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棍是谁开创并传授的?听说是少林棍法教学的鼻祖,求具体的信息??

少林棍法,五郎八卦棍,俞家棍法哪个强些?_百度知道
少林棍法,五郎八卦棍,俞家棍法哪个强些?
这些中国很有名的棍法中,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有所体现,不用说了吧..五郎八卦辊,是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开创并流传下来的棍法,只不过比现实中夸张.俞家棍法?谁的技击性强些呢,俞大猷在给少林和尚表演这套棍法时,属于南方武术,据史书上说少林棍法,各自有什么特点,和尚们惊得目瞪口呆.那么请问
提问者采纳
方法那是引人入门,而最终目的还是帮助学者提升修养只要练到家了,都一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少林棍法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师傅才是王道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少林寺得以闻名天下,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禅宗祖庭。来自印度的达摩祖师从南海登岸,先到达广州后又进入内地,和梁武"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俞大猷探访少林寺及其原因
&&&&&&本期共收录文章13篇
  少林寺得以闻名天下,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是禅宗祖庭。来自印度的达摩祖师从南海登岸,先到达广州后又进入内地,和梁武帝萧衍话不投机,便一苇渡江到了北方。达摩在嵩洛一带为弘扬禅法,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其后他传禅给二祖,又有二祖到六祖的一脉相传,使禅宗得以在大江南北广泛传播,声闻天下。这应该是唐朝以前的事。唐朝以后,一直到了宋元明时期,少林寺又因为禅僧练武立功而天下闻名。十三棍僧助唐(秦)王平定王世充起义开其端,少林寺和官府搭上了关系,使禅僧武装基本上得以合法化。如果这些都不足以使少林寺以武功闻名的话,那么,明朝的少林僧兵抗倭才真正使少林武术的威名得以显扬天下。 中国论文网 /6/view-5809499.htm  说起明朝的抗倭战争,有两个著名的抗倭将领、民族英雄,一个是俞大猷,一个是戚继光,被并称为“俞龙戚虎”,二人均在《明史》有传。抗倭战争和少林武术发生了这样和那样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尤其是俞大猷,还亲自探访少林寺。对于此次探访,俞大猷在他的《正气堂续集》中有明确记载:“予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嘉靖辛巳岁,自北云中奉命南征,取道至寺。僧负其技之精者,皆出见呈之,予告其住持小山上人曰:‘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复着芒鞋,扶竹杖,游本山大小庵场,历达摩面壁石洞,遍览金乘珠藏、龙步虎音之区。见寺前一山地,其形势更奇,又告小山上人曰:‘此地可建一小院,以增此寺之胜。’小山而慨然曰:‘建院之责,愚僧任之,即平治其基以经始也。剑诀失传,示以真诀,是有望于名公。’予谓:‘是,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俞大猷在《诗送少林寺僧宗擎有序》中也说:“予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击剑之技,后自云中回,取道至寺。僧自负精其技者千余人,咸出见呈之。予视其技已失古人真诀,明告众僧,皆曰:‘愿受指教。’予曰:‘此必积之岁月而后得也。’”俞大猷探访少林寺的两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但也有细小差别:一是说自负有精湛少林棍艺的武僧,给俞大猷进行了演练;二是又说,有自负精其技者千余人,咸出见呈之。少林武僧在朝廷高级将领到来之际出面进行表演或者演示,应该是正常的,也是一种荣耀。只是个别演练人数不会太多。大规模演练只能是花架子而不适合于实战。俞大猷探访少林寺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观看这里的少林棍表演规模和表演气势,而是要探访少林棍的实战价值。因此可以说,俞大猷观看少林武术棍术演练,可能有集体的表演,也有小规模的实战对练。其中也会有和俞家棍的对练。否则,就失去了探访的礼节,并不符合当时江湖规矩。   古往今来,到少林寺参访的人,可谓很多,甚至包括国家元首、封疆大吏、文化名流、诸山长老,无所不有。这些参访者,或者是慕名而来观光,或者是为了求法祈福。那么,俞大猷为什么要亲自探访少林寺,个中原因似乎还不十分明确,有必要进一步阐明。