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今年打算考华东理工工业设计的。能互相伤害交流一下吗?

(A+英文写作)
(小懒熊@小熊星)
第三方登录: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已解决&&&&&&&&&&
问题描述咨询者:z
你好!我是14年毕业!今年想考公务员!但从看没接触过!我本科学历学的是工业设计,我想问一下我能报考那些专业
管理员解答好评率:100%
您好,您可以报考您所学的专业及其属于的专业大类,还是就是不限专业的职位,感谢您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关注!  原文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炯强
  原文链接:
《青年报》:华东理工资助9名贫困生来沪
  本报讯 9名来自中西部地区的2014级贫困新生,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免费机票资助,日前乘坐飞机来到上海即将开始大学校园生活。华东理工大学新生将于本周六、日报到。
&&& 今年,华东理工大学推出&励志计划&面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自主选拔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的农村理科学生,向云南、陕西、河南、安徽、江西、贵州等6省投放86个自主招生名额,最终录取新生42名。
&&& 原文来源:《青年报》
| 作者:刘昕璐
&&& 原文链接:
【中国新闻网】华理资助路费助&励志计划&农村学子启航大学梦
  中新上海网8月24日电(张婷)8月16日下午3:05,MU5811航班飞抵虹桥机场,杭天琳、张正雄等4名来自云南的新生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上海;几乎同一时间,来自贵州省的两名新生乘坐的飞机,也缓缓降落在浦东机场;一个小时后,3名来自陕西延安的新生也到达虹桥机场。这9名学生,正是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免费机票资助、来校报到的&励志计划&新生。
  为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今年3月,教育部在继续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子。4月初,华东理工大学即推出面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自主选拔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农村理科学生的&励志计划&,向云南、陕西、河南、安徽、江西、贵州等6省投放86个自主招生名额,并于4月底,由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钱旭红等带队,送考上门,组织化学、物理、人文等领域专家对候选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实行&励志计划&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理工类一本线后即可被正式录取的优惠政策。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最终录取&励志计划&新生42名。&
  &励志计划&新生来自农村地区,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为此,华东理工大学不但在招录过程中重点关注,还在录取工作结束后,计划成立2014年励志计划&明德班&,从经济资助、学业帮扶、心理关怀和才艺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关心、帮助学生。
  据介绍,&励志计划&新生录取工作一结束,华东理工招生办公室、学工部等部门就通力合作,在第一时间与42名学生进行电话联系,在传递学校关心问候的同时,询问学生家庭情况、介绍学校基本资助政策,并为新生提供路费资助等,如为地处云南寻甸、陕西延安、贵州铜仁等偏远地区的9名新生提供的免费机票,使他们有了第一次乘坐飞机的经历;其余新生,华理则为每人提供了500元的路费补贴。对于学校的这一做法,学生们相当兴奋:&看到通知书和机票在一起,好开心啊!&
  学生的家庭情况到底如何?只有通过实地走访才能如实了解。8月初,学工部的几位老师出发了,分赴安徽的潜山、舒城,河南的镇平、内乡及云南寻甸等地进行家访,不但将录取通知书亲手送达到13名新生手中,还给学生带去了U盘、校名T恤等小礼品。&很意外,通知书居然是老师亲自送来的。&来自云南的张正雄笑着说。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的他很担心申请不到生源地贷款,就向前来家访的李波老师详细咨询校园地助学贷款事宜。&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打消了他的顾虑。&在云南寻甸4名新生的家访中,李波对学校基本情况、学校资助重点的介绍,舒缓了家长们对孩子学费、生活费的担忧,得知李老师将陪同孩子们一起返沪,更让不能陪同前来的家长们放下了心。
  若是没有&励志计划&,杭天琳应该不会来华理,对她来说,上海不仅有遥远距离的差距,还有高校录取分数高、生活成本高等阻碍。与她一样,在得知&励志计划&前,陕西延安的张双也未想到自己会到华理读大学。张双的哥哥、姐姐也同时考上了大学,这对于靠种地和父亲打短工作为主要收入的农村家庭来说,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张双的父亲还是买了机票陪同女儿来报到,因为不放心,也想到女儿的学校看看。&来到这就放心了,刚到机场,你们学校的车就来接了。&这位没有读过书,却培养了3个大学生的父亲有些拙于言辞,对女儿被录取、学校提供免费机票和各项助学措施,他反复用&摊上大好事了&来表达感激之情。
  8月16、17日报到后,华东理工大学所有&励志计划&学生将和新生党员分别组成明德班和励志班,参加为期一周的集训活动,接受爱校荣校、理想信念、计算机和英语技能学习、励志成才等多个主题教育活动的熏陶,以便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原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婷
  原文链接:
