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无阻尼自由振动大部分小于1% 说明什么呢

阻尼对振动影响及阻尼测量和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阻尼对振动影响及阻尼测量和应用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78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模态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模态
模态是结构系统的特性。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被解耦合为N个正交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对应系统的N个模态。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和模态。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外文名Modal分析过程
模态分析的过程如果是由计算的方法完成的,则称为计算;如果是通过试验将采集的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经过参数识别来获得模态参数的,称为试验模态分析。通常,模态分析都是指试验模态分析。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的固有的、整体的特性。如果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搞清楚了结构物在某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就可能预言结构在此频段内在外部或内部各种振源作用下实际响应。因此,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设计及设备的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
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力特性一种近代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
机器、建筑物、航天航空飞行器、船舶、汽车等的实际振动千姿百态、瞬息变化。提供了研究各种实际结构振动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将结构物在静止状态下进行人为激振,通过测量激振力与振动响应并进行双通道(FFT)分析,得到任意两点之间的机械函数()。用模态分析理论通过对试验导纳函数的,识别出结构物的模态参数,从而建立起结构物的模态模型。根据模态,在已知各种载荷时间历程的情况下,就可以预言结构物的实际振动的响应历程或。
近十多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FFT分析仪、高速以及振动传感器、器等技术的发展,试验模态分析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受到了机械、电力、建筑、水利、航空、航天等许多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已有多种档次、各种原理的硬件与软件问世。
1. 在各种各样的方法中,大致均可分为四个基本过程:
(1)动态数据的采集及频响函数或分析
1)方法。试验模态分析是人为地对结构物施加一定动态激励,采集各点的振动响应信号及激振力信号,根据力及响应信号,用各种参数识别方法获取模态参数。激励方法不同,相应识别方法也不同。目前主要由单输入单输出(S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多输出(MIMO)三种方法。以输入力的信号特征还可分为正弦慢扫描、正弦快扫描、稳态随机(包括白噪声、宽带噪声或伪随机)、激励(包括随机脉冲激励)等。
2)数据采集。SISO方法要求同时高速采集输入与输出两个点的信号,用不断移动激励点位置或响应点位置的办法取得振形数据。SIMO及MIMO的方法则要求大量通道数据的高速并行采集,因此要求大量的传感器或激振器,试验成本较高。
3)时域或频域信号处理。例如谱分析、传递函数估计、脉冲响应测量以及滤波、等。
(2)建立结构数学模型根据已知条件,建立一种描述结构状态及特性的模型,作为计算及识别参数依据。目前一般假定系统为的。由于采用的识别方法不同,也分为频域和时域建模。根据阻尼特性及频率耦合程度分为实模态或复模态模型等。
(3)参数识别按识别域的不同可分为频域法、时域法和混合域法,后者是指在时域识别复特征值,再回到频域中识别振型,方式不同(SISO、SIMO、MIMO),相应的参数识别方法也不尽相同。并非越复杂的方法识别的结果越可靠。 对于目前能够进行的大多数不是十分复杂的结构,只要取得了可靠的数据,即使用较简单的识别方法也可能获得良好的模态参数;反之,即使用最复杂的数学模型、最高级的方法,如果频响测量数据不可靠,则识别的结果一定不会理想。
(4)振形动画参数识别的结果得到了结构的模态参数模型,即一组、模态阻尼以及相应各阶模态的振形。由于结构复杂,由许多组成的振形也相当复杂,必须采用动画的方法,将放大了的振形叠加到原始的几何形状上。
以上四个步骤是模态试验及分析的主要过程。而支持这个过程的除了激振拾振装置、双通道FFT分析仪、台式或便携式计算机等硬件外,还要有一个完善的软件包。通用的模态分析软件包必须适合各种结构物的几何物征,设置多种,划分多个子结构,具有多种方法,并能将结构的模态振动在屏幕上三维实时动画显示。结构动力修改(Structure Dynamic Modify——SDM)有两个含义:①如果机器作了某种设计上的修改,它的动力学特性将会有何种变化?这个问题被称为SDM的正问题。②如果要求参数作某种改变,应该对设计作何种修改?这是SDM的反问题。
上述两个问题,如果局限在计算模型内解决,其正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即只要改变参数重新计算一次就可以。其反问题就是特征值的反问题,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和数学处理的难度较大,目前在理论上还不完善。只有涉及的问题得到了比较完善的解决,相应的是弹簧质量单向串联系统或杆件经过有限元或离散的系统。此外,特征值反问题的解决要求未修改系统计算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是精确的。因此,现在通常所指的SDM是指在试验基础上的。
不论是结构动力修改的正问题还是反问题,都要涉及针对结构进行修改。为了避免修改的盲目性,人们自然要问,如何修改才是最见成效的?换而言之,对一个,是进行质量修改,还是进行修改?质量或刚度修改时,在机械结构上何处修改才是最灵敏部位,使得以较少的修改量得到较大的收获?由此,引出了结构动力修改中的技术。目前较为常见的是基于的灵敏度分析。
模态分析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已趋成熟,它和技术一起成为的两大支柱模态分析作为一种“逆问题”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工程中的振动问题。(1)什么是?
