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干纺锤形单叶铁皮石斛原球茎

单葶草石斛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单葶草石斛
单葶草石斛(学名:Dendrobium porphyrochilum Lindl.):茎肉质,直立,圆柱形或狭长的纺锤形,具数个节间,当年生的被叶鞘所包裹。叶3-4枚,二列、互生,纸质,狭长圆形。总状花序单生于茎顶,远高出叶外,长达8厘米,弯垂,具数至10余朵小花;花开展,质地薄,具香气,金黄色或萼片和花瓣淡绿色带红色脉纹,具3条脉;花瓣狭椭圆形,长6.5-7毫米,宽约1.8毫米,先端急尖;暗紫褐色,而边缘为淡绿色,近菱形或椭圆形,凹的,不裂。花期6月。生于海拔达27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分布于中国广东北部和云南西部,从喜马拉雅西北部经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至泰国。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单葶草石斛形态特征
单葶草石斛肉质,直立,圆柱形或狭长的纺锤形,长1.5-4厘米,粗2-4毫米,基部稍收窄,中部以上向先端逐渐变细,具数个节间,当年生的被叶鞘所包裹。叶3-4枚,二列、互生,纸质,狭长圆形,长达4.5厘米,宽6-10毫米,先端锐尖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收窄而然后扩大为鞘;叶鞘草质,偏鼓状的。
单生于茎顶,远高出叶外,长达8厘米,弯垂,具数至10余朵小花;花苞片狭披针形,等长或长于花梗连同子房,长约9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渐尖;花梗和子房细如发状,长约8毫米;花开展,质地薄,具香气,金黄色或萼片和花瓣淡绿色带红色脉纹,具3条脉;中萼片狭卵状披针形,长8-9毫米,基部宽1.8-2毫米,先端渐尖呈尾状;侧萼片狭披针形,与中萼片等长而稍较宽,基部歪斜,先端渐尖;萼囊小,近球形。
狭椭圆形,长6.5-7毫米,宽约1.8毫米,先端急尖;唇瓣暗紫褐色,而边缘为淡绿色,近菱形或椭圆形,凹的,不裂,长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近急尖,全缘,唇盘中央具3条多少增厚的纵脊;蕊柱白色带紫,长约1毫米,基部扩大,蕊柱足长1.4毫米;药帽半球形,光滑。花期6月。[2]
单葶草石斛产地生境
生于海拔达27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产中国广东北部(连南)、云南西部(腾冲)。分布于从喜马拉雅西北部经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至泰国。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2]
单葶草石斛生长习性
单葶草石斛是一种喜阴凉的多年生,喜在温暖、潮湿、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半阴半阳的环境,1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亚热带深山老林中生长为佳,适宜生长温度为15到28度,适宜生长空气湿度为60%以上,对土肥要求不甚严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有的也生长于石缝中。属气生根系,主要要求根部通透性好,采用的基质最好能通风透气滤水,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生长速度快,生存能力非常强。每年春末夏初,二年生茎上部节上抽出花序,开花后从茎基长出新芽发育成茎,秋冬季节进入。[3]
单葶草石斛繁殖方式
单葶草石斛选地
选地、整地 根据其生长习性,石斛类栽培地宜选半阴半阳的环境,空气湿度在80%以上,冬季气温在0℃以上地区。人工可控环境也可,树种应以黄桷树、梨树、樟树等且应树皮厚有纵沟、含水多、枝叶茂、树干粗大的活树,石块地也应在阴凉、湿润地区,石块上应有苔藓生长及表面有少量腐殖质。[3]
单葶草石斛分株
选择生长较密的值株.开过花后.将其从盆中取出,除去老很从丛生茎的基部切开,分切时尽最少伤根系,只掩剪开相互连接的很状呈部位,根部用手位开,不必用刀切。以主株为一组,再将老根进一步剪除。将新芽靠近盆中央,填入新的基质并压实,即成新的植株。[3]
