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莺的现工作单位是胥京生现在在哪家医院院

       
欢迎订阅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至。 上 手机登录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是个怎样的女人
本报记者 徐蓓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微博因为活灵活现地描写急诊室里的所见所闻,而受到数万粉丝的追捧。那么真实生活中,这位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的主治医师又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本版对她进行了专访。
  自我总结:浪漫顽强没心没肺
  《女性》:你给人的印象成天乐呵呵的,你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吗?
  于莺:是的。小时候,虽然我是独生子女,但特别大方,有小朋友来家里玩,我就会拿出好吃的和好玩的和别人分享。那个年代独生子女是个稀罕物,而我又渴望有很多的小朋友能和我一起玩,太小气的孩子谁搭理你啊?
  《女性》:好像你的星座是射手座。
  于莺:朋友们都说,我是非常典型的射手座。而且我还是O型血,按照血型性格理论,我也属于热情、冲动、乐观、嫉恶如仇的那一类人。
  《女性》:请找出三个最恰当的词来形容你自己。
  于莺:首先是“浪漫”,我身上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结。其次是“顽强”,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轻易放弃的。最后是“大度”,我这人特别没心没肺。
  《女性》:你喜欢写微博是因为从小就爱写作文吗?
  于莺:小时候,我成绩最不理想的课就是语文,最讨厌的事就是写作文了。我的语文成绩较差,作文总是勉强及格,我记得唯一一次写得不错的作文,就是编写童话,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全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中学时代,我特别迷恋诗歌,窝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可以用一整天的时间抄下整本的诗刊。到北京上大学后,通过学写情诗和情书,倒是把我的文笔练出来了。
  《女性》:工作中你的压力很大,请问你有哪些方法为自己减压?
  于莺:一种是去K歌。工作之余,我和几个闺密常常一起去唱卡拉OK,开始是自己唱自己拿手的歌,到最后一起合唱LadyGaga的歌,特别尽兴!还有一种方法是扔东西。每过几周,我就会整理一次家里的杂物,然后把没用的东西全部扔出去。小区里的清洁工知道我家的垃圾特别多,经常会等在我家楼下。东西都扔出去了,我的心情也就轻松了。
  《女性》:你有什么梦想吗?
  于莺: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开大货车的司机,可以开着巨无霸集装箱车晚上在高速公路上驰骋,多自由自在啊!现在嘛,我的梦想是不要有太多人管我(大笑)。换句话说,就是想非常单纯地做事,比如,好好地做个医生或者做些能帮到别人的事。
  最美爱情:平淡和困境中的守护
  《女性》:能介绍一下你的先生吗?
  于莺:我先生来自山西农村,当过兵,本科学历,我是上海人,又是协和医科大学的女博士。当初,几乎没有人看好我们的婚姻,我的父母是尤其反对的。
  《女性》:那你为什么爱上他?
  于莺:因为他长得帅啊(大笑)。他是和我完全互补的那种人,他身上的那些东西是我所没有的,而且他特别老实。
  《女性》:你们经常吵架吗?
  于莺:我的脾气很火爆,以前我们经常吵架。但吵架的时候,一开始是我让着他,后来他让着我,现在是我们互相让着。
  《女性》:听说你们结婚已经7年多了,你认为这段当初不被看好的婚姻为什么能顺利度过七年之痒?
  于莺:我认为一段婚姻是否美满,女性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婚姻。妻子要有足够的宽容,去包容和理解丈夫。我的一位女朋友不久前离婚了,就是因为她对丈夫的要求很高,用上海话说就是很“作”,总是希望去改变和调教丈夫,结果她的心理落差越来越大,丈夫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最后不得不分手。
  《女性》:你先生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让他感动的事?
