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恒力源电机w9235电机可做一个载多重的飞行器

高三励志文章地理。制约农业发展的环境因素有哪些。以及对应措施。宏观上的。分不够请直说。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高三励志文章地理。制约农业发展的环境因素有哪些。以及对应措施。宏观上的。分不够请直说。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地理试题习题练习题考试题高三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及解析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选修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页1下载券7页免费47页2下载券43页4下载券12页免费 27页免费7页免费9页免费6页免费1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3页4下载券5页1下载券22页1下载券41页1下载券34页1下载券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选修五】|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高中地理高三专项训练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000年广东地理卷)24.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AD
A.坡度大于250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B.大规模改良现有草原发展林木生产
C.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面积植树造林
D.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之下
3.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D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26.改善城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CD
A.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B.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C.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
38.图15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15分)
38.参考答案(15分):
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2分)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1分)
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水)每况愈下,(1分)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2分)
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1分)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1分)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被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2分)制止对有益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2分)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3分)
(2000年江、浙卷)33.图3是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0分):
图3
  (1)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 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
    A.西班牙
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对于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 _____。
33.每空2分,共10分。
C (2)工业废气中含SO2等有害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
(2000年山西卷)1.&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B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33.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1985年,在美国总长约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图3。读图3并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选择(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①关于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
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
C.美国8.7万千米长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
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
②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用微的营养物质
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
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2)回答:根据图示资料,要减轻河流非点源污染,农业生产要减少
的投入
33.(共10分)
(1)D(4分)
②A(4分)
(2)化肥、农药(各1分)(答案不分先后,化肥写成肥料,农药写成杀虫剂也可得分)
(2001年粤豫地理卷)35.图10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__。
  (2)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_________风越过__________山地,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3)由于100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_____________,才使该地区的沙尘暴日益频繁。
  35.(1)冬、春(2分)(只答春季也得分)(2)西(2分)落基(山)(2分)(3)草场(植被)破坏(2分)
(2001年江浙卷)37.图5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5完成下列问题。(l0分)
图5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37.(共10分)(1)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
重庆市(答简称同样得分)(4分)
  (2)气候干旱(3分)
  (3)地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3分)
(2001年上海综合文科卷)35.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也是市政府的实事项目,今年全市将新增
  绿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23%。城市绿地减缓热岛效应的功能为A
  A.调节气候 B.降低噪声 C.保持水土 D.涵养水源
  破墙透绿的环境功能为C
  A.净化空气 B.消烟除尘 C.美化环境 D.增加温度
  请你提出一个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具体建议,供市有关部门参考。
例如:逐步减少燃油助动车,减少废气污染;增加绿化覆盖率,增强净化空气的能力。
(2001年上海地理卷)29.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14分)
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
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
  (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

  (2)上图所示十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最少的亚洲国家是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
,其能源消费结构以
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52.5%、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
  (5)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6)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7)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8)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二条)
  29.本题14分
  (1)欧洲(1分)
北美洲(1分)
亚洲(1分)
  (2)美国(1分)
印度(1分)
  (3)中国(1分)
煤炭(1分)
  (4)法国70%电能由核电提供(1分)
  (5)大量燃烧矿物能源,过度砍伐森林等(2分)
  (6)产生温室效应,世界气候变暖(1分)
  (7)世界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1分)
 (8)减少CO2排放,推广绿色能源(如水电、风能、太阳能等)(2分
  35.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为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例如,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来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就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如出现火情,就能对火灾面积、蔓延情况进行动态地分析,以作出相应的防灾措施。遥感系统同样对水体的不同状态有分辨功能。
  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共4分)
  35.本题4分
  方案:
  ①获得太湖水质状况遥感形象资料(或建立太湖水质遥感监测预报系统)(1分)
  ②对水质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预报(或根据遥感信息对水质状况监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l分)
  治理措施:
  ①防止工业三废(或农田废水喝染河水虎地废弃物)直接排入湖中(l分)
 ②保护太湖周边生态环境;对已污染水体进行(人工或生化方法)治理(1分)
(2001年上海综合理科卷)31.为改善上海的生态环境,市政府在外环线道路外侧建设一条宽度至少为500米;环绕整个上海市区的大型绿化带。环城绿带一期工程已初具规模,如图为某林带的照片。为使建成的该林带生态结构趋于合理,功能趋于完善,你有什么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31.生物多样性(或垂直分层)(2分)
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生态平衡)(2分)
(2001年粤豫综合卷)二、在图2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
4.三类径流流速的比较
①>②>③
  B
①>②;①<③
  C
①>②;①>③
  D
①<②;①>③
5.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镉污染。10天内R地进行检测
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
  B
①最先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
任何时候②、③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
  D
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6.三类经流受到污染后
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
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
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 D
②、③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37.(6分)人类的不恰当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图3、图4及表格是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的实测结果。据此回答:
    
