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捷克斯洛伐克狼犬,罗玛利亚签订同盟条约法国

自从罗马-轴心于1936年形成以来,德奥合并实际上已不可避免。在两个敌对大国之间作为缓冲的一个小国还有可能保持它的独立,因为这也有利于那个较弱的大国。但如果两个大国建立了协议,那个缓冲国就很可能被瓜分了。于-12日征服就属于这种情况。德奥合并是变相的瓜分;因为虽然最明显的现象是奥地利共和国并入第三帝国,但它也导致德国承认勃伦纳边界,还把奥地利民族的一部分放弃给,这就是1919年被意大利兼并的南蒂罗尔居民,他们在那里生活、消失、受着迫害。当人在胜利地升起他们的旗帜时[纳米埃尔写道],整个中欧和东南欧,从山和喀尔巴阡山一直到亚得里亚海、希腊和黑海海峡,都将燃烧起来了,的政治均势将被破坏了。德奥合并对于推翻均势所产生的影响好象1796年入侵意大利一样,扩张中的大国征服小国是逐步累积的,征服了一个,下一个便更容易更有把握了,如此一个又一个直到大国之间的真空地带全部填满为止,在十八个月内,苏联也签署了它的福米奥营。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后使自己循多瑙河而下,同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都有了共同边界。捷克各省五分之四的边界已被包围。与奥地利合并……不仅实现了一个长期以来的民族目标,而且肯定地改善了我们的战略地位,从而有助于加强我们的军事力量。直到现在为止,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插入德国境内,形成很大威胁(它是朝向法国的蜂腰,又是盟国特别是俄国的空军基地),现在捷克撕洛伐克自身也被钳住了。它自己的战略地位现在已经变得如此不利,以致在能得到西方的有效援助之前,它势必成为强有力攻势下的牺牲品。希持勒并不是一直打算先征服奥地利然后再征服捷克斯洛伐克的,五个月以前他声称有必要同时征服这两个国家;在4月21日,维也纳失陷后五个星期,在这个被征服的首都自杀的浪潮尚未减退,恐怖统治才开始成为常规时,希特勒便开始详细考虑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进攻。三天以后,亨莱因在捷克斯洛伐克内部举起了叛乱的旗帜,他在卡罗维发利发表了演说,这一回不象1936年在赫布的那次演说那样有保留了,他在取得胜利的德意志帝国全部威望的支持下,要求德意志民族集团的行政自治权和法律上的人格尊严,要求他们有权“宣布接受德国国籍和德国政治哲学”,即在德意志人地区建立纳粹极权主义政权来肢解这个民主共和国。他还要求“修改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曾经把国家引导到德意志民族的敌人的行列”。5月20日深夜,贝奈斯鉴于德国军队集结的报道,下令实行部分动员。这就激怒了希特勒,促使他提前实施他的计划,5月30日他写道:“在最近的将来以军事行动摧毁捷克斯洛伐克是我的决不更改的决定”。力量均势的破坏不但改变了小国与德国的关系,也改变了小国之间的关系。“狗腿子”改善了它们的地位,指望分到一些赃物。波兰计划军事占领立陶宛,以抵销德奥合并的影响;可是它却在3月17日送去一份最后通牒,要求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俄国警告波兰,如果波兰武装进攻立陶宛,俄国保留采取行动的权利。因为德国胜利地摧毁的和约所规定的限制不能迫使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再遵守了。保加利亚于7月31日在萨洛尼卡与巴尔干协约集团签订了互不侵犯公约,公约承认保加利亚在军备方面的平等地位,承认它对自己国境内的充分主权,但它并未加入巴尔干协约集团,也未放弃修改和约的主张。8月22日,匈牙利和小协约国也在布莱德签订了一项相似的协定。如果保加利亚不象十年前当意大利的附庸国那样当今天德国的附庸国,如果匈牙利不是被迫在政治上,经济上部分转变成为“同等地位的辅助力量”的话,这些协定本来是可以具有小国联合起来对抗德国威胁的性质的。德奥合并激励了匈牙利国内的德裔和匈牙利裔纳粹党人,增强了德国的压力和宣传;1938年5月霍尔蒂以伊姆雷迪替代达兰伊,以遏制匈牙利的国家社会主义。但是象陶尔斐斯、卡罗尔和斯托亚迪诺维奇一样,伊姆雷迪所能执行的政策只能是效法形成威胁的病害,其效果并不是使人具有免疫力,而是为真正的病害铺平道路。当夏季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日益高涨时,小协约国生命力的唯一迹象是许多南斯拉夫青年到捷克使馆和领事馆去申请,愿意在发生战争时服役。他们是7月来到布拉格参加全国体育组织“索科尔”最后一次盛大联欢节日的最热烈的来宾。他们向马萨里克的国家提供援助,正如过去欧洲走向毁灭时,马萨里克在阿格拉姆审判中赞助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事业一样,但是最后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还是那些大国,而不是一些小国,所有这一类危机几乎都是如此。第一次瓜分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至11月第一次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次没有进行战斗的战争的结果,它推翻了凡尔赛解决方案并使德国成为无可争辩的东欧主宰。这次危机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对西方大国的政策也是这样)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一年后爆发真正战争的各种力量提供了可资选择的模式。决定性因素是西方国家的政策,它们的决心可以使法-捷联盟不起作用,因此东欧的命运又一次要取决于东欧以外的力量;然而其次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在东欧内部,即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自己的政策。波兰的政策纯粹是机会主义的,贝克天真地称之为“独立的”政策。在外表上,波兰的政策是基于既怕德国又怕俄国,所以在1938年9月又妄想在德国和俄国之间玩弄中立集团的把戏,这一次还想扩大为“赫尔辛基-布加勒斯特轴心”,好象波兰站上一张椅子就能俨然成为大国似的。但随着战争的迫近,可以看得清的是,波兰在德国和俄国之间并不是保持平衡的,在两者之间德国对波兰虽然是更为直接的危险,但波兰却倾向于德国,它对俄国的敌对态度更露骨。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在起作用,即波兰渴望马上获得领土利益。如果德国单独与捷克斯洛伐克作战,波兰会协同德国一起击败并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尽管波兰的军事措施并不与德国怎样协调,而且它还可能认为自己是可以独立作战的。即便法国履行它与捷克斯洛伐克联盟的义务,波兰也不愿向法国驻波兰大使诺埃尔保证遵守中立。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法国联盟体系最后是要陷于自身内部的重重矛盾之中的。同法国订有主要是针对德国的同盟条约的波兰,竟会加入德国一起去进攻法国的另一盟国捷克斯洛伐克,即便在法国为保卫捷克斯洛伐克而同德国交战时,它也会这样干。波兰人对此所阐明的论据是:捷克斯洛伐克反正免不了要瓦解,波兰从中可以收复它被夺去的领土,这是波兰的利益所在,让波兰这样增强并扩大而成为介于德俄之间的东欧中立集团的领袖,这是法国的利益所在。此种需要、贪婪、误断加在一起的论据就成了不坚持原则的非常充分的理由了。但是最重要的因素也许还是波兰不喜欢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苏联。站在捷克斯洛伐克一边对德国作战几乎肯定地意味着站在俄国一边对德作战,这就带来了要让苏联陆军和空军过境的危险,而对此波兰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同意的。