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德艺双馨比赛这个比赛互动正规吗?

德艺双馨器乐比赛什么时候直播_百度知道
德艺双馨器乐比赛什么时候直播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12月20日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热播内容 沧州街舞 优爵盛世街舞德艺双馨比赛se...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嵌入代码:
这个支持手机播放哦
专区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看视频
风雨彤舟丶小彤彤
小阿柒:陪我好吗
恶魔瑞瑞高冷型
饼干狂魔MasterB文艺家协会
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代表谢涛等谈从艺为人
10:07:41&&&来源:&&&点击:
谢涛:视艺术为生命 为百姓演好戏
  能够作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代表之一来向大家汇报,我感到非常荣幸,也特别感激。衷心感谢给我一个向大家交流学习的重要机会。我是山西太原晋剧艺术研究院的一名女须生演员,回顾总结30多年从事晋剧艺术的风雨历程,我有一点体会,要想使自己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戏曲工作者,就必须始终坚持视艺术为生命,千方百计为百姓演好戏。为了说明这一点,我用三句心里话作汇报,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导。
  第一句:老百姓既然把戏剧舞台托付给我们,作为演员就理当认认真真地唱好每一出戏。否则,就既对不起供养我们的衣食父母,也对不住滋养我生命的晋剧艺术!
  年轻时的我,也许是受戏曲艺术家庭的影响,也许是自己天生就对戏曲有一种爱好,我主动放弃上重点中学的机会而报考艺校,后来成为剧团的一名专业演员。每每跟前辈艺术家老师下乡演出,看到台下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对剧情中的人物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而感动地呼喊叫好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在内心激荡。心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够像他们那样,受到戏迷朋友的喜欢呢?即便这时的我,还真没有弄懂民间百姓为什么会对古朴的晋剧艺术如此钟情喜欢。直到在一次次的下乡演出,又和当地老百姓的一次次接触交谈后,我才逐渐地认识到,千百年来,扎根于中华大地各类传统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为民间百姓所喜闻乐见,除了他们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及劳动之余需要有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精神生活外,还把呈现在舞台的人文历史典故以及流传民间的各种生活故事,当作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借古喻今,据事说理,处理各类矛盾乃至教育启迪子女后辈的生动教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戏曲具有的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比如我们晋剧中经常演出的《打金枝》、《杨家将》、《秦香莲》,以及《六月雪》、《芦花》和《三娘教子》等剧目,尽管在一些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每隔几年再为他们演出时,老百姓仍然是百看不厌,热情不减。由此我想到,民间百姓对一出好戏的期盼,为某个优秀演员的出色表演而叫好,固然有对传统剧目的赞许和对优秀演员的追捧,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敬仰!有了这样的感情,我也就暗暗地提醒自己,既然我选择了晋剧艺术,我就应当把这门艺术自觉地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既然老百姓把戏剧舞台托付给我们,那作为一名矢志从事戏曲艺术的工作者,就应当下功夫把每一出戏认认真真地演好!否则,就会对不住供养我们的衣食父母,也对不住滋养我生命的优秀艺术。我下定决心,不论再苦再累,遇到什么艰难曲折,我也要在戏曲舞台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这个团,平均每年都要下乡演出300多场,有时在短期内要连赶十几个台口,尽管奔波辛苦,有的演出条件也很差,但每每看到台下的观众&&有时遇到下雨天,老大娘撑着伞也要坚持看完戏;下雪天,人们就就地垒起一堆一堆的旺火,边烤火边不误看戏;很多戏迷也都是从几十公里以外赶来,散了戏也迟迟舍不得走。戏迷朋友还像对待亲人一样心疼演员:有一次,我正在台上唱着,突然看到有个老大爷被举了起来,正冲着我,我当时吓了一跳,原来老大爷是为了让我听见,他说,&闺女,别使那么大劲唱,大风口,小心坏了你的嗓子!&;有的戏迷,自家孩子在国外,就因为爱戏,爱听我的戏,便喜欢上了我,把我当闺女一样看待,经常惦记我,嘘寒问暖&&,农村的观众都是很直接、很质朴的表达情感,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真情与付出是相互的。