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塞纳昂是一个怎样的人?见要画线连句并写出理由由?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最新精品]你是离他最近的人等四则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最新精品]你是离他最近的人等四则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1:39:4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最新精品]你是离他最近的人等四则
官方公共微信在电影《后会无期》里,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br&可我却觉得,&b&正是由于听信了太多道理,我们才会过不好这一生。&/b&&br&&br&&b&我们并不需要听那么多大道理,因为,太多的大道理是有害的。&/b&&br&&br&&br&&b&【一】&/b&&br&&br&在我看来,所谓的 “大道理”,往往具有以下特征:&br&&ol&&li&&b&普适性&/b&。“大道理”可以运用在很多地方,甚至是跨领域的地方。&br&&/li&&li&&b&主观性&/b&。“大道理”的阐述者,往往是根据他所处的环境所得到的结论,而事实上,哪怕你接触的人很多,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极小一部分,得出的结论是很主观的,也往往是不科学的。有没有客观的研究?有的,比如社会科学期刊上论文,那里有很多客观的、大规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相对科学的。但终究因为研究过于小众,无法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大道理。&br&&/li&&li&&b&难以证伪&/b&。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大道理”都有不计其数的反例,然而,大道理的阐述者在遭到质疑的时候,往往会用 “凡事总有例外” 或者 “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来把你噎回去,然后用更多的例子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所以,大道理总是立于不败之地。这里所说的“难以证伪”,并不是找不到反例,而是大道理并不会因为反例而被驳倒。&br&&/li&&li&&b&矛盾性&/b&。正因为大道理的主观性和无法证伪,很多相互矛盾的大道理可以同时存在。&/li&&/ol&一个例子:在问题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有哪些简洁的人生建议? - 生活&/a& 中,&br&&ul&&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程御迦的回答&/a& 获得了 9000+ 赞同;&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匿名用户的回答&/a& 获得了 5000+ 赞同;&br&&/li&&li&然而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飞花落雪的回答&/a& 与这两位的答案 &b&完全相反&/b&,竟也获得了近 5000 赞同;&br&&/li&&/ul&这个问题赤裸裸地展现了,很多不明觉厉的大道理反着说,竟然看起来也是那么和谐。&br&&br&【二】&br&&br&&ul&&li&&b&“普适性”是不是一个优点?是,也不是,看年龄阶段。&/b&&br&&/li&&/ul&一个“普适”的道理,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情况下成立的道理,在我们年纪还小的时候,是很有帮助的——&b&它可以让你走一条小风险的路,避免犯下少数人才会犯下的错误&/b&;比如,小时候,妈妈教导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们相信了这句话,所以规避了被陌生的坏人拐走的风险;&br&但我们长大后,普适的道理却不那么好了:&br&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b&大部分普适性道理我们可以自己悟出来&/b&,根本不需要听别人讲;&br&另一方面,普适性道理的缺点凸显了:&b&它让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局限了我们的思维,无法取得少数人才能取得的成功&/b&。&br&&br&比如,等我们长大后,再回头想想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这句话,是不是觉得不那么对了?如果我们依然盲目地相信这句话,那我们定会错失很多拓展人脉的机会,离成功也就更远了。&br&&br&&ul&&li&&b&“主观性”的道理,只有在相似的人身上才适用。&/b&&br&&/li&&/ul&比如,我身边有一个学霸学长,他告诉我,“只要发奋学习,多看老师上课推荐的书,就可以取得好成绩,找到好工作”。事实上,他确实发奋学习了,也确实取得好成绩,找到好工作了。&br&&br&但学霸学长的建议是正确的吗?不一定。&br&&br&如果我确实也是学霸,也确实喜欢那个学霸学长所研究的方向,又和学霸学长有着差不多的背景和智商,那么他的建议,大体是可靠的。&br&&br&&b&但这个世界的奇妙(亦或是无奈?)之处在于,人与人之间,几乎都是很不一样的。&/b&&br&&br&相信 “东施效颦” 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事实上,有太多的人,只是听了西施(成功人士)的经验,以为自己也和西施一样,没想到,实际上,自己只是东施而已。&br&&br&&ul&&li&&b&“难以证伪”的东西,也难以证实,但你相信了,就会影响你。&/b&&/li&&/ul&很多人很鄙夷星座,因为星座这东西,从心理学上来说,是难以证伪的,但一旦你相信了,那你真的就越来越像那个星座学中描述的那个人了;&br&而那些对不同星座性格的分析,也许只是某个写手的心血来潮,但那些心血来潮,却控制了你的人生——&br&&img src=&///50de594fb63c7387eb5e_b.jpg& data-rawwidth=&451&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 data-original=&///50de594fb63c7387eb5e_r.jpg&&&br&而所谓的 “大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和星座并无二致。&br&&br&你相信了某个道理,然后那个道理影响了你一生。而它是否正确,已经不再重要了。&br&&br&你愿意自己的人生被别人控制吗?&br&&br&&ul&&li&&b&因为“矛盾性”的存在,听了越多的大道理,我们便越犹豫不决,也越容易犯错。&/b&&/li&&/ul&假如一个人告诉你:“不要害怕暴露实力,你的杀手锏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抛弃。”&br&另一个人告诉你:“不要轻易暴露实力,你的底牌不能轻易被他人看穿。”&br&&br&两句话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你应该信谁的?&br&&br&相信你已经开始犹豫了。&br&&br&不过,如果我们同时听到这两句话,那是一种幸运,直面冲突,我们会冷静地思考,然后再做出决定,这至少还有点靠谱。&br&&br&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同时听到这两句话,这是悲剧的来源。&br&&br&也许某一天你听到,“不要害怕暴露实力,你的杀手锏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抛弃”
。&br&你信了,也这么做了。&br&一年后,你屡遇不顺,这时,你听到另一个人说,“不要轻易暴露实力,你的底牌不能轻易被他人看穿”。&br&你也许已经忘记了一年前听到的另一句话,于是 “恍然大悟” 道,“原来我的错误是暴露了自己的实力啊!”&br&&br&但这是你真正失败的原因吗?往往不是。&br&&br&你完全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信仰却不自知,这两句话所存在的意义,往往却是让你纠结于一些次要因素,说服自己(或者说,安慰自己),而忽视了根本原因。&br&&br&这才会阻碍你的进步。&br&&br&&br&【三】&br&&br&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b&我们并不需要听那么多大道理。&/b&&br&&br&&ul&&li&&b&什么时候应该听大道理? &/b&&br&&/li&&/ul&年少的时候,我们懵懂无知;或者刚刚接触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我们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束缚”,来避免犯下那些不该犯下的错了。&br&&br&&ul&&li&&b&什么时候不应该听大道理?&/b&&br&&/li&&/ul&长大了,我们有独立思考能力;或者对一个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成为“小专家”了。这个时候,听大道理对我们的决策已经帮助很小了。&br&&br&&ul&&li&&b&我们应该怎么做?&/b&&br&&/li&&/ul&多思考,多比较,多实践,建立自己的三观,悟出属于自己的“大道理”;&br&而对别人说的道理,保持一颗质疑的心。&br&&br&&br&&b&成功的人,往往并不拥有更多的真理,而是拥有卓越的思考能力。&/b&&br&&br&当然,上面那句话,也是我悟出的“大道理”,你可以不听哦 o(^▽^)o&br&&br&【完】&br&&br&********************&br&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原文链接;&br&若仅是私人分享,转载完通知我即可;&br&若是较大影响力的公众号或有商业用途,请务必事先【私信】通知我。&br&对违反者,我将保留追究的权利。谢谢理解!
