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说明文艺为什么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非选择题专项练习导师:陆智乐 【1】 .近年来,全国各省都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促发展、惠民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 年以来,山东省按照中央部署和本省就业形势,以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改善提高就业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全面推进统筹就业、素质就业、市场就业、公平就业,努力实现
就 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1)据材料一,运用有关矛盾观点分析山东省在推动就业中采取的措施。 (9 分) 材料二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整合全省优秀的丈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调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 增强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奋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结合材料二,分析河南省奋力打造传承创新区的做法给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启示。 (9 分) 【参考答案】 (18 分,每小题 9 分) (1)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贯彻中央部署,根据本省实际解决就业。 (3 分)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本省实际提出具体的推动就业的措施。 (3 分)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推动就业中既抓住重点又全面统筹。 (3 分) (2)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河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全局,启示我们要重视先进社会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分)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 革和创新,启示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 (3 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更好地调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民 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 分)【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矛盾观点,题目类型措施类。解答本题,需针对材料进行准确知识定位,矛盾观包括多个观点,题中贯 彻中央部署, 根据本省实际解决就业, 体现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 题中根据本身实际提出具体的推动就业的措施, 体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中在推动就业中既抓住重点又全面统筹,体现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历史唯物主义,题目类型措施类。解答本题,需针对材料进行准确知识定位,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多个观点, 题中河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启示我们要重视先进社会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题中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 革和创新,启示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题中更好的调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后解答本题要注意,启示类题目不但要回到方法论,其基本原理依据也要回到,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 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 命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改革、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试卷第 1 页,总 15 页 【2】 . (26 分)阅卷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山东就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风气不正等现象日益 严重。为了重塑“礼仪之邦”的道德高地,山东省自 2007 年起,启动实施“四德工程” ,即家庭美德突出“孝德” ,职业 道德突出“诚德” ,社会公德突出“爱德” ,个人品德突出“仁德” 。 山东省在“四德工程”建设中,将公民道德规范具体化、生活化,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发掘群众身边的好人 好事,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使群众感到榜样就在身边,身边事可亲可学,凡人善举、好人好事逐 渐成为一种时尚。 (1)结合材料,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山东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的意义。 (12 分)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的哲学依据。 (10 分)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进一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4 分) 【参考答案】 (1)山东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四有”公民。 (3 分)山东省在“四 德工程”建设中,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发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发挥了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 用,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 (3 分)在“四德工程”建设中,将公民道德规范具体化、生活化,让善行义举上榜, 为凡人善举立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发展。 (3 分)开展“四德工程”建设,促进了人民群 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分) (2)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要求我们要重视社会存在变化的情况下重视社会意识 的作用。山东省为重塑“礼仪之邦”的道德高地,开展“四德工程”建设,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了先 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4 分)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山东省在“四德工程”建设中, 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分)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山东省的“四德工程”建设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 要,坚持了以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需要为价值选择。 (3 分)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分析法。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发展的观点。 (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的 两点即可给 4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回答山东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的意义。回答本题要注意调动和运用知识。 结合材料,材料中提到了德育工程,所以考生可以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回答,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培育文明风 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学生回答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山东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是时应当前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开展该活动,有 利于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山东省的“四德工程”建设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坚持了以人民群 众的最基本需要为价值选择。 (3)本题要求学生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进一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本题较为简单,关键是要弄清范 试卷第 2 页,总 15 页 围,即辩证法的角度,要从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提出建议。开展该活动,要结合当地实际,切忌一刀切,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工作的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3】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生肖源于中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人就以十二生肖来纪年。十二 生肖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同时,十二生肖也随着算命术的盛行而在民间流传不 衰,民间把生肖与人的性格、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与西方的十二星座说相似。 2014 年,是中国农历马年。 “马上有钱” 、 “马上有房” 、 “马上有一切”等“马上体”立刻成为网络热词。有不少人包括 不少中学生在热衷②推算自己马年的运势,希望马年好运相伴。某校高三(6)同学就此展开讨论。同学甲认为: “属相、星座确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运势,不得不信。 ”同学乙则认为: “人的命运与属相、星座等外在因素没 有任何关系,改变自身命运完全靠主观努力。 ”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生肖文化的认识。 (12 分) (2)假如你参与讨论,你会如何评论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运用辩证法知识加以阐述。 (6 分) (3)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就如何才能把握命运实现梦想提出你的建议。 (8 分) 【参考答案】 (1)我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又蕴含 着丰富的生活智慧。 (4 分)生肖文化中既有生活智慧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4 分)要立足社会实践,改造落后生肖文化,推动生肖文化与时俱进。 (4 分) (2)联系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学甲的观点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 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没有根据的; (2 分)矛盾具有特殊性,人、动物、星座有各自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同 学甲的观点忽视他们之间的特殊性,是违背事实的; (2 分)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我们既要重视客观条件又要重视主观条件,既要关注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同学乙强调了 改变自身命运要靠主观努力,是合理的,但忽视了外部条件对人的影响则是片面的。 (2 分) (3) ①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脚踏实地,顽强拼搏; (2 分) 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指引,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梦想; (2 分) ③正确处理个人志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梦想; (2 分) ④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实现梦想。 (2 分)【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回答时,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思考。首先说明十二生肖文 化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可以知道说明了十二生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其次 考生要说明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最后说明要进行创新,要立足实践,推动中华生肖文化与时俱进。 (2)对于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考生要注意知识限定是辩证法的知识。考生可以从联系是客观的的角度分析说明要从事物固有联 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然后说明同学甲的观点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没有根据的;其次从矛 盾具有特殊性的角度说明同学甲的观点忽视他们之间的特殊性,是违背事实的;最后可以说明同学乙强调了改变自身命运要靠主观 试卷第 3 页,总 15 页 努力,是合理的,但忽视了外部条件对人的影响则是片面的。 (3)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就如何才能把握命运实现梦想提出你的建议,属于措施类的题,具体的知 识可以链接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考生可以从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进行分析说明。首先说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 拼搏;其次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提高自己的才能;再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可以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如何正确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知识;联系的客观性、矛盾的特殊性、内外因的 辩证关系;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4】 .材料一1998 年 1 月, “神十”飞行员张晓光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直到 2013 年 4 月,经过十五年的艰苦磨砺,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张晓光说: “十几年的追梦历程, 挑战和机遇并存,有过收获和喜悦,也遇到过困难和挫折,我深深感受到,人间万事出艰辛。 ”他说,这个伟大的 时代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但机会从来属于那些永不放弃的人;只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持之以恒、脚 踏实地,才能实现个人梦想。 材料二 2013 年 6 月 26 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返航。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了 15 天,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接, 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向全国青少年 进行了太空授课。 在具体实验内容上, 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是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对“神九” 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 “神舟十号”飞船任务主要是从实验型向应用型进一步验证,首次开展载人天地 往返应用性飞行,并增加绕飞等新实验,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张晓光十几年的追梦历程。 (4 分) (2)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角度,说明张晓光十几年的追梦历程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6 分) (3)请谈谈材料二蕴含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6 分) 【参考答案】 (1)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张晓光十几年的追梦历程, 挑战和机遇并存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 分)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只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就有可能在挑 战中抓住机会,实现个人梦想,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2 分) (2)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人间万事出艰辛,只有通过劳动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2 分) ②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这个伟大的时代为实现 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2 分)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998 年 1 月,张晓光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正式成为我国首批 航天员,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只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持之以恒、 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个人梦想。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2 分)试卷第 4 页,总 15 页 (3)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具体实验内容上,神舟 十号巩固和优化“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对“神九”飞船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予以改进。首次开展载人 天地往返应用性飞行,并增加绕飞等新实验,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3 分)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特点。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 15 天,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控交会对 接, 在天宫一号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并向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 这表明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3 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航天技术,推动人类认识太空向 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3 分) (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6 分)【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以张晓光十几年的追梦历程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矛盾相关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学生可以从这些角度分析材料内容。 (2)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该题需要回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和 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张晓光的事例加以分析阐释。 (3)该题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为材料,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特点、 实践的特点等角度分析材料,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组织答案要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紧密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求索真理的历程。【5】 .截至 2013 年 6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正式实施四周年。四年来, 《食品安全法》在媒 体曝光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发现的使用非食用物质和超限量标准、 超使用范围滥用食 品添加剂生产等违法行为,依法从重从快予以了打击。但是“瘦肉精” 、 “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断发 生。 结合材料,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食品生产企业应怎样承担社会责任。 (12 分) 【参考答案】 ①社会意识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食品生产企业应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把责任与信誉贯穿生产始终,共同为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保障食品消费安全作出努力。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企业必须把人民的生命 和财产放到第一位,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有利于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 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少数生产经营者为了自己一时的眼前利益而置人们的身体健康于不顾,这种价值观是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生产经营者应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反对个人主义。【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的原理大致范围固定,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对食品生产企业应怎样承担社会责任要提 出合理的措施。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要反对个人主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6】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 年 1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试卷第 5 页,总 15 页 为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有专家提出珠算应重新进入课堂,这一提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支持,有的 人反对。 支持者认为: 珠算被喻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 “中国第五大发明”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它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 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珠算申遗的目的在于保护和弘扬珠算文化,珠算进入课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正确选择。 …… 反对者认为: 无论珠算曾经多么重要,现在它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随着计算机、计算器的普及,珠算失去了用武 之地,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 珠算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好东西都要进课堂。 “走群众路线”的围棋、象棋就传承得比较好。 在减负的背景下,珠算进入课堂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 (1)你支持还是反对珠算进课堂?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10 分) (2)珠算进入课堂这一提议引起的争论折射出不同人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争论折 射出不同人的价值取向” 。 (12 分) (3)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全面的观点?(4 分) 【参考答案】 (1)支持。①珠算作为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的文明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是 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 分)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 功能,珠算进课堂,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4 分)③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 源,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热情。 (3 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反对。①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珠算作为一项实用技能,已被计算机等代替。 (3 分)②珠算 作为一种文化,完全可通过博物馆、文化馆等渠道加以普及,或者通过民间爱好者相互比赛等形式进行传承。 (4 分) 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珠算进入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 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4 分) ②对珠算是否进课堂的争论,反映了不同人的不同利益需求,同时也说明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 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 分) ③对珠算是否进课堂的争论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 评价也会不同。 (4 分) (3)①一分为二地看待珠算进入课堂的影响和作用。②对待珠算进课堂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要具体分析。③ 对珠算进课堂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和给学生带来的课业负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每点 2 分,回答 以上任意 2 点,可得满分 4 分)试卷第 6 页,总 15 页 【解析】试题分析: (1)考生回答第一问时,只需要说明其中一种观点即可。如果支持材料中的观点,可以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分析其对展 示中华文化的魅力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的角度说明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还可 以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热情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如果反对,可以从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发展教 育事业的要求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考生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价值观知识” ,设问的指向是分析“争论折射出不同人的价值取向” 。在具 体分析时,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进行分析说明,也可以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的角度分析说明,也可以从作出正确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依据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考生回答本题时,可以首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珠算进课堂的利与弊;其次可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 识分析珠算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作用;最后可以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说明要把握主流。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知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7】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 分) 材料一 对抗与冲突和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是冷战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征,大国之间的冲突和 对立甚至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冷战结束后,以亦敌亦友、挑战与利益同在、竞争与合 作并存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逐渐浮出水面。世界越来越需要大国之间抛弃零和思维。 材料二 中国经过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并且日益成为现有国际体系的建设者和 贡献者。中国关于“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 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关两国面对的共同 挑战越来越多, “没有北京和华盛顿的联合行动,解决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是难以想象的。 ”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关原理,说明大国之间为什么需要抛弃零和思维。(10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论证中美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12 分) 【参考答案】 (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冷战结束以后大国之间亦敌亦友、挑战与利 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代替了冲突和对立的关系,要求大国之间抛弃零和思维; (6 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继续坚持零和思维不符合大国各自的利 益,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 分) (2)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趋势需要中美合作; (4 分)中美两国面对的共同挑战 越来越多,共同的国家利益决定了中美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4 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崛起,日益成为现有国际体系的建设者和贡献者。 (4 分)【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回答。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冷战结束以后大国之间亦敌亦友、 挑战与利益同在、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存在, 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所以要大国之间抛弃零和思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继续坚持零和思维不符合大国各自的利 益,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我们要摒弃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回答中美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旨在考查政治生活中当 试卷第 7 页,总 15 页 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是当代和平与发展 两大主题的要求,也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本题难度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8】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 4 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 、 “人多好办事” ,人们也觉得“多 子多福” 。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 8 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 年,全国五届人 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 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 不断下降。2012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 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 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 ,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 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 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6 分)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 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 (8 分)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 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 (4 分) 【参考答案】 (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人口 政策也要作相应调整。 (2 分)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人口政策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对人口问题进行价 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变化。 (2 分)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口政策的调整,能够促进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 分) (2)①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导致人口剧增。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人们“养儿防 老” 、 “多子多福”等传统思想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抚养成本不断提高、符合单独二胎政策 的家庭数量有限等诸多因素,都会制约人口剧增。 ②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引起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人们生活水平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新的人口政策有利试卷第 8 页,总 15 页 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③放开 “单独二胎” 有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 新人口政策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有利于稳定家庭结构, 增加家庭幸福感,有利于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 (本小题实行等级 评分,共 8 分) (3)①国家: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 分) ②个人: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 分)【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的 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过程,从中找出关键语句,来确定答题所用的具体知识。本题 材料中我国的人口政策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材料中我国 人口政策的调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而作出的,充分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生层建筑的观点;材料中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也是我国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对人口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变化的结果。 (2)本题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持有“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 谐和持续发展”观点的人解忧。本题并未具体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范围,考查面比较广,而且也不能将答案拘泥于课本知识之中, 属于开放型试题, 学生解答有一定的困难。 解答本题学生还需分析材料, 将材料中我国放开‘单独二胎’这一人口政策出台的依据, 以从中找寻答题的突破口。本题材料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 降”,告诉我们人们“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思想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对此学生可从文化影响人 们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角度加以分析;题中材料“2013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 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 争力”、 “新人口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等,表明新人口政策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家庭、社 会和谐和持续发展;此外,学生还可从新的人口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 发展,故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引起人们生活水平降低的方面加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学生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需要学生根据平时所学结合课本知识来说明, 学生所提建议,只要符合文化生活角度且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即可。文化生活角度关于人口素质提高方面的知识较多。比如,学生 可从国家可以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 来提高人口素质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学生还可从公民可以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加强思想道德 修养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方面加以分析。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文化 对人影响的表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9】 .(30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试卷第 9 页,总 15 页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分析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 以上 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材料二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适时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注重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 的转移支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及政策设计;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 人所得税制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 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的? (8 分) (3)联系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16 分) 【参考答案】 (1)①图 1 表明 2004 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均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1 分) 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速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1 分)居民收入增速基本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远远 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速。 (1 分) ②图 2 表明 2004 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偏高(1 分) ,居民收入差距较大(1 分) 。 ③图 1、图 2 共同反映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急需加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1 分)试卷第 10 页,总 15 页 (2)材料一中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的增速,居民收入 差距大。为此,我们应该: ①通过财税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3 分) 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3 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 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2 分) (考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切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 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必须出台相应的财税体制改革政 策。 (1 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分)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出台的 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 分)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 分) 决定了必须实施财税体制改革, 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 分)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分)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2 分) 。 所以,我们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图表题的解题步骤。首先是读表头,把握主旨;其次是读数据,了解具体内容;在读数据时, 要坚持纵向找规律,横向找差距的原则;最后是小注,作出必要补充。按照这一原则,我们很容易得出上述图标出的信息。这里要 说明的是最后不要忘记了对图 1 和图 2 进行概括说明图 1、图 2 共同反映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急需加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 革。 (2)材料中通过财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居民收入,奠定了基础;其次可以从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的角度说明通过转移性支付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收入分配公平。 (3)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设问指向是进行财税改革的必要性。考生可以首先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分析说明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 其次可以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角度分析说明进 行财税制度改革的意义;再次可以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分析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了促进收入分配公平、采取合理的财政分配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的 基本矛盾、社会主义改革的知识。【10】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家风源自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我国古代人大多以家族聚居,家族在代际 传承中持守一种较为恒定的价值理念,并在这种坚持中形成了整个家族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家风。在古代,家风 构成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影响和决定了他一生的品性。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 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因此,家风成为社会风气的调节器,被官家所推崇褒扬。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社会条件 与封建中国截然不同,人口的高速流动早就瓦解了当初的所谓“家族”,家庭单位相对变小,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 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 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批判的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试卷第 11 页,总 15 页 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v1w是否重拾“家风”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表明你的态度并阐 明理由。 (12 分) v2w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谈谈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家风。 (10 分) v3w运用 《生活与哲学》 的有关知识好的家风标准引发人们纷纷讨论。 你认为评判好的家风应该坚持什么标准? (4 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一:应重拾家风。 (1 分) 家风作为一种文化,对家庭成员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良好家风 能传承恒定价值理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 分) 家风文化作为中华 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良好家风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5 分) 答案二:不应重拾家风。 (1 分)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随着经济、 政治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流动和家庭关系的改变,传统家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 (6 分)家风文化以家族为中心, 与现代公共精神相背离,传统家风中腐朽、消极的内容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5 分) (2)一分为二地对待传统家风,甄别传统家风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3 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家风, 对传统家风中的合理内容加以继承和弘扬。 (3 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家风,给家风注入时代精神和内涵。 (3 分)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观点对待家风。 (1 分) (3)好的的家风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时代的要求; (2 分)应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坚持家庭与社会的 统一。 (2 分)【解析】试题分析: (1)本问比较开放,选择本身无所谓对错。但是考生要注意的是,理论论述必须是对选择的支撑。