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日记怎么写下学期的数新 课堂里面的1万读作怎么写

(2009o綦江县)綦江县教委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义务教育阶段低年级学生原则上要求老师不布置课外作业,九年级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总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学生阅读、自学除外):
为了了解各校情况,县教委对其中45个学校九年级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时间调研后进行了统计,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计算出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时间在30~45分钟的学校对应的扇形圆心角;
(2)将图中的条形图补充完整;
(3)计算出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时间在60~75分钟的学校占调研学校总数的百分比.
由扇形统计图可知:
(1)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时间在30~45分钟的学校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360°×45%=162°;
(2)15-30段的学校个数为40×30%=12个;
(3)60-75分的学校为40-12-18-6=4个,则占的百分比为×100%=10%.
解:(1)360°×45%=162°;
(2)40×30%=12;如图;
(3)40-12-18-6=4,×100%=10%.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完成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
试题及解析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浏览:2371
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完成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1..请找出文章选段中的3个关联词语,将其写在横线上。
2..第四段中说“对此我完全赞同”这里的“此”指的是什么?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最后一段的例子,证明了上文的那句话?
点击隐藏试题答案:
1.(3分)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性)知识(或运用知识)探求(或探求新事物),持之以恒(回答的3个词中必须有“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否则,缺一个扣一分。)
2.(2分)第三段中“有人”回答的话。
3.(4分)要有渊博的学识,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有运用知识探求新事物的态度和意识,要有持之以恒进行各种尝试的精神。
4.(3分)“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该试题的相关试卷
找老师要答案
考拉金牌语文教师
考拉金牌数学教师
考拉金牌英语教师
大家都在看
热门知识点 & & &&
请选择你的理由
答案不给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做中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作者:佚名      时间:      点击数:
  一、困扰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但有的学生却对此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许多儿童并不喜爱数学,甚至于常常害怕学数学。  笔者经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小学的数学教育,其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是什么?我想我们并不是追求将所有的儿童都造就为一个个的数学家,而是要培养他们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初步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一定的解决数学课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数学交流;学会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  而这种数学的基本素养,并不能简单地依靠那些抽象的、割裂儿童生活的、通过演绎而获得的符号、命题与习题来实现的。必须要让儿童体验到,学数学,并不等于记数字、背数学、练数学,更应该是“做数学”因为“听过会忘”,“看能记住”,“做才理解”。  二、理念转型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用“动手做数学”(下称做中学)理念进行教学,应该让儿童“做数学”。让儿童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特性,总结数学的规律;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学会用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  先让我们来看两个学生提供的研究报告:  [案例1]一盘蚊香究竟能燃多久――沈怡娜  一盘蚊香到底能燃多久:我家买了一盒“李字”牌蚊香,可是一般蚊香到底能燃多久呢?通过思考,我决定用两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周长来进行。我们可以把蚊香近似看作四个同心圆。经过测量,这四个同心圆的直径分别是10.5厘米、8.5厘米、5.3厘米、2.8厘米。于是,一盘蚊香的长度可以这样计算:(10.5+8.5+5.3+2.8)×3.14=85.094(厘米)  一盘蚊香竟然这样长!  又通过观察得知,一分钟蚊香要烧去0.15厘米。这样,一盘蚊香烧的时间应是85.054÷0.15≈9.5(小时)。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面积来进行。因为两盘蚊香正好合成一个整圆,它的直径是11厘米,于是,一盘蚊香的面积就是:(11÷2)2×3.14÷2=47.4925(平方厘米)  量得蚊香宽度是0.55厘米,这样一分钟蚊香烧去的的面积是0.15×0.55=0.0825(平方厘米),所以,一盘蚊香烧的时间应是:47.5÷60≈9.6(小时)。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种方法的误差很小。我想,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吧。  [案例2]一盒粉笔有多少立方分米――高峰  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我们每周探索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选择,我想算算普通的白色粉笔的体积大概是多少?(那当然用“立方分米”做单位了)。  粉笔一头大,一头小,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近似的圆柱体。通过思考,我想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和计算它的体积。  一种是通过“平均底面积”来进行计算(“平均底面积”是我创造的一个名词),即量出两头的直径,算出各自的面积再除以2,这样粉笔这个近似圆柱体的“平均底面就”算出来了。我用毫米为单位,量得大头底面直径是10毫米,小头底面直径是8毫米。于是,它的平均底面积是:3.14×(8÷2)2+3.14×(10÷2)2=128.74(平方毫米)每支粉笔的体积是:[3.14×(8÷2)2+3.14×(10÷2)2]÷2×75=128.74×75=4827.75(立方毫米)≈4.83(立方厘米),90支粉笔约是434.5立方厘米,合0.43立方分米。  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平均直径”(这个词也是我创造的)来进行计算。一支粉笔的体积是:3.14×[(10÷2+8÷2)÷2]2×75=63.585×75=(立方毫米)≈4.77(立方厘米),90支粉笔约是429.3立方厘米,合0.43立方分米。  两种算法的误差这么小!我想,两种算法都可以进行。  以上两个案例是笔者在六年级学生学完小学阶段新课之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班上发布,然后再自己自由选择一个问题自行进行“自由探究”(当然也可与同伴合作),最后把研究的“成果” 以书面的“数学日记”的形式上交。  由此可见,“做中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更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一种学习的方法论。这种思想或方法强调的是让儿童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知识,注重对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等的培养。