练习肌肉是很有效的,所以我往往给他寄一个的同时也留一个在家自己练。”鲍勃.沃尔是李小龙的另一位朋友,他还在李小龙主演的《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等3部影片中扮演过角色。他说李小龙力大无比的前臂在他的功夫中占有很突出的位置。他说:“布鲁斯的前臂和身体的比例是我所见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臂异常发达,而且还拥有一双铁拳和十只钢指,简直真是太可怕了。”奥林匹亚健美先生多里安.耶茨这样评价李小龙:“他浑身每块肌肉是如此结实,击出的力量是如此的可怕,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人。”李小龙的拳头是令人生畏的,他曾将一个由钢丝条编制的头盔击了个“坑”,而这个头盔事实上已经经受住了好几次砸击!
1965年,李小龙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系列电视剧《青蜂侠》中扮演二号男主角加藤时,与“青蜂侠”的扮演者、好莱坞影视明星范.威廉姆斯成了好朋友。两人都拥有粗壮的前臂,但取得的方式不同,李小龙是通过练功有目的的训练获得,而后者则通过多年“骑野牛”的竞技表演和越野摩托而练就。这位身高1.86米(6英尺1英寸)、体重95公斤(210磅)的大汉是当时惟一能和李小龙“掰手腕”较量的人,现在想起这些事来他还不好意思地说:“他(李)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之间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我超过他40磅,但是他的前臂是我所见同等体重的人中最粗壮的。”李小龙在“掰手腕”比赛中总是获胜。
据赫伯.杰克森回忆说,李曾开玩笑说,准备当“此项目世界冠军”。李另一位好朋友木村武之说,你如果抓住李的前臂,感觉就像抓住了“一根结实的棒球棒”。李小龙每天坚持练习前臂,他认为前臂的密度很大,所以必须每天给予它们一定量的刺激,才能够强壮。范.威廉姆斯回忆说:“布鲁斯那时总是开车带上琳达和布兰顿(李国豪)到我家度周末,即使来我这里他也不忘练习,总是随身带着练习用的小玩意。他从不沾烟酒,是名真正洁身自好很不错的人。当我在他死前约一个月看到他们时,他看上去真是棒极了,他的身体就像岩石一样的坚硬。”他说:“布鲁斯很尊重我,只要我们在一起,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他还经常开玩笑,有一次他将一张粘贴物粘在我车子后窗,上面写着‘《青蜂侠》保护此车’”。当电视连续剧《青蜂侠》播出后,李小龙名声大震,他训练更加刻苦,并修改了计划的部分内容,增加了器械重量,减少了次数,并在每项练习中相应增加
李小龙的力量素质是超群的,根据被称美国跆拳道之父的李俊久所述,他曾和李小龙交过手,深深被李小龙的武功、速度力量所征服。他说:“李小龙真是天才人物,我从未见过如此强壮的人,他可以单手用一只食指来做俯卧撑,而我用四个指头撑都很吃力。”曾是李小龙徒弟的2.23米高的大个子篮球运动员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回忆说,李非常有力精干。他总是速度特别快,动作像猫一样敏捷。李还独创了一种他称为“升旗”的下腹肌练习方法。70年代美式自由搏击的倡导者乔.刘易斯(Joe Lewis)曾拜过李小龙为师。乔回忆说,按照李的身体和体重来说,他具备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他可以把34公斤重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收回,再伸出静止“锁住”控20秒钟!这对一名体重62公斤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一个90公斤重的人都未必做得到。而伊鲁山度说的比这更“玄”,他说曾亲眼目睹李把56公斤的杠铃水平前举并停留片刻。李小龙在美国的第一个徒弟杰西.格洛弗也回忆说,师傅经常做这样一种练习:一手持32公斤哑铃水平前举接一个顺势后摆,然后呈侧举至肩部水平并坚持数秒,这重量对一般人提摆尚有困难,更不用说做动作了。
此外,李小龙还有很多“小绝活”,如可以轻松地把手指插进一罐未开封的“可口可乐”,或者一个侧踢使一只45公斤的沙袋破裂。美国著名柔术大师威利.杰伊(Welly Jay)回忆说,他最后一次看到李小龙是李小龙住在好莱坞时。“那时李刚刚把家从卡佛城搬到洛杉矶贝尔空港。在李小龙新家的院内,悬挂有两只很重的沙袋,大约135公斤重,我几乎都移不动它,然而李对我说,‘嗨,威利,看着!’接着,他就飞起一脚把它踢悠得老高,几乎碰到天花板,然后又重重弹回来,李小龙的力量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李小龙的绝招还有他的“寸拳”。他的“寸劲”可将一名体重45公斤以上的人击出相当一段距离。泛美柔道冠军海沃德.小本曾领教过这种拳的滋味,每当一提起这件事他就不无伤感地说,怎么也没想到李的拳头竟如此厉害。当时他从后面抱住李,以为李动弹不了,没想到李只抽动了一下身体,回头就是一拳,小本只觉得自己飞行一段后撞到墙上再摔倒在地上,就这一拳使小本躺倒很久才恢复。和李小龙同时期的武林高手一谈到李都有一种恐惧感,特别是李小龙的速度。他们共同的感觉是发现李小龙出奇地快,并能够事先察觉对手意图,即使是和对手同时出击也是李先击中对方。李小龙的另一名徒弟道格.帕尔默是这样评价他师傅的:“布鲁斯的全盛期就像麦克尔.乔丹和默罕默德.阿里一样称霸于自己的领域,不是别人不行,而是他实在太出色了。”