在电影《后会无期》里,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可我却觉得,正是由于听信了太多道理,我们才会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并不需要听那么多大道理,因为,太多的大道理是有害的。【一】在我看来,所谓的 “大道理”,往往具有以下特征:普适性…
几天前谣传他去世的时候,就有人邀请我答题,我没有说话。毕竟“盖棺论定”是对一个人的尊重。&br&现在李光耀去世了,维基百科页面被挤爆。各大媒体纷纷发文评论。&br&我也写点东西。&br&&b&李光耀这个人,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你都得承认他是一个少见的明白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他都明确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得到它。到治国的时候,他也非常明白新加坡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得到它。&/b&&br&李光耀祖上是客家人,生活方式却已经西化。小时候家里想让他上华文学校,他去了一段时间,嫌老师水平太低,执意要去英文学校。&br&高中时遇上日本侵略。日本人没来之前,亚洲殖民地对日本还是很自豪的,认为这是打破西方优越神话的象征。日本人来了之后,亚洲殖民地人民无比怀念英国。&br&日军撤走后,李光耀去英国念书。去伦敦一开始接触的是拉斯基的社会主义理论,接触过费边主义,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按照李光耀自己的回忆,他从拉斯基那里学到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外“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从费边主义那里汲取了殖民地争取独立和经济平等的重要性,从毛那里学到了政治斗争的技巧。也在这个时期,他对列宁式共产主义的憎恶扎下了根。&br&这个人读书是真正“拿来主义”的,他觉得什么值得吸收借鉴,就主动去读什么。真正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r&剑桥毕业后,李光耀回到新加坡,当选议员。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63年,新加坡与马来亚一道以马来西亚联邦的形式独立。&br&李光耀当时的设想是要留在马来亚联邦,成为大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曾对与他一道谋求新加坡独立的共产党开刀,动用各种强硬手段压制共产党。马来亚对他的反共政策是认可的,但是马来族害怕华人影响他们的主导地位,64年新加坡接连爆发种族冲突,65年马来西亚踢开新加坡,新加坡被迫独立。当时李光耀在电视上一度失态,记者会中止20分钟。&br&当时的新加坡就是一片渔村,第三世界水平,国内还有华人、马来人、各种来自英国和荷兰殖民地的移民,国际上与印尼关系不好,马来人还要抢回他们贸易中转地的位置。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个没有希望的国家。&br&&b&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李光耀开始超神。&/b&&br&&b&李光耀的第一个举措,是练兵。&/b&&br&被踢出马来西亚4个月后,马来西亚驻新加坡步兵旅的准将来见李光耀,以保卫他安全的名义坚持要护送李光耀去国会开会。一国元首被另一国警卫队护送去开会,用屁股想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br&李光耀当时什么也没说,默默同意了。&br&同年,新加坡秘密向印度、埃及、以色列求助他们帮助训练军队。前两个国家拒绝,以色列答应了。&br&也是在这一年,新加坡开始组织人民卫国军。李光耀的想法是用十年时间达到像以色列那样,虽然不要全民皆兵,但至少要有一批能够迅速动员成为战斗力的人民。&br&&b&以前我曾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谈起,抛开意识形态偏见,单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讲,以色列和朝鲜的策略其实是类似的。它们都是地缘政治争端夹缝中的小国,都要强调共同体的团结一致、纪律严明,都要依靠反撬大国博弈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形势使然,没有办法。新加坡也不例外。&/b&&br&当然,金家在治理内政方面,基本是纯粹的垃圾。&br&在没有稳定国际环境的前提下,小国要想成功地生存,必须走集体主义、纪律严明、准军事化的道路,这是那些批评新加坡缺乏自由的西方媒体根本无法理解的。&br&李光耀有多硬?68年处死在新加坡引发爆炸事件的印尼突击队员,当年印尼就在新加坡旁边海面上搞军事演习。69年新加坡华人和马来人爆发激烈冲突,李光耀有先见之明从以色列进口了坦克和装甲车,开上街震慑暴徒——当时新加坡还很穷,没有钱,但马来西亚还没有坦克,被李光耀的坦克震慑了,所以没有敢在族群冲突中支持马来人。&br&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新加坡经济腾飞之前的。新加坡一直实行全民服役,该你服役了,你不去公司工作,老板受损失,这些在大家眼里,都理所当然。&br&这是一个紧密团结的共同体。&br&&blockquote&我们的生存原则很简单,只有一个:新加坡必须比本区域其它国家更加刚强勇猛,更加有组织和富有效率。——李光耀&/blockquote&&b&李光耀的第二个举措,是发疯一样地招商。&/b&&br&现在大家只看得见新加坡的辉煌,看不见在此之前李光耀为了招商愁白了头。&br&新加坡一开始尝试过开造纸厂、陶瓷厂、造船厂,甚至还有鱼钩厂,全部失败。&br&67年李光耀访问马耳他,看见码头工人因为苏伊士运河关闭没工作,领着全薪打球,大为惊讶,一问,英国人因为该地的战略意义,给予全面支持。&br&李光耀当即决定,新加坡绝对不能走这样的依附道路。68年,英军开始撤离新加坡,到71年撤完,新加坡因此损失大笔好处费,李光耀眉头都没眨一下。&br&67-68年,李光耀多次亲自去美国招商。凭着优秀的口才和准确的判断力,一些美国商人被他吸引了。&br&当时的经济学受左翼思潮影响,批判发达国家对殖民地的剥削。但李光耀的观点是,反正新加坡没什么自然资源好剥削的,你无非是看着我们的人勤劳。我们的人本来就勤劳,有工作不是很好?难道所有人都一样懒,才叫不受剥削?&br&为了招商,李光耀提出第二个举措,那就是动用群众组织,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在公共安全、个人安全、教育、服务方面能跟第一世界相比的国家,为投资者服务。&br&&blockquote&中国共产党如果能够利用这个办法,消灭所有的苍蝇和麻雀,我们没有理由不能协助人民改掉第三世界国家的习性。——李光耀&/blockquote&他不是反共吗?你看看他怎么从共产党身上学习长处!&br&人民行动党虽然是一党独大,但快到大选的时候,党干部/候选人老老实实拉一张桌子去小区听选民意见,听选民说你去年哪里做得不好哪里要改善。这个一党制跟群众紧密联系的程度,根本不是某些党能比的。&br&新加坡为了把自己建成城市花园,连口香糖都会禁止。&br&当时恰好赶上大陆搞文革,很多人认为台湾、香港离大陆太近。李光耀把新加坡搞成全心全意为投资者服务的天堂后,吸引了一大批美资企业。到裕廊工业园区设立,新加坡就此开始走上腾飞道路。&br&&b&李光耀的第三个举措,是把新加坡打造成金融中心&/b&&br&当时新加坡有一位经济顾问温斯敏,对新加坡助力良多。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广泛流传:他去见美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副总裁,说新加坡要打造金融中心。对方说,好,你过来。然后给他看地球仪:整个金融世界的活动,最早是苏黎世。苏黎世上午9点开市,然后是法兰克福,然后是伦敦。下午苏黎世先闭市,然后法兰克福,然后伦敦闭市,纽约就开市了。纽约完了之后是旧金山,等旧金山闭市了,全世界金融活动就睡觉了。而如果你新加坡做起来,全世界金融市场就会第一次全天候运作。&br&然后李光耀决定,做。&br&开始做之后,李光耀的原则就是,不向大国压迫新加坡货币汇率的要求低头,不向大公司的裙带关系要求。还是上文中那个副总裁,有一次为了国际信用商业银行跟李光耀求情,李光耀坚决没答应。91年,该银行因信用不佳停止一切业务。&br&&b&李光耀对谁都不卑不亢。形势逼人的时候,他可以默默忍受,但从不低头屈服。&/b&&br&新加坡是个小国,周围所有国家都会下意识用大国心态来看他。不管李光耀怎么成功,他都改变不了新加坡不可能成为大国的事实。