单葶草石斛分芽
盆裁3年以上的植株或部分秋石斛茎的顶部或基部长有小植株时,可以进行切芽繁殖。选择具有3-4片叶,2-3条根,根长4-5厘米的小植株,从母株上切下,用草木灰或70%的代森锰锌处理伤口,将苗植入盆中即可。汪意要浅植。栽培2年后一般可开花成为商品花。[3]
单葶草石斛扦插
扦插繁殖可以结合花后换盆和分株时一起进行。石触兰多具有细长、带肉质的茎,茎上有许多节,节上能长芽,所以能用扦播繁殖。选择未开花且较充实的整做播条,将技条切成数段,每段具2-3个节,在伤口上涂上草木灰或70%的代森锰锌处理伤口。将茎一段一段地插入苔藓和泥炭混合的基质中,一半露在外面,放于半阴、潮湿处。插后1周不必浇水,然后经常喷雾保湿,适当遮阴。经过1-2个月,在节部有新芽长出,新芽下部长出2-3条小根形成新的植株。将新植株连向老茎一起上盆,栽培2-3年可开花。扦插时间以4-8月为好。[3]
单葶草石斛栽培技术
单葶草石斛选盆
通常选用四壁多孔的塑料或陶瓷花盆,用碳根、泥炭藓、树皮块、木炭块等作盆栽材料。根据兰苗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花盆,但不宜用大盆栽小苗口上述栽好材料在使用前必需在清水中浸泡1天以上备用。盆底要多垫大瓦片或碎砖块,深度至盆底约1/3处,然后将兰苗放于盆中央,并在一旁插一细竹竿以固定兰苗,再填入其他栽培材料,注意根与根之间用材料隔开。[3]
单葶草石斛浇水
栽植初期先放在阴凉阴凉并有散射光处,仅向叶面上喷些水,勿向盆内浇水。约10-15天后,待萌发出新根后两移至阴棚下养护。生长季节浇水要干湿相间保持适度干薄饼肥水。生长旺盛期树每天浇水一次,干旱季节和炎夏还需经常在花盆四周地面上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并要注意通风良好。冬季休眠期应少浇水。后期空气湿度过小要经常浇水保湿,可用喷雾器以喷雾的形式浇水。[3]
单葶草石斛温度
刚移栽的组培苗对水分很敏感,缺水则生长缓慢、干枯、成活率低。而喷雾过多则渍水烂根,温度高、湿度大时还易引发软腐病大规模发生。移栽后一周内(幼苗尚未发新根)空气湿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后,植株开始发新根,空气湿度可保持在70%-80%。种植畦干湿交潜有利于发根长芽。忌强光直射,春秋两季早上可见阳光,冬季可置光照充足处,其他时间置于具有明亮散射光而又通风的地方。越冬温度保持在8-10℃即可。[3]
单葶草石斛施肥
由于石斛类为气生根,因此要喷施适宜的叶面肥作为营养液,以供给植株充足的养分,利早发根长芽。叶面肥可以选择硝酸钾、磷酸二氢钾、腐植酸类等,以及进口三元复合肥和稀释的MS培养基等。一般移栽后一周,植株新根发生后开始喷施千分之一的硝酸钾或磷酸二氢钾,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长出新芽后每隔10-15天喷3‰的三元复合肥等。生长地贫瘠应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后,以氮肥混合猪牛粪及河泥为主。第二次在立冬前后用花生鼓、菜籽饼、过磷酸钙等加入河泥调匀糊在根部,此外尚可根外追肥。[3]
单葶草石斛修枝
石斛生长地的都闭度在60%左右,因此要经常对附生树进行整枝修剪,以免过于荫蔽或郁闭度不够。每年春天前发新整时,结合采收老茎将丛内的枯茎剪除,并除去病茎、弱茎以及病者根,栽种6-8年后视丛蔸生长情况翻蔸重新分枝繁殖。[3]
单葶草石斛病虫防治
单葶草石斛黑斑病
病害时嫩叶上呈现黑褐色斑点,斑点周围显黄色,逐渐扩散至叶片,严重时黑斑在叶片上互相连接成片,最后枯萎脱落。此病害常在初夏(3-5月)发生。防治方法:用1︰1︰150波尔多液或多灵1000倍液预防和控制其发展。[3]
单葶草石斛炭疽病
危害叶片及茎枝,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色病斑, 1-5月均有发生。防治方法:用50%1000倍液或50%1000倍液喷雾2-3次。[3]
单葶草石斛煤污病
病害时整个植株叶片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灰黑色粉末状物,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发育不良。3-5月为本病害的主要发病期。防治方法:用50%1000倍液或40%乳剂1500倍液喷雾1-2次防治。[3]
单葶草石斛菲盾蚧