【上海教育新闻网】华理&励志计划&新生报到 农村学子起航大学梦
  本网讯(通讯员 张婷) 若是没有华东理工大学的&励志计划&,杭天琳应该不会来到上海。前天(8月16日),她和另外8名来自云南、贵州、陕西等地的新生一同,通过华理&励志计划&,凭着着华东理工大学免费机票抵沪来校报到。当看到通知书和机票在一起,杭天琳相当兴奋:&太开心了!&
  对杭天琳来说,上海不仅有遥远距离的差距,还有高校录取分数高、生活成本高等阻碍,她从未想到自己会到华理读大学。为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今年3月,教育部在继续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子。4月初,华东理工大学即推出面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自主选拔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农村理科学生的&励志计划&,向云南、陕西、河南、安徽、江西、贵州等6省投放86个自主招生名额,并于4月底,华东理工大学送考上门,组织化学、物理、人文等领域专家对候选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实行&励志计划&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理工类一本线后即可被正式录取的优惠政,最终录取&励志计划&新生42名。
  为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华东理工大学不但在招录过程中重点关注,还在录取工作结束后,计划成立2014年励志计划&明德班&,从经济资助、学业帮扶、心理关怀和才艺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关心、帮助学生。
  据介绍,&励志计划&新生录取工作一结束,华东理工招生办公室、学工部等部门就通力合作,在第一时间与42名学生进行电话联系,在传递学校关心问候的同时,询问学生家庭情况、介绍学校基本资助政策,并为新生提供路费资助等,如为地处云南寻甸、陕西延安、贵州铜仁等偏远地区的9名新生提供的免费机票,使他们有了第一次乘坐飞机的经历;其余新生,华理则为每人提供了500元的路费补贴。
  为了切实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今年8月初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便分赴安徽的潜山、舒城,河南的镇平、内乡及云南寻甸等地进行家访,不但将录取通知书亲手送达到13名新生手中,还给学生带去了U盘、校名T恤等小礼品。&很意外,通知书居然是老师亲自送来的。&来自云南的张正雄笑着说。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的他很担心申请不到生源地贷款,就向前来家访的李波老师详细咨询校园地助学贷款事宜。&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打消了他的顾虑。&在云南寻甸4名新生的家访中,华理学工部的李波老师将学校基本情况、学校资助重点的介绍,舒缓了家长们对孩子学费、生活费的担忧,得知李老师将陪同孩子们一起返沪,更让不能陪同前来的家长们放下了心。
  据悉,8月16、17日报到后,华东理工大学所有&励志计划&学生将和新生党员分别组成明德班和励志班,参加为期一周的集训活动,接受爱校荣校、理想信念、计算机和英语技能学习、励志成才等多个主题教育活动的熏陶,以便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原文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 作者:张婷
  原文链接:
【上海热线】华东理工&励志计划&帮助寒门学子上大学
  若是没有华东理工大学的&励志计划&,家住云南寻甸的杭天琳同学应该不会来到上海。对她来说,上海不仅有距离遥远的阻碍,还有高校录取分数高、生活成本高等几道坎摆在面前。
  华东理工大学推出的&励志计划&,正在帮杭天琳逐一迈过这些坎:4月底,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队送考上门;通过笔试和面试后,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理工类一本线后即被正式录取;暑假里,老师不远千里来家访,不但将录取通知书亲自送达,将学校有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政策告知家长,打消家人对其学费、生活费的担忧,还送去了免费的机票&&
&&& 从&励志计划&甫一推出到新生入学,华东理工大学以全程关爱使这些&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寒门子弟正式起航大学梦。
  &励志计划&,让更多农村孩子上好大学
  &读书改变命运&曾是农村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如今却有很多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学子距离一流大学越来越远,难道真的&寒门再难出贵子&?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3月,教育部提出继续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子。
  &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大学,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好大学&,为此,华东理工大学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4月初,该校即推出面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自主选拔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农村理科学生的&励志计划&,向云南、陕西、河南、安徽、江西、贵州等6省投放86个自主招生名额,并于4月底,由校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钱旭红等带队,送考上门,组织化学、物理、人文等领域专家对候选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实行&励志计划&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理工类一本线后即可被正式录取的优惠政策。