图4
不同温度下DO(溶解氧)饱和值表
水温℃
25
26
27
29
31
32
34
DO饱和值(毫克/升)
8.15
8.00
7.85
7.65
7.43
7.30
7.20
(1)该河月均流量最低值与最高值之比约为
分之一。
(2)当地黄金生产及造纸、食品加工等乡镇企业的排污造成该河段枯水期富营养化严重,在凌晨5︰00,河水的DO(溶解氧)含量的饱和度仅为
%,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如在18︰00,DO饱和度可高达110%。其主要原因是:


(3)因地制宜控制该地水污染的措施有
37.(6分)
  (1)四(1分)
  (2)68-72(1分,答案数值在此范围内均可得分)
  ①水温增高,饱和值下降(1分)
  ②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1分)
  (3)①污染较重的小工业停产
  ②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③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
 ④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4.(6分)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数的20%,而其能源消耗却占世界总消耗的80%。在2000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6次缔约方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却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烟尘减排任务,会议最终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你认为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何在?
  34.(6分)
  答案一:(1)西方发达国家是世界汽车生产量和拥有量最多的国家,在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3分)
  (2)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就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3分)
  答案二:(1)使用新的环保节能型能源代替汽油和煤炭,从而解决汽车尾气和烟尘排放问题。(3分)
  (2)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3分)
 说明:考生从答案一或答案二的角度回答问题均可;若考生答题同时涉及答案一和答案二的内容,可加2分,但该考生非选择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60分。
(02全国文综卷)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问13~14题:
13.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B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14.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D
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
(02全国春季文综卷)40(3)近二十年来,北京大气质量较差。请分析在图示条件下,大气污染较重的原因。(8分)
  
  (3)生产生活排污、城市建设扬尘及汽车尾气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总量较多;
城市上空气温高于地面气温,大气的垂直运动受阻(逆温),污染物汇集于近地面,扩散较难,加重了污染。
(02广东地理卷)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回答1-3题。
1.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A
A.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B.北美中南部
C.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2.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B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3,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B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 ,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日趋复杂。回答15~16题。
15.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能是 D
A.环境污染在国际蔓延
B.重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C.发展中国家过度开发资源密集型产品
D.引起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16.加人WTO后,短期内国际环保标准可能不利于我国 A
A.出口更多的产品
B.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
  
C.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D.提高环保意识
  读图3,回答第28~30题。
28.20世纪60年代后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全球大气中的M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29.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BD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D.近三十年,大气叽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30.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BD
A.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B.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38.(12分)读下列资料和黄河源区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源头 三年跨年度断流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日至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年度长时间断流。1999年5月,鄂陵湖出口的流量仅0.001米3/秒,鄂陵湖至玛多县,断流干河床长达8千米。
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 1976年减少2748.53平方千米。年河源区原有的6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仅221年夏季,玛多县境内就有800多个湖泊干涸。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
图9
  (1)引起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38.(1)自然原因:大气增温,蒸发加剧。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垦荒,以及淘金、施工、乱捕益善,鼠害猖抓(任答一项即可),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
(2)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限制人口盲目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滥捕滥猎&。
  (03全国卷一)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D
  A
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
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03辽宁综合卷)正常情况下,大气中含有约78%的N2,21%的O2,还含有少量的CO2、水蒸气以及稀有气体和杂质。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就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请完成37~39题。
  39.(12分)
  (1)读右图,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⑨、⑩(填写代表的英文字母)的存在。使大气具有&温室效应&(保温效应)。
  
