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事件这两个字有多少笔画

中国体育史上最著名“叛逃者”胡娜以画家身份回归__网球__澳洲虎体坛网
澳洲虎体坛网 &&
 新闻内容
中国体育史上最著名“叛逃者”胡娜以画家身份回归
& 在李娜的时代之前,她曾经是中国网球史上最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女。1982年,她在出战联合会杯时,独自离队滞美不归,并于一年后向美国政府申请“政治避难”获准,成为国家的“叛逃者”,直接导致中美停止1983年双边体育交往。她登上大满贯的舞台,她退役,她定居台湾,她开办网球学校,她出任解说评论员……2014年北京的初冬,她再度出现在公众面前,带着新的头衔:画家。
她出走美国的那一年,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李娜降临人世,她的名字与她的名字仅仅相差一字:胡娜,51岁,这是她的人生。
北京建国门外国际大厦B座2-201室不足五十平米,在11月16日这一天里被挤得满满当当,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幅画引得前来的人驻足观赏,没错,这里正举行着意象画派的小型画展,其中有胡娜倾心创作的十多幅……
但是,在进入画家胡娜的世界之前,我们必须先抵达她人生的第一站:网球天才胡娜。
胡娜的第一人生
“我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一个人物而已”
她出生于一个真正网球世家。在1926年的慰劳北伐将士运动大会上,她的外公温岭获得网球锦标赛男双冠军,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网球的人,外祖母杨渝君曾是上海江南女子学校的主力。1950年到1965年,温岭先后在大陆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际处与重庆市政府人事局从事文体工作,教授军政委员会领导打网球。在这一阶段,她的舅舅、姨妈也进入专业网球队。1965年,四川省网球队成立,她和弟妹们相继进入网球学校学习,其中4人成为四川省网球队专业球员。
她16岁拿到全国冠军,17岁夺得白宫杯青少年冠军,18岁获美国弗吉尼亚杯冠军,成为当时的“亚洲一姐”。
1982年,19岁的她随中国女子网球队赴美参加联合会杯,队友中还有以后李娜的恩师余丽桥,然后,就有了震惊中国体坛的“胡娜事件”――
中国队在联合会杯首轮中3比0轻松战胜日本,但在第二轮和德国遭遇前,作为主力队员的胡娜却突然消失。随后,她通过律师致电组委会,称自己很安全,并寻求政治庇护。一年后,胡娜向美国政府申请“政治避难”获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照会美国驻华使馆提出抗议,4月7日,全国“体总”认为美国政府此举破坏了中美正常交流的气氛,决定停止中美1983年的双边体育交往。出走后不久,胡娜还曾应邀到台湾,被媒体大肆炒作,称其为“投奔自由”的“反共义士”。对两岸来说,那都是一个荒谬的年代,胡娜刚好夹在中间。
关于出走的原因,众说纷纭。胡娜自己的说法是,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有限,她太想打职业网球了,这完全是自己的选择!出走美国前的她,20岁不到,已打遍大陆无敌手,甚至亚洲冠军、世界青少年比赛冠军,她向往更高的职业舞台,但以当时大陆的政治体育格局这是不可能的,迫使她不得不采取非常办法。
出走之后的路途并不顺遂,留在美国的胡娜,一直受伤病困扰,严重影响到训练和比赛。她真正开始打职业赛并拥有世界排名是留在美国3年之后。1984年,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大满贯――美网。1985年,23岁的她在温网()上闯入第三轮。
1992年,胡娜因伤告别球场,那一年,她29岁。8年职业生涯,她参加了16次大满贯赛,职业生涯最好排名进入世界前50。
