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子证据法单证与电子证据法商务和证据法相比借鉴更新

广东政法网
您现在:&&&
电子数据证据及其证明力探析
 作者:王腊清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自此,我国法律明确将电子数据单列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并赋予其法律地位,表明电子数据证据随即会步入我国司法实践的视野。   电子数据证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电子证据”。那么,何为电子证据?电子证据的特征、证明规则是什么?如何审查与认定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其前景怎样?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法律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一、电子证据的特征  实务界与理论界众说纷纭,观点各异。电子证据(Digital Evidence),也称计机数据证据。根据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2条“电子数据是指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传送、接收或储存的信息”之规定,可归纳为:指基于电子技术生成、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磁盘、光盘、存储卡、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载体,其内容可与载体分离,并可多次复制到其他载体的文件。  从前述电子证据的定义可知,“电子证据”应有如下基本特征:  1.脆弱性。电子证据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本身有易受损性。二是因为电子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而磁性介质上存储的数据内容易被删除、修改、复制,而且不易留下痕迹,更不易被发现。即使被发现,鉴定也较为困难。  2.隐蔽性。与传统的纸质信息相比,电子证据赖以存在的信息符号是不易被直接识别的。它是以一系列电磁、光电信号形式存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上。  3.复合性。信息在计算机上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电子证据输出到计算机外部设备上,则与传统的证据极其类似,这显示出电子证据复合性的特征。  4.高科技性。计算机本身是现代化计算、通信和信息处理工具。一方面,电子证据的收集、判断、保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高科技性,在没有外界蓄意修改或差错影响的情况下,电子--------------------------*广东深兴律师事务所律师。证据能准确的存储并反映有关案件的情况,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5.分散性与连续性。电子证据的分散性和连续性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证据,可能分别存储于不同或相同地域与国度的不同网站或相同网站上的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上。  二、电子证据的证明规则&&& 1.关联性。指电子证据与其所涉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并对证明事实有实际意义。   2.可靠性。指电子证据内容上的真实性,它是电子证据的内在质量特征,它向电子证据使用者保证,电子证据与所要反映的事实是一致的。   3.完整性。它是考查电子证据证明力的一个特殊指标,传统证据是没有这一标准的。完整性包括电子证据本身的完整性和电子证据所依赖的电子系统的完整性。电子证据本身的完整性涉及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完整性。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9条第2款就规定,只要电文完整可靠,并能鉴别发件人,一个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的数据电文完全可以成为直接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第七条的规定,电子证据与其他传统证据相比,其证明力是等同的。而对于多份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界定问题,一般应遵守如下规则来判断证明力:第一,经公证获得的电子证据,其证明力大于非经公证获得的电子证据。第二,在正常业务活动中制作的电子证据,其证明力大于为诉讼目的而制作的电子证据。第三,一般情况下,由中立的第三方保存的电子证据,其证明力大于当事人保存的电子证据。   三、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审查与认定  (一)电子证据的证明力,也叫证据的证明效力。电子证据不是没有原件,而是这个原件不能为肉眼分辨,当它以某种方式显示出来时,已经失去了原件属性,只能作为复制品对待,其证明效力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因为在复制传播过程中,由于其所依据的技术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各有不同,显示的技术手段、方法不同,电子证据显示出来的外在形式和内容可能会出现失真或丢失等现象,从而影响到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还极易遭到外界的破坏,甚至有时其所反映的事实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而仅仅是表象的真实,如经过伪装的影像或是模仿的声音录音、伪造的电子信件等等。对于一个容易遭受破坏且破坏后又不易发现的证据.在不确定因素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如果在司法实践中轻易地予以认定,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那么,怎样审查才能确定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呢?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审查,无非是审查它的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审查电子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的方法与审查其它证据的方法大同小异,故仅阐述客观性审查。  客观性审查,也叫真实性审查。主要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就形式来说,电子证据以光学、电磁等形式储存在各种存贮器中,虽然不能直接为人所感知,但可借助一定的设备使它为人所认知,因而电子证据的存在形式无疑是客观的。对内容的审查,我们可借鉴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9条的规定:“……对于以数据电讯为形式的信息, 给予应有的证据力,在评估一项数据电讯时,应考虑到生成、储存或传递该数据电讯的可靠性,保护信息完整性的办法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端人的办法,以及任何其他相关因素。”因此,我们对电子证据的审查,可以从生成、储存、传递、保护几个途径进行。&&&& 1.审查提供电子证据的主体。提供电子证据的主体一般有四种。一是依职权进行调查、侦查活动的司法人员。二是无意中收集到电子证据的其它公民。三是为维护自己利益的当事人。四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保存电子证据的第三人,如保存电子邮件、电子合同的网络服务中心等。