他们的真诚感动着我,也激励我全身心投入到对角色的创作表演中。我相信,当我把对观众的这份感动带上舞台时,当我对所塑造的人物付出真情时,观众也同样感受到了我的付出与真诚。我常常想,我们下乡演出几百场,而边远山区的观众可能这辈子就只能看到你一场戏,而这场戏会令他们终生难忘。曾经有一个张家口的观众来信,说自己母亲病重,听着我唱的晋剧可以缓解一些病痛,我立刻把几张碟寄了过去,过了半年,这位观众再次来信,说他的母亲走了,听着我唱的晋剧,很安详地走了。我以为这个故事就这样悲伤地结束了。可是多年以后,我在张家口演出时,有一位大学生走过来对我说,谢老师,您还记得么,我就是当年那个给您写信的中学生,感谢您为我母亲寄来碟。我一下子就想了起来,小伙子说,因为母亲爱戏,他也开始听我的戏,现在在学习写戏,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我又惊讶又欣慰,因为戏曲,因为我的戏,能对年轻人产生这样大的影响!这些更加使我坚定了从事戏曲艺术事业的信念,无论当前戏曲生存环境有多困难,舞台和观众就是我坚持前行的动力!
  第二句:在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形势下,究竟是新生代的观众抛弃了传统戏曲艺术,还是我们未能推陈出新,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任何形式的戏曲艺术,只要是精心打磨的精品,就不仅不会失去观众,恰恰还会引领风骚!
  我们从事戏曲创作的表演同行都知道,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为主旨的各类戏曲艺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时间受传统文化滋养的国度来说,决不会骤然间就失去她应有的市场。而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影视网络多种传媒手段快速出现的新形势下,我们这种依靠舞台和剧场所呈现的戏曲艺术,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味地固守阵地,等着让观众来看戏呢?这确实让不少人内心纠结,也让我自己发生过怀疑和动摇。直到我们团所新创和排演的《傅山进京》两度到北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后,才使我的思想认识逐渐地清晰起来。记得剧组第一次到首都长安剧场汇报演出时,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不料演出就赢得了各界观众十几次的掌声,谢幕时还有十几位中外观众上台为我们献了鲜花。紧接着我们又应邀到北京大学百年礼堂进行了校庆的专场演出。这次在学府殿堂的演出,北大的师生为我的表演和整体舞台呈现报以热烈的掌声,对剧中几句道白都表现出热烈的欢呼,让我始料未及,不仅是北大的学子,还有许多青年学生因为《傅山进京》,对晋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录音机录下我的唱段,跟着学唱,寄给我听;有的大学生为了看一场我的戏,一路从包头到张家口,到陕西的榆林、府谷和西安,再追到北京。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思想和心灵,给我激励,也让感悟到,其实只要是真正的艺术精品,就永远不会失去观众和市场,甚至还会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统领风骚!
  当然,要演好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好戏,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是需要精心打磨的。作为演员需要大量地阅读学习背景资料和相关知识,深入细致地体验生活,特别是历史题材,还要充分发挥理解与想像,去揣摩、贴近历史人物与事件。最初对于《傅山进京》,我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仅仅止于小时候听到的一些传说,傅山就是一个对老百姓很亲善的老头的形象。可是这个傅山怎么演呀?怎样表现这个&风骨文人&,没有可资借鉴的&范儿&。我心里犯难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一阵子找资料、翻史书,请教对傅山有研究的老师、学者的&恶补&,脑子里才开始有了点傅山的影子。在认真研读了侯文正先生的《傅山传》之后,一个有思想深度、和蔼可亲,而对皇权在内的精神桎梏却没有一点&奴相、媚骨&的老人,才渐渐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再到舞台上才觉得有了点&根&。每次演出都是一次积累,我自己都感觉到比先前多了一点内涵,多了一点&思想&,多了一点靠近傅山感觉。从2007年到现在,我们这个团带着《傅山进京》,先后在山西、北京、河北、河南、上海、江苏、江西、广东、甘肃和内蒙古等省、市,为各地观众巡回演出500余场,现场观众达近60万人次。还在中国文联的指导支持下,把《傅山进京》拍成数字电影在全国出版发行,成为第三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影片。人们都说《傅山进京》&好戏,好戏&,但我心里清楚,人们是在说剧本好、导演好、音乐好,说舞美好、灯光好、造型好等等,要说我演得好,我真的很脸红,真心说,&傅山&这个充满内涵充满挑战的角色,真是让我吃了好多苦,费了好大劲,但也让我在艺术成长上收获最多!