此害虫寄生于石斛植株叶片边缘或叶的背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叶片枯萎,严重时造成整个植株枯黄死亡。同时还可引发煤污病。防治方法:此害虫5月下旬是孵化盛期,以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3度石硫合剂喷杀效果较好。已成盾壳但量少者,可采取剪除老枝叶片集中烧毁或捻死的办法进行防治。[3]
单葶草石斛蜗牛
害虫主要躲藏在叶背面啃吃叶肉或咬茎为害花瓣。该虫害一年内可多次发生,一旦发生,为害极大,常常可于一个晚上就能将整个植株吃得面目全非。防治方法:用麸皮拌,撒在害虫经常活动的地方进行毒饵诱杀;在栽培床及周边环境喷洒敌百虫、澳氰菊酯等农药,亦可撤生石灰、饱和食盐水;注意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枯枝败叶要及时清除场外。[3]
单葶草石斛植物文化
观赏价值极高,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既可作,也可观赏,家有数盆热闹非凡。此外,花朵剪下2-3天也不凋萎,生命力旺盛令人赞叹。
该属植物被认为“秉性刚强,忠厚可亲”,西文社会人们常把她敬献给自己爱戴的尊长。并在每年6月19日时,将石斛送给父亲,被称之为“父亲节之花”。它有着“欢迎你,亲爱的”的花语,可将其与、圆叶桉树制成胸花,佩在胸前。在欧美常用石斛花朵制成胸花,配上和,表示“欢迎光临”。至今,广泛用于大型宴会、开幕式剪彩典礼或招待贵宾。[3]
植物,单子叶植物纲,微子目,兰科,花卉
.flickriver[引用日期]
.中国植物志官网[引用日期]
.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引用日期]形态特征/鼓槌石斛
鼓槌石斛干后金黄色,近顶端具2-5枚叶。叶革质,,长达19厘米,宽2-3.5厘米或更宽,先端急尖而钩转,基部收狭,但不下延为抱茎的鞘。花序轴粗壮,疏生多数花;花序柄基部具4-5枚鞘;花苞片小,膜质,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黄色,长达5厘米;花质地厚,金黄色,稍带香气;中萼片长圆形,长1.2-2厘米,中部宽5-9毫米,先端稍钝,具7条脉;侧萼片与中萼片近等大;萼囊近球形,宽约4毫米。
花瓣倒卵形,等长于中萼片,宽约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圆形,具约10条脉;唇瓣的颜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肾状圆形,长约2厘米,宽2.3厘米,先端浅2裂,基部两侧多少具红色条纹,边缘波状,上面密被短绒毛;唇盘通常呈“∧”隆起,有时具“U”形的栗色斑块;蕊柱长约5毫米;药帽,尖塔状。花期3-5月。
产地生境/鼓槌石斛
生于海拔520-1620米,阳光充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疏林下岩石上。产中国云南南部至西部(石屏、景谷、思茅、勐腊、景洪、耿马、镇康、沧源)。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越南。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生长习性/鼓槌石斛
鼓槌石斛是一种喜阴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在、潮湿、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半阴半阳的环境,1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亚热带深山老林中生长为佳,适宜生长温度为15到28度,适宜生长空气湿度为60%以上,对土肥要求不甚严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有的也生长于中。属气生根系,主要要求根部通透性好,采用的基质最好能通风透气滤水,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生长速度快,生存能力非常强。每年春末夏初,二年生茎上部节上抽出花序,开花后从茎基长出新芽发育成茎,秋冬季节进入休眠期。&
繁殖方式/鼓槌石斛
选地鼓槌石斛选地、整地&根据其生长习性,石斛类栽培地宜选半阴半阳的环境,空气湿度在80%以上,冬季气温在0℃以上地区。人工可控环境也可,树种应以黄桷树、梨树、樟树等且应树皮厚有纵沟、含水多、、树干粗大的活树,石块地也应在阴凉、湿润地区,石块上应有苔藓生长及表面有少量腐殖质。&分株
