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志当中德育目标怎么写工作历史怎么写

字号:大 中 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怎样编写校志?&云南农业大学&景秀琳一、提高认识、重视修志,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高校校志最基本、最明显的功能作用是:反映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为学校教育发展、改革提供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依据;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材料;保存文献史料等。其功能作用的大小是与质量的好坏成正比的。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强调:“志书的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是志书的价值所在。志书能不能流芳百世,就看它的质量如何。它必须是一部精品。质量不高,谬误百出,不但不能流芳百世,还会损害当代,贻误后人”。编纂校志既然是一项任务,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和高质量要求,各级领导及全体编撰人员就应该重视它,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各负其责,努力工作,为完成一部高质量的志书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掌握以致精通修志业务,坚持编修志书的原则章法志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符合志体。志体有其特殊的体例、章法、原则等业务知识。编撰人员(含专职、兼职及其它编审人员),尤其是专职人员,必须掌握以至精通修志业务知识,方能把好志书质量关。修志业务知识包含的内容较广,修志者要紧紧抓住“符合志体”这一重要特征,十分明确志书的体例所包括的结构、体裁、章法三个构成要素:1、结构:志书的总体结构(设计):①序言、②凡例、③概述、④大事记、⑤主体部份、⑥人物、⑦附录。2、体裁:志书的体裁包括“述、记、志、传、录、图、表”。要各体并用,以志为主体,图表分别附其中。①述:指《总述》或《概述》。它概括地叙述总貌,放在志书的开头,不设章节,也不设小标题。它的目的是起到总摄全志的作用;把这项事业综合性的发展变化几大阶段写进去;方便读者。②记:指《大事记》,它起到总纲、提要的作用,放在卷首为佳,开宗明义,脉络清晰。《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纪事本末体为辅。大事记应该记述的是“大事、要事、首事和新事”,不能把大事记编成杂烩。要准确无误地认真筛选、反复核实、精心提炼,概括地反映学校历史以来教育发展的脉络。③志:指各院、部(处、室)“专业志”。专业志着眼于反映事物的基本面貌。要突出“专”:围绕事物发展的历史主线,突出行业(教育)有代表性的主要发展阶段,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做到连贯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即“纵不断限”;突出事物的地方特点和行业持点&(个性);反映历史与现状,以现状为主,突出时代特点和方志特点(共性)。④传:指《人物传》。必须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如仅有“人物简介”、“人物表”、“人名录”,则不受“生不立传”原则的限制,凡符合条件者均可入志。⑤录:指《附录》,是志书的补充,未尽之事宜。如何记述“文献”、“碑文”、“艺文”、“奇闻逸事”或“某项重大事件的专题记述”或“志书编纂机构”等。⑥图表:不能单独成体,只作“述”、“记”、“志”、“传”、“录”五体中处理某些问题的手段,穿插于某些文章。3、章法:①编修志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据事直书、叙而不议,记而不作,不发空论”,寓褒贬于事实的记述之中,偶有议论只能是化龙点睛之笔;“横排竖写”,即“横不缺项、纵不断限”;“详今略古”或“详近略远”,这是古今方志编纂者处理详略关系的一个原则;“生不立传”、“以事叙人”、“以人叙事”等。②志书的编排撰写方法是:以类系事、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先横后纵、纵横结合。“横”,是指按事物的统属关系从横向上逐层剖写;“纵”,是指横分到一定档次后,依事物发展的顺序,选择能反映历史和现状的重要年代记叙。“横排竖写”是对志书体例的精确概括,是志书的基本结构形式。③篇目科学合理:志书要符合志体的关键是篇目科学合理。有一个好的篇目,就能产生一部“体例完善、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志稿。设置篇目要紧紧掌握三条原则:史志有别、归属得当,忌条理混乱、详略失体、把志写成史;详今略古,古为今用(今用为后鉴),详不是指篇幅比重大,而是指新生事物、重大变革、重大事件;反映全貌、突出特点。掌握以至精通修志的业务知识,还能较好地记载事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历史和现状、经验和教训,记载人民群众推动本项事业发展的活动和事迹这些志书应该反映的主要内容。三、按志书质量标准编纂校志按修志界的共识,一部高质量的志书应该是:观点正确、资料翔实、符合志体、突出特点、文风端正。因此,编纂校志必须考虑以下质量标准:1、政治质量标准:即观点要正确。这是志书的灵魂,也是衡量志书的首要标准。就是说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其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志书的体例、结构、内容、记人、记事、记述历史和现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清是非,客观地反映出历史的真实;必须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认识和评价历史;在政治上和中央保持一致。有悖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的,就要坚决摒弃,保证志书的社会主义方向。关于建国以来重大政治事件的记述要遵守宜粗不宜细的原则。2、记述质量标准:志书不同于史书,它应容纳历史和现状的全面资料,要求准确、全面、科学,充分反映所记述的对象。志稿属于著述体,就须考虑其论述质量。这与“叙而不论”并不矛盾,是“寓褒贬于事实的记述之中”的“褒贬”两字。一部高质量志书要从“事实的记述中”反映四个方面:①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过程,如记述人才培养质量及科研成果可真实地反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反映事业的发展规律,揭示本质,即以“画龙点睛”之笔点明实质;③记述要科学,要合乎逻辑、事理、周密,对同一记述对象,不能既肯定又否定,自相矛盾;④对记述的对象体现全面性,不能有重大的缺漏;体现时代特点,要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重点反映现状;体现地方性,要突出行业特点。3、体例质量标准:衡量一部志书体例质量最重要的是必须符合志体。具体内容除前面已阐述外,此处强调几点:①看“各体”并用是否恰如其分。坚持“以志为主,辅之以图、表、录”,形式为内容服务;注意表格和数字使用恰当,数据应有比较性、阶段性和关键性,插图照片应具典型性、代表性。