最后,波兰在德国和俄国之间决非不偏不倚,它可与德国合作共同反对俄国,但决不与俄国合作去反对德国,这和捷克斯洛伐克同这两国的关系正好相反。波兰本身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限于切欣。但是它支持南边的匈牙利,而匈牙利要想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欲望仅次于德国。波兰还支持罗马尼亚,因为罗马尼亚介于捷克斯洛伐克和俄国之间,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防务关系重大。波兰与罗马尼亚有共同边界,与匈牙利的共同边界还有待产生。在波兰的中立集团计划中,争取波兰与匈牙利接壤是现实和成就的小核心,其部分目的是扩大德国和俄国之间的屏障。实现的办法便是匈牙利扩大其边界,恢复它昔日在喀尔巴阡山脊一度有过的边界,那就要把它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修改和约的要求全部实现,不仅要和同民族统一主义的马扎尔人再度合并,而且还要把卢西尼亚甚至连斯洛伐克也都包括在内。对波兰来说,它所注意的只是要消灭作为潜在的乌克兰民族主义中心的卢西尼亚,如果该省为匈牙利收复,就可以凭后者去根除隐患。但是这就意味着小协约国的瓦解,意味着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也就不会去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曾谋求放弃它对南斯拉夫的要求以换取后者的保证中立,它也曾谋求墨索里尼保证进攻南斯拉夫,如果后者袭击匈牙利的话。看来,以上两项正式保证它一项也没有得到。斯托亚迪诺维奇是谨慎的,他在1938年1月访问柏林时对希特勒,以及后来对法国人,他都重申南斯拉夫对小协约国承担的义务。德奥合并大概使南斯拉夫的政策有几分倾向轴心国。当捷克斯洛伐克危机在整个夏季点燃并煽起时,南斯拉夫告诉意大利人说,南斯拉夫不干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冲突,如果匈牙利让德国率先去发动侵略,或者表面上好象是捷克斯洛伐克挑起的。意大利也不表态:如果南斯拉夫与轴心国关系良好,南斯拉夫不会去进攻匈牙利。因为意大利正想把南斯拉夫拉进罗马集团,甚至想悄悄把意大利的势力向北一直延伸到华沙。墨索里尼于日在的里雅斯特的演说第一次公开把苏台德区的争端扩大到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匈牙利和波兰少数民族,并于危机高潮时在他巡视意大利北方所发表的演说中,大肆炫耀地支持这些附带要求。在小协约国之中,罗马尼亚是唯一同轴心国没有共同边界的国家,也是唯一同俄国有共同边界的国家,这就使它的政策在对待德国关系上有较大的独立性。而且它同小协约国的切身利害关系也超过捷克斯洛伐克,超过南斯拉夫,因为它的匈牙利少数民族比那两个国家多。可是罗马尼亚既怕德国成为侵略国,又怕俄国成为盟国,此种双重恐惧使它的政策陷于瘫痪状态。同德国结成联盟的匈牙利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进攻,不同于十七年前组成小协约国时所要对付的和约修正主义者的匈牙利了,现在的匈牙利可以领着德国军队穿过匈牙利国土直达罗马尼亚边界。俄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援助如果不用苏联陆军,则一定是由苏联的空军飞越罗马尼亚的领空,那末罗马尼亚就会成为德国和俄国的战场,而且战争结束后苏军是否会再次退回到比萨拉比亚边界线后面去,这是没有把握的。所以,罗马尼亚对法-捷-苏联盟存在着缺口的战略链条上的这类重大问题只好支吾搪塞或到时再说了。1938年3月李维诺夫在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说过这一类的话:“如果反侵略国家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有决心就会有办法’”;他的话被解释为俄国在必要时将侵犯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领土,以便到达捷克斯洛伐克。但苏联的政策显然仍希望采取集体行动。日,李维诺夫向法国驻莫斯科代办建议,迈斯基也向丘吉尔建议转达英国外交部,应该通过国联的行政院按照国联盟约第十一条克服罗马尼亚的犹豫不决。由于英国和法国对国际联盟和集体行动有反感,才没有让罗马尼亚蒙受不接受这个建议的坏名声。它现在可以躲在尚未完工的布科维纳-特兰西瓦尼亚铁路后面挖掘战略壕沟,这就使苏军不可能在三个星期之内赶到波希米亚前线,而在法律上,又可以凭波兰-罗马尼亚联盟的条款为依据,它必须与波兰协调其对俄国的政策。因此,波兰就用它的左手约束罗马尼亚,使它难以进行自卫,同时又用右手招呼匈牙利发动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自卫抗德计划乃是假定在西方有与法国的结盟,在东方也可说有与俄国的结盟,如果同时遭到匈牙利的攻击,则也有与小协约国的更早的联盟关系。捷克斯洛伐克总参谋部估计他们可以顶住德国人三个月到六个月,必要时甚至还可以顶住匈牙利人,这样便能争得时间让俄国支援部队取道罗马尼亚及时到达,让法国进攻莱茵兰。法国背叛了自己承担的义务,这个计划的基础便被破坏了。希特勒于1938年6月写道:“可是,正如占领非武装区并进入奥地利一样,只有在我确信法国不会进军而英国也因此不会干预的时候,我才会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然而以调解人自居的英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法国,却不站在捷克斯洛伐克一边去干预,反而站到德国那一边去了,它们向捷克斯洛伐克发出最后通牒,从而在精神上破坏了后者抗敌的士气。9月21日发出的第一个最后通牒宣称,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英法的计划,即按张伯伦于9月15-16日防问贝希特斯加登的结果将苏台德区割让,英国和法国将不再过问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贝奈斯接受了英法的计划,希望赢得时间收买正在沿捷克斯洛伐克边界集中军队的波兰和匈牙利。他说:“我已经作出应付各种事变的计划”。在9月21日同一天,波兰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波兰少数民族问题应立即按解决苏台德区德意志人的同样方式处理,同时宣布废除1925年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订立的少数民族条约。9月22日,匈牙利为匈牙利少数民族提出了同样要求,在华沙举行了要求建立波兰和匈牙利的共同边界的游行示威。同一天希特勒在戈德斯贝格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西方国家的态度因而在表面上强硬起来了,捷克斯洛伐克在9月23日宣布动员,这使捷克人暂时解除了四大国的压力,看来似乎最终有可能形成反对德国的联盟。当时在日内瓦出席国联大会的李维诺夫在9月21日和23日两次重申苏联在国联盟约集体安全的体制内,以履行法捷条约为条件,承担它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义务。9月23日,俄国警告波兰,如果波兰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它将废弃苏-波互不侵犯条约。在这种情况下,贝奈斯收买波兰的计划付诸实施。9月22日,他写给波兰总统莫希齐茨基一封私人信,原则上接受波兰的要求,同意立即开始进行谈判;这封信是在9月25日发出的。贝克拒绝了这个建议,他想要使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公开的屈辱。贝奈斯后来说,这是他不顾俄国的支持而向德国投降的“最后的决定性原因”。在波兰依旧采取粗暴和掠夺性的政策的同时,小协约国却在看风使舵。