选择生长较密的值株.开过花后.将其从盆中取出,除去从丛生茎的基部切开,分切时尽最少伤根系,只掩剪开相互连接的很状呈部位,根部用手位开,不必用刀切。以主株为一组,再将老根进一步剪除。将新芽靠近盆中央,填入新的基质并压实,即成新的植株。分芽
盆裁3年以上的植株或部分秋石斛茎的顶部或基部长有小植株时,可以进行切芽繁殖。选择具有3-4片叶,2-3条根,根长4-5厘米的小植株,从母株上切下,用草木灰或70%的代森锰锌处理伤口,将苗植入盆中即可。汪意要。栽培2年后一般可开花成为商品花。扦插
扦插繁殖可以结合花后换盆和分株时一起进行。多具有细长、带肉质的茎,茎上有许多节,节上能长芽,所以能用扦播繁殖。选择未开花且较充实的整做播条,将技条切成数段,每段具2-3个节,在上涂上草木灰或70%的代森锰锌处理伤口。将茎一段一段地插入苔藓和泥炭混合的基质中,一半露在外面,放于半阴、潮湿处。插后1周不必浇水,然后经常喷雾保湿,适当遮阴。经过1-2个月,在节部有新芽长出,新芽下部长出2-3条小根形成新的植株。将新植株连向老茎一起上盆,栽培2-3年可开花。扦插时间以4-8月为好。&
栽培技术/鼓槌石斛
选盆鼓槌石斛通常选用四壁多孔的塑料或陶瓷花盆,用碳根、泥炭藓、树皮块、等作盆栽材料。根据兰苗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花盆,但不宜用大盆栽小苗口上述栽好材料在使用前必需在清水中浸泡1天以上备用。盆底要多垫大瓦片或碎砖块,深度至盆底约1/3处,然后将兰苗放于盆中央,并在一旁插一细竹竿以固定兰苗,再填入其他栽培材料,注意根与根之间用材料隔开。&浇水
栽植初期先放在阴凉阴凉并有散射光处,仅向叶面上喷些水,勿向盆内浇水。约10-15天后,待萌发出新根后两移至阴棚下养护。生长季节浇水要干湿相间保持适度干薄饼肥水。生长旺盛期树每天浇水一次,干旱季节和炎夏还需经常在花盆四周地面上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并要注意通风良好。冬季休眠期应少。后期空气湿度过小要经常浇水保湿,可用喷雾器以喷雾的形式浇水。温度
刚移栽的组培苗对水分很敏感,缺水则生长缓慢、干枯、成活率低。而喷雾过多则渍水烂根,温度高、湿度大时还易引发软腐病大规模发生。移栽后一周内(幼苗尚未发新根)空气湿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后,植株开始发新根,空气湿度可保持在70%-80%。种植畦干湿交潜有利于发根长芽。忌强光直射,春秋两季早上可见阳光,可置光照充足处,其他时间置于具有明亮散射光而又通风的地方。越冬温度保持在8-10℃即可。&施肥
由于石斛类为气生根,因此要喷施适宜的叶面肥作为,以供给植株充足的养分,利早发根长芽。叶面肥可以选择硝酸钾、磷酸二氢钾、腐植酸类等,以及进口三元复合肥和稀释的MS培养基等。一般移栽后一周,植株新根发生后开始喷施千分之一的硝酸钾或磷酸二氢钾,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长出新芽后每隔10-15天喷3‰的三元复合肥等。生长地贫瘠应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后,以氮肥混合猪牛粪及河泥为主。第二次在立冬前后用花生鼓、菜籽饼、过磷酸钙等加入河泥调匀糊在根部,此外尚可根外追肥。修枝
石斛生长地的都闭度在60%左右,因此要经常对附生树进行整枝修剪,以免过于或郁闭度不够。每年春天前发新整时,结合采收老茎将丛内的枯茎剪除,并除去病茎、弱茎以及病者根,栽种6-8年后视丛蔸生长情况翻蔸重新分枝繁殖。
病虫防治/鼓槌石斛
黑斑病鼓槌石斛病害时嫩叶上呈现黑褐色斑点,斑点周围显黄色,逐渐扩散至叶片,严重时黑斑在叶片上互相连接成片,最后枯萎脱落。此病害常在初夏(3-5月)发生。防治方法:用1︰1︰150或多灵1000倍液预防和控制其发展。&炭疽病
危害叶片及茎枝,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色病斑,&1-5月均有发生。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2-3次。&煤污病
病害时整个植株叶片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灰黑色粉末状物,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发育不良。3-5月为本病害的主要发病期。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40%1500倍液喷雾1-2次防治。菲盾蚧
