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普通话考试数学建模这门课怎么考试

当前位置: >
徐徐:副教授,温州市551人才阅读[]次徐徐,副教授,温州市551人才&&&& 任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数学建模总教练,曾获浙江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坛新秀&、温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模型和决策、国际化与区域经济研究。从事《数学建模》、《数学建模与实验》、《竞赛数学》、《经济预测与决策》、《运筹学》、《经济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专业英语》等课程教学工作。主持省、市厅级各类项目共计8项。公开发表在国内外一级、二级等核心刊物上的论文10多篇,曾获获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的课程《数学建模与实验》被评为温州市精品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和创新能力,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三项,省级奖项多项。&&& 徐徐,女,1975年5月生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瓯江学院理学系教师。该同志立足平凡的教师岗位,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踏实工作,并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科研任务以及极具挑战性的学科竞赛的重任。她对教育事业怀着满腔的热忱,有着执着的追求,她脚踏实地、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在教书育人上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树立了一个新世纪高校青年教师的新形象。&&& 一、师爱育人,品德为先&&& 徐徐老师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坚持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风范要求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熏陶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模范的师德规范影响学生,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她以诚为本,热爱学生。经常在课堂内外,与学生畅谈人生、社会与未来,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流看法,她教育学生成为具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她以德立身,以&正直做人,踏实做事&与同学共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尊重学生人格,耐心指导教育后进学生,深入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重塑信心,迎头赶上。关心家境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给特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近两年来共帮助了四位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本科学生和一位研究生(周功柳、应秋敏、韩红丹、沈禅俊和吴治平)。&&& 她以身立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该同志勤奋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教育学生逆境不馁,顺境不骄,卧薪尝胆,勇于探索。并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企业文化。&&& 一次温州大学数学建模比赛后,有些投入很大、非常勤奋的学生没能获奖,心里有情绪。她趁机给学生上了一段怎么看待&机会,奋斗和荣誉&的人生课,学生感悟很大,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课后有四位学生给她发了短信,其中07应用数学的金玲燕的短信是:&老师,您给我上了一节深刻的人生课!我以后再苦再累都不会放弃奋斗!向您敬礼!&。&&& 二、爱岗敬业,精心执教&&& 徐徐老师做到寓教学于快乐之中,寓育人于教学之中。能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根据教学对象设计、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讲课能从学生基础出发,从学生走向社会所需的技能出发,从学生的难点和困惑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讲课富有激情,并极具感染力,注重分解难点,能和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授课风格深受学生欢迎,评价系统中学生评教均为正面评语,如&能和实际相联系&; &老师很棒,还想上她的课&;&上课有激情把难点说得很透彻&; &教学不拘泥于形式,课堂内容丰富&; &上课的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就是课时太少了,建议增加这门课的课时&。 &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上课掌握情况。延伸课外知识,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专业选修课《运筹学》学生自主选课率高达95%以上,并被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05级毕业生评为大学期间最有用的课程之一(基于大学期间所有专业课程的一次调查,和会计学并列第一)。投入很大的精力致力于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构建的网络平台极大地方便了温州大学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活动。负责的课程《数学建模与实验》获得2010年温州大学精品课程荣誉称号。&&& 主要成绩:&&& (1)学生评教分每学期名列系里前茅,上学期排名全系第二。&&& (2)近两年教学考核等级均为&A&;&&& (3)专业选修课《运筹学》学生自主选课率达到95%以上。并被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05级毕业生评为大学期间最有用的课程之一。(和会计学并列第一)&&& (4)作为课程负责人,《数学建模与实验》获取2010年温州大学精品课程荣誉称号。&&& (5)荣获瓯江学院首届教学优秀奖。&&& 三、精心管理,后来者居上&&& 徐徐老师在2008年9月开始担任统计06本2班主任。该班当时是段里出了名的后进班,不仅旷课多、考风差、不及格率高,同时班级凝聚力也有待提高。该同志接手班级后,精心管理班级事务,并深入学生,急学生所急,为班级做了大量实事。在管理中十分注重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技巧,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循循善诱感化学生。不到半年,班级旷课率迅速下降,学分改善十分明显,不及格率也随后大大降低。后进生慢慢改正了不良的学习习惯,整个班风也随之进入良性循环。一个问题班级不到两年的时间进步到一个得到任课教师广泛认同的优秀班级。除了狠抓学风建设外,还帮助特困生创造勤工俭学岗位;鼓励同学参与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作为学生科研指导师,积极创造机会让优秀学生参与到各种科研之中并取得积极的成效。2009年上学期,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中,有11位学生得到指导师徐徐的奖励,总金额达5500元,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输送了更多合格的统计人才(如周功柳同学,由于在大学期间对数据统计方面有了大量的操练,到了红蜻蜓统计部门后,立刻上手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 主要成绩:&&& (1)08年开始担任06统计2班班主任,深入学生,狠抓学分建设,尤其是后进生的帮扶工作。班级旷课率迅速降低(到达95%以上),学分改善十分明显(通过对后进生个别谈心的方式,从观念上纠正学生的错误价值观和人生观)。&&& (2)学生对班主任工作十分认可,班主任的评分每次都名列系里前茅,连续几个学期都高达95分以上,位居全系榜首,每学期都获班主任&优质&。&&& (3)2009年度荣获温州大学优秀教师,2010年度荣获温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四、指导学科竞赛,再创辉煌&&& 学科竞赛上,该同志能够勇挑重任。担任瓯江学院数学建模总教练,工作挑战性很强,压力也很大。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让她坚持了下来。除了平时对学生进行选拔、指导外,暑期还要顶着酷暑给学生指导建模。比赛期间,在四天三夜的比赛期间,总共只睡几个小时,思考,逾越障碍,再思考,再逾越障碍,毫不知疲惫。在高强度的训练模式下,与北大、清华和浙大等高校同台竞技的情况下,2008年度徐徐指导的瓯江学子获全国二等奖和省二等奖的佳绩。2009年度再获浙江省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佳绩。2011年瓯江学子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刷新了新温大成立以来该项目的获奖记录。&&& 在指导毕业论文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论文题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企业,采访高层,了解区域经济、熟悉各类企业文化。充分发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将专业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论文撰写的能力。2010年所带1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都获得了良好以上的成绩。一位学生在全系优秀论文联评中,获得2010年优秀毕业论文。