②看分类是否准确,领属是否恰当,审稿必须审总纲目和具体纲目。坚持横分类目的原则,做到归类得体、层层相辖、领属恰当。③看是否有违志体的“原则章法”。志书反映的观点、倾向、是非褒贬、成功得失,均寓于事实的记述之中,尽量让资料说话,坚决不可惜地删除工作总结、报告及论文笔法、教材讲义解释性内容。④看详略是否得当。按修志专家学者的观点,“详略”着眼点为“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独具略共有”、“详首创略常见”、“详典型略一般”、“详关键略过程”“详事业略机构”。4、资料质量标准:资料是志书的基础,资料的“翔实”是志书的生命线。衡量一部志书资料质量可以从四个方面考察:&①资料是否详尽。从所收的资料范围上看,横向要包括本地区、本部门、本专业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性;纵向要纵贯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转化的演变过程,具有连贯性。即所谓“横不缺项”和“纵不断限”。从资料的种类上看,文字、口碑资料和实物资料都要收集齐全、充分利用,避免有价值的资料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过。②资料是否真实可信,是否经过严格考证,是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尤其是口碑资料,更应有其它文字资料印证和考订。③选材是否典型、得当。在选用入志的资料时,既要忠于原始资料,又要注意选择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资料。④看资料是否一致。主要看志书前后、文表、分总有无矛盾。5、文字质量标准:在此指志书的语言文风。一般说来要求严谨、朴实、简洁、流畅,“象打电报一样”。①严谨:选材恰当、组合严密、言必有据、词必贴切。也就是严谨不马虎、切实不空洞。②朴实:志书以朴实无华为美,只要实实在在把事实记述清楚即可,不偏尚文辞,不堆砌辞藻,不故弄玄虚,不妄加评论,不滥作雕饰,不说空话、大话、套话,更不允许说假话,要用史料表达观点,用事实展现生动。③简洁:修志崇尚叙事简洁、文字精炼。要求简洁不含混、具体不繁琐,事无重复、章无冗句、句无剩字,言简意赅。④流畅:即字通意顺、概念明确,文理通畅、标点准确、语法规范、修辞贴切、让人读来晓畅、明白。不自造字词、不用生僻字和晦涩难懂的词语。特别要注意不滥用形容词和副词;不滥用判断词“是”;不滥用能愿动词“要”、“必须”、“应该”、“可以”、“希望”等;不滥用假设之词“如果”、“可能”;不滥用简称,如“两个文明”、“三中全会”等。四、提高素质,有效工作,为确保志书质量做贡献修志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巨大的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社会主义时期第一代新方志的编纂任务是时代赋予每个修志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是“上对祖宗、今对现实、下对子孙”的千秋大业。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如果没有一大批乐于修志、淡泊名利、勇于奉献、踏实负责、有效工作的高素质的修志队伍,是决不可能确保志书质量,完成修志任务的。尤其对专职编纂人员,从组织指导面上搜资、拟定汇审篇目、组织部门撰稿、通篇合成、修改总纂,特别的总纂时体裁的运用、资料的取舍、详略的平衡、交叉的处理、重复的删削、文字的润色等等方面要求都很高。因此,除前面谈到必须掌握以至精通修志业务外,还应具备如下素质:1、坚定信念,热心修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具有一定的献身精神由于志书涉及的内容广博、篇幅浩繁、数据庞杂,就特定了修志的艰苦性。作为编辑专职人员,在把好志书质量关的方方面面,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特别是总纂时,他们必须沤心沥血,把整个身心都投入整部志书的总体结构、修改取舍、总纂成书中。如果不能专心修志、缺乏献身精神,或者知难而退、应付了事,就根本无法完成好编书之任。2、胸怀全局、驾驭全书,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全、做得细即要有为人民修志,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勇于探索,知难而进“志书不成,修志不停”;要从深度考虑问题,对资料的取舍深思熟虑,透过现象抓本质,准确记述史实;要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做到综合平衡、合理取舍;要一丝不苟,不放过一个微小的疑点,对每一个“部位”“另件”的性能要了如指掌,熟练操纵驾驶,保证不出“故障”。3、知识广博志书本身包含的内容就十分广博,地方志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地理、工农商等。校志亦然,再加上教育专业的丰富内涵可说无所不包。作为这样一部内容广博的志书文献的总纂人员,他们必须是博学之士,而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或者是具有很高的头衔。4、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一部高质量的志书,除以体例完善规范、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材料充实外,还必须具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把好志书五个方面的质量关都要看主修总纂人员的敏捷和笔尖上的真功夫。5、心胸宽阔、礼贤下士,选能用贤几十万字的志书,内容广博、数据繁多、工程浩大。只有胸怀宽阔、善于团结所有编修人员,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在碰上困难、受到委曲时仍能保持热忱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完成修志大任。6、有较高的马列主义和政治思想政策水平缺乏这一条就不能把好志书的政治质量关。因此,必须对社会主义时期政策方针有深刻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脉博,在大是大非上分得清楚,才能在新方志中正确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特点,经受历史考验;必须善于把这政治立场、观点有机地、自如地贯穿在志书的始终,而不是直露过多的宣传色彩。五、校志、志稿在编纂质量上存在的常见问题一是“述、记、志、传、录、图、表”各体并用比例不当,如有的校志“表”连续60多页,有资料汇编之嫌;二是横排类目中领属不当,如“党的建设”与“思想建设”、“党员发展”并列;三是记述中空话、套话、议论、解释屡屡出现;四是详略不当,交叉重复,前后、文表、分总矛盾;五是“纵述断限”,这是最突出、最主要的问题,明显是资料不全、业务不熟、把关不严造成的。以上问题,有违志书编纂的基本原则章法,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科学地反映学校的历史和现状的修志目的,较严重地影响了校志的质量。笔者认为,用一部高质量志书的标准来衡量,高校校志编纂很有必要在志书的资料、体例、文字、论述等质量方面进一步研讨。这对已经出版校志的高校可总结经验教训,有利续志;对正在编纂校志的高校,可进一步加大修志力度,确保志书质量。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猜你感兴趣
&热门公文范文欢迎光临知识文库,如需获取更多资料请使用搜索功能。
基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德育实效性思考