  第三句:戏曲是综合性舞台艺术,作为主演一定要善待台前幕后每一位同事,否则,大伙就不可能同心协力、同舟共济。
  多年的实践,还使我感受到,作为主演,特别是出了名的主要演员。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优秀的中华戏曲艺术,从来就是综合性舞台艺术,只有善于调动全体演职人员内在动力,才能把完整的舞台艺术呈现给观众。而这也正是戏曲艺术的魅力之所在。为此就需要每台戏的主演,一定要善待所有的演职人员,大伙才能与你同心协力、同舟共济。
  除了搞好演出外,我想的较多的是晋剧艺术的传承,是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我不仅自己正式收徒,同时也为在校学习的多名学生认真传授。传授她们传统剧目,和我搭对手戏进行磨练,排演新剧目时,请她们和我一起排演和感悟角色。这些年,有的学生已渐渐成为剧团的业务骨干。
  最后,我要感谢一如既往关心和扶持晋剧事业,关心和支持鼓励我的各级领导、专家老师和广大观众。因为有这个庞大的群体和坚强后盾的激励和支撑,我才能在风雨中走到今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指引和感召下,我们的戏曲事业一定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我将为此而继续努力,直至奉献出毕生的正能量。 
霍勇:永远为人民歌唱
  我是海政文工团的男中音霍勇,霍去病的霍,勇敢的勇。小时候我父亲就教我这样介绍自己,我想父亲是希望我能成为像霍去病那样勇敢、为国家民族奋斗的人。
  当年我爷爷在井陉煤矿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1940年,八路军在河北井陉县百团大战后,我父亲毅然参加了革命,后来南下解放四川,留在成都建设大西南。在父亲的影响下,从音乐学院毕业后我就加入了部队文工团,我骄傲、我是一名军人,我自豪、成为了为千千万万士兵和基层群众歌唱的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不久前,我作为文艺志愿者代表受邀出席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当晚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纪念演出。今天,让我感到更骄傲和自豪的是,作为军旅文艺工作者、作为文艺志愿者的代表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殊荣。我想这是对部队培养我成绩的肯定,是对我从事文艺志愿服务的肯定,将成为我艺术生涯中重要的新起点。
  作为一名军旅歌唱演员,怎样用我的歌声唱出军人的血性;怎样用我的歌声唱出官兵的心声;怎样用我的歌声唱出中国军人的气势,是我从进入到文工团第一天到现在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记得到文工团我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啊,捷报飞来当纸钱&,我深深地为老一辈革命家的血性所感染,他们的精神和品质一直激励着我奋发向前。至今仍记得十几年前,当我在大蟹岛潜艇部队演出时,官兵们强烈要求我返场再唱一次《不要问我在哪里》,我心潮澎湃、斗志激昂,我知道我的歌声唱到了官兵们的心里。是啊,&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因为我是中国海军的潜艇兵啊&&&。时间推移到2008年5月12日,大家的脑海中肯定浮现出了那场特大地震对汶川造成巨大灾害的种种画面,而那里正是我的家乡。当我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慰问,看着救灾部队官兵早出晚归疲惫的身影,伤痕累累的双手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泪水止不住往下流呀!我把一首《生死不离》唱给受灾的群众,唱给救灾的官兵,&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啊,生命是命题,你的呼喊刻在我的血液里,你的目光是我全部的意义&&&,我们生死不离。还记得,2013年我随舰队赴俄罗斯参加中俄海上军演,当我唱起《卡拉空》时,官兵们流下了激动的热泪,那是他们每天听到的发动机轰鸣的声音,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那是属于机电官兵自己的歌;最让人难忘的是机电长那一声&开足马力,加快速度,卡拉空啊!向前冲!&。