它们的目的是保持中立,很明显,在西方大国表态之前,也就是说在大战开始之前,它们也决不表态。9月23日,罗马尼亚驻罗马公使告知齐亚诺,罗马尼亚正在拒绝并将继续拒绝苏联关于苏军自由假道的要求;他说罗马尼亚赞成将捷克斯洛伐克纯马扎尔人的那部分归还给匈牙利,不过它反对匈牙利关于斯洛伐克的要求,如果俄国和波兰交战,它将支持波兰,它和波兰的联盟将被置于它对布拉格所承担的义务之上。9月24日,南斯拉夫政府禁止公众集会,企图取缔不仅支持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反对斯托亚迪诺维奇的群众游行。第二天,斯托亚迪诺维奇在原则上同意罗马尼亚提出的一项建议,由南罗两国向匈牙利政府发表口头联合声明,两国可以同意捷-匈边界线作有利于匈牙利的修改,但仅限于马扎尔居民占多数的地区,它们对匈牙利兼并斯洛伐克则不能置之不顾。在柏林要求下,这一步骤并未实行;这一步骤的计划是小协约国的最后挣扎。大国的专断决定是压倒一切的。9月29日,两个轴心国家和两个西方国家的首脑在慕尼黑会见,他们商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瓜分的方案与希特勒在戈德斯贝格提出的要求相差无几。当天晚上通过第二次英法最后通蝶,以不寻常的蛮横态度,将这个方案强加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如果波兰人处于这样的绝境,被所有的盟国所遗弃,面临边界各方面的敌人,他们可能还要战斗下去。捷克人则比较审慎小心,能够克制,他们屈服了。贝奈斯的决定是以冷静的估计为基础的,不但估计到捷克斯洛伐克敌人的实力,而且也估计到国家内部的力量对比。因为对陆军和农民党——主要的政党——的领导人说来,苏台德区的丧失同借盟军之名的红军干涉相比之下,前者还只是一个较小的祸害。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无视慕尼黑国家而进行武装抵抗,它势必只能依靠苏联的援助。这样就会使它在这场布尔什维克国家与西方国家的思想意识斗争中同苏联结合在一起,正好应验了以纳粹德国为首所宣传的那一套说法,也许就会断送西方国家最后的任何援助。尽管捷克人在传统上有着斯拉夫文化优越论,然而马萨里克和贝奈斯的捷克斯洛伐克(正如普什米塞家族和卢森堡王朝的波希米亚一样)是一个西方式国家而不是拜占庭式国家,1918年它是在西方国家的赞助下重新建国的。西方国家已经背弃了它,俄国单独提供援助是肯定无疑的,然而是危险的,全国一半人民拒绝这种援助;因此捷克斯洛伐克只能被迫寄最后希望于小国,希望由于顺从它的邻国而赢得一个差可忍受的中立。但是人们总会去推测,如果当时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抵抗,是不是会加速大国之间的战争爆发,这些大国又是不是会采取不同的联合。慕尼黑解决方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它预示了这次大战的许多重要后果。慕尼黑会议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缺席者: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俄国,每一个国家的缺席都有其各不相同的重要意义。这个解决方案是由于一种倾向而产生,即在欧洲建立一个大国指导中心,任意处置小国的领土及其利益,这是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在1933年就曾共同制止的。这次会议标志着意大利要求成为一个大国的不真实的鼎盛时期,以墨索里尼为欧洲的调解人与和平缔造者;同时也标志着波兰妄想成为大国的告终,对贝克的仗势欺人的政策的初步评说便是没有请他参加慕尼黑会议。俄国也没有被邀请参加,它这一次又被排斥在东欧之外虽然只不过延续了十一个月,却大大加强了它对西方国家的敌视,而且还影响它以后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慕尼黑协定不仅标志着法国联盟体系的解体,也标志着这种联盟体系作为其最近表现的法国在东欧的历史悠久的影响消失。法国在东欧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四个世纪以前法兰西斯一世和奥斯曼帝国在帕维亚之后建立的协议,甚至还可以追溯到波兰和匈牙利的安茹王朝和伯罗奔尼撒人,以及这个王朝对拜占庭的图谋,还可追溯到教皇的政策变革,在十三世纪使圣路易的兄弟登上西西里的王位。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国在东欧的影响——除希腊和土耳其的半岛前哨基地外,也开始趋向结束;1939年对波兰和罗马尼亚提供的保证未能挽回英国的影响,最后于1945年在雅尔塔签订的并无成效的协定则使英国在东欧的影响完全消失。慕尼黑协定也标志着捷克斯洛伐克作为欧洲中心部分唯一的西方议会制国家的完蛋。它被西方国家背弃了,沦为纳粹德国的卫星国,以后成为它的保护国,十年以后又走上另一条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余波,成为完全依附于俄国的国家,此种依附地位正是它在1938年9月拒绝接受的。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作进行得又顺利又迅速。德国占领苏台德区是在10月1日至10日之间进行的;设在柏林的由四个慕尼黑国家和名义上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国际委员会于10月13日决定在割让区不再举行公民投票,这个委员会的成立不过是为这场交易蒙上一层遮羞布,它对德国的要求总是惟命是从的。11月20日的德-捷议定书便划定了最后的边界线。边界线的划分大致上是按照希特勒在戈德斯贝格提出的要求,主要以民族考虑为依据,但也给德国以战略上的便利,使捷克的残余各州听凭德国摆布。波希米亚就这样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分割,就在亨莱因的追随者欢庆他们与一个他们及其祖先从未隶属过的帝国团聚的同时,捷克斯洛伐克的南北边界却都在向境内缩进。历史又倒退到年,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所获得的领土又从它手中被夺走了。当波兰看清捷克斯洛伐克已被遗弃而屈服时,便立即于9月30日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交出切欣区,这是捷克斯洛伐克在1920年乘波兰无力兼顾时吞并切欣区的历史重演,捷克斯洛伐克于10月1日让步,在10月2日至12日之间波兰占领的那一块领土,据捷克估计,那儿的捷克人占百分之五十三点五,波兰人只占百分之三十三点五。匈牙利于10月1日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关于举行修改边界的谈判。自10月9日至13日由斯洛伐克人和匈牙利人举行的谈判是在科马尔诺(科马罗姆)进行的,因匈牙利人提出的要求过高而告破裂。匈牙利在10月12日便已采取军事行动,在东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进行了几个星期的小规模非正规战争,这又是1919年的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战争的重演。同1919年一样,冲突并不是由于两个小国之间的直接问题而要打出一个结果来,两个小国之一在军事上占优势,另一个则有大国的支持,取得胜利的乃是后者。在经过进一步无结果的直接谈判之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将争端提请德国和意大利仲裁,因此里宾特洛甫和齐亚诺于11月2日在维也纳的贝尔维德雷宫划出了新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边界线,完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瓜分。为了矫正过去把百分之六的马扎尔民族并入捷克斯洛伐克的不公正行为,现在将百分之二十的斯洛伐克民族并入了匈牙利。