铁人李小龙的第一步计划
尽管李小龙具有超乎常人的素质天赋,但是他仍然很崇拜具有相似超群素质的选手,他曾写道:“训练不仅能提高体能,而且还能培养精神和感情,它需要智力和天赋的高度结合才能达到完美境界。”(摘自李小龙遗著《截拳道之道》)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强大的力量来源于肌纤维的增粗和神经系统的高度完善。李小龙的妻子琳达说,布鲁斯生前有收集健美明星图片和资料的嗜好,其中包括拉里.斯科特、大卫.德雷珀和当时还不太为人所知的年轻小伙子——阿诺德.施瓦辛格。在收集过程中,李小龙把这些著名选手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和计划“裁剪”下来并粘贴到专门的笔记本上。伊鲁山度回忆说:“布鲁斯每次回‘中国城’的武馆时都带回一大堆从外面买来的健美杂志,然后从中精选,结束以后对我说,‘丹,这三个伙计都说这是发展肌肉线条清晰度的最佳方法,简直是太棒了。’然后他就会亲自去体验。”这就是李小龙在1969年时的状态,但是他是如何对健美和力量训练感兴趣的呢?一种推测可能是他和严镜海在加州奥克兰认识后受严的影响所致。严镜海有很多“背景”和“关系”,他曾和当时著名健美选手史蒂夫.里夫斯、克兰茜.罗斯、杰克.拉兰以及日本著名举重运动员、奥运会冠军汤米.片岗一起训练了很长时间,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训练方法。在李小龙和琳达结婚后不久,他们由西雅图搬来奥克兰,和严镜海一家住在一起,所以李小龙有机会和严镜海一起练习。
然而《李小龙传》的编写者、来自纽约的乔治.泰恩说,布鲁斯在遇到严镜海前几年在香港时就有力量练习的记录和裸露上身肌肉的照片。根据泰恩的资料,李小龙的大姐李秋源有一次将她男朋友罗伯特.陈带回家,陈是一名健美运动员,身体很强壮,虽然李小龙马上要返回他的出生地美国,但他对陈说以后回香港再安排和他一起训练。不管谁是李小龙首位健美启蒙者,所有李小龙传记作者都一致认为李小龙在1965年以前很少进行力量练习,他当时主要还是练习咏春拳等中国传统功夫。杰西.格洛弗回忆说,布鲁斯18岁时到达西雅图,他的训练只有击打柚木制作的“模仿靶”,一些单、双
李小龙持续不断地研究人体肌肉生理学(Human Muscle Physiology) ,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逐步制定了明确而标准化的训练计划(如第4章所介绍)。随后,李小龙根据自己的截拳道哲学思想开始了蜕变的过程,他放弃了那些不必要的训练,以达到最精简的程度——李小龙称之为“简单”。李小龙减少训练重量,减少额外的蛋白饮料,直到他的体重稳定在136磅。
李小龙当时制定了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一直保持到他逝世,再未做过本质的改变。在最初的杠铃训练计划中,他特别重视臂部的负重训练。但现在,他意识到自己需要采用复合式负重训练方法。这一方法同样符合每周3天的训练安排(李小龙认为这种安排能够完美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如他在电影中所频繁展示的那样,这一计划更加适合于整体均衡发展,并且使肌肉的轮廓更加清晰。由于这一新的计划采用了专门的复合动作(使用更大的重量,需要更多的体能来完成动作),所以在两次训练之间安排适当的恢复时间或休息天数就显得更加重要。正如李小龙的笔记所说:“由于负重训练需要重复运动,释放大量的体能。因此,负重训练应该每隔一天进行”。
李小龙制定的隔日训练表显示:他每周二、四、六进行负重训练,每周一、三、五、日用来进行恢复和提高易被忽视的方面。负重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所以在两次训练之间应该安排恢复与休息的时间,让自己完全恢复体力并得到补充。
李小龙调整自己的训练计划,训练日不再安排其它的耐力训练或艰苦的武术训练。这个新计划的好处之一是——除了显著的训练效果之外——事实上只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
李小龙的健身计划有三个核心要素:伸展运动提高柔韧性,负重训练提高力量,心血管运动提高心脏与呼吸系统功能。换言之,他是最早采用交叉训练的人之一。这个20分钟训练计划造就了李小龙在《唐山大兄》(在北美上映时名为《Fists of Fury》)、《精武门》(在北美上映时名为《The Chinese Connection》)、《猛龙过江》(在北美上映时名为《Return of the Dragon》)等影片中所展示的完美体形。
