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教师驾驭语文语文课堂的能力

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阳泉郊区义井联校河下学校&&& 姚永田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并几度出现“教改热”。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到魏书生“自学六步法”的全面推广,我们也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改革,成果斐然,但也有许多语文教师顾此失彼,甚至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执法”是好。有的因照搬照抄而失去个性,有的因被动模仿而落入窠臼,有的因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得不偿失。语文教学被异彩纷呈的教改复杂化了,语文课似乎越来越难教了。
最近我们有些老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语文课是不是可以这样来上,反复读书,写字。取得的认识就是:这样的教法对考试肯定是好的,对孩子却是不负责的。 &
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似乎迷失了语文的方向,一切全是新的,教学目标是新的,教材是新的,领导在要求的教学理念也是新的,学习的方式也是新的,评价的目的也是新的,什么都是新的…… 许多人不禁感叹,教了十多年二十多年近三十年语文,却没有学会怎么教语文。
语文课应追求简单(为什么追求简单)
(教育)以前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些研究教育的人批评一些老师,说他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时,只是简单地叙述为:“我在学校教书”,而忽视了自己育人的职责。我暗笑:把问题煞有介事地提出来的这些人,其实是他们自己把教书和育人分离开了。我不知道他们一天到晚到底在研究、捣鼓些什么,又发现了多少严重却又怎么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育其实是不应该那么高深和让人难以接近的。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受教育,
如果我们不看《教育学》上关于教育的那个定义,认真想想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再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教育的理想,像童话里可爱的小人儿一样,带着勇气、智慧与毅力上路,我们的教育必然是另一种味道。这种味道,是清香的。这种味道,是沁人心脾的。于是,有一天,我们觉得教育很亲切;于是,我们开始喜欢它,亲近它。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教育,该有多好。
(课堂)如今,“秀”出精彩的语文课堂,已不再是鲜有的事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用上了十八般武艺:精彩的音像资料、热闹的合作探究、逼真的学生表演……诸如此类,纷至沓来,让听者耳目一新,让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而这恰恰丢掉了语文课堂中最简单、最质朴的一些东西――倾听、等待甚至争论。这些课,又常常因为是我们的公开展示课而更体现其危害性,――(田忌赛马)课件展示=公开教学,(四省市教学交流活动台湾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语文改了姓,不再姓语,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常识课,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因为它把我们引入“追求语文教学本质之外”的歧途。所以,我呼吁――语文教学应抛开粉饰雕琢的“秀”,走上“简单朴实”的路,回归自然。
(学生)曾看到有个学生写的《假如我是语文教师》的文章,其中写道:“假如我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会与同学们拉近距离,成为朋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一起解决问题;我会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征服我的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更轻松、更简单地学到知识……”是的,简单――轻松――快乐。――繁芜的课堂不仅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可怕的是消耗了他们原本对语文的刻骨铭心的――爱。
但,简单的语文课拒绝平庸。简单的语文课是一首精巧的诗,而不是一壶平淡的水。它的创设,需要教师有诗人般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同样的问题,学生会因教师一个形象的比喻而曲径通幽,一句幽默的调侃而兴趣倍增;也可能会因教师一次厌烦的手势,一个躲闪的眼神而熄灭进取的激情。简单的语文更需要大智慧,需要我们在平实的课堂中捕捉灵感,适时、随机地拨动学生语文的情怀,让他们在简单实在的语文学习中迸发智慧、生成思想。
其实,语文教学并非复杂无度,语文课也并非难教难学,只要我们冲出“误区”,登临高处极目远望,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不过就是把课讲得简单一些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去制造“教改的森林”,让自己钻进去走不出来。教改本是一种“打枝”之举,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减轻重负,少枝多果正是教改的归宿。无论是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还是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也无论是“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还是钱梦龙推出的“三主四式教学法”,都没有悖逆把课讲得简单一些这一教改方向。只是我们在推广实施这些教改成果的时候,产生了误解,以致囫囵吞枣消化不良,造成在教学中头重脚轻,失去平衡,自己驾驭不了自己,从而使语文课由一棵大树变成一座大山,正好压在教师的头顶上,于是,语文课变成了难克之敌
因此,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下功夫备课,而且还要求教师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讲课时能顺其自然,不拚课,不玩课,能删繁就简,