退役后,胡娜在圣地亚哥生活了5年,攻读经济管理专业的同时,拿到教练员资格证。1996年,她移居台湾,成立“胡娜网球俱乐部”,期间时常搭档许乃仁在卫视中文台解说网球。
某种意义上,胡娜是迈出中国体育职业化尝试的第一人。这位中国网球的探路者如今已年过半百,对于轰动一时的“出走事件”,她在接受体坛周报()专访时说:“我从来不后悔,我做任何事情也都不会后悔。其实成与败都是由后人来做定断,我自己不想。”
胡娜在美国打球时和教练维克的合影
时至今日,谈起过往,胡娜云淡风轻,她也知道网上有人用刺眼的词形容当年她的出走,“他们会说是叛逃,我内心真不在乎这些的形容。”对胡娜来说,决意出走,只是因为自己想打球的梦想,“一个选手能拿到中国冠军、亚洲冠军,他所追求的就是走向世界,其实现在你回头来看,每一个选手都是如此的,只是说我那时候确实走得比较早。我有追求打职业的梦想,运动员的生涯也就那么短暂,你想想,其实‘出走’搁在现在不就是单飞么,时代在进步,大家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会进步,我也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一个人物而已。”
在美国等待身份的那段日子对胡娜来说,身心煎熬,“一方面不能正常训练,体重不停地增长,另一方面思念家乡的亲人”,可胡娜知道,正是过去经历的澎湃和汹涌,才换来了如今平静如水的自己,要说打球的遗憾,胡娜想想:没打入世界前十,“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当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最少要Top10,早在我16岁时,美国教练就说我太有天分了,你可以打到世界最前茅都没问题,但我后来又晚了几年才有机会到国外,那时其实身体已经有运动伤害了。”好在,胡娜未竟的梦想李娜在后来都替她实现了,不仅迈入世界前十的门槛,还拿到了两座大满贯冠军,成为亚洲网坛的旗帜。
如果可以穿越,凭胡娜的天赋,是否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其实我真想过。”不仅胡娜想过,她身边的朋友又何尝没想这个无法实现的命题?她身边的一位老长官说,如果胡娜回到19岁,肯定成就会比以前超越太多,听到如此,胡娜只能笑笑,“人不可能回到从前。过去,每个人都会有,也许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那就是真实的我,毕竟我经历的就是那个时代,现在能打多好的成绩,有多好的成就,也都只能是想象。”
到此为止,我们知道了50岁以前胡娜的故事。可,这个从来就特立独行的女人,永远会让你感到意外
胡娜的第二人生
“我会成为顶尖级的画家”
2011年7月,她忽然拿起画笔,画天画地画宇宙,开启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今年11月,她带着她的作品回到北京,举办意象画展。
“所谓意象画派就是靠灵感画,就像我这样的素人画家,没有任何专业的素描基础,就凭一时来了的灵感创作。”胡娜将自己的画风定义为“意象画派”,风格有些接近于印象派,典型代表是法国人莫奈。尽管和莫奈远隔几个时代,但在胡娜心里,这位大神却是她作画道路上的心灵导师,在北京的画展中,一幅《睡莲》悬挂其中,正是胡娜向大师致敬的心意。
胡娜的画作睡莲
而今,胡娜主要定居在台湾打理自己的事业,定期回美国看望年事已高的父母,偶尔也回重庆探望亲人,不管是长居还是短留,她在各地的家里都配备好整套的画具。学画三年多,画山水画建筑画天堂画宗教也画外星人,“我和很多画家不同,之前完全不打任何草稿。”
有人心生疑惑,一个职业网球选手真的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画家、高产时一天能画出四幅画?去年在新加坡举办第二次世界巡回展时,胡娜曾当场作画,“展览五天,我在现场画了五幅,就给大家看。”