  向前冲,对!作为一名文艺兵,我也一直在向前冲,在部队,我演唱了我团创作的一大批充满血性的歌曲《壮志飞扬》、《不要问我在哪里》、《快乐老海岛》、《航向正前方》、《年轻舰长我为你喝彩》、《放心吧祖国》、《强军之歌》、《东方起航》、《那一天》、《我从甲板上起飞》等等。荣获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文化部声乐大赛一等奖,第八届、九届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第十届全军文艺汇演特别贡献奖,&卡迪夫&国际声乐大赛中国赛区第一名,两次荣获全军为兵服务先进个人和海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等等。
  荣誉都是过去时,是对我在部队成长的肯定。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名文艺老兵,不仅要服务部队和战士,也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的文艺工作者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对于一个歌唱演员来讲,这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当我们走进人民当中,才更能用歌唱诠释作品,饱含真情与深情地歌赞人民、歌赞生活、歌赞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唱出词曲作者的本意,唱出自己的新意,让二次创作更为完美,更加接地气、凝心气、聚人气。
  正是生动的文艺志愿服务让我找到了深入生活、奉献人民的渠道。十多年来,我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中国文联、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和支教、培训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2013年,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成立,让不同艺术门类热心志愿服务事业的艺术家走到了一起,团结在文艺志愿者的旗帜下,我荣幸地当选为协会第一届理事。去年,经中国文联推荐,我作为唯一的文艺工作者代表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授予首批&最美志愿者&光荣称号,这是我走在文艺志愿服务大路上的新坐标,那一刻我的心找到了一个归宿,我知道,这是人民需要的,也是我&心向往之&的。
  我是一名文艺志愿者,我要唱响我的歌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什么人&的时代命题。随着&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我的志愿服务工作也更加忙碌起来,近两年,跟随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我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歌声唱响老少边穷地区、厂矿企业学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地。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后不到1个月,文艺志愿服务团组织去黑龙江大兴安岭,我提前3天跟随先遣小分队去到当地,为的就是能多演几场,太多的林场一线工人盼望着我们,而他们分布在各个地方,在近零下二十度、道路崎岖难行的艰苦条件下,我们奔赴6个林场,为一线工人进行了十余场演出,唱到声音嘶哑;演出结束后,我马上又连夜坐一通宵的汽车赶到哈尔滨乘飞机前往三亚给部队演出,记得当时为了不让司机打瞌睡,我一路和他唠嗑、给他唱歌。
  我是一名文艺志愿者,我想传达我的热情。歌声句句情真切,感动处处泪如雨。今年5.23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我们文艺志愿者小分队不远万里跋涉,为多半生都常年驻守在中俄边境绥芬河森林的夫妇演唱《祝你平安》,当唱到&你的所得还那么少吗?你的付出还那么多吗?&时,我泪如雨下,夫妇俩用颤抖的声音一直念叨的&谢谢,谢谢,谢谢&&&,那是在谢谢我们的热情,谢谢我们的文艺志愿者,我们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记得去年年初,我随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去阿尔山,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曾去过的三角山边防哨所,下车时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塑料瓶脚扭了一下,由于天寒地冻当时也没什么感觉,临近演出前我的脚却肿得非常厉害,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坚持着为边防战士唱歌,与他们握手、拥抱,忘记了疼痛,回到北京一检查,脚踝已经严重骨折,3个月下不了床。