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狠下功夫,把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全部变成亮点,以致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由此可见,把课讲得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它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了,而是把语文教学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它就像一个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过程,走钢丝较之于走马路,其粗欲精巧显而易见。那种把浑身的劲儿泼洒在课堂上,用力于外,浅入粗出,以致带着一肚子白开水匆匆上课,搞满堂灌、填鸭子,忽而来一阵暴风骤雨,忽而来一阵“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作法实在难以奏效。一切没功夫、没功底的“表演”都会误人子弟,花拳绣腿固然好看,但疲软无力,不堪一击,自然算不得国拳国腿。
化难为易,从而把最精华最真格的知识奉献与学生,切不可面面俱到,繁文缛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也就是“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这无疑是把课件讲得简单一些的最佳模式;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也就是“定向、自学、讨论、解答、自测、自结”的几步招数,实施起来也简便适宜。可见百改不离一“简”。弄通一理,诸理皆通。愿有志于语文教学的朋友们准确而灵活地把握语文教学这叶轻舟,把课件讲得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你脚下。简简单单地上好课,其实并不简单,只有吃透了文本,吃透了学生,才能突出重点,摒弃繁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从而上出简简单单的好课。
什么是真正简单的语文课,说不清,说得清就死掉了,说不清所以人们一直在研究,充满生命活力,下面我们用浅薄的知识加以研究。
一、简单语文的来由(历史悠久)
、回忆我小学时候的小语教学那时我的语文老师素质并不是很高(赤脚老师),上完课都回家劳动。在我印象中每节语文课都上的很简单,多读多写,我们懂的不讲,我们不明白的也不讲。也就那么稀里糊涂过来了,现在觉得自己语文功底也还可以,呵呵。所以我觉得“简单语文”应该是一种崭新的研究方向!(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深思,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同感)
、中国最灿烂成功的语文教学时期应该是私塾那是的教学是这样的,每天上学,进门坐下就是赶紧读书背书,准备先生的检查。检查完了,先生就教新书,主要是教学生读一读,偶尔也是讲解一下难懂的地方,学生回到座位还是读背,接下来是玩,下午是写字,然后是作文,内容无非是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等。这个时期确实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最盛世,四大名著、李白,杜甫,苏轼等等,不一一列举,成绩如雷贯耳啊!
私塾的语文教学,它是符合语文简单教学特点的:无非是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便让学生照着写、看书法家是怎么写字的,便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基本上是不讲知识的,不讲什么写作方法的,不强调对内容要有多少理解。然而正是这样符合了学习语文规律,现在的语文教学呢,却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私塾教育是直指根本的,也是简单的。它的成功之处告诉我们,简单有理。它的不成功之处告诉我们,简单的回归简单还不够。我们要的是更高层次的返朴归真。
我们不仅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还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选烂,秀才半”。可是这些优良传统随着私塾的消失、随着文学革命而消失了!可惜!
、语文承载的角色太多了。不负其重。听说读写现代的古代的语言的文学的要识字还要培养什么美德什么情操什么能力多了就乱无所适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本来就不复杂,只是太多博士、硕士、专家、教授、领导,自己觉得来之不易,上面头头又要求常常要创新,且不像我们语文教师日日忙,十天半月没事干,搞点创新向上邀功,语文便越来越复杂。试想想旧社会没那么多博士,在乡村有个初小生,就是小书生,高小毕业就是小秀才。题诗作对,潇洒挥毫,有何难事?语文做语文的事,“不要把精神训练的一切任务全担在自己肩上”。――还语文独当其任的任,就可能简单。就能考出高分!呜呼!
我们现在对语文教学却强加给了许多非语文功能,至少是也可以说是弱化了语文的根本目标。如在创新教育大张旗鼓进行时,不管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生字教学、口语交际等教学中都大力开发创新研究,人人都写创新文章。如对学生进行想象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却是过了分。而忽视了或是弱化了正常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教学《荷花》后也要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感受一下满池的荷花有多美!我想学生是会百分之百的说荷花很美的,到底美在哪里,学生只会照书读。而能真正领悟荷花的“婀娜多姿、像出浴的美人”这样意境的学生,我想是少之又少的。学生长大后,与美人携手漫步与西子湖畔,看到满湖的荷花,想必会有在《荷花》之中的感慨了,前提是一定得让学生记牢、背下《荷花》。
简单语文实际上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最好是一个诗人(要求很高啊!难得了吗?呵呵),似行云流水,似清风拂柳,宛若闲鹤翩飞。不是惊鸿、不是狂风、不是枭鹰。语文老师们,不要浓抹,最好淡妆。
、语文的本质就是简单,简单就是美。语文教学的最大技巧是无技巧,语文教学最高境界就是简单。我想,变繁复低效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为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新课标”就是一种这样的理念。对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思想到位至少与行动到位一样重要。路有千条,就看自己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目前的考试弊端多多,但不是语文教育尴尬的根本原因。有人高呼取消考试,这是不现实的,我个人认为以考试为指挥棒,改变以往的教师一相情愿地教学。
语文教学能否简单关键在考试改革。我最好的办法就是动用手中权利(出题)通过以考促教,解放学生!现在我也明白了,减负喊得在响好了,还不如一张试卷的威力!我们将发挥考试的导向性作用,那种自以为在考试来临几个星期复习一下考几张试题,就能考得好分的想法!已是一去不复返了。至少我们的考试能让大家更多关心一下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
、口号也喊二句!