从收集技术、时间、地点、范围、动机、目的、中立性和独立性、与案件有无利害关系等方面来综合判断。  2.审查电子证据的来源。第一、审查产生电子证据的软件或系统是否可靠。第二、审查电子证据是来自单机还是网络。  3.审查收集电子证据的技术、方法、设备。审查收集的技术是否达到一定水平,操作是否恰当。由于电子数据的易变性,任何一个不恰当的操作,都会导致电子数据的丢失、改变或不可恢复的删除。&&& (二)电子证据的认定,主要是真实性方面的认定,因为合法性与关联性的认定相对容易。对此,《电子签名法》第八条规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审查,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第二,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第三,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第四,其他相关因素,如证人或访问通信和信息系统的人的素质,进入电子数据信息或电子文档为基础的通信和信息系统的性质和质量, 法官或者其他裁判者认为影响电子文档或电子数据信息正确性或完整性的其他因素等。因此,只有经过真实性审查,并符合其它证据资格条件的电子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据了解,英美法系对电子证据的认定,归纳出五种情形可认定为真实:(1)诉讼当事人双方均认可的电子证据;(2)由适格证人通过具结方式证明其为真的电子证据;(3)有证据证明计算机系统在数据生成、存储等处理时处于正常状态的电子证据;(4)附有电子签名或其他安全程序的电子证据;(5)有适格电子专家鉴定且未遭受修改的电子证据。针对上述五种情形,笔者以为,除第二种我国因无对应制度暂时无法采纳外,其他四种均可借鉴,但尚需最高人民法院尽快作出相对应的司法解释。针对我国现实,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认定:  1.双方均认可的电子证据可以认定是真实的。这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33号)第七十二条“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证明力”之规定一脉相承。&&& 2.附有电子签名或其他安全程序的电子证据。电子签名是目前用来解决电子文书安全性(完整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的主要方式。对于附有电子签名的电子文书,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推定其为真实、可靠。同样,采取具有与电子签名同样效果的安全程序的电文也应当具有同样的结论。这也符合我国去年施行的《电子签名法》第五条“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规定的立法本意。  3.有证据证明电子文书为“原始文本”。电子文书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产物,它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系统的准确性。对于纯粹由计算机生成的电子记录,只要不出现系统错误、软件问题或未经授权的侵入外在因素,则其真实性就有了基本保障;对于人们利用计算机创设(如录入、扫描等)、存储、传输/接受、备份等形成的文书,除了加入创设或录入人员是否正确输入因素外,同样也取决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或未经授权的侵入等外在因素。通过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来推定其生成的电文为真须证明两个事实:一是证明计算机系统在信息生成、传递、存储等关键时刻系统运行正常;二是证明电子文书未遭受未经授权的侵入、修改等。而要证明这两个事实,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时有必要回应如下问题:(1)提交证据表明整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网络)的硬软件是否经过认证、公证或合乎安全标准;(2)证明企业电子记录管理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此需要相关部门着手制定);(3)提交所有可能接触系统人员活动记录或证明其行为的正当性;(4)由专家检测计算机系统运行日志及其他记录,出具鉴定书,证明系统运行正常,未遭受任何外部侵入、攻击、删除、修改等行为;(5)提供其他让法官相信电子记录具有完整性或原始性的证据。  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必将成为我国电子证据在法庭上得到法官认可的有效途径。   四、电子证据的前景预测  《电子签名法》第三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第七条同时规定:“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这既为电子商务活动中以电子数据方式形成证据的可采纳性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电子商务中的签约行为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关于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电子签名法》第五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这就赋予了电子商务中电子由数据形成的证据的直接证据效力,使得电子合同和电子单证或电子数据在法律上取得与书面材料同样的地位。必将大大推动人们采取电子数据方式签订合同的倾向和日常交往使用电子数据的需要,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电子数据证据必将成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中坚。  
新闻日排行
各机关处室工作动态
各部门工作动态
各地市工作动态
中央及其他省(市、区)政法网站
中国长安网
中国舆情网
中国普法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国法学会
首都政法网
首都综治网
上海政法网
平安浙江网
河南平安网
平安广西网
江西政法网
辽宁平安网
云南政法网
甘肃平安网
青海平安网
平安海南网
内蒙古政法网
平安龙江网
河北政法综治网
湖南法制网
天津政法综治网
陕西政法公众信息网
平安重庆网
陕西法制网
四川法制网
山东政法网群
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
中国长安出版社
省直政法各部门网站
广东法院网
阳光检务网 广东省检察院
平安南粤网 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司法厅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
广东省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
广东消防网
广东律师网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南方公证处
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服务网
广东交警网
广东省禁毒网
各地市政法网
广州市市平安办官方网站
茂名平安信息平台
惠州市反邪教网
广东省三水戒毒所
广州司法网
深圳法院网
佛山政法网
汕头峡山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广州金盾网
广州审判网
广州检察视窗
广州南沙区人民检察院
广州荔湾禁毒网
河源禁毒网
中国新闻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人大网
法治广东网
广东省信访局
广东省应急办
广东省法制办
广东省扶贫信息网
广东省情调研网
中国政法大学
中山大学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广东省委组织部举报网站
第16届亚运会官方网站
南方法治报
