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鲷鱼尾部缺齿什么关系

查看: 4737|回复: 21
来几条短鲷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
1、霸王短鲷
别名:壮身隐带丽鱼
英文名:Blue panda apisto
学名:Apistogramma panduro Romer, 1997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秘鲁
成鱼体长:4.0 - 5.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3.0 - 26.0 ℃
酸碱度:PH 5.0 - 7.0
硬度(dGH): 2.0 - 8.0 °N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生
2、T字短鲷
别名:普卡尔似隐带丽鱼
学名:Apistogrammoides pucallpaensis Meinken, 1965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
成鱼体长:3.0 - 5.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3.0 - 30.0 ℃
酸碱度:PH 5.5
硬度(dGH): 5.0°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T字短鲷与 Apistogramma属短鲷类似,一般的 Apistogramma属短鲷背鳍上有 3 条硬棘,而 Apistogrammodies属短鲷则有 6~8 条硬棘。成熟公鱼体表淡蓝色带点黄色光泽,状况良好时头部会有金黄色,沿着体侧中间有一条贯穿全身的黑色斑纹,尾柄上则出现 T 字形横带,因此命名为 T字短鲷。体型较小但是魅力十足。
饲养以及繁殖皆很容易,一次大约可以产下 40 ~ 60 个卵,喜好弱酸之软水。肉食性,亦能接受人工饲料。体型:♂5公分;♀4公分 繁殖:洞穴式。
3、蓝袖短鲷&&
别名:坎氏纹首丽鱼
英文名:Torpedo Dwarf Cichlid
学名:Taeniacara candidi (Myers, 1935)
原产地/分布:南美州尼格羅河上流
成鱼体长:4.0 - 6.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5.0 - 28.0 ℃
酸碱度:PH 5.5 - 6.5
硬度(dGH): 3.0 - 6.0°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4、卜卡短鲷
学名:Apistogramma pulchra (Kullander,1980)
原产地/分布:巴西西部的亚玛逊支流
成鱼体长:4 - 6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6 - 28 ℃
酸碱度:PH 5.5
硬度(dGH): °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卜卡短鲷有很多不同产地,所表现的外表同样很多种,近年所推出的蓝色型和红色型是一种稀少的短鲷品种,由于分布狭窄,往往对水质要求偏高,成长缓慢。
5、阿卡西短鲷
别名:阿氏隐带丽鱼、七彩短鲷
英文名:Agassizs dwarf cichlid
学名:Apistogramma agassizii (Steindachner, 1875)
原产地/分布:秘鲁北部到玛瑙斯、圣塔伦间的亚马逊河流域
成鱼体长:7.0 - 8.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1.0 - 25.0 ℃
酸碱度:PH 6.0 - 7.0
硬度(dGH): 4.0 - 12.0°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体侧一有条黑色纵斑,由眼睛基部一直延伸至尾柄前,在尾柄前端会有一个黑斑点,尾鳍为茅状尾,上有V字型的斑纹。