语文教学可以简单化,应该简单化,必须简单化。千年的简单,我们走过了辉煌!半世纪的复杂,我们走进了尴尬。这简单是以深刻为基础。大道至简,奇剑无锋!
语文就是搞复杂了,忘记了简单的好处!
试想,我们平时是不是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孩子身体瘦弱,就拼命给他吃各种补药、各种偏方,而忘记了最简单的事情,给他吃饭!我们给他吃饭的时候,不是让他吃,而是仔细地在那里研究饭的营养、耽误了学生吃饭的时间!
二、什么是简单语文
语文是什么?你知道吗?语文的目的你知道吗?如何学习语文知道吗?这几个问题明白的人,就知道了什么是简单的语文教学!回归语文素质教育的本质(这是非常必要的)!必将让教师明白,什么是你要教的,什么是你不要教的,什么是可以教的,什么是不可以教的!什么东西你是教得起来的,什么是不要教,学生也会明白的!
简单语文。我先给这个简单语文下个定义:简单语文就是通过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语文方法!呵呵!
简单语文教学的结果是有效,有效的手段是简单!简单语文教学是点眼于小语教学的现状与弊端,结合古人教学经验、语文本质,及目前小语教学改革成果、当前全国小语课改的先进方法与理念提出来的。它是我市小语课改的必然产物,虽然它目前还没有一整套系统性的理论论述,还没有达到一种自圆其说的水平,它的理论根据,它的操作方法,它的成效如何,它的发展前景,还没有特别深入的畅述,但是这些都不能让其成为全国小语教学最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地位,简单语文四个字自从一提出来以后,就得到了全国小语界的大力理解与支持!特别是小语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探索!从它一出生起,它就具有了一种全所末有的生命力!
、简单语文的实质是什么?
简单语文最早我是从崔峦先生那儿读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第二期)他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后来,张庆先生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很赞成他们的说法。举个例子吧: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班,在年全区毕业统考,多名学生中,前名是该班学生。前去调研,该班语文老师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师,但是,年来,她抓了两件事:一个是读,一个是写。即大量读课外书,每天写日记。抓了读写两个字,语文成绩就这么优秀,全省为之惊叹。大家看,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
简单语文的实质是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它不纯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常态语文。如果忽视了读和写,也是教不好的。
、清人章学诚所主张的博约关系是一种以约驭博的治学思想其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和学术背景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治学思想对其后学术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也有一些同仁提出这样的观点,就是“其实博和约是不可分割的都得兼顾”。学生也很想了解先生提出这个观点的时代背景,以及是如何理解博约之的辩证关系的?
章学诚所主张的博约关系是一种治学思想。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专则成家,成家则己立矣。”意思是说,做学问始乎博,终乎约。读书开始要博览广取,然后集中攻读。治学和语文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边的“博”和“约”,是讲的读书要广泛阅览,扼要地吸收。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这对我们语文教学很有借鉴,我们应该交给孩子这个方法。也是简单语文的好方法,(一站,二看,三通过;一览,二读,三品味。)
、新课程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简单语文如何做到简单阅读。
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它就有两重意义:一、内容意义,二、形式意义。阅读教学不但要“披文得意”,而且“披文得文”,也就是说“意、文”兼得,因此,钱正权一再告诫我们,不要把阅读课上成理解课,阅读课主要的目的是“得文”通过“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读中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即要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千万不要把阅读课上成讨论课,把教室变成论坛。语文改了姓,不再姓语,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常识课,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简单语文是不是和深度语文相对而言的?立足之依据是什么?
简单语文,我理解,是指教学目标简约,教法简洁,它强调的是读和写,对深度语文我没有研究,如果它指的是教材要挖掘得深,我也赞成,但要有度。深度语文如果指的是拓展――由课内到课外,扩大阅读量,那么我更赞成。这种提法,和简单语文是一致的。一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读的过程中,要会品味,即品词、品句、品段、品篇。
、教语文,能不能像教数学一样反复地练习?如果像数学一样注重训练,人文精神又如何渗透?
大家牢记课标的一句话: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书是最重要的,要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有的东西要反复训练,比如写字、朗读、作文。这都是一种技能或者一种能力,凡技能和能力都必须训练才能形成。关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请大家记住张天若先生的话:“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就跑不了,老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理解词意,倡导不用字典,让学生在文本中,在阅读中感悟理解)老师也是一本书,老师这本书里要更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这本书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课文中的人文性。所以有人说,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愿我们一起做个好人,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简单语文”的提法真好,它给广大一线语文老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学应力求简单!而简单不是“粗糙”,不是“简单化”,它仍然追求教学的高境界――真实、扎实、朴实(崔峦语)。“简单”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简单就一定有复杂,只有“复杂”作为前提,这样的“简单”才会有保障,才不会沦落为“简单化”。简单的是语文教学的设计与操作,而复杂的是什么呢?