在维也纳和在慕尼黑一样,都有重要的缺席者,最显著的缺席者是慕尼黑会议的两个西方国家,这和慕尼黑协定附件的规定是相违背的,附件规定由四国来解决波兰和匈牙利提出的要求。现在将英、法排除于东欧之外是在外交上第一次出现。匈牙利曾要求波兰和德国、意大利一同作为仲裁者,捷克斯洛伐克则提出,如果有波兰,也应有罗马尼亚作为仲裁者。因此小国又一次被排除在外,而波兰也又一次成为小国之一。维也纳议定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要建立波兰和匈牙利的共同边界,和1919年一样,这再一次意味着要处理卢西尼亚。匈牙利和波兰的目的是由匈牙利恢复昔日的喀尔巴阡山边界,并作有利于波兰的小小修正,它们两国得到意大利的支持,罗马集团的政策和波兰集团的政策携起手来了。波兰想拉罗马尼亚一起瓜分卢西尼亚,可是罗马尼亚却有顾虑,深怕匈牙利的修改和约的主张下一回便要轮到特兰西瓦尼亚了,这是当初建立小协约国的共同利益的最后一次消极表现。卫星国的加强联合又一次出现了相互矛盾:对德国说来,波兰和匈牙利的共同边界可以加强一个从属于德国政策的反苏集团,但这一集团的主要动机或许也是反德的,因为它拦住了德国向东发展的道路。维也纳会议暴露了轴心国家内部的潜在矛盾,意大利支持匈牙利,德国则支持斯洛伐克,但德国具有更大的发言权。维匹纳议定书对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的宰割较之分割波希米亚更武断,但是还保存了一部分残余的卢西尼亚,正如它依然是其一部分的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那样,作为德国实现其目的的工具。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
www.CccpIsm.Com:【苏联主义网】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
日,参加捷克斯洛伐克第3届民族阵线政府的民族社会党、人民党和
斯洛伐克民主党的12名部长向总统贝奈斯联合提出辞呈,制造了政府危机,企图搞垮
共产党人任总理的联合政府,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排挤出阁,组织看守政府,再组
织选举,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捷共发动群众,迫使贝奈斯总统接受12名部长的辞呈,
通过民主的、宪法的、议会的方式解决了政府危机,将反动分子从民族阵线政府中清
洗出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人民民主政权,实现了民族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的和平
发展和转变,史称二月事件。二月事件在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
际共运史和国际关系史上也十分引人瞩目。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政权的确立
1939年 3月15日,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恢复国家的独立、主权
和领土完整,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首要任务。慕尼黑阴谋和1939年 3月的投降,
表明捷资产阶级已经背叛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没有能力领导捷民族民主革命。民族
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只能由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来掌握。捷共领导
全国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捷共的主要领导人哥特瓦尔德、施维
尔玛、斯兰斯基、柯别茨基等在莫斯科成立了党的国外领导中心,负责领导民族民主
革命,而另一部分领导人则在国内组成党的地下中央委员会,具体组织和领导反对法
西斯占领者的斗争。在捷共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民
主人士,组成了广泛的民族阵线。而以贝奈斯为代表的一部分亲西方的捷资产阶级,
虽在国家沦亡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毕竟没有直接投降德国法西斯,而
是流亡到了西方,并在伦敦建立了资产阶级流亡政府,追随英美等西方国家,反对德
国法西斯侵略。随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1941年 7月18日,苏联政
府同捷流亡政府在伦敦签署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相互援助的协定以后,他们也参加了
反法西斯的民族抵抗运动和民族阵线。因而,在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
动中存在两种政治势力和两个中心。即捷共领导的人民抵抗运动和贝奈斯为代表的资
产阶级抵抗运动。两种政治势力追求着截然相反的政治目的。捷共领导的广大人民群
众,希望在苏联的援助下,彻底驱逐德国法西斯,恢复国家的独立,建立人民民主政
权,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贝奈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则幻想依靠英美的军事力量
打败纳粹德国,并在英美的支持下重新恢复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在捷反法西斯抵
抗运动和民族阵线内部就存在着两种目的和两种前途的斗争。实质上也就是在民族民
主革命和战后国家建设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1943年秋,苏联红军打败法西斯德国主力的形势已逐步明朗化,中欧必将由苏联
红军解放已成定局,以贝奈斯为代表的捷资产阶级为了能争取在战后的国内政治生活
中保持一定的影响,维持一定的阵地,不得不匆忙赶赴莫斯科,于1943年12月同苏联
政府签订了《苏捷友好和战后合作条约》,并同捷共领导人讨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战
后安排,原则上接受了捷共提出的战后人民民主政权的构想。1944年 8月,捷共组织
并领导了著名的斯洛伐克起义,1945年春,苏联红军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地区。
全国解放在望,贝奈斯等人不得不于1945年 3月再去莫斯科,同捷共就战后新政府的
组成和政府的施政纲领进行了讨论和协商。经过激烈的争论,3 月29日,参加协商的
各党签署了协定,资产阶级不得不接受了捷共提出的政府组成方案和政府施政纲领(
即后来被称作的科息斯纲领)。日,在科息斯正式宣布组成第1届民族阵线
政府。但是,资产阶级对于他们迫于国内外形势不得不作出让步并不甘心。所以,当
月,苏军在捷克地区推进受阻。4月21日巴顿将军率领的美军第3军越过捷
国境,占领了阿斯,他们感到欢欣鼓舞,幻想美军占领布拉格会扭转对他们不利的国
内形势。然而他们的希望又落空了。5月5日,捷共成功地领导了布拉格的武装起义,
5月9日苏军解放了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迅即解放,5 月10日,民族阵线联合政
府迁回布拉格。这标志着捷克斯洛伐克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结束和人民民主政权的确
立,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民族阵线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捷共的策略