为南美短鲷种类最多的一属,目前已经发现不下六十多种的同类变异型品种。较常见的品种有:野生阿卡西、黄尾、红尾、白尾等自然型等等,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人工筛选育种;价位再高一点的就是经过颜色体型的筛选,经人工育种配对而繁殖出颜色鲜艳的子目代,例如目前水族市场上所见的超红尾阿卡西、双红尾阿卡西等等;还有一种就是较稀有的品种,如阿莲卡阿卡西、泰菲阿卡西等等。
在选购阿卡西短鲷的时候,除了观察它们的游姿、体色是否正常之外,还要注意体型上的选择,驼背、脊柱弯曲或尾鳍下垂的阿卡西短鲷个体就要尽量避免挑选。
阿卡西短鲷的雌雄鉴别:雄鱼在体长2-3cm左右的时候,已经展现出淡淡的色彩,而如果要完全确认,则最好是在6-7cm的时候,成熟雄鱼的尾鳍已经发育呈茅尖状,而雌鱼的尾鳍依然是椭圆型的,并且体侧的黑色侧线相当明显。同时,阿卡西短鲷的雌鱼的体型较小,鱼体不具备金属光泽,体色色泽偏黄。雌鱼在发情时间,体色会变得格外黄,体侧的黑色纵带也会显得格外明显。
从饲养角度来看,如果只是为了欣赏阿卡西短鲷艳丽的色彩,那么,饲养以人工培育的阿卡西短鲷品种就可以得到满足;而如果是为了欣赏具有野性的自然美,那么就可以选择饲养一些野生的阿卡西短鲷种类。不妨以一雌一雄成对的选购,并注意两者之间的体型大小不要相差过多。如果想以繁殖阿卡西短鲷为目的,则应该同时选购一尾雄鱼两尾雌鱼或三尾雌鱼,在饲养的时候最好应该事先将雌雄鱼分开饲养为佳,等饲养到3-4cm大小,并已经渐渐进入成熟期的时候,此时再将雌雄鱼共置于一处,不仅会相安无事,更会发生雄鱼突遇雌鱼的惊艳的感觉,不但可以欣赏到它们格外绚丽的色彩,更会欣赏到雄鱼猛烈追求雌鱼的求偶方式,也很利于繁殖。
阿卡西短鲷的繁殖方式是以洞穴式为主,雌鱼一般的产卵量在50-100粒左右,受精卵会经过大约65-78小时以后开始孵化,可以说阿卡西短鲷的繁殖和孵化都并不困难。但是,在受精卵孵化成为仔鱼以后,在前期的24小时内,仔鱼会吸收自身的卵黄素生长发育,而此后如果不能为它们准备细小的饵料供它们进食,无疑饲养仔鱼就变得十分困难……如果,饵料的问题解决,仔鱼的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但也要注意水质受污染的情况,如果使用过滤效果良好而显著的过滤系统来处理水质,也要十分留意娇嫩的仔鱼不要被吸力强大的过滤器吸除!
在阿卡西短鲷的繁殖难度的另一方面就是经常会发声亲鱼吞食受精卵或者鱼卵受精率不高使得孵化率下降,这些方面的原因就只能多进行繁殖实验而得到解决。
6、斑点短鲷
学名:Apistogramma guttata Antonio, Kullander et Lasso, 1989
原产地/分布:委内瑞拉境内奥利诺科河流域
成鱼体长:3.0 - 6.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5.0 - 30.0 ℃
酸碱度:PH 5.5
硬度(dGH): 3.0 - 5.0°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斑点短鲷在马克家族中属中等身材的一员。公鱼完全成熟后,头部下半处呈黄褐的底色,胸鳍及尾鳍则泛着黄光的透明。尾鳍上下缘就像马克短鲷一样镶有红缘。腹鳍泛红的鳍面上,前缘镶着黑线,带着些白光。眼后的体侧黑线则较不明显,尾柄前呈现一圈椭圆的图案;身上的五排圆点,从鳃盖一直延伸到尾部。
母鱼与公鱼最大的分别在于公鱼面颊上仍散布黑色圆点,母鱼则无,且其体侧的圆点仅呈三排而已。常有误认「斑点」短鲷是「国王」短鲷的状况,但是国王的几排圆点散布较工整罢。因为斑点短鲷原本生长在富含水生植物的黑水水域中,因此可以 在水族箱中多布置一些沉木、树枝或水草。环境条件要比其它马克家族的成员高一些。杂食性。
7、印家鹦鹉 文名:
学名:Apistogramma baenschi Inka50
原产地/分布:秘鲁境内的亚玛逊支流
成鱼体长:6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6-28 ℃
酸碱度:PH 5.5
硬度(dGH): 2-3°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是近年才发掘出的一种美丽短鲷,可以说是型色具备的好鱼。对于新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而期间就是新手们的挑战,还好的是它们天生体格强健。
8、 燕尾棋盘
学名:Dicrossus filamentosus (Ladiges,1958)
原产地/分布:亚玛逊尼格罗河及以北支流