&br&想象一下今天的马云走在路上,来一个市长还能对他颐指气使的情况,你觉得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br&李光耀就是这么过来的。&br&跟马来西亚的恩怨就不说了。&br&苏加诺访问新加坡的时候,指着新加坡的楼说,印尼人的钱都花在你们这盖楼了。&br&李光耀什么话也没说,一直看着苏加诺后来被推翻。&br&菲律宾政要曾经就阿基诺被刺之后的局势征询过李光耀的意见。李光耀委婉指出菲律宾不适合采纳美国式的分权制度,菲律宾没有听。&br&呵呵。&br&李光耀跟中国的缘分很有意思。&br&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在东南亚的政治地位一下子变得很高大,毕竟是跟美国正面干过。李光耀在国内推行的许多举措,比如推广英文教学,比如关闭传统华人为主的南洋大学,比如反对共产党向该处渗透革命,其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br&70年代的时候,周恩来曾托人带话给李光耀,奇怪他一个华人为啥这么害怕中国入侵新加坡。李光耀回复,他根本不担心中国侵犯新加坡,因为这样对中国一点好处都没有。他讨厌的是中国不断告诉其它东南亚国家应该搞共产主义革命。&br&76年,李光耀来北京见过毛泽东。毛对他来说,是一个巨人,他的国家一直都在这个巨人的影子里。而他对毛来说,什么都不是。&br&但李光耀看到的是这个巨人垂垂老矣,口齿不清,说话需要张玉凤递纸条。&br&李光耀坐车经过长安街的时候,大概暗暗比较了这里低矮的平房和灰蒙蒙的天空,与新加坡的城市花园。然后他坚信,尽管巨人依然横亘在他面前,但他自己才是对的。&br&李光耀跟邓小平之间的关系也很有意思。他第一次是在人民大会堂见邓小平,对大会堂里的痰盂印象极为深刻。新加坡全国公共场合都没有痰盂,78年邓访问的时候,李光耀专门让人准备了痰盂,但是邓没用。后来人民大会堂也不设痰盂了。李光耀专门在回忆录里记了这一笔。&br&插一句,1982年的时候邓小平跟撒切尔会谈,吐痰吐得把撒切尔看愣了。联想到78年邓到新加坡没用过痰盂,看来吐痰也是他的外交武器。&br&李光耀跟邓交谈的时候,曾经当面对邓说,中国不应该再输出革命。他没想到,邓接下来问他,我该怎么做?&br&李光耀愣了一下,然后说,停止对印尼和马共的电台广播,停止对游击队的支持。&br&邓小平照做。马共总书记陈平彻底丢掉了在湖南的电台主播这个工作。&br&78年越南入侵红色高棉政权,现在还有人拿这个黑TG。但当时东南亚国家,比如像泰国这样的,人心惶惶。李光耀当时就致电泰国首相克良萨,绝对不要接受越南人开出泰国保持中立的条件。同年见到邓小平的时候,李光耀告诉邓,克良萨决心把泰国生死托付给中国,只看中国是否对越南举动不闻不问。&br&邓小平面色凝重。第二年,中越战争爆发。&br&李光耀在位时鞭打过美国人,美国官方说他是理解中国的最好桥梁。&br&李光耀一生坚决反共,习大大说他是值得尊敬的长者。&br&&b&因为这个在最绝望的时刻领导一个国家摸爬滚打出来的人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用哲学,他用这套哲学不偏不倚地对待这个世界上的每一股力量,不会有隐瞒,不会有偏袒。他自信跟着这套实用哲学走,而不是跟着某些主义或意识形态走,才会成功,不管对谁都一样。&/b&&br&&b&这个人尽管自我,但是公道,所以他说的话可靠。所以他的对手还是朋友,都会尊重他。&/b&&br&&b&看看李光耀的奋斗史,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不是一个政治家的成功史,这是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史。李光耀的故事基本上跟马云一样励志。&/b&&br&&b&我认为这才是对李光耀的正确理解:他是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国家。&/b&&br&李光耀74年的时候成立淡马锡控股公司,这家公司到13年投资组合价值大概1690亿美元,年盈利83亿美元,比腾讯高10亿美元。这家公司全面控股新加坡的银行、报业等机构,规模比东南亚其他地区华人银行资本加起来还要大。&br&这家公司的CEO是李光耀的儿媳妇何晶。&br&新加坡还有一家更神秘的公司,就叫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控制的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甚至还持有盛大12%的股份。&br&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就是李光耀。&br&这两家银行加起来,能够掌控新加坡绝大部分的不动产、金融、媒体行业。所以新加坡的事,李家人在饭桌上就能决定。&br&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大资本为底气,新加坡才能成功地搞公积金制度和居者有其屋制度。新加坡人想要有房,基本都能有房。&br&李光耀在评价新加坡福利制度时说,我们不搞施舍,不学欧洲那一套。新加坡不养懒汉。&br&当然了!如果你从企业高管的角度出发,你肯定不愿意雇懒汉!新加坡人在李光耀眼中,就是他的员工!所以他那么重视住房和教育,提倡新加坡人要早结婚多生孩子,这一切都是劳动力资本再生产!&br&我觉得看明白这一点,就能客观看待新加坡了。新加坡的问题跟不民主、不自由没有什么关系,而在于这个家族企业选的接班人可靠吗?家族企业未来的投资方向靠谱吗?少了第一代创业者,企业董事长的眼光会不会出问题?&br&在目前可以预判的将来,新加坡的国际优势,也就是马六甲海峡通道和金融中心地位尚难改变。跟香港不同,新加坡离大陆足够远,暂时不会受到上海崛起的挑战,但受到影响是难免的。李光耀不卑不亢的作风能使他赢得周围大国的尊重,但李显龙有没有这个本事,那就难说了。&br&至于国内,我对新加坡反对派的看法跟香港年轻人差不多。他们没有生于动荡因而不理解新加坡为什么要像军队一样纪律严明,他们不是英国人而做着英国梦,想要改变却不知道要变到哪里去。真正靠谱有为的年轻人,是关注新技术、新产业这些真正改变世界力量的人,而不是上街闹革命的人。新加坡的未来系于这样的年轻人有多少,以及威权政府是不是能像过去一样成功吸纳这些有为的年轻人。&br&至于这条道路到底好不好,我不评价。&br&我只能说,在这个世界上,政治组织形式丰富多样的程度,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道路的好与坏,最终只能以是否能够可持续地保障其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标准。
几天前谣传他去世的时候,就有人邀请我答题,我没有说话。毕竟“盖棺论定”是对一个人的尊重。现在李光耀去世了,维基百科页面被挤爆。各大媒体纷纷发文评论。我也写点东西。李光耀这个人,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你都得承认他是一个少见的明白人。在人生的每一…
谢邀。&br&以前写过一个有关洗脑的答案,&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72&/span&&span class=&invisible&&9171/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以为该答的都答了。今天看到这个问题,再想想,发现更重要的没有答,于是想再写点东西。&br&&br&楼主问这个问题,我猜测是有点玩逻辑悖论的意思。确实放到一个纯粹抽象的逻辑里面看:假设“我确定自己没有被洗脑”,又如何肯定这种“确定”本身不是另一种洗脑的结果呢?如果肯定这种“肯定”不是洗脑,那又如何知晓这种“肯定之肯定”仍旧不是洗脑呢?……但是,抽象的思考并不能反映出现实世界的全部。我更愿意用一种日常的、更接近现实的视角去思考这个问题。&br&&br&所谓洗脑,其实指的是观念对人的控制性影响。由于每个人从小都会接触很多观念,就很可能被各种观念所左右。而一旦被某种观念所左右,那其语言套路、思维方式都会受很大影响,就何难跳出该观念的限制,就像人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当另一种相反的观念与之冲突时,人们免不了会反问:你怎么确定你的那一套观点不是洗脑呢?&br&&br&所以我想抛开“观念”。我认为,确定自己有没有被洗脑的最好方法是&b&回到自己的日常经验本身&/b&。你的日常经验、亲身经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是自己最可信赖的东西,那些东西不会欺骗你。尽管局部的经验会出错,但在总体上,它们一定是真实的。而有些可怕的观念,常常会引诱人去遗忘、无视甚至否定自己的日常经验,从而一步步把人拖向精神的牢笼。对付这些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常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去测试它们,如果这些观念与自己大多数的经验、直觉相左,那就要警觉了。