简单语文,首先目标要简约,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作、习。再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这个要严格要求,训练到位。一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读的过程中,要会品味,即品词、品句、品段、品篇,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因为有些讨论并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给学生留下的是字词、是语感,是不可言传的感受。复杂,大概是指讲得太多,太繁琐,讨论得太多,开掘得太远,增容得太多,使语文教学变“胖”,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要么指的是声光电一起上,弄的学生头晕目眩,使语文味儿少了,我对复杂语文没什么研究,只能说这么多,谢谢!
、简单语文,是否意味要摒弃课堂上的一些花样,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简单语文是要摒弃课堂上的花里胡哨的东西,语文教学要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阅读能力是读来的,读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词造句的奥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受表达形式的美。下面给大家背诵一段文章――“三国演义第五回,作者用个字描写惊心动魄的战斗。曹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段文字第一没有正面写战斗场面,完全用的侧面描写。但是从侧面描写中,可以感受战斗的激烈,关公的英武。第二,作者以酒作了侧面的铺垫,华雄被斩,酒还没有凉,写得何等精彩,文字何等简练,写法何等绝妙。如果看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哪能得到这样的感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语文要“意”“文”兼而有之,必须读书。(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 ――艺术性和文学性统一,不读红楼梦不是中国人;三国演义――错纵复杂的叙事结构,但语言文白挟杂;水浒――语言美来自群众高于群众,八十四回后是垃圾文字;西游记――文化意境好,但结构不行,遇妖猪八戒跑、沙僧没主意、孙悟空打请观音。
、语文要“简单地教”,是否要简单地读,怎样读才能获最大的益?许多学生读了很多课外书,为什么不见成效?
语文教学要得法于课内,激趣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学生的确读了很多书,而且边读边想,精彩处要记忆,那么,他的语言积累会丰富的,语感会强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的,不要强迫学生看书,强迫,即使看了,也是没有用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先放后收,树立嗜好书籍,开卷有益,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思想。
、简单语文对于学生把握语文学科可能很有帮助,但它会不会影响语文博大的内涵和丰富的美感?就像快餐一样,是简单了,但仅仅能填饱肚子,可是营养不足?
简单语文不是快餐,恰恰相反,它是慢功。它讲究的是读背写,讲究的是积累。“厚积而薄发”,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书读过了,怎么能担心没有营养呢?(数学是塔,语文是沙,积累过程)
、提倡“简单语文”固然很好,但是它和考试中的出现的难、繁等怪题有否冲突呢?
书读多了,作文写好了,就不怕考试。举了例子:年,吉林有个班,有位同学,抓的就是两件事:读和写。年下来,学生人均背古诗文多首(篇),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很少做练习题发下来我也不做,但是,考中学的时候,在全区语文均分第一,年高考,位同学,有位考上大学,抓读书和作文,不要担心考不好,也不怕怪题和难题。因为怪题和难题不会有市场的。
、我所理解的“简单语文”,是对当下语文课语文本体失落的回归。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教材(文本)是新娘,拓展文本是伴娘。很多语文课,伴娘花枝招展,装扮时髦,远比新娘漂亮。而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往往忘记了新娘而记住了伴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若就本教本,容易被人诟病为因循守旧,视野狭窄;大量拓展,则被人说成花里胡哨,不务正业。您怎么看待文本拓展这个问题?如果是适当的拓展是必要的,那么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拓展是有效的?拓展的尺度如何把握?拓展的时机如何把握?
我认为,课堂上要“举一”,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课外一定要拓展,否则不能形成语文能力,凡是语文能力好的,都是喜欢读书的人。
、简单语文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有何要求?为了达到此种要求,教师平时应如何修炼“内功”?
老师要是个读书人,要能写点东西。老师善读善写,学生才能善读善写,这是叶老反复教导我们的。当然,如果老师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他的学生的潜能必然能极大地开发出来。美国有一所中学(名字忘了),出了不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专家一调查,发现这所学校有许多才华横溢的教师,于是,他们得出这个结论:学生跟着才华横溢的老师教学,就会很快成才。
、那么我们老师在简单的背后应该做些什么?请于老师从宏观(语文教学)与微观(课例的整体设计、导入、拓展等)的两个方面来手把手地教。
一线的老师特别关心微观的操作,我非常理解。宏观就是要记住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怎样学语文,怎样教育文,就是抓住读写两个字。下面举一个课例,从微观上说一说。《翠鸟》教学实录
、有人说语文“倡简”是针对当前纷繁的语文现状而言的,或者换个方法理解,是不是语文倡简只是一段时间里的事情或者是特定空间里的事情。还是应该把倡简作为一种原则,一种教学语文应有的类似法则的东西。想知道答案!