法治中国传媒·法治网络电视台当前位置: &&
&& 如何解决电子合同的法律风险
如何解决电子合同的法律风险
P2P投资交流群:发布者:spring_n
来源:我贷网
  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一大特征就是电子化,电子化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民商事领域,最具话语权的就是合同,一旦产生争议,法官裁决纠纷的核心依据就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传统交往中是这样,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不例外,最大的区别就是纸质合同变成了电子合同。因此,与传统业务相比,网络借贷就蒙上了一层电子合同所带来的法律风险。承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是解决网络借贷中各种纠纷的关键。如何解决电子合同的法律风险  1、电子合同的效力认定 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合同法》对采用数据电文方式订立合同作了原则性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合同法》第十一条认可了电子合同的形式效力。此后《电子签名法》第三条明确了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电子签名及数据电文的范围,即“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第二款进一步确认了法律效力,即“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同时需特别注意,《电子签名法》排除了四种类型的合同适用,“(一)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二)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三)涉及停止供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公用事业服务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由此可知,《合同法》、《电子签名法》都承认了电子合同的形式效力。根据法理,合同有效不仅要具备形式要件,也要满足实质内容。电子合同只是载体上的创新,其实质内容仍应满足《合同法》对合同主体资格的要求,应具备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自由,同时不属于《合同法》52条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对应到,虽然其签订的电子合同具有形式效力,但其主体是否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其意思表示是否为本人亲自发出、其双方合意是否准确高度一致等,任一方面的瑕疵都会影响到合同的整体效力。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了电子合同自身隐藏的风险,即便《电子签名法》明确了其形式效力,但最终合同是否有效,仍需要关注其实质内容。  2、电子合同在诉讼中的证据资格  《刑事讼诉法》、《民事诉讼法》都已将“电子数据”列为证据的法定种类之一,由此便解决了电子数据作为诉讼证据的资格问题。承认电子证据在诉讼中的合法地位,并不意味着法官一定会予以采信。何种电子证据能够进入诉讼程序,何种电子证据将被排除,这都涉及到了证据的可采性问题,需要通过“三性”来判断,我国《电子签名法》对此也进行了相关规定。《电子签名法》第四、五、六条是对合法性标准的判断,电子证据“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同时电子证据需要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和文件保存要求。第八条是对电子证据真实性的特殊要求,“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二)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三)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四)其他相关因素。”电子证据的关联性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必须与案件中的待证事实有客观的联系,能够证明案件中的有关待证事实”,证据的关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能够成为诉讼证据的决定性因素。《电子签名法》对电子证据的关联性并未直接提及,但不妨碍其适用诉讼法上的其他证据规则来判断电子证据的关联性。因此,P2P平台上的电子合同一旦被认定为有效,其在诉讼程序中将作为关键证据影响法官的判断。  3、平台如何确保电子合同有效  证据是诉讼之王,而合同是证据的关键,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是P2P平台解决争端,处理纠纷,起诉应诉的杀手锏。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网贷公司需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由于网络借贷无法实现借贷双方面对面的沟通,因此有效识别客户身份及主体资格是减少合同效力瑕疵的重要环节。P2P平台应当加强借贷双方的审核程度,避免因冒名欺诈、重大误解、主体不适格等引起的合同无效、可撤销或效力待定。目前行业内已经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电子合同的有效性,P2P平台不妨引进借鉴,在电子合同上增加时间戳和CA认证。时间戳用来保证电子合同时间的准确性和不被篡改性,使时间得到权威认证,具有法律效力。P2P平台与第三方CA认证机构合作,从技术层面,为客户搭建具备法律效力的第三方CA认证系统、电子签章系统,为平台各角色(投资人、借款人、担保公司等)发放CA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在P2P平台中集成证书和签章相关应用组件,可以让投资人、借款人、担保公司等登陆平台使用CA数字证书进行登录,在签署借贷合同时使用CA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进行电子合同的签署,保障投资人和借款人的资金安全;从法律层面,第三方CA认证机构提供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使得经过CA认证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能可靠保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一旦发生纠纷,电子合同便可以作为诉讼证据提交法庭采信。  综上  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对网贷公司定纷止争意义重大,还望各家平台给予足够重视,审慎处理各个环节,确保电子合同有效性,为投资人利益保驾护航。
 希财网()是专业的投融资及理财产品导购平台,国内权威的p2p网贷平台评测机构,网站汇聚了国内权威的p2p网贷产品、个人贷款、信用卡及众筹等投资理财产品,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希财网。
欢迎加入,P2P投资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关注希财网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希财网)和新浪微博关注希财官方微信关注希财官方微博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您也可以
您可以输入250个字
P2P理财产品
今日P2P网贷平台
活动一:新手拿好礼,注册送红包;活动二:全民感恩回馈,奖品大派送;活动三:投资抽奖赢大礼。
各位亲爱的合粉们,即日起只要关注并绑定合盘理财服务号(hepanlicai),即可获得50元合盘红包。该合盘红包自领取之日起至次月月底有效。微信扫一扫,红包轻松拿!