成鱼体长:6 - 9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3 – 25 ℃
酸碱度:PH 5.0 - 7.0
硬度(dGH): 5 - 8°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9、皇冠棋盘
学名:Dicrossus maculatus (Steindachner,1875)
原产地/分布:以亚玛逊圣塔仑流域为中心的区域
成鱼体长:6 - 1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2 – 25 ℃
酸碱度:PH 4.8 - 6.0
硬度(dGH): °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以身上黑色点纹的特征而得其命“棋盘”,外表上三个主要品种的棋盘短鲷都各有其明显特色,区分的时候还是相当容易的。棋盘短鲷不但色泽上艳丽夺目,其独特“突停”的泳姿更显其幽雅风格。 极其夺目的外表和出众的体型使皇冠棋盘荣登“短鲷之王”的美誉。
10、酋长短鲷
英文名:Double-banded Dwarf Cichlid
学名:Apistogramma bitaeniata (Pellegrin,1936)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亚玛逊河流域
成鱼体长:5 - 8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3 – 25 ℃
酸碱度:PH 5.0 - 6.0
硬度(dGH): 2 - 6°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酋长短鲷由Mr.Regan发现于1906年,和双带短鲷一样属于双带家族,fishbase将二者作为一种鱼,其英文名字直译也是“双带短鲷”。野生的酋长短鲷生活在几公分厚层层残叶雨林中,所以,饲养酋长短鲷务必添加黑水处理水质,或在过滤系统中放置草泥丸当作过滤材料。
发育成熟的酋长短鲷雄鱼的鳃盖上分布有红色斑点,在体表沿侧线以上,背鳍以下的部位排列有胭脂色的纵带鳞片,显得格外触目。此外,酋长短鲷雄鱼的尾鳍上下端开叉,各延伸出一部份鳍边,呈琴尾状。而背鳍端分布有近10条棘刺,完全伸展的时候,异常美丽而具有威严,宛如印第安酋长头戴的羽冠。相对来说,酋长短鲷的雌鱼和大多数短鲷一样,色泽偏黄而单调,就有点貌不惊人了。
酋长短鲷的饲养很容易,注意平时保持亚硝酸盐浓度的水质,并且提供营养丰富的饵料就可以,当然,其他的水质和水温要求也是不可疏忽的。
酋长短鲷的繁殖有点麻烦,它们的产卵量通常在40~60粒左右,但受精卵孵化率很低,一直是困扰成功繁殖的问题关键。
11、双带短鲷
别名:蓝色琴尾
学名:Apistogramma paucisquamis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玛瑙斯、圣塔伦境内流域
成鱼体长:4.5 - 6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3 – 25 ℃
酸碱度:PH 5.0 - 6.0
硬度(dGH): 2 - 6°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双带短鲷,分布于玛瑙斯及桑塔伦附近水域,在德国以“双带”的俗名为大众所知晓,嘴巴很大,跟身体比例似乎不太协调,在体侧部分有两条及粗又明显的黑色条纹,成熟雄鱼尾鳍呈琴弦状,十分美丽,在和他那胭脂色的鱼鳍相搭配,真的能互相成辉。常和七彩短鲷和棋盘鲷一起引进。一种对水质要求高的南美短鲷,属于南美短鲷中饲养难度高的类别。
双带短鲷嘴巴很大,体侧部分有两条又粗又明显的黑色条纹,成熟公鱼尾鳍呈琴弦状,和他胭脂色的鱼鳍互相辉映,美丽无比;体表泛着淡淡的蓝色金属光泽,所以又称为蓝色琴尾。最大特征便是她体侧的两条黑色带状漫延体侧,主要由眼睛后方贯穿全身并结束于尾柄之上,体型是属于修长 型的,背鳍并无高耸的硬棘,只有平顺圆润的背鳍向后渐高并往后延伸,颜色的搭配美艳迷人,主要以红色为底,在近边缘处镶以金属蓝边,背鳍基部像洒上金粉般美丽,琴状型尾部,一圈圈红、蓝相间的网花,像把会发亮的扇子。腹鳍亦是超乎常态的长,约可延伸至臀鳍之处,嘴器大些,搭配纤细修长的体型是有一点儿不协调,不过这也正是她的特色,眼睛下方是泛有点点蓝光的腮盖。