&&& 主要成绩:&&& (1)2008年高教社科杯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全国二等奖(甲组),指导师,独立。&&& (2)2008年高教社科杯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浙江赛区二等奖(甲组),指导师,独立。&&& (3)2009年高教社科杯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浙江赛区二等奖(甲组),指导师,第一。&&& (4)2009年高教社科杯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浙江赛区三等奖(甲组),指导师,第一。&&& 五、刻苦钻研,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经济&&& 徐徐同志在科学研究中,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能灵活运用运筹学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两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十篇,其中国内杂志一级两篇,EI,ISSHP检索各一篇,其中一项研究成果被市政府采纳。2009年后,主持了包括浙江省社科界、教育厅、温州市科技重大招标项目、温州市文化工程、温州市软科学项目等9个项目。主要参与的课题获2009年度浙江发展研究奖一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第二次农业调查优秀课题报告评二等奖和鹿城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的学术论文曾获温州大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8年)。&&& 主要成果:&&& 2009年后发表的论文:&&& (1) 中非农业合作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国际贸易问题.2009.(11),独立。一级&&& (2) 中美图书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出版.2009.(7):43-46, 第一。一级&&& (3) 金融危机下温州市合成革行业突围之路[J].《决策参考》, 日,1-8页.即温州市课题研究成果被中共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和温州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采纳, 独立。&&& (4) Xu, X ,Cluster Competitiveness of Wenzhou Shoes Industry: Analysis Based on GEM Extended Model. ICMEIT'09(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9(1): 750-754, 独立(EI检索)&&& (5) 行业维权与企业自主创新&&以温州烟具产业为例. 科技管理研究. ),第一。( 2A)&&& (6) Breakthrough of Wenzhou Synthetic Leather Industry under Financial Crisis,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China Private Economy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Forum.2009.8. (ISSHP检索),独立。&&& (7) 温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决策科学,2009(12):16-21。&&& (8) 若干国家和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验与教训.科技管理研究.2010(09).第一。( 2A)&&& (9) 温州市合成革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决策科学,2009(9):17-20.&&& (10)XU Xu,Strategic Analysis on Cyclic Economy of Synthetic Leather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Wenzhou, The Second Asi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0.01. &&& 2009年后主持或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1)主持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合成革行业环境成本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以温州、丽水为例。&&& (2)主持温州市科技计划重大招标项目:温州主要科技进步指标跟踪和改进对策研究。&&& (3)主持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温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 (4)主持温州市文化工程课题:基于自主创新的温州区域竞争力研究:模型、评价和发展战略。&&& (5)主持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合成革行业环境成本分析及其发展的战略研究。&&& (6)主持温州市龙湾区科学研究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龙湾区人造革环境治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7)主持温州大学重点教改项目:基于网络的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及竞赛探索与实践。&&& (8)主持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开放实验室项目:数学建模常用工具软件实践。&&& (9)主持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开放实验室项目:数学建模实践与应用。&&& 2009年后所获科研奖励&&& (1) 参与的研究报告《温州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研究》,获得2009年度浙江发展研究一等奖,中共浙江省政策研究室,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颁发。&&& (2) 论文《温州鞋业集群竞争力:基于GEM扩展模型的分析》,获温州大学第十九届温州大学教育科研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独立。&&& (3)参与的研究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研究》,获温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 参与的农业普查资料开发课题报告《浙江农民消费与农村市场研究》,在浙江省第二次农业调查优秀课题报告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5) 主要完成的鹿城区科技计划项目:《鹿城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分析》,获鹿城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温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针对我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而提出的,而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新课标对数学建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近几年数学建模教学实施情况如何尚待研究,这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第一章论述了数学建模的研究背景及数学建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通过人教A版教材中数学应用与建模的分布情况统计表明,新教材对数学建模给予了高度重视。第三章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但把数学主动用于实际的意识有待加强;学生对教材中应用题激发他们兴趣的认同感提高了;但还有近半数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数学建模,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建模教学开展普遍欠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有待提高。第四章利用近两年高考应用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到学生对于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数学建模问题解题能力较强,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但对一些开放题的解题能力还不强,而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因解题表达不规范而导致错误的现象较多。第五章通过近三年高考中应用问题的统计分析得出:大部分省市新课程高考数学应用题比例在15%以上,数学建模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读表、识图和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建模题的背景涉及面较广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但仍有少部分省市对数学建模的考查力度稍显不够。第六章对两个典型的数学建模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了解到数学建模在高中主要通过课堂应用题教学和数学建模专题两种形式加以实施.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建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未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G633.6【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第一章 选题背景及主要文献综述9-16 1.1 选题背景9-11