日至日,注册即送30元,注册后24小时内完成充值再送20元。活动期间投资金额满5000即获得一次抽奖机会,投1万元可获得两次抽奖机会,依此叠加(套利宝与资产转让不参与抽奖活动)
日-日,码头益新老注册会员均可以参加本次活动。本月新用户注册即送1500元体验金,8%年化收益,7天体验期,体验期满收益2.1元直接提现。(*注:体验金需一次性使用方可有效)
10月20日-11月20日,注册首投满1万元,奖励100元生效红包,奖励50元未生效红包。好友首次投资100-9999元,邀请人可获得20元生效红包。好友首次投资≥10000元,邀请人可获得100元生效红包。
现在注册就送50-1500元红包,首次投资用户再送1%加息券,想要知道理财范是适合你的理财方式吗?快来试试吧
【众金在线】3000元体验金+送10元红包 众金在线,豪礼相送,首次充值投资送体验金,投得越多送得越多!
P2P网贷问答
北上广深这类平台比较多,也比较有实力。我投的是深圳的一个p2p平台,叫地标金融,可以了解一下
投资p2p不能只看收益,安全第一,15%以上的都不靠谱,都说保本,实际呢?还是要看口碑,多多调查,最近融金所事件爆发,网贷基金八条鱼表现不错,你可以去看看
简单地说,就是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其中,中介机构负责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收入
不过好像听说这个产品已经停了
绿化贷,汇付天下第三方资金托管,项目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担保。安全性比较高。
腾讯不会干这个事情的
希财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电子商务(电子教案).doc6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引?? 言
一、扩大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的边缘学科。属于应用经济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中要大胆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电子商务是IT技术和商务运行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商务交易过程,是21世纪市场经济商务运行的主要模式,也是新经济涵义下的一种主要经济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在21世纪高科技技术背景条件下,发展建立的新型生产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必然产生的一种新经济模式。 电子商务简单讲就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总称,它是通过网络,使用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利用电子这种载体,将买卖双方的商务信息、产品信息、销售信息、服务信息,以及电子支付等商务活动,用相互认同的交易标准来实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网上进行买卖活动”。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是其它专业选修课。本书从经济、金融和技术的视角去构筑电子商务概论的系统和理论框架。第一章为电子商务概述,第二章为电子商务框架与模式,第三章为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第四章为网上零售,第五章为电子商务安全,第六章为电子支付,第七章为电子商务物流,第八章为网络营销,第九章为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第十章为网站建设。
二、推荐书、刊、报、网站
书:? 《电子商务基础教程》 (美)DanielAmor著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电子商务典型案例》? 杨坚争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子商务教程》 黄京华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子商务》?? 俞立平著?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电子商务概论》?? 费名瑜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刊物:《中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浅论电子证据 - 110法律咨询网
&&热门省份:
我的位置:
浅论电子证据
发布日期:&&& 文章来源:法律论文网
作者:赵明智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数字化。电子证据给传统证据制度带来了很多挑战。电子证据具有一些特殊的属性,如依赖性、易受破坏性、外在形式多样性、客观真实性以及高科技性。在电子证据的定位方面,存在着很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电子证据属于现有证据类型中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但是本文认为电子证据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证据类型。西方发达国家都对电子证据问题作出了规定,特别是英美法系认为对电子证据在最佳证据规则方面应该放宽要求。我国法律体系有一些和电子证据相关的规定,但是过于零散,没有形成电子证据法律体系,因此我国有比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的电子证据制度。  关键词:电子证据;证据法;传统证据;分类  ABSTRACT  With&the&coming&of&information&era,&people&s&life&is&becoming&more&and&more&digital.&The&electronic&evidence&has&brought&many&challenges&up&to&the&traditional&legal&system&of&evidences.&The&electronic&evidence&has&many&special&characteristic,&such&as&dependency,&vulnerability,&diversity,&truthfulness&and&of&high-technology.&How&to&classify&the&electronic&evidence&is&a&controversial&issue,&some&scholars&maintain&that&the&electronic&evidence&should&be&categorize&into&one&or&several&traditional&evidence,&but&this&paper&insists&that&the&electronic&evidence&should&be&treated&as&a&new&category&of&evidences.&The&developed&western&countries&made&some&regulations&on&the&electronic&&especially&some&countries&in&oceanic&legal&system&have&lessened&the&demands,&from&the&traditional&rule&of&best&evidence,&on&the&electronic&evidence.&The&laws&about&the&electronic&evidence&have&many&flaws&in&China,&so&it&is&urgent&to&draw&on&the&experience&of&western&countries&to&improve&China&s&legal&system&of&the&electronic&evidence.  Key&Words:&The&electronic&&The&laws&of&&The&traditional&&Classfication.  