2009年10月
文史博览(理论)
CultureAndHistoryVision(Theory)
基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德育实效性思考
要]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高校是培养“四有”新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道德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
的重要地位无可置疑。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使学生能主动、积极、自觉地接受道德教育的影响,以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2
在传统德育理念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向。首先,
时,习惯于把德育作为一项专门性的工作来抓,把德育、智育、体育的划分当作学校分工依据的做法,理论上使德育的属性和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次,传统德育的核心理念是“德”本主义,本质是教育者灌输受教育者一定的品德;其突出特点是德育意图赤裸性、单向性、封闭式,因此,不少学校德育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内容脱离现实、枯燥、呆板、模式化,教学手段落后,这样就造成了德育的主动性差,实践环节薄弱,缺少应有的生命活力和育人魅力。其实,德育是一个大教育理念,具有统帅性、全局性和指导性,任何降低德育的地位和采取单
方法和将德育内含单一化的做法,都将使德育起不一的途径、
到应有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校园育人环境差。校园育人环境包括管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等。如管理、教学、教育等方面工作中存在不协调的地方,不能形成德育合力。如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目标和对学生
在对一些实进行道德教育时不切合实际,标准过高,要求过严、
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出现与某项制度不符、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现象,使学生对学校制度、规定甚至对从学校接受到的道德教育,产生怀疑;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品质产生影响,如高校校园自然环境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差,言语粗俗、行为低劣等,这些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校园文化成为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新载体
1、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的德育,符合现代德育
传统高校德育缺乏理念。德育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
一种发展的眼光,只把学生单方面看成社会规范的接受和继承者,掌握了这些规范就意味着达到了德育的目的。在这种观念
唯命是从,成了一个“单向、被教育、被塑造”下,学生循规蹈矩、
的客体,也就不可能出现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品德的发展。现代德育理念应是“以人为本”的,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不能采取束缚人的方法来谋求一时一地的效果,而是要创造条件发展人,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在这种理念之下的德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阵地,德
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无可置疑。但是,目前高校德
这种实效育低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德育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性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因此,寻求德育的有效载体,是充分发挥德育载体的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接受德育影响,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关键。一、影响高校德育低效的因素
1、社会道德失衡。大学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明显的道德失衡。所谓道德失衡,是指当社会处于大的变革转型期,旧制度或旧体制遭到破坏,新制度或新体制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或形成,而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新的社会型态的冲击下就常常出现异常行为,而这种异常行为既超出旧制度、旧体制的道德规范,又
新体制来鉴定和约束。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新制度、
某种异常行为(包括可能的不道德行为)可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反响。这种现象既可称为社会道德失范,也可以说是社会道德失衡。这样,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在社会生活中就不断受到负反馈影响。道德作为一种神圣而坚定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日益衰减,人们自发地以实际生活中不断地相互传送这种信息。
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每时每刻都会受到社会道德状况的影响。我国虽然在大力提倡民主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但社
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会道德风尚仍然存在着问题,不讲信用、
现象普遍存在,社会上这些“恶”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效果不断蔓延,社会大环境逐渐影响和渗透到高校这个“小环,对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和消极的境”影响,使大学生面临着诸多道德困惑,出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矛盾、集体意识与个人发展矛盾、继承传统与崇尚现代矛盾
大学生集体意识下降,不守纪律,自由散漫,行为不羁,的现象。
只关心自我,忘却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漠视道德信仰,崇尚实用和功利,强调个人利益得失等等。