双带短鲷的水质培养方面就须要比其它品种短鲷要求更严格,pH值要低,其次在硬度方面必须小才能合乎其水质标准,在当地的野生环境中水流非常缓慢且水色较深非常接近茶色,所以可以仿照野生环境一般有较深的水色及流速缓慢的过滤系统,茂密的水草供她隐蔽,沈木及石头所迭成的洞穴是最佳栖身之处,个性温和、害羞,可将与其它品种短鲷混养。繁殖及饲养都不难。杂食性,亦可接受人工饲料。
12、三线短鲷
学名:Apistogramma trifasciata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巴拉那(RroParana)流域
成鱼体长:4.0 - 7.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6 – 29 ℃
酸碱度:PH 6.0 - 6.5
硬度(dGH): 2 - 5°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主要分布在巴拉那(RroParana)流域,原产地那里的河川宽得像湖,但水深却不到80公分,河水非常清澈,略带微褐色,在浅水区则可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残枝枯叶以及各类的灯鱼和短鲷等穿梭其中。三线短鲷属于短鲷中体型袖珍的一员,雄鱼和雌鱼的外观特征相差极大,公鱼全身布满着惊人的天空蓝光彩,并以令人炫目的金属亮绿点缀其间,而胸鳍和臀鳍则是一层淡淡却撩人不已的粉蓝,背鳍则滚以艳红,而尾鳍则呈半透明,薄如蝉翼,难怪有“淡水中的珍珠”之称。至于三线短鲷雌鱼,如同其它Apistogramma属之雌鱼,色彩较雄鱼逊色不少,全身呈现出黄褐色,亦有如同雄鱼般的三条线。
在求偶期,三线短鲷雄鱼会莫名其妙地失去原有的三根黑线,取而代之的是耀眼的金属蓝。三线短鲷的雄鱼相对其他种类的短鲷来说,虽然体型短小,但却极具攻击性,水族箱中的雌鱼就不能幸免了,必尽全力使其就范。话虽如此,三线短鲷仍是属于容易饲养,活泼好动而绝不会威胁到其它鱼种的短鲷,因此在混养缸中,必须有隐秘的洞穴,有洞的沉木和一定数量的水草,去营造出一个最接近自然的外在环境。
另外,三线短鲷有明显的“复婚”行为,尤其是公鱼,喜欢同时拥有3-4尾雌鱼,而不愿专情于其原配。一对三、四公分的小鱼经过两个月的精心饲养即可配对繁殖,当然先要经过两个月的考验,各位如果连鱼都养不活,还怎样谈繁殖。
饲育首重是水质管理,三线短鲷喜爱弱酸性的软水,但水质稳定上升到15dGH、pH7.5的水质下亦能存活,唯是无力展显其完美的状态,因此建议大家,先把新水作除氯处理,再以活性炭吸附新水中的有毒重金属,最好能以黑水和草泥丸把水降酸和调软,最后就等着放入爱鱼了。日后换水的工作也不得马虎,一星期换1/4的水量是必要的,加入新水的速度越慢越好,使缸中的鱼儿能渐渐适应水质上的变化,而不致产生生理上的冲击。水温适合在25-28℃之间,切记不要为了想鱼儿长快一点而故意把水温调高,以免不幸需加温处理鱼病时已无上升的空间。过滤方面我就建议使用功率较小者,以减缓水流,安定鱼性。饲料方面个人认为丰年虫幼体最为经济实惠,不时加点其它的小活饵料,短鲷们会更受乐的。
三线短鲷精心饲养两个月后,相信就能看到配对的情形,雄鱼在发情的时候,身体上的三条线纹将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全身散发出金属般的光芒,高涨的背鳍及好动的性情。待一切皆成熟后,雄鱼将领着雌鱼进洞房,它们喜欢产卵于洞穴或其它隐蔽处的上缘,每次约有80-100粒鱼卵。产卵结束以后建议尽快把雄鱼移开,免得分散雌鱼照顾卵的精力。产卵后2-3天孵化,孵化后两天具有游泳能力,再过一两天就可以投喂幼鱼的专用饲料,丰年虾的无节幼虫或蛋黄,度过了幼鱼期最具考验的前10天,就可以尝试喂各种微小的活料。
13、维吉塔短鲷
学名:Apistogramma viejita (Kullander,1979)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亚玛逊流域及尤卡河
成鱼体长:雄鱼7公分、雌鱼4-5公分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3 – 30 ℃
酸碱度:PH 5.5 - 6
硬度(dGH): 5°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一种拥有强健体魄的南美短鲷,属于南美短鲷中饲养容易的类别,淡**的体表泛着水蓝色的光采。雄鱼的背鳍及尾鳍呈透明红及透明黄。长相和红两点短鲷颇为相似,还需仔细观察才可分辨。具地域性观念,肉食性。