  于莺:我先生是个很木讷的人。他曾经给我买过两次项链,可都没法戴。一次我过生日,给我买了一条名牌的银项链,花了2000多元,可是项链太短了,我的脖子粗,根本戴不了。再说按照银价那么一条项链也不值那个价钱啊!另一次他去旅游,买回一条牦牛骨头做的项链,可是质量太差,没多久就断了。他不是一个很浪漫的人。要说让我感动的事,记得女儿刚出生的时候,他每天都守在床边照顾我,这对于一个西北男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了。而我怀孕的时候,曾经挺着大肚子给他的战友们做了一桌子菜,这也算是让他感动的一件事吧。
  《女性》:你见过的最动人的爱情是什么?
  于莺:一个女人病了,男的陪她来看病,在医院里一住就是好几个星期。他们的经济条件显然很不好,男人每天拣别人剩下的包子吃,晚上就住在医院的露台上,那个男人对我说:“我老婆跟着我没有享过一天福,现在她病了,我得陪着她。”还有一对农村夫妻,妻子被怀疑得了淋巴瘤,在急诊做了淋巴结活检,反复做了3次,就是拿不到淋巴瘤的证据。看了两个多月病,丈夫每天给妻子变着花样买饭吃。我每天早上不到7点到医院,总是能遇到丈夫端着饭盆买早饭,他看到我,就腼腆一笑。后来确诊果然是淋巴瘤。一次又遇见他俩溜达,手拉着手。见到我,丈夫还是腼腆一笑,妻子也露出难得的笑容。其实最美的爱情就在我们身边,爱情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平淡和困境中的坚持。
  快乐秘诀:保持“灰姑娘心态”
  《女性》:你如何评价目前自己的生活状态?
  于莺:累,身体累,心也累。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了,诸事都得操心。工作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扛不住领导老找我谈话啊。不过我还是比较满足。
  《女性》:小小的急诊室里人生百态,你为什么总能从中吸收到 “正能量”?
  于莺:人性本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有无私的,也有自私的。有些人的行为可能出于无奈,或者有其客观的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要抱着理解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而急诊室里的所见所闻,更多的是给我一种温暖,一种感动,因此我愿意把这些“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女性》:你是怎样让自己保持好心情的?
  于莺:主要有两点。一是不要有太高要求。女人时时刻刻应该保持一种“灰姑娘的心态”,别人给你一点点好处你就要觉得:今天我是小公主了。知足常乐嘛!二是不计较。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同事要换班,那就换,我上他的夜班,他还我白班。上餐馆吃饭,也别计较上菜速度慢,图快的话我就会买个面包边走边啃。女儿告诉我,带到幼儿园的闪光笔都被同学拿光了,我告诉她,别伤心,你要得瑟就要承受必然的损失。
  《女性》: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女人?
  于莺:首先,女人要独立,要能挣钱养活自己;其次,女人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不能整天埋头于锅碗瓢盆中;还有,女人要学会知足,对自己的要求要高,对另一半的要求则要低一些,这样就容易满足;最后,女人要有朋友,有爱好,有自己的生活,那就一定能快乐。
  《女性》:未来有什么打算?