1.1.1 新课程呼唤数学知识贴近学生实际9-10
1.1.2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10
1.1.3 新课程的实施促使高考重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10
1.1.4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重数学应用10-11 1.2 数学建模的主要参考文献综述11-14
1.2.1 国外中学数学建模综述11-12
1.2.2 我国中学数学建模综述12-14 1.3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14-16
1.3.1 研究的问题14
1.3.2 研究方法14-16第二章 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及其在教材中的体现16-22 2.1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的要求16-17 2.2 数学建模在新教材中的体现17-20 2.3 小结20-22第三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建模学习情况调查研究22-31 3.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22 3.2 调查结果分析22-28
3.2.1 学生对数学及数学应用的态度22-24
3.2.2 学生对教材与教学中有关数学应用与建模的看法24-26
3.2.3 学生对数学建模的了解26-28 3.3 结论和建议28-31
3.3.1 结论28
3.3.2 建议28-31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测试及分析31-37 4.1 测试对象及方法31 4.2 测试结果分析31-36 4.3 小结36-37第五章 新课程数学应用与建模高考题透视37-49 5.1 新课程数学应用与建模高考题概述37-39 5.2 新课程数学应用与建模高考题分析39-48
5.2.1 函数、数列、方程与不等式39-41
5.2.2 三角问题41-42
5.2.3 排列组合42-43
5.2.4 概率、统计43-46
5.2.5 几何46-47
5.2.6 算法和其他47-48 5.3 小结48-49第六章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案例49-57 6.1 教学案例一——易拉罐的设计分析49-51 6.2 教学案例二——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51-56 6.3 小结56-57第七章 展望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7-58参考文献58-60附录 A:学生问卷60-62附录 B:对学生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测试的试题问卷62-64附录 C:教师访谈提纲64-65致谢65-66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永红;[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李天佑;;[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3期
陈旭武;董磊;陈丽仕;;[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07期
蒋亚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章显联;[J];教学与管理;2000年12期
吴承瑜;;[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姚荣,刘振明;[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任子朝;;[J];中国考试;2002年09期
严士健,张奠宙,苏式东;[J];数学通报;1993年06期
方建成;[J];数学通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俊山;[J];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杨昌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邵东生;[J];福建中学数学;2003年10期
罗爱群;[J];福建中学数学;2004年08期
洪立强;;[J];福建中学数学;2006年01期
杨志海;;[J];福建中学数学;2006年07期
张欣星;周海兵;;[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邢琳琳;;[J];硅谷;2009年02期
夏晶,李长江,裴英飞;[J];高师理科学刊;2003年03期
胡淑凤;;[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艳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郑丽新;[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付峰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栾卉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牛坤;[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赵峰;[D];聊城大学;2011年
刘焕铃;[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李高艳;[D];宁波大学;2009年
牛艳杰;[D];苏州大学;2011年
张晓晖;[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宝林;[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2期
郭永平,刘开生;[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陈庆洪;;[J];福建中学数学;2012年01期
池新回;林京榕;;[J];福建中学数学;2012年02期
单中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胡小梅;兰英;;[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3期
杨双云;[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3期
李志伟;;[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何福江;;[J];青年教师;2005年03期
陈海峰;;[J];中学数学月刊;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保丽;[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刘芳;[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蒋祥辉;[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晨旭;[J];数学通报;2000年02期
余继光;[J];数学通报;2001年07期
刘卫锋;何霞;王尚志;;[J];数学通报;2007年10期
余继光;[J];数学通报;1999年06期
余继光;[J];数学通讯;2004年13期
余继光;[J];数学通讯;1997年07期
王尚志,孔启平;[J];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02期
洪双义;[J];数学教育学报;2003年02期
周平珊;[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02期
余继光,唐建新;[J];中学数学教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倪保前;[J];山东教育;2003年34期
陈洁;[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年03期
张秀清;;[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14期
张金业;;[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7期
张仁芳;;[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吴剑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1期
周进军;杨丽霞;;[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覃正云;;[J];教师;2007年11期
全芙君;刘爱民;;[J];化学教育;2008年01期
王军;;[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许吉;;[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邵海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王寿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靖宏伟;;[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于大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夏淑萍;;[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贺卫彬;;[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陈淮畴;;[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万长江;;[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余文森;[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织金县第八中学
陈洁;[N];毕节日报;2010年
新泰市第二中学
张烈军;[N];学知报;2010年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罗国彬;[N];中国教育报;2004年
浙江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朱建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文久江;[N];中国教师报;2006年