维吉塔短鲷为马克短鲷族群(Macmasteri Group)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的梅塔河(Rio Meta)。分布范围虽然不大,但是不同分布区域产生的差异性可以由色彩区分成为3种类型。
这些种类短鲷的特征在体型上体高偏高,各个鱼鳍偏长。维吉塔短鲷和在色彩与体型上十分接近的马克短鲷比起来,眼睛下方的泪斑较小、背鳍上的棘条比较长、尾柄的斑点比较明显,然而这些都是判别依据,实际上的判别依旧是十分的困难,也有学者和超级玩家,认为两者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应该是同类。而在水族世界里,自古以来这两种本来就是一家亲,在欧洲等地饲养的改良品种,很有可能就是混种产下的结晶。
14、伊丽莎白短鲷
学名:Apistogramma elizabethae (Kullander,1980)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亚马逊流域
成鱼体长:4.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2 – 29 ℃
酸碱度:PH 5.0 - 6.0
硬度(dGH): 3 °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伊丽莎白往往分布在接近赤道的、人迹罕至的亚玛逊细小支流,造成其:异常胆小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生存条件相对苛刻种群基因脆弱,饲养伊丽莎白对玩家来说是一大挑战,而成功繁殖更是玩家可以引以为自豪的。
15、翡翠凤凰
别名:斑迪乌莉,带纹矛耙丽鱼
英文名:Striped kribensis
学名:Pelvicachromis taeniatus (Boulenger, 1901)
原产地/分布:非洲西部流域
成鱼体长:8.0 - 9.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1.0 - 25.0 ℃
酸碱度:PH 6.4 - 7.0
硬度(dGH): 5.0 - 13.0 °N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生
体形特征:公鱼腹部略带鲜黄色,体表、鱼鳍上带有明显斑纹,尾鳍上有许多红色、蓝色的细纹交错分布,尾鳍上约有4个着黄色包覆的黑点。 她们体型较大,在脸上(鳃盖处)的橘红色之斑纹比较没有那幺明显食性:杂食性,能接受各种饲料。繁殖方式:卵生。 洞穴式。
16、斑尾凤凰
别名:尾纹副南丽鱼
学名:Parananochromis caudifasciatus (Boulenger, 1913)
原产地/分布:非洲喀麦隆南方流域
成鱼体长:8.0 - 11.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4.0 - 26.0 ℃
酸碱度:PH 6.0
硬度(dGH): 2.0 - 3.0°N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生
斑尾凤凰的体型较大,在公鱼的背鳍上泛有金属光晕的色泽,具地域性,性情温和,仅公鱼之间才具侵略性。
喜爱溶氧量丰富、弱酸软水,可在鱼缸中繁殖,一次约产 100 个左右的卵。杂食性,能接受人工饲料及活饵。繁殖: 洞穴式
17、白玉凤凰
别名:裸头短彩鲷,刚果短鲷
英文名:Congo dwarf cichlid, Blue cichild
学名:Nanochromis nudiceps (Boulenger, 1899)
原产地/分布:非洲刚果河流域
成鱼体长:7.0 - 8.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4.0 - 26.0 ℃
酸碱度:PH 7.0
硬度(dGH): 6.0 - 8.0°N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生