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是由参加莫斯科协商的各党派代表组成的。根据协议,政府共
25名成员。6 个政党,即捷共、斯洛伐克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民族社会党、人民党
和斯洛伐克民主党各派3名代表,另有7名具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入阁。总理由社会
民主党的兹?费林格担任,其余5党各派1人出任副总理。捷共和斯共的副总理为哥特
瓦尔德和西罗基。无党派人士斯沃博达任国防部长,扬?马萨里克任外交部长。共产
党人担任部长的有内务部、情报部、农业部。社会民主党人掌握工业部、供应部。民
社党主管外贸部、司法部。人民党主管邮电部、技术部。斯洛伐克民主党掌握交通部、
法律编纂事务部。显而易见,容纳了各派政治力量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既不是工人阶
级,也不是资产阶级单独执政。哥特瓦尔德曾指出,这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群众、城市
中等阶层、劳动知识分子以及部分捷克和斯洛伐克资产阶级的共同执政。
工人阶级虽然参加政权,并居于主要地位,但还没有完全掌握政权。这是当时国
内阶级力量对比决定的。这种形式的政权必然是过渡性质的,它面临着两种发展的可
能性,即仍然有倒退到资产阶级专政的危险。但重要的是,民族阵线联合政府的方针,
政府的路线,不是像以前那样取决于大资本家,而是取决于以共产党为首的工人阶级
和劳动群众。作为民族阵线政府的科息斯纲领,规定了政府的头等重要的任务是尽力
支援苏军尽快解放全国,并规定要按苏联红军的榜样建立新型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
纲领规定国家权力的源泉来自人民,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建设全面的公共生活,保
障人民的一切政治权利;国家权力机关的基础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形成的各级民族委
员会。保证斯洛伐克人在中央机关有相应的代表,特设斯洛伐克民族议会和行政委员
会,决定彻底清除法西斯分子,惩办通敌分子和卖国贼。在经济领域,纲领规定要迅
速恢复国民经济,决定将敌人和卖国贼的财产交国家监督管理。银行、保险公司、重
要的工业企业、自然和动力资源也置于国家监督之下。没收敌人和通敌分子的土地分
配给无地与少地的农民。保护私人企业和商业。在对外关系方面,纲领提出同苏联结
盟和广泛合作是对外政策的基础,要加强同其他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合作,发展同西
方国家的关系。科息斯纲领没有提出解决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所有制的问题,也没有提
出普遍反对资产阶级和剥夺一切资产阶级的口号。这是一个“反对占领者的斗争纲领,
而且也是驱逐占领者后建设共和国的纲领”。纲领“给资产阶级留下了部分物质基础,
也给他们留下了政治权利”。这是符合当时捷克斯洛伐克革命的性质的。哥特瓦尔德
反复强调了这一时期捷克斯洛伐克革命的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强调“在现阶段,我
们是按民族民主革命的路线,而不是按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行动的”。
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刚成立不久,日,哥特瓦尔德在给斯洛伐克共产党
干部讲话中明确指出:全党不要陷入宗派主义倾向,不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反对一
切资产阶级和消灭资本主义的口号。他指出,无论总的形势和广大群众的觉悟都没有
成熟。他提出必须尽一切可能来巩固劳动人民的团结,并保持同那些尚受资产阶级影
响的阶层以及部分资产阶级的同盟。只有这样,才能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准备好条
件。哥特瓦尔德还强调不能把苏维埃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最近的目标。如果
党把这种目标当作直接的前景,将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他指出:“虽然形势很好,
但最近的目标不是苏维埃和社会主义,而是真正的彻底实现我们置身于其潮流中的民
族民主革命,并把它进行到底。”捷共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党在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
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在一部分群众中,尤其是城市和农村的中等阶层中,贝奈斯
和部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还有欺骗性和影响,他们还没有认清资产阶级的本质,而且
对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缺乏思想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捷共认为,执行民族阵线政策,有利于促进和巩固人民的团结,
吸引民族最广泛的阶层到自己周围,参加国家建设,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政党的分
化,争取进步分子同捷共合作。这一政策也有利于工人阶级自身加强政治上的团结,
并学会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捷共的路线和方针是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使民族民主
革命逐步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捷共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必然经历一种特殊的过渡
时期。在这时期内,政权问题尚未最终解决。政府中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而
且他们还必须实行合作。当然,这种合作并不意味着阶级调和,而是阶级斗争在特殊
形式下的继续。也并不意味着党放弃了社会主义的目标,恰恰相反,这才是在最短的
历史时期内达到社会主义目标的正确途径。哥特瓦尔德明确提出,捷共必须探索“自
己的道路,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捷克斯洛伐克政策”。捷共把彻底贯彻执行科息斯纲
领视作工人阶级争取领导权斗争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反抗
捷共认为,巩固和加强各级民族委员会,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彻底
清洗卖国贼和投敌分子,建立新的公安机关和军队是争取领导权斗争中的重要步骤。
1946年 5月选举之前,共产党在捷克和摩拉维亚地区州、县两级民族委员会委员的比
例分别达到37%和32%。而在斯洛伐克地区则在多数民族委员会中占多数。资产阶级则
竭力想限制民族委员会的权力。共产党积极支持参加过游击战的工人、农民参加新的
军队,而资产阶级则利用贝奈斯的统帅地位,让过去的军官、宪兵混入新的军队和公
安机关。1945年 5月19日,颁布了关于民族管理委员会的法令。民族管理委员会并不
意味着没收前业主的财产,因此,资产阶级并不笼统反对,但是他们指望没收德国人