传销窝点是个极端的例子,传销分子把人关到一个固定的地点,从早到晚吃喝拉撒都在里面,相当于把人从其原先的生活中硬生生的剥离出来,脱离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在这种肉体和精神的双重隔离下,洗脑的效果自然是最好的。&br&&br&当然,大多数的观念洗脑还没有走得这么远,大多还是以比较软性的方式,比如垃圾时段的各色电视购物广告。这种洗脑式的营销之所以还有市场,是因为很多人宁可相信别人的说辞,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宁可去相信别人对事物的评价,也不相信自己最直观的感知;宁可去相信与个人经验完全脱节的“传奇”、“神话”,也不愿意多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教训。人们习惯了懒惰,享受着懒惰;习惯了从众,享受着从众;习惯了不自信,享受着不自信……&br&&br&除了回到生活经验本身之外,我对个人的另一个建议是,努力&b&从观念的消费者变成观念的生产者&/b&。我国是不折不扣的观念消费大国,却是货真价实的观念生产迷你国。举目四望,学术界忙着翻译国外的理论,或者把这些理论放到国内的环境或素材中应用一下,一篇篇垃圾论文就出炉了;工业界不停地做着Copy to China的工作,抄袭成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商业界流行着各种商业时尚词汇,通过中信出版社的“管道”源源不断从大洋彼岸运到国内……这些各个领域最优秀、最聪明的头脑,每天操持的语言,谈论的话题,都是别人的观察、思想和洞见。他们自满于做一个观念的消费者。我想问,这种思维方式与生存状态,从来只被别人的观念所影响,却无法提出自己的观念去影响别人,如何能侥幸地不被洗脑?&br&&br&我所提倡的做一名“观念的生产者”,就是要回到对经验的观察本身,回到你所信赖的事实本身,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观察和分析,以一种“采铜于山”的精神,独立地提炼出新的知识、理论和观念,然后传播出去,去影响更多的人。自觉的努力成为观念生产者,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一种智力修养。由于致力于基于事实来提出自己的理论,那么就会把被别人洗脑的几率降到最低。
谢邀。以前写过一个有关洗脑的答案,,以为该答的都答了。今天看到这个问题,再想想,发现更重要的没有答,于是想再写点东西。楼主问这个问题,我猜测是有点玩逻辑悖论的意思。确实放到一个纯粹抽象的逻辑里面看:假设“我确定自己没有…
洗脑与被洗脑在现代社会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了,每个人几乎都会有洗人或被洗的时候。&br&&br&不少人一提起洗脑就反感,也有些人说洗脑无处不在,本贴中洗脑指的是有计划地给他人灌输一种成系统的价值观的过程。&br&&br&洗脑虽然千变万化,但总是有一些基本的条件与模式,我们学习了这些东西,不管是对别人洗脑还是防止别人对自己洗脑,都是大有好处的。&br&&br&必须要说明的是,洗脑远不是一种简单的程式化工作,它是一种复杂而系统的脑力劳动,涉及心理,社会管理,经济,谋略等等若干种现代科学,虽然没有人提出一种洗脑学,里面的学问比其他学科并不会显得单薄。&br&&br&每个人在他的生长生活中一定会形成一些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与从生活经验而自然形成或改变的价值观不同,洗脑是以理论灌输的方式来改造一个人的价值观,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施洗者必须制造出一些基础条件:对信息来源的垄断,对信息解释权的垄断,对意见相反者有清除或惩罚的能力。&br&下面,用回贴的形式逐条地将洗脑过程中更细分的条件和模式贴出来,欢迎大家讨论与补充。&br&&br&1,洗脑这件事情分为施洗者与被洗者,可以是一人对多人的洗脑,也可以是多人对一人的洗脑,最常见的是多人对多人的洗脑。多个施洗者中,一般者有一个主施洗者,其他施洗者会采用抬轿子的方式,将主施洗者在道德,学识,能力等方面打造成权威。不过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被洗者被成功洗脑以后,会更加狂热地加入施洗者的行列,自愿成为主施洗者的助手,去影响其他被洗者。&br&这里有一个与催眠类似的原理,或许是,洗脑本身就应用了催眠的一些原理,施洗者必须高于被洗者,才能引导被洗者进入施洗者制造出的语言环境,为改变对方的思想做准备。&br&是以除了对施洗者本身的素质有所要求外,一般施洗者往往会让助手做托儿,虚构出一个高大的形象。&br&&br&2,说过了施洗者,现在说说被洗脑者。对被洗脑者的挑选并非如常人认为的是应该挑选文化程度低或者智商比较低的人,相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和智商较高的人群因为更能接受新鲜的抽象的理论,才是更适合的被洗脑人选。&br&事实上,最终被成功洗脑的人,不可缺少的一点是对自身现有价值观的怀疑,对现实生活与价值观有所怀疑与不满正是洗脑工作的切入点。&br&应该说有三种人是容易被吸引或被挑选成被洗脑者的,一种是精神世界比较纯洁,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第二种是价值观受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冲击,产生迷惘的人,第三种是比较专注于价值观本身,本身价值观的形成来源于书本或理论的人。这三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自我人格并不完整,在精神上需要引导,人类之中,适合挑选来洗脑的对象并不缺乏,教育的普及,在目前的程度上,并不会减少这个基数。&br&&br&3,理论,洗脑本就是将一种理论植入他人头脑的过程,所以这个理论不管千变万化,总有一定的规模律可寻。第一个是独一性,能应用于洗脑的理论不会是开放式的,只能承认某一理论的绝对正确,并一再强调本理论的无所不能,也可以叫排他性。第二,原点性,最好的洗脑理论都是从一个简单的真理开始,这个简单真理绝对正确,无可辩驳,这可以为由此而构建的整个体系的正确打下基础。如果最开始的这个原点还有争议怎么办,那就一再强调,多方论证,必把这个是绝对永远正确的结论在各对象的脑中确立才罢。第三叫利人性,适宜于洗脑的理论总是会告诉被洗者信奉它能带来什么好处,并且会在未来对整体的人类或群体带来光明的前途,让被洗者在预期的利益与未来的荣耀功绩中死心塌地,第四种是树敌性,洗脑理论是不忌讳敌对理论的,即使没有敌对理论也须要制造出敌对的理论,好在对其的批判中加深被洗者的信奉。&br&综上,如果你看到一门理论,宣称自己是唯一正确的,能救人救国救世界,整个理论体系是从一个简单而正确的点推导出来,对其他所有相左的理论大加批判的话,你就应该可以确定宣传者在进行伟大的洗脑活动了。&br&&br&4,环境,前面说过,施洗者需要形成对信息的垄断,这就要求洗脑的过程在一个基本封闭的环境中进行。&br&将洗脑的工作场所与外界隔离开,一方面是限制人的流动,另一方面是限制信息的交流,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br&在工作场所内,施洗者要求能尽可能控制一切信息。总之,只有让人们听到的都是施洗者让人听的,看到的也是施洗者让人看的,控制信息是控制思想的前提。&br&所以挑选或制造一个封闭的环境对洗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环境可大可小,可以是一间房子,一栋大楼,也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事实上,将一个国家封闭起来的例子在洗脑史上也不鲜见。&br&&br&5,基本方法。洗脑最基本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重复法,另一种是嫁接法。其实这两种往往交替或同时出现,在重复一个观点的同时用多种手法表现出来,用很多方式手法表达同一个观点,既加深被洗者的印象,又不致使被洗者产生疲劳感。&br&比如要把“火是冷的”这个概念洗脑进诸位脑子中,先从理论上论证这是正确的,然后用图片让你看见火把一杯水烧成冰了,再上视频,再让人现身说法。你看电影的时候,看到火是冷的,你学英语的时候,学的“火是冷的”这个句子。反反复复,在每一种信息中植入这个,用不了多久,你自然相信火是冷的了,一直到某一次被火烫了手再产生怀疑。&br&&br&&br&&br&6,洗脑一般需要一套不同的语言体系,将若干名词赋予神圣的意义,比如某主义,某思想,某原理,将它标签化。&br&一套不同于学术与日常用语的语言体系可以在洗脑场所内制造一个独特信息场,使被洗者感受到自己与过去,与外部人的不同,一套优秀的洗脑语言体系甚至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br&&br&7,严格的纪律与等级制度在大型洗脑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洗脑活动中的纪律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中的经律规章,它会对个人的私生活与思想活动做出很严格的干涉,出格的思想与言论往往比出格的行为要受到更严肃的处罚。&br&至于等级制度,代表的是不同的特权与荣耀,也许在洗脑施洗者一方并不会明确规定这些权力与荣耀的分配,但他们总是会挑选一些标志性的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特权与荣耀,给其他被洗者做个榜样。&br&如果施洗者们拥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就会建立一整套详细而严格的等级体系,以利于从思想到身体控制所有人。这样不单对权力与荣誉的分配会逐步向高层倾斜,包括物质生活在内的一切资源分配也会相应地逐步倾斜。&br&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等级地位的不同,所获得的信息也会不同,一般来说越高层获取的信息也会越全面和详细。 &br&&br&引自:&a href=&/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心理学实践之————如何洗脑&i class=&icon-external&&&/i&&/a&