1&绪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数字化,但是信息化和数字化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现有的法律文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例如,电子证据就对各国现有的证据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国现有的证据制度。我国近年来经济告诉发展,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中,相关数字信息也给作为&呈堂证供&进入诉讼程序。这些&数字信息&的认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难题,因而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热议的话题。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电子证据展开一些研究,以期对推动我国电子证据立法和完善证据制度产生一些良好的效果。  2&电子证据概述  2.1电子证据的概念  当代世界各国已经融入了信息化的潮流。电子证据是自电子技术出现及发展以后产生的一种新型证据类型。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运用,电子商务、电子办公已经或正在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人类进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新纪元。  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工具,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同时人们的商务纠纷、法律纠纷也往往涉及电子技术的内容,电子技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给这些纠纷的解决带来了很多难题。此外,一些传统犯罪和新型犯罪均把电子技术作为工具,如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盗窃银行帐户等。由于这些犯罪行为和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给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带了了很多困难。因此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电子证据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  对于电子证据的概念,笔者认为应该如下定义:电子证据是产生于计算机系统或其他类似的电子记录系统,是人为输入计算机系统或者类似设备,或者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或者信息,这些信息必须借助电子、光学、磁或者其他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存储,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  2.2电子证据的特征电子证据和当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具有密切关系,因而与传统证据相比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综合来看,电子证据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依赖性、易受破坏性、外在形式多样性、客观真实性以及高科技性五个方面。下面分别论述电子证据的这五个特征。  2.2.1依赖性  电子证据的依赖性是指电子证据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设备才能产生、存储、复制、转移、读取等等。而传统证据则不然,以传统的书证、物证来说,这些证据形式依靠一定的自然或者人工的材料得以存在,可以直接读取其中包含的内容。&但是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复制、转移、读取则不能直接进行,必须依赖于某种中介设备。以Email为例,如果一封Email包含了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则必须通过电脑上网收取这封Email,才能通过电脑获知其中包含的信息。如果没有一定的硬件设备,人们是无法获知其中的内容的,因此电子证据和传统证据相比,具有依赖性。  2.2.2易受破坏性  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证据特有的生成、储存和传递方式导致了其特有的隐蔽性,但
同时也意味着电子证据容易被删改且不留痕迹。在这一点上,传统的视听资料与电子证据不同。传统的视听资料如录音、录像资料,由于是依靠模拟信号的连续性形成的,所以当原件发生变化后,可以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查明。在当今网络高速普及的时代,网络的高覆盖率和开放结构常常使电子证据会被不着痕迹地删改。删改者既可能是形成电子证据的计算机的使用者,也可能是穿越防火墙的黑客,还可能是来自无法意料的计算机病毒。另外,电子证据储存方便、体积小,持有人往往只需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变更电子证据的内容,甚至销毁证据。电子证据的易破坏性使得它有不稳定的一面,因此有许多人把电子证据易受破坏的这个特性称为&脆弱性&。  2.2.3外在形式多样性  电子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在形式是简单电磁形式的,但其外在表现输出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输出在计算机屏幕上成为图像、动画等视频形式,输出在打印纸上成为传统纸介文件,输出在音箱中成为音频信息,输出在缩微胶卷上成为视听资料,计算机程序的执行操作更是以不同的动作指令为表现形式,这都显示了它的外在形式多样性。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更使电子证据综合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这种以多媒体形式存在的电子证据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证据类型。使得证据外在形式复杂多样。  2.2.4客观真实性  前面谈到电子证据的易受破坏性,但是如果排除了来自外界的干扰和破坏,则电子证据比一般传统证据更能表达客观真实性。通常情况下,电子证据能准确地储存并反映有关案件的情况,正是以计算机这种高技术为依托,使它很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精确性决定了电子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电子证据不会像物证一样会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某种属性,不会像书证一样容易损毁和出现笔误,也不像证人证言一样容易被误传、误导、误记或带有主观性。电子证据一经形成便始终保持最初、最原始的状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2.2.5高科技性  电子证据由于前述的几种特征决定了它较强的高科技性。不管是电子证据的复制、存储还是读取,都需要相关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操作技巧,否则很有可能造成证据资料的毁损、灭失,给取证过程带来很多不便。电子证据的产生、储存和传输,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等,离不开高科技的技术设备。因而,应该意识到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手段乃至尖端科技,并将伴随科技的发展进程不断更新、变化,较之传统的证据形式更难把握。  