2、德育理念缺失,途径、方法和内涵单一。高校德育理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从整体上驾驭着高校德育工作的
[作者简介]王青,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2);廖红娟,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2)。
PPT制作技巧  3月21日,从息烽县教育局获悉,黑神庙中学校志编纂工作已经启动,标志着该县首部校志编纂工作启动。据了解,黑神庙中学校志的编纂是对该校35年办学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凝练、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此次编纂的《息烽县黑神庙中学校志》分&建置沿革&、&教学&、&德育&、&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及规章制度&、&党群组织活动&、&教职工队伍&、&人物(名师、名校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教师诗文选&、&学生诗文选&十一个章节,校志编篡工作将在今年8月前完成。上饶市余干县史南城工作站
当前位置:&&
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
上传: 江浩 &&&&更新时间: 10:18:22
一、德育方法单一化。
&&&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凭借的手段就是说教和灌输。把学生当作储存政治、思想、道德知识概念的&磁盘&,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这一规律。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才能表现出来。由于忽视了这一点,过去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只重视了说教和灌输。天天开晨会,周周开班会,月月开校会,颇费心机,说了不少,学生听了也是&水过鸭背&,收效微微。居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必要把德育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的活动,交往实践,从中让学生得到深刻的体会。如:对日常生活中的正、反面的人或事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开一个讨论会,通过讨论明白其中的是非、善恶,形成道德判断。组织学生考察贫困地区或灾区的生产、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的困难,激起他们扶贫帮困的情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当地建设成就、体会新旧时代的历史变迁,体会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激起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组织学生到班上家庭十分困难的学生家里去看望,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明白人和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的道理。
二、德育内容校园化。
&&& 过去我们的德育只着眼于学校强调学生如何去做一个学生,重在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没有把德育工作上升到教学生如何做一个人的高度。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身份是学生,但是,这不是他们的唯一身份,他们将成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他们是家庭中的一员,而且有朝一日他们将为人父为人母,肩负起抚养和教育后代保持社会延续的责任。他们将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事某某有益于社会并且能将维护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的职业,他们还将成为某个特定邻里和社区的一员,与邻居和睦相处,为社区文明添砖加瓦。学生如此丰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要求学校生活不能与世隔绝,因此,学校德育不能单单反复强调热爱学校和班集体,遵守校纪班规,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勤奋学习这些只为培养一个学生的内容之上,而要扩展到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国家民族生活中和道德规范这些层次上,以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社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一方面,挖掘校园生活的社会生活意义,营造德育小气候。如组织学生参与接待新生,为新生提供服务,组织参与后勤服务工作,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美化,绿化方案的设计,组织校园服务小组,参与班级、学校的民主管理。另一方面,要摆脱校园高墙束缚,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三、德育工作机构化。
长期以来,我们为了搞好学校德育,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德育工作机构,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计划,工作制度、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德育起了促进作用。但是,也形成了德育单靠德育工作机构的领导及人员来抓来管的被动局面,这样削了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政治、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停留在教给学生概念、知识这个层次上,没有把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分析、讨论、辨别,去体会上升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需要,这完全是一种为教学而教学,甚至是为分数而教学,又如何能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呢?由于形成了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因此学校各部门的德育责任和义务也淡化了,甚至有些不直接上讲台的教辅人员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教师榜样示范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要努力纠正这种德育机构化倾向,淡化机构作用,挽回全体教职员工的德育意识,德育责任和义务,形成齐抓管的局面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育论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