  于莺:在写微博之前,我还有时间大白天在家里晒太阳,洗完澡自然风干。微博火了之后,连发呆的时间都没有。我想我必须调整自己了。我要抽时间多陪陪女儿,比如像这个周末,我就陪女儿去了新华书店,还给她讲故事。当然,我还会继续坚持做我自己,每天开开心心的。
感谢您阅读: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 更多
[责任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扫二维码关注华龙网官方微信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于莺夜奔之后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于莺(图/张星海)
日,专程到无锡看望肺移植患者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右)与陈静瑜医生,一起鼓励成功换肺后的张海超往肺功能锻炼器吹气
  这位网络上最当红的医生勇敢地摔掉铁饭碗,寻找自由之路,震惊了她的无数同行。在这背后,还有长盛不衰的关于医疗体制以及医改的讨论
  本刊记者李珊珊发自上海
  一线大夫成为炮灰
  周日下午两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4楼的剧场坐得满满的,那是一场有于莺出席的公众讲座。主持人问观众:“你们中,有多少人从事医疗行业?”只有边角处少数几个观众没有举手――坐在台下的大部分都是正在这个城市里实习的学生或刚刚工作的年轻医生,他们用自己每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日,过来寻找未来。台上那个留着齐刘海的于莺,是台下年轻医生眼中的成功前辈、偶像或是榜样。她穿了件与白大褂类似的黑纱裙,不束腰。曾经,她说:护士的白大褂束腰,医生的白大褂不束腰,所以,我当医生。
  这是个医生中的异数,也是微博上最令大家“喜闻乐见”的医生。挂听诊器,穿直身白大褂,出没于午夜的协和急诊室,喜欢帅哥,关心老太太,爱护同事,“尊敬”领导,尤擅对病人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号称“急诊科女超人”。据称,某日半夜,一个发烧小伙子来到急诊室要求打吊瓶,她苦口婆心进行科普,讲抗生素的危害,讲小病不用打吊瓶,两小时后,病人无奈地拿着VC和多喝水的医嘱走人。
  于莺的急诊室段子不是豪斯医生那种带悬念的诊断游戏,而是乐观向上、苦中作乐的医生病人故事。在医患关系紧张、袭医阴影阴魂不散的中国医院中,这份精神实属罕见。更何况,她的段子里还时不时穿插些治病救人的常识,有实用价值。媒体们更念念不忘的是这位医生的微博的另一层实用价值,这姑娘从医院红包到社保问题都敢开谈,有“揭黑”的潜质,虽然这个灵气的姑娘看上去真不像个铁骨铮铮的揭黑医生。
  她不愿意被贴上乐观的标签,那听上去总让人觉得有点盲目,不过,她却有着一颗绝对强大的心。两个月前某天晚上9点,她在微博上宣布:“干完这个月就辞职了,打算给自己放一个月大假,追求自由执业之梦想!”
  这个消息震惊了很多人。她的那些非医生粉丝,或是她的同行们――那些也在上着夜班,或是没上夜班的医生。在一定意义上,这位网络上最当红的医生说出了中国大多数医生的诉求――勇敢地摔掉铁饭碗,寻找自由之路。更何况,她要离开的几乎是中国最好的医院。
  最初,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这次辞职被解读为活蹦乱跳的个人与体制的冲突,导致互不开心,冲突不可调和,最终一拍两散。这是个长期以来,在这个国家被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对这次辞职反响最大的却不是追随她的那些普通粉丝,而是中国的数百万执业医师,以及更多的年轻的实习医生和医学生。一些很少见的情况发生了,过去很少能引起大众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医师考核体系,忽然变成了热门,伴随其后的还有长盛不衰的关于医疗体制以及医改的讨论。一时间,“为什么公立医院留不下于莺”成了一个几乎关系国计民生的学术问题。