  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的&励志计划&最终使42名优秀农村学子受惠。8月16、17日,这些学生已提前入学参加集训。
  新生来校,像接待贵宾一样专车接机
  开学季,每年都有不少寒门学子因交不起学费,牵动着众人的心;更有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连买张来上海的火车票都成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励志计划&新生均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面临相同的难题。
  为了让&励志计划&新生顺利入学,华东理工大学将资助设在了起点上:录取工作一结束,华东理工招生办公室、学工部等部门就通力合作,在第一时间与42名学生进行电话联系,在传递学校关心问候、询问学生家庭情况、介绍学校基本资助政策的同时,还为新生提供路费资助,如为地处云南寻甸、陕西延安、贵州铜仁等偏远地区的9名新生提供了免费机票,其余新生每人则提供500元的路费补贴。
  8月16日,9名来自云南、贵州、陕西等地的新生,凭着学校提供的免费机票飞抵上海。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学校免费送的机票,几名同学一起笑了起来:&好开心!&原本,他们可是打算乘30多个小时硬座来上海的呀!
  3个小时的航程,张正雄几乎没有闭眼,不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还借了同行老师的相机拍舷窗外的天空;尚未坐过火车就乘了飞机的杭天琳羞涩地笑了:&看到通知书和机票在一起,太出乎意料了!&
  为了让这些第一次出远门的新生顺利到校,华东理工大学还派出专人、专车前往机场迎接,并安排他们当日入住教师公寓。对于学校的贴心服务,一位陪同前来的家长不禁感慨:&刚到机场,你们学校的车就来接了,这下放心了。&
  千里家访,送去资助政策帮家长解忧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报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许多家境贫寒的家长会在喜悦之余又眉头紧锁,为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发起愁来。其实,这是家长们不了解国家和高校的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所致。
  为了消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8月初,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的5位老师出发了,他们分赴安徽的潜山、舒城,河南的镇平、内乡及云南寻甸等地对13名&励志计划&新生进行家访,不但将录取通知书亲手送达到13名新生手中,还给学生带去了U盘、校名T恤等小礼品。
  李波老师对云南寻甸的4名新生进行了家访,发现3名学生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杭天琳的家距离寻甸县城有30多公里,汽车要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近3个小时。一路上,杭天琳一直在打盹,李老师问起来,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昨晚帮家里收烟叶忙到凌晨3点多,早晨6点多就起床了。&尽管一家人如此辛苦,但人均年收入仍只有两千多元。与杭天琳家相似,张正雄同学家里也是仅靠种田供两个孩子上学。&他担心生源地贷款名额有限,就不停地向我咨询校园地助学贷款的事情。&李波老师说,&我就详细地给他介绍了华理的各项资助政策,打消他怕办不成贷款学费无处着落的担忧。&家访熊建兴同学时,正赶上乡里一周一次的集市,李老师就到集市上向正在忙碌的熊建兴父母介绍了学校的资助政策。
  &我们去家访,既是为了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也是为了把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带到,让家长放心。&李老师说。
  除了家访当面告知,8月初,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还给所有&励志计划&新生的家长发了一封信,重点说明新生报到&绿色通道&和&励志计划&学生集训事宜,提醒家长仔细阅读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手册》,并请有困难的家长及时和学校联系,确保每一名新生顺利入学。
  入学集训,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励志成才
  8月17日晚上,42名&励志计划&新生组成的明德班举行了开班仪式。10名女生、32名男生成立了新生临时团支部,开始了为期8天的集训。
  &&我们将围绕爱校荣校、理想信念、学习技能、素质教育、励志成才、志愿奉献6大版块主开展主题教育,包括升旗仪式、集中学习、参观、班级活动、支部生活等。在24日大批新生报到之际,&明德班&新生将和&励志班&新生党员一道,作为迎新生志愿者参与学校的迎新工作,向更多的新同学展示&明德班&精神面貌,传递华理精神。&华理学工部部长王爱祥介绍说,学校为明德班新生安排了班导师、辅导员,组织职业生涯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还会组织他们参观东方明珠、城市规划馆、中共一大会址等地,了解国家发展,感受上海经济建设的成就,邀请高年级自立自强的典型学生介绍经验;针对明德班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情况,特别为他们安排了学习辅导班,重点强化英语和计算机;还将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爱好、特长,畅通他们学习才艺的渠道,提供和搭建展示的平台。
  勤工助学,打造平台帮学业、促就业、扶创业