洗脑与被洗脑在现代社会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了,每个人几乎都会有洗人或被洗的时候。不少人一提起洗脑就反感,也有些人说洗脑无处不在,本贴中洗脑指的是有计划地给他人灌输一种成系统的价值观的过程。洗脑虽然千变万化,但总是有一些基本的条件与模式,我…
谢不妖。无数人问“洗脑到底是什么”“洗脑和教育的区别是什么”“洗脑和影响别人的区别是什么”。&br&&br&我的回答是,&b&洗脑就是通过降低你思考判断能力而让你相信连洗脑者自己都不相信的信息。&/b&&br&&br&&br&在这个定义下,洗脑和教育主要有两点区别:&br&&b&1,方法:提升思考能力还是降低思考能力?&/b&&br&虽然都是影响你的观点,但是教育是通过提高你的思考、判断能力,让你更加具备分辨力来实现的;而洗脑是通过一系列心理学行为学手段,降低你的判断能力,把你变成白痴来实现的。&br&&b&2,目的:自己是否相信让你被动相信的内容&/b&&br&洗脑者跟你说的话,他自己一般是不信的;教育者给你说的话,不论正确与否,一般他自己是相信的。&br&&br&为了让各位更加认识和区别“洗脑术”,提高对洗脑的免疫力,在下详细介绍常见的3大类10小类洗脑术,分别是:&br&&strong&一,轻度洗脑:信息控制&/strong&&br&&strong&二,中度洗脑:行为干预&/strong&&br&&strong&三,重度洗脑:药物+人格摧毁&/strong&&br&&br&&br&&br&&p&按照层次分的洗脑方法:&/p&&br&&b&一,轻度洗脑:信息控制&/b&&p&通过控制你所接收的信息及事件,来长期改变你的认知和行为。&/p&&br&&p&&strong&&u&1,单一信息来源&/u&&/strong&&/p&&p&只为你提供单一种类及来源的信息,不提供与其观点相反的信息,让你相信XX永远是对的,XX是宇宙真理,XX是最好的公司。&/p&&br&&p&为什么这样能洗脑?&/p&&br&&p&人们潜意识相信“所见即世界”,&strong&认为“自己得到的关于某个事件的信息”,就是“与这个事件有关的所有信息”,&/strong&如果你见过的所有马都是黑色的,你不会去怀疑“是不是也有白色的马?”&/p&&p&同样,有人对你说“社会都是这样的”,其实只不过是“他所接触到的社会是这样的”。&/p&&br&&p&&strong&常见洗脑行为:&/strong&&/p&&ul&&li&&p&明确规定信息来源—比如工作总结必须使用XX领导讲话的内容;&/p&&/li&&li&&p&控制信息呈现—大屏幕上不断播放有利于宣传自己观点的内容和公司宣传片;&/p&&/li&&li&&p&限制信息接触—直接强制你不能看某些信息,限制你获取信息的渠道(需要权力)&/p&&/li&&/ul&&br&&p&相反,很多教授在传播知识的时候会提高其他学者及反对方的研究结论以及自己理论的局限性,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信息来源,提高其思考能力,减少盲信。&/p&&br&&p&&strong&免疫诀窍:&/strong&&/p&&p&问自己:有没有反对这种观点的人,反对的人一般怎么说?&/p&&br&&p&&strong&&u&2,掺杂信息&/u&&/strong&&/p&&p&为了让你相信一个错误的观点,先讲一些绝对正确的观点。&/p&&br&&p&比如:“1+1=2,苹果是水果,油菜是蔬菜,早起床身体好,保护森林是重要的,勤奋学习有助于前途,践踏草坪是不好的,太阳是绿色的。”&/p&&br&&p&&strong&为了让人盲目相信“太阳是绿色的”,洗脑者需要先讲一些绝对正确的论断,从而让你相信他是“可信的人”,然后当这个可信的人再说其他话时,你会不会怀疑这么多了—因为他前99句话都在理。&/strong&&/p&&img src=&///f6f8e3d575e5e8f2552ecc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类似的方法经常被各种骗老年人的保健讲座中使用,演讲者先讲一大堆绝对正确的健康常识,比如“糖尿病的真正原因是XX”,让老人们觉得他讲的在理,是个“可信的人”,接下来将的“XX药物很管用”,自然而然也变成可信信息了。&/p&&br&&p&&strong&免疫诀窍:&/strong&&/p&&p&告诉自己:讲真话的人不一定是可信的人。&/p&&br&&p&&strong&&u&3,制造稀缺&/u&&/strong&&/p&&p&人为地制造一些“稀缺感”,让你去参与竞争。&/p&&br&&p&最经典的案例是&strong&钻石大王戴比尔斯&/strong&,在它之前,钻石和蓝宝石翡翠等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戴比尔斯通过减少全球钻石的产量,让钻石变得更稀缺,并通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成功对全球人洗脑,让人们在短短几十年内就觉得“钻石是爱情的象征”。&/p&&br&&p&如何让别人对你服从?&/p&&p&关键是要掌握别人需要的稀奇资源。&/p&&br&&p&没有怎么办?&/p&&p&人为制造这种“稀缺资源”。&/p&&br&&p&我认为中国最“成功”的应用者莫非各种小学老师了,TA们人为地制造了“小红花”这种莫须有的东西,成功地让“小红花”成为学生眼中的稀缺资源,并通过掌握这种稀缺资源及其评价标准来让别人服从。&/p&&img src=&///df9e42cf26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f9e42cf26c_r.jpg&&&br&&p&&strong&常见行为:&/strong&&/p&&ul&&li&&p&树立标杆,竞争激烈;&/p&&/li&&li&&p&使用主观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这种竞争的结果(比如是否“听话”,比如“模糊执行规则”—规则是明确的,大家都违反,但是我有权决定把谁揪出来。)&/p&&/li&&/ul&&br&&p&&strong&免疫诀窍:&/strong&&/p&&p&我现在正在跟别人抢的东西,对我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p&&br&&p&&strong&&u&4,捕获冲击&/u&&/strong&&/p&&br&&p&想象一下这个场景:&/p&&br&&p&你正在假期悠闲地喝咖啡看电视,突然同事(同学)悄悄跟你说,“经理(老师)让你周一9点去他办公室见他!”&/p&&br&&p&接下来的假期你可能会惶恐不安,害怕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事情被怀疑了,或者BOSS不满意我的表现。&/p&&br&&p&结果周一你去办公室时,幸运地发现他说:“小李啊,其实也没什么事,下午帮我取个邮件吧。”&/p&&br&&p&这时你内心想的应该不会是“该死,又要麻烦跑腿”,而是大大送了一口气,并在潜意识增加了对经理(老师)的好感。&/p&&br&&p&这就是“&strong&捕获冲击&/strong&”,当你对某个捕获很震惊的时候(啊?上司怎么会突然在假期找我?),你的内心正是最脆弱的时候,这时你更有可能产生服从、盲信和对权威的喜好。&/p&&br&&p&&strong&实际上,警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strong&—他们总是在凌晨时对嫌疑犯实施抓捕,这时是嫌疑犯最放松、对捕获最为震惊的时候,更容易服从和交代罪行。&/p&&br&&p&&strong&免疫诀窍:&/strong&“身正不怕影子斜,周一找他理论理论!”