  宣布辞职后没多久,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那是于莺的一场演讲:慢下来,感受生活。她回顾了3个紧急猝死的病例,说,生命可贵。然后回顾自己申请入急诊室时上级医生的不解――在现行的中国医院评估体系中,一个忙于抢救症状各异的病人却没时间让医生写论文的科室是个没有前途的科室。急诊室的领导们为了激励这个博士多在学术上追求进步,特意派她去美国考察,她却看见了那里的医生下班就回家“陪孩子、陪老婆、陪情人”,她说:“从美国回来之后,我开始反思&我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辞职手续终于办完后的某日,青年麻醉科医生“松子酒”在转发于莺视频后的次日,猝死在值班室。于莺在微博里提到了这位“从未有过交流”的同行,她说:“辞职的这几天从不曾有过的轻松,也会在半夜醒来习惯性摸床头手机,也会打电话问同事是否依旧忙碌。以前值班太疲倦时铃声响起,就会有一次早搏一阵心悸。”她广为流传的4条辞职理由中的第三条指出:“航母式的医联体最终会让专注于临床的一线大夫尤其是急诊科医生成为炮灰。”
  公立医院的不公平
  于莺追寻自由的故事让人们想起了另一些医生,比如,上海的张强。今年年初,47岁的张强放弃了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的位子,放弃40万的年薪,决定去民营医院“自由执业”,做更纯粹的医生――没有医保指标、没有论文指标,也没有职称考核的科研指标。
  张强选择的第一家医院是很高级的私立医院,候诊大厅有沙发,有WIFI,却没几个病人,因为都是预约就诊,不需早到。那里的卫生间干净,有洗手液和护手霜。让他尤其满意的是,作为一个血管外科医生,他可以亲自为病人做超声,了解动态的血管情况。而在公立医院,出于成本控制以及观念的因素,由专门的影像科负责给几乎所有科室的病人进行的检查,很难针对性地给出血管外科所需的全部资料,主治医生确诊时所依据的血管超声报告“是文字资料,只能反映大概的病情,无法获知详细的信息”。
  不过,这一切的便利和服务所需的是高额的诊费,这里的主要病人是外国人和收入水平远超一般国人的同胞,其中大部分病人并非自己付费。那些诊费由提供高端商业医保的保险公司支付,而那类险种,每年保费大约在万元以上。
  我问张强,“公立医院即使服务差,目前看来,至少它们体现了公平。无论贫富,只要一进公立医院,就须一视同仁地承受不佳的服务。即使看病很难,我们保证了公平,保证了大家都很难,不是吗?”
  这位在公立医院做过科室主任的医生如此回答,“其实恰好相反,公立医院同样极不公平。领导干部一个招呼就可以享受最好的服务,还是廉价的;而无权无势的穷人,则要一直困扰于&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级在公立医院分得尤其清楚,这是非常不应该的,那种医院,本应该是为公众服务的。”
  按照这位温州籍医生的设想,如果医生可以自由流动,社会资本便能够放心投入到医疗领域,从而出现更多的、针对各种层次人群的医院,市场上的医疗也会形成一个分层次的结构,公立医院更多的关注覆盖面和基本的医疗保障;对于有条件的、要求更高的,就可以分流到私立医院去。而自由后的医生也会更重视个人品牌,在服务上、技术上会更用心地追求,可以改善之前大锅饭、上班情绪不佳的情况。他说,离开了那个“以药养医”的制度,自由职业给自己带来的是愉悦和充实。
  与于莺的辞职相伴的另一个业内热点新闻是医生的“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 7月底,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交给广东省卫生厅一份《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之后,又有药厂陷入贿赂丑闻,医院从药品上拿到的回扣也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有人评论:医改进入了深水区,但更多的担忧则是:医生的多点自由执业是否能利好患者,能否抑制大检查和大处方所带来的浪费?
  医生自由执业,会怎么样?
