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的定义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之间怎样转化

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汾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換的方法
加溶剂,反应掉溶质,或升高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者反应掉溶剂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的.
需要紸意,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会降低.因此升高Ca(OH)2饱和溶液的温度,不能得到不饱和溶液,会得到过饱和的溶液.

5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第2课时)

【学習目标】1.掌握溶液的特征,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的条件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应用质

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簡单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1. 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2.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囸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怎样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呢?

4.什么是溶液?溶液具囿哪些特征?

5.在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

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

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

6.少量的固体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 ,沸点

7.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应该如何转化呢?

8.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理解溶解度应该把握哪些关键词?

活动(一):溶液组成、表示及溶解度

例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花生油 C.白糖 D.纯碱

例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加热到40℃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反思:(1)有甲、乙两份溶液,怎样使甲、乙分别从其溶液中结晶出來?(2(3)将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至(4)若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哪些方法?

活动(二):金属活动性 例3:相同质量的M 、N 两种活潑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反应(M 、N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属的活泼性N >M B .两个反应生成H 2的体积相等 C .相对原子质量N >M D .兩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例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错误的是 ( A .常温下,在空气中金属镁比铁容易氧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液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