&/p&&br&&p&&strong&二,中度洗脑:行为干预&/strong&&/p&&p&很多洗脑者喜欢用更加深入行为的干预方法,让人不知不觉调入陷阱,变成盲从者:&/p&&br&&p&&strong&&u&1,去个体化,制造角色感&/u&&/strong&&/p&&img src=&///8ec628f853e0f41a0f3b8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8ec628f853e0f41a0f3b8e_r.jpg&&&br&&p&为什么平时热爱家庭、乐于助人善良人到了战场上会变成制造大屠杀的恶徒?&/p&&br&&p&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可以变得无所畏惧而去采取自杀式袭击?&/p&&br&&p&这往往是因为&strong&他们在长期的洗脑中丧失了“个体感”,把自己完全当成了集体的一个角色,并只会做这个角色“理应做的事情”。&/strong&&/p&&img src=&///0bb68ed3b6b087b45b0571d_b.jpg& data-rawwidth=&522& data-rawheight=&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2& data-original=&///0bb68ed3b6b087b45b0571d_r.jpg&&&br&&br&&p&心理学教授&strong&菲利普o津巴多&/strong&著名的“&strong&斯坦福监狱实验&/strong&”证实了这种现象(后来拍成了电影):&/p&&p&1971年,津巴多教授召集了几十名名心理健康的美国名校大学生,让他们在为期几天的实验中扮演狱警,为了增加这些实验者的“角色感”,津巴多教授还给他们统一配置的制服、墨镜、警棍等。&/p&&br&&img src=&///1ab6ebf692cc4c7da7a4d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ab6ebf692cc4c7da7a4d8_r.jpg&&&br&&br&&p&&strong&结果发现短短的几天时间,这些平时彬彬有礼的大学生就开始辱骂、嚎叫和虐囚,以至于实验结束后这些实验者都不敢相信自己在过去几天的行为。&/strong&&/p&&br&&p&&strong&为什么会这样?&/strong&&/p&&br&&p&平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行为准则,但是&strong&一旦被强制进入了某种角色,我们就不自然地表现出这个角色被期许的行为而不是自己性格所体现的行为&/strong&—我们的个性消失了,被角色化了。(Festinger提出)&/p&&br&&p&通过这样高度的角色化—高昂的口号、整齐的步伐、一致的制服,我们既可以变得忘记恐惧,敢于舍生忘死,也可以变得没有道德和原则,肆意而为;因为我们不再是自己,而是“角色”。&/p&&br&&p&所以,当有人问:这么大公司一起作恶,难道里面没人有良知吗?(比如当年的安然事件)&/p&&br&&p&&strong&我的回答是:&/strong&他们仍然是有良知的普通人,只不过被自己的“角色”洗脑,做这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p&&br&&p&&strong&常见行为&手段:&/strong&&/p&&br&&ul&&li&&p&让人处于高昂的情绪中,被情绪左右,丧失理智思考能力。比如:大声齐唱、响亮口号、朗读誓言、“一起干杯”等。&/p&&img src=&///6f48b0c511a2ce1e2efecfd3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li&&br&&li&&p&消除个性特征,强化角色特征。比如:统一的制服、一致的发型甚至用在内部用代号来取代人名(当他们叫你“2014218号员工”而不是“李明”时,其实把你角色化了。)&/p&&img src=&///e4ddef333bb137e509c93a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e4ddef333bb137e509c93a_r.jpg&&&br&&/li&&/ul&&ul&&li&&p&使用图腾。从远古时代的龙图腾,到当代的各种LOGO,都可以不断提醒“你是这个集体角色下的人”。&/p&&/li&&/ul&&img src=&///5f532cabb967dcdf32ab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f532cabb967dcdf32ab1_r.jpg&&&br&&p&&strong&免疫诀窍:&/strong&&/p&&p&问自己:现在做的是我人格的体现,还是这个集体的体现?&/p&&br&&p&&strong&&u&2,认知承诺&/u&&/strong&&/p&&p&行为可以改变态度,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你的行为来最终达到“洗脑”的效果。&/p&&br&&p&&strong&为什么一个企业或者社团即使想要你了,还是要为你设置层层阻碍,让你“艰难”地通过?&/strong&&/p&&br&&p&这是为了提高你对这个组织的认同感—如果你加入之后不喜欢这个组织,你就无法解释自己之前“辛苦加入”这个组织的行为。&/p&&br&&p&所以在这个过程中,&strong&你的行为&/strong&(辛苦面试)&strong&改变了你的态度&/strong&(对组织的喜好)。&/p&&br&&p&&strong&无数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某教授做过这个实验:&/strong&&/p&&br&&p&一边让实验者点头(告诉他们这是为了活动颈椎),一边让他们看广告,发现他们对广告的喜好增加了—这是因为行为(点头)改变了态度(广告)。&/p&&br&&p&&strong&为什么行为会改变态度?&/strong&&/p&&br&&p&其中一种解释是&strong&认知失调理论&/strong&—当我们行为和态度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会很“煎熬”,从而需要寻求一致。而相比难以改变的行为,我们往往更加倾向于改变态度以适应行为。&/p&&p&(比如对吸烟者来说,说服自己“吸烟其实也没那么大危害”远远比“用行动戒烟”要容易。)&br&&/p&&br&&p&而如果想对人进行洗脑,&strong&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先让他违背自己的“意愿”或者“态度”做一些事情&/strong&,然后通过他做出的这些事情来最终改变他的态度(也就是洗脑成功)。&/p&&br&&p&&strong&常见行为&手段:&/strong&&/p&&ul&&li&&p&&strong&强迫你高喊&/strong&“我爱XX”,或者让你写一个分析报告“XX为什么是好的”;然后你的这些行为(比如违心说”我爱XX”)最终会改变你的态度—让你最终对XX产生喜好;&/p&&/li&&/ul&&br&&ul&&li&&p&&strong&强迫你做无意义行为。&/strong&当你被公司安排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对自己的解释可能是“我因为喜欢所以做”;而当他们不停安排你做无意义的行为,你就只能归因为“我是因为服从命令才做的”,所以长期以往你会越来越“服从”。&/p&&p&(小问题:踢正步和打仗战斗力没关系,军人为啥还要踢正步?酒店服务员为什么要一起练操?)&/p&&img src=&///e08a21d4acc0ecda9c87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08a21d4acc0ecda9c870_r.jpg&&&br&&/li&&/ul&&br&&ul&&li&&p&&strong&仪式化。&/strong&比如公司看似无意义的晨会,各种宗教仪式等,都是通过仪式上的行为来改变你的态度。我想当中最经典的就是咱们小学老师规定“举手提问必须右手、端平、坐直……”,他们通过这样的仪式化行为达到洗脑的目的。&/p&&/li&&/ul&&img src=&///e9dc3982798fcd9d32af08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e9dc3982798fcd9d32af08_r.jpg&&&br&&br&&p&&strong&免疫诀窍:&/strong&明白—任何非本愿的事情一定会让你最终改变态度。&/p&&br&&br&&p&&strong&&u&3,群体压力&/u&&/strong&&/p&&p&洗脑者让周围的人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情,而你为了融入群体不得不表现得一样,最终被洗脑。&/p&&br&&p&&strong&心理学家层做过这样一个实验&/strong&,找4个人(其中3个是托),给类似下图的一张图,问哪两个矩形一样长。当前3个托都说AB一样长时,第四个真正的实验者也跟着说AB一样长,即使他直觉觉得BD一样长。