  (2)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答:⑾。
  39.⑨e
⑩f(⑨⑩共2分)
  ⑾吸收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升温。(2分)
  减少热量向宇宙散失,逆辐射使近地面气温变化幅度减小。(2分,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保温,使地球表面较为温暖。或:使地球表面较为温暖,若无此效应则地表较寒冷(2分)
  ⑿增加绿色植物(2分)
  ⒀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2分)
  
  (03江苏地理卷)33.读图13,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
臭氧层空洞
全球变暖
  C
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33.(20分)
  (1)见右图。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03江苏文综卷)当前人口、资源、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则是人类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根本途径。回答9~10题:
  9.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
全球变暖、噪声污染
海洋污染、生态破坏
酸雨危害、臭氧层的破坏
电磁污染、白色污染
  10.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类活动是
(03上海地理卷)(七)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弯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4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
4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4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举4种):
4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利:
4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
43.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晒盐、水产养殖等
44.有利: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河口淤积减弱,提高河口的通航能力
不利:长江口滩涂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
(03上海春季)十二.2002年11月,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引起西班牙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30.图中显示,西班牙境内菲尼斯特雷角和拉科鲁尼亚间的海域污染尤为严重,其原因是C
  A
&威塑&号触礁后被拖至此海域
  B
海平面由菲尼斯特雷角向拉科鲁尼亚倾斜
  C
油污随盛行风向吹送和洋流携带
  D
海中鱼类和过冬海鸟携带大量油污
(04全国卷一)36.(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2004浙江卷)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6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_。(3分)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6分)
36.答案要点: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人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04全国卷三)40.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30分)(2004西北卷)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6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4分)
a. 风力作用为主     b. 流水作用为主
    c. 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 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6分)
40.(1)答案见下图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04江苏地理卷)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D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
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0-12
10.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B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11.西部大开发首先要D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1.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11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31.答案要点:(17分)
(1)0.30-0.32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图8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22-24题。
22.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
C.毁林开荒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23.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B
A.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24.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BC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台风
30.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BC
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B.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C.保持生物多样性
      D.增加用材林
(04春季文综)36(5)黄土高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9分)
(5)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39.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10分)
39.(共20分)答案要点:
(1)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
(04上海地理卷)2.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D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2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D
A. 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 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04广东综合卷)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免和鸟类几平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1并回答1~4题.
1. 造成当地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出现在B
A. 北极上空 B. 南极上空 C. 赤道上空 D. 北大西洋上空
2.臭氧层位于C
A. 对流层顶部
B. 对流层与平波层的交界处
C. 平流层中
D. 高层大气中
3. 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
A.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 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 地面辐射
D. 大气辐射
4.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C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 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04广东地理卷)1、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B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3-27题。
2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的地区属于:BD
  A.亚热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2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AD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AD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2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CD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2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BD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04江苏文综卷)40.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7分)
  
  (1)人类从环境甲获取_________和________,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________中。(3分)
  (2)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2分)
  (3)解决环境问题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________________性、性_____________和共同性的基本原则。(2分)
   40.(7分)
  (1)物质
能量(2分)
环境 (1分) (2)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2分)
  (3)公平
持续(2分)
(04北京文综卷) 40.(25分)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畅通的主要措施。
40.(4)①针对沙化,铺设草方格、植树种草等。
②针对凌汛,炸冰。
  (04天津文综卷)图2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3~4题。
3. 图中所示各河流B
  A. 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 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 流量季节变化小
D. 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图2
4. 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A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 古长城遗迹
C. 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 草方格沙障
 39. (34分)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图6),回答问题。
 