白玉凤凰产于刚果河的肯夏萨周围流域,拥有修长的中等体型,与蓝肚凤凰极为相似,两者差异在白玉凤凰的尾鳍上有明显的纹路而蓝肚凤凰的尾鳍只有上方有斑纹。白玉凤凰的特色就在于她纯白如玉的腹部。 饲养容易,繁殖亦不难,在成熟母鱼身上可以看出约 2 mm 的输卵管突出。水质为弱酸至中性的软水。杂食性,能接受各种饲料。
18、荷兰凤凰
别名:雷氏蝶色鲷、七彩凤凰、马鞍凤凰
英文名:Ram cichlid
学名:Mikrogeophagus ramirezi (Myers et Harry, 1948)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
成鱼体长:8.0 - 10.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3.0 - 30.0 ℃
酸碱度:PH 5.0 - 7.0
硬度(dGH): 0.0 - 12.0°N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生
它们和玻利维亚凤凰同属,但是颜色更为靓丽,成鱼的身上有着和鳉科一样的花纹。并如同宝石般的闪光。雄鱼的鳍上有漂亮的红边。背上的黑斑加上红色的眼睛可谓靓丽非凡。当雄鱼展开背鳍上的四根黑色的棘条非常美丽。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饲养,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日常饲养时,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使水质清澈。 雄鱼体狭长,活泼好动,体色较深;雌鱼腹部膨大,活动摇摇摆摆,体色较淡饲养水质的PH值在7左右、硬度10左右的弱酸性软水, 水温25-28摄氏度 ,繁殖难度一般,本种鱼不耐药。单养在植有绿色水草的水族箱,肉食性活动在中底层水域,性情温和但需要单养。本种的饲养较简单也需要植有绿色水草的水草箱里。并保留较大的活动空间。繁殖难度也不大。产卵繁殖的方法和玻利维亚凤凰也几本相同。但水质要求较高。每次可以产下150-200枚卵。在29摄氏度中孵化率较高。开口饵料需要洄水或者丰年虾幼虫。喜食活饵但对冰冻饵料和人工饵料也能接受。荷兰凤凰非常不耐药品。对化学药品非常敏感。如果感染疾病将会非常麻烦。寿命约2-3年。
19、玻利维亚凤凰
别名:阿氏蝶色鲷,高棘小噬土丽鲷,袖珍蝴蝶鲷
英文名:Bolivian ram, Bolivian butterfly
学名:Mikrogeophagus altispinosus (Haseman, 1911)
原产地/分布:南美洲
成鱼体长:6.0 - 8.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2.0 - 27.0 ℃
酸碱度:PH 6.4 - 7.5
硬度(dGH): 4.0 - 13.0 °N
活动水层:中层
繁殖方式:卵生
产于玻利维亚主要是托多思.山多思到千里达北方的地区。最为引人注目的就应该是它们靓丽的红色尾巴了。它属于体形最大的短鲷品种。于1911年由哈斯曼首先记录为Crenicara altispinosa被归入无纹鲷属,到了1966年,任职于波恩亚历山大-科尼格博物馆的卢林博士在玻利维亚的托多思.山多思山区采集到的玻利维亚凤凰被曼肯博士误认为是Apistogramma ramirei并归入小型食土鲷属。直至1981年才由库德兰规定为彩蝶鲷属中。可谓命运多桀。 养殖玻利维亚凤凰应该说比较简单。它们性情温和并且比较能和平相处。但是为了繁殖起见还是不要大量混养的好。最好饲养于水草箱中,可以用小型水族箱饲养。而且基本上这个品种也不挑食能够适应人工饲料。繁殖玻利维亚凤凰也不算很难。玻利维亚凤凰大约在12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基本上长到16个月左右7厘米大的时候才会繁殖。野生的玻利维亚凤凰的繁殖水质大约是硬度4、PH值7.5左右、水温28摄氏度,但是据观察他们它们并不是必须这样的水质才可以繁殖,有过它们在中等硬度水质中繁殖成功的记录所以应该来说水质不会是大问题。只是水温最好要保持在28摄氏度。繁殖的时候亲鱼会在平坦的石块上用嘴啃出一块繁殖场出来。然后产下200-300颗卵,大约经过55小时就可以孵化出小鱼。这时候亲鱼会将稚鱼搬移到事先准备好的隐蔽所。这一期间亲鱼会有将稚鱼含到口中保护的习惯。并且会经常的搬运稚鱼。大约5天半左右稚鱼就可以进行平游并在长到进食。这时可以投喂洄水、丰年虾幼虫。此时的幼鱼主要由雌鱼带领。如果喂养得当幼鱼会在2个月左右长到3厘米长。喂养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保持水质。