但是,俞大猷作为明朝著名将领、朝廷命官,亲自探访少林寺,定然与诸多参访者有所不同,自有他的特定原因和目的。   俞大猷,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1503),不仅是明代抗倭名将,还是一个著名的武术家。他以领导抗倭战争著称于世,历任明代三朝将官,一生坎坷,戎马倥偬47年,时而受到朝廷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到贬责,沦为囚徒;一生中曾经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至都督。在明朝倭寇屡犯海疆的多事之秋,率领所部俞家军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因而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明史》有《俞大猷传》,对他的评价主要是:“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明史》还称赞他:“世宗朝,老成宿将以俞大猷为称首,而数奇屡踬。以内外诸臣攘?、而掩遏其功者众也。”俞大猷之所以成为一个一身而二任的军事家和武术家,是和他的出生地福建泉州这一中国著名的武学重镇有关。泉州地区作为各种技击武术发源和传播的地区,在福建是出了名的。这里的棍术就曾被时人所称道。明人黄景日方就自诩地说:“吾温陵(泉州)棍棒手扑妙天下,盖俞都督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身与士卒相角斗。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承都护所指教。”将福建省武风的形成归功于俞大猷等人,并不完全是溢美之词。1557年,俞大猷认真研习“俞家棍”,并编写成武功秘籍――《剑经》。他在书中为了深刻地阐发棍法要义,还总结了棍法练习和实战的真诀。《剑经》完成后,不仅对泉州的南少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当时俞大猷组建俞家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蔡金星在《俞大猷与南北少林》中说,俞大猷为了抗倭御寇,曾创造了一套新的选将练兵方法。他命人平时在乡村民间开始培养训练民兵骨干,战时迅速扩充为能打仗的军队。他先从千户、百户和兵营中挑选三十名有组织才能者任甲长,让他们到乡村各挑选二十五岁以下、乖觉勇健、力挽三百斛、能管束十人、将来可做甲长的义士九名,每名给银五钱,令自备藤牌、刀枪,日给工食四分,平时首先教习武艺,其次教练营阵,务必使他们知道其中深意。要求义士每人自募亲邻十人,给安家银三钱、工食三分,听此义士管束。平时一遇小警,即督甲长及义士共三百人出面抵挡;如遇大警,则将二百七十名义士升为甲长,各自带领自募新兵十名,原甲长升为哨长,管九名新甲长和九十名新兵。这样就可以迅速扩建成一支数千人的战斗军队,就可以用来抵御较大规模的倭寇入侵。漳州地方历史学专家曾五岳也说,俞大猷在漳州曾训练出六千名民兵,把俞家棍传授给这些抗倭民兵,也传给嵩山少林寺的武僧,还广泛地传授给所部军兵。俞家棍在平定倭寇、海盗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   从嘉靖十四年(1535),俞大猷通过“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进入政治和军事舞台以后,在军事上屡立战功,同时也在赈灾救民活动中有所作为。他在明朝官场腐败的环境中,虽然抗倭平乱军功显著,但却几起几落,得不到公正待遇。诸如嘉靖二十八年(1549),右副都御史朱纨荐俞大猷为福建备倭都指挥。安南范子仪渡海击寇,剿掠钦、廉等州。欧阳必进又命俞大猷征讨。海寇平定后严嵩抑其功不叙。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16:53:26][ 15:48:01][ 17:56:11][ 17:35:02][ 15:00:47][ 17:31:33][ 17:29:18][ 15:27:16][ 16:49:35][ 9:27:53]
28日,我区组织收看全省全市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工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
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网站维护:中共泉州市洛江区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1 传真:1
(建议使用分辨率,以及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侠客风云传 逍遥棍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