图6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4分)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39.
(1)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4)科学技术,
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口数量。
(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39.(60分)根据图4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4)根据图4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12分)
(5)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8分)
  (4)主导自然条件是水。内陆干旱地区或气候干旱(根据经纬网确定为内陆地区;沙漠广布;季节性河流或内流河)。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
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5)(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早,)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05北京文综卷)~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读图1,回答1~2题。
1. 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 气旋、冷锋 B. 气旋、暖锋
C. 反气旋、暖锋
D. 反气旋、冷锋
2. 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D. ②③①
(05广东地理卷)16.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C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D.生产工艺水平低
30.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CD
A.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
D.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C.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D.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代际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
(05江苏地理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5~17题。
15.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C
D.9月
16.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A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流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17.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D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05江苏文综卷)10.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B
 A.严格限制私家车的发展B.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C.扩大湿地面积 D.广泛植树造林
  45.长江下游是我国城市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15分)
  
        图2长江下游地区示意图
  (4)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2分)
(4)①控制和治理生产、生活污水,保护长江水质(1分)。
②保护长江及沿岸地区的珍稀动植物资源(1分)。
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05上海地理卷)11.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治理环境的是B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
13.下列工程中,对上海地区酸雨侵害起减缓作用的是A
  A.西气东输   B.苏州河治理  C.南水北调   D.沿海防护林
(06全国卷一)36.(36分)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平原。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
36.(36分)
(1)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2)准噶尔盆地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震荡、波动等) 12 。
(06重庆文综卷)36、(36分)图4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6.(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06天津文综卷)11.正确表述图7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A
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06北京文综卷)7.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36、读图12,回答:
(4)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36.(4)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
(四)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15分
湿地一般是指陆地中永久或暂时的天然或人工水域,以及陆地和水体交汇处,有暂时或永久浅层积水的过渡地带,-般水深不足6米,如沼泽、滩涂、湖滩、湿草地、浅水湖泊等。湿地主要具有调蓄水量、调节气候、灌溉垮水、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保护物种等功能,其生态价值居各类生态系统之首。
目前,长江三自洲地区正在兴起一股&湿地热&,城市发展理念也在更新,从追崇高楼林立向争相恢复湿地、建设湿地公园转变。
40.苏、浙、沪三省市形成湿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等。
41.比较江苏、浙江两省,湿地公园较少的是
省。该省湿地公园较少的自然原因是
42.湿地公园建设投资高,全国现已部分建成、新开建及正在规划中的湿地公园共51个,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就占16个,其社会经济原因主要

43.图中湿地公园,属于湖泊湿地的有
,属于河流湿地的有
,属于滩涂湿地的有
(每空各填一例)
44.按湿地的含义,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了图中标出的湿地公园外,还有由农业生产形成的大面积人工湿地,如
;以及由城市建设形成的人工湿地,如

45.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课题,一是&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二是&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请你在上述两个课韪中任选一个,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请在括号内打&∨&选择课题: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
40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任答三点)
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42经济发达(或城市化水平高)
生态环境意识较强
43例:绍兴镜瑚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例: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周
例:慈溪杭州湾湿地公园
 44水稻田(或鱼塘等)
大型绿地中的人工湖
 45&生物多样性&课题举例:
内容:植物(或水生生物、鸟类等)的类型、数量
鸟类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
途径:观察(或文献查阅)
&旅游观光&课题举例:
内容:游客数量(或游客构成等)的时问变化
游客数量与湿地生态变化的关系
  