  今年2月27日,&泰坦探索奖学金&颁给了华理在读的几位研究生。设立该奖的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应波,就是从华理勤工助学岗位上走出来的。他和同伴于2007年创立的公司申请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10余项;提供各类高端研发试剂3万多种,其中3000多种产品属行业首创新产品;研发的高端试剂(Adamas)打破了高端科研试剂被外国垄断的局面;创办的探索网为1万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提供科研配套服务。他本人被评为&上海十大创业先锋&,获得了第七届&中国青年创业奖&。从本科入校到研究生毕业,谢应波一直勤工助学,7年的学费、生活费没要家里掏一分钱。他觉得勤工助学的经历对创业颇有助益。
  &&每年我们把近1/2的校内岗位留给新生,能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入校即上岗&,免除后顾之忧。&据华东理工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徐美华老师介绍,该校勤工助学实业集团是一个&帮学业、促就业、扶创业&的实践发展平台,学生员工达到640余人的规模,每年解决校内外勤工助学近万人次, 2013年学生收入达到1543万元;其中,校内岗位约1400个,分学生自主经营、学校全额补助、与企业合作提供3大类。
  &&学校不仅考虑帮助学生解决经济、生活上的困难,还注重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实实在在地锻炼、培养他们。&徐老师强调。学生在自主经营的报亭、勤工助学超市、咖啡屋等地,包揽了进货、售卖等一系列工作。虽是&书生经商&,但都能实现盈利。他们觉得在这些岗位上收获最大。很多人毕业返校时不先去宿舍,倒要先去&看看曾经工作的地方&。
  一位姓臧的同学表示,勤工助学帮助他在实践中塑造了自信自强的性格,形成了良好的心态。他来自黑龙江农村,是听人说&考华东理工大学,去了就能有工作&后才报考的。从最开始连门都不敢进,到3年后任勤工助学集团副总经理,每天管理超市、报亭、文印中心,与各部门经理沟通,他已俨然成为&职业经理人&。
  &资助体系,引导学生受助、自助到助人
  除了勤工助学,华东理工大学有一整套多元化的帮困助学体系。据王爱祥介绍,该体系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手段,以多样化、个性化的奖助学金为激励,补充以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经济保障,同时也为其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从&受助&到&自助&,最终实现&助人&。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前可在户籍所在地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到校后直接经&绿色通道&入学;若未能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入学后学生也可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2013年,华理发放本科生国家助学贷款807万元,有1351名学生受益。
  该校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成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力&催化剂&。学校专项拨款设立的奖助学金,覆盖在校本科生总人数的40%以上,其中就有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类奖学金。很多校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也在华理设立了奖助学金,如新长城、中华助学金,蒋雯若、于遵宏、华谊奖助学金等。
  此外,对突发事件引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通过应急帮困制度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 原文来源:上海热线
&&& 原文链接:
【天天化工网】寒门学子大学梦在华理起航
  若是没有华东理工大学的&励志计划&,家住云南寻甸的杭天琳同学应该不会来到上海。对她来说,上海不仅有距离遥远的阻碍,还有高校录取分数高、生活成本高等几道坎摆在面前。
  华东理工大学推出的&励志计划&,正在帮杭天琳逐一迈过这些坎:4月底,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队送考上门;通过笔试和面试后,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理工类一本线后即被正式录取;暑假里,老师不远千里来家访,不但将录取通知书亲自送达,将学校有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政策告知家长,打消家人对其学费、生活费的担忧,还送去了免费的机票&&
&&& 从&励志计划&甫一推出到新生入学,华东理工大学以全程关爱使这些&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寒门子弟正式起航大学梦。
  &励志计划&,让更多农村孩子上好大学
  &读书改变命运&曾是农村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如今却有很多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学子距离一流大学越来越远,难道真的&寒门再难出贵子&?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3月,教育部提出继续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子。
