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提及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实行的?苏俄内战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高三历史真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_新东方网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 文章正文
20:40&&作者:&&来源:网络&&字号:|
  必修二专题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共0分)
  1.(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22题)&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D.实行义务交售制
  2.(2011年沈阳教学质量检测第9题)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7题)&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4.(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17题)列宁提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苏俄实行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商品自由贸易D.工业化方针
  5.(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7题)《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6.(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0题)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战时共产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7.(2011年4月揭阳二模20题)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
  A.不能迅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
  C.发展了资本主义D.发展了小农经济
  8.(2011年4月长沙模拟31题)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④  B.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9.(2011年3月东北三校联考31题)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A.赢得了一战胜利 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10.(2011年5月天津河东区二模9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1.(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20题)&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
  12.(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20题)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工业化
  13.(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10题)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就当时的具体国情而言,这一举措有利于
  A.彻底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C.确保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D.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14.(2011年4月江西重点中学质检32题)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 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
  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
  C.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D.苏联推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模式
  15.(2011年2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34题)Nepman&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16.(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16题)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下列活动与列宁的言行一致的是
  A.发表《四月提纲》指导革命B.实施《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D.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7.(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22题)列宁在反思苏维埃政权采取的一项政策时说:&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这项政策指的是
  A.《土地法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8.(2011年1月扬州市调研15题)《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19.(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7题)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集体化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20.(2011年5月太原市二模33题)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已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1.(2011年1月汕头市质检11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22题)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23.(2011年4月湛江二模22题)作为苏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
  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
  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4.(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三)31题)&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只有当农民能够用他的剩余产品兑换城市制造的衣服和用具等物品时,他们才肯生产超出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农产品。城市人民如果要进行工业生产,甚至只要继续在城里生活下去,他们也必需得到来自农村的供应&。这主要说明新经济政策
  A.促进了苏俄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推动经济恢复
  C.通过改善工农联盟来巩固苏维埃政权
  D.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5.(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16题)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下列活动与列宁的言行一致的是
  A.发表《四月提纲》指导革命
  B.实施《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
  D.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6.(2011年海南高考20题)&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
  27.(2011年4月北京丰台区一模22题)下表反映苏俄和苏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是
  项目 23 1925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
  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
  28.(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8题)读右图,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9.(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18题)据记载,当苏俄要实行某经济政策的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苏俄要实行的经济政策应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30.(2011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14题)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C.农民交纳粮食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下的粮食D.农场职工可以发展家庭副业
  31.(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7题)&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32.(2011年5月天津市河北区二模8题)苏俄农民彼得 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33.(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3题)《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34.(2011年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21题)《全球通史》在描述人类尝试的某一政策时写道:该政策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特征是强行征收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须的剩余农产品。&这一政策是
  A.赎买份地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
  35.(2011年1月南京模拟17题)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36.(2011年4月北京东城示范校)1921年底,基辅郊区农民彼得洛夫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集市出售,结果是
  A.管理人员依法征收了税额 B.粮食被没收
  C.他只能售一部分 D.行为合法,无人干预
  37.(2011年5月浙江百校联盟19题)改革是推动制度完善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改革中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可以相互借鉴,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错误的是
  A.苏俄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B.苏俄粮食税有利于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
  C.罗斯福采取了苏联式的国家干预经济
  D.美国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民主
  38.(2011年4月乌鲁木齐三模32题)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叛乱,威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列宁的提议,苏维埃政府从1918年下半年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面是几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论
  甲: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条件下和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
  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保障了苏维埃在军事上的胜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是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
  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规律,并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A.甲正确,乙、丙错误B.甲错误,乙、丙正确
  C.甲、乙错误,丙正确D.甲、丙正确,乙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0分)
  39.(2011年1月吉安市期末质检26题)(2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劝学篇》
  (1)材料一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他又进行了怎样的实践?(2分)
  材料二世界之政有二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日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自馀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故各国宪法,皆首言君主统治之大权及皇位继袭之典例,明君之权限也;次言政府及地方政治之职分,明官之权限也;次言议会职分及人民自由之事件,明民之权限也&&不知君权有限云者,非臣民限之,而宪法限之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8分)