途径:观察(或问卷调查)
(06广东地理卷)6.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C
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
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 D.增加了灾害危险
7.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D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难
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22.图 8 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D
A.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子汞元素
B.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
C.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
D.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23.结合全球变暖趋势,如果只考虑洋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未来可能出现 AD
A.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
B.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加强
C.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暖 D.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冷
(06广东大综卷)2、根据图2和图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6±0.2℃
B. 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C. 近百年来气候变暖加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D. 20世纪以来赤道地区冰川退缩明显,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
(06江苏地理卷)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据此回答21-22题。
21.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AD
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22.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BC
  A.扩大水田面积
B.退耕还湖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D.禁止在长江采沙
3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图18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A表示
,它是决定
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6分)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5分)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此阶段社会发展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5分)
 答案:(1)土地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06上海文综)六、(本大题共 13 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宣布: 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
2006年,我国北方多次出现大范围浮尘、扬沙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据环保部门报道,仅4月16日至 17 日北方某城市降尘总量就超过 30 万吨。
&怎么会有这么多沙尘?它们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爱动脑筋的小林决定通过查找分析资料来探究这些问题。
52.从小林查得的&我国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中可知,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省区有__等(填写三个以上)。图中还可判读出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有境外和境内两大源区。境外源区主要是蒙古和
(填国家名);境内源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
(填省区名)。
我国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
53.经查找与分析资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条件除了沙源之外还有
。从图中分析得出沙尘移动的方向是向
54.小林利用所得的资料绘制了一张&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季节变化&的统计表,请根据下表数据在下边相应位置上转绘成柱状图(直方图)。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频率(%)
-
1
17
47
21
13
1
-
-
-
-
-
从中看出,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是
,其原因为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季节变化
55.研究中小林归纳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当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的人为因素除毁林外,还有
等。
56.资料反映,我国十分重视治理北方风沙危害。
(1)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建设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的&
&防护林体系。
(2)此外,在荒漠地区还大量种植适宜干早环境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的特征有( )
①根系发达 ②叶片表面有角质层 ③茎变态成刺 ④叶片大而薄
57.在探究过程中,小林又发现了一个现象:随着人们对沙漠的日益关注,沙漠探险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有报道说,&五·一&长假期间55名游客被困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并有一人遇难。作为一个沙漠探险的游客,你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写两点)

52.新/甘/宁/内蒙古/陕/晋/冀/京/津等(任意三个)
  哈萨克斯坦
新疆
53.大风等
东南
54.春季
气候干旱等
  图略
55.过度放牧
56.(1)三北
(2)A
  
(07全国卷一)11.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C
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
(07北京文综卷)36、(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8分)
(3) (8分)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07广东地理卷)2.图1表示某时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不同高度SO2浓度的变化。可能出现冷空气入侵的两个阶段是(B)
D.③和④
3.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A
A.H1>H2    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29.图14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B
A.CO2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少的趋势
B.CH4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
C.人类活动是造成沿线CO2和CH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D.洋流是造成沿线CO2和CH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5.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共8分)
资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资料2: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5所示。
表5
监测项目
SO2
(mg/m3)
NO2
(mg/m3)
总悬浮微粒(TSP)
(mg/m3)
3月24日
0.034
0.022
0.266
3月26日
0.036
0.042
0.361
3月28日
0.089
0.065
0.462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0.115
0.112
0.130
资料3:&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有关气象资料见表6。
表6
日期
3月26日
3月27日
3月28日
日照时数
4小时
3小时
4小时
日照时间
11:00-15:00
12:00-15:00
12:00-16:00
风速状况
静风
静风
静风




天气状况
阴转晴
多云
晴间多云
资料4: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7。
表7
调查项目
&雾&的目击情况
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
见到
未见
不清楚
眼睛
上呼吸道
头昏、疲劳
无反应
结果
55%
23%
22%
不明显(无因空气污染而受损病例)
略上升
不明显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1)-(3)题。
(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
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2分)
(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填正确项字母)。(2分)
  