胡娜想通过自己一幅幅画,向大家呈现一个道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美丽的画,你只要相信自己,你有足够的天赋,就可以拿起画笔来,尽情地去挥洒。“有一次我在台湾做画展,有个观众看到我的画泪流满面,”每每回忆起这些温暖的画面,笑容都在胡娜脸庞自然流露,有人因为她的画而觉得温暖、能感知到人生的幸福,这对胡娜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胡娜的作品中有一种随性的惬意
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绘画事业中的胡娜现在拥有的是一份随遇而安的惬意,在她心里,这次人生角色的转化其实都是上天的安排,在作画每一分钟里,她能忘却人世间的烦恼、挫折,她所收获的快乐远胜这些。为此她甚至有些“冷落”对自己人生产生重大改变的网球。
如今,她在台湾开办的俱乐部仍在顺利运营,但她早已是“甩手掌柜”。这家会员制俱乐部拥有11名教练,胡娜的三个女儿杨佳贤、孙惠玲、谭华娟至今也还在俱乐部训练,她们是胡娜2002年在花莲收养的原住民小朋友,那一年她们刚八岁,转眼孩子已出落为大姑娘,三个人都在边读书边教球。胡娜和她收养的三个孩子。
胡娜和她收养的三个孩子
“我当初想把她们培养成优秀的网球手,但到后来发现她们可能不一定适合只走网球这条道路,”当她最寄予厚望、天赋最好的谭华娟因谈恋爱而不想继续练球时,胡娜曾觉得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但现在,她已释然,对女儿们的期待,已从当年的“出人头地”转变为“只要有一技之长,生活快乐”就足够。
三年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胡娜曾说,自己的梦想是在国内开一家最大的网球俱乐部,但这个梦想目前已被创作所取代,“人生充满了各种惊喜,有时不要给自己设定限制,现阶段我已经不再去考虑网球俱乐部的梦了,我能感觉得到上天是让我来画画的,那我就尽力把它做完,而且这个过程我充满了喜悦,乐在其中。”
第三者的人生
“李娜,决定退役的那一刻她是痛苦的”
和胡娜聊天,李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2011年李娜在法网拿到第一座单打大满贯时,胡娜在家中为之站立呐喊,也是那一年,胡娜还和李娜有过一次特殊的交流:李娜和桑普拉斯在武汉打表演赛时,胡娜受湖北电视台之邀担任评论,赛后她还和李娜来了次特别对话。
在胡娜的记忆里,那时的李娜无所不谈,走上网球路的艰辛和背后的付出,这些胡娜都曾经历过的奋斗,懂得人自然心灵相惜。“一人在国外拼搏,那种艰苦日子确实不好过,后来李娜出去比赛,有训练团队,有先生的陪伴、有体能师、营养师的配备,她可以凭借积分选择自己擅长的比赛,而我们那时呢,还都是随便乱吃,也不懂什么营养,有比赛的日子要自己一个人提着行李箱飞来飞去。”
转眼间,李娜已匆匆作别她爱的网球,尽管心怀可惜之情,可胡娜当然知道李娜做出退役背后所要承受的痛苦,因为这一切又何尝不是她最熟悉的经历?“可惜是可惜,其实我当时也不想退役,都是在万般无奈下才放下球拍。我相信她也是经过长时间的评估,谨慎地审视后才做出这个决定。”
在胡娜看来,一旦退役,就意味着退出了一个曾寄托着她所有梦想的舞台,“运动员所追求的,就是在那样一个大的竞技场去跟对手厮杀,她追求了这么多年,一旦宣布不再继续时,那一瞬间李娜其实是痛苦的,她不会快乐,因为我也做过这样的决定。”胡娜挣扎了一年半,李娜挣扎了两个月,她们都曾痛苦过,她们也都走上了另一条人生的道路,“李娜找到了新追求,她要开自己的网球学校,当李校长。”
|  |  |  |   |  |
深圳市澳洲虎商贸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ustiger Bus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胡娜回来了,带着她的画作(文/图)
走近传说中的胡娜,同她一起谈球论画
胡娜回来了,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打网球的胡娜,回到了北京,正在建国门的国际大厦举办个人画展(11月16日至12月12日)。昨天下午,笔者应邀采访了她。
站在笔者面前的胡娜,身材修长挺拔,双眸明丽清澈,瀑布般长发披肩。虽说30多年时光流逝,当年叱咤于网球赛场的美少女,如今已经年过五旬,青春韶华不再,但依然单纯率真,保持她鲜明的个性。