此害虫寄生于石斛植株叶片边缘或叶的背面,吸取汁液,引起枯萎,严重时造成整个植株枯黄死亡。同时还可引发煤污病。防治方法:此害虫5月下旬是孵化盛期,以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3度石硫合剂喷杀效果较好。已成盾壳但量少者,可采取剪除老枝叶片集中烧毁或捻死的办法进行防治。&蜗牛
害虫主要躲藏在叶背面啃吃叶肉或咬茎为害。该虫害一年内可多次发生,一旦发生,为害极大,常常可于一个晚上就能将整个植株吃得面目全非。防治方法:用麸皮拌敌百虫,撒在害虫经常活动的地方进行毒饵诱杀;在栽培床及周边环境喷洒敌百虫、澳氰菊酯等农药,亦可撤生石灰、饱和食盐水;注意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枯枝败叶要及时清除场外。&
植物文化/鼓槌石斛
鼓槌石斛观赏价值极高,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既可作切花,也可盆栽观赏,家有数盆热闹非凡。此外,花朵剪下2-3天也不凋萎,生命力旺盛令人赞叹。
该属植物被认为“秉性刚强,忠厚可亲”,西文社会人们常把她敬献给自己爱戴的尊长。并在每年6月19日时,将石斛送给父亲,被称之为“”。它有着“欢迎,亲爱的”的花语,可将其与非洲菊、圆叶桉树制成胸花,佩在胸前。在欧美常用石斛花朵制成胸花,配上丝石竹和天冬草,表示“欢迎光临”。至今,广泛用于大型宴会、开幕式剪彩典礼或招待贵宾。&
医药用途/鼓槌石斛
茎:养阴生津,止渴,。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中药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4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19:56
贡献光荣榜基本资料/短棒石斛
种中文名:短棒石斛 :900-1450 命名来源:(植物分类学报)[Gard.Chron. : 997. 1867] 中国植物志:19:094 组中文名:石斛组 组拉丁名:Sect.Dendrobium 亚族中文名:亚族拉丁名:Subtrb.Dendrobiinae Lindl. 族中文名:树兰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形态特征/短棒石斛
茎肉质状,近扁的纺锤形,长8—15厘米,中部粗约1.5厘米,不分枝,具多数钝的纵条棱和少数节间。叶2--4枚近茎端着生,革质,狭长圆形,通常长10—12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稍钝并且具斜凹缺,基部扩大为的鞘。总状花序通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中部发出,近直立,长12—15厘米,疏生2至数朵花;花序柄基部被2—3枚膜质鞘;花苞片浅白色,小,卵形,长约5毫米,宽3毫米,先端锐尖;花梗和子房淡黄绿色,长约2厘米;花金黄色,开展;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2厘米,中部宽5毫米,先端急尖,具3条脉;侧萼片与中近等大;萼囊近长圆形,长约4毫米,末端圆钝;花瓣卵状椭圆形,长1.5厘米,宽9毫米,先端稍钝,具4条脉;的颜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肾形,长2厘米,宽2.5厘米,先端微凹,基部两侧围抱蕊柱并且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波状:两面密被短柔毛;蕊柱金黄色,长约4毫米;药帽多少呈塔状,前端边缘近截形并且有缺刻;药床宽阔,其两侧上缘具不整齐的细缺刻。 花期3—5月。
生存环境/短棒石斛
生于海拔900—1450米的常绿内树干上。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短棒石斛细胞结构图/短棒石斛
短棒石斛细胞图 (新鲜茎&&横切面直径8—10&mm)&类圆形,有小凹凸外缘。角质层厚约13&μm;表皮细胞1列,广椭圆形或多角状椭圆形,直径10-15μm,胞壁中等厚至薄,微木化;皮下层细胞1列,多角状椭圆形,细胞体积与胞壁厚度均略大于表皮细胞,胞壁隐约可见层级或不明显,微木化;基本组织薄壁细胞类圆形至椭圆形,直径50—150&μm;维管束少见且小,外韧型,散布基本组织中,维管束鞘纤维不甚发达,由数至十数个、排列成2—3列的纤维组成,壁中厚至厚,层纹隐约可见;管孔微木化;大型黏液腔可见,但较少,多散布维管柱部分到外围,类圆形或椭圆,直径可达250μm或更大。