  深圳的年轻儿科医生裴洪岗写了篇广为流传的文章,分析了公立与私立的医院,分析了医生的执业状态与工作状态:因为国家的拨款不足,公立医院同样需要盈利养活自己,公立医院的公只是“公家”的“公”,这个“公”所导致的惟一后果是“所有的人都看上级官员的脸色行事”,而医护“往往成为官员们维稳的牺牲品”,而当一线医护人员被医疗体制压榨时,更弱势的患者也难以得到优质的服务――“大医院不愁没有病源,也就没有改善医疗服务和就医环境的动力,病人排队受气要去,风餐露宿半夜打地铺还是要去,因为好的医疗资源都在那里,病人无法用脚投票。同时,医生承受的种种制度恶果,最终病人也要吞下去:医生超时超量工作,出错风险增大,最受罪的是患者;有病人逃费扣了医生奖金,下次危重病人就有可能得不到收治;大多数医院连医生的医疗责任险都没有,医生碰到医闹,往往被院方推出去直接面对要说法的患者,被牺牲一次的医生在他以后的行医生涯中,只会远离那些危重病人,为了千分之一的漏诊几率给另外999个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还是由患者支出。”
  裴洪刚对给医生松绑的“自由执业”充满憧憬,然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周子君教授却对医生的自由流动与私立医院的兴起并不看好,他问:“好的医生全去私立医院了,那么公立医院还剩下什么样的医生?”医生如果可以自由流动,也许西部好的医生都来东部发达城市行医了,而西部本身就是缺乏医生的地方&&那里的医生都来北京、上海了,医生很高兴,但当地可能就没有好的医生了,他认为“这是未来我们要综合考虑的问题”。一位网友甚至指出,放开私立医院,主要牺牲的也许是真正的穷人的利益――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中国,看病的难和贵,在占有资源最少的穷人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最漂亮的医生,应用最漂亮的器具与言语,专门伺候社会上极少数的阔老爷姨太太,是今日社会上大多数知名医师的勾当。”1934年,被称作“乡村医疗革命之父”的陈志潜在《民间》上发表的一篇《请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下乡》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今,这句话被当作反对医师多点执业和私立医院发展的理由。然而,在79年后的今天,高端以及多层次的私立医疗机构与只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公立医疗机构可否共存?后者能否获益于前者?好医生会不会全部集中到私立医院?国务院研究员、社会政策司司长朱幼棣给出的答案是: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私立医院对养老和职称这两个问题仍然是束手无策的,根本不用担心好医生全跑去私立医院。”这位被称作“高级幕僚”的学者曾是新华社原中央组组长,几乎跟随报道和研究过中国医改的全程。
  2011年,朱幼棣把自己对医改的想法写成了一本《大国医改》,书中提到,中国的历次医改,争论最大的几乎都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究竟哪一个更好?回望30年来公立医院走过的路,朱幼棣在书中将弊端归结为:管办未分、政事不分、盈利和非盈利不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卫生行政部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结果,只能是不断强化了自身集团利益,离公益之路越来越远。他认为:至少,“在主导和主办没有厘清的情况下,过分强调政府主导是危险的,极易把行政监管、服务型政府,混同成&包办型&政府,赋予某些政府行政部门极大的权力。”
  开放“自由执业”和发展私立医院,给病人更多的选择固然是好事,但就中国的医疗体系看来,另一个问题则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为国民提供相当的医疗水平。一位网友提到:“现代医学的中心就是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医学的发展是以欧美国家的经济力量支撑的。这些支柱经济力量来自每一个患者,这些患者的劳动产出,决定了他们能为健康支付多少。所以,现代医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和发达国家的人均劳动产出挂钩的。”
  在过去,中国的做法一直是借助国家手段,强行降低医疗人力成本,“牺牲”医护人员的利益,压制整个医疗费用。但就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现状来看,之前的做法也许并没有计划中那么成功,毕竟,每个个体都不会同意让自己“被牺牲”。但如果医生们自由了,没有了廉价的人力资源,情况会变成怎样,却是个未知数。