这是一种原则,因为它道出了学语文、教语文的规律。
回归语文本质!展现语文教学最高境界!体会简单语文,不唯上,不唯本,只为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以现实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以无招胜有招的教学模式!开拓小语教学新天地!
三、简简单单教语文
我们总是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语文教学要生动,要精彩,内容挖掘之深奥,教学设计之花样百出,让人感到实在是境界太高,高不可攀,让人一次次地加深这样的印象:语文教学,难于上青天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师为课文所累,一篇课文,几百字而已,却要解析出不知多少高深的东西,一会儿是思想含义了,一会儿是语言因素了,都要挖掘。分析来分析去,训练来训练去,扎实得何等了得更有教学设计,谓之“巧妙”,其中的奥妙让人不得不长叹一声:语文教学啊,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所要的语文教学是简单的语文教学,在简单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语文爱好者,教师对于语文乐在其中,然后,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扎实而快乐的语文
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简单的语文教学强调底气,语文的底气来源于诵读与大量阅读。诵读,经典的诗文要大量背诵,没有背诵的语文是很浮躁的,而背诵一篇篇毫无价值可言的文章简直是浪费时间,讲严重一点叫浪费生命,大量阅读,其收获的当然不仅仅是语文,但语文的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须知“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啊简单的语文教学,没有刻意求变的痛苦,没有疲惫不堪的设计,但要有一个诵读教材,一批必读书籍,教师与学生一起大规模畅读名著,教师与学生一起进步,其乐也融融语文的底蕴,比之于一课一课“精心设计”的复杂语文课不知要浓厚多少倍!
简单的语文教学,必须是一个学生绝对参与的教学。网络时代必然是简单语文教学的最好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没有网络的引进无法想像简单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内容是随心所欲的,简单的语文教学观念下,日记的也是简单的,只是“每日一记”之意而已。教师并不批阅每篇日记,日记贴在论坛上,跟贴者就是批阅人,所以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读者,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先生,而且网络的开放性使我们语文师生多多,而教师便是版主,为我们的学生服务。走进网络的“日记”教学必定会使学生真正热爱写作,使学生们气度非凡,语言鲜活。简单的语文教学,换来一个个强有力的“打手”――打字写文章之谓也的高手我们的论坛“日记”则是一个互动的论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可以是与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杂志,(也可以是自办报刊的互动。
(四川重庆三年级学生常划三八线,张、宋两位同学以武侠小说的形式相互攻击,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网上展开讨论,并约法,班主任是掌门人,不能有恐怖、色情、血腥、不死人。最后写成了三百万字的武侠小说――张宋演义,上了中央电视台。)
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活的语文。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听与说;听录音故事,师生一起朗读一部名著;演讲……这些活动肯定少不了的。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语文本身就在生活中。简单的语文教学不是死抱课本不放,也不是仅仅读了很多的书而缺乏思想的。我们要借助社会的力量,我们要把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请上我们的讲台,来给我们讲,我们也可以采访,可以提问,我们的眼界在这样的活动中开阔,我们的胸襟在这样的活动中拓展。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在简简单单中走向辉煌
(一)教师如何教:
1、平平淡淡教语文   平淡即平实淡雅,不加色彩,不加修饰,不刻意雕琢,不自作矫情,不故作姿态,不故弄玄虚,是原色、原汁、原味,是本色语文、本体语文、本真语文。  平淡为真。返于自然,归于纯净。教师持这种心态,就会心平气和,以真心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及学生进行真诚交流。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平淡致静。教师心静如水,学生雅静无声,不讲奢糜,不求浮华。师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有心灵的絮语,有自然的默契,有随机的暗示,有会心的微笑。这就是潜移默化,也就是“不言之教”。  平平淡淡不是平板淡漠,更不是平庸散淡。平淡之中,有时也会奇峰突起,有奇思妙想,有神来之笔;有时也会峰回路转,有曲径通幽,有柳暗花明。  平平淡淡教语文,方露语文本色。如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言“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又如苏轼所言“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可见平平淡淡教语文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对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平平淡淡更像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 2、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  当前,有些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  鉴于此,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再次倡行“一课一得”,即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言其少也、精也。而不是说只有一个要求,一项任务。也要重提“精讲多练”,精讲,即讲精华,讲精髓,讲精炼,画龙点睛,提要钩玄,要言不繁,惜时如金。当然也要求学生问答简明扼要。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即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以及“用学生的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体言语实践”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所谓“简洁为美”,意在于此。&&  3、扎扎实实教语文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记得一位老特级教师执教《少年闰土》,文中有“秕谷”一词,学生查字典回答:“秕谷是干瘪的谷子”。一般来说,到此为止就够了,可老师又问学生:“能不能说瘪枣啊!”学生答:“不能。”老师笑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秕字是禾旁,是专用来形容谷子的。”解释一个“秕”字,增长了多少见识啊!&  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遇有错误要及时矫正,遇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  4、轻轻松松教语文  当前语文教学,师生都感负担重。广东一位教师写信给我说,班额大、作业多,师生不堪重负,考试频繁,加之统考,压力太大。他呼唤:救救老师,救救孩子!