和匈牙利人的财产以扩大他们自己的经济阵地。为了争取农民,共产党坚决支持没收
敌人和卖国贼的土地,分配给劳动农民。在捷共的推动下,农村中成立了农民委员会。
1945年 6月21日,颁布了关于没收敌人全部土地并分配给雇农和小农的法令。但资产
阶级却坚持要求给被没收者以赔偿,要求提高分得土地的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全国共
没收了 294.6万多公顷土地。捷共还建议政府实行农产品三级收购价格制度,以支持
贫农和中农。按照这一制度,贫、中农出售的农产品价格最高,富农次之,地主最低。
这些措施,使农村的阶级和政治关系发生了极大变化,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不顾
资产阶级的反对,捷共坚持要求把共和国建设成由两个平等民族(捷克民族和斯洛伐
克民族)组成的国家,承认斯洛伐克民族是单独的民族,从而顺利解决了民族问题,
争取斯洛伐克人民的支持。政府还将边境地区的 250万德国人遣送回国,并解决了匈
牙利、波兰、乌克兰等少数民族问题。政府根据科息斯纲领,加强了同苏联的友好和
合作。资产阶级不敢公开进行反苏活动,但他们却散布流言,贬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
争中的作用,贝奈斯带头提出捷克斯洛伐克应该奉行“西方与东方的桥梁”的对外政
由于贯彻科息斯纲领,工人阶级到1945年夏天,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阵地都得到
一定的巩固。捷共提出银行、金融业、关键性的工业及拥有500名职工和某些拥有150
名以上职工的重要工厂实行国有化。资产阶级则竭尽全力争取缩小国有化的范围,并
拖延通过有关的法令,但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贝奈斯不得不于日签署
了国有化法令。由于国有化法令的实施,工人阶级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了100%的采矿
和冶金工业,99%的电力工业,77%的化学工业,73%的金属工业。
国有化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奠定了基础。但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仍然相
当强大,全国企业总数的49%和100%的国内外批发贸易仍然掌握在他们手中。在农村,
剥削阶级的经济力量特别强大,全国农村还有 16000多个占地超过50公顷的地主和成
千上万的富农。资产阶级期望在制宪议会的选举中取得多数,向工人阶级反攻。正是
在这种情况下,捷共于1946年3月举行了第8次代表大会。八大提出了不断扩大和巩固
工人阶级在政权中地位的新任务。捷共希望通过选举进一步扩大工人阶级在议会的阵
地。1946年 5月26日,捷克斯洛伐克举行了战后第一次正式的制宪议会选举。捷共获
得全国选票的38%。在议会的300个席位中获得 114个席位,成为最强大的政党。社会
民主党获12.05%选票,在议会中有37个议席。捷共和社会民主党一起共有50.05%选票,
151个议席;民族社会党获 18.29%选票,人民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党分别获得15.64%和
14.07%选票。3个资产阶级政党一起获得了48%的选票。7月 2日,组成了第3届民族阵
线政府。哥特瓦尔德出任政府总理。新政府26名成员中,捷共9名,社会民主党3名,
3个资产阶级政党各4名,另 2名为无党派人士,即外交部长扬?马萨里克和国防部长
鲁?斯沃博达将军。新政府提出的施政纲领的主要内容是起草和通过新宪法,编制恢
复和建设经济的两年计划。
1947年 1月,捷共中央全会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形势,明确提出“谁战胜谁”的问
题至今尚未解决。政府虽然是由共产党人领导的,但共产党人在政府中仍占少数。为
此,捷共提出了争取民族大多数的口号,要求在民族的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中
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为了争取农民群众,1947年 4月,捷共提出整套的农业纲
领,要求把没收土地的工作进行到底。复查第一次土地改革,把超过50公顷的庄园土
地加以分配,为农民制定国民保险,统一农业税等。这一纲领的提出和通过削弱了资
产阶级在农村的影响。
1947年夏天,国民经济的发展发生了突然的挫折。空前的大旱灾造成歉收。各类
作物的收获量同预计产量相比,粮食减产37%、土豆52%、甜菜49%、饲草2/3,全部损
失达110~150亿克郎。人民的食品供应出现严重困难。政府不得不降低配给量。资产
阶级乘机捣乱,黑市又重新猖獗。国家被迫增加原定用于国内消费的产品出口,以增
加进口食品。资产阶级利用了西方挑起“冷战”和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的国际形
势,要求民族阵线政府接受“马歇尔计划”,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原决定派观察员出席
1947年 7月在巴黎召开的有关“马歇尔计划”的会议,后来因苏联的压力取消了这一
决定。7 月上旬,捷政府同苏联签订了长期贸易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将供应捷一些
过去从西方国家进口的重要原材料,并应允1948年内供应捷20万吨小麦和20万吨饲料,
以帮助解决由于旱灾造成的经济困难。但资产阶级并不愿放弃要捷克斯洛伐克接受“
马歇尔计划”的企图。他们开始扰乱供应,力求使整个经济混乱,以便为达到此目的
制造借口。资产阶级利用供应情况的恶化,大搞黑市和投机倒把、偷税漏税和炒卖外
汇,借机大发横财。私营资本主义批发贸易的年周转额达 550亿克郎,炒卖外汇达35
亿克郎。在斯洛伐克地区,资产阶级政党对政府的一切决议实行怠工,甚至成立了“
斯洛伐克行动委员会”一类的地下反动组织,为反革命政变准备条件。
在这种形势下,捷共面临两项严重的任务:解决由于灾害和资产阶级破坏造成的
粮食问题,克服斯洛伐克地区的政治危机,粉碎资产阶级的阴谋。捷共建议政府在各
级人民委员会设立粮食问题特别委员会,说服和动员农民交售粮食,揭发地主富农瞒
产和拒不交售粮食的活动。捷共建议提高对小农和中农的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资产阶
级不敢公开反对共产党的这一建议,却建议提高面包价格和动用国库来支付这笔款项,
其目的是要进一步恶化工人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挑拨工农联盟。他们为了破坏国
家财政,建议大幅度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为了反击资产阶级,捷共向政府提
出了征收“百万富翁税”的建议,要求对拥有财产超过 100万克郎的人增加特别税。
但是,资产阶级部长们在日的政府会议上否决了这一建议。9 月11日,捷
共同社会民主党就征收百万富翁税达成了共同行动协议,终于使政府于10月21日通过
了关于征收财产税和超额利润税的特别法律草案,同时,哥特瓦尔德以政府总理的名
义,请求苏联增加粮食供应,将原协议规定供应的粮食由40万吨增加到60万吨。加上
国内收购的粮食,使粮食供应问题获得了基本保障。在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支
持下,国家保安机关及时侦破了斯洛伐克民主党领导人策划的叛国阴谋。11月18日斯
洛伐克成立了新的行动委员会,民主党在其中已不再拥有多数。
资产阶级制造政府危机和捷共的反击
粮食问题的解决和斯洛伐克政治危机的克服,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的阵地。资
产阶级却不甘心失败。1947年底,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内政治局势更加尖锐化了。资产