  我是一名文艺志愿者,我愿传承志愿服务精神。不要问我志愿服务苦不苦?你说去人迹罕至的云南贡山、怒江随时面临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路苦不苦?不要问我志愿服务累不累?你说没有导演、没有协调、没有装台的演出累不累?不要问我志愿服务值不值?你说看到了老百姓手里热乎乎的窝窝头,眼中噙满的泪水,离别时的&舍不得哟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原生态山歌,你说值不值。文艺志愿服务苦,文艺志愿服务累,但文艺志愿服务它真值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人民是我们创作的源泉,人民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今天,站在这里,感谢部队培养了我的&艺&,感谢文艺志愿服务升华了我的&德&。我看到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率先垂范走到百姓中间,为人民歌唱、为人民书写,和人民亲如家人,而我只是千千万万文艺志愿者中的一员。我们在&送文化&、&种文化&的同时,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贯穿到社会公众中、融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总结为一句话:我感谢文艺志愿服务为我们提供了服务人民的平台、扎根人民的桥梁、汲取艺术营养的沃土。
  这里,我为大家朗诵一段词曲作家车行、李昕在参加火热的文艺志愿者活动中创作出来的歌曲《走近你》的歌词,这首歌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广大文艺志愿者的心声,已成为中国文艺志愿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歌:&坐热你的板凳,温热我的情,喝碗你的井水,清凉我的心灵,为你唱首歌,我心情很激动,接连不断是你送来的掌声,走近你,歌唱老百姓,走近你,爱在生活中,走近你,心里有底气,走近你走近你,快乐就流行。&
  最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这一生都将&为-人-民-歌唱&!
汪子涵:舞出人生精彩
  能够代表众多和我一样热爱舞蹈的青年舞者以及青年教师站在这个神圣的领奖台上,接受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拥有这份殊荣,太多人太多事值得感谢,借此机会我要向一路悉心培育我的老师,以及所有在我的成长和艺术事业中给予我关心、帮助、爱护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舞者总是习惯于用肢体说话,语言表达就显得有些笨拙,我在这里真诚地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十多年来对于舞蹈表演与教学的体会与收获。
  1983年,我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对舞蹈情有独钟,5岁进入少年宫学习舞蹈,从那时起,舞蹈便占满了我的生命空间,植根心底的只有一个信念&&把舞跳好!1993年考入重庆市艺术学校,那时踏入北京舞蹈学院这一舞蹈的最高学府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因为基本功不好,身体条件不占优势,先后经历三次落榜,但我没有放弃,而是越挫越勇,终得圆梦。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让我倍感珍贵,而且自知自己各方面的差距,四年大学时光除了以赢得每学期的奖学金而没有再用家里一分钱、几乎不舍得喝一瓶饮料之外,我惜时如金。没有时间玩游戏,更无闲暇泡酒吧,所有当下年轻人趋之若骛的娱乐几乎都与我无关。偶尔出去购物,目光也永远落在练功服上,课余时间悄悄练私功、到处蹭听课,我习惯了这样如饥似渴地学习,这样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2002年毕业,我以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表演教育专业最高成绩被留在了校青年舞团,成为团里的一级演员,同时兼做北京舞蹈学校舞蹈教师。从此,我的肢体语言从教室、从练功房位移到舞台上和观众眼中,又不断地从舞台返回教室。从那时至今,13年中,我参加了国内外的500多场演出,每场都是我专业提升难得的机会,每场都是我人生珍贵的课堂,尤其是担纲了13部大型舞剧的主角,如爬山、像涉水,每一部作品的创作过程都让我得以不断直面困难,挑战自我,执著前行!