但愿这不是普遍现象。为何老师负担重、不轻松、不开心,有教育体制的制约,尤其是考试制度的羁绊,也有学校自身的问题。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堂课而言,也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言高论,尽情地表露他们的喜、怒、哀、乐,毫无顾忌地表达他们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其次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所谓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所谓留有弹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势,能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一是由浅到深之间的弹性,使全班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都能自由选择、自主发挥;二是从一种思路到多种思路的弹性。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三是从一元结论到多元结论的弹性,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  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与时俱进!(下午,我们从录像王崧舟的《长相思》中感受简单语文的魅力)
(二)学生如何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与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讲明白一点,学习语文就是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张庆先生这样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大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
语文怎么学,我以为“简简单单”。听、说――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读、写――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世界,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再细化一下,即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四得”: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
1、听得懂――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听”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堂倾听。一方面,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到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同样,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更是语文学习的必须。课堂上,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相同经历: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看,半听半不听;同学的发言刚刚开讲或者只是说了半截,边上的学生坐不住了,抢着举手,跃跃欲试;也有些学生既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却又听不进别人的发言;更多的听是听了,但不求甚解,只是过耳声响。&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安排听力的训练很有必要。如:生字词的听写,课文内容的听写,听记作文的训练等等。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做法值得提倡,每每课始,薛老师总会读一两段与文章关联密切的语段,读完之后他必会提一到两个问题。不仅如此,薛老师的词语听写也“别具一格”,他坚持听写时只读一遍,且速度较快。这样学生的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2、说得清―――敢于表达,表达有条理,注重语言美
说是言语的表达,它不仅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而且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念。“敢于表达,表达有条有理”这既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又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
有人将“说”的训练归为这么几类,一曰朗读,要求以标准普通话、适当的语调、语速朗读诗文;二曰复述,复述一段文章或一个故事;三曰介绍,把所见的人、景、事、物清楚、流畅地说出来;四曰问答,可以是师问生答、生问师答,或学生彼此互相提问回答;五曰讨论,围绕一个话题或一个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六曰演讲,在公开场合,面对听众,就某个问题或围绕一个中心发表意见、阐明道理、抒发情感;再有就是辩论了,对立的双方就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或论述或辨驳。&
我非常赞成这样的提法。语文的学习不就是如此这般――――把书读好,学会复述,尝试介绍,用心问答,积极讨论,生动演讲,敢于辩论。也正是在这样有意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概括力、鉴赏力等逐渐形成,并最终提升自我语文素养。&
3、读得透―――善于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情感,丰富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手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时下,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还要求我们做到这样几点:一是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二是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三是对部分诗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力求读透、读精,既要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要在阅读的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的积累。&
4、写得好――勤于写作,倾述真情实感
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落脚点与最终归宿。从本质上讲,它既是对听、说的积累内化,又是对阅读的吸收外化,它既有助于学生语言的丰富,活跃思维的发展,又有助于良好语感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所以说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基本的技能训练,最终要落实到“写”的层面。&
写什么,怎么写,可以这样考虑。首先精选典型例文,详加分析,从标题、立意、结构、技巧等方面品其精妙,得其诀窍,模其形仿其神。然后能“动之以情”、“鼓之以劲”,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创设灵动活脱的课堂氛围,坚持写日记、周记或随笔,坚持写身边事,写父母,写亲朋,写好友,写对生活的感想,写对未来的憧憬。最后是“写之有趣”,写的内容应当有情趣,有理趣,写的方式方法应当有乐趣,有兴趣。&