本种提示/短棒石斛
本种的花在体态和质地上酷似Dendrobium lindleyii Stendel一但茎的形状不同,具2—4枚叶,可以区别。
本组概述/短棒石斛
茎通常粗壮,肉质或稍带肉质,圆柱形或节间有时肿大,干后常具纵条棱。叶片具上下面,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花大,萼片与花瓣分别长1厘米以上,唇瓣不裂或不明显3裂。我国有36种和2变种。
本属概述/短棒石斛
附生。茎丛生,少有疏生在匍匐茎上的,直立或下垂,圆柱形或扁三棱形,不 分枝或少数分枝,具少数或多数节,有时1至数个节间膨大成种种形状,肉质(亦称假 鳞茎)或质地较硬,具少数至多数叶。叶互生,扁平,圆柱状或两侧压扁,先端不裂或 2浅裂,基部有关节和通常具抱茎的鞘。总状花序或有时伞形花序,直立,斜出或下 垂,生于茎的中部以上节上,具少数至多数花,少有退化为单朵花的;花小至大,通常 开展;萼片近相似,离生;侧萼片宽阔的基部着生在蕊柱足上,与唇瓣基部共同形成;花瓣比萼片狭或宽;唇瓣着生于蕊柱足末端,3裂或不裂,基部收狭为短爪或无 爪,有时具距;蕊柱粗短,顶端两侧各具1枚蕊柱齿,基部具蕊柱足;蕊喙很小;花粉 团蜡质,卵形或长圆形,4个,离生,每2个为一对,几无附属物。约100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至大洋洲。我国有74种和2变种,产秦岭以南诸省区,尤其云南南部为多。本属模式种: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Epidendrum moniliforme L.)本属国产种类中具细茎而花小的类群,如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 Sw.、铁皮石斛D.Officinale Kimuraet Migo、梳唇石斛D.Strongylanthum Rchb.F.、 美花石斛D.Loddigesii Rolfe、钩状石斛D.Aduncum Lindl.、霍山石斛D.Huoshanense e Z.Tang et S.J.Cheng等是中药“石斛”的原植物;茎粗而花大的种类均可作花 卉供观赏。
亚族概述/短棒石斛
附生或罕有地生,具假鳞茎或茎。茎常肉质,具多节,有时1至数个节间膨大成种种形状。叶扁平、圆柱状或两侧压扁,有时肉质,基部有关节。花序侧生或顶生,不分枝或分枝,具少数或多数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小至大,扭转;侧萼片基部常与蕊柱足形成萼囊;唇瓣着生于蕊柱足末端,基部常收狭成爪;蕊柱粗短;花药俯倾;花粉团4个,成2对,不具花粉团柄,亦无粘盘;蕊喙常有粘性物质,为一薄膜所覆盖;柱头凹陷。本亚族模式属:Dendrobium Sw.共含6属,产地区和,少数种类也见于亚热带地区。中国有3属。
本族概述/短棒石斛
附生或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见攀援藤本;附生种类常有假鳞茎或肉质茎。叶基生或茎生,常为革质、纸质或肉质,罕有草质,少数无叶(腐生种类)。花变化较大;萼片合生或离生;唇瓣有距或无距;花药以狭窄基部或花丝连接于蕊柱,常俯倾,两药室一般密接并藏于药帽之内,花后常枯萎或脱落;花粉团一般4—8个,较少2个,蜡质或有时粒粉质,具或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偶见粘盘柄;一般位于柱头上方。本族模式属:EpidendrumL.共约340属,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见于热带。中国有29个亚族含72属。
亚科概述/短棒石斛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中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短棒石斛
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与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32:59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