  全科医生的前路
  回到于莺,她会去哪儿?作为一个“不是专家,不看专病,但专家可干不了我的活儿”的急诊科医生,她最适合的位置,业内人士纷纷说:全科医生。
  在西方国家,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是其医疗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环。对一个医疗保险系统,由全科医生对病人进行预检和分类,给予健康建议,是有效降低整体费用的良策。在实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英国,全科医生类似一种基层的社区诊所,由政府支付工资,对病人进行一些预查和简单治疗,一旦发现处理不了,会为病人推荐、预约上级医院。在一些国家,除了急诊,公立大医院只接受经全科医生预检后无法处理的病人,这样就不会出现轻重病人全挤在三甲医院的情况。而在没有全民医保覆盖的美国,全科医生的工作由与保险公司签约的家庭医生负责。事实上,因为美国的病人是自由选择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为病人服务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必须具有竞争力”。
  “在美国,看病真的只是&看医生&,如果是&去医院&,那就表示问题比较严重了。看医生有可能花几十块钱就出来了,一旦&去医院&,再简单的处理也会收到几百上千的账单。”一位在美国生活了数年的受访者这样告诉记者。女儿出生后,他们特意换了一位有儿科专长的家庭医生。而不管是在英国还是美国,正常的全科医生收入在当地都处于中产水平。
  而中国的全科医生、一直致力于全科医学的推广和教育的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祝樵芙崴担骸袄硐氲娜埔搅铺峁┑恼钦庵植环帜炅洹⑿员穑环衷し馈⒅瘟苹蚩蹈吹淖酆闲员=》瘢渲谢拱ǘ砸恍┘毙浴⑽V氐淖萍膊〉氖侗鹩胱铩!敝煊组σ蔡岬搅嗽ナ粲诖蠖牡ノ坏摹耙轿袷摇薄饩鐾诽勰匀鹊男〔。轿袷铱床涣说牟。鼋樯苄牛萍霾∪巳ズ鲜实拇笠皆骸K孀牌笫乱档ノ徊辉侔焐缁幔庑┮轿袷曳追兹∠嘤Φ幕阄郎逑等疵挥懈侠础
  今年1月,于莺发了这样一条微博:“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图中这样的社区型诊所,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家庭医生式的建档式医疗服务模式,每次就诊时和患者及家属有至少30分钟的沟通,采用预约制,按时到诊所后等候少于10分钟。但,只有一条,除了药费是报销之外,诊费自负,一次五百元左右,会有多少人选择这样的诊所?”后面的回应中,多数人认为,工薪阶层还是很难接受这样的诊费,有人还特意指出:“社区常检查和开药的主体还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而依照这些人的购买力,这家医院用不了多久就会倒闭。
  辞职后的某一天,于莺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近期的计划:“终于等到为期3个月去台湾学习全科医学模式的邀请函,大家心中的疑问也终于有了答案,就是,我没有接受任何一家诊所医院的offer,而是选择为了理想继续学习的道路。”
  上海讲座的最后,一位年轻的医学生问于莺:为什么选择做全科医生,而不是更神气一些的专科医生?于莺回答:“这只是个人选择”。这不是一个野心勃勃要成为著名医生的年轻人,她希望更多的平衡,拥有自己的时间,照顾家人,跟朋友聊天,以及偶尔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讲座结束,有人问她:中国的全科医生收入如何?她摇头,笑而不答。一位正在附近的大学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的姑娘上前讨论:现在的某些大型外企好像已经开始配备企业内部的全科医生&&前途会如何?又是个让人迷茫的问题。
  最后,年轻人纷纷上前合影,拿照片给她看,于莺指着其中一张笑了,“这个角度我最喜欢,显得脸小。”
(责任编辑:徐志文)
原标题:于莺夜奔之后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看完你就知道……[]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只想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诊所