总之,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最为有效的方法方式。四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讲:语文学习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基于‘语’,不可偏指,故此而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语文,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实践证明,唯有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才真正得有提升。&
四、简简单单考语文
考试是指挥棒,它考向哪里,我们千军万马就奔向哪里
这样一道测试题目:猜一猜下列的数字谜语。(各打一成语)
()()()&& 分钟元()
于是,考场里的学生个个是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却怎么也打不出这些罩着神秘面纱的成语。甚至教师在批阅试卷时也是各执己见,就而言,有教师坚持以为当作“七上八下”,也有人觉得“七嘴八舌”、“七零八落”未尝不可。且不论这些答案的正确与否,仅凭这几道语文试题,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困惑:语文要大海捞针吗?这是我们提倡追求的创新吗?这样的语文究竟有多少实用性价值?或者换个角度来理解,在我们的语文试卷上,是否还可以出现诸如“母鸡为什么会下蛋?”“能等于吗?”“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此类的题目?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一味地追求语文的“活力、火力”,一味地注重语文的“新奇”。原本是要激学生对学习母语的浓厚兴趣,殊不知,这会让更多的孩子丧失学习语文的原始动力。语言是深奥的,但语文应该是简单质朴的,语言是纷呈多彩的,但语文应该是快乐有趣的。
《新课程标准》这样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如此看来,既然语言是工具,既然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与运用,那么就语文的评价,就现行的语文考试,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多一些理性思考呢?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曾经在徐州鼓楼区进行过这样的考试改革,语文只考查两项,一项是写字,写钢笔字,一项是习作,自由习作。实践证明,这些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同样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苏教版语文编写组的专家们几乎每个学年都会组织编写一两套简单快乐的语文评价试卷,以供使用该教材的各地区参考。遗憾的是,很少有人重视这样的举措,甚至有人会有这样的担心,如此考试考不出差距怎么办?这似乎是要把学生考得灰溜溜,考得抬不起头来才会显示出语文教学的扎实深厚。这么一来,原本简单快乐的事情被人为地夸大了,复杂了,烦躁了,而编写试卷的也只能是绞尽脑汁,使出浑身看家本领。教师们则普遍反映教得累,实际上学生们学得更累。久而久之,语文失去了一贯的魅力,学生们也不得不在奇异的语文试题面前低下这曾经“高昂”着的头。
有国外媒体称,中国的孩子连中文都学不好。其实他们哪里晓得,并非是这些孩子学不好,而确实这样的语文不好学。假使,我们做语文的都来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法,或许面对语文,面对语文学习,我们就会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了。
1、变“大海捞针”为“囊中取物”
何谓“大海捞针”?在大海里果真能捞到针?当我们一味追求语文的广博与无边无垠时,很少有人虑及到在我们还未踏上“胜利的彼岸”就已经是奄奄一息了。“知识是无边的海洋”,无论是什么人,不可能学光所有的知识,尤其像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我们要获取知识,要增强语文的积累,但并不需要胡乱地“撒网布点”,更不需要去拼命地“穷追猛打”,我们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语文实践。
同样,我们的语文考试也不必盲目地“撒网布点”。或许今天的网、点,明天、后天可以弄清楚,但明天、后天的网与点呢?这样无休止的下去,岂不又验证了“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这句流行一时的应试教育的产物了吗?既然大海里捞不到针,为什么不让学生们去囊中取物呢?或许今天的囊中取物并不显眼,但坚持下去,一年、三年、十年以后呢?谁也说不清这“囊”会有多厚实?不要担心难不倒你的学生,更多时候他们会在生活与学习中自己难倒自己的。而这时候,应该又是他们新一次语文积累的开始。
2、追求创新不等于追求希奇古怪
当创新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当创新的精神在校园里一路撒播的时候,我们的课堂焕发出了空前的青春与活力。但更多的还是停留于模仿,有时难免会有东施效颦的现象。如果单单是模仿也就罢了,而实际上,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语文工作者,已经学会了自我固守着的“创新”,甚至偏激地以为创新就等同于“希奇古怪”。什么是创新,从广义上讲,创新不仅仅专指发明与创造,也包括个人自我前所未有的初次体验与感受等。就同样的事情而言,对于不同的个体,其创新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更多时候,创新是一种求异思维的发散。因此,追求创新是要求我们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追求创新是要求我们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追求创新是要求我们能跳出问题来看问题。如果一味地将创新曲解为希奇,那么其结果必然是扭曲了创新的导向,必然是更多的人如法炮制这样所谓的“创新”。说严重一点,这是非常危险的。
3、语文更重要的是运用
学习语文的作用是什么?学好语文是为了什么?很多专家学者曾就此作过精辟甚至系统的阐述。同样,大量的实践证明,语文更重要的是运用。语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学校里,应该注重语文的实践性,充分释放它的社会功能。
首先语文要向生活开放,注重生活经验的感悟。生活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应当把学生引向生活,指导他们自觉地观察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小丘溪流的秀美景色,桃李杏梨的生长变化,鸡猫狗兔的生活习性等。应该在每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中安排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语文天地,以从中吸取营养,开拓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其次语文要向社会开放,注重语文学科的实用性。语文教学也要从现代化社会实践要求出发,从生活需要出发,注重向社会开放,为言语交际服务。教师要多在语文实用性上做些文章,多设计一些实用性强的语文练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实用性所带来的成就感。如给亲友写一封信(写后立即寄出),播送一个通知(写后立即广播),写一封倡议书(写后立即张贴)等等。
五、简单语文不简单!(并不矛盾)
中国儒家有个观点:中庸之道。度要掌握得好。能够当好医生的人,就能够当一个好官。语文课改是怎么回事?无非是当前的语文教学与时代不相适应。课改就是打破旧传统,失衡一段时间,通过调整达到新的平衡就是前进。
简单语文不简单!我仍然觉得语文教学不能刻意简单,就像不能刻意复杂一样。语文教学该“不简单”的时候还是应该“不简单”。我们反对对一篇课例生硬地或巧妙地“深挖硬掘”,刻意夸大“举一反三”的作用,把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章看作供验证的例子、供训练的素材。以至对一句话、一个词都分析得没完没了,把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肢解得支离破碎。更反对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而刻意在课堂中加入某些环节,让课堂人为地曲线前进。
为什么简单语文不简单!