B.上呼吸道
C.身体疲劳
D. 没有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4分)
35.(本题共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考查考生对探究问题完整过程的了解。
(1)上升,总悬浮微粒(或TSP)。(2)B
(3)不可以。
理由:①NO2 (或NOx)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37.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共10分)
资料:见图24-25。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分)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2分)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分)
37.(本题共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2)B、D、E
(3)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07广东理科基础卷)1.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B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2.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A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07海南地理卷)2、实地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D
A.流速降低
B.水量减少 C.泥水增多 D.水污染加重
图2为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9~10题。
9、年,我国D
A. 各地都增温
B.度自东向西递增
C.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10、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
A.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 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 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 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27、(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日,某化工厂的苯胺车间因操作错误发生剧烈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导致大量有毒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国家环境保护局根据相关法规条件,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处以法定的最高罚款,并处分相关责任人。
(1)这次污染事故产生的危害有哪些?(4分)
(2)如何防控可能发生的类似污染事故?(6分)
27、答案要点:
(1)主要危害: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等;(2分)
②松花江自污染源以下水质恶化,生活、生产用水紧张。(2分)
(2)防控的主要措施:
①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2分)
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快企业的治污进程。(2分)
③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依法惩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2分)
  (07江苏地理卷)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图12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AB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30.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BC
  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35、(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答案:(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07江苏文综卷)10.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为是D
A.拒绝使用再生纸 B.量使用塑料包装袋C.频繁更换手机D.步行或乘公交车上学
(07山东基础卷)7.(2分)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美好的世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但生物多样性很容易受到破坏。例如水葫芦这一外来物种在云南滇池的疯狂生长,就严重影响了滇池其他生物的自然生长。除了外来物种的侵入之外,请再列举两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人为因素。
7.(2分)环境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均可)
过度开发利用(乱砍乱伐、过度捕捞等均可)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围湖造田、水库水坝建设、新矿区开发等均可)
  品种单一化(农业、林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均可)
8.(1分)为挽救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中一般不选用的是D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07山东文综卷)32.(10分)【地理--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图23)。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被受社会各界关注。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1)图23中,某支流上A、8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试说明原因。(3分)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分)
(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4分)
32. (1)B处。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分);影响旅游景观(分);阻碍航运。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07上海春季卷)7.青藏铁路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会影响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的迁徙。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动物生态习性的是(
)。
A.增设铁路桥孔
B.拓宽铁路隧道
C.另辟自然保护区
D.保持路基高度与地面相同
10.青藏高原多数湖泊及其环境具有的特点是
(填序号)。
①可作为生活水源
②富含盐碱资源
③富含稀有金属
④周围是农田
⑤周围是草地
⑥周围是牧民居住区
(07上海地理卷)(十三)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12分)
  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基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5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________;运量小、占据道咱面积大的方式是________。
52.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多项选择)
  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
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
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54.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比较甲乙两市的交通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本题12分
51.地铁(1分)
小轿车(1分)
52.平均上下班距离与平均上下班时间(1分)53.BCD(2分)
54.拥堵问题:
   表现:都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甲市更为拥堵(1分)
   原因:两市人口密集、支量大;甲市机动车总量大、道路网密度较、出行方式中小
      车比重大(1分)
   建议:甲市控制私家车的增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道路网密度;乙市继续控
      制机动车的增长、提高道路网密度、优化公交线路(1分)
污染问题:
表现:均出现交通噪音、汽车尾气污染;乙市污染分担率高于甲市(1分)
原因:机动车总量大、环保措施不力(1分)
建议:适当控制机动车总量、采用环保装置、加强相关管理措施(1分)
表述条理清楚、全乎逻辑(1分)
(07上海理综卷)的过量排放,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处理和利用二氧化碳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
  
  
  
  
  
  
  
  
  