模态分析的经典定义:将振动微分方程组中的物理为,使方程组,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以便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坐标变换的为模态矩阵,其每列为模态。
(2)模态分析有什么用处?
模态分析的最终目标在是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模态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现有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
2) 在新产品设计中进行的预估和优化设计
3) 诊断及预报结构系统的故障
4) 控制结构的辐射噪声
5) 识别结构系统的载荷
(3)模态试验时如何选择最佳悬挂点?
模态试验时,一般希望将悬挂点选择在振幅较小的位置,最佳悬挂点应该是某阶的节点。
(4)模态试验时如何选择最佳点?
最佳激励点视待测试的振型而定,若单阶,则应选择最大振幅点,若多阶,则激励点处各阶的振幅都不小于某一值。如果是需要许多能量才能激励的结构,可以考虑多选择几个激励点。
(5)模态试验时如何选择最佳测试点?
模态试验时测试点所得到的信息要求有尽可能高的信噪比,因此测试点不应该靠近节点。在最佳测试点位置其AD(Average Driving DOF Displacement)值应该较大,一般可用EI(Effective Independance)法确定最佳测试点。
(6) 模态参数有那些?
模态参数有:模态频率、模态质量、模态向量、模态和模态阻尼等。
(7) 什么是主模态、主空间、主坐标?
无的各阶模态称为主模态,各阶模态向量所的空间称为主空间,其相应的称为主坐标。
(8) 什么是模态截断?
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得到一个结构的完整的模态集,实际应用中这即不可能也不必要。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模态对响应的贡献都是相同的。对低频响应来说,高阶模态的影响较小。对实际结构而言,我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它的前几阶或十几阶模态,更高的模态常常被舍弃。这样尽管会造成一点误差,但函数的矩阵阶数会大大减小,使工作量大为减小。这种处理方法称为模态截断。
(9) 什么是实模态和复模态?
按照模态参数(主要指模态频率及模态向量)是还是复数,模态可以分为实模态和复模态。对于无阻尼或比例系统,其各点的振动差为零或180度,其模态系数是实数,此时为实模态;对于非比例阻尼振动系统,各点除了不同外相位差也不一定为零或180度,这样模态系数就是复数,即形成复模态。
(10)和怎么结合使用?
1)利用有限元分析模型确定模态试验的测量点、点、支持点(悬挂点),参照计算队测试模态参数进行辩识命名,尤其是对于复杂结构很重要。
2)利用试验结果对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修改,以达到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要求。
3)利用模型对试验条件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仿真分析,如模拟、附加质量、附加所带来的误差及其消除。
4)两套模型频谱一致性和振型。
5)利用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1)用试验的结果怎么修正的结果?
1)结构设计参数的修正,可用优化方法进行。
2)子结构修正。
3)结构矩阵元素修正,包括非零元素和全元素修正两种。
4)矩阵和质量矩阵同时修正。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对不起!该信息不存在或未通过审核!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含非线性弹簧--阻尼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含非线性弹簧--阻尼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11:46: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含非线性弹簧--阻尼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阻尼振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