&/p&&img src=&///cb4fde728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b4fde728a_r.jpg&&&br&&p&&strong&所以我们有着强烈的从众需求,而洗脑者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群体的一致性来消灭“少数派”。&/strong&&/p&&br&&p&为了达到这种一致性,洗脑者总是强调“只有一个正确的、不允许怀疑的答案”。&/p&&br&&p&他们不允许不同意见(即使不同意见是创造力的必备条件)的出现。为了消灭不同意见,他们会把“&strong&观点的对立&/strong&”上升为“&strong&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的对立&/strong&”。当你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不会认为你是“为了让团队绩效变得更好”,而是“为了针对我!不给我面子!”等。&/p&&br&&br&&p&&strong&三,重度洗脑:药物+人格摧毁&/strong&&/p&&p&上面讲的都是合法条件下的利用心理学的正常“洗脑方法”。&/p&&p&下面提一些历史上被多次使用的重度洗脑方法。&/p&&br&&p&&strong&&u&1,药物作用&/u&&/strong&&/p&&br&&p&多种药物可以干预人的行为,比如审讯史上著名的吐真剂“硫喷妥钠”(医学用做临床麻醉药)。注射这种药物后,你会变得不由自主地想要说真话而且非常容易被“劝服”。当然现在很多国家已经禁止在任何司法环节使用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药物了。&/p&&br&&p&不得不提,现在社会上经常使用另一种具备“&strong&硫喷妥钠效果”的神奇组合&/strong&:酒精+咖啡因(存在于茶叶、咖啡等中)&/p&&p&&strong&在酒精+咖啡因的同时作用下,人会变得非常容易被说服及吐真。所以如果有“先喝茶再喝酒的饭局”,请谨慎。&/strong&&/p&&img src=&///a3f092ff86_b.jp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a3f092ff86_r.jpg&&&br&&br&&p&&strong&&u&2,习得性无助—丧失行为控制&/u&&/strong&&/p&&p&我想看过美剧《权力的游戏》的人肯定对下面这个人物颇有印象:&/p&&img src=&///867f446aa7b_b.jpg& data-rawwidth=&519&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867f446aa7b_r.jpg&&&br&&p&他就是席恩o葛雷乔伊,铁种家族的王子,被剥皮人抓住经历了一系列的折磨后,变得完全丧失了自我,甚至主动为剥皮人攻打自己家族。&/p&&img src=&///4cd07b4a311ec4f4d7cff7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4cd07b4a311ec4f4d7cff7_r.jpg&&&br&&br&&p&&strong&当时剥皮人所用的手法包括但不限于:&/strong&&/p&&ul&&li&&p&单独禁闭,切断信息源;&/p&&/li&&li&&p&强迫他叫自己傻X,摧毁自尊体系;(突然想起自己的小学老师也这么做过,强迫学生承认自己傻)&/p&&/li&&li&&p&强迫他承认自己没有犯过的罪行(摧毁诚实体系);&/p&&/li&&li&&p&可以通过一定的服从来赢得“恩惠”(比如攻打自己家族后被赏了个热水澡)。&/p&&/li&&/ul&&br&&p&通过这些行为,席恩最终进入了“&strong&习得性无助&/strong&”的状态—&strong&一种由重复的失败或者惩罚而造成的听人摆布状态&/strong&,面对现实完全无望而且无可奈何。即使席恩的亲姐姐来救他,他也不想跟姐姐走,而是听从折磨自己的那个人的话。&/p&&br&&p&习得性无助由美国心理学家&strong&塞利格曼1967年通过动物实验&/strong&提出。他把狗关到笼子里,只要狗一碰笼子门,他就电击狗;重复了几天之后,即使他把笼子打开,狗也不会再逃跑了,只会蜷缩在笼子里。&/p&&br&&p&洗脑的最严重情况就是不光降低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更是直接摧毁了他的整个自信体系,让他不敢做任何的尝试,只会服从。&/p&&br&&br&&p&&strong&&u&3,极端恐惧&/u&&/strong&&/p&&p&制造极端恐惧事件来迅速改变性格—这可能是最快的洗脑方式。&/p&&br&&p&这个理论的最早发现者还是行为心理学之父巴普洛夫,他通过各种行为干预,让狗养成了各种习惯,比如“一摇铃铛就摇尾巴”。&/p&&br&&p&但是在1924年列宁格勒发大水时,他的狗被困在实验室里,差一点被慢慢淹死。经过这样的恐惧经历之后,他发现所有的狗的条件反射都消失了。&/p&&br&&p&同时在电影电视剧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杀手组织让孩子经历父母当面被杀的惨痛事件,然后离开带孩子回去接受杀手训练,结果这种孩子很容易被训练成冷面杀手。&/p&&br&&p&在现实中有一种心理疾病与此相关,叫做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当年经历越战的美军很多患病的。&/p&&br&&p&……………………………………&/p&&p&&strong&说明:&/strong&&/p&&p&1,“洗脑也有积极的意义啊!”&/p&&p&我并没有谈论洗脑的意义,只是在描述洗脑的方法和后果,以及如果你不想被洗脑,你应该怎么办。就像如果我说“如何做广告”,不代表我觉得广告没意义。&/p&&br&&p&2,“你说了这么多洗脑的方法,是不是推崇洗脑术?”&/p&&p&我只是在描述它,而不是推崇它。病毒学家描述HIV发作机理,并不代表他们推崇艾滋病。&br&&/p&&br&&p&3,“是不是只要用‘制造稀缺’等方法,就算洗脑?”&/p&&p&不是。上述是洗脑的方法,不代表用了1个就算洗脑。绑架犯经常用绳子,不代表用绳子的人就算绑架犯。&/p&&br&&p&————————————————————————&/p&&p&&strong&更多出人意料的分析,关注微信主页“李叫兽”。&/strong&&/p&
谢不妖。无数人问“洗脑到底是什么”“洗脑和教育的区别是什么”“洗脑和影响别人的区别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洗脑就是通过降低你思考判断能力而让你相信连洗脑者自己都不相信的信息。在这个定义下,洗脑和教育主要有两点区别:1,方法:提升思考能力还是…
个人认为如果只是简单的把他评价为好人或者坏人,那这部剧还真是白看了。对于任何一个25岁以上的成年人来说,应该都能明白现实世界绝非“非黑即白”。&br&&br&如何评价他?一言蔽之,赤裸裸的权力动物。&br&&br&这句话没有什么褒贬之意,只是一个总的概括。FU的全部人生意义在于对权力的追逐,to be the most powerful man of world。这没有什么对错与好坏,可以说这就是他的人生理想,从这一点而言,他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且他对自己的最终目标相当坚定,金钱、美色、享乐于他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想想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作的吧,不论手段是否卑劣,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无所不用其极,但你绝不能否认他为自己的理想所付出的努力。某种角度而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一种颇为稀缺的品质,这世界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凤毛麟角。从这一点来说,他又是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只不过他深谙“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br&&br&最终FU实现了他的目标,因此在我看来其实这部剧还是在表扬理想主义的胜利,其实挺“正能量”的。不知道如果有S3的话,是否会出现之前的一众小人物“敌人”逆袭的可能性,毕竟FU一路走来绝非毫无破绽,而在美国总统被摇下台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不是有“水门事件”嘛。&br&&br&详细点评价的话,是一位出色而成功的政治家。