  
19、分析上图,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有                  等。
19、绿色植物减少、汽车排放尾气、森林大火、工厂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8、上海要建设&绿色城市&,作为一个市民你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写出两点)?
8、如宣传环保知识等(答案应该是比较具体的措施,要写出两点)建设和谐城市,提升生活品质等
(07上海文综卷)3、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下图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A
(07天津文综)4显示了2001年至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足迹&。读图4回答6~7题。
6.据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D
D.1.5km
7.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C
A.极地高压增强 .沿海平原扩大 .陆地淡水减少
D.植被类型增多
12.仅据表中四国有关综合国力的部分数据判断,今后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国家是C
表1
国家
国土面积
(万km2)
城市人口比重
(%)
人均GDP
(美元)
人均能源消耗
(石油当量,kg)
森林覆盖率
(%)
B
79
34
464
460
3
M
14
24
376
150
10
T
51
32
Y
33
26
482
500
30
A.B
一、选择题
(2008年全国文综)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3题。
1.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答案:1、B
解析:我国第一产业(农业)产业中心主要还是分布在气候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东部南部地区,不论产业如何转移,农业还是在这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发展为主,所以图中③线经纬度基本变化不大,且总是在我国东南部,因此③线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在我国产业转移上趋势是由东向西,实际中心仍然偏东,因为东部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所以①线符合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且随着产业转移,东部第二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而第三产业(服务业)会不断上升,甚至会成为主要产业,因此②线在左图中明显向东转移,符合第三产业特点。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答案:2.C
解析:右图中三条线中①②向南移而三略向北移③,所以A错;在左图中三线移动速度相差不大,右图南北移动的幅度和速度有明显差异,可以明显看出①线在同样的时间内,移动的纬度幅度最大,所以①线移动最快,上一题得出①线为第二产业,所以本题选C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答案:3.D
解析:①左图中基本向西,右图向南,所以第二产业向西南;②左图中基本向东,右图向南,所以第三产业向东南;③左图中变化不大,2002略偏西,右图也是波动变化后期向北,所以第一产业变动不大,仅略向西北移一点点。
4.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4.D
解析:我国的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主要分布区是青藏高原,也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合,B、C两个选项都与题干要求不符。
 (2008年上海卷)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
5.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6.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国、以色列
D.美国、墨西哥
7.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是
D:澳大利亚
答案:5B
解析:第5小题: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也是人们大量使用的。第6小题:水资源是否短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表水的分布、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等,埃及、以色列、墨西哥等国水资源短缺,是因为这些国家国内有着大面积的沙漠分布,新加坡虽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狭小,地表水缺乏。
  (2008年四川卷)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8-9题。
8.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9.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D.②④
答案:8D
解析: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如果生产活动不合理,很容易产生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农牧地区由于过度发展种植业,沙漠化会不断地向东、向南发展。
(2008年江苏卷)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0-11题
10.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D.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1.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0A
解析:第10题:通过对比该地区地形百分比图和农业产业结构图可以明显地看出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第11题:江南丘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有计划地实施封山育林,逐步改善农村能源问题。
二、非选择题
(2008年山东卷)12.(25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2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7
2.77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3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解析:第1小题:在甲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可以判断出甲地吹西南风,该图显示是冷锋系统。第2小题:A、B、C三个省份分别是湖南、湖北和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而东北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绝大部分属于中温带,热量条件比较差,生长周期短。第3小题主要考查的是高速公路和水运之间的优缺点对比。第4题:洞庭湖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泥沙淤积。
答案:12.(1)西南风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水热资源丰富
A、B、C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A、B、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A、B、C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
(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4)泥沙淤积造成的潮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依据地球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人潮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人潮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2008年重庆卷)13.(36分)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10分)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4分)
(3)图9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4)图1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8分)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6分)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基地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能源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学生在学习时要能对照鲁尔区的兴起、衰落和解决措施为参照。
答案:(1)冷锋
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 ①暖空气沿锋而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4)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2008年四川卷)14. 材料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8),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形如,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9),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1)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0分)
(2)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10分)
解析:认真阅读材料和图表,从材料中和图中很快能找出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早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总结和描述。
答案:14.(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地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2)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5279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力源电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