首先,我们要维护语文的学科特征和语文的本质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但是我还是要讲清楚的是:基础教育不要过早过多地强调专业化,强调学科特征。而应强调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活化与沟通,崇尚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协作精神”“资料的搜集与处理能力”“以复数知识为背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应该在我们的有效视野之内。毕竟现在不是靠写一手好文章就能享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代。
其次,“简单教语文”只考虑了教师的“教”。如果学生真如我们所愿,在没有任何外部“诱惑”和内部激励的前提下,能够自觉的诵读和大量阅读文章,并且在阅读时能够“入情入境”,在阅读时自觉地进行着“思接千载”的想像历练,以及获得诸如“共鸣”的情感体验等,那么老师确实可以“简单”教语文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建构主义学者认为,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对“学生是怎样学的”提出合理的解释甚至假设。据一教师调查证实,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语文活动和小竞赛。在语文课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中,知识和情感储备都还不丰富的学生对单纯的诵读以及大量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只能通过多样的语文活动或者竞赛引导学生去阅读,于是,语文教学就“复杂”了!呵呵!&&&&&&&& 语文教学应该如何“不简单”呢老师最关注的问题!
1、适当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引起一场智慧的交锋
例如,有位老师上《五彩池》这篇课文时,通过巧妙的学生的问题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设计引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洗澡有的说可以洗澡,有的说不可以洗澡,有的说有些可以洗有些不可以洗……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们纷纷回到课文当中寻找依据,整场辩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谁对谁错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进入了一个理性的求证和思考的状态。
2、适当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这个例子领略一次探究的历程
有老师上《不合群的小蝌蚪》这篇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还是心中有疑问,为了搞清楚青蛙到底是群游还是独游,到底自己在平时田间地头看到是青蛙的儿子还是蛤蟆的儿子?让学生捉蝌蚪,学习作者一样也来一次实验,看看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结果也有可能与书本上是不一致的,使课堂变成了一个氛围浓厚的“研究室”。
3、适当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引申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
如上《小熊住山洞》这篇文章时,运用多智能理论设计教学,讲一讲: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画一画:把这个童话故事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色彩把小熊的家画出来。演一演:角色可以是各种小动物、树木、小鸟、花草、等。唱一唱:采用自己熟悉的曲调的节奏和旋律,填写适合于课文内容的歌词,并歌唱出对小熊的喜爱之情。
要做到这些,没有过程的特意安排似乎很难做到
六、简单学语文怎样检验这样的课堂呢?
第一,教学目标是否单纯明确。教学目标少一些,集中一些,多了以后难免会变成浮光掠影。单纯并不是单一,教学目标本身就是多维的。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对教者本人来说,应该是胸有成竹。
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堂课成功不成功,主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没有被激发,整个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是自主建构,如果学习兴趣未被激发,如何建构。
第三,是否做到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也就是说要突出语文本体,不要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而把本体淹没了。
第四、课堂情境是否做到了相对稳定。有些课堂情景转化的实在太快,很难维持。
第五、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简简单单上语文,可从这五方面衡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生成的课堂,那么,教学目标就应该根据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适时调整、灵活处理,这叫教学机智
教育其实应该是很美好、很清新的。她哪有牡丹那样富贵,哪有海棠那样妖娆,她只会像金盏菊那样的小花,一朵朵,小小的,在太阳下微笑,在风雨里摇曳。风一吹,你看到的,就是生命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老师,在课改的关键时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不敢说有妙手著文章的能力,但我们应该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让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份份去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让课堂趋于理想,让语文教学在简单中走向辉煌。&&&&&&&&&&&&&&&&&&&&&&&&&&&&&&&&&&&&
(该文为2006年8月郊区全员培训讲稿)
浏览:1552
原文网址:
[我来说几句]
评论人姓名:
个人网站:
评论内容:
(127字符以内)
尚能输入: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和维护《》,也请不要发表威胁本站生存和声誉(如政治敏感、非法传销)的言论,如发表不良言论,文责自负,谢谢合作。
  一、一旦违犯法律法规,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本站工作人员有义务配合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如IP地址等)。
  二、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严禁发表有人身攻击倾向、有造谣生事嫌疑的言论,严禁发表虚假广告、色情、网络传销性质的内容,管理人员有权删除违反规定的内容或取消违规网友的发文权限甚至删除其ID。
您是尊敬的第<font color=#CC 位浏览者
[ 河下小学 ] 网页维护: zhxm 版权所有,并对网站内容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