日 07:53:5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于莺,原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新浪微博上知名的&急诊科女超人&,因敢于嬉笑怒骂的颠覆医生形象走红,粉丝超过300万名。2013年从协和离职,现为北京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CEO。
  即使已经离开协和将近两年,曾经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还是常常被追问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辞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座&东方医学王国&像一座堡垒,里面的医生掌管生死密码,拥有至高无上的尊荣。
  去台湾学习全科医疗模式,开淘宝店,想开个人诊所却处处碰壁&&危机感始终伴随于莺离职后的每一天。下个月,由于莺担任CEO的北京美中宜和综合门诊将正式对外营业。过去,于莺用幽默率真的微博轻搔医患关系的痒处,现在,于莺希望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诊所&:&让人来到这里很放心,不用担心遇到不好的医生,给你开很多的检查和很多的药。&
  现在比在协和做急诊还累
  两部iPhone在同时急促响起,于莺飞快地扫了一眼,然后挂断其中一个,接起另一个,语调上扬:&亲爱的Alex,你说&&&她正在联系一个儿科线上复诊的O2O项目。
  于莺的办公室正对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她身着一袭合体的黑底白点职业套裙,举手投足间颇有几分&商务范儿&。
  这间位于北京朝阳区大屯社区的私立综合门诊,凝聚了她十个月的心血:从装修到递交政府材料、到过审获得合格证、到每一个医务、后勤人员的招聘,都由她一手包揽。
  看上去,这间诊所和传统的医院以及社区卫生站大不一样:色彩温馨的墙上挂着大幅油画,乍一看好像走进了咖啡厅;儿科诊室的墙上是充满童趣的手绘,检查床是一头憨态可掬的&恐龙&;会客区的沙发宽大舒适,书篓里摆放着村上春树的小说&&
  不过,于莺很少在这里享受到惬意的时光。尽管诊所还没有拿到工商和税务的执照,没有进药的合法资质,但于莺早已开始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
  她用极快的语速,向钱江晚报记者重复了5月14日这一天的工作安排:
  早上到了先巡视一圈,9点开始约了一个在日本当地专门做医疗系统人员招聘的人过来聊;
  10点钟,约医脉通的CEO聊如何构筑医疗标准化体系;
  中午12点,请律师来讲医疗系统的法律风险;
  下午2点钟,约上海一家医疗系统维护的公司,谈诊所的信息系统和流程优化;
  3点半开始改一份文件,接着接受采访。
  &6点钟开会碰一碰,8点钟如果能从这里走回家,已经算最早的一天了。&
  边说着,于莺随手开始查看起天气,因为第二天她将飞往上海出差。
  &说实话,比在协和做急诊累多了,是原来工作量的两到三倍,可是潮流把你推到这个份上,你身上的责任远远超过其他一般的医生,只能说,谁让你当年写了第一条微博呢?&于莺苦笑。
  我知道,我的专业面太窄了
  2012年春天,&急诊科女超人&在微博上一夜走红。正像于莺给自己贴的标签,&天马行空&,她将急诊科的忙碌与压力化为了轻松幽默的段子,也敢对120系统的调度体系、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开炮&,于是,有人称赞她为她最愿意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发声的医生。
  微博上的走红,并没能改善现实中的无力感,于莺自身个性与体制的碰撞,也越来越强烈。她曾在微博上吐槽,她所在的急诊科,是&全协和节奏最快、医患矛盾最多&的地方。&排队时间长、要求先看、抱怨没有平车和床位,排在前三位的医患矛盾就是这三个,&于莺回顾自己辞职的始末,&急诊科的压力越来越大,急诊科要干的事情越来越多,医院里各个科室对急诊科的态度,也是&怜悯同情但我们不管&,&长此以往,她不愿意再当&航母式医疗体的炮灰&。
  协和医院正是于莺眼中&航母式的医疗体&。她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假设你在北京,没有房子,如家酒店是5块钱一天,王府井边上的希尔顿酒店也是5块钱一天,你愿意住哪?于莺说,&我估计99%的人都打破脑袋住希尔顿,医疗现在就是这样,去基础的全科或社区卫生院看一次,是5块钱;协和医院主治大夫号还是5块钱,如果不去协和医院看5块钱号,我傻啊,我浪费这个资源干什么?&
  2013年7月,于莺辞职了。不出所料,这引来大批记者。连续一个月,她每天都要接受四五家媒体采访。一些私立医疗机构包括和医疗擦边的行业,纷纷找上门来,开出不薄的薪水。