3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研究  法律对不同形式的证据有着不同的规定,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究竟应该归入现有证据类型中的哪一类呢?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电子证据就是书证,也有的认为电子证据就是物证,还有的观点认为电子证据是视听资料,&也有观点认为电子证据属于混合证据等。此外,电子证据是否应该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的观点也经常被法学界热议。&本文在本部分论述中重点探讨电子证据的定位问题,通过研究电子证据与其他传统类型证据的关系来研究如何给予电子证据正确、科学的法律定位。  3.1电子证据与书证  持书证说的学者认为电子证据就是书证,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理由主要有:(1)书证是将某一内容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表达的思想或记载的内容对案件起证明作用的文件或其它书面材料,电子证据也是以其所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来反映案件情况的,两者具有相同功能。  (2)电子证据通常以其代表的内容来证明案件某一问题,必需输出打印在纸上形成计算机打印材料之类的书面材料后,才能为人们所感知与运用,因而具有书证的特征。  但是这种学说也有明显的缺陷。首先,书证和电子证据的特征悬殊太大,书证并不具备电子证据拥有的易受破坏性、高科技性、外在形式多样性等特点,此外,电子证据也不一定要借助于纸张成为书面材料才能被人读取,如视频材料和音频材料就可以进行当庭播放,根本无需打印。显然,把电子证据归入书证是非常牵强的。  3.2电子证据与物证  目前很少有学者认为电子证据是物证。物证是以物品的存在、形状、质量和特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电子证据的诸多属性显然不符合物证的特征,两者不能归为一类。电子证据主要的存在方式是一定的数字信息分布于某种介质上,并且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才能读取这些信息。而物证就直接表现为现实世界中的某种物或者物品上一定的痕迹。显然这属于两种不同的证据类型。  一些学者认为,电子证据亦会因某种原因而被法庭扣押,有时还需要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别真伪,因而电子证据属于物证。&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能简单地因为这些原因而把电子证据归入物证,至少上述把电子证据归入物证范畴的观点是很不充分的。  3.3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  大多数学者认为电子证据属于视听资料,如电子证据里面的视频资料可以播放出视频信息,电子证据里面的音频信息可以播放出音频信息
等,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就非常相像。另外把电子证据当作视听资料的理论与我国的立法实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国1979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规定视听资料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证据类型,但是后来在刑事诉讼中出现了以视听资料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我国1982年民事诉讼法为了回应现实的变化,首次规定了视听资料,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七项也把视听资料作为一个独立的证据类型,也就是说,视听资料在我国作为一个独立的证据类型是得到立法认可的。  笔者认为,电子证据中有一定的视听资料内容,如前述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等等。但是除了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之外,电子证据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还是以Email为例,一封Email到底是否属于视听资料呢?笔者认为Email不是视听资料,因为通过硬件设备读取Email所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播放视频资料获得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将电子证据中文字的&可视&和视听资料中的&可视&混在一起没有充分的理由将电子证据视为视听资料不利于电子证据在诉讼中充分发挥证据的作用。&  3.4电子证据与鉴定结论  将电子证据归为鉴定结论,这是极少数学者的看法。如有的学者认为&如果法院或诉讼当事人对电子数据的可信性有怀疑,可以由法院指定专家进行鉴定,辨明其真伪,然后由法院确定其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显然这种观点是不值一驳的。如果法院制定专家多电子证据的真伪作出鉴定,那么鉴定的结果属于证据分类学上所说的鉴定结论,但是鉴定过程并不改变电子证据本身的性质,电子证据自身的性质不会因为鉴定而发生改变。因此,电子证据不能为归入鉴定结论,两者的属性相差太大。  3.5电子证据属于混合证据说&持电子证据属于混合证据这一说法的学者也不在少数。这些学者认为电子证据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证据,应当把电子证据分为书证、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和鉴定结论四种证据。也有的学者把电子证据分别归入现有的七种证据类型中。&  笔者认为,把电子证据视为混合证据的观点注意到了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形式相似的特性,但却忽略了电子证据自有的特点。另外,虽然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在某些形式上有交叉的地方,但是电子证据本身的特性又将其与传统证据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因此,将电子证据分类归入传统证据中,可能会对现有的证据类型划分造成干扰,不利于构建科学和谐的证据分类体系。&3.6本文作者对电子证据定位的观点  在研究电子证据究竟如何定位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证据分类的依据。笔者认为,证据分类的依据不是证据的外在形式,因而把电子证据归入现有七种证据中的某种或者几种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举例来说,如果有一封书信反映了案件真实情况,显然书信可以作为证据材料。那么此时的书信究竟属于书证还是物证呢?显然还难以定论。因为如果是需要获取书信里面所描述的信息来确定案件真相的时候,书信是书证;如果需要鉴定书信的笔迹来确定该书信究竟为何人所写,以此来获取和案件有关的信息的话,那么书信是物证。  从中可以看出,同样是一封书信,有时候作为书证来处理,有时候作为物证来处理,也就是说证据的外在形式并不能作为证据分类的依据。同样地,我们不能因为电子证据在形式方面与传统七种证据类型存在某种相似而把电子证据分别归入现有七种证据中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  那么,证据类型划分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证据类型划分的依据乃是证据材料自身的不同属性以及立法对于不同属性之证据材料的不同需要。&换句话说,证据类型的划分标准是一个主客观相统一的概念,客观方面在于证据材料自身所拥有的属性,主观方面在于立法者对于不同属性的证据材料有不同的要求。还是以上述书信为例,当该书信的内容在证明过程中毫无价值,但是该书信的笔迹却可能为证明过程提供某种可靠信息的时候,该书信应当是物证,而非书证。一旦该书信被归入物证,则该书信必须遵从有关物证的特殊规则。