其基本的价值观是: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儿童主体性地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儿童在动手作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  三、教学实践:  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当作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学生(独立的或是伙伴合作的)探索性的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做数学。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动,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都是胡乱猜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创造的无穷乐趣。  1、捕捉“生活现象”。数学知识来源于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蕴含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教学“圆的认识”引入新课中,我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做一回乘客,体验一下坐车的感觉,可以用你的身姿和动作来表示。第一辆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轮子是椭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课件跟随学生的动作表演来演示各辆汽车行进的过程,再让学生说说坐车的感觉,他们说:“第三辆车做起来最稳当,最舒服。”然后我抓住这个生活现象:车轮是圆形的,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呢?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圆形的物体,从大量的生活素材中抽象出几何中的圆,这些圆中有一些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认识圆的特征。  这样利用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引出“圆”,不但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觉得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也能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平时都看见车轮是圆形的,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其他形状呢?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我就能自然而然地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状态,顺利地进入学习新知的环节。  2、还原“生活画面”。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把教材还原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从而找到数学的原型。这样才能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计算到计算,把枯燥的“机械练习”变为有趣的“生活应用”,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当学生感悟出圆的本质属性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吗?”并且安排了一个操作活动:分别将用硬纸板作成的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沿着一条直线滚一滚,想办法描出滚动过程中中心点留下的痕迹,经过操作和交流,学生发现圆形车轮的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同一个圆的半径是相等的,所以圆形车轮的运动是平稳的;而正方形、椭圆边上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相等,因此滚动起来不平稳。  这个环节的教学将“车轮是圆形的”生活现象,找到了它的数学原型,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眼光解释了这个生活现象存在的奥秘,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模拟“生活经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通过让学生模拟“生活经历”,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况的实践中去解决数学问题。  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个内容时,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是在生活中肯定有过“购物”的经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模拟这个生活经历,设计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购物活动,让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的角色,其他学生扮演“顾客”的角色,用人民币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相应的学习用品。  学生可以在一个比较真实的环境利用所学知识,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合理的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在参与探索中做数学。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就是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设计了一个分小组摸球实验活动,盒子里面有1颗红色的玻璃球,3颗黑色的玻璃球,每次从盒子里摸1颗球,共摸20次,然后统计摸到的红球的次数和黑球的次数,从而用数据来体验说明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实验结果A)。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1个小组的摸球结果却大相径庭,反而是摸到红球的次数多,摸到黑球的次数少(实验结果B)。这个小组的人员怎么也无法接受大部分同学的结论,因此我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别的小组有这种情况吗?同学们都摇摇头,我接着提问:你能用可能性来说说这两种实验结果吗?学生马上回答说:“出现实验结果A的可能性大,出现实验结果B的可能性小”。我肯定学生的观点,说:“是的,实验结果B的情况偶尔也会出现,但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十个小组中只有一个小组出现了实验结果B的情况”。紧接着,我又启发学生,你们能算一算全班同学(即十个小组)的数据,看看实验结果如何?通过计算全班的数据发现结论也正好与实验结果B一致。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在遇到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观点,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在交流和讨论中发生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可能性的的大小”理解地更深刻,更透彻!  (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做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儿童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离不开直观形象和动手操作。教学实践也证明,动手操作能促进思维的活动,动作的内化。因此,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做数学,可以有效地促进认知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的“做数学”,就可以不断的获得经验,不断地以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主动建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剪、拼)的活动,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同学们,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吗?请你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吧。于是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学过的长方形,然后观察长方形的长、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而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于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因此就能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  (四)、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做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可见,数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并从关注人的发展的高度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丰富对数学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作业布置中,撰写数学日记是一种新的尝试形式。