20、非洲王子
别名:黄唇色鲷
英文名:Electric yellow cichlid
学名:Labidochromis caeruleus Fryer, 1956
原产地/分布:非洲马拉维湖
成鱼体长:8.0 - 10.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2.0 - 28.0 ℃
酸碱度:PH 7.0 - 8.5
硬度(dGH): 10.0 - 30.0 °N
活动水层:底层
繁殖方式:卵生
非洲王子鱼幼鱼期的鱼体为橙黄色,尾鳍、胸鳍上部有两条黑色条纹直接延伸至尾部,全身泛着金黄色光泽,非常美丽。到了成鱼期,雌鱼保持原来的体色,雄鱼体色则变为深蓝色。此鱼有争领地的习性,在水族箱内要种植水草或放置假山石作隐蔽场地。
繁殖水温27~29℃,水质弱碱性。 亲鱼性成熟6-8个月,属口孵鱼类。雄鱼体色艳丽,背鳍、臀鳍末梢尖长。产卵时雄鱼在沙中挖窝作产巢,雌鱼将卵产在产巢中,雄鱼射精后雌鱼将受精卵含在口中,这时可将雄鱼捞出,让雌鱼静心孵化。雌鱼每次产卵50-100粒。
饵料有鱼虫、水蚯蚓等。幼鱼时可与其他鱼一起混养,成鱼好争斗,单独饲养。
21、非洲凤凰
别名:马拉维金鲷、纵带黑丽鱼
英文名:Malawi golden cichlid
学名:Melanochromis auratus (Boulenger, 1897)
原产地/分布:非洲马拉维湖湖滨的礁岩水域
成鱼体长:10.0 - 12.0 cm
性格:温和
适宜温度:22.0 - 27.0 ℃
酸碱度:PH 7.5 - 8.9
硬度(dGH): 10.0 - 25.0°N
活动水层:顶层
繁殖方式:卵生
非洲慈鲷,幼鱼为鲜黄色的体色身体上半部分幼两条黑色条纹从吻延伸到尾鳍。 背鳍上也有一条黑色条纹。成年以后的雌鱼依然保持着这种体色,雄鱼则变成了深蓝黑色体侧有一条发出金属光芒的浅蓝色条纹从腮盖后缘到尾柄末端。这种鱼的领地观念很强。幼鱼期可混养,雄鱼时常争斗所以混养需要较大的水族箱和较多的水草、岩石等隐蔽场所供弱势鱼躲藏。成鱼应单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
编辑了差不多3个小时,喜欢的送花鼓励下啊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545 天连续签到: 10 天[LV.Master]&
我挺喜欢荷兰凤,谢谢分享!!:victory: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
辛苦了图文并茂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38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
xie谢谢分享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87 天连续签到: 1 天[LV.6]&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4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8]&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
半个下午的成果啊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528 天连续签到: 81 天[LV.9]&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5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
7彩短鲷好漂亮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64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9]&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
你是小水王啊,可能创造了本论坛单日发贴记录了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