武穴市花桥中心学校校长
周寿山;[N];黄冈日报;2006年
刘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特邀嘉宾: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蒋敦杰   ■采访人:本报记者于建坤;[N];中国教育报;2005年
本报实习记者
罗静;[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智勇;[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肖正德;[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鲍道宏;[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赵炳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蒋永贵;[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胡庆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王宪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健;[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吕立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王占宝;[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静;[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房慧;[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陈爱忠;[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黄佑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李丽;[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吴红彦;[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章文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肖凡;[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李爱华;[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淑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00
&&¥5.00
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2014年温州大学特色办学
  工程教育:产学联动 成就卓越
  温州大学工程教育具有扎实的基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为平台,学校高起点、大投入推进工程教育,建立了工程应用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标准,设立了卓工超豪实验班,实施了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依托&3+1&模式吸引了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强化了学生学习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了一批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综合竞争力连年上升,受到行业知名企业的青睐。
  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
  5门工科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
  1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工程教育改革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6项
  学生初次就业率达97%以上
  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66项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项
  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教师教育:师资摇篮成效斐然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有80多年教师教育办学历史,是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加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推行&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师范生技能全程训练模式、师范气质养成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引航的师范&溯初班&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迎来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培养了温州地区72.2%的名校长、53.1%的特级教师和55.2%的教学名师。
  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省级精品课程。
  近五届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1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18项,连续5年优秀率、获奖率列全省前茅。
  近年来师范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以上。历届溯初班就业率高达100%,学军小学、绍兴一中、温州中学等老牌名校纷纷向&溯初班&学子抛出橄榄枝。
  创业教育:温商沃土 创业先锋
  根植于温州这片创业的热土,将&秉承温州精神,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突破口,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新模式。通过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开设企业接班人班、经理成长班、大学生村官创业班、电商创业班等,依托&校内师资+实务师资+创业学生师资&三师复合,推行&一团队一课程群一岗位&,实施&专业实习+管理岗位实习&的实践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善创业管理&的创业型人才。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试点学校
  国家级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
  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创业班毕业生的第一年平均年薪约7万元,达到全国毕业生的2倍;
  近1/5的创业班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或者毕业后即聘为企业中层。
  国际化教育:多元融合面向世界
   人才培养国际化,不出家门留学。学校与丹麦尼尔斯布鲁克哥本哈根商学院合作举办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毕业生可获两校学士学位。与台湾中华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双校园联合培养。今年,学校首批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机械工程两个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同时招收国内生和国际生,中外学生同堂学习,多元文化互动交融。
   通过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化专业,有效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学生交流国际化,拓展国际视野。学校强化全球视野下的开放办学理念,已与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设立各类海外交流基金,奖励优秀学生积极参与:交换生项目、3+1或2+2的双学位项目、以专业实践为主题的短期项目等。每年赴国(境)外交流的学生近300多人。 
   学科竞赛国际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海外合作院校的学科资源,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建设国际化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我校获首批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有力促进了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的国际化。我校学生多年来应邀参加韩国举办的国际可再生能源技术设计大赛,共获一个金奖、两个银奖;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一、二等奖8项;参加NetRider亚太区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获团体冠军。
浙江高考直通车 微信号gk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
总监:徐嫣嫣 电话:7
副总监:吴文建 电话:2
主任助理/内容主管:何俊 电话:7
少儿艺术团:裘竹如 电话:7
活动主管:成竞 电话:50
编辑:余新花 电话:2
记者:吴俏婧 电话:67
记者:原野 电话:50
策划:茹亿 电话:9
广告联系:2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社联系合作!
校园开放日
【教育职能部门】 |
【教育媒体合作】 |
【战略合作院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大学数学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