&br&野心勃勃,还经得起挫折,S1的一开场就是他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他鞍前马后的为Walker当上总统殚精竭虑,结果却被卖了。所以整部剧到现在其实是个完美的复仇故事。看看这整部剧FU是如何面对“背叛”和“不公正待遇”的,真的很“励志”。&br&执行能力超强,这体现在他让各种法案的通过上。在法制国家,通过法案的能力就是你改变社会的能力。FU总是在时间临到最后还不放弃,所以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老天爷也总是给他绝处逢生的契机。虽然这里面有很多戏剧成分,但这也正是本剧维护理想主义的证据。&br&懂得识人用人。Doug,Meechum,Zoe...他用过的每一个人都能为他办大事,就连当年的秘书Nancy都能为他提供Danton和新党鞭Jackie的床事。这有个细节,他在Jackie办公室威胁完她出来时,专门向Nancy表达了感谢之情,并说以后你就是我在这里的耳朵和眼睛。FU是位值得你跟随的好老板,虽然他冷酷无情,但只要你不犯错或被他抛弃,他能够给你发挥最佳能力的平台,让你人尽其才。而且他的前进就是你的前进,这回报很值得。其实Zoe死的原因就是她过界了,所以FU干掉她时没有一丝的不忍或留念。试想如果Zoe未死(一直觉得写死她估计是演员档期的问题),今天她能从FU这里拿到多少有价值的好东西?FU在放弃Freddy,干掉Russo的时候都有过犹豫甚至不舍的表现,唯有Zoe是完全没有甚至是提前预谋的(那个见面的地铁站挑的很是用心)。&br&&br&从个人品质上评价,完全一个烂人。六亲不认,没有道德是非观念,虚伪狡诈,寡恩狠毒… 这世界上唯一能让他稍微动下真情的就是Claire,参见发现了那位将军曾强奸过Claire那段。但他俩的感情也只不过建立在他们都是同一类动物的基础上,Claire就是女版的FU。他们之间与其说是夫妻的相濡以沫,不如说是枭雄的惺惺相惜。&br&FU唯一能对其他人偶尔闪现的一点点真诚,多半是出于这种情怀。Linda的辞职是他唯一一次对她表现出一点欣赏和尊重的时候,因为他认为她是名曾经战斗过的战士,虽然失败了但值得尊敬。也许Freddy是他唯一一位本来不参杂任何利益关系的朋友,因此放弃他时FU曾有过一丝丝不舍,但也就那么一丝丝了。在这残酷的世界中要想站到食物链的最顶端,只有一刻不停的勇猛战斗,FU是没有时间和心情去伤感的,这就是他选择的路,一条“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路。&br&&br&但是,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总统。Claire也必将是位更有能力和影响力的第一夫人。他绝不会听任Tusk这样的人排布他的政策,他必将抗争到底。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对自己党派有利的法案通过,他可以不知疲倦的推动它们,这一点就连Obama都羡慕不已。他也更不会在现在的位置上心满意足,因为他的目标绝不只于此。任何敢于触犯他权威或敢于挡他路的人都将被他掀翻在地。只有这样不知疲倦永远嗜血的权力动物,才能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丰功伟绩,才是最适合成为真正的“王”的男人。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完成所谓的“change”。当年明月曾经说过,大致是这个意思,好人不一定是好皇帝,好皇帝也未必是好人。放在FU身上,也有点说明意义。&br&&br&所以,如果FU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从工作上而言,他可以是位好老板,好客户… 总之从利益上来说,他是个能够提供绝佳回报的gold man,只要你掌握好游戏规则和尺度,他可以带给你令人满意的长期收益。从生活上而言,绝对是要提防和远离的毒蛇,最好不要沾上一丝一毫的私人关系。好在这样的人,也不在乎你是否要和他称兄道弟,只要你对他还有价值,他的回馈也绝对是童叟无欺。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至少简单而直接,是不是?&img src=&///ba45a54fefb_b.jpg& data-rawwidth=&940&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0& data-original=&///ba45a54fefb_r.jpg&&
个人认为如果只是简单的把他评价为好人或者坏人,那这部剧还真是白看了。对于任何一个25岁以上的成年人来说,应该都能明白现实世界绝非“非黑即白”。如何评价他?一言蔽之,赤裸裸的权力动物。这句话没有什么褒贬之意,只是一个总的概括。FU的全部人生意义…
你好,我是同问此问题,我的说法,请且当交流吧。&br&1.为什么有的人不深谋远虑;2.如何做到深谋远虑。&br&
先聊第一个,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解析中的动词是计划和考虑。我先说几个关键字:本质,教育,野望,思考。&br&
很多人喜欢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做什么,说什么都是随心随性而为。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城府,不会算计别人,容易相处,和蔼可亲。这是比较好听的说法。说点难听的,这些人中的一部分,随遇而安(得过且过),不懂人情世故(以为人人都是宽容大量的),没什么野心(个人认为野心是一个褒义词),做人正直(等着杯具吧)。听起来都是很美好的字眼是吧,没错,这是从小到大,书本课本电视电影音乐部分长辈,源源不断的在你周围提及的事情,让你认为,你那样做,你就是美好的事物,不那样做,就会不好。可是,当你长大了,在社会上,你才发现,原来那么多的事情不一样,天真活泼的活着,很可能就无房无车无妞等等各种令人哈哈哈的事情。于是,你醒悟了,要怎么做呢?于是,你开始了负责起了你的人生,你的野望。你思考起来了,开始发现各种不合理,或者各种合理,开始发现写出零分作文的考生原来是那么的有想法,发现了你的小朋友或者其他的小朋友甚至大人看的喜洋洋与灰太郎是一个洗脑动画,一如你以前看的各种动漫。你被长年累月的去教育成刚才我说的那些很美好的人,而且认为社会都是这些人,坏人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且他们都一定可能或者最终都会没什么好下场,你看到的是房东给你提供了很好的房子,老板给你提供了美好的工作,而不会想到是他是地主,你是包身工,他是资本家,在吸你的血。看电视会导致思维变被动,思考,自己独立的思考,自己独立的眼光,&br&
现在把关键字串起来:你受到的各种资讯教育都没告诉你这些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只在无形中灌输你要怎么做,让你认为怎样走就是好的,你自己有独立的思考过么?你有野心么?你有什么是很想要的么?你知道社会底层的人怎样才能翻身么?当你开始思考这些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你才会深谋远虑,思考全局,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改变,连自己都无法改变的人,怎么去改变世界?看懂本质,把握关键,看透人心,加以利用,掌控全局,伺机而动。如果你是一个7岁左右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小朋友,那就当我没说过。&br&
第二个如何做到深谋远虑: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吧,了解人性,了解人心,这是基本的,学一下帝王学,如鬼谷子之类的,看事情要看到本质,只有看到本质你才能做出合适的判断。&br&
ps:现在回答一下:怎样才能做一个想frank underwood那样深谋远虑,沉着冷静的人~(当然仅仅学习他的优点)&br&
你是想像他那样很聪明能遇见事情的发展的样子,这要靠你的思维想象能力,理智判断事情的发展,每个事情的驱动要素,包括人的要素。预知,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要有相当的智力和信息收集提取能力。沉着冷静是要靠练得,见过大场面之后,你再去见小场面,你能很慌张?
你好,我是同问此问题,我的说法,请且当交流吧。1.为什么有的人不深谋远虑;2.如何做到深谋远虑。 先聊第一个,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解析中的动词是计划和考虑。我先说几个关键字:本质,教育,野望,思考。 很多人喜欢自由自在,无忧…
1343 人关注
300 个回答
2587 人关注
490 个回答
344 人关注
505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塞纳留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