数学日记是一种较好地表达“ 数学信息 ” 的媒介,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用 “ 数学眼光 ” 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 “ 数感 ”,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平均数之后,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  平均数  10月27日&& 晴& 星期五  今天,我们班第1大组和第2大组进行了踢毽子比赛。第1大组有10个同学,分别踢了34、42、82、88、52、62、28、62、72、28个。第2大组有8个同学,分别踢了54、100、92、38、38、56、58、60个。  第1大组的总个数是:34+42+82+88+52+62+28=550(个);第二大组的总个数是:54+100+92+38+38+56+58+60=496(个)。  如果算总个数的话,第一大组就获得了胜利。第一大组欢呼起来,可是第二大组却提出了抗议:“你们人多,我们人少,这样比是不公平的!”我们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看来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只比总数的话是不能确切地反映两个队的真实水平。那应该以什么标准进行比较呢?对--算平均数。第1组的平均数是这样算的:550÷10=55(个);第2组的平均数是496÷8=62(个)。从平均数来看,显然是第2组的跳绳水平高。  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歌手比赛时总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出平均数最为歌手的最后得分等等。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类似于这样的现象,平均数就可以把看起来不公平的比赛变得更公平。  学生通过撰写数学日记,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件件小事,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做数学。  建构主义者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关注社会化的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因此,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要学会认真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要学会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碰撞数学的思想火花,不断的做数学,使得课堂充满了精彩。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才能的舞台。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猜猜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再通过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来推导;有的学生说:沿着梯形的高剪开旋转、平移;还有的学生说:把梯形对折剪开,运用旋转来推导……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得出多种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这时,课堂教学就必须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广泛的自主权、选择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得出了多种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正确的,那么你认为哪一种更好理解呢?于是,学生们各抒己见,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段教学有扶有放,让学生在猜、剪、拼、想、议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探索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实施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这几个问题:一是根据学习任务组内成员作好责任分工,让每个成员在组内都担当特定的角色。二是具体实施合作探究活动过 程,这一步就是组内各成员根据自己承担的责任,分工合作展开积极的探索,利用大家的智慧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三是集体对合作研讨的过程和 结果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成果。  数学知识与各学科有机联系的过程,也就是学生 “发现数学”“创造数学”的过程,这样,数学就从这些科目中找到了应用的广泛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也有利于学生从其他学科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从而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四、效果分析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做中学”理念,并探索改进,让学生真正地“做数学”。在这一年中,流下了我辛苦的汗水,也品尝到了收获的快乐。  1、在科学课中流行的“做中学”基本流程: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数学课中也是能适用的,特别是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  2、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应用了“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各种动手做数学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做数学;让学生在参与探索中做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做数学;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做数学。通过各种形式,极大的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原来的害怕数学考试,变成了乐于数学学习,并对数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了实践研究的目的。  3、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鞭策着我去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变我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想办法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使学生喜欢学数学,体验数学所带来的快乐。  五、结束语  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困惑,有待于下次研究中加以改进和探索:  1、“做中学”基本流程: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计算课中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在计算课中有效地采用“做中学”基本流?。  2、为了渗透“做中学”理念,在教学中必须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落实,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活原型中找素材,为学生服务。这就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3、采用“做中学”基本流程: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过程的展开和时间控制的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1、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3、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4、《中小学数学》,2006年第1-2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其他网友正在看:
小学课堂网 站长:七色花 浙ICP备号
网站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周记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