  材料三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3)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怎样?(6分)
  40.(2011年3月泰安市一模29题)(35分)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古今中外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八年锁定&三农&问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将水利建设置于核心地位。
  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明朝末年设置税关,造成&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和&商贾断绝,城邑罢市&的局面。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甚至巧立名目,没收财货,关税害商,致使&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策?(2分)试从世界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
  (2)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都对本国的农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请分别指出两国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6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两国都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革,结果迥然不同。你认为产生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41.(2011年4月佛山二模38题)(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见下表。
  (1)结合封建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分析商鞅变法对封建主义经济模式形式的影响。(4分)
  (2)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原因。(9分)
  (3)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体制作了哪些调整?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僵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9分)
  (4)对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内涵。(6分)
  42.(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29题)(15分)经济改革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材料二第6条。(a)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
  第8条。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1)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罗斯福新政《农业调整法》
  材料三&&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材料四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起到什么作用?(4分)
  (2)概括材料二中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分析它与材料一中农业政策截然不同的原因。(4分)
  (3)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2分)
  (4)据材料一至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5分)
  43.(2011年5月肇庆市二模39题)(24分)合理的经济指导思想与恰当的经济制度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五口通商,关税降到5%,允许外商与中国商人直接贸易。这些要求反映了英国什么样的经济思想?英国这一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是什么?(6分)
  (2)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采取整顿银行、颁布《工业复兴法》、实施以工代赈等措施,被称为&新政&。&新政&与哪种经济思想相吻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二战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哪些新变化?(6分)
  (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3)
  1913年 1928年 1932年①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炭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2
  注: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分析上表,指出年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的排名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4)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逐渐确立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确立有何意义?(6分)
  44.(2011年4月海口调研27题)(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材料二资本主义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其自身的发展,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钱乘旦《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对于新中国而言,&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
  &&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成果。(4分)
  (2)试举两例说明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分)
  (3)结合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说一说你怎样理解&中国奇迹的核心&。(3分)
  (4)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现代化有何认识。(2分)
  必修二专题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解析:从&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等关键词可知为新经济政策,选择B项。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0年是在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1918年&&1921年春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实行配给制的分配原则故应排除③。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解析:考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点。从题干中可知,苏联迫切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经济恢复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政治危机,如此背景下,实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解析:此题考察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经济,B、C选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符合题意,故选C。
  解析:从题目叙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再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可得出答案C
  解析:材料是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商品货币关系,超越生产力,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解析:本题考察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为了克服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它巩固了工农联盟,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新经济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第原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新经济政策被取消,需要有新的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的途径。CD说法错误,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解析:&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是指新经济政策实行商品经济,允许资本主义存在;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指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和美国实行的经济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符合两国当时的实际的,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但是都没有改变两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俄国于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排除A。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斯大林时期的成就,排除B、D。从材料看,列宁这个言论应该发表在俄国经济由严重破坏到开始恢复之时,也就是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之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巩固了工农联盟。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解析: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策即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并没有否定市场的调节作用。而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否定市场调节作用。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根据题干信息&重新组织&&&说明,在此之前俄国的经济中商业经济被取消,此种情况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取消贸易,实行余粮收集制,此后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1918年11月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选B项。A项发生在1918年3月;C项发生在1921年;D项是在1925年,三项可从时间上来排除。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俄经济发展探索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和C项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因为1928年斯大林取消了新经济政策,而采用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应该排除;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正确。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解析:从材料看,当时苏俄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并且允许在苏俄开设工厂。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解析:本题首先可以从时间上排除AD两个选项,而材料中&能雇佣劳动力&,说明发展商品经济,那么,正确选项是B,新经济政策是肯定价值规律与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的特殊政策,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的。