hehe 呵呵&&不养短鲷的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12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
多谢分享。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
不全的请大家补充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9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
辛苦半天花都混不几朵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Powered by红帆短鲷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红帆短鲷
红帆Apistogramma inconspicua这是一种异常漂亮的鱼,尤其是高挑的合并型上鳍,没有漂亮的颜色修饰,没有出挑的体纹,当当这一点,就足够征服每一个短鲷爱好者,体色基色从不同区域来,大概可分为黄,红,和灰三色,尾部硕大,出上下尖,脸上有红褐色脸斑,有的是黄绿色。外文名Undistinguished Dwarf Cichid颜&&&&色可分为黄,红,和灰三色
中文名:红帆短鲷
英文名:Undistinguished Dwarf Cichid
:Apistogramma inconspicua这是一种异常漂亮的鱼,尤其是高挑的合并型上鳍,没有漂亮的颜色修饰,没有出挑的体纹,当当这一点,就足够征服每一个短鲷爱好者,体色基色从不同区域来,大概可分为黄,红,和灰三色,尾部硕大,出上下尖,脸上有红褐色脸斑,有的是黄绿色。体型为倒三角,头大,尾端小,三角角度越大,越漂亮。尾点分四叉,体侧线在普通状态下很明显,侧点也非常明显。眼睛非常大,正好称大头,成鱼母鱼可到6cm,公鱼8个厘米,1980年发现与Brasil (Amazonas), 后来又陆续在其他地点被发现,包括Colombia,Venezuela , 血喉亚种就是在这个地方发现的。该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想培养好鱼,ph 4.0-5.0, 硬度 10-50ppm, 这两种水质要求就足以看得需要花点心思了,繁殖更是困难,母鱼不是很强的繁殖类鱼,配对困难,繁殖后公鱼的照顾更困难,就看鳍型了,不过繁殖的鱼很难保住,但是基因却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异,不同亚种的相互繁殖,会带来很多体色好看的改良鱼,但是却不大会影响到上鳍,依然那么高挑,鱼缸建议用70L的单缸饲养,并且繁殖,繁殖前模拟降雨的人工换水很重要。并且需要大量的纯水加上黑水,温度比原缸低3-4度的水来刺激繁殖,而且一般需要连续3-5天,小鱼的培养更是对鱼友水平的一个考验,要注意体形,又要注意鳍,因为这是红帆唯一可以值得炫耀的,不像其他短鲷,还可以有体色,体纹,等等,红帆没有,而且基本上也不会是基因问题。
如果这两项没有培养好,那么红帆会很难看,而且基本上可以说鱼友的水平还不到家,体要小,所以在小鱼到亚成鱼时尽量用高热量食物打底,但是掌握好时间,不要固定的一天2-3次,那样红帆就会有一个粗腰,很难看。到了亚成鱼想成鱼发展时,马上补上大量的高蛋白食物,同样要注意的,让他们运动,不要放鲷罐之类他们可以躲藏的地方,然他们在开放的水域,最好能有点水流的地方,这是红帆基本产地情况,水域较为开阔,才能出这样的鳍。换水也是一个重点,适当的水流冲击对鳍型很有帮助。繁殖并不困难,只要做好水,懂得如何促生,繁殖缸的布置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水最重要,小鱼前3个星期的饲养,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和一般短鲷一样,关键就在后面的培养,有兴趣的朋友觉得想知道一下自己的养短鲷水平如何,养一下红帆就大概能知道。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纹短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