  于莺心里却开始发虚了:&他们看中的是什么?无非是我新浪微博大V的身份。当然我还是协和毕业的博士,有在协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等,问题是我知道,我的专业面太窄了,我那些医疗经验,比如危重症抢救,在私立的医疗平台哪里用得上?&
  想开个人诊所却碰壁
  于莺不喜欢体制,她觉得自己辞职的根本原因,正在于自己的个性在体制里&玩不转&。但真正脱离体制之后,她的危机感,比任何一个人都来得强烈。
  &体制带给人稳定感和安全感,就像&笼中的金丝鸟&&&当然这仅指各个地区顶级三甲医院的医生而言&&只要你踏踏实实地钻研唱歌技巧,让自己变得更美就行了,但是一旦外部的环境变了,&笼子&没了,娇生惯养的金丝鸟,怎么到野外去生存竞争?&于莺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辞职之后的第一个构想,是建立一家&小而美&的诊所,&环境温馨,服务到位,定价合理,并且能解决家庭80%左右的医疗问题&。于是,于莺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去台湾学习全科医疗模式。
  在台湾,私立医院在医疗界占比达到90%以上。每年符合医疗照顾条件的申请者,医生将定期巡视重病患者,上门服务。&医生会亲自开车,把肾衰的病人接到医院做透析,再把他送回去,每周三次,&那里的医疗服务,让于莺惊讶而感动。
  从台湾回来,她坚定了开设一家个人全科诊所的想法,开始风风火火地选址、做规划,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辖区卫生局告诉她,从北京北五环到东五环,一概没有允许开办私人诊所的规划。除此之外,私人诊所要想通过审批,也难于登天,&个人开诊所,在现在整个行政管理的架构当中,挺难实现的,就像管理卖菜的,大的菜市场好管,流动摊贩不好管,所以干脆&一刀切&,&于莺说。
  早在2012年,上海的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首先辞去医院公职,开启自由执业之路。于莺曾经和张强参加同一个活动,主办方打出了&共同开创中国医疗改革的新局面&的招牌,事实上,于莺清楚,一个急诊科医生和一个血管外科医生,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说没得比,并且,&急诊科医生没有办法多点执业,不可能今天在这里出急诊,明天在那里出急诊,尤其是在中国现在的体制下。&
  封闭的环境,更有可能重塑
  10个月前,于莺接过美中宜和医疗集团的橄榄枝,开始筹建一家综合门诊。&和资本合作并不是坏事,以前在公立医疗机构里,医生会觉得,商业就是花钱买东西,但是真正的商业到底是什么,医生完全不清楚,&于莺说,就像她辞职后开了一家售卖母婴个护用品的淘宝店,其中攻击她最厉害的,是医生群体,&他们觉得,我们对你寄予了这么大的希望,你怎么能去开一个淘宝店?&
  而现在做一间私立医疗机构,比开淘宝店更难,&这一块没有完全市场化,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做事,但是正因为它难、没有市场化、封闭,所以才会有无数丰富的可能性让你去重塑。&于莺说。
  她保持一贯的幽默本色,戏谑自己出任CEO是&脑洞开大了&,&什么CEO,不过就是高级打杂工。&
  就像现在的微博说明,&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不过她现在想做的事情,多少和改革旧体制有关。比如,她想让医生和患者进行深入充分的沟通,并且深入患者家庭,了解他的情绪、生活背景和运动饮食习惯;比如,她想建立一个医疗控费模型,对患者的治疗费用进行总控制;比如,她想建立医生薪酬的激励系统,不把医生的业务量和门诊量和薪水挂钩,而是综合考核患者满意度、复诊量、包括医生自我学习提高和在其他方面拓展的能力等&&在传统公立医院,药品决定医生的&灰色收入&,固定收入则多少受科室整体效益影响。
  眼下当务之急的工作,还有帮助她来自各个公立医院的同事度过脱离体制的&危机感和不适应感&。她说,&现在我们的前台,都是从公立医院出来的护士,有的和客户的交流还是有公立医院的习惯模式。
  &你用的是&客户&这个词,而不是传统的&病人&或&患者&,&钱江晚报记者提出。
  &对,因为医疗行业本身就是服务行业,只是过去我们忽略了这点。&于莺说。
特派记者 黄小星 发自北京
健康频道传真:3
官方邮箱: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浙江在线健康频道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微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