阶级因“马歇尔计划”和法共、意共被排挤出内阁感到鼓舞,也因为社会民主党向右
转感到高兴。1947年11月,社会民主党在布尔诺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左派领导人
兹?费林格落选,社会民主党的领导权被右派和亲右派势力所掌握。资产阶级认为在
议会取得多数,建立巩固的反共的统一战线,孤立、并最后排挤共产党大有希望。捷
克斯洛伐克邻近的人民民主国家内政治局势的发展,也从另一个方面促使资产阶级尽
快采取行动。这一时期,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都先后将国家政权
中的资产阶级反动分子清除,捷克斯洛伐克的资产阶级决心利用他们自己以为的有利
形势向工人阶级发动进攻。民族社会党同人民党缔结了共同行动的协议,以后,斯洛
伐克民主党也参加进来。12月底,民族社会党头目又同社会民主党的右派头目勾结,
双方达成协议,社会民主党将在社会和经济问题上奉行独立的政策,并保证在所谓“
保卫议会民主和公民的自由与权利”的斗争中同民族社会党站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捷共中央于11月底召开了中央全会,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复辟计划
和策略,指出资产阶级反动派想通过阻挠和怠工使政府的一切活动瘫痪,从而迫使政
府在大选前辞职,这样就会为贝奈斯任命一个排除共产党人的看守政府创造条件。哥
特瓦尔德指出,资产阶级的这些活动是“一种政变的企图,应该彻底粉碎反动势力”。
捷共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步骤,开始了工人阶级以最终击败资产阶级为目标的战略反攻。
共产党人领导的国内贸易部对纺织品批发商进行了检查,打击了囤积纺织品的投机活
动。1948年 2月初,捷共提出了一切对内对外贸易批发业收归国有的要求。同时,还
提出要求把一切职工人数超过50人的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加速进行对50公顷以上的庄
园的土地改革。捷共还建议将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家银行,捷共的建议受到工农群
众的支持,资产阶级却在议会否决了这些建议。资产阶级政党的部长们在社会民主党
右派头目的支持下,于 2月10日在政府会议上强行通过了大幅度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工资的议案。这是民族阵线政府成立以来,捷共首次在重要问题上遭到失败。
资产阶级企图提前举行大选,在“合乎宪法程序”的掩盖下,夺取政权。2 月13
日,政府举行特别会议讨论国民保险法案。会议刚开始讨论,民族社会党人、司法部
长德尔蒂纳突然袭击,猛烈攻击共产党人领导的内政部和公安军团滥用权力,制造假
案,搞逼供信迫害民族社会党工作人员。他还指责内政部长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安全
机构撤换非共产党的成员。此时,民族社会党的议员高拉送来了“惊人的”消息:公
安军团司令昨天下令解除了布拉格防区8名区队长的职务。德尔蒂纳等人就借题发挥,
更加制造混乱。尽管哥特瓦尔德再三申明,内政部长诺塞克(当天因病未到会)将在下
次政府会议上回答德尔蒂纳的批评,但右派部长们仍然纠缠不休。民族社会党纠合资
产阶级政党的部长们在会上以多数票通过决议,责成内政部长取消公安军团司令关于
撤销 8名区队长职务的命令,并且暂时停止公安军团各级军官的一切调动。资产阶级
政党的头目们以为,在一周内两次以多数票打击了共产党,就可以把共产党排挤出阁
捷共充分意识到局势的严重,决定通过定于2月22日召开的全国工会代表大会和2
月29日召开的全国农民代表大会组织工农群众反击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却决心在两个
代表大会之前向共产党反动总攻。2 月13日至16日间,资产阶级政党的头目匆忙奔走
于美、英、法、梵蒂冈驻捷使馆,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和鼓励。2 月17日凌晨,民
族社会党、人民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党 3党头目达成了联合行动的协议,并商定决不单
独同共产党谈判。17日上午10时半,政府举行例会。哥特瓦尔德还来不及宣布会议议
程,民族社会党的部长们就责问内政部长是否已执行13日政府会议的决议,取消了调
动布拉格公安军团 8名军官的命令,哥特瓦尔德回答说,内政部长仍在生病,在内政
部长无法出席会议的情况下,他无可奉告,并建议在下一次内政部长能够出席的政府
会议上再讨论这一问题。但遭到资产阶级部长们的反对。12名资产阶级部长约定,坚
持要内政部长执行13日政府会议的决议,否则,他们将拒绝参加政府工作。下午2时,
政府会议再度开会,资产阶级部长们仍坚持自己的要求,会议无法进行,唯一达成的
协议是2月20日提前举行政府会议。
捷共中央主席团立即举行了会议,认为局势有可能发展为公开的政府危机,党必
须立即动员全体人民全力以赴反击资产阶级的进攻。中央主席团发表了号召书,揭露
了参加政府的资产阶级政党长期以来破坏政府纲领的执行,阻挠重要法案的制定,破
坏新宪法的拟订。捷共中央派干部连夜将号召书送达全国各州、县、工厂和农村。同
日,斯共中央也发表了《人民行动起来,粉碎反动派的计划》的号召书,号召斯洛伐
克劳动人民同捷克劳动人民站在一起,反击捷克和斯洛伐克资产阶级反动派的颠覆计
划。全国各州、县和工厂、矿山都在当晚和次日清晨举行了紧急会议,200 多万工人
作好了战斗准备。
2 月18日,资产阶级政党的报纸用醒目标题报导了前一天政府会议的消息,并大
肆攻击共产党人。同一天,民族社会党头目拜访了贝奈斯,贝奈斯告诉他们,说他从
哥特瓦尔德激烈的言词中感觉到了某种虚弱和没有信心,因此,他鼓励反动部长们要
坚持下去,并向他们保证说:“至于我,我决不后退。你们可以指靠我。”反动部长
们决定尽快将政府危机公开化。18日晚17时,哥特瓦尔德原定召集政府会议,讨论和
批准目前在布拉格召开的人民民主国家外长会议的决议,但资产阶级部长们拒绝与会。
19日晨,社会民主党代表劳斯曼等人拜访哥特瓦尔德,要求共产党满足资产阶级政党
的要求,遭到拒绝。哥特瓦尔德坚持要社会民主党停止支持反动分子,同共产党保持
合作。如果右派政党公开挑起政府危机,建议由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组成多数派政府,
但被拒绝。同一天,3个资产阶级政党的部长们再度聚会,决定第 2天,即2月20日正
式提出辞职。同一时刻,回国休假的美国大使斯坦哈特中断了休假,乘专机提前返任。
他一下飞机就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公然声称,他坚信共产党人在政府统治的丧钟敲响
了,捷克斯洛伐克会很快回到资本主义制度,并同美国建立紧密联系。晚上,斯坦哈
特公开声明,当前的政府危机将提高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在美国的威信,遗憾的是,它
没有在一年前发生。深夜,捷共中央主席团举行了会议。哥特瓦尔德通报了情况,认
为局势已空前严重,全党都已作好战斗准备,决心捍卫1945年5月以来的革命成果。
20日,民族社会党的机关报《自由言论》在头版用通栏标题刊登了挑衅性的口号:
“我们决不容忍警察制度!”“我们反对恐怖的警察手段,我们及时警告所有的政党
和所有正直的人们!”等等,公开发出了反革命进攻的信号。上午10时,政府会议开
始。内政部长诺塞克虽未康复,仍抱病与会。但资产阶级的12名部长拒绝出席会议。
他们聚集在民族社会党头目、副总理曾克尔办公室策划对策。随即,曾克尔向哥特瓦
尔德递交了一封信,声明只有内政部长执行 2月13日政府会议决议,他们12名部长才
能参加会议。哥特瓦尔德回答说,内政部长已经到会,可以回答他们的质询,建议他
们出席会议。但曾克尔仍坚持不履行 2月13日决议决不出席。结果会议无法举行。资
产阶级反动分子终于公开制造了政府危机。下午,3 党的12名部长分别向贝奈斯提出