  &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大学,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好大学&,为此,华东理工大学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4月初,该校即推出面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自主选拔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农村理科学生的&励志计划&,向云南、陕西、河南、安徽、江西、贵州等6省投放86个自主招生名额,并于4月底,由校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钱旭红等带队,送考上门,组织化学、物理、人文等领域专家对候选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实行&励志计划&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当地理工类一本线后即可被正式录取的优惠政策。
  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的&励志计划&最终使42名优秀农村学子受惠。8月16、17日,这些学生已提前入学参加集训。
  新生来校,像接待贵宾一样专车接机
  开学季,每年都有不少寒门学子因交不起学费,牵动着众人的心;更有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连买张来上海的火车票都成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励志计划&新生均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面临相同的难题。
  为了让&励志计划&新生顺利入学,华东理工大学将资助设在了起点上:录取工作一结束,华东理工招生办公室、学工部等部门就通力合作,在第一时间与42名学生进行电话联系,在传递学校关心问候、询问学生家庭情况、介绍学校基本资助政策的同时,还为新生提供路费资助,如为地处云南寻甸、陕西延安、贵州铜仁等偏远地区的9名新生提供了免费机票,其余新生每人则提供500元的路费补贴。
  8月16日,9名来自云南、贵州、陕西等地的新生,凭着学校提供的免费机票飞抵上海。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学校免费送的机票,几名同学一起笑了起来:&好开心!&原本,他们可是打算乘30多个小时硬座来上海的呀!
  3个小时的航程,张正雄几乎没有闭眼,不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还借了同行老师的相机拍舷窗外的天空;尚未坐过火车就乘了飞机的杭天琳羞涩地笑了:&看到通知书和机票在一起,太出乎意料了!&
  为了让这些第一次出远门的新生顺利到校,华东理工大学还派出专人、专车前往机场迎接,并安排他们当日入住教师公寓。对于学校的贴心服务,一位陪同前来的家长不禁感慨:&刚到机场,你们学校的车就来接了,这下放心了。&
  千里家访,送去资助政策帮家长解忧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报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许多家境贫寒的家长会在喜悦之余又眉头紧锁,为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发起愁来。其实,这是家长们不了解国家和高校的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所致。
  为了消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8月初,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的5位老师出发了,他们分赴安徽的潜山、舒城,河南的镇平、内乡及云南寻甸等地对13名&励志计划&新生进行家访,不但将录取通知书亲手送达到13名新生手中,还给学生带去了U盘、校名T恤等小礼品。
  李波老师对云南寻甸的4名新生进行了家访,发现3名学生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杭天琳的家距离寻甸县城有30多公里,汽车要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近3个小时。一路上,杭天琳一直在打盹,李老师问起来,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昨晚帮家里收烟叶忙到凌晨3点多,早晨6点多就起床了。&尽管一家人如此辛苦,但人均年收入仍只有两千多元。与杭天琳家相似,张正雄同学家里也是仅靠种田供两个孩子上学。&他担心生源地贷款名额有限,就不停地向我咨询校园地助学贷款的事情。&李波老师说,&我就详细地给他介绍了华理的各项资助政策,打消他怕办不成贷款学费无处着落的担忧。&家访熊建兴同学时,正赶上乡里一周一次的集市,李老师就到集市上向正在忙碌的熊建兴父母介绍了学校的资助政策。
  &我们去家访,既是为了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也是为了把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带到,让家长放心。&李老师说。
  除了家访当面告知,8月初,华东理工大学学工部还给所有&励志计划&新生的家长发了一封信,重点说明新生报到&绿色通道&和&励志计划&学生集训事宜,提醒家长仔细阅读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手册》,并请有困难的家长及时和学校联系,确保每一名新生顺利入学。
  入学集训,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励志成才
  8月17日晚上,42名&励志计划&新生组成的明德班举行了开班仪式。10名女生、32名男生成立了新生临时团支部,开始了为期8天的集训。
  &&我们将围绕爱校荣校、理想信念、学习技能、素质教育、励志成才、志愿奉献6大版块主开展主题教育,包括升旗仪式、集中学习、参观、班级活动、支部生活等。在24日大批新生报到之际,&明德班&新生将和&励志班&新生党员一道,作为迎新生志愿者参与学校的迎新工作,向更多的新同学展示&明德班&精神面貌,传递华理精神。&华理学工部部长王爱祥介绍说,学校为明德班新生安排了班导师、辅导员,组织职业生涯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还会组织他们参观东方明珠、城市规划馆、中共一大会址等地,了解国家发展,感受上海经济建设的成就,邀请高年级自立自强的典型学生介绍经验;针对明德班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情况,特别为他们安排了学习辅导班,重点强化英语和计算机;还将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爱好、特长,畅通他们学习才艺的渠道,提供和搭建展示的平台。