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子证据自身的属性有特殊性,与传统的证据类型大相径庭,同时立法者对于电子证据也有着特殊的需求。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子证据在电子商务等人类活动领域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如,我国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就承认了数据电文中的电子签名具有法律效力。电子证据在产生、存储、复制、转移、读取应该遵从特殊的规则,这些规则是现有证据立法所没有提供的。因而有必要把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类型。&  4&不同国家关于电子证据的规定西方发到国家信息技术发达,甚至&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也是美国最先提出来的。因此,通过比较法的视角去研究国外的电子证据法律制度,会对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电子证据的认识有所裨益。本文在本部分中重点考察西方国家在电子证据方面的做法,以期对我国相关研究能产生一些有意的启示。  4.1大陆法系关于电子证据的规定 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比较单一,这些国家规定,只要和案件事实有关的材料均有可能作为证据材料进入司法程序。事实上,
我国也承袭了大陆法系的这一做法。大陆法系的证据制度是开放的,因而大陆法系的证据制度并没有排斥电子证据,电子证据也有可能作为诉讼证据。也就是说,在大陆法系国家,电子证据天然就具有证据资格。如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瑞典、丹麦、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法就属于这一类型  4.2英美法系关于电子证据的规定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对程序的重视,如&正当程序&之类的概念就是起源于英美法系。总体上说,英美法系证据规则繁多,非专业人士很难掌握。英美法系证据法内容比较复杂、具体,而且证据规则数量多,与证据法相关的判例也很多,这些判例是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和电子商务也迅速发展,它们对传统证据制度的冲击是全球性的,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纷纷在这几年内进行证据法的相关修正、解释,或者做新的立法,而其中又以美国最为典型。  美国1965年的判例就承认电子邮件可以代替口头通讯,与口头通讯具有同等的效力。但是,美国的最佳证据规则显然对电子证据的可采性产生了很多障碍。但是由于美国独特的司法制度,法官在很多案件中巧妙、适当地避开了最佳证据规则对电子证据的限制。如,在1992年的Doe&v.&UnitedStates&案件中,原告起诉美国政府管辖的军事医院在给他输血的过程中,由于医院的不负责任使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美国政府提供的一份证据是从陆军航空队电子数据库打印出来的文书记录。原告认为这份证据有违最佳证据规则和传闻规则。法官向政府提出证实打印文书真实性的要求,随后政府补交了程序性证明资料,被法官采纳,并据此认定该文书是计算机数据的准确打印物。法官认为,&这虽与典型的最佳证据规则不相符,但是也不构成对该规则的违反。&&  由于此类案件大量出现,美国的成文法也对电子证据作出了回应。如1995&年美国犹他州通过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数字签名法典&&《犹他州数字签名法》(Utah&Digital&SignatureAct),推动了世界电子商务立法的发展。美国的《联邦证据规则》也对电子证据放开了限制,使电子证据摆脱了最佳证据规则的限制。&  其他英美法系国家对电子证据也都是认可的,并且修改原有法律,制定新的法律,完善和电子证据有关的法律,使电子证据具有可采性,并且遵从某些特殊的规则。  4.3这些规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对于电子证据的态度是积极的,即认识到了电子证据的特殊性质,并且承认了原有证据制度可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进而对相关法律作了修改,或者对相关概念作了新的解释,使法律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近年来对于电子证据的热烈讨论反映了我国法学界已经深入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我国证据立法则明显显得滞后,我国尚不存在统一的证据法或者证据规则,对于证据的一些规定散见于三大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体系相当不和谐,不利于我国证据制度的发展。  笔者认为,我国应该放开思想上的局限,适当扩充证据法律体系,可以学习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对于传统的证据规则作适当的变更,使电子证据不再被排斥于法庭之外。  5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 结束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电子证据立法的考察后,我们有必要继续反观我国的电子证据立法,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且分析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于完善我国电子证据立法进行一些有益的思索。  5.1&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的现状& 严格来讲,&电子证据&这一用语早已见诸报端,但是它还不是我国法律体系正式的法律用语,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找不到&电子证据&这个词语的。电子证据立法上的缺失造成了实践中的混乱。但是我国并非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和电子证据有关的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该法于日生效,迄今已经生效2年。《电子签名法》是我国首部对数据电文有确切描述的法律,它是一部针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立法。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涌现出和和电子证据有关的法律案件。如人们普遍使用手机短信进行相互联系,对于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产生了很多争议,一些法院已经根据电子签名法认定了手机短信可以作为电子证据,并且作出了相关判决。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电子签名法毕竟不是专门的证据立法,其对证据制度的作用有限,电子签名法不能作为证据法的替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该法条的规定,前者承认了电子合同的合法性,肯定了在我国民商法体系中电子证据满足书面形式的要求。《合同法》第33条还规定当事人采用数据电文订立合同可以&要求签定确认书&。另外,《合同法》的第16&条、第26&条、第34&条规定了电子合同要约的生效时间、承诺的生效时间、及合同成立地点。这些条文都涉及电子合同生效