  2006年,正当我为自己担任主角的第一部舞剧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而踌躇不前时,我遇到了我至今排演过的13部舞剧中耗时最长、付出最多最累的一部,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部舞蹈与武术结合的作品&&《风中少林》。出乎我意料的是该剧的编导大胆启用我这个演员。因为那时,虽然我参加过桃李杯、荷花奖、全国舞蹈比赛、CCTV舞蹈大赛,但全部与金奖擦肩而过,一水的全是获得第二名,被大家调侃为&千年老二&。编导这份信任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动力,但紧张压力也不言而喻。为着这份信任和难能可贵的机会,我只有拼尽全力!于是,为更好地把握角色,我走进少林寺,吃斋、打坐、诵经、扫地,与僧人一起生活,感受他们的心如止水,体会他们的尚武精神;为完成武术与舞蹈结合的高难舞蹈动作,我向武术演员虚心请教,潜心学习;为精进技艺,把自己封闭起来,我每天十几个小时钻研苦练&&
  在一次双人舞段排练中,一个腾空跃起做飞脚的高难动作,我不幸从空中重重摔下来,导致右肩骨与锁骨分离,住进医院。当时医生叮嘱必须要修养6个月以上才能继续排练。但是,首演时间逼近,我不能让全体演员因我的病痛而拖延等待,也不能让一个精彩的舞剧因我的受伤而推延首演时间。所以,只休息了一个月,我毅然拆下固定板,带着未复位锁骨的伤痛走进了排练厅,完成托举之外的所有排练。那之后的两个月排练中,上身、上肢乃至肩颈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忍受着或强或重的疼痛。好在舞蹈像是一剂剂止痛药,让我在排练厅中每每都可忘情地完成每个动作。然而,每当深夜来临,未愈的伤口以及排练中不断对其震动撕扯的疼痛都会向我袭来,因巨痛难忍难以入睡是常事,夜半疼醒更是习以为常&&但就是这样,经过持续长达七个月的训练,舞剧《风中少林》最终拿下了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表演金奖等全部奖项,并斩获国家精品工程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国内能参赛的所有最高奖项!这个里程碑之作改写了&千年老二&的历史,翻开我舞蹈生涯新的一页!
  成功是对自己的激励,也是对自我潜能的激活。《风中少林》之后我的邀约演出接踵而来,而在接下来的演出中,我大胆涉足多个舞种,勇于尝试各种人物,希望自己能从中获得综合全面的提升。2008年复排30年前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我担任男一号老画工。为领会舞蹈内蕴,我几次走进敦煌莫高窟,一坐就是一天,与飞天壁画共舞,与画中人物对视,最后勇敢突破舞种的局囿,将敦煌舞与我的专业古典舞有机融合,让肢体呈现既不失敦煌舞的审美特征,又集中古典舞的美学品质。此中的收获不仅是创作表现得到业界高度肯定,曾在朝鲜演出中创造万人空巷的纪录,让我参悟到了各个舞种虽然有别,但舞蹈艺术没有国界,因为舞蹈跳的不是动作,而是舞出内涵深遂文化的舞蹈精神。2013年在舞剧《水月洛神》中,我担任男主角曹植,我尝试将自己学生阶段就深入研究的戏剧中的陌生化表演运用于作品的人物诠释中,努力在大众惯常的认知之外试图展现一个有血有肉、更立体鲜活、更丰富多面的人物形象。角色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渗透着我的斟酌揣摩,舞台上观众看到的只有我舞出的曹植七步成诗,台下却是我700步乃至7000步的细腻打磨&&
  天道酬勤。十多年来,作品不论繁简,角色不论主次,舞台不论大小,我都认真对待用心去跳,而每一份努力、每一滴汗水,都有收获见证:从开始的不为人知,到逐渐崭露头角,2006年《风中少林》荣获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表演金奖,2006年舞剧《筑城记》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奖文华表演奖,2006年舞剧《黄道婆》荣获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优秀演员奖,2012年舞剧《水月洛神》荣获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评委会特别奖,2013年舞剧《水月洛神》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优秀演员奖&&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教师称号面前,我常常会意识到自己还有欠缺,感觉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重担。做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同样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
  毕业伊始,当人生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看到课堂上的学生都和自己年龄相仿时,心中既有些打鼓,又感到幸福。一方面担心没有老教师的威严,能震得住课堂吗?另一方我也自信,家庭窘境我体会过,升学挫折我经历过,基础薄弱我品尝过,比赛失利我痛苦过&&我与学生没有距离,我可以做最懂他们的老师!就这样,我战战兢兢但又毫不退缩地站上讲台,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一站就是十多年。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艺术面前,我永远是一个渴望提升并需要学习的学生,但面对学生,我永远要尽力担当起一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在教师与学生身份的不断转换中,艺与德,求真与做人,不仅是我始终追求与坚守的,更是我要向学生传递的。