1. 挺举:2组,每组8次
首先,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握住奥林匹克杠铃。曲膝,深蹲,腿、臂猛然发力,迅速将杠铃举至胸部,双腿站直。稍做停顿之后,将杠铃举到头顶上方,手臂伸直。稍做停顿,然后将杠铃放低至胸部。再次短暂的停顿之后,将杠铃放回地面。不要休息,重复做下一次,一共做8次。为了让心肺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只做短暂的休息,然后完成第二组——也是最后一组动作。
译注:奥林匹克杠铃,Olympic barbell,健美运动中使用的一种专业杠铃。
2. 深蹲:2组,每组12次
深蹲是李小龙杠铃训练的基本内容。他曾剪贴了超过20篇关于深蹲的文章,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深蹲训练。不过在这一训练计划中,他采用的是标准的深蹲训练。将杠铃置于肩上,双脚分开约与肩同宽。下蹲至最低姿势,运用髋部、臀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股四头肌的力量站立起来,恢复到开始姿势。然后重复第2次,第3次,直到完成12次。稍做短暂的休息,进行第2组。
3. 杠铃上提:2组,每组8次。
尽管没有文字记录,但是大量的间接证据以及目击者证明:李小龙采用杠铃上提与深蹲相结合的训练方式。首先,他那个时期所读的杂志中频繁地建议采用这种练习。其次,这种练习能够让李小龙在大多数人完成一个动作的时间内做完两个连续的训练动作,从而满足在特定时间内达到最大训练效果的要求。深蹲是公认的训练全身肌肉的有效方法(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而上提是用来强化“肋部箱区”和呼吸系统的。所以,在1960年代后期与1970年代早期,上提训练被当作深蹲训练的“结束”动作。上提的正确方法是:躺在平凳上,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握住杠铃,将其完全推举至胸部上方。由此姿势开始,将杠铃放低至头部后方——肘部保持微屈,以免拉伤肘部肌腱——直到杠铃轻轻触到地面,让背阔肌感到舒适的伸展。由这个充分伸展的姿势出发,慢慢地收缩背阔肌、胸肌、肱三头肌长头,将杠铃举回至原先位置。重复8次,短暂的休息后,进行下一组。
4. 仰卧推举:2组,每组6次
李小龙曾练就不可思议的胸肌。有趣的是,他的个人记录显示他在这一时期唯一采用的最直接的杠铃训练就是古老的仰卧推举。完成这一动作的方法是,仰卧在平凳上,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握住奥林匹克杠铃,将杠铃从架上举起,伸直手臂,使之位于胸部上方。由这个“锁定姿势”开始,将杠铃放低至胸部。然后在呼气的同时,将杠铃推举至锁定位置。重复6次,将杠铃放回到架上。在短暂的休息后,进行第二组——也是最后一组——仰卧推举。
5. 体前屈:2组,每组8次
关于这一方法的警告:李小龙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下背部训练,但是在1970年初的一天,他举起135磅的杠铃(大约等于他当时的体重)——没有进行热身——做完了8次。在做最后一次时,随着“啪”的一声响,他感到下背部一阵剧痛。后来他发现自己下背部第四骶椎神经严重受损。造成的结果是,从那时起直到逝世他都能感到剧烈的背痛。这并不是说这种方法没有好处——只是要确保在开始训练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李小龙后来告诉他的朋友和弟子丹.伊诺山度:“你做这项训练时根本不用加重量,仅用杠铃本身的重量就够了”。如果你要锻炼下背部,重量的增加必须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小心谨慎。
将杠铃置于肩上,双脚分立与肩同宽。腰部下弯,双手始终握住杠铃。继续弯腰,直到背部与臀部成90度角,然后恢复到直立的姿势。重复8次,短暂休息一下,进行第二组。
译注:体前屈Good Morning,又可直译为“早上好”。
6. 杠铃弯举:2组,每组8次
杠铃弯举直接锻练上臂肱二头肌。这一方法让李小龙练就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上臂——更不必说他在格斗中运用有效、令人惊叹的拉引力量(擸手)。完成这一动作的正确方法是: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掌心向前,握住奥林匹克杠铃。双膝微屈,保持稳定,收缩肱二头肌,弯举杠铃到胸部高度。保持这个充分挤压的姿势片刻,然后慢慢放低杠铃,回到开始姿势。重复8次。短暂休息后,进行第二组——也是最后一组。
本圈最新话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操作性条件反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