如果考生选择了重拾家风,可 以从运用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回答;如果选 择不应该重拾家风,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还可以 从文化继承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2)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考生在回答时,可以从从发展的观点说明要推动家风 的与时俱进;可以从辩证否定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也可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说明;也可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说明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对于家风的标准问题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好的的家风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 时代的要求、应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坚持家庭与社会的统一,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的力量、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知识;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 观点的知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11】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2013 年 2 月 26 日至 28 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 和职能转变方案》 。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试卷第 12 页,总 15 页 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 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正确性。(10 分) (2)从“认识社会”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及基本内容是什么。(10 分) (3)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去实现中国梦?(15 分) 【参考答案】 (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 断为人民造福。(5 分)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人民 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5 分) (2)主要哲学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 分) 其基本内容是: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 分)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4 分) (3)①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要在劳动和奉 献中创造和体现价值。(5 分) 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表明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5 分) ③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因此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 自身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5 分)【解析】第(1)问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问题,可以涉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知识作答。第(2)问设问巧 妙,从认识社会的角度分析国务院机构改革。第(3)问要注意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角度思考作答。【12】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动漫曾经“风光无限” 。上世纪 40 年代,上海万氏兄弟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 。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人物、动作、画面、声效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在国际电影节上 斩获大量奖项。如今却“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 50 年” 。 目前我国有巧 000 家动漫公司,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从事这个行业,四年制大学中超过 1 300 所设有动漫 及相关专业,2011 年的国产动画片制作达到 26 万分钟。 “量上去了,但质却差得很远。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结构不 合理,产业链不完整;漫画、新媒体动漫、动漫衍生品行业相对薄弱,上下游行业之间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仍处 于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状态,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我国动漫企业 90%是小、散、弱、差的民营企业,规 模小,专业分散、研发能力弱、竟争能力差。 “我们的产品自主品牌少,专有动漫技术更少,在动漫产业链中只能 处于低水平劳动的低端。 ”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改变动漫的现状。 (12 分)试卷第 13 页,总 15 页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说明创新对动漫的意义。(10 分) (3)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角度,结合上述材料就我国动漫的出路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 分) 【参考答案】 (1)①创新动漫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②加强动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③挖掘利用传统文化, 满足人们对动漫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既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动漫作品,又打造经典的动漫精品,提高 我国动漫的国际竞争力;④加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推动动漫的产业化市场化,整合资源形成动漫的完整产业链 (每点 4 分,任答 3 点给 1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与革命批判精神,创新有利于实现动漫理论与实践的发展②创新能够 推出新的动漫产品,繁荣动漫产业,提升我国动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③创新会引起动漫制作的思维方式与水平的 变化,带来我国动漫文化的繁荣(每点 3 分,任答 3 点给 10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3)①加快动漫产业、产品、运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2 分)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动漫产品(2 分)【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知识指向为文化生活。旨在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 不难发现,我国动漫产业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等问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加强国际 交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动漫产业市场化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回答创新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调动能力。回答本题难 度不大, 因为教材上对创新的意义有明确的阐释。 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所以考生可以从这些角度一一分析。 (3)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即寻觅社会的真谛的角度。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知识范围,并要注意是要求回答方法论建议。切忌只 是照搬哲学原理而不加以分析。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要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加以改革,需要发挥人民群 众的作用。所以考生可以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回答。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涉及的考点有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辩证否定观、创新的 哲学意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知识【13】 .2013 年 3 月 17 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围绕这一话题,某校高三一班同学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究,让我们参与其中。 【中国梦?世界梦】 中国梦的提出,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走向复兴的中国会带给世界什么?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 机遇而不是威胁,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终将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 并将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提供重要保障。 【中国梦?我的梦】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 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会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 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为上述观点注解。(16 分) (2)请结合“寻觅人生的真谛”的相关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与“人生出彩”的关系。(10 分)试卷第 14 页,总 15 页 【参考答案】 (1)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维 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②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它国 家正当的国家利益, 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我国坚持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 把中国梦与世界梦相对接,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这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2)①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人生 价值、“人生出彩”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我们要珍惜和利用大好机会和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 现人生价值。 (5 分) ②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 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5 分)【解析】以“中国梦”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范围是国际社会,即从我国的外交政策、时代的主 题以及维护国家利益三个角度作答;第(2)问,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的努力奋斗两个角度组织答案。试卷第 15 页,总 15 页
高中政治哲学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非选择题练习(含详细答案)―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