的要件,可以说是对电子合同效力的一种探索。但是这样的规定也只能是局限在民商事领域,承认了法律列举的电子证据形式可以适用书证的效力。  (3)三大诉讼法对于视听资料的规定。前文谈到,电子证据不能划入视听资料的范畴,但是视听资料应该被归入电子证据。由于三大诉讼法制定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视听资料被作为单独的证据类型,但是从原理上说,视听资料应当是电子证据的一个分支,因而三大诉讼法对于视听资料的规定也可以被看作是我国现有法律对电子证据的一些不成熟的规定。  (4)某些司法解释。如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民事诉讼中,最高人民法院是把视听资料作了扩大化解释,把电子证据涵盖其中,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立法空白。  (5)其他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我国一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也对电子证据有所规定,如交通部于日发布并实施了《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该规章第23条规定:&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子报文具有与书面单证同等的效力。&当然,这些规定的效力有限,不会对我国证据法律体系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5.2&我国目前电子证据立法的评价  从上述对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现状的描述来看,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发现了电子证据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尝试性地对电子证据作了一些规定。但是总体上看,这些规定相当零散,也难以自成体系,对于电子证据的规范很不到位,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显然这样的立法状况很难满足我国社会现实的需要。  笔者认为,上述这些立法仅仅是和电子证据有关,但是不是正式的电子证据立法,这些立法对于电子证据的合法性、证明力等均没有规定。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在电子证据立法方面的严重滞后性,因此有必要以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我国的证据立法。5.3本文对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的建议  (1)对于电子证据的概念作出法律界定。我国法律应该尽快吸纳电子证据的概念,并且对它作出法律界定,以避免实践中出现的概念模糊的问题。对于电子证据的概念作出法律界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统一人们的认识,使人们明确电子证据的内涵,便利于人们进行民商事活动,也便利于人们在司法实践中使用电子证据。  (2)明确电子证据的立法模式。笔者认为,我国未来应该会出台统一的证据法或者证据规则,届时可以考虑在证据法或者证据规则中专设电子证据篇,对电子证据的适用原则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电子证据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的使用程度越来越广泛,甚至超越了对传统证据的使用程度,因而有必要详细规定之。  (3)完善与电子证据有关的详细规则。笔者认为,在这方面应该对电子证据的定位作出明确的规定,即电子证据是一个独立的证据类型,不要把电子证据归入现有的证据类型。此外,还要详尽规定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条款或者可采性条款,即电子证据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被用作证据,在哪些情况下应该被排除等等。最后,应该对电子证据的特殊的运用规则作出规定,如可以借鉴美国的相关做法,在最佳证据规则方面对电子证据适当放松要求,使之具备更强的证明能力,以便法官采纳。  结论  本文在对电子证据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把电子证据和传统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等作了详细的比较,认为电子证据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证据类型,而不应该被归入现有的证据类型。在比较、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电子证据法律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现状,认为我国应该吸纳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尽快出台独立的证据法典,并且对电子证据制度作出专门的规定,以完善我国的电子证据立法。  参考文献  [1]何家弘:《电子证据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齐树洁:《民事程序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36  [3]徐立根:《物证技术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759  [4]何家弘,姚永吉:《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载于《比较法研究》,2003(4):55-68  [5]李学军:《电子数据与证据》,载于《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444-445  [6]郝文江:《电子证据在诉讼法中独立地位之探析》,载于《政法学刊》,2007(6):40-43  [7]蒋平,杨莉莉.电子证据[M].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8]刘品新.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九卷[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10]皮勇.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规则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11]孟霜.电子商务与法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2]简&考夫蔓&温,&本杰明&赖特.电子商务法(第四版)[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13]杨坚争,王锋,王华杰,罗晓
静.计算机与网络法[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14]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0  [15]刘品新.电子证据的地位观[N].人民法院报.&  [16]白雪梅等.电子证据中的法律问题[J]电子商务1998(34)  [17]张彩云.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有关问题之探析[J].当代法学2003(7)  [18]王宇.浅析电子证据及其提取固定[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7)  [19]沈益平.析数据电文的证据效力[J].现代法学2000(4)  [20]吴晓玲.论电子商务中的电子证据[J].互联网世界1999(7)  [21]李学军.电子数据与证据[J].证据学论坛2001(2)  [22]陈俊.对电子证据的几点法律思考[N].法制日报  [23]沈木珠.论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河北法学2002(2)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问题,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吉安推荐律师
江西南昌市
相关法律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证据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