  还记得2003年,我有幸担任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一个男班的基训课教师,当时正好是非典流行时期,整个社会笼罩在恐惧的阴霾中,学生上完课不能出校门,老师教完课赶紧回家。但我选择利用这段时间,与学生走得更近。课堂上,我用自己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毫无保留地将己所有手把手教给学生;课堂外,我与学生一起吃饭聊天,一同运动玩耍,人生理想、价值追求无所不及,为他们疏解心理压力,帮他们坚定艺术信念,不仅没有让非典影响课程,更使这段几乎与世隔绝的时间变成了相对封闭的舞蹈集训营。从此,如父如兄,亦师亦友,成为我之于学生的角色。学舞蹈是个苦差事,艺术圈里压力多。平日里,我会帮学生摆正迷失的方向,找回忘记的初心;毕业季,我就会成为学生就业迷茫时的&知心姐姐&、释疑解惑的&点子大叔&&&
  我永远不敢忘记自己有&老师&这一神圣称号,因此我必须比一个普通舞者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养、涵养和修养,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充电。只要没有演出任务,我都会扎在学校里,在图书馆里读书,回到课堂上听课,回到练功房里训练。而且,一边排练演出,一边进一步攻读硕士,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硕士学位。我始终秉持的是,将舞台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深入结合,拓宽自己的舞蹈视野,让理论作为舞台表演的内在基奠,让舞台实践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依托,最终让这一切,成为讲台上给养学生的源泉。记得有一次在演出中完成一个托举动作时,我的左胳膊脱臼了,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给观众展示一个完整的形象,我非常巧妙地蹲在地上,用一个看似像舞蹈的动作,把自己的胳膊复位,忍住超级的疼痛用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全部表演,演出结束后才发现自己的左胳膊已经抬不起来了。一次次的拼搏,一次次的战胜,一次次的修炼,一次次的展演,使我对舞蹈的理解和驾驭水平大大提高,把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人物展示在观众面前。许多类似经历,都成为能与学生分享把最美的形象留在舞台,把最强的正能量传播出去的教学素材。
  德之不修,行之不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教师、一个舞者,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将师者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等精神落实到日常点滴也是责无旁贷。日常教学之余,无论是校内大中专学生,还是校外爱好舞蹈的中小学生,以及身边的大叔大婶,只要让我帮忙辅导,我从不收费,也从不私自办班、走穴。表演中担任主角,但生活中不能以主角自居,每次与各省市、自治区文艺团体的协作演出中,在各地排练舞剧时,我总是尽我所能无偿地帮助团队训练演员,为院团发展出谋划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技巧传授给每一位舞者。回到家乡,我多次去几所学校义务帮助教学排演。我也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每次遇到灾难,我总带头捐款捐物,并向一些买不起练功服和鞋的孩子们捐赠衣物。每年,我也都会坚持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传播中华文化&、&抵制法轮功&等公益演出活动。多年来,我走进清华、北大、台湾国立、美国等10多所院校,出访美国、法国、新加坡、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10多个国家及50多个城市,为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尽自己绵薄之力。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的表现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先后多次被北京舞蹈学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今天在这里获得的荣誉,不是我努力的终结,而是激励我继续奋发的新起点。我会时时铭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起舞的脚步、我前进的道路没有终点!作为舞者和舞蹈老师,做永远比说要见效,我将带着这份荣誉,继续认认真真跳舞,坚持踏踏实实育人,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舞出我的人生精彩,点亮学生的美好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十一届德艺双馨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