  解析:本题考察苏俄时期的经济政策。此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根据提干信息&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探索时期,《四月提纲》是为改变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发表的,此后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胜利;C项是在斯大林时期开展的,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开展的。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本题考察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题干中&1921年春天&&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属于经济政策,但是这个政策存在大量的弊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的现象。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题目中&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和&雇佣劳动力&经营生产即是新经济政策的反映。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解析:本题中CD两项与列宁无关,是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措施。材料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根据所学,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工业方面如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联系材料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等信息,即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本题选B项。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20世纪20年代初指的是列宁领导苏俄的经济建设时期,而且认为&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应该是指新经济政策采取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的的措施。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解析:根据所学,20世纪2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繁荣时期,美国尤为突出。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但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总统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使危机不断加剧。反映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1918年苏俄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等,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亟须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但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据此本题选B项。
  解析:ABC三项说法错误,与本题材料无关联,本题选D项。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确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而新经济政策不是排除A。B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所以正确选项为C。
  解析: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推动经济恢复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列宁是在谈论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时,认为要根据实践作出判断,即理论要符合实际。A.发表《四月提纲》指导革命不属于社会建设方面的活动,排除A。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不符合题意,排除C。
  D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轨道,排除D。B实施《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这属于列宁根据实践作出的判断,故选B。
  解析:抓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自由贸易措施上。故选D项。
  解析: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可知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与土地分配没有关系,选择C项。但题干要求对表内信息的解释,BD两项虽然正确但好像与题干表格也没有联系,请指正。
  28.C29.B
  解析:由材料中的&苏俄&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来排除苏联时期实行的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材料中可以看出各国代表对此政策不满,可以判断出应该是对新经济政策中的利用资本主义的相关措施不理解而表现的不满。据此选择正确答案为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1年春苏俄开始了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新经济政策,其突出的特点是农民取得了支配劳动产品的自主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解析:考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点。从题干中可知,苏联迫切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经济恢复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政治危机,如此背景下,实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解析: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故选B。
  解析:这一现象属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额商品交换造成的,从而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BD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
  解析:考相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认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题干中的&国有化&、&强行征收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须的剩余农产品&,即计划、余粮收集制等,因此,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正确;赎买份地政策是俄国农妈制改革;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的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
  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进&&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并再次否定D。
  解析:本题考查了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1921年新经济政策有关农业、商业政策的内容。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1921年新经济政策农业上实行粮食税,不再实行余粮收集制,商业上也恢复了自由贸易。本题中1921年底农民将粮食运到集市出售,结果应是管理人员依法征收税额后允许自由出售。
  解析:苏联式的国家干预经济是指斯大林模式并非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非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解析:甲的说法符合史实,甲正确。乙的说法中错在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故乙错误。丙的说法符合史实,故丙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39.(1)中体西用(1分)创建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2分)
  (2)思想:宪政是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具体又分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立宪政体两种;(2分)君主立宪政体是最优良的政体,最适合中国国情;(2分)中国应该通过开国会、立宪法来限君权、兴民权,从而确立君主立宪,实现强国的目的。(2分)
  实践:领导戊戌变法,支持清末预备立宪。(2分)
  (3)列宁的话表明,苏联是单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2分)
  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分)
  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但苏联后来又废除了新经济政策。(2分)
  40.(1)政策:材料一,重农或农本;材料二,抑商政策。(2分)
  影响:明清推行抑商政策严重压抑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与世界各地区的经济交流,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阻碍了社会转型。(2分)
  (2)内容: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0年代末实行农业集体化。(3分)
  中国:建国初实行土地改革;实施&一五&计划,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3分)
  根本原因:农业政策的调整是否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1分)
  41.(1)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分)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2分)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科技的进步;垄断组织(或大企业集团)的形成。(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不得超过9分)
  (3)调整: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计划经济体制)。(每点2分,不得超过6分)
  主要原因: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有效的改革。(3分)
  说明:原因如表述符合逻辑,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3分。
  (4)主要内容: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轻重三业并进;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兼顾农民、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不得超过6分)
  42.(1)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2分)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2分)
  (2)对于农民的减耕减产,政府给予鼓励和补贴。(2分)由于经济危机爆发,人们购买力下降,使农业产品供过于求。减产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生产过剩的危机。(2分)
  (3)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2分)
  (4)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恢复私有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维护市场体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经济发展的经验。(5分)
  43.(共24分)答案要点:
  (1)思想:自由主义(或自由贸易)。(2分)
  背景:(每点2分,考生只要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4分)
  (2)思想:凯恩斯主义。(2分)
  变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只给1分);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建立。(每点2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4分)
  (3)变化:1928年与1913年排名持平(或恢复到1913年水平);1928年以后迅速上升。(2分)
  持平原因:战乱结束;新经济政策实施。(2分)
  上升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或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五年计划的推动;欧美遭经济大危机打击。(每点1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
  (4)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意义: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有利于吸引外资,提升技术水平;焕发了国民从事工商业的活力;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每点2分,考生只要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4分)
  44.(1)成果: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2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2分)
  (2)曲折举例:国内战争时期,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建立斯大林体制,但逐渐僵化;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继失败,苏联最终解体。(任举两例即可,2分)
  (3)&中国奇迹的核心&指中国共产党领导。(1分)成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2分)
  (4)现代化道路是多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言之成理,1点1分,满分2分)
 (责任编辑:贾志超)
更多&&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导读
精彩是人生持续一辈子的过程,绝对不是高考和中考一锤子就可以定下来的,这一锤子只是你的精彩之一!
学而时习之1
奇奇怪怪很古怪
简单生活123
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
嬉皮光头仔
Oo槑小雅oO
briarglacier
briarglaci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俄牧羊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