胡娜,曾经的中国网坛领军人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15岁便夺得全国青少年女单冠军,16岁拿到全国冠军,<font STYLE="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COLOR="#岁捧得白宫杯青少年冠军奖杯,18岁获美国弗吉尼亚杯冠军……当年的“亚洲一姐”非她莫属。这恰似后来的李娜,不同时代的“两娜”代表了中国网球事业的两个巅峰。
然而,令人为之纠结的是,1982年7月,19岁的胡娜为圆她渴望的职业网球大满贯之梦,在美国参赛时离队不归,酿成重大事件,引发一场中美之间的外交风波。不过,胡娜也算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祖国并未因此而加罪于她,事后不久《人民日报》表明官方态度,欢迎胡娜早日归来。她的家人也并未因她而受到牵连,早在1990年,她的父母便获准赴美国同她团聚。在美国,胡娜终于站在了职业赛场的舞台,1985年温网杀进第三轮……在美国的8年职业网球生涯中,她参加了16次大满贯赛。1992年,29岁的胡娜因伤病退役。之后,一直从事与网球相关的工作。直到2004年以后,阔别故土22年的胡娜才归去来兮,不时回国内做一些赛事解说评论之类的事情。
总之,祖国对胡娜始终是宽容大度的,就像一位备受妈妈宠爱的小女孩,每当她做错事时,总能得到原谅,更何况中国的开放包容,中国体育的发展和进步,在一天天佐证着她当初“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似乎在无声地为她的错误辩解。这些年来,胡娜虽然没说过“道歉”、“忏悔”之类的话,但似乎一直在用行动证实着什么,总想为祖国母亲做些什么,特别是1996年移居中国台湾后,她致力于两岸的体育文化交流和慈善事业……
好了,还是说说胡娜的画吧。怎么说呢,或许是从小喜爱的缘故,以及她每到世界各地,包括参加职业赛间隙,去展览馆、博物馆看画,几乎成了她唯一的嗜好;与世界名画家的心灵对话,是她最享受、最惬意的事情。以至于从2011年起,在她48岁时,动手作画竟无师自通,下笔犹如神助。她画画,从来不打底稿,提笔就画,灵感如泉涌,下笔如飞,浓墨重彩,一气呵成。她常常画笔和刮刀交替使用,画风自由,随心所欲,信手拈来,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每每令人叹为观止,惊奇不已。她的画作,大多为油画,有点像印象画派,即抽象又具象,灵动大气,画中有画——既让所有人能够看得懂,又使人“横看成峰侧成岭”,从一幅画中看出多重意境,越看越觉奇妙,越看越有玄机,似乎在借用上帝之手作画。莫内、梵高、毕加索、高更、毕沙罗以及中国明代的八大山人,这些神仙级绘画大师的影子分明闪现于她的画作之中。对于其中的奥秘,或许只能用天分、因缘、禀赋之类的词语来解释。
画画3年,300多幅画作问世,在此次北京书画联展(济明上人、胡娜、冯秀颖书画联展)之前,她已先后在台北、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引起不小轰动。
身姿依然矫健的胡娜,毕竟已经51岁,青春已然作别。但作为画坛的胡娜,还很年轻,未来属于她的,除了挚爱的网球,还有令她痴迷的画画。我们衷心祝福她在未来的天空,舞动彩虹的翅膀,在爱的光中翱翔!
&& 画作之一:《观音菩萨的净土》
& 画作之二:《再现桃花源》
画作之三:《中国山水》
&& 画作之四:《布达拉宫》
&&& 画作之五:《印象山水》
&&& 画作之六:《佛陀金刚舍利塔》
画作之七:《睡莲》
画作之八:《丝路之行》
&&& 画作之九:《开天辟地一生二》
&上下图:当年叱咤网坛的胡娜
下图:如今安之若素的胡娜
&&&&&&&&&&&&&&&&&&&&&&&&&&&&&&&&&&&&&&&&&&&&&&&&&&&&&&&&&&&&&&&&&&&&(董聚山& 文并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面模特 胡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