了辞呈。贝奈斯对人民党头目哈拉说,他当然不会接受部长们的辞呈。他鼓励哈拉,
要他们相信他,他决不会妥协。
得到反动部长们辞职的消息,捷共中央主席团举行了紧急会议,认为,当前最紧
迫的是要争取社会民主党的部长们留任。社会民主党的 3名部长是否辞职,将对局势
产生深刻影响。根据宪法,在多数部长留任的情况下,总统无权解散政府。因此,当
天萨波托茨基就会见了社会民主党主席劳斯曼,提出由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组织革命
多数派政府,但被拒绝。下午 4时,民族社会党头目里普卡向劳斯曼提出,要社会民
主党的部长加入右派联盟,立即提出辞呈。劳斯曼答应由晚间召开的主席团会议决定。
当晚,社会民主党主席团举行了马拉松的会议。会上左派同右派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最后无法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声明。但主席团只有 3人同意立即辞职,不得不决定将此
问题提交 2月23日的中央执行委员会讨论。这样,社会民主党倒向政变分子一方的危
险暂时排除了。同时,国防部长斯沃博达、外交部长扬?马萨里克也没有提出辞职。
而 3个资产阶级政党中的反对派和进步分子也先后向捷共表示,他们不同意本党头目
们的行动,因而捷共可以确信在政府和议会中都可以保持多数,可以在清除反动分子
之后重新组织民族阵线政府。
哥特瓦尔德亲自拜访了贝奈斯,向他转达了捷共中央解决政府危机的立场,坚决
要求总统接受12名部长的辞呈。贝奈斯劝告哥特瓦尔德同反动部长们进行“耐心的谈
判”,哥特瓦尔德断然拒绝。捷共中央主席团发表了告全体人民书,揭露反动派结成
反人民联盟,阴谋颠覆民族阵线政府;强调哥特瓦尔德政府将坚守自己的岗位,号召
全体劳动人民支持哥特瓦尔德政府。当夜23时,捷共中央派出的干部连夜赶赴全国各
地。捷共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指示,要他们准备好将反动分子清洗出民族阵线。为
了防范反动派诉诸暴力,捷共中央要求加强工厂中的工人纠察队,并把他们变成战斗
队以防事变。
21日,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工厂都举行了群众集会。成千封电报和文件寄给政府和
总统,要求接受反动部长辞职,用忠于民族阵线的人士取代他们。布拉格、克拉德诺
等地的工人代表团陆续不断拜访总统,坚决要求不让反动部长们再回到政府。10时整,
布拉格10万群众在老城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哥特瓦尔德在会上报告了政府危机真相,
建议任命新的、忠于人民民主制度的新人来代替已辞职的部长。同时,他号召全国人
民迅速建立民族阵线行动委员会,坚决反击反革命分子的任何挑衅。社会民主党、工
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代表先后发言,支持哥特瓦尔德的严正立场。大会通过决议,
要求总统接受 3党部长们的辞呈,依据宪法和民主原则的精神,由哥特瓦尔德总理提
名忠于民族阵线的新人充实政府。大会选出一个55人代表团将决议送交总统。全国所
有的大城市和工矿企业也都举行了示威性的集会,表示支持捷共要求,同意按哥特瓦
尔德的建议解决政府危机。在捷共的号召和推动下,全国各地都建立起民族阵线行动
委员会,开始把反动分子从公共生活、各政党和社会组织中清洗出去。捷共中央主席
团致函社会民主党,希望该党在改组政府和反击反动派进攻中,同捷共共同行动。
为了掩护反动部长们退却,贝奈斯拖延批准他们的辞呈。当晚捷共中央主席团致
函贝奈斯,坚决要求他接受12名部长的辞呈,通知他政府总理将立即开始谈判,根据
宪法和民主原则,补充政府新成员以取代辞职的部长。捷共中央主席团决定立即同 3
党内的反对派和进步分子就补充政府的候选人进行协商。
22日,全国工会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50名以上职工的工厂实行国有化,
迅速通过新宪法,实行新的土改。大会决定2月24日举行1小时大罢工,以支持工会代
表大会的要求。当晚,内政部国家安全局破获了民族社会党军官企图破坏国家电台的
阴谋,于是,进行了广泛的搜查和逮捕。哥特瓦尔德命令内政部长立即下令全体公安
军团作好战斗准备,迅速加强对桥梁、隧道、火车站、电报局、电话局、电台、政府
机关和外国使、领馆及其他重要建筑和单位的保卫。为了防范反动分子外逃,切断他
们同国外的联系,内政部长下令封锁同奥地利、德国西占区的边界。公民非经内政部
特许,禁止出国。内政部连夜调精锐公安军团进驻布拉格。在捷共领导下,布拉格成
立了工人民兵总指挥部,配合公安军团维持秩序。23日,在布拉迪斯拉发老游击队员
也迅速武装起来,配合民兵和公安军团执勤与巡逻。其他城市也相继建立工人民兵组
织。同日晨,西方国家的外交官同贝奈斯进行了非正式接触,要贝奈斯“顶住,不退
让”,答应西方将给予支持。于是贝奈斯于当天中午再次拒绝批准12名部长辞呈。晚
上,近万名不明真相的大学生举行了反共示威游行。同一时刻,在布拉格公共大厦召
开了各政党和群众组织领导人会议,成立了民族阵线中央行动委员会筹委会。国防部
长斯沃博达在会上公开表明立场:“军队同人民在一起。谁破坏民族的统一,谁就是
破坏分子,应该被清除。”24日,全国250万劳动群众举行了1小时总罢工,一致拥护
捷共的政策,强烈要求贝奈斯接受12名部长的辞呈。但贝奈斯仍坚持自己的立场,要
求捷共同反动部长们谈判。晚上,大学生企图再次闹事,被工人队伍驱散。夜晚,布
拉格工人再度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资产阶级政党内部在这一天也进一步分化。人民
党内成立了进步分子组成的行动委员会,接管了人民党的新闻机构。民族社会党的进
步分子也接受了该党的印刷厂。社会民主党执委会举行会议,左派要求同捷共达成协
议,并同捷共讨论派代表参加政府。
25日上午,愤怒的布拉格工人对贝奈斯仍拖延和犹豫不决表示强烈不满,同时,
也对各报刊登的国防部长的命令感到费解。斯沃博达将军在命令中要求全军官兵保持
绝对平静,禁止军队介入内部政治纷争,命令全军紧密团结在最高统帅、总统贝奈斯
周围。工人群众表示,如果反动派继续顽抗,将举行没有时间限制的总罢工。上午11
时,哥特瓦尔德等人拜会了贝奈斯,再次强调,接受反动部长们辞职。根据捷共的建
议任命新政府,是全国支持的唯一解决办法。贝奈斯答应尽快答复。下午 4时,在布
拉格老城广场召开了有25万劳动群众参加的大会。哥特瓦尔德宣布贝奈斯总统已接受
12名部长的辞呈,并根据他的建议任命了新政府。新政府由24名成员组成:捷共12名,
社会民主党4名,民族社会党和人民党各2名,斯洛伐克民主党1名,自由党1名,无党
派人士 2名(斯沃博达和扬?马萨里克)。同一天,民族阵线中央行动委员会和民族阵
线斯洛伐克行动委员会分别选举萨波托茨基和西罗基为主席。
27日,以哥特瓦尔德为总理的复兴的民族阵线政府向共和国总统贝奈斯宣誓就职。
斯洛伐克新的行政委员会也再次任命胡萨克为主席。
3月 10日,哥特瓦尔德向制宪议会提出了复兴的民族阵线政府的施政纲领。5月9
日,制宪议会通过了新宪法,即“五九宪法”,宪法声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下定
决心要把自己解放了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人民民主国家”,并保证“通过和平途径走
上社会主义”。6月 7日,贝奈斯辞去总统职务。6月14日,国民议会一致选举哥特瓦
尔德为共和国总统。6 月15日,哥特瓦尔德任命萨波托茨基为政府总理。二月事件终
于用民主的、宪法的、议会的方式获得解决。二月事件的胜利证明了捷共寻找自己的
道路、方式和政策的正确,是结合本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典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体对苏联有好感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捷克斯洛伐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