  勤工助学,打造平台帮学业、促就业、扶创业
  今年2月27日,&泰坦探索奖学金&颁给了华理在读的几位研究生。设立该奖的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应波,就是从华理勤工助学岗位上走出来的。他和同伴于2007年创立的公司申请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10余项;提供各类高端研发试剂3万多种,其中3000多种产品属行业首创新产品;研发的高端试剂(Adamas)打破了高端科研试剂被外国垄断的局面;创办的探索网为1万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提供科研配套服务。他本人被评为&上海十大创业先锋&,获得了第七届&中国青年创业奖&。从本科入校到研究生毕业,谢应波一直勤工助学,7年的学费、生活费没要家里掏一分钱。他觉得勤工助学的经历对创业颇有助益。
  &&每年我们把近1/2的校内岗位留给新生,能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入校即上岗&,免除后顾之忧。&据华东理工大学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徐美华老师介绍,该校勤工助学实业集团是一个&帮学业、促就业、扶创业&的实践发展平台,学生员工达到640余人的规模,每年解决校内外勤工助学近万人次, 2013年学生收入达到1543万元;其中,校内岗位约1400个,分学生自主经营、学校全额补助、与企业合作提供3大类。
  &&学校不仅考虑帮助学生解决经济、生活上的困难,还注重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实实在在地锻炼、培养他们。&徐老师强调。学生在自主经营的报亭、勤工助学超市、咖啡屋等地,包揽了进货、售卖等一系列工作。虽是&书生经商&,但都能实现盈利。他们觉得在这些岗位上收获最大。很多人毕业返校时不先去宿舍,倒要先去&看看曾经工作的地方&。
  一位姓臧的同学表示,勤工助学帮助他在实践中塑造了自信自强的性格,形成了良好的心态。他来自黑龙江农村,是听人说&考华东理工大学,去了就能有工作&后才报考的。从最开始连门都不敢进,到3年后任勤工助学集团副总经理,每天管理超市、报亭、文印中心,与各部门经理沟通,他已俨然成为&职业经理人&。
  资助体系,引导学生受助、自助到助人
  除了勤工助学,华东理工大学有一整套多元化的帮困助学体系。据王爱祥介绍,该体系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手段,以多样化、个性化的奖助学金为激励,补充以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经济保障,同时也为其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从&受助&到&自助&,最终实现&助人&。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前可在户籍所在地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到校后直接经&绿色通道&入学;若未能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入学后学生也可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2013年,华理发放本科生国家助学贷款807万元,有1351名学生受益。
  该校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成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力&催化剂&。学校专项拨款设立的奖助学金,覆盖在校本科生总人数的40%以上,其中就有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类奖学金。很多校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也在华理设立了奖助学金,如新长城、中华助学金,蒋雯若、于遵宏、华谊奖助学金等。
  此外,对突发事件引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通过应急帮困制度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 原文来源:天天化工网
&&& 原文链接:
《春城晚报》:华东理工圆寻甸学子&大学梦&
  本报讯 近年来,寻甸县与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长期、多方位的扶贫帮教关系,先后开展了干部交流培训、学生就业实践、支教捐助等活动,为寻甸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多渠道的支持。
  &励志计划&是华东理工大学面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自主选拔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的农村理科生,培养中西部贫困地区后备科技人才的智力扶贫项目。项目惠及云南等6省份,投放招生名额86个,其中云南省8个,经过华东理工大学面试专家组到寻甸对8名学生进行文化考试和面试,并对学生进行家庭走访,结合普通高考成绩,其中4名学生成为首次被华东理工大学录取的寻甸籍学生。该项目使农村学子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将为寻甸培养高级工业科技人才。
  原文来源:《春城晚报》 第A203版 |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通讯员& 马永成
  原文链接:
发